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美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2022-09-1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此同时,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 发展健康的个性, 形成健全的人格等。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它根植于语文教学之中。

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中, 重新定位的阅读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其在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审美素质的提高, 强调学生语感的培养, 于是语感和语感教学问题更为语文教育界所关注和重视。语感教学是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 通过全方位、多层面的语感训练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感教学的内在情境完全是人为创设的, 是言语主体 (教师、学生) 结合一定的语言作品, 通过言语的表达或行为的演绎所创设的语言环境, 具有渲染性和即时性, 能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发其情、如临其境, 使人在引起感情共鸣的同时加深对言语作品的理解。

美读感染法是语感教学的方法之一。“美读”最早是由叶圣陶提出的, 所谓“美读”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在要求, 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控速度、把握语调, 象戏剧演员那样, 感情充沛, 抑扬顿挫, 以意逆志, 移情动容, 激昂处还它激昂, 委婉处还它委婉, 把文章朗读出来, 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它是语言主体在融入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情后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过程, 虽然这种口头语言和我们平时日常交际用的口语有一定的差别, 但它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入思考, 而且在学生朗读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作品停顿的安排、重音的处理、速度的调空、语调的把握准确地判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通过美读, 能让学生耳与心同时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 能培养语感, 达到美读、双感染的目的。

1 教师示范性美读

每上新课, 教师对课文内容不作讲解分析, 而是用动情的语调作示范来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倾听美读的要求, 比如文章的情感基调怎样?论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喜欢?听后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等, 并要求学生听完后回答。朗读时, 语音的轻重, 语调的抑扬, 节奏的快慢, 情感的褒贬, 让学生去体验, 去感受, 以引起共鸣。例如上铁凝的《哦, 香雪》一课时, 我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听后复述故事情节, 第二;划出情节的过渡句子, 第三;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 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第四;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第五;香雪和凤娇, 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试说说她们的个性特征。第六;划出你最喜欢的段落等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读, 然后回答问题, 互通有无。这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受到美读的感染和熏陶, 又使得思维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领会文章的旨趣。

当然, 要进行示范美读, 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 把朗读提高到艺术的水平。

2 课外欣赏性美读

语感体现在思维加工的过程中, 即一方面, 要能准确地、条例清楚地回答;另一方面, 要能用通顺、完整的回答。前者表现为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后者表现为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完整性。教师可以选择艺术性教育性很强的录音磁带或下载优美的电视散文, 播放给学生听, 同样, 播放前提出倾听要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 然后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话把事物、事理说清楚, 或要求从给定的内容中提取材料并根据这些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或根据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这样的欣赏性美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美好的生活情趣和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有声语言的魅力。比如央视《神奇的天路》及《喀纳斯拍摄纪行》等有现实意义的优美电视散文, 让学生了解到祖国山川的神奇与美丽, 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亲身体验性美读

教师的范读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模仿的原型, 与范读相比较而言, 学生的自读更为重要。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读, 学生才能获得亲身的体验, 才能将文本变成活的立体的东西。变成自己理解和掌握了的东西, 通过亲身的体验, 领悟语感, 实践语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朗读, 在有技巧的朗读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作品停顿的安排, 重音的处理, 速度的调控, 语调的把握准确地判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让学生眼中有形, 心中有情, 在感受形象和激发情感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通过朗读, 能让学生耳与心同时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 培养语感。

4 加强背诵的积淀性美读

背诵是培养语感、发展智能的基本途径。一切智慧均源于记忆。人若没有记忆, 将永远处于婴儿状态。记忆是心理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 (郭沫若) 。通过背诵, 可以输入和存储大量的语言和言语信息, 而这些信息积累的越多, 语言和言语的内化再生力越强, 人衡量和评价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信息的参照就越明显, 语感也就越敏捷。积累, 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孤立的词语积累, 而是文道统一的、内容和形式一体的成功语言的积累, 不仅积累了语境中的动态的词语, 而且从语言运用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方面综合收益, 有利于提高语感能力。

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抄写精彩的语句, 有意识有计划的积累语言, 积淀语感, 进而提高语言能力。比如《哦, 香雪》一文中香雪夜走三十里山路一节中的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 《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幕里富有诗意的唱词, 象这些语言的精华都是让学生先朗读后积累的内容。

总之, 让美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亮点, 岂不是做教师的一种自豪。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阐述了美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并总结了几种美读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期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及对语言的感受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美读,方法

参考文献

[1] 万里, 赵立泰.汉语口语表达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林韬, 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下一篇:专家解读新型肥料之“四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