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现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探讨

2022-12-20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评价体系。较比之前一系列标准 (本文主要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等三个主要标准进行对比) 既有长处 (优点) 也有不足 (缺陷) 。

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优势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 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的功能。为此, 《健康标准》与其它标准相比有以下特色。

1.1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健康为核心的新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健康标准》是基于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而建立的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 由于这个全新的评价体系的确立, 必然使以往那种基于传统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基础之上的教学指导思想发生彻底的转变。多年以来, 在以“达标”为核心的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下, 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了以体育项目为核心,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 在教师的主导下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并通过课堂内外的身体活动来达到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的作用。

1.2《健康标准》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以往的体育达标标准限制得比较死, 一个年龄段用同一个标准, 这样身体条件好的人成绩自然比较好, 而身体条件相对差的学生即使体质健康, 也无从反映。而《健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体质健康标准, 从而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地锻炼身体, 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1.3《健康标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强调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

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 关注激发和发展学生的运动热情, 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给他们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

1.4《健康标准》是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机结合

具有全新意义的《健康标准》是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健康标准》有利于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意识, 它更注重培养学生参加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过去的“要我锻炼”到现在的“我要锻炼”, 是社会的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机结合,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理念。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足分析

2.1“体质健康”概念存在疑问

体质与健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目前的体质测定仅局限在身体方面, 极易导致人们对“体质”、“健康”概念的理解产生偏差。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的测试, 可以从某个或某些方面反映出个体或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但其指标体系中根本没有与健康直接相关的指标, 被测试者的健康状况何在?充其量只能反映出个体的体质状况, 还不足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因此, 既然称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就应增加与健康直接相关指标, 如果不增加这些指标, 就不能称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何不改为《学生体质评价标准》更为适合。

2.2《健康标准》身体素质类评分标准大幅下降

自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 顺应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教育的转轨, 《健康标准》的实施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产生深刻影响。

在《健康标准》中身体素质类评分标准除了女子仰卧起坐与《锻炼标准》 (大学组) 评分标准差距不大外, 其余男女各项目的评分标准差距均较大。测试成绩在总体上比执行《合格标准》时明显提高, 但提高的只是分数, 而不是学生实际的体质健康状况, 不能因为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合格”以上就放松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如50 m男子组的及格线 (60分) 相差1s~1.3s, 而女子组则相差1.3s~2.4s, 而耐力项目的男子1000 m、女子800 m, 《健康标准》中60分对应的成绩在《锻炼标准》 (大学组) 中则连30分也拿不到。另外, 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m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 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 19~22岁的大学生平均下降2.3cm;反映耐力素质的1000 m、800 m, 19~22岁的男女大学生平均下降20.0s、15.1s。两标准的评分相差如此之大, 要么说明现今的学生身体素质有大幅下降, 要么是新评分标准有些过低。但是否能够比较全面、科学、简单、实用地评价学生体质健康, 促进学生体质发展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3 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选测指标的质疑

《健康标准》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类测试指标第一组为50m、立定跳远, 它们分别反映位移速度、下肢爆发力;第二组为台阶试验、1000m (男) 、800m (女) , 它们分别反映心血管耐力和一般耐力, 但是用台阶试验来测试学生的耐力素质的信度和效度显得缺乏;第三组为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 (女) , 它们分别反映柔韧性、手部肌肉力量、腰腹肌力量和肌肉耐力, 三者之间关联较差。既然将各指标放在同一组中进行选测, 那就说明各选测项目存在较大的关联系数, 或与所反映的身体素质相差无几。但事实并非如此, 除了第二组项目均反映耐力素质外, 其余两组所反映的身体素质几乎无共同之处, 尤其是第三组, 居然将柔韧和力量两类毫不相干的素质放在一起备选, 这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可以说《健康标准》要求城市学校统一进行台阶实验测试的规定显得缺乏合理性。分析可见, 选测项目间的替代兼容程度较低, 这种测试很难较准确地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3 建议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措施, 进一步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 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试验《健康标准》, 对测试项目的确定应本着全面、科学、合理的原则, 随机性不宜过大, 测试项目应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和有关健康、心理、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 以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比较公正、准确、全面地反映个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建议:

在修订、完善《健康标准》时增加与健康相关的指标。

针对《健康标准》身体素质类评分标准大幅下降, 应适当提高《健康标准》中身体素质项目的评分标准。“健康第一”必须靠“运动教育”去实现。

针对评分标准的各成绩区间细化不够, 进一步细化评分标准的成绩区间;调整评分标准、增加分数段。

进一步提高选测项目间的替代兼容程度、用耐力跑测试耐力素质。

增加心理指标和适应能力方面的指标

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普及《健康标准》的力度,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 加强对测试人员的培训。

摘要:本文通过对标准评价指标的设置、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等可比性指标的分析, 提出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再认识, 大学生体质与健康变化特点, 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完善体育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校体育,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Z].2002 (7) .

[2] 原政务院,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劳卫制[Z]1954, 1958.

[3]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实施办法[Z].1990 (10)

[4] 杨冬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存在的问题[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4, 6.

上一篇:生物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无线Mesh网络的起源与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