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历史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障以及先决条件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所以,我们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義。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优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一篇:历史专业论文范文

浅谈加强历史教师培训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素养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障以及先决条件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所以,我们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优化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提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培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加快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的不适应性也日益突出,教师培训亟待改造与创新。那么,究竟如何对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进行培训,优化其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培训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培训的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模式。比如反思教学、园本教研、经验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等,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育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需要让高中历史与社会师资培训更加贴近教育实践,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教师培训模式将进一步创新,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教育手段更加完善,教育内容更加细化,教育实践更加丰富,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良性互动,更能充分调动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健全培训体系

要实现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健全教师培训体系。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师培训观念,特别是职后教育,认识到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其次,加强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理论的研究,以促进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对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体系有系统考虑和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基地,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机会,以保证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有计划地稳步实施。最后,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制度,根据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特点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高级教师学历培训、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理论培训、高级教师研讨培训制度,加速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保障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不断进步和显著提高。

三、改革培训内容

一次教师培训难以解决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培训应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在培训内容上要拓宽教师的思路,让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方式更加广泛和深刻。设置综合素养类内容,涵盖科技文化精神价值与教育功能、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心理研究、教师教学理念等主题。教学采用专题报告的授课方式,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地方教育部门领导等开展专题讲授,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在培训中应当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调整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让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更具前瞻性。

四、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确立能够为培训工作指引明确的方向,也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培训目标与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满足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时,培训的目标才会变成是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内在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将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划分为新任教师、转岗教师和骨干教师三个层次,设计分类递进的培训目标。如对于新任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爱岗敬业,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掌握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转岗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拓展专业知识,加强语言基本功的锻炼,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对于骨干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形成素质高、教学强、有专长、善研究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五、优化培训队伍

只有学校才能够直接面对课堂及教学过程,只有一线教师才清楚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所以,让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充实到培训师资队伍中来,有利于培训更具针对性。由于一线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对于参训教师在教学中哪些知识欠缺、需要培训哪些方面的知识有个清楚的认识,因此,他们能够针对参训教师的具体教学实际展开工作,将自身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来与他们共同分析、探讨,帮助参训教师将其在培训中所学到的最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引导他们培养创新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来促进参训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新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总之,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夯实自身专业基础知识,提高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在思想上勇于创新,行动上勤于实践,才能顺利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是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周成海《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东北师大出版社

高贵仁.《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策略思考》

王蕴枫.《关于农村教师有效培训的思考》长春教育学院

苏鸿.《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槐林中学)

作者:方涛

第二篇:加强历史教师培训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素养

摘 要: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障以及先决条件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所以,我们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義。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优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教师;培训;目标;专业;素养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培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加快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的不适应性也日益突出,教师培训亟待改造与创新。那么,究竟如何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进行培训,优化其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培训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培训的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模式。比如反思教学、园本教研、经验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等,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育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需要让初中历史与社会师资培训更加贴近教育实践,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教师培训模式将进一步创新,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教育手段更加完善,教育内容更加细化,教育实践更加丰富,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良性互动,更能充分调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健全培训体系

要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健全教师培训体系。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师培训观念,特别是职后教育,认识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其次,加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理论的研究,以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体系有系统考虑和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基地,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机会,以保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有计划地稳步实施。最后,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制度,根据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特点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初级教师学历培训、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理论培训、高级教师研讨培训制度,加速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保障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不断进步和显著提高。

三、改革培训内容

一次教师培训难以解决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培训应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在培训内容上要拓宽教师的思路,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方式更加广泛和深刻。设置综合素养类内容,涵盖科技文化精神价值与教育功能、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心理研究、教师教学理念等主题。教学采用专题报告的授课方式,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地方教育部门领导等开展专题讲授,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在培训中应当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调整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更具前瞻性。同时,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培训中要积极创造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实践的机会,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努力满足教师使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需要,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再次,设置菜单式培训,由受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提出需求,根据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可扩大选课范围,几个县级市教师一起选课,根据选课,统一设置课表。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和资金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四、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确立能够为培训工作指引明确的方向,也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培训目标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满足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时,培训的目标才会变成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内在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划分为新任教师、转岗教师和骨干教师三个层次,设计分类递进的培训目标。如对于新任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爱岗敬业,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掌握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转岗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拓展专业知识,加强语言基本功的锻炼,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对于骨干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形成素质高、教学强、有专长、善研究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五、优化培训队伍

只有学校才能够直接面对课堂及教学过程,只有一线教师才清楚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所以,让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充实到培训师资队伍中来,有利于培训更具针对性。由于一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对于参训教师在教学中哪些知识欠缺、需要培训哪些方面的知识有个清楚的认识,因此,他们能够针对参训教师的具体教学实际展开工作,将自身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来与他们共同分析、探讨,帮助参训教师将其在培训中所学到的最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引导他们培养创新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来促进参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新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总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夯实自身专业基础知识,提高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在思想上勇于创新,行动上勤于实践,才能顺利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是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初贵仁.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策略思考[J].新课程,2011

(6).

[2]王蕴枫.关于农村教师有效培训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

学报,2011(4).

(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作者:黄亚洁

第三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追求历史教育本义

调研综述

课程:三级课程喜忧不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调研发现:全省各高级中学均能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方兴未艾,但地方课程举步维艰。

就国家课程而言,除必修模块外,选修内容有所不同。一是《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Ⅰ)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Ⅳ)。二是《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Ⅴ)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Ⅵ)。就选用教材来说,主要是两个版本。其中,使用人教版的是南京、宿迁、淮安、泰州、常州、南通、苏州、无锡等地;使用人教版的是连云港、徐州、扬州、镇江、盐城等地。

就地方课程而言,目前编有《江苏风情》,但只有极少的学校使用,历史地方课程教学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就校本课程而言,各市一些学校开设了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自己编制了校本教材。这些课程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高中历史要求拓展选修内容,如南通市开设的张謇历史课程,南京市开设的太平天国、民国历史课程,苏州市开设的商会、盐商等历史课程等,可谓“异彩纷呈耀教坛”。

教师:结构层次基本达标

本次共对全省高中历史教师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有效卷1286份。就教师结构来看,男教师527人,占调研总数的41%;女教师759人,占调研总数的59%。研究生学历326人,占调研总数的25%;本科学历720人,占调研教师总数的56%;专科学历122人,占调研总数的9%。从专业技术职务来看,在调研的全部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466人,占总数的36.23%;中学一级教师524人,占总数的40.74%;中学二级教师306人,占总数的23.03%。从教龄来看,15年以内的占61%,16至20年的占19%,21年以上的占20%。

因此,我省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多有利条件,比如学历水平高、年轻教师居多等,他们富有朝气,容易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但也正因为他们年轻,在专业素养的积累上还有欠缺,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加大培训力度,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至于我省男女教师比例偏差问题,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历史教师队伍的情况,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现状。

学生:学习方式追求多元

本次问卷涉及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适应情况、喜欢的历史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10个问题。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不容乐观。

如,“你在初中时历史课学得怎样?你喜欢历史课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很好”的只占16.7%,回答“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只占16.4%,回答“教师讲得很生动”的只占14.5%;而回答“很差”和“一般,谈不上喜欢不喜欢”的高达83.3%。这一比例基本上反映了目前我省历史课的地位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即受种种因素制约,当代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普遍不高。从“你不喜欢历史课的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历史课“内容多且实用性不大”的高达62.0%,认为“教师照本宣科,讲得不生动”造成学生不喜欢历史的占48.6%,认为“教师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占28.0%。这些回答值得广大历史教师深思。

再如,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可以多选)”调查问卷中,我们获取的信息是:自主学习占21%,体验探究占22%,小组合作占22%,研读史料占17%。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对“教师上课时尽量少讲,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和“研究性学习”等兴趣也不大。在“你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果”问题中,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大多追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赞成教师“一言堂”的仅占4%。反之,他们对教师“上课要多设疑、多提问”“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多种教学方法交叉运用”十分感兴趣。此外,学生还希望教师能够多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教法,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多参观重要历史遗迹并感受历史情境等。

教学:教育本义愈发凸显

1.追寻思想性,彰显了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

“教育即熏陶,教师的思想决定了教育的功效”。追寻思想性,已成为全省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这种思想性,来源于史实和史料,体现于历史学习的过程。从史实出发,经过史料研读,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变迁,感悟历史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思想,渗透于学生的感受和感悟之中,外化为课堂教学的主旨。教师追寻思想性,即是让学生充分领会历史的学习价值。

如,荣获2012年全国历史说课比赛一等奖的江苏海头高级中学房耿宽老师,在执教《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一课时,将感悟“选择中的智慧”作为本课学习主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揭示客观史实间的联系;通过研读史料,感悟选择中的智慧;通过练习反馈,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等。其中,在感悟“选择中的智慧”探究活动中,设计了“彷徨中的选择、选择后的执着、现实中的反思”等三个步骤;通过研读相关史料,感悟英国政治精英在设计和完善本国政治制度中,所蕴含的智慧。这节课得到了专家、评委和与会教师的一致赞赏。

2.力求参与性,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效率。

调研中我们发现,我省高中课堂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如淮安市在调研报告中写道,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突出“师生、生生互动”,以“阅读史料、提炼信息”为主要载体,重视“创新反思和情感、态度价值教育”等。这种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力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是课堂活动或授课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教师或适时点拨、讲述,或引导学生研读史料,或让学生自主学习,或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方法等方式,说明我省绝大多数教师基本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仅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还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走向高效。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整合趋势明显,较为彻底地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讨论、探究、诱导、活动体验、情景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常用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实效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3.谋求实效性,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调研中我们发现,我省历史课程的教育特色愈显鲜明。绝大多数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历史学科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他们积极开发教学资源,重视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健全人格,强调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过去那种“教师传知识、课堂划知识、课后背教材”的“三中心”弊端得到了明显改观。

就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来看,课程资源获取的主要途径是上网查询和参阅教辅资料。而在教学中确定重难点的主要依据,则是教学经验和教师教学用书。从专业期刊的订阅方面看,我省高中历史教师比较喜欢《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说明这两份期刊有利于教师备课和提高专业素养。这两份期刊也相应成为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帮手。

4.重视过程性,提升了评价机制的激励效应。

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教师的努力下,我省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教学评价中,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评价方式上应注重方法灵活多样,评价内容上应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既要注重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热情、投入程度,用评价引导学生厘清历史概念,领悟历史真谛,感悟历史魅力。同时,领悟高考试题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命题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教学行为。平时,在阶段性检测中,落实过程与结果并重,突出历史学科特色等命题思路。从近年来全省各地的调研试题中,我们发现这种评价思想已得到很好落实,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教研:研训实践相得益彰

省教研室与各市、县(市、区)教研员在调研时发现,各校历史教师均能深入课堂听课,各教研组都能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和效果,并积极结合各市、县(市、区)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师深入交流,提出改进意见等。各校各年级备课组都能围绕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反思,教师们能够捕捉主要问题,找出可行方法,提出有效对策。教育家培养对象、教授级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突出。他们积极引领广大历史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课程论等方面,深入钻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如,我省的一些“名师工作室”每年都开展一系列大型教研专题活动,在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方面,促进了教师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发展了学生的史学素养。

(刘克明)

作者:主持人:刘克明

上一篇:小语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期末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