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成功促进发展

2022-07-02

第一篇:给予成功促进发展

借力发展的成功实践

----平舆县东西合作发展成就回顾和经验总结

平舆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孔保川

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是驻马店市加快发展的十年,也是平舆县抢抓机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十年。10多年来,平舆县委、县政府抢抓东西合作这一历史机遇,始终坚持把东西合作和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突破口,确立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发展工业为主导,发展工业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上项目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和实施回归工作为主要途径,以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为主要手段这一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务实苦干,取得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可喜成就。止目前,我县东西合作成功签约项目687个,履约项目619个,履约率90.1%;合同总投资195.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3.8亿元,资金到位率83.6%。通过十多年的培育,我县基本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医药生化、皮革制品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成为平舆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东西合作落地企业交纳税收占全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60%以上。

东西合作带来的显著变化:

——思想观念明显转变。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东西合作、发展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广大干群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时刻盼发展、想发展、谋发展,增强了机 1

遇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坚定树立“你办厂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实施招商引资以来,民营经济迅速膨大,形成了农产品加工、医药生化、皮革加工等支柱产业,提高了工业化水平,提高了以工带农、以工补农的能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几年来一直位于全市前列,今年上半年增幅仍保持全市第一位,全省前20位。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平舆县委、县政府以东西合作为载体,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把产业集聚区纳入县城总体规划,通过建设产业集聚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拉大了城市框架。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998年的4.25平方公里,提高到目前的14.9平方公里,县城区人口由1998年的5.14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6万人。先后荣获了全国东西合作示范先进县、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称号。

——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4.24亿元,是1998年的5.2倍,连续四年增幅位居全市9县第一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98年的4539万元增长到2009的2.22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3位,增长速度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位。

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创新招商手段,拓宽东西合作渠道。

平舆县把招商引资当作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不断创新招商手段,以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市场动作的方式,积极组织实施科学招商、责任招商、代理招商、洽谈会招商等活动,采取围绕支柱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不断拓宽东西合作渠道。并制定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商引资信息,依托天地防水防潮公司设在全国大中城市的26个分公司,组织平舆籍在外党政、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功人士作为招商引资大使,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营造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平舆对外开放的区域竞争力。

二、筑巢引凤,建设产业集聚区,搭建东西合作平台。 平舆县立足农副产品资源大县优势,借助东西合作平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率先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着力打造我县比较优势,解决了我县没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瓶颈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农产区工业化新路子。目前,产业集聚区已建成面积3.2平方公里,落户工业企业267 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用工2万多人。我县产业集聚区被命名为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省民营科技园区,进入全省产业集聚区50强。

(一)科学规划,搭建平台。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设立占地8.17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标准厂房,实行统一规划、设计、招标、施工和管理,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厂区道路、高压线路、通讯线路、供水主管道布局合理,功能配套。

目前,已在产业集聚区内统一建设101套标准厂房,建筑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

(二)创新机制,多方融资。一是经营土地融资。对县城区违法占地、闲置用地依法收回,对经营性用地进行公开出让,盘活土地资源,投入产业集聚区建设。二是面向社会筹资。鼓励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士投资标准厂房建设,共向社会筹集建设资金

2.8亿元。三是通过投融资平台融资。成立政府财政出资控股的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有限公司和华嘉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同时出台政策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重奖。

(三)培植支柱,壮大产业。我县把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总抓手,做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坚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形成以惠成皮革集团为龙头的皮革加工产业,以康博汇鑫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以酷雷生物科技、欣达化工、华翔药业为主体的医药生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品牌。

(四)亲商惠商,引凤入巢。一是强化服务。成立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为企业提供工程建设、物业管理、信息咨询、招工培训、贷款担保等各项服务。二是引凤入巢。完善政策,严格奖惩,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三是制定土地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纳税奖励政策、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入住标准厂房。四是强化督导。对产业集聚区项目实行一月一督导,一月一通报,促进了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扎

实推进。

三、打造“人和”优势,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把加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人和”上。一是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创新工作机制,实行“干部沟通零距离、承办单位处理反馈零距离、职能部门落实整改零距离”工作法,坚持执政为民,做到求真务实,秉承特事特办的服务宗旨。二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深入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严格执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全办好各种证照,并协调有关部门按最低标准收费,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三是深入企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打造和谐的生产环境。严厉查处“四乱”行为,严格落实“企业25天宁静日”。组织企业法人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行风评议活动,在全县形成了“企业至上”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工作机制,激发东西合作内在动力。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县成立了东西合作签约项目落实领导小组,组长由县主要领导兼任,具体负责协调东西合作签约项目的落实,保证签约项目的实施及资金按计划到位,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实行签约项目县领导分包制度。县分包领导亲自了解、掌握签约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

决遇到的问题,并每季度向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汇报一次工作进度。二是实行签约项目联系服务制度。各签约项目服务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及时了解投资方信息,做好全程服务。三是实行签约项目履约备案制度。四是实行签约项目履约督查制度。县委、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履约工作进行跟踪督查,每季度督查一次,并将督查结果作为项目考核的主要内容。

我县以东西合作为契机,取得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可喜成就。今后,将继续以东西合作为平台,抢抓机遇,借力发展,为我县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2018版《成功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

《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2018年更新版) 关键管理规范

1.a)完成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世界卫生大会相关决议。

b)制定书面的婴儿喂养政策,并定期与员工及家长沟通。 c)建立持续的监控和数据管理系统。

2.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支持母乳喂养。 重要的临床实践

3.与孕妇及其家属讨论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4.分娩后即刻开始不间断的肌肤接触,帮助母亲尽快开始母乳喂养。

5.支持母亲开始并维持母乳喂养及处理常见的困难。 6.除非有医学上的指征,否则不要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提供母乳以外的任何事物或液体。

7.让母婴共处,并实践24小时母婴同室。 8.帮助母亲识别和回应婴儿需要进食的迹象。 9.告知母亲使用奶瓶、人工奶嘴和安抚奶嘴的风险。 10.协调出院,以便父母与其婴儿及时获得持续的支持和照护。

鄠邑区妇幼保健院

促进母乳喂养管理规定

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吃母乳是婴儿的权力,喂母乳是母亲的义务,指导产妇用母乳喂养婴儿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儿童基金会精神,特制定我院促进母乳喂养的管理规定。

一、全院医护人员必须遵守我院促进母乳喂养管理规定,认真贯彻执行WHO/UFI CEF的“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二、凡在岗职工必须通过母乳喂养的知识培训。妇产科、儿科、保健科的全体人员要完成18小时脱产培训(包括实习3小时),经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新调入人员应在3-6个月内完成上述培训及考试。

三、做好孕妇及亲属关于孕期、产中、产后母乳喂养的知识宣传和指导工作。

四、产后1小时内,医护人员必须帮助母亲与婴儿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做到早吸吮早开奶(包括剖宫产)。

五、产后6小时内再次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及具体的技术指导。因医学指征母婴分开时,应指导产妇正确的挤奶手法,以保持泌乳。

六、凡在我院分娩者,开奶前禁止给婴儿吃奶粉、饮料等任 何代乳品。除非有医学指征。

七、取消婴儿室,产后(包括剖宫产)观察2小时,母亲和婴儿必须进母婴同室,实行24小时母婴不分离。婴儿洗澡或治疗,离开母亲时间不超过1小时。

八、鼓励多哺乳,多吸吮,哺乳无时间和次数限制,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3小时。

九、禁止用奶瓶,不给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人工奶头做安慰物。

十、母婴出院后,其母乳喂养工作转给基层保健组织,定期开展咨询和随访工作。并设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84840172。

第三篇: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

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平泉县发展民营经济的调查与启示民营经济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把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已成为各地争相发展的首要目标。平泉县近几年来进行了成功实践。他们始终坚持把民营经济放在全县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立县、市场兴县”三大战略,使民营经济呈现出速度、规模、效益、后劲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并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的重要支撑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截止2003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纳税额5536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5.8%;实现增加值80400万元,占全县gdp的3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0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4.5%;新增有照个体工商户2250户,累计达到6261户;新增民营企

(三)积极转变职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在这方面,平泉县委、县政府把主动为企业办实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转变职能的重要手段。一是为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县领导亲自协调金融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对县里确定的特色主导产业,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贴息,提供设备支持。同时组织有关部门赴山西进行了实地考察,制定了组建平泉县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具体筹建方案,目前,正在落实资本金、开户银行及人员选配,预计今年一季度末投入运营,届时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资金瓶颈问题。二是加强行业自律,有效解决行业内无序竞争问题,县主要领导深入到全县杏仁露、活性炭炭、食用菌三大行业企业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于2003年先后组建了食用菌、杏仁饮品、活性炭三个行业协会,同时成立了特色行业监管办公室。建立健全了协会的自律章程和行业监管办法,三个行业呈现出了优势互补、规范运行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加快行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按照《关于创办民营经济园区的意见》,谋划了平泉镇、七沟、南五十家子和北五十家子占地面积1000亩的4个民营经济发展园区,制定了园区用地、收费、招商、人才、环境和其它方面支持发展的优惠政策28款72项,让业主在园区内放心、放手、放胆发展。目前,入驻园区内的企业30家。四是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到民营企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项目采取一套班子、一种机制、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将目标责任明确到县级领导、部门、乡镇和项目主体责任人的头上,加强督导考核,确保按计划节点推进,加快了民营经济发展步伐。沙坨子乡充分发挥铁矿资源优势招商引资上亿元,新上项目14个,为及时解决企业在征山、占地、架电、道路等方面的难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该乡现场办公,并抽调县直有关部门成立了专门工作组,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保证了项目按计划投产达效。为充分利用原小寺沟铜矿的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南五十家子乡和铜矿现场办公,经多方论证,将铜矿及周边区域列为县级民营特色产业园区,并享受县级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目前园区规划已经完成,预计未来3年内,园区民营企业将由现在的6 家发展到20 家,产值达5 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

(四)加大领导力度,提供发展保障。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民营经济的领导,把民营经济尽快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县委、县政府对25名县级领导和40个县直部门实行了分包民营企业大户制度,包扶企业69家,包扶人员每月到企业进行一次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县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为加强对全县民营经济工作的指导,平泉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民营经济发展局,为正科级单位,具体负责全县民营经济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整合县四大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专门成立了市场建设与民营经济发展指导委员会。县委、县政府授予委员会指导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及对乡镇和有关部门工作奖惩的决策权、重大项目审批权、干部任用和资金使用建议权。委员会既是县委、县政府指导全县市场建设与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参谋机构,又是工作机构和综合协调机构,对县委、县政府负责。委员会实行主任和副主任目标分工责任制,成员部门实行包乡镇目标责任制,与乡镇同奖同罚。

二、几点启示

(一)解放思想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民营经济发展的快与慢最根本的是思想和观念问题,思想不解放,发展的手脚就难以放开,观念不更新,发展的局面就难以有大的突破,平泉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思想每解放一步,民营经济发展就会出现一次大的跨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带动力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解决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及提供税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发展民营经济就没有出路,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不断拓宽解放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对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要坚决冲破,对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都要坚决改变,对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放手、放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把民营经济尽快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托力量。

(二)抓市场建设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市场是民营发展的有效载体。平泉县紧紧抓住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自古就是沟通关内外商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制定了“市场兴县”战略。近来年,通过采取引资建市、招商兴市、环境保市等举措,市场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义乌商品城、市场北路商业街、兴平商业街、双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榆树林子、台头山蔬菜果品批发市场、食用菌交易市场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使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城市场为龙头、区域市场为骨干、遍布城乡的各类市场为基础的市场网络。市场建设不但带动了当地特色商品的相对集中,而且还促进了与专业市场发展相配套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原材料、运销业的相应发展,使特色商品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生产规模也从“前店后厂”作坊式生产,逐步发展成规模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大生产。专业市场的培育与建设,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全县呈现出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喜人景象。2003年底,全县发展各类专业市场12个,拥有7 万个摊位,98%是民营经济,年交易额达1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 2个。

(三)壮优扶强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力。企业没有适应规模,就没有竞争力。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满足于小打小闹,怕担风险,不愿搞大投入,求大发展,这样的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平泉县委、县政府以战略的眼光考虑当前,谋划长远,采取放手发展与积极引导相结合,扩大增量与提高质量相结合,千方百计增投入、上项目、扩规模,发展壮大了一批象四海、润隆、绿世界等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民营企业,对这些企业他们在贷款、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帮助他们把企业搞强,依靠他们把产业带大。同时以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组织同类企业联合协手,对优势行业进行资源整合。他们重点对杏仁露、活性炭、食用菌三个特色产业,通过组建协会的形式把三个行业统一组织起来,各企业间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全县以民营为主的杏仁饮品企业达到18家,活性炭企业达到34家,食用菌龙头企业达到20家。

第四篇:新加坡旅游发展成功的经验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08旅游1班 江丽 11号

新加坡共和国是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城市岛国,由新加坡岛和附近的5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622.8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的面积。100多年前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荒僻渔村,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200年以上的古迹,唯一的资源可以说是“阳光与海港”。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国”,在自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它另辟蹊径,积极发展旅游业,为其国民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目前新加坡是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亚太旅游大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借鉴新加坡发展特色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首先,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特色旅游。特色旅游要有以下3个内涵①从特色旅游的旅游资源角度来说,其旅游资源一定植根于旅游目的地特殊的气候、环境,或依赖于特有人文、习俗和历史事件。②从特色旅游的客源市场来看,其客源市场只针对特定的客源市场,满足部分旅游者多样化的需要,所以,特色旅游客源市场规模较小,旅游者人数较少。③从特色旅游的发展形式来看,其旅游形式一定有一个特定的主题,旅游活动往往强调或鼓励旅游者积极参与,以追求富有个性的旅游体验。通过以上对特色旅游内涵的探讨,本文提出特色旅游的概念为:依托旅游目的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面向特定客源市场发展起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参与性较强的旅游形式口。

新加坡在自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依托其多元化的人文风貌、良好的经济环境、稳定的社会秩序,在传统旅游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另辟蹊径,积极开发、创造新的旅游项目,使其旅游业蓬勃发展,每年接待国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旅游业年收入达9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发展特色旅游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重视对旅游业的管理、规划与投资新加波对旅游业的管理,通过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两个渠道来进行。前者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和规划,使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科学的开发,保证旅游业布局健康发展。后者则促使旅游业规范,引导和促进各旅行社、旅游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有序竞争,保证了旅游行业有效、有序的自我发展。新加坡为了依法管理旅游业,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有《新加坡旅行社法》、《新加坡饭店法》、《新加坡旅游促进税法》等。新加坡法律之严格,世界文明,有“清规戒律新加坡”之说。为保证出售的商品质优价廉,新加坡旅游局和消协联合推出“优秀零售计划”,对有信誉的商店颁发红白相间的鱼尾狮标志,作为信得过商店。倘若有旅游购物时受到诈骗,可想旅游局或消协投诉,一经查实,不但责令加倍赔偿游客损失,还要吊销其营业执照。系。新加坡政府在对旅游业进行有序管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旅游业的规划和投资。从80年代开始,新加坡每年对旅游业的投入达2—4亿美元,2005年新加坡旅游局制定了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旅游2015”。2007年新加坡政府投资20亿新币作为旅游业发展基金,用来进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景区和景点建设。

2. 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新加坡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创建国际通商口岸、免税购物中心、美食天堂、国际会议和国际金融中心,使该国成为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新加坡是个免税港,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品种齐全,价格便宜,成为游客的购物天堂。新加坡还是著名的美食天堂,世界各地美食荟萃于此,为不同口味和预算的游客提供多种选择。新加坡利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把邻近的东南亚各国的旅游资源作为本国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使其发展成为东南亚的旅游中转站,从而使新加坡成为世界十大旅游中心之一。由于国

际会议具有参加人数多、逗留时间长、购买能力强、旅游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新加坡政府早在1974年就专门设立了国际会议局,建立了100多座国际会议馆,大力开拓国际会议旅游市场。现在新加坡已成为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五位的国际会议中心。新加坡政府通过每年举办各类大型国际会议,不仅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且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及知名度,最终带动了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

3. 创建良好的旅游大环境。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本国旅游大环境的营造和创建。首先,从1973年新加坡政府就掀起了全国性的、行之有效的植树造林运动,大力整治污水河道,改变市容市貌,使得新加坡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三无”城市。其次,新加坡有一套完善的旅游服务机构,旅游接待服务质量高,堪称世界一流。再次,为了让外国游客“无障碍”游览新加坡,新加坡旅游局在酒店、街道等地方设立包括华文在内的多种语言的旅游指南、宣传品、路牌、告示牌等。最后,新加坡政府根据华人占7%的特点,对公民进行儒家优良传统教育,积极开展“礼貌运动”和“敬老运动”,树立了新加坡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得游客在新加坡旅游时不仅感到生命和财产都特别安全,而且还感到亲切和受尊重。旅游大环境的营造使得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稳定,游大环境的营造使得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从未有过政变、暴动、骚动、更谈不上战争冲突,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很低,这是新加坡游客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积极探索,创造新的旅游形式。“旅游经济无止境”是新加坡旅游局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加坡不断扩展旅游经济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除发展观光旅游外,还积极开发购物旅游、奖励旅游、会议旅游、教育修学游、医疗保健游、游轮旅游、商务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不断适应世界各地游客的需要。与此同时,以积极和创新的姿态去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从创新旅游产品及促销方式、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和改进旅游商业策略三个方面推进新加坡旅游经济的发展。

5. 加大旅游宣传和促销的力度。注重旅游宣传,提高新加坡的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是新加坡发展特色旅游的主要经验。首先,新加坡政府认为宣传工作的好坏是决定客源多少的关键。从2004年起新加坡旅游局在大中华地区一直以“非常新加坡,三天还不够”作为宣传口号,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次,新加坡政府每年从旅游企业缴纳的税金中拨出1000万美元,用于旅游宣传经费。再次,新加坡政府每年还派出成批的旅游促进团赴国外宣传、促销并与国外旅行社和旅游部门合作。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然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都不应该也不可能简单地重复或照抄别人的经验,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优势,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1. 增强广告宣传的力度。首先,可以选派形象大使到世界各个国家宣传我国的旅游资源。在机场、地铁、火车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宣传画,放置免费的我国旅游宣传册和地图册,增强游客对中国各地区旅游特色景点的认识。其次,推行一系列区域内或跨区域主要景点门票套餐活动。把不同类型的景点门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出售,其价格比游客单个购买不同门票更加低廉,这样有助于激发旅游者去更多的地方更多的景点进行参观,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再次,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与我国旅游资源有关的网页,同时对国外游客的问题进行答疑,增进外国友人对我国旅游资源的了解。对旅游服务实行一条龙服务,使得外国游客可以轻松的在我国各地游览。

2.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具有东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与新加坡相比,我国发展旅游业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具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类型众多。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我国现存的旅游资源类型至少有155个且可能还有没有列入的类别。同时,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文化深厚。那些古老而奇特

的历史遗存、文物古迹、遗风遗俗、文化艺术等是我国悠久历史的再现,也是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印证。而且我国季节明显,自然旅游资源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并且我国的旅游资源强烈体现着综合性的特点,往往一些风景名胜地都是及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融历史文化与山水名胜于一炉。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新加坡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不可匹敌的。所以,要充分发挥中国旅游资源的优势,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3. 加强旅游环境建设,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国形象。近年来中国在旅游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新加坡相比,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发展不均,无论是旅游硬环境还是软环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努力构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美好形象及内涵,改善旅游城市环境质量,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要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市政建设融入旅游和园林意识,城市新建项目在建筑风格、形象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要与城市城的特征和传统风貌保持一致,协调和谐。任何单位和个人建房都必须保证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绿化,在建筑物立面美化方面,要充分利用空间,搞好墙体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丰富城市景观。大力整治城市河道,断绝污水来源,重现中国的蓝天碧水,青山丛林。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以及广大市民的素质对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具备过硬的业务知识和高超的服务技能,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要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努力增强广大市民的旅游文化意识,提高其文明素质。不仅要在旅游行业树立“热情好客、宾客至上”的观念,还要把这种观念变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为,使景区变成微笑景区,城市变成微笑城市。

4. 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首先,建立正常的政府投入机制,每年要有固定的专项旅游拨款和贷款,主要投入旅游产品开发和设施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其次,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可对所有旅游企业单位实行按照营业额的一定比例计征。第三,采取“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第四,直接融资,利用发行股票、债券等募集旅游业发展资金。第五,利用外资,可以采用合资、合作、独资、股权出让、产权置换等形式引进外资,用于旅游景点、设施、商品、娱乐、交通等方面的建设和开发。

5. 强化旅游法制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规范的法治体系,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经营者的行为,也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旅游行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经营秩序,规范服务质量水准,遏制宾馆及旅行社之间不正常的削价竞争行为,维护行业正常经营的利益。建立旅游市场督查队伍,检查旅游法规的执行情况,严肃查处不法经营行为。完善旅游投诉制度,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客源市场,增强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仅要加强国内旅游业硬件和软件设施,还要加强与港澳台、日韩、东南亚、西欧、北美的联系,进行广泛旅游经济合作,拓宽境外客源市场。

第五篇: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

——来自东岭集团(村)的调查报告

从不足万元家底的黑白铁皮加工铺,到拥有80多亿元资产、

1、6万名员工的陕西最大民企、‚中国500强企业‛;从人均不到3分地、靠种菜卖菜过日子的穷村,到以新型工业、物流贸易为依托的‚西部第一村‛、‚中国第四村‛……脍炙人口的东岭传奇早已蜚声国内外,进入‚十二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启动之时,人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东岭集团(村)。

前不久,中央党校‚中国小康村科学发展与战略转型‛课题组,在对东岭集团实地调研之后,认为‚东岭是西部地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和典型,其思路值得研读,其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金台区委、政府领导、支持下,在西秦硬汉、全国劳模李黑记带领下,东岭集团(村)在缺乏先例的情况下,敢为人先,投石问路,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路子,以新型工业、物流贸易为支撑,打造、延伸产业链。一方面,通过安置就业,解决失地农民生计难题,又为国企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无业人员建造职业平台。集团员工队伍由几

十、几百、几千发展壮大到1.6万人;另一方面,以工促农,共同发展,

以东岭集团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工业反哺农业,改变祖祖辈辈的习俗,培养新时代的农民。

(一)

东岭村95%以上的劳力都在企业上班,东岭集团下属五大总公司、40多个生产、经营单位,以有色金属冶炼、物流贸易为主导产业。从2000年以来,企业10年间总收入由10亿元增长到200多亿元,利税由3000多万元增长到1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由千人增长到上万人。2010年东岭集团实现总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同比增长了11.4%,创全市企业和全省民营企业之最,上缴税金6.4亿,比上年增加1.2亿,同比增长了20%,蝉联全省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名;全年项目投资15.7亿元,冶炼公司余热发电、略钢公司60万吨转炉连铸以及20多万平米地产开发等项目相继完成;全年完成外贸收入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亿美元,同比增长40%,贸易总额名列宝鸡第

一、全省前列。

物流贸易、有色冶炼、矿业开发、金融投资、地产开发五大支柱产业,如同五路‚高铁‛,相得益彰,联合发力,将东岭集团带入行业前列:

一路‚高铁‛钢铁物流产业:占据东岭集团产业的半壁江山,在全国拥有 23家分公司,与国内 20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密切合作,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近 120亿元。

二路‚高铁‛有色冶炼产业:以有色冶炼、焦化、钢铁为主的大工业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既是企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

济转移的标志,又是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集团建立的南(凤县)、北(凤翔)两个有色基地,年产能达到30万吨,进入全国前四位,2010年工业产值超过百亿元。冶炼生产延伸催生的的有色贸易,已成为集团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路‚高铁‛矿业开发产业: 东岭2005年集团进入凤县八 方山铅锌矿之后,认识到矿业开发对集团发展的重要性,经过筹划、投资,加大了矿产资源的建设力度,赢得了‚十一五‛矿产资源开发的黄金时期。

四路‚高铁‛:金融投资产业: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和生命线。集团以其强大的实力和良好信誉,构筑起银企战略合作的钢铁长城,作为资本运营的强手,在金融市场炉火纯青、竞显风流,近两年斥资近3亿元入股长安银行、兰州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引入战略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筹划企业上市。

五路‚高铁‛房地产开发产业:东岭造房,同样辉煌。东 岭房地产总公司依靠集团‚中国企业500强‛优势,在宝鸡同行业后来居上,蓄势待发。首期50万平方米销售一空,紧接着在市区东大门开发楼盘 20多万平方米。依托在西安城东、宝鸡南站拥有的上千亩土地,今后每年以100万平方米的开发规模,倾力打造西部一流房地产企业。

(二)

在新型工业的强力带动、支撑下,东岭村彻底告别了农业,整体实现了工业化,成为目前陕西9家‚中国500强企业‛中唯一的民企。

目前村民的收入构成,一是股份分红,改制时全村每家都有股份,每年坚持按20%兑现分红;二是工资收入,在企业上班的人工资收入从二万到十几万不等,全年总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三是集体分红,全村每人每年由村集体分红1.4万元,退休老人还多2000元退休费。四是集资分红,村民手上有些闲钱,交给企业用于扩张和建设,每年按10%的红利分红;五是租赁收入,村民把不住的旧房和住不了的新房对外出租收益。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户均资产达到150万元。在村上土地全部开发建设完毕,每人再给50万元,村民年收入将达到10万元,户均资产在300万元以上。同时,每年从贡献突出的企业员工中吸收新村民,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全省独一的‚村民待遇‛。

东岭村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率先实现传统农业向新型工业、农村向城镇、农民向工人的转变,整个村已经融入了城市,这种与城市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的新农村,用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方法是很难分辨出来的;东岭村民的身份是空壳子,因为大家都变成了工人;这个新农村还新在彻底告别了农业,村上整体工业化了,农业变成了空白。

东岭集团作为全省民企‚第一纳税大户‛,在宝鸡市、金台区、凤县、凤翔县,略阳县,赢得纳税‚状元‛美誉。东岭的冶炼、物流支柱产业,带动、支撑了宝鸡、汉中等地工业化建设和县(区)域经济发展。几年来,他们冒着巨大风险,先后注入20多个亿,负重参与国企改革,先后成功改制十几家濒临破产关门的危困国有企业,安置了一万多名国有企业职工,助推这些企业起死回生,成为当地骨干

企业。其中有略阳钢厂、凤县锌品厂、宝鸡焦化厂、西安木材总公司等。积极支持城市建设、抗震救灾、助学、扶贫、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近五年先后捐献资金2亿元。2008年,为了支援地震灾区同胞,全集团一次就捐助300多万元。去年,他们支持市政府的民心工程,为渭河石鼓廊桥项目建设捐款3000万元。集团曾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企业‛。

(三)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东岭集团的社会形象、人才聚集、自然资源、规模成本等优势、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释放,正在进入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黄金期。作为市委、市政府首批重点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2010年东岭集团荣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2位、‚中国企业500强‛ 第287位 ,东岭村在‚中国村庄经济百强‛中由第7跃入前4位,仅次于东部华西、南山、长江村,成为‚引领陕西和西部民营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旗舰‛。

目前,东岭集团(村)正在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的历史机遇,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已将500亿元总收入等规划指标细化下达。展望东岭未来,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李黑记豪情满怀地说:‚过去10年,我们的总收入由10多亿增长到200多亿;今后10年,东岭将进入大视野、大胸怀、大事业的‘高铁’时代,力争2020年总收入达到2000亿。2011年将实现总收入360亿、利税20亿,我们坚信,经过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回顾东岭集团(村)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历程,我们应当从中得到那些深刻启示呢?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强村富民,永不言败;始终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根本途径,实现城乡经济互融,产业结合点在工业,空间结合点在城镇;始终将市场机制作为主要方式,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基本动力,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这四个‚始终‛就是东岭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启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东岭启示值得借鉴、推广。

上一篇:公益慈善活动总结下一篇:高一级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