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侵权责任

2022-09-11

一、网络交易平台概念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第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指出: “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是指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为交易双方或多方提供交易撮合及相关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总和; 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 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 从事第三方交易平台运营并为交易双方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如若仅仅把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限定为法人1, 其范围未免有些过于狭窄, 因为随着网络交易的发展, 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变得十分简便且迅捷, 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主体仅仅限制为法人, 范围过于狭窄, 不适合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需求。因此笔者认为,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范围不仅仅包括法人, 还包括在电子商务模式下, 从事网络交易平台运营以及为交易主体各方提供信息发布、信息传递、合同订立和存储及管理等必要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我国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责任的相关法律规范

作者对我国目前现有的关于规制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了梳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 一) 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与侵权人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的前提是,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

( 二) 2006年5月18日由国务院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通知”—“删除”制度, 即被侵权人发现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发布侵权信息, 及时通知网络平台提供商, 对方在接到通知后, 第一时间采取删除、断开链接等措施的, 可以免除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侵权责任。

( 三)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了,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在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对他人民事权益造成侵害的, 在其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情况下, 与侵权人承担连带侵权责任。但是, 该三十六条对于知道的内涵, 是否仅仅限于明知还是也包括应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 四) 2010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办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对明知做出了四款规定2, 但这仅仅是针对网络赌博犯罪案件所做出的认定, 是否适用于一般的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 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三、我国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责任的认定

根据民法学说, 侵权的构成要件通常有四个, 即侵权行为、损害结果、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侵权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在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构成侵权的以上四个判定要件中, 因为目前学界和实务中对于损害结果与侵权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争议不大, 我们应当着重注意侵权行为和主观过错两个要件, 下文也从以下两个要件进行分析。

( 一)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实施了侵权行为

所谓侵权行为, 是指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侵权行为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违反其应当作为或不作为的民事义务, 从而对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造成侵害, 并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的行为。对于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者而言, 其侵权行为既可以以作为的形式进行, 如其直接实施了侵权行为, 包括其直接发布侵权信息等; 又可以以不作为的形式进行, 如其在被侵权人在其提供的网络平台发现侵权信息, 通知该平台采取删除或断开链接等措施, 但该提供商拒不采取上述措施, 而是任由侵权人在其提供的平台上实施侵权行为, 这种放任不管的不作为也可以作为侵权的表现。具体而言, 包括四种情形: 第一, 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者直接实施了侵权行为, 如其作为直接侵权人, 在其所管理的平台上直接发布侵权信息等; 第二, 故意引诱他人实施侵权行为, 如该交易平台提供者采取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 故意引诱他人在其所管理的平台上实施侵权行为并对对方所实施的侵权行为采取坐视不管的态度; 第三, 明知或应知他人即将或者正在实施侵权行为并为其提供实质性帮助;第四, 采用不作为的方式, 怠于履行或者压根不履行其所应当履行的义务, 如侵权人在被侵权人在其提供的网络平台发现侵权信息, 通知该平台采取删除或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但该提供商拒不采取上述措施, 而是任由侵权人在其提供的平台上实施侵权行为, 针对侵权人实施的此种侵权行为,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也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并对被侵权人所由此造成损害的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二)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主观上具有过错

在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主观过错是侵权人承担法律后果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但是,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三款用的是“知道”一词3, 为此, 必须明确辨析“知道”的内涵。所谓知道, 就是指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主观上明确侵权行为存在, 即在一个身处相同境遇下的“理性人”能够明知或者能够“合理预见”, 并且这种“合理预见”应具有相当程度的确定性4, 即包括明知和应知两方面。杨立新教授认为, “知道”不应包含“应知”, 因为“应知”是一种应然状态, 是指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应该知道或者能够知道而不知道的主观状态, 如果包含其“应知”, 无疑加大了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的事先审查义务, 对其不公平。笔者认为, 此观点有待商榷。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对其平台上所管理的信息, 只承担形式上的审查, 不做事先的实质性审查, 这是考虑到一方面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 网络信息数量过于庞大, 对于网络平台提供者所管理的信息在事先进行一一审查, 未免不太现实; 另一方面要求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具备专业的法律技术条件对其管理的信息进行事先的审查未免过于苛刻; 再者, 这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关于效率的需要。但是, 如果侵权行为已经像红旗一样旗帜鲜明的飘扬在其领域上, 一个理性人只要稍微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就能发现其侵权, 这样的注意义务对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而言就在合理的注意义务之中。即使权利人没有对此投诉通知, 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也可能因其“应知”侵权行为而构成主观过错。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捷发展, 网络交易中侵权现象大量出现, 由此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作为网络交易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其是否应当在网络交易中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本文基于该问题进行探讨, 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是否实施了侵权行为及其主观过错为出发点, 探讨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侵权责任。

关键词:侵权行为,主观过错,网络交易平台

参考文献

[1] 曲三强, 杨华权.网络服务商版权责任的适用基础[J].电子工业知识产权, 2009.4.

[2] 王柯.衣念诉淘宝案:浅析C2C模式下商标“间接侵权”[J].电子知识产权, 2010.10.

[3] 胡开忠.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商标侵权中的责任[J].法学, 2011.2.

[4]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5] 杨立新.电子商务侵权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6] 张成瑞.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侵权责任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2013.

[7] 叶志豪.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2012.

[8] 吴汉东.论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限制问题探析[J].中国法学, 2011.2.

[9] 杨立新, 李佳伦.论网络侵权责任中的通知及效果[J].法律适用, 2011.6.

上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下一篇: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