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师资格考试

2022-07-15

第一篇:说课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标准及说课内容

教育教学_能力测试

说课标准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一节课的教材。不同处在于: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即使学生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一节课的教学设想,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反馈及板书等基本内容。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一节课的教学设想,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反馈及板书等基本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得准确。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恰当。 3、重点、难点明确。

二、教材处理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合理。 2、学生状况分析得准确,采取对策恰当。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恰当。 2、教学方法灵活、实用。

四、教学手段

1、教学手段新颖。 2、实验、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自然、新颖。 2、新课讲解透彻。 3、演示实验正确、科学。 4、反馈练习恰当。 5、归纳总结简要、明确。 6、板书设计精当。

六、教学基本功 1、语言清晰、准确、逻辑性强。 2、板书字迹工整、准确、美观。 3、教态自然、大方。 4、教案项目齐全,内容完整具体,设计合理。

第二篇: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教案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教案:《山中访友》

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

我是应聘小学语文的01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中访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以及说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作者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好友,并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词优美,感情充沛,同时,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本单元另外几篇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我设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

1、所有学生均能掌握课后“邀”、“附”等8个生字,能认会写,并理解“德高望重”等10个生词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阅读热情,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想象等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及目标的分析,并且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反复品读课文,品味赏析精彩语句。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说学情

分析完教材,我将进一步分析学生情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但是对于准确体会一些词句的韵味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同时,六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学习动机相对成熟、学习目的相对明确,而且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因此,对课文传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能难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尤其不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本课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辅以感情诵读法、创设情景法、联想想象法等教学方法,此外,我还将借助多媒体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使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说学法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基于对学情和教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读悟能力,因此,我将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主要选用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的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说完教法和学法,接下来我将这样展开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说课的核心内容。

(一)品读唐诗,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已学唐代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品读诗歌内容,思考本诗中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做一件什么事。这首诗描写的正是诗人前去山林探访自己的一位隐居其中的朋友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山中访友》是否也就是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一)新授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后,首先,我将带领学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疏通字词

要求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交流的方式,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描写的是作者早晨出发去山林拜访“朋友”,在山上度过愉快的一天,黄昏归来的事情。【板书:早晨 黄昏】很明显,作者主要写了自己在山上的经历,那么我们要将重点放在这一部分,让学生依次找出作者在山中所拜访的“朋友”【板书: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

在学生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课文相应内容,这样便于同时纠正字音,理解生词意思。主要的有诸如: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波光明灭等。【板书】

2、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在学生找出作者所访朋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将这些大自然的事物称之为“朋友”,即思考课文标题的含义。并且进一步画出作者描写“朋友”的语句,初步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3、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刚刚找出的作者描写“朋友”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中的关键字词,如“凝望、知己、智慧”等充满作者感情的一系列词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事物的深情厚谊,是在用强烈的感情为我们描绘一幅大自然的魅力图画,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明课文热爱大自然的主旨。

4、想象意境,陶冶情操

在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有所领悟的基础上,我将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由我为学生用深情舒缓的语调朗诵课文,让学生尽情想象与联想作者所描写的山中美景,进入作者所创设的美妙的大自然的世界中,体验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妙感觉。 学生想象完毕,我将与学生讨论感受,引导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讨论作者是如何做到将自己对大自然的这种独特感受传达到我们身上的。进而让学生思考传达自己感受的方式方法。引入下一步的教学步骤。

5、探究语言,领会手法

请学生先画出自己觉得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并讨论喜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出现较多的几种写作手法,即想象与联想,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讨论这样写的好处,进一步加深对这几种写作手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在新授过程结束之后,我将给学生布置练习帮助巩固拓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自然,将自己对大自然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描绘成有生命的人,让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让她们也成为我们的朋友。我将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汇报自己的类似感受。

(四)小结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小结的设计上打算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的小结形式,即由学生自己分组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再安排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小组间互评以及互相补充遗漏之处,我将在最后给予整体评价。

(五)布置作业

加强言语实践是语文课改的两大方向之一,同时基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将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观察生活中的一处自然景色或一个自然事物,比如云、河、江、草坪、森林等,运用这节课所学到的几种主要的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任选其中一种表达方式来写或者几种任意组合均可,写成100字左右的一个片段。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同时也能练习几种写作手法的运用。起到了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

六、说板书

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突破难点,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山中访友

第三篇: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考试模板

各位评委:下午好!

我叫 ,来自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第 课时)。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既是 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本章 的运用与巩固,也为下一章 教学作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地反映了 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蕴含着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

概括地讲,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认识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知识层面:学生在已初步掌握了 。

能力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用 初步具备了 思想。

情感层面: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分 课时学习。(本课时,品味数学中的和谐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 )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理解 ;掌握 ,熟悉

能力目标通过 ,培养学生 的转化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 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重难点分析

因为 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要把握这个重点。关键在于理解

其本质就是 由于

要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归纳 作铺垫。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画、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善提炼、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新“得”,“练”有新“获”,学生也才会逐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课堂教学才富有时代特色,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景中。

本节课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把问题作为出发点,指导学生:

五、课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

(一)创设情景,引出 的关系

(二)比旧悟新,引出 的关系

(三)归纳提炼,得出

(四)应用新知,熟练掌握

(五)总结

(六)作业布置

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必做题”;又为学有余力者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布置了“探究题”。

(1)必做题:

(2)探究题:

(七)板书设计

课题:

(四)例题解析 例1 例2 例3 例4 (五)总结 (六)作业

六、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立足课本,着力挖掘,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在教学思想上既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还特别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训练,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体验求知的乐趣。

备注:课堂意外预案:

第四篇:说课(特岗教师考试)

说课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本节课属于________领域。

一、教材分析

《 ____》是版高中新教材第___ 册第___ 章第 ___课。本节内容是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又对下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

2 、能力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___________。

难点是___________ 。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本节课教学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新知识。

2.授新课

a.讲授法

b.演示法

c.小组合作

d.展示学生作品:师评、自评、学生互评,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3.课堂总结:再次强调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以提问为主,加深学生巩固率。

4、课后作业

5.板书设计

我将在黑板的上方正中央板书标题、左方写出重难点、右方悬挂作品。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________。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雷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反思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请诸位评委老师指正。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雷雨》出自人教版高二第四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位居本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戏剧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接下来说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2、能力目标;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以及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来理解《雷雨》中的人物形象,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品味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课文中人物情感与性格,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以观看作品视频——品评——问答——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去戏剧的鉴赏能力,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为此,我采用了问答法,拓展法,问答法,直观法,多媒体图示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2、学法:

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我将本节课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程导入。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剧作家,1932年完成话剧《雷雨》(处女作)。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不断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最恶的大家庭崩溃了。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这部名剧,探究《雷雨》的神奇。接着我将采用视频图示法,用多媒体放映一小段戏剧《雷雨》。

第二环节,脉络梳理。

观看完视频,让学生指出剧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分别是周朴园,鲁侍萍,繁漪,周萍,四凤,鲁大海,鲁贵),弄清楚他们的身份,此处可采用联想法,例如将周朴园的身份定位于一个某煤矿公司董事长,站在现代的角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角色。最后理清《雷雨》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有情侣关系,血缘关系,阶级关系等。此处采用网状结构进行板书。

第三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特征,把握感情色彩。

第四环节,问题探究。

采用启发式,具体设计几个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再次回顾故事情节,探究课文。此处采用讨论法,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剧中哪位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并说明原因。 如繁漪这一悲剧形象,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由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 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2、找出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

如周繁漪——周萍——鲁四凤之间的三角恋情的矛盾关系。

3、黑格尔《美学》:“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请同学们按照“从________(的语言)看出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句式概括人物。

如从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周朴园四次问侍萍的语言入手,我们不难看出他既爱又怕的自私、虚伪、狡诈的个性。

第四环节,情景假设。 《雷雨》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周朴园与鲁侍萍,现在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为其中一个人物,并谈谈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如,假如我是鲁侍萍我会状告周朴园。

假如我是周朴园我会想方设法弥补鲁侍萍。

第五环节:总结课文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它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用300字阐述《雷雨》标题寓意。

2、仔细阅读课文,分小组演绎剧情。

● 教学反思

1、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本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2、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提出启发性问题并大胆将问题交给学生,说出自己的主张与见解。本课上我的提问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去设计,如我设计“从________(的语言)看出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句式概括人物这一问题设计,既延续了学生的课前积累,又尊重学生独到的见解与主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渐渐培养起来。

上一篇:司考复习精华攻略下一篇:授课讲义的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