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的思考

2022-09-04

第一篇:优化作业设计的思考

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小结

上会中心小学 张秀良

一、学习、研究、反思,不断提高科研素质,推进课题研究。

1、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把握教改现状,明确教改方向。

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的多篇文章。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课题组还每半个月聚到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2、对照课题方案,开展课题研究与常规课相结合。

研究之初,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常规课。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来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反思,不断积累。

依据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过程,让老师对照课堂、对照问题、对照案例进行反思、揣摩、比较,提高课堂作业设计能力。教师们定期围绕课题在实践中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教学前后的初衷、感悟、设想等进行反思和交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撰写教后记,为今后参与教学的老师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二、研究成果。

1、优化练习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学习的准备,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拓展,都需要借助数学习题和组织数学练习来完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我们不断对“练习”重新进行审视、思考、定位。在教学中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的无效和低效劳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⑴增强趣味因素。

趣味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它不单单指给学生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设计一道有趣的题目,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实际上,教师恰到好处的一句妙语,幽默的教态,风趣的评价,优美的板书等也都能体现出趣味性来,就拿我们练习中经常看到的填空、判断、选择、应用题等来说,如果给这些“老面孔”加以“美容”,把呆板枯燥的题目名称改写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连线题改为“手拉手”或“最佳搭档”;应用题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加问题表述的亲和力,学生自然就会感到轻松、有趣、充满自信。

⑵体现生活数学。

新课程理念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要让他们在来自生活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当然,我们老师在寻找体现生活数学事例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生活化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千万不能为生活化而生活化,避免牵强附会,忽视生活化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宗旨。

⑶注重实践活动。

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因为它本身具有的直观性往往可以使人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

⑷设计开放情境。 一提到“开放”,很多人认为就是设计一两道难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其实不然,它可以课前开放,让学生搜集数学信息,为准备性练习做好铺垫,也可以课中开放,针对形成性练习和巩固性练习从条件不完整,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策略不统一等方面来设计。还可以课后开放,迁移拓展。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是把所有问题解决在课内,而开放式教学则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⑸点拨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它们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可以找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另一条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宜看明。在练习环节上,如果我们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他们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含的思想,并注意结合具体环节点拨学生领悟这些思想,那么他们的素质将会达到质的飞跃。小学阶段普遍应用的思想方法有很多,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整体代入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等。

2、改革作业评价。

根据学生的差异,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个班的学生。分层评价表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比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对于学困生如果算错,及时订正到全对,可以给一个优,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一次或最多两次成功才能得优。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他们完成作业并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

3、其他成果。

⑴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通过课题组所以成员的努力,每位教师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在课题组内与大家交流分享,使全体课题组教师受益匪浅。大家找到了一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⑵通过一阶段的实验和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本课题研究将教师们引领到了教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学习研究探索中。通过学习实践,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教科研方法。数学教研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活动,教师们研究热情高涨。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下阶段研究方向。

1、提倡学生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定期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积累案例,对于每一个典型课例,要求教师认真准备,重在过程。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利弊,写出总结材料。

第二篇: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怎样优化初中数学的作业有效性

浅谈怎样设计初一数学作业

古蔺县实验学校 李彦值

摘 要: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一的所有学科中,数学学科学生能不能学好,直接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作业开始。合理的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关键字:格式 排头

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一,在很多方面不能适应初中生活。例如:小学的课程只有两门,到初中后课程增加到7门,都是要参加考试,每一科的老师对课程都有要求,都会布置作业。学生突然之间不适应,觉得作业过多,难度大,完成不了,就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同学之间相互抄袭或者应付了事,就导致了我们的家长,老师产生疑问?为什么学生在小学很优秀,进入初中后成绩很差,特别是数学科目的成绩不及格,甚至只有10多分的成绩,一点都没有学懂。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努力,还是我们的老师教学有问题呢?

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一的所有学科中,数学学科学生能不能学好,直接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作业开始。合理的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我就浅谈一下我对于学生作业设计的一些认识:

一、注重作业的格式

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作业不注重格式,作业不规范,凌乱。我们的第

1 一步首先规范学生的作业习惯,学生的作业格式习惯是我们数学的第一步。

格式中的第一步就是排头,排头很重要,首先排头包含作业的内容,时间,心情,学习的公式定理。其次就是排头每次必须要写,有的学生最开始不是很注重排头,觉得可写,也可以不写。让学生明确一点不按照规范来写作业无论对错都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写作业的章节内容的原因是让学生明确我们学的那部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写时间心情跟踪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的学习好,才能心情好,才能生活好,是相辅相成的,及时跟学生沟通,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扰。公式定理书写的目的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能够熟悉,并在作业中运用。

作业格式的第二步就是中间的作业格式,要求一横排最多做两道题,不能写的拥挤,每一道题之间都要留足够的空余,一篇纸只能做一次的作业,即使有剩余都不能做第二次的作业。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答题格式清晰,即使作业有错误,老师可以在空白处给予改正,学生也能在旁边再次改正,并可以多次进行改正。做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不要有涂改的,作业书写要规范,字迹工整即使写的不好的同学,书写也要清晰。

作业格式的第三步就是结尾,结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用时多长时间,可以及时知道作业到底多还是不多,即使调整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二部分就是那些题自己会,哪些题不会,哪些题是同学讲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到底是学懂还是没有学懂。可以进行点对点的进行辅导。

二、作业的布置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状况显得不堪入目,通过我平时的观察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虚”、“二繁”、“三无效”。“一虚”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更甚至抄袭他人作业,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二繁”指作业量繁多及作业难度繁杂,学生除了要完成书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各类习题册良莠参差不齐,好多都搀杂着一些难、烦、偏、旧的题目;“三无效”指学生做 2 作业和教师批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

实际上出现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不少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意图,缺乏必要的思考,而只是把搜集到的一批习题册都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上到哪,练习做到哪,有时对作业的具体内容,教师自己也不太清楚。有的作业已反复做了几遍,但教师仍然不放心,反复训练,导致学生出现厌倦感。这种随意的、盲目的、重复性、一刀切的作业多半是没有效果的,这种题海战术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更甚至让学生厌恶和反感,从而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关于作业布置我的粗浅看法是:

1、作业要达到精简,作业要达到巩固的目的,务求作业量要少,作业如果过于多,学生也是应付了事,能在课堂的作业务必在课堂完成,课外作业尽量少。

2、作业要少而精,技能达到巩固的目的又能兼顾基础差的学生。一般作业不要超过4道题,学生能够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

3、教师要精心准备作业,习题要有针对性,避免不必要重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跟踪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的优化设计

摘 要: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要做到精心选题,要理解教材,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选择生活化的练习;其次要做到精心设计;最后还要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改如火如荼,创新的化学教育思想,前瞻性的化学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在引领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了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作业的设计要开放而有活力,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要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又要突出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首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创造性地精心设计练习题即精心选题。所谓精心选题,就是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教师要选择具有时代特色、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不是不分题目的特点、时代性,一股脑地搬到课堂上来。因此精心选题,科学地选编作业题,要注意三点。

一、精心选题

1.要理解教材

只有理解了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及其重点和难点,做到彻底掌握,融会贯通,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题目是基础题,哪些题目是拓展题,哪些题是探究题。还有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地把握练习的难易度,使得练习更加有效。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时,我选择了这样一组练习:

(1)宏观上怎样认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上怎样解说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分子有没有变化)?

(3)结合宏观与微观认识,如何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定量认识化学反应?

围绕这些问题,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元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综合起来考虑。

2.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因此在选题时还应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使学生犹如攀峰,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第三章中的利用化学式计算时,我选择了这样一组练习:硝酸铵受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用作化学肥料。试计算:

(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100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4)多少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70克。

(5)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00克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这样从易到难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有一个知识慢慢提升的过程。

3.要选择生活化的练习

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化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化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可以看到化学问题,运用化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化学更感兴趣。

例如,在讲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我选了这样的一组练习:

(1)开水壶或热水瓶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温热的食醋(或稀盐酸)浸泡清洗。问铝壶内的水垢能否用温热的食醋长时间浸泡清洗?为什么?

(2)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干后能形成坚硬的墙面,这是为什么?

(3)稀硫酸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这是什么原理呢?

(4)在发酵面团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糅合,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是为什么?

(5)“波尔多液”能杀死葡萄、柑橘表皮的寄生虫,它是用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水混合而成的,在用“波尔多液”喷洒不久就采摘的柑橘、葡萄表皮上常会残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浸泡洗去,这是什么原理呢?

这样选择一些跟生活有关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

所谓精心设计就是对精心选出的题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哪些题目适合作为例题,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反馈,同时还要设计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区分类似的题目,甚至包括哪个题目先做哪个题目后做等等。练习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

我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还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要有灵活性。例如,元素符号本是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如果到讲第三节时让学生在一节课全部记住是不现实的,笔者在讲完第一节课进行课堂练习时就开始教学生记元素符号,默写元素符号,下一堂课再测验一次。到讲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时,学生已记住一大半元素符号了。这样采用了分散、少量、多次练的方法,效果较好。

在课前的准备中要精心选题,对所选题目要进行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这是优化化学课堂作业,提高化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课堂练习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作业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巩固识记、理解运用;还可以让教师通过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对症下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仲雷.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新课程学习,2010(12).

[2]杨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第四篇:优化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呈现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宣化区侯家庙中学课题组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形成基本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它已成为学生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教师应当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不应当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探索创新的园地。然而,当前的中学数学作业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作业量过重,不具有针对性;作业形式单调,不具有多样性;作业内容统一,不具有层次性等。作业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无助于学生的学习,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已势在必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中,我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 注重作业的趣味性与实践性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但长期以来,由于接受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使很多的学生丧失了做作业的兴趣、学习数学的灵气和创造的激情,这不仅直接影响作业的有效性,而且还严重影响学生后续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学的良性循环。如:当学生学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后,我设计了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作业。题目如下:某商场正在热销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玩具和徽章两种奥运商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此处图略),求一盒“福娃”玩具和一枚徽章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这样有趣味性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作业过程中的乐趣,使他们对作业的态度从“要我做”转变到“我要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作业题进行大胆地突破,让数学作业变得轻松、活泼。如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学完了《勾股定理》后,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如下作业题:有一盖子封着的长方体盒子。如图所示:

(1) 若按棱将这个长方体剪开,至少需要剪几刀,才能摊开铺成一个面? (2) 今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盒子的表面爬行到B点,请你为它设计一条最短路线?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长为5,宽为3,高为4,求这条最短路线的长?

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树立了数学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只要仔细观察,潜心研究,人人都可以成为发现、发明创造的人。通过作业学生既学到了知识,能力又得到了提高。同时这样也让学生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成就感,体验到自身获得知识后的自豪感。

二、 注重作业的质与量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例如讲解《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我设计了练习:已知△ABC中,∠A=50°,O是△ABC的外心,I是△ABC的内心,分别求∠BOC和∠BIC的度数。这道题既要学生理解外心、内心的含义,又要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本节知识。题目无法穷尽,题型更是千变万化,教师应自己跳入题海淘金,学生在岸上拾宝。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

三、 注重体现作业的协作性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要有一定的协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中国有句众人皆碑的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其实也体现了合作性学习的优越性,因为通过合作可以取长补短,通过合作可以增进友谊,通过合作也可以增强团结精神。因此我在数学作业中布置一些具有合作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例如,适当时可根据实际,让学生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互相交换做),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交换批改,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作业。这种作业设计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还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3~5人为一组,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设计方案来测量某棵大树的高度,不能爬上大树也不能把树砍倒,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如此一来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强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四、 注重施“业”的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优化作业设计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教师要因材施“业”,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

如《分解因式》作业设计: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 x2+4x+4;(2) 25a2+10ab+b2;(3) (x+y)2+10(x+y)+25;(4) a4-18a+81。其中(1)、(2)为必做题,(3)、(4)为选做题。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对于A层学生只要能正确完成(1)、(2)就可获得优秀,B层学生还能正确完成(3)也可获得优秀,而C层学生要全部正确完成这4题才可获得优秀。这样在学生习中形成竞争意识,让A层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让B层学生感到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鼓励C层学生向更高要求努力。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的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数学基础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我还鼓励大家向更高层次的作业挑战,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至于使们们固步自封。因此,在作(上接第29版)业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都有“露一手”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五、 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数学的重要作用是培养思维能力。在作业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如果总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

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我们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而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是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必要措施。开放性作业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学了相似三角形识别方法后可设计作业:如图,D、E两点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DE与BC不平行,当满足▲条件(写出一个即可)时,△ADE∽△ACB。

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探究求异创新的有效形式之一,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在作业中,我常常把课本上的一些封闭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作业。如:八年级数学教材上一道题目是这样的“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求证AF-BF=EF。”改造为: (1) 如果G是线段BC上的任一点(B、C两点除外),请你猜想AF,BF,EF三者在数量上有何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 如果G是BC延长线上的任一点,请你猜想AF,BF,EF三者在数量上有何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另外,我认为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应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衔接,以便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而且还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肯定学生的成绩并激励他们积极上进。

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个性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作业方面坚持探索和尝试,就会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符合学生口味的作业,从而提高作业的效率,使作业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论证

通榆县第十中学同发分校冯喜忠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它是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它对养成学生某些优良品质有独特功效。从目前作业的现状来看:作业内容封闭僵化,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方式单一;作业目标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据调查:约50%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只是考虑考试题型;约30%的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照搬教材或教参;约10%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带有随机性或盲目性;只有10%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会考虑学生及课标,进行较合理的设计。

学生是作业的主体,在作业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兴趣,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究的成功享受。但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中,学生面对作业感到的是压力是困惑,学生敷衍作业照抄作业或者干脆不交作业的现象极其普遍。据调查:大约20%的学生表示讨厌写作业,因而经常完不成作业;60%%的学生是在敷衍作业,因而作业出错率极高;只有20%的优秀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已。思想品德作业设计的种种弊端,影响到了思想品德学习的质量,优化思想品德作业设计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2)书本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等;(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

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方法。

目前思想品德教学界对于作业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有关优化思想品德作业设计的理论研究就更少。虽然目前有一些教师进行了设计新型作业形式的尝试,但只属于局部、零散的研究,尚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学生对待新型作业的态度又重新回到传统的作业态度观中。许多教师对于作业尚未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作业设计的整个流程缺乏整体的认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可以把知识的联系、巩固、深化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作业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结合起来。

实践意义: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能转变过去那种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强调,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负担最优化,也就是说,“学生能深刻而牢固地掌握他们所能掌握的最大限度(指分量和深度)的教材,并且不会超出科学规定的课内学习和家庭作业的时间量,因而在规定的休息时间内能够完全恢复自己的学习能力。”思想品德优化设计是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实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完成自己的作业。

皮亚杰的建构学说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把握,只有优化设计作业,才能有效服务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把握和有效内化。

三、课题界定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具体的所需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教案之初,即思考制定的作业预设。

优化思想品德作业设计: 是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作业的设计,通过对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价方式的研究,努力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它的优化特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优化”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

本课题以初中七——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的学习机会,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改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现状调查

教师方面:了解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以及作业设计的水平与技能等。

学生方面:了解学生的作业态度、完成质量和负担等。

2.优化作业主体的研究

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设计差异性作业。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趣味性作业。

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

3.优化作业内容的研究

本着 “少而有效”的原则,改变目前量多质低的现状。

七年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设计实践型作业。

八年级: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过程,设计迁移型作业。

九年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设计创新型作业。

4.优化作业形式的研究

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文字式、口头式、网络式,可以有调研式、实践式、反思式等形式。

作业设计的参与者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可以有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供题教师择题布置、学生自主布置、学生互编作业。

5.优化作业评价的研究

(1)教师的评价方式可以用短语评价取代等级或分数评价。教师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元参与评价取代单一的教师评价。评价应该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

(3)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取代单纯的检查式评价。检查评估作业的方式应是多元的,除了检查型以外,还可以如展示型的、汇报型的、交流型的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到教学实践中验证,以撰写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形式反思改进教学行为。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分析研究,认真学习理论,培养教师的课程资源优化作业设计的意识。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收集、了解教师、学生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具有利用价值的策略,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教师开发利用作业设计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拟用3年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深入学习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3.制定课题论证报告,确定最终实施方案;

4.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4年4月)

1.设计编制调查问卷,进行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共设计三种调查问卷,分别是教师、家长、学生调查问卷。学生的问卷,从学生的作业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体验及态度上设计。家长问卷侧重于课业负担、孩子对思想品德作业的喜爱程度上设计。教师问卷侧重于教师设计作业的形式、内容,孩子做作业的兴趣、效率上设计。

2.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研究当前思想品德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提出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探讨出优化作业的策略。

4.进行课题成果汇取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利用教师例会时间,定期进行优秀论文、案例、作业设计形式的交流,通过交流,试图使教师有所启迪,能结合教材进行实施探索,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5.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作业评比 、进行一次优秀作业展。

6.设计编制调查问卷,验证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方案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5月)

(1)搜集整理研究成果,(优秀论文集、优秀案例、“我最满意的作业设计”)。

(2)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反思。

(3)提出结题申请,撰写结题报告。

第四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4年6月——2014年6月)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设计的作业编为校本思想品德作业。

2.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汇报课、研究课和论文交流研讨会。

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

上一篇:严禁管制刀具进校园下一篇:应急技能大比武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