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司法厅法规汇编

2023-02-16

第一篇:山东省司法厅法规汇编

保健食品监管法规汇编

目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7.2起起施行)

3.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4.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5.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3.15)

6.

保健食品标识规定(1996.7.18)

7.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4.30)

8.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2005.5.24)

9.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1]第160号 2001.6.7)

10.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第188号 2001.7.5)

11.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第51号)

12. 卫生部关于印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与评价准则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77号)(2003.4.2)

13.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有关问题的批复(卫法监[2003]139号 2003.6.9)

14.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有关问题的复函(卫法监函[2003]282号)(2003.12.27)

15. 关于执行《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涉及保健食品受理和审批有关事宜的通告(2004.1.17)

16.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表式样》等三种式样的通告(国食药监注[2005]204号)(2005.5.20)

17. 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7]304号 2007.5.28)

8 18. 卫生部关于将人参列入药食两用原料名单问题的复函(卫监督函[2007]255号)(2007.9.20)

19.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2007.12.18)

20. 卫生部就《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实施工作发布公告 2008年

第10号

(2008.4.10)

21. 关于对标示具有治疗功效的产品查处问题的批复(2008.5.26)

22. 关于调整保健食品审批工作流程的通知

(食药监办许函[2009]81号 2009.3.10)

23.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环节和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09]119号)(2009.4.3)

24.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受理和现场核查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237号2009.5.15)

25.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许函[2009]131号 2009.6.12)

26.

关于延长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的通知 (浙卫发[2009]142号 2009.7.6)

27.

关于含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有关规定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567号2009.9.2)

28.

关于含辅酶Q10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有关规定的通知(2009.9.2)

29.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对保健食品中添加药物违法行为定性的批复(2009.11.12)

30.

关于以红曲等为原料保健食品产品申报与审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2号2010.1.5)

31.

关于保健食品申请人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1.7)

32. 浙江:关于省卫生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2010.2.4)

33. 国务院关于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国发〔2010〕6号 2010.2.6)

34.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11号)(2010.2.10)

35.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等有关事项的公告(浙食药监保[2010]4号 2010.2.22)

9

36.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注册有关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100号2010.3.15)

37. 关于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34号 2010.4.27)

38. 关于印发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稽[2010]186号 2010.5.5)

39.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2010全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的通知(2010.5.10)

40. 关于进一步开展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的通知(国食药监稽[2010]204号)(2010.5.18)

41. 关于下发《人参鉴定机构基本条件》的通知(吉质监认函(2010)137号)(2010.5.21)

42.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保健食品产品质量检测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浙食药监保[2010]11号 2010.6.4)

43. 关于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违法添加等专项检查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52号2010.6.7)

44. 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开展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的通知(浙食药监稽[2010]12号 2010.6.10)

45. 江西省保健食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赣质技监联发〔2006〕8号)(2010.6.13)

46. 关于开展阿胶及其制品生产专项检查的通知(国食药监电[2010]8号2010.6.17)

47. 关于查处假冒保健食品气血和胶囊的通知(食药监函[2010]242号 2010.6.29)

48.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审评专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282号2010.7.19)

49. 关于保健食品再注册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300号 2010.7.23)

50.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88号2010.8.6)

51. 关于跨境生产保健食品产品申报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食药监许[2010]363号)(2010.9.6)

52.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保健食品再注册有关工作的通知(2010.9.13)

53. 关于加强含珍珠粉原料保健食品化妆品及药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许函[2010]407号)(2010.9.21)

54. 关于保健食品申请人变更备案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388号 )(2010.9.25)

10

55.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再注册技术审评要点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390号)(2010.9.26)

56. 关于印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机构装备基本标准(2011-2015年)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402号)(2010.10.11)

57. 关于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许[2010]410号)(2010.10.18)

58.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423号)(2010.10.22)

59. 关于调整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事业单位职责和编制等事宜的函(浙编办函[2010]1714号)(2010.11.10)

60. 关于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131号)(2010.11.24)

61. 质检总局关于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质检食监函〔2010〕243 号)(2010.12.7)

62. 关于保健食品技术审评增设不批准意见告知程序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1]2号)(2011.1.5)

63.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补充规定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1]24号 )(2011.1.12)

64. 关于查处“雪域唐清”假冒保健食品的通知(食药监稽函[2011]14号)(2011.1.12)

65.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保健食品生产许可申请指南(试行)》的通知(2011.1.20)

66. 关于停止销售奥露娜牌左旋肉碱银杏胶囊有关批次产品的紧急通知(食药监电[2011]3号)(2011.1.30)

67. 关于保健食品产品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1]17号)(2011.1.31)

68. 关于印发完善保健食品审评审批机制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1]93号 )(2011.2.12)

69. 关于停止销售“俏妹牌减肥胶囊”有关批次产品的紧急通知 (食药监电[2011]4号)(2011.2.21)

70.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2011年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工作安排》的通知(2011.3.9)

71. 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2011年3月11日)

72. 关于加强保健食品原料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食药监许[2011]123号 )(2011.3.15)

73. 国家食药监局《关于印发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规范的通知》的通知(国食药监

11 许[2011]129号)(2011.3.21)

74.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上海梨膏糖食品厂梨膏糖生产经营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236号)(2011.3.22)

75. 关于加快推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许[2011]133号)(2011.3.28)

76. 关于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许[2011]132号 )(2011.3.28)

77. 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保健食品原料监督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浙食药监保[2011]17号)(2011.4.2)

78.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复函(卫监督函〔2011〕110号)(2011.5.4)

79.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技术审评要点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1]210号)(2011.5.17)

80. 关于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的通知(国食药监稽[2011]223号)(2011.5.25)

81. 国家食药监局关于暂停生产销售有关保健食品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许[2011]82号)(2011.6.3)

82. 关于查处上海养生堂相关假冒保健食品的通知(食药监稽函〔2011〕169号) (2011.6.15)

83. 关于规范保健食品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1]321号 )(2011.7.21)

84. 关于含邻苯二甲酸酯类保健食品有关辅料替代事宜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1]337号)(2011.7.25)

85. 关于开展保健食品产品和生产企业登记确认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办保化函[2011]340号) (2011.8.4)

86. 关于印发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食药监法[2011]381号)(2011.8.15)

87. 关于组织开展保健食品有关注册检验机构遴选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办保化[2011]138号) (2011.8.22)

88. 关于公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名单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1]401号) (2011.8.25) 食品安全法规批复汇编[综合协调]

目录

第一部分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7.2起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009年6月1日起废止)

4.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办法(2009年6月1日起废止)

5.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6.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7.

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8.

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部分 部门规章、文件

10. 汽酒卫生管理办法(1986.2.9)(2009.5.27废止)

11. 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1986.11.14)(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12. 食用菌卫生管理办法(1986.12.9)(2009.5.27废止)

13. 食品容器过氯乙烯内壁涂料卫生管理办法(1986.12.9)(2009.5.27废止)

14.

食用煎炸油卫生管理办法(1986.12.9)(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15.

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1987.12.2)

16.

食品卫生检验单位管理办法(1987.12.2)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17.

浙江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办法(1989.12.5)

18.

蛋与蛋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19.

茶叶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20.

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13

21.

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22.

蜂蜜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23.

豆制品、酱腌菜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24.

食用氢化油及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25.

酒类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26.

粮食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27.

冷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28.

食用植物油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29.

肉与肉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30.

糖果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31.

食糖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09.5.27废止)

32.

陶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33.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34.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35.

搪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36.

食品容器内壁涂料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37.

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09.5.27废止)

38.

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39.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40.

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41.

糕点类食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09.5.27废止)

14

42.

麦乳精(含乳固体饮料)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09.5.27废止)

43.

街头食品卫生管理暂行办法(1993.7.27) (2009.5.27废止)

44.

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1995.6.2)

45.

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1995.6.13)

46.

浙江省实施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细则(1996.3.15)

47.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3.15)

48.

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996.5.29)(2009.5.27废止)

49.

混合消毒牛乳的卫生管理办法(1996.5.29)(2009.5.27废止)

50.

保健食品标识规定(1996.7.18)

51.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1996.8.27)(2011年6月23日卫生部第83号令废止)

52.

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1996.4.5)(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53.

浙江省食品采购索证管理办法(1996.10.11)

54.

食品卫生监督程序(1997.3.15)(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55.

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1997.3.15)(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56.

卫生行政处罚程序(1997.6.19)

57.

浙江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1997.7.1)

58.

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认定与管理办法(1999.3.15)

59.

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审批工作程序(1999.3.26)

60.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1999.12.24)

61.

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2000.6.1)(2010年5月1日起被《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代替)

62.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3.28)(已于2010.3.30废止,被《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代替)

15

63.

消毒管理办法(2002.3.28)

64.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2002.4.15)

65.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2.7.3)

66.

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2002.7.13)

67.

浙江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发放程序 (2002.7.30)

68.

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2002.7.19)

69.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002.7.19)

70.

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2002.12.18)

71.

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2003.3.10)

72.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2003.7.2)

73.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标示管理规范(2004.1.8)

74.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2005.6.27)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释义

75.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4.30)

76.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2005.5.24)

77.

浙江省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报告管理办法(修订)(2005.7.5修订)

78.

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2005.12.27)

79.

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5.12.25) (2010年5月1日起被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代替)

80.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务院2005年6月1日发布)

81.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2007年版)

82.

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2007.10.22)

16 83.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2007.10.22)

84.

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规程(2007.11.28)

85.

新资源食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与受理规定(2007.11.28)

86.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2007.12.18)

87.

卫生部关于印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与评价准则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77号)(2003.4.2)

88.

GB 14938-94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89.

GB 14934-1994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第三部分 相关法律法规

9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0.10.1)

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10.1)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10.1)

9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5.9)

9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11.7)

95.

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2003.12.1)

9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4.7.17)

97.

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2004.11.17)

98.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2006.1.1)

99.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2.26)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2007.8.1)

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

17

1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3.10)

1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10.1)

104.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提请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适用问题的函》的复函(2004.8.2)

第四部分 相关文件及批复

105. 卫生部关于“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时限概念问题的复函(1997.3.5)

106. 关于确定卫生系统适用听证程序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复函

(浙府法发〔1998〕第12号 1998.3.13)

107.

关于对数种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问题的批复(卫法监发[1998]第12号 1998.11.13)

108. 卫生部法监司关于大桶纯净水经饮水机采样检验是否合法请示的答复函(卫法监食便发[2000]第16号 2000.1.27)

109. 关于将甲肝抗体测定增列为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项目的批复

(浙卫发[2000]105号 2000.3.28)

110.卫生部法监司关于药品企业兼营食品是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复函(卫法监食便发[2000]100 2000.8.15)

111. 卫生部法监司关于禁止石油裂解醛经氧化工艺生产的“冰醋酸”用于生产食醋的批复(卫法监食发[2000]第126号 2000.10.31)

112.

卫生部法监司关于食品中混装非食用物品的批复(2000.11.8)

113. 卫生部关于瓜子中掺加矿物油违法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卫法监发[2000]第466号 2000.12.29)

114. 卫生部关于月饼馅料使用问题的批复(卫法监发[2001]第262号 2001.9.13)

115.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1]第160号 2001.6.7)

116.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第188号 2001.7.5)

117. 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的复函(卫法监函[2001]第109号 2001.7.20)

18

118. 卫生部关于对无口岸食品卫生检验证明的进口食品原料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处理意见的批复 (卫法监发[2001]第292号 2001.10.22)

119.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国办发[2001]86号2001.11.3)

120.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第51号)

121. 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7号2002.4.20)

122. 卫生部关于“荔枝保鲜剂”应属于食品添加剂管理范围的批复

(卫法监发[2002]第196号 2002.8.9)

123. 卫生部关于草果中苯并(α)芘执行标准的批复(卫法监发[2002]第204号 2002.8.12)

124.

卫生部关于不得以熊胆等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生产健康相关产品的批复 (卫法监发[2002]第218号 2002.8.27)

125.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第300号 2002.12.5)

126. 卫生部关于纳豆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批复(卫法监发[2002]第308号 2002.12.17)

127. 卫生部关于在保健食品标签上标注卫生许可证文号有关问题的批复 (卫法监发[2002]第319号 2002.12.18)

128. 卫生部关于禁止用硫磺熏蒸干辣椒的批复(卫法监发[2003]第10号 2003.1.10)

129. 卫生部法监司关于活性碳不能作为食品的复函(卫法监食便函[2003]第58号 2003.2.17)

130. 卫生部关于可将大麦嫩苗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管理的批复

(卫法监发[2003]第71号 2003.3.24)

131.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有关问题的批复(卫法监[2003]139号 2003.6.9)

132. 卫生部法监司关于现制现售饮用水监管有关问题的复函(卫法监食便函[2003]218号2003.7.3)

133. 卫生部关于禁止使用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大豆生产加工食品的批复

(卫法监[2003]197号 2003.7.18)

134. 卫生部关于海猪肉粉不能作为普通食品进行管理的批复

(卫法监发[2003]第258号 2003.8.11)

19

135. 卫生部关于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242号2003.9.1)

13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14号2003.9.4)

137. 卫生部法监司关于西洋参是否作为食品新资源使用等相关问题的复函(法监食便函[2003]311号 2003.9.12)

138.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有关问题的复函(卫法监函[2003]282号)(2003.12.27)

139. 卫生部关于禁止以毛发为原料生产的氨基酸作为食品原料的批复

(卫法监发[2004]第66号 2004.3.4)

140. 卫生部关于更正《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有关条款的通知(2004.4.24)

141. 卫生部关于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处理黄花菜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192号 2004.6.14)

142. 卫生部关于干黄花菜中不得使用漂白剂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152号 2004.5.12)

143. 卫生部关于水解动物蛋白不能作为奶粉原料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154号 2004.5.13)

144. 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法[2004]96号2004.5.18)

145. 卫生部关于食品包装用纸卫生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

(卫监督发[2004]203号 2004.6.25)

146. 卫生部关于制发豆芽不属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212号 2004.6.29)

147. 卫生部关于禁止在豆制品中添加滑石粉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240号 2004.7.19)

148. 卫生部关于食品用二氧化碳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274号 2004.8.17)

149. 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关于注销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卫生审查批件等)(2004.8.17)

150. 关于明确原特殊营养食品卫生批准证明书时效问题的通知(浙卫发[2004]258号 2004.8.20)

151. 卫生部关于碘盐卫生行政许可项目的批复(卫政法发[2004]302号 2004.9.8)

152. 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工艺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314号 2004.9.21)

153.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国食药监办[2004]556号2004.11.22

20

154. 关于全省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及卫生许可证发放有关事宜的通知 (浙卫发[2005]33号 2005.2.6)

155. 卫生部关于干辣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有关问题的批复

(卫监督发[2005]127号 2005.4.4)

156. 卫生部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问题的批复 (卫监督发[2005]169 号2005.4.25)

157. 浙江省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办法(浙卫发〔2005〕228号 2005.9.7)

158. 关于印发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卫发[2005]261号 2005.10.21)

159.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2005年11月2日卫生部发布

卫监督发[2005]431号)

160.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535号2005.12.31)

161.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20号2006.2.6)

162. 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2006.2.13)

163. 卫生部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的批复

(卫监督发[2006]75号 2006.2.23)

164.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调整《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和《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部分条款的通知

(浙卫发[2006]103号 2006.4.30)

165. 关于在全省大中型餐饮单位推行“五常法”管理的若干意见(浙卫发[2006]122号2006.5.26)

166. 卫生部关于对婴幼儿食品中营养强化剂使用问题的批复

(卫监督发[2006]211号 2006.6.7)

167. 关于食品卫生法条文适用问题批复(浙卫发[2006]146号 2006.6.12)

168.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06]158号2006.8.18)

169. 关于食品卫生许可范围有关问题的批复(浙卫发[2006]242号 2006.9.12)

17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低聚果糖使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6]450号)(2006.9.21)

171. 关于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的批复(浙卫发[2006]263号 2006.9.26)

21

172. 卫生部关于对固体饮料中使用胭脂红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6]394号 2006.9.28)

173. 卫生部关于天然碳酸钙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的批复

(卫监督发[2006]447号 2006.11.168)

174. 关于印发浙江省小学、幼儿园食堂和小餐饮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的通知 (浙卫发[2007]142号 2007.5.16)

175. 关于印发《浙江省餐饮业冷菜间卫生监督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卫发[2007]143号 2007.5.16)

176. 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7]304号 2007.5.28)

177. 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浙卫发[2007]162号 2007.6.7)

178. 卫生部关于同意加氧饮用水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批复(卫监督发[2007]169号 2007.7.18)

179.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7.26)

180. 卫生部关于将人参列入药食两用原料名单问题的复函(卫监督函[2007]255号)(2007.9.20)

181. 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导意见(试行)

(浙卫办监督 [2007]22号 2007.9.30)

182. 卫生部关于“黄芪”等物品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的批复

(卫监督函[2007]274号 2007.10.12)

183. 关于转发卫生部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的通知(浙卫办监督[2007])24号 2007.11.6)

184. 卫生部公告:调整食品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使用规定(卫生部公告2007年 第17号2007.11.23)

185. 浙江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办法(浙卫发[2007]347号文印发 2007.11.26 )

18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更改核酸类保健食品不适宜人群(国食药监注[2007]674号 2007年11月9日)

187.

浙江省“农家乐”餐饮卫生管理办法(试行)

(浙卫发[2007]347号文印发 2007.11.26 )

188.

浙江省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个体)卫生许可条件,请点击:卫生许可条件 (浙卫发〔2005〕261号和浙卫发[2007]347号)

18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办发〔2007〕72号)(2007.12.31)

22

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号 (关于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实施工作有关事宜)

(2008.1.4)

191. 卫生部就《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实施工作发布公告 2008年

第10号

(2008.4.10)

192. 卫生部公告(2008年 第12号) 批准嗜酸乳杆菌、低聚木糖、透明质酸钠、叶黄素酯、L-阿拉伯糖、短梗五加、库拉索芦荟凝胶7种新资源食品

(2008.5.26)

19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一)(公通字[2008]36号)(2008.6.25)

194.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对月饼、食品馅料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08】129号 2008.7.22)

195.

关于瓜子产品甜蜜素标准的复函(沪食药监食安[2008]452号2008.7.15)

196.

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卫生部公告 2008年第18号 2008.08.07)

197. 卫生部关于调整“酸角”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问题的批复

(卫监督函[2008])318号2008.08.07)(卫生部2009年18号公告允许酸角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198. 卫生部关于羊胎盘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的批复(卫监督函[2008])322号2008.08.11)

199. 卫生部关于对以“肌酸”为原料的食品发放卫生许可证问题的批复

(卫监督函[2008])323号2008.08.11)

200.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已获批准新资源食品调查情况的函(2007年12月1日以前获批试生产和正式生产的新资源食品)(卫监督食一便函〔2008〕140号 2008.8.20)

201.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谷类食品中香料使用规定(卫生部公告 2008年第21号 2008.09.09)

202. 卫生部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2008.9.9)

203.

新资源食品公告格式(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公告2008.9.11)

204.

卫生部关于对豆奶中汞限量执行标准的批复(卫监督函[2008])408号2008.10.19)

205.

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系列公告、规定

206.

关于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的公告

(卫生部公告 2008年第25号 2008.10.07)

23 207.

卫生部关于柠檬黄使用问题的批复 (卫监督函〔2008〕406号)

(2008.10.09)

208.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原料乳中三聚氰胺限量值问题的复函

(卫监督函[2008])697号2008.10.27)

209.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竹炭能否作为食品原料或添加剂问题的复函

(2008.11.4)

21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工业硫化钠使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8])722号2008.11.4)

211.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卫生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批复(2008.11.24)

212.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散装熟肉制品跨区域配送销售问题的批复(2008年12月2日)

213.

关于编发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名录的函(浙江省卫生监督局)

(2008.10.27)

214.

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的通知

(食品整治办〔2008〕3号 2008.12.12)

215.

卫生部关于在黄花菜加工中添加硫酸镁问题的批复(2008.12.22)

216.

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食药监办食[2008]190号 2008.12.31)

217.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调整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1号 2009.1.5)

218.

关于做好职责交接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食药监食[2009]22号

2009.1.8)

219. 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的通知(食品整治办〔2009〕5号2009.2.4)

220. 卫生部等6部局关于含库拉索芦荟凝胶食品标识规定的公告(2009年第1号公告)(2009.2.6)

221. 关于加强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2009年2月9日)

222. 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 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卫生部 2009.3.2)

223. 卫生部关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报淀粉制品检出问题情况的复函(食品整治办[2009]22号 2009.1.12)

224. 关于灭活罂粟籽油脂粉末是否属于专项整治非食用物质的复函(食品整治办〔2009〕12号2009.2.16)

225. 关于进一步加强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第二阶

24 段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办食[2009]19号 2009.2.26)

226.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工作的通知(2009.3.4)

22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25号 2009.3.4)

228. 关于印发《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21号2009.3.6)

229. 关于调整保健食品审批工作流程的通知(食药监办许函[2009]81号 2009.3.10)

230. 关于印发《浙江省集中式食(饮)具消毒服务机构卫生管理规范》的通知(浙卫监函[2009]字第23号2009.3.12)

23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粉条生产加工中不能使用明矾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185号2009.3.13)

232. 卫生部关于批准蛹虫草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09年第3号)(2009.3.16)

233. 关于加强对违法使用皮革水解物加工食用明胶、食用蛋白制品整治工作的通知(食品整治办[2009]28号2009.3.20)

234. 关于印发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抽检工作指导原则和方案的通知(食品整治办[2009]29号2009.3.23)

235. 卫生部关于批准菊粉、多聚果糖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09年第5号)(2009.3.25)

236.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精氨酸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221号2009.3.26)

237. 关于加强春夏季餐饮消费环节食物中毒事故预防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09]106号2009.3.26)

238. 关于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规范巩固阶段重点工作及要求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09]27号 2009. 3.26)

239.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环节和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09]119号)(2009.4.3)

240. 关于开展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2009.4.8)

241. 关于进一步加强灭活罂粟籽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食品整治办〔2009〕46号2009.4.8)

242. 卫生部关于不得在面制品中使用焦亚硫酸钠的批复(2009.4.13)

25

243. 关于做好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规范巩固阶段工作的通知(2009.4.14)

244. 卫生部等关于加强生鲜乳品抗生素残留量管理的公告(2009年 第6号2009.4.22)

245. 浙江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09〕51号)(2009.4.30)

246.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法宣传实施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09〕128号)(2009.5.15)

247.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受理和现场核查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237号2009.5.15)

248. 关于做好《餐饮服务许可证》启用及发放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257号 2009.5.22)

249. 关于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浙卫发[2009]113号2009.5.25)

250. 浙江省卫生厅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餐饮服务许可证》启用及发放工作的通知(2009.5.27)

251. 卫生部废止23件食品卫生部门规章(卫生部令第 67 号)(2009.5.27)

252.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三批)》的通知(2009.5.27)

253.

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6.5)

254.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 (卫政法发〔2009〕54 号2006.6.10)

255.

关于浙江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浙卫发[2009]126号 2009.6.12 )

256.

新企业标准登记表等企业用表下载(浙江)

257.

食品企业标准参考模板(浙江)

258.

浙江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须知(浙江)

259.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复合食品添加剂添加食品配料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09]154号 2009.6.1)

260.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许函[2009]131号 2009.6.12)

26 261. 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质检食监函[2009]147号2009.6.15)

262.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食品用酶制剂允许在焙烤食品专用面粉中存留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09〕183号2009.6.15)

26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面包改良剂相关问题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557号 2009.6.16)

264. 卫生部关于糕点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9] 263号2009.6.16)

265. 卫生部关于新资源食品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9〕280号2009.6.26)

266.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含菊粉食品标识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食便函〔2009〕209号 2007.7.1)

267. 关于延长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的通知 (浙卫发[2009]142号 2009.7.6)

268. 关于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依据的意见(食药监办许函[2009]266号)(2009.7.6)

269. 关于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检验有关适用标准问题的公告(质检总局 卫生部令 2009年第72号2009.7.22)

270. 卫生部关于普通食品中有关原料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09〕326号2009.7.22)

271. 关于印发浙江省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09] 147号)(2009.7.22)

272. 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09]389号 2009.8.3)

273. 卫生部8月11日致函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药监局,商请做好蜂胶产品监督管理工作(2009.8.11)

274.

关于稳定食盐加碘工作保证碘盐供应的函(中地病会[2009]第9号)(2009.8.12)

275.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禁止供水单位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消毒剂的通知(卫监督环便函[2009]293号 2009.8.14)

276.

关于加强国庆节60周年重大庆祝活动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09]504号 2009.8.18)

277.

关于含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有关规定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567号2009.9.2)

278.

关于含辅酶Q10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有关规定的通知(2009.9.2)

279.

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有关事项的通知(浙卫发[2009]186号)(2009.9.9)

27

280.

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2009.9.18)

281.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监督稽便函〔2009〕356号 2009.9.18)

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 第12号)(新批6种新资源食品)(2009.9.27)

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第14号公告)(规范规范食品添加剂和新资源食品行政许可工作的有关事项)(2009.10.13)

2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5号) (大米等粮食生产者不得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香精香料)(2009.10.13)

285. 卫生部、农业部关于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标准管理问题协商意见(2009.10)

286. 关于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阶段性检查工作的通知全整顿阶段性检查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09]102号2009.10.22)

287.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149号2009.10.23)

288.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150号2009.10.23)

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6号 (关于大肠菌群的检验).(2009.10.26)

29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法释〔2009〕14号 2009.10.26)

291. 关于受理保健食品技术转让、变更注册申请有关问题的通知(食药监许函[2009]277号2009.10.29)

292. 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赣卫法监发〔2009〕10号2009.10.30)

293. 关于食品自制零售行业许可监管问题的批复(浙卫发[2009]236号)(2009.11.3)

294.

关于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2009.11.6)

295.

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粮发〔2009〕232号2009.11.23)

296.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调整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行政许可工作程序的通知(卫办监督函〔2009〕

28 1013号2009.11.23)

297.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与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2009.11.27)

298.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饼店行业申办生产经营许可意见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1048号2009.11.30)

299.

卫生部关于批准茶叶籽油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09年 第18号)(2009.12.22)

300.

关于国家药监局最终将取消5项保健功能的通知(2009.12.24)

301.

关于加强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2009.12.25)

302.

卫生部关于批准扩大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公告(2009年 第19号)(2009.12.29)

303.

关于印发《重庆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9.12.31)

304.

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公告 (2010年 第1号)(2010.1.4)

305.

关于以红曲等为原料保健食品产品申报与审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2号2010.1.5)

306.

关于保健食品申请人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1.7)

307.

卫生部关于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范围的批复(卫监督函〔2010〕18号2009.1.15)

308.

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7号2010.1.18)

309.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8号2010.1.21)

310.

关于印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17号2010.1.15)

311.

国家认监委《关于修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2010.1.26)

31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用消毒剂原料(成份)名单(2009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7号 2010.1.30)

313.

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2010.3..1实施)

314.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委托制修订食品、营养标签安全标准的函(卫监督食便函〔2010〕

29 32号2010.2.3)

315.

浙江:关于省卫生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2010.2.4)

316.

国务院关于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国发〔2010〕6号 2010.2.6)

317.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章程》的函(卫监督函〔2010〕46号 2010.2.9)

318.

关于印发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20号)(2010.2.10)

319.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11号)(2010.2.10)

320.

卫生部关于印发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一次主任会议纪要的函(卫监督函〔2010〕57号2010.2.11)

32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委托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等工作的函(卫办监督函〔2010〕112号2010.2.21)

322.

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25号2010.2.21)

323.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等有关事项的公告(浙食药监保[2010]4号 2010.2.22)

324.

卫生部关于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0〕66号2010.2.24)

3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2010.3.2)

326.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允许硬脂酰乳酸钠用于发酵冷冻米面制品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0〕61号2010.3.3)

327.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29号 2010.3.4)

328.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1号)(2010.3.4)

329.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0号)(2010.3.4)

330.

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2010年 第3号)(2010.3.9)

30 331.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注册有关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100号2010.3.15)

332.

关于批准富马酸一钠等4种物质为食品添加剂的公告(2010.3.12)

333.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2010.3.12)

334.

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2010.3.18)

335.

关于严防不合格一次性筷子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26号 2010.3.18)

336.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06号2010.3.19)

337.

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12号 2010.3.26)

338.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委托开展完善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工作的函(卫监督食便函〔2010〕85号2010.3.26)

339.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整顿办函50号)(2010.3.22)

340.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3号2010.30.30)

341.

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浙食安委[2010]3号2010.3.30)

342.

安徽省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基本卫生要求(皖卫监〔2010〕18号 2010.4.2)

343.

关于印发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32号 2010.4.2 )

344.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0〕245 号2010.4.6)

345.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8号 2010.4.6)

346.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浙江省小餐饮食品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计划》的通知(浙食药监[2010]9号2010.4.9)

347.

关于做好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培训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38号

31 2010.4.12)

348.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通告(2010.4.15)

349.

四川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川办发[2009]28号2010.4.15)

350.

关于印发2010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性抽检计划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11号2010.4.16)

351.

关于印发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51号2010.4.21)

35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10〕65号 2010.4.22)

353.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试行)》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12号2010.4.22)

354.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0]160号2010.4.23)

355.

浙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13号2010.4.27)

356.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14号2010.4.28)

357.

关于印发浙江省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办妇社〔2010〕5号2010.4.28)

358.

关于加强餐饮服务食物中毒信息上报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37号2010.4.29)

359.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0]172号2010.4.30)

360.

关于印发2010年广东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0.4.30)

361.

关于印发2010年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2010.4.30)

362.

关于印发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稽[2010]186号 2010.5.5)

363.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实施细则的通知(内卫发〔2010〕38号2010.5.6)

32 364.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10.5.7)

365.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82号2010.5.11)

366.

关于印发2010年广东省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相关技术工作要点的通知(2010.5.12)

367.

关于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企业标准备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浙卫发[2010]128号)2010.5.14)

368.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实施办法》的通知(2010.5.14)

369.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2010.5.17)

370.

关于批准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等5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10年 第9号)(2010.5.20)

371.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49号)(2010.5.25)

37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施时间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0〕426号2010.5.27)

373.

关于组织对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工作进行自查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1185号)(2010.6.1)

374.

江西省保健食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赣质技监联发〔2006〕8号)(2010.6.13)

375.

北京市储备粮管理办法(2010.6.13)

376.

卫生部、农业部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06号2010.6.25)

377.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营养标签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0〕548号)(2010.7.8)

37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0〕36号 2010.7.13)

379.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及高温天气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17号2010.7.14)

33

380.

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2号)(2010.7.19)

381.

关于加强我省食品添加剂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的通知(浙卫办食安[2010]1号)(2010.7.21)

382.

关于印发2010年加强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72号)(2010.7.22)

383.

卫生部关于印发《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卫疾控发〔2010〕73号 2010.8.3)

384.

卫生部关于印发《进口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许可管理规定》的通知(2010.8.9)

385.

福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明确食品企业标准备案与证照办理程序的通知(2010.8.9)

386.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在烤鱼片和鱼干中检出河豚毒素的函

387.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食品酶制剂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10]298号)(2010.8.18)

388.

商务部关于继续开展市场监管与“放心肉”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2010.8.20)

38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 (2010.8.27)

390.

卫生部关于成立卫生部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卫政法发〔2010〕78号 2010.8.30)

391.

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2010年9月8日发布)

392.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规定》的通知(2010.9.16)

39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2010.9.16)

394.

关于加强辐照食品监管及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 2010.9.28)

395.

卫生部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原料有关问题的说明(卫生部政务公开办公室2010年11月9日发布)

396.

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意见(中央编办发〔2010〕105号)(2010.10.20)

34 3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7号) (2010.10.20)

398.

关于批准蔗糖聚酯、玉米低聚肽粉、磷脂酰丝氨酸等3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5号)(2010.10.21)

399.

卫生部关于批准葡萄皮红等18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公告(2010年第16号)(2010.10.21)

400.

关于批准一批新资源食品、普通食品及可用于食品的菌种的公告(卫生部第17号公告)(2010.10.29)

401.

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93号()2010.11.3)

402.

关于调整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事业单位职责和编制等事宜的函(浙编办函[2010]1714号)(2010.11.10)

403.

卫生部关于新资源食品监管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函〔2010〕391号)(2010.11.18)

404.

关于指定胆钙化醇等14种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8号)(2010.11.25)

405.

卫生部关于青稞干酒执行标准问题的批复 (卫监督函〔2010〕400号)(2010.11.25)

406.

福建四部门关于加强转基因大米监管的通知(闽粮行〔2010〕364号)(2010.11.26)

407.

中央编办印发关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机构设置的通知(2010.12.6)

408.

昆明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2010.12.6)

409.

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 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卫监督发〔2010〕103号)(2010.12.13)

410.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的通知(2010.12.15)

411.

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琼脂(琼胶)》等9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2010年 第19号)(2010.12.21)

412.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查处和监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163号)(2010.12.27)

413.

关于批准溶菌酶等物质为食品添加剂及部分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扩大使用范围、用量的公告(2010年 第23号)(2011.12.31)

35 414.

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五批)》的通知 (整顿办函〔2011〕1号)(2011.1.3)

415.

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2011.1.8)

416.

关于废止《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等3项国家标准的公告(2011.1.10)

417.

重庆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2011.1.14)

418.

关于批准翅果油等2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公告 2011年 第1号)(2011.1.18)

419.

关于切实加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卫监督发〔2011〕5号)(2011.1.20)

420.

卫生部关于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公告(2011年第2号)(2011.1.21)

421.

关于取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硒指标的公告(卫生部2011年第3号)(2011.1.24)

422.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做好2011年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重点工作的通知(卫监督综便函〔2011〕33号)(2011.1.26)

423.

关于明确中央厨房和甜品站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3号)(2011.1.26)

424.

关于加强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查办和移送工作的通知(2011.1.28)

425.

卫生部等6部门关于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公告(2011年 第4号)(2011.2.11)

426.

卫生部、质检总局关于规范食品添加剂标准管理的公告(2011年第6号)(2011.2.28)

427.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1〕17号)(2011.3.2)

428.

卫生部关于发布《食品添加剂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等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7号)(2011.3.15)

42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2号)(2011.3.15)

430.

关于印发浙江省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食安委〔2011〕1号)(2011.3.16)

36 431.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2011.3.18)

43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上海梨膏糖食品厂梨膏糖生产经营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236号)(2011.3.22)

433.

卫生部关于批准元宝枫籽油和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11年第9号)(2011.3.22)

434.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11〕25号)(2011.3.24)

435.

卫生部关于糖干海参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242号)(2011.3.24)

436.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437.

卫生部关于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2011年第10号)(2011.4.6)

438.

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原料级别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321号)(2011.4.13)

439.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339号)(2011.4.19)

440.

卫生部关于指定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有关要求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1号)(2011.4.19)

44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1〕20号)(2011.4.20)

442.

卫生部关于做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1〕34号)(2011.4.25)

443.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复函(卫监督函〔2011〕110号)(2011.5.4)

444.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食安办〔2011〕17号)(2011.5.5)

445.

关于印发《浙江省学校食品安全十必须》的通知(浙教办体〔2011〕73号) (2011.5.11)

446.

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的通知(2011.5.12)

447.

卫生部关于干酪素、苦荞油、苦荞黄酮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问题的复函(卫办

37 监督函〔2011〕450号)(2011.5.17)

448.

卫生部关于叶黄素酯使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449号)(2011.5.17)

449.

卫生部关于批准玛咖粉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3号)(2011.5.18)

450.

卫生部等6部门关于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5号)(2011.5.22)

451.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11〕49号)(2011.5.23)

45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倍他环糊精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485号) (2011.5.26)

453.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1〕22号)(2011.5.27)

454.

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1〕23号) (2011.6)

455.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1〕79号)(2011.6.1)

456.

关于公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6号)(2011.6.1)

457.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工业用酶制剂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 (卫办监督函〔2011〕533号) (2011.6.7)

458.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 (2011.6.13)

459.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宣传教育的通知(普法办【2011】8号)(2011.6.18)

460.

卫生部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8号)(2011.7.5)

461.

关于集中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1]1399号) (2011.7.6)

46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卫办监督函〔2011〕668号) (2011.7.15)

463.

卫生部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标准实施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

38 〔2011〕327号)(2011.7.19)

464.

卫生部关于做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和监管衔接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11〕64号)(2011.7.20)

465.

关于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科〔2011〕347号) (2011.7.22)

466.

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亮蓝不得用于青团的批复(卫监督函〔2010〕225号)(2011.7.22)

467.

卫生部关于亚硝酸钾等27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2011.7.22)

468.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2011.7.29)

469.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1.7.29发布)

附(直接点击进入):

食品标准

食品安全法规批复汇编[餐饮服务管理].

食品安全法规批复大全(食品加工管理)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规批复汇编(食品流通管理)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规批复汇编(食用农产品)

保健食品监管法规汇编

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系列公告、规定

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名录

作为和不得作为食品原料的物料名单 食品安全法规批复汇编[餐饮服务管理].

目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7.2起起施行)

39

3.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4.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5.

浙江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办法(1989.12.5)

6.

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0)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7.

陶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8.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9.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10.

搪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11.

食品容器内壁涂料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12.

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13.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14.

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1990.11.26) (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15.

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1995.6.2)

16.

浙江省实施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细则(1996.3.15)

17.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1996.8.27)(2011年6月23日卫生部第83号令废止)

18.

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1996.4.5)(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19.

浙江省食品采购索证管理办法(1996.10.11)

20.

食品卫生监督程序(1997.3.15)

21.

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1997.3.15)(2010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废止)

22.

卫生行政处罚程序(1997.6.19)

23.

浙江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1997.7.1)

40

24.

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认定与管理办法(1999.3.15)

25.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1999.12.24)

26.

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2000.6.1)(2010年5月1日起被《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代替)

27.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3.28)(已于2010.3.30废止,被《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代替)

28.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2002.4.15)

29.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002.7.19)

30.

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2002.12.18)

31.

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2003.3.10)

32.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2003.7.2)

33.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标示管理规范(2004.1.8)

34.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4.30)

35.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2005.5.24)

36.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2005.6.27)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释义

37.

浙江省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报告管理办法(修订)(2005.7.5修订)

38.

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5.12.25) (2010年5月1日起被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代替)

39.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务院2005年6月1日发布)

40.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2007年版)

41.

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2007.10.22)

42.

GB 14938-94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41 43.

GB 14934-1994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4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3.10)

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10.1)

46.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提请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适用问题的函》的复函(2004.8.2)

47. 卫生部关于“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时限概念问题的复函(1997.3.5)

48. 关于确定卫生系统适用听证程序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复函

(浙府法发〔1998〕第12号 1998.3.13)

49.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1]第160号 2001.6.7)

50.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第188号 2001.7.5)

51.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第51号)

52. 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7号2002.4.20)

53.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第300号 2002.12.5)

54. 卫生部关于印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与评价准则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77号)(2003.4.2)

55.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有关问题的批复(卫法监[2003]139号 2003.6.9)

56. 卫生部关于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242号2003.9.1)

57.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有关问题的复函(卫法监函[2003]282号)(2003.12.27)

58. 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

(法[2004]96号2004.5.18)

42 59. 卫生部关于禁止在豆制品中添加滑石粉的批复

(卫监督发[2004]240号 2004.7.19)

60.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国食药监办[2004]556号2004.11.22)

61. 浙江省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办法(浙卫发〔2005〕228号 2005.9.7)

62.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2005年11月2日卫生部发布

卫监督发[2005]431号)

63.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20号2006.2.6)

64. 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2006.2.13)

65. 卫生部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的批复

(卫监督发[2006]75号 2006.2.23)

66.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调整《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和《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部分条款的通知

(浙卫发[2006]103号 2006.4.30)

67. 关于在全省大中型餐饮单位推行“五常法”管理的若干意见(浙卫发[2006]122号2006.5.26)

68.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06]158号2006.8.18)

69. 关于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的批复

(浙卫发[2006]263号 2006.9.26)

70. 卫生部关于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公告(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0号)(2007.4.30)

71. 关于印发浙江省小学、幼儿园食堂和小餐饮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的通知 (浙卫发[2007]142号 2007.5.16)

72. 关于印发《浙江省餐饮业冷菜间卫生监督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卫发[2007]143号 2007.5.16)

73. 关于对标示具有治疗功效的产品查处问题的批复(2008.5.26)

74. 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7]304号 2007.5.28)

75. 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

43 (浙卫发[2007]162号 2007.6.7)

76.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7.26)

77. 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导意见(试行)

(浙卫办监督 [2007]22号 2007.9.30)

78. 关于转发卫生部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的通知

(浙卫办监督[2007])24号 2007.11.6)

79. 浙江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办法

(浙卫发[2007]347号文印发 2007.11.26 )

80. 浙江省“农家乐”餐饮卫生管理办法(试行)

(浙卫发[2007]347号文印发 2007.11.26 )

81. 浙江省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个体)卫生许可条件,请点击:卫生许可条件

(浙卫发〔2005〕261号和浙卫发[2007]347号)

82. 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系列公告、规定

83.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2007.12.18)

84. 卫生部就《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实施工作发布公告 2008年

第10号

(2008.4.10)

85. 关于对标示具有治疗功效的产品查处问题的批复(2008.5.26)

86.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散装熟肉制品跨区域配送销售问题的批复(2008年12月2日)

87. 关于编发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名录的函(浙江省卫生监督局)

(2008.10.27)

88. 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的通知

(食品整治办〔2008〕3号 2008.12.12)

89. 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食药监办食[2008]190号 2008.12.31)

90.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调整工作的通知

44

(卫监督发[2009]1号 2009.1.5)

91. 关于做好职责交接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食药监食[2009]22号

2009.1.8)

92. 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的通知(食品整治办〔2009〕5号2009.2.4)

93. 关于加强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2009年2月9日)

94. 关于进一步加强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第二阶段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办食[2009]19号 2009.2.26)

95. 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 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卫生部 2009.3.2)

96.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工作的通知(2009.3.4)

9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25号 2009.3.4)

98. 关于印发《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21号2009.3.6)

99. 关于调整保健食品审批工作流程的通知

(食药监办许函[2009]81号 2009.3.10)

100.

关于印发《浙江省集中式食(饮)具消毒服务机构卫生管理规范》的通知

(浙卫监函[2009]字第23号2009.3.12)

101.

关于印发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抽检工作指导原则和方案的通知(食品整治办[2009]29号2009.3.23)

102.

关于加强春夏季餐饮消费环节食物中毒事故预防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09]106号2009.3.26)

103.

关于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规范巩固阶段重点工作及要求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09]27号 2009. 3.26)

104.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环节和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食

45 [2009]119号)(2009.4.3)

105.

关于开展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2009.4.8)

106.

关于做好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规范巩固阶段工作的通知(2009.4.14)

107.

浙江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09〕51号)(2009.4.30)

108.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受理和现场核查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237号2009.5.15)

109.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法宣传实施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09〕128号)(2009.5.15)

110.

关于做好《餐饮服务许可证》启用及发放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257号 2009.5.22)

111.

关于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浙卫发[2009]113号2009.5.25)

112.

浙江省卫生厅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餐饮服务许可证》启用及发放工作的通知(2009.5.27)

113.

卫生部废止23件食品卫生部门规章(卫生部令第 67 号)(2009.5.27)

114.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三批)》的通知(2009.5.27)

115.

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6.5)

116.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许函[2009]131号 2009.6.12)

117.

关于延长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的通知 (浙卫发[2009]142号 2009.7.6)

118.

关于印发浙江省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09] 147号)(2009.7.22)

119.

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09]389号 2009.8.3)

120.

关于加强国庆节60周年重大庆祝活动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09]504号 2009.8.18)

46

121.

关于含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有关规定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567号2009.9.2)

122.

关于含辅酶Q10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有关规定的通知(2009.9.2)

123.

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有关事项的通知(浙卫发[2009]186号)(2009.9.9)

124.

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2009.9.18)

125.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监督稽便函〔2009〕356号 2009.9.18)

126.

关于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阶段性检查工作的通知全整顿阶段性检查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09]102号2009.10.22)

127.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149号2009.10.23)

128.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150号2009.10.23)

12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法释〔2009〕14号 2009.10.26)

130.

关于食品自制零售行业许可监管问题的批复(浙卫发[2009]236号)(2009.11.3)

13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与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2009.11.27)

13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饼店行业申办生产经营许可意见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1048号2009.11.30)

133.

关于加强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2009.12.25))

134.

关于以红曲等为原料保健食品产品申报与审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2号2010.1.5)

135.

关于保健食品申请人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1.7)

136.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8号2010.1.21)

137.

关于印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17号2010.1.15)

47

138.

关于印发《2010年广东省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粤食药监食〔2010〕15号2010.1.29)

139.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用消毒剂原料(成份)名单(2009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7号 2010.1.30)

140.

浙江:关于省卫生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2010.2.4)

141.

国务院关于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国发〔2010〕6号 2010.2.6)

142.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11号)(2010.2.10)

143.

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25号2010.2.21)

14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等有关事项的公告(浙食药监保[2010]4号 2010.2.22)

14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2010.3.2)

146.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1号)(2010.3.4)

147.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0号)(2010.3.4)

148.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2010.3.12)

149.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注册有关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100号2010.3.15)

150.

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2010.3.18)

151.

关于严防不合格一次性筷子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26号 2010.3.18)

152.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06号2010.3.19)

153.

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12号 2010.3.26)

154.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整顿办函50号)(2010.3.22)

48

155.

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浙食安委[2010]3号2010.3.30)

156.

安徽省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基本卫生要求(皖卫监〔2010〕18号 2010.4.2)

157.

关于印发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32号 2010.4.2 )

158.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8号 2010.4.6)

159.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浙江省小餐饮食品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计划》的通知(浙食药监[2010]9号2010.4.9)

160.

关于做好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培训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38号2010.4.12)

161.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通告(2010.4.15)

162.

关于印发2010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性抽检计划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11号2010.4.16)

163.

关于印发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51号2010.4.21)

16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试行)》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12号2010.4.22)

165.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0]160号2010.4.23)

166.

浙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13号2010.4.27)

167.

关于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34号 2010.4.27)

168.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14号2010.4.28)

169.

关于加强餐饮服务食物中毒信息上报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37号2010.4.29)

170.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0]172号2010.4.30)

49 171.

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1020号)(2010.5.4)

172.

关于印发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稽[2010]186号 2010.5.5)

173.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文书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87号)(国食药监食[2010]187号2010.5.6)

174.

关于深入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1932010.5.10)

175.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2010全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的通知(2010.5.10)

176.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82号2010.5.11)

177.

关于贯彻实施《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及启用《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通知(新卫法监发〔2010〕29号)(2010.5.17)

178.

关于进一步开展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的通知(国食药监稽[2010]204号)(2010.5.18)

179.

关于推广餐饮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平台的通知(2010.5.18)

180.

关于下发《人参鉴定机构基本条件》的通知(吉质监认函(2010)137号)(2010.5.21)

181.

关于开展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205号)(2010.5.27)

182.

质检总局《关于开展餐具洗涤剂生产许可证无证查处工作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55号公告)( 2010.5.27)

183.

关于印发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自查与监督检查报表的通知(食药监办食函[2010]220号 2010.5.28)

184.

关于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19号)( 浙食药监食〔2010〕19号2010.5.28)

18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二次预警通知(教体艺厅〔2010〕4号2010.5.31)

186.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保健食品产品质量检测评价工作方

50 案》的通知(浙食药监保[2010]11号 2010.6.4)

187.

关于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违法添加等专项检查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52号2010.6.7)

188.

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开展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的通知(浙食药监稽[2010]12号 2010.6.10)

189.

关于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公告(2010年 第42号)(2010.6.12)

190.

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232号)(2010.6.12)

191.

江西省保健食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赣质技监联发〔2006〕8号)(2010.6.13)

192.

关于在餐饮与饭店业开展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的通知(商商贸发[2010]220号)(2010.6.17)

193.

关于开展阿胶及其制品生产专项检查的通知(国食药监电[2010]8号2010.6.17)

194.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236号)(2010.6.17)

195.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235号2010.6.25)

196.

关于查处假冒保健食品气血和胶囊的通知(食药监函[2010]242号 2010.6.29)

19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0〕36号2010.7.13)

198.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审评专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282号2010.7.19)

199.

关于保健食品再注册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300号 2010.7.23)

200.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和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2010.8.4)

201.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88号2010.8.6)

202.

关于废止《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77号)(2010.8.20)

51

203.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342号)(2010.8.23)

204.

关于开展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食品检验能力摸底调查的通知(食药监食函[2010]90号 )(2010.8.24)

205.

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0]353号)(2010.8.26)

206.

关于开展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国食药监食[2010]354号)(2010.8.27)

207.

关于跨境生产保健食品产品申报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食药监许[2010]363号)(2010.9.6)

208.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保健食品再注册有关工作的通知(2010.9.13)

209.

关于开展中秋国庆两节期间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检查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100号)(2010.9.19)

210.

关于加强含珍珠粉原料保健食品化妆品及药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许函[2010]407号)(2010.9.21)

211.

关于保健食品申请人变更备案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388号 )(2010.9.25)

212.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再注册技术审评要点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390号)(2010.9.26)

213.

关于印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机构装备基本标准(2011-2015年)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402号)(2010.10.11)

214.

关于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许[2010]410号)(2010.10.18)

215.

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意见(中央编办发〔2010〕105号)(2010.10.20)

216.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423号)(2010.10.22)

217.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禁用、慎用的食品与原料名单的通知(鲁食药监餐函〔2010〕32号2010.11.8)

218.

关于调整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事业单位职责和编制等事宜的函(浙编办

52 函[2010]1714号)(2010.11.10)

219.

关于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学校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整治工作督查的通知 (食药监办食[2010]124号)(2010.11.15)

220.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464号)(2010.11.24)

221.

关于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131号)(2010.11.24)

222.

关于报送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和典型经验书面材料的通知(食药监食函[2010]120号) (2010.11.24)

223.

关于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环节乳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476号)(2010.12.9)

224.

关于印发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477号)(2010.12.9)

225.

关于开展小餐饮食品安全整规试点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143号)(2010.12.22)

226.

关于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485号)(2010.12.22)

227.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2011上半年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的通知(2010.12.24)

228.

国家食药监局关于开展葡萄酒和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食药监电[2010]19号)(2011.12.31)

229.

关于经营河豚鱼导致食物中毒案件行政处罚有关事项的通知(食药监办食函〔2011〕12号)(2011.1.10)

230.

关于切实加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卫监督发〔2011〕5号)(2011.1.20)

231.

关于明确中央厨房和甜品站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3号)(2011.1.26)

232.

关于进一步加强春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食药监食[2011]48号)(2011.1.27)

53 233.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1年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2011.2.12)

234.

关于印发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67号)(2011.2.15)

235.

关于加快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建设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1]122号)(2011.3.10)

236.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技术装备基本标准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配备基本标准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130号)(2011.3.28)

237.

关于印发《2011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的通知(2011.4.11)

238.

关于加强餐饮服务单位附设甜品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179号) (2011.4.18)

239.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178号) (2011.4.18)

240.

关于印发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实施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180号)(2011.4.20)

241.

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食药监食[2011]188号 )(2011.4.27)

242.

关于印制张贴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有关宣传品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11]65号 )(2011.5.4)

243.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1〕26号) (2011.5.5)

24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餐饮服务环节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指导意见》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1】24号) (2011.5.6)

245.

国家食药监局关于印发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205号)(2011.5.9)

246.

关于印发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212号) (2011.5.17)

247.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211号)(2011.5.17)

248.

关于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动态考核的通知 (食药监办食[2011]73号 )

54 (2011.5.17)

249.

关于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台湾部分企业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紧急通知

(食药监办食[2011]79号)(2011.6.2)

250.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通知(2011.6.8)

251.

关于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河豚鱼有关问题的通知(食药监办食函[2011]242号 ) (2011.6.9)

252.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小餐饮食品安全整规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2011.6.10)

253.

关于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问题产品的紧急通知 (食药监电〔2011〕6号) (2011.6.11)

25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问题产品的紧急通知(2011.6.12)

255.

关于印制张贴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有关宣传品的通知 (食药监安函[2011]83号) (2011.6.13)

256.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管理办法的通知

(食药监食[2011]293号 )(2011.6.30)

257.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294号)(2011.6.30)

258.

关于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酒类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11]111号) (2011.7.12)

259.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356号)(2011.8.3)

260.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检验机构管理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372号)(2011.8.8)

261.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11]135号) (2011.8.11)

262.

关于印发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食药监法[2011]381号)(2011.8.15) 保健食品监管法规汇编

时间:2010-12-8 19:48:00

点击:2585

55 ------------------

(点击法律法规名称直接进入查阅)

目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7.2起起施行)

3.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4.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5.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3.15)

6.

保健食品标识规定(1996.7.18)

7.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4.30)

8.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2005.5.24)

9.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1]第160号 2001.6.7)

10.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第188号 2001.7.5)

11.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第51号)

12. 卫生部关于印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与评价准则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77号)(2003.4.2)

13.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有关问题的批复(卫法监[2003]139号 2003.6.9)

14.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有关问题的复函(卫法监函[2003]282号)(2003.12.27)

56

15. 关于执行《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涉及保健食品受理和审批有关事宜的通告(2004.1.17)

16.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表式样》等三种式样的通告(国食药监注[2005]204号)(2005.5.20)

17. 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7]304号 2007.5.28)

18. 卫生部关于将人参列入药食两用原料名单问题的复函(卫监督函[2007]255号)(2007.9.20)

19.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2007.12.18)

20. 卫生部就《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实施工作发布公告 2008年

第10号

(2008.4.10)

21. 关于对标示具有治疗功效的产品查处问题的批复(2008.5.26)

22. 关于调整保健食品审批工作流程的通知

(食药监办许函[2009]81号 2009.3.10)

23.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环节和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09]119号)(2009.4.3)

24.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受理和现场核查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237号2009.5.15)

25.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许函[2009]131号 2009.6.12)

26.

关于延长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的通知 (浙卫发[2009]142号 2009.7.6)

27.

关于含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有关规定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567号2009.9.2)

28.

关于含辅酶Q10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有关规定的通知(2009.9.2)

29.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对保健食品中添加药物违法行为定性的批复(2009.11.12)

30.

关于以红曲等为原料保健食品产品申报与审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2号2010.1.5)

31.

关于保健食品申请人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1.7)

32. 浙江:关于省卫生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2010.2.4)

57

第二篇:房地产金融政策法规汇编

说明:

1、本汇编收集了各类房地产融资的常用政策法规;

2、为连续体现历年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个别已失效的部门规章仍汇编入内,已标明失效,请予注意。

一、国务院发布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1、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2]217号)

2、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

3、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2004]13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

6、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2009〕27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

8、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

10、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号)

12、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2013年6月27日)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

14、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3)107号)

二、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房地产信贷的规定

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住房金融业务的通知(银发〔2001〕195号)(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第2号――废止《汇兑结算会计核算手续》、《关于追回银行被抢、被盗、被骗、贪污、丢失库款和金银处理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发布日期:2010年3月23日,实施日期:2010年3月23日)废止)

2、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

3、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4]57号)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6]54号)(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国银监会关于发布银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发布日期:2011年1月5日,实施日期:2011年1月5日)废止。)

5、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

6、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第2号)

7、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9〕71号)

8、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

9、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当前重点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0]98号)

10、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银监发[2011]14号)

11、中国银监会关于2011年第三季度重点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1]87号)

三、房地产法规

1、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9年8月27日)

2、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2011年1月8日)

3、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4、土地登记办法(2007年12月30日)

5、房屋登记办法(2008年2月15日)

6、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2007年11月1日)

7、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1号)

8、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房地产业基本术语标准》的公告(2003年3月17日建设部公告第127号)

四、商业银行贷款、委托贷款相关法律及规章

1、合同法

2、贷款通则

3、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4、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委托贷款业务范围问题的答复(1997年7月4日 银条法[1997]41号)

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0〕100号

7、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取消委托贷款期限限制的批复(银办函[2001]29号

五、担保法律法规

1、担保法

2、物权法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

5、规范与银行信贷业务相关的房地产抵押估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6]8号)

六、商业银行授信尽职指引

1、《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银监发[2004]51号)

2、《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银监发[2006]69号)

3、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的通知(2011修订)(银监发[2011]6号)

七、市场主体法律

1、公司法(2014年修订)

2、合伙企业法

3、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4、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有限合伙管理办法

5、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14年修订)

八、外商投资房地产法规

1、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2006〕171号)

2、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业审批和监管的通知(商资函[2007]50号)

九、经济适用房及其贷款的有关规定

1、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建房[1994]761号)

2、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

3、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银发〔2008〕13号)

4、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

十、银监会商业银行理财规定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第2号)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5〕63号)

3、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8]47号)

4、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 65号)

5、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2011年第5号)

6、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1]91号)

7、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

十一、信托法规和银监会对信托房地产和银信合作的规定

1、信托法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公布执行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3、信托公司管理办法

4、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5、中国银监会关于实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7]18号)

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规范信托投资公司办理业务中与房地产抵押估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92号)

7、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证券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8]265号)

8、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银信合作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08〕297号)

9、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信托公司创新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25号)

10、中国银监会关于信托公司开展项目融资业务涉及项目资本金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84号)

11、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监发[2009]113号)

12、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0〕54号)

13、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0〕72号

14、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0〕343号)

1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1〕7号)

十二、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和保险、期货资管的规定

1、《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2012〕30号)

2、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2012〕32号)

3、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发布《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规范》的通知

(中证协发[2012]206号)

4、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第83号)

5、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第93号)

6、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2013〕28号)

7、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资金〔2013〕124号)

8、中国证监会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2012年第81号) 十

三、股权投资相关规定

1、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08)45号)

2、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深府(2010)103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 (发改办财金[2011]2864号)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混合性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41号)

第三篇: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文件汇编

1、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7年4月9日 国务院令第493号)

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004年1月13日 国务院令397号)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003年3月11日 国务院令第373号公布 2009年1月24日 国务院第549号修改)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007年7月19日 国务院 国发【2010】23号)

5、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

(2009年12月14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改投资【2009】3183号)

6、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2007年2月14日 交通部令2007年第1号)

7、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2007年12月28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8、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试行)

(2010年7月15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

9、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罚暂行规定

(2006年11月22日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1号)

10、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 (2009年7月2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4号)

11、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12月8日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财企

【2006】478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2011年1月27日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5号)

13、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2011年1月11日交通运输部交质监发(2011)6号)

14、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 (2011年5月5日交通运输部交质监发(2011)217号) 15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2010年12月3日交通运输部厅质监字(2010)231号)

16、关于建立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 (2009年3月3日 交通运输部交质监发(2009)78号)

17、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 (200年12月9日交通运输部交质监发(2009)757号)

18、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

(2008年4月28日交通运输部 交质监发(2008)52号)

19、交通运输部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意见

(2010年11月25日交通运输部交监察发(2010)648号)

20、关于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监理中增加施工安全监理和施工环保监理内容的通知

(2007年4月9日交通运输部 交质监发(2007)158号)

21、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 “平安工地”建设暨开展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2011年4月15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苏交质〔2011〕号)11

第四篇: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法规制度汇编

一、政治、组织人事纪律

(一)关于民主集中制

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十条

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要按照这一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是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干部的重要任免、调动和处理,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规定应由党委集体决定的问题,应该根据情况分别提交党的委员会、常委会或书记处、党组集体讨论决定,而不得由个人专断。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二点

不准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家长制、一言堂,对涉及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本单位干部的选拔、调整、任免,大额经济开支等重大问题搞个人专断。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八条

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或者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一条

1

(二)关于干部选拔任用

不准违反规定和程序提拔干部;不准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不准封官许愿或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不准在民主选举中以封官许愿、请客送礼等手段拉选票,进行非组织活动;不准跑官、买官、卖官。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

对“跑官要官”的,不仅不能提拔重用,在重要岗位上的要予以调整,已得到提拔的要坚决撤下来;对拉票、搞非组织活动的,一律不得提拔使用,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为“跑官要官”的人说情、打招呼的,要严肃批评,造成用人失误的,根据情节轻重从严处分,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坚决防止和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通知》

中组发„2001‟9号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中发„2002‟7号第六十五条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四条

(三)关于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和重大事项报告

不准违反有关规定对个人收入、收受礼品及其它重大事项拒不登记、申报或不如实登记、申报。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三十条

申报人必须申报下列各项收入:

1、工资;

2、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等;

3、从事咨询、讲学、写作、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

4、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企业单位的负责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申报人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收入的,由所在党组织、行政部门或者纪检监察机关责令其申报、改正,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党纪政纪处分。

——《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

中办发„1995‟8号第三条、第六条

下列人员必须依照规定申报收入:

1、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副县(处)级以上(含副县处级,下同)领导干部;

2、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3、经国家或有关部门确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负责经营管理、党务、工会等工作的副厂长、副经理级以上(含副厂长、副经理级,下同)领导干部;

4、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中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派或招聘的副经理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5、上述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中任副县(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干部;

6、上述人员中已经退(离)休被返聘和已到退(离)休年龄尚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干部。

《申报表》应由申报人本人按要求填报,不得指定有关部门或人员代为填报。

——《关于执行<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

粤纪发„1995‟17号

3 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副县(处)级以上[含副县(处)级,下同]干部应报告下列重大事项:

1、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出租私房和参加集资建房的情况;

2、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不含仅在近亲属范围内办理的上述事宜);

3、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情况;

4、本人因私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活动的情况;

5、配偶、子女受到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的情况;

6、配偶、子女经营个体、私营工商业,或承包、租赁国有、集体工商企业的情况,受聘于三资企业担任企业主管人员或受聘于外国企业驻华、港澳台企业驻境内代办机构担任主管人员的情况。本人认为应当向组织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也可以报告。

领导干部不按本规定报告或不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其所在组织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等处理。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

中办发„1997‟3号

二、礼品(礼金)

(一)关于收受“红包”

各级领导干部一律不得接受下列单位或者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1、管理和服务的对象;

2、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

3、外商、私营企业主;

4、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本规定所称领导干部,是指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相当于副科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国有企业的中层以上领导人员。

——《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处分规定》

中纪发„2006‟6号

4 不准违反规定以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名义,向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及私人索要经济赞助;不准用公款向上级和下属派送“红包”,不准收受此类“红包”。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五条

“红包”是指以赠予方式给予或获得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信用卡、购物卡等。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接受“红包”,超过一个月不登记上交的,由其所在的党组织、行政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责令上交,并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者给予责令辞职、免职、解聘、辞退等组织处理。接受“红包”不满一千元的,给予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行政警告或记过处分;接受“红包”一千元以上(包括本数,下同)不满五千元的,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行政记大过、降级或撤职处分;接受“红包”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行政降级或撤职处分;接受“红包”一万元以上的,给予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行政撤职或开除处分。多次接受、赠送“红包”未经处理的,按累计金额计算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送“红包”的,按接受“红包”论处。

——《关于严禁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和赠送“红包”的规定》

粤办发„2001‟15号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五条

(二)关于借婚丧嫁娶之机,收钱敛财

不准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以及生日、调动、乔迁等机会大操大办,挥霍浪费;不准动用公款公物操办和借机敛财。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二十四条

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和借机敛财,实行事前报告制度。

——《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

粤纪发„2005‟34号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借机敛财或者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一条

(三)关于公务活动中收受礼品

不准在公务活动中索取或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及贵重物品,无法拒收的,应按规定上缴;不准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礼品和宴请;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十三条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不登记交公,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四条

三、赌 博

(一)关于参与赌博(特别是公款赌博)

党员和公职人员:(1)严禁在公务时间和公务场所打麻将;(2)严禁在学习、培训或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等公务活动期间打麻将;(3)严禁与管理对象以各种形式赌博;(4)严禁在公共场所以各种形式赌博;(5)严禁在国(境)外参与赌博。

凡违反上述规定第(1)、(2)、(3)、(4)条之一的,一律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责任;凡违反上述规定第(5)条的,一律予以免职,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予以通报。党员领导干部参与赌博活动的,要从重或者加重处分。公职人员违反以上规定的,其直接领导要向上一级党组织写出书面检查。

——《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参与赌博活动的实施意见》

江发„2005‟1号

(二)关于出入境管理

不准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持有外国或港澳护照、身份证明及其它出国出境证件;不准利用多次往返出国出境证件私自出国出境旅游、度假、探亲及办私事;不准违反有关规定保管和使用出国出境证件。

不准违反规定进行与本人职务、身份不相符的外事出访和考察活动;不准利用职权或以不正当手段要求外商或驻外机构邀请出国出境;不准在公务出访中违反规定逾期滞留国外境外或绕道非公务的国家、地区。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

四、经商获取私利

(一)关于个人投资、经商办企业

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

7 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第一百零二条

不准违反规定在各类经济实体中兼职(包括名誉职务),个别经批准兼职的,不得领取任何报酬。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七条

(二)关于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管理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在该领导干部任职地区个人从事经商办企业活动规定如下:

1、不准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及相关代理、评估、咨询等有偿中介活动。

2、不准从事广告代理、发布等经营活动。

3、不准开办律师事务所;受聘担任律师的,不准在领导干部管辖地区代理诉讼。

4、不准从事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娱乐业,洗浴按摩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5、不准从事其他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

——《关于省、地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的具体规定(试行)》

中纪发„2001‟2号

不准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和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任何优惠条件;不准利用职权为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购房、建房提供优惠条件;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说情、开脱、袒护、包庇;不准违反公务回避制度,利用职权作出对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有利的决定或裁决。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8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收受对方财物的,应当追究该人员的责任,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党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反有关规定在该党员领导干部管辖的区域或者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其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或者在该党员领导干部管辖的区域或者业务范围内的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的,该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按照规定予以纠正;拒不纠正的,其本人应当辞去现任职务或者由组织予以调整职务;不辞去现任职务或者不服从组织调整职务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五条、第七十六条

五、公务消费

(一)关于公务用车管理

党政机关汽车配备要坚持使用国产汽车的原则。

公务用车一般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因特殊公务,确需配备排气量2.0升以上、价格25万元以上轿车的,地方党政机关由省的主管部门审批。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

厅字„1999‟5号

不准违反规定购买、更换及乘坐超标准小汽车;不准用公款对工作用车及机关公务用车进行内部豪华改造;不准违反规定用贷款、集资款和专项资金购买供个人使用的小汽车;不准在机关、单位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下购买小汽车;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军警车号牌、外籍车号牌;不准违反规定用公车办私事。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十

九、二十条

9 不准使用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机动车。

不得干涉、阻挠执法机关查处、收缴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机动车,违者将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机动车辆的通知》

粤纪发„2003‟38号

不准变相多配或多占小汽车;不准长期借用非任职单位或占用非主要任职单位的车辆或编制;在任同一职务期间,原则上五年内不准更换公务用车;不准违反规定使用特种车号牌;工作调动时不准车随人走,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借用原工作单位车辆的,借用期不得超过三十天;离、退休领导干部(不含享受副省级以上待遇的干部)个人不准占用公务用车。

对未经审批擅自配备或更换公务用车的,要追究用车人的纪律责任;违反定编管理规定购买的车辆,一律予以没收;违反规定公车私用的,除缴清相关费用外,还要追究用车人的纪律责任。对典型案件要予以通报和曝光,加强警示教育。

——《关于严格执行小汽车配备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

粤党廉办发„2006‟2号

购买、更换超过规定标准的小轿车或者对所乘坐的小轿车进行豪华装修,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八条

(二)关于娱乐

不准到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用公款购买、接受与公务有关的个人或团体赠送的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会员证;不准要求为领导干部举办专场舞会。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二十二条

10 违反规定参与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八条

(三)关于旅游

不准假借各种名义用公费旅游;不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用公费度假。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试行)

粤发„1996‟18号第二十三条

坚决纠正和查处以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名组织到其他风景名胜区公款旅游的行为,对于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领导和组织者的责任。

用公款旅游或者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关于制止以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名组织公款旅游的通知》

中纪发„2005‟8号

第五篇:医疗管理制度及卫生法律法规汇编

医院质控办 二○一一年三月

前 言

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和“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提高运行绩效,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质控办编印了《医疗管理制度及卫生法律法规汇编》,以方便我院医务人员查阅。

《医疗管理制度及卫生法律法规汇编》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医疗管理制度,是根据有关制度和规定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编印而成;第二部分是卫生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的全文或摘录翻印。

《医疗管理制度及卫生法律法规汇编》是医务人员医疗活动中必须熟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又是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评价、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今后,我们将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和监督。

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错漏和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质控办

二○一一年三月

2

目 录

第一部分

病房管理制度 „„„„„„„„„„„„„„„„„„„„„„„„ 1 门诊管理制度 „„„„„„„„„„„„„„„„„„„„„„„„ 3 急诊管理制度 „„„„„„„„„„„„„„„„„„„„„„„„ 4 病历书写制度 „„„„„„„„„„„„„„„„„„„„„„„„ 5 医嘱制度 „„„„„„„„„„„„„„„„„„„„„„„„„„ 7 消毒隔离制度 „„„„„„„„„„„„„„„„„„„„„„„„ 8 首诊负责制度 „„„„„„„„„„„„„„„„„„„„„„„„ 9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0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2 会诊制度 „„„„„„„„„„„„„„„„„„„„„„„„„„13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5 手术管理工作制度 „„„„„„„„„„„„„„„„„„„„„„16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17 术前讨论制度 „„„„„„„„„„„„„„„„„„„„„„„„20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21 分级护理制度 „„„„„„„„„„„„„„„„„„„„„„„„22 查对制度 „„„„„„„„„„„„„„„„„„„„„„„„„„24交接班制度 „„„„„„„„„„„„„„„„„„„„„„„„„28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29 临床试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制度 „„„„„„„„„„30

3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31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33 梅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试行) „„„„„„„„„„„34

第二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 37 第一章 总 则 „„„„„„„„„„„„„„„„„„„ 37 第二章 考试和注册 „„„„„„„„„„„„„„„„„„ 37 第三章 执业规则 „„„„„„„„„„„„„„„„„„„ 40 第四章 考核和培训 „„„„„„„„„„„„„„„„„„ 41 第五章 法律责任 „„„„„„„„„„„„„„„„„„„ 42 第六章 附 则 „„„„„„„„„„„„„„„„„„„„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 45

第一章 一般规定 „„„„„„„„„„„„„„„„„„„ 45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 45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况 „„„„„„„„„„ 46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 4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50 第一章 总 则 „„„„„„„„„„„„„„„„„„„„ 50 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 50 第三章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 53 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 „„„„„„„„„„„ 56 第五章 医疗事故的赔偿 „„„„„„„„„„„„„„„„ 58 第六章 罚 则 „„„„„„„„„„„„„„„„„„„ 60 4 第七章 附 则 „„„„„„„„„„„„„„„„„„„ 6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 6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67

第一章 总 则 „„„„„„„„„„„„„„„„„„„„ 67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 69 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 71 第四章 疫情控制 „„„„„„„„„„„„„„„„„„„ 73 第五章 医疗救治 „„„„„„„„„„„„„„„„„„„ 75 第六章 监督管理 „„„„„„„„„„„„„„„„„„„ 75 第七章 保障措施 „„„„„„„„„„„„„„„„„„„ 76 第八章 法律责任 „„„„„„„„„„„„„„„„„„„ 77 第八章 附 则 „„„„„„„„„„„„„„„„„„„„ 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 81 第一章 总 则 „„„„„„„„„„„„„„„„„„„„ 81 第二章 婚前保健 „„„„„„„„„„„„„„„„„„„ 81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 82 第四章 技术鉴定 „„„„„„„„„„„„„„„„„„„ 84 第五章 行政管理 „„„„„„„„„„„„„„„„„„„ 84 第六章 法律责任 „„„„„„„„„„„„„„„„„„ 85 第七章 附 则 „„„„„„„„„„„„„„„„„„„ 85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86 第一章 总 则 „„„„„„„„„„„„„„„„„„„ 86 第二章 输血申请 „„„„„„„„„„„„„„„„„„ 86

5 第三章 采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 87 第四章 交叉配血 „„„„„„„„„„„„„„„„„„ 87 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 88 第六章 发 血 „„„„„„„„„„„„„„„„„„„ 89 第七章 输 血 „„„„„„„„„„„„„„„„„„„ 89 附件一 成分输血指南 „„„„„„„„„„„„„„„„ 91 附件二 自身输血指南 „„„„„„„„„„„„„„„„ 94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 96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 98 附件五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输血指南 „„„„„„„„ 99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 101 第一章 总 则 „„„„„„„„„„„„„„„„„„„„101 第二章 执业条件 „„„„„„„„„„„„„„„„„„„101 第三章 放射诊疗的设置与批准 „„„„„„„„„„„„„103 第四章 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 „„„„„„„„„„„„„„105 第五章 监督管理 „„„„„„„„„„„„„„„„„„„109 第六章 法律责任 „„„„„„„„„„„„„„„„„„„109 第七章 附 则 „„„„„„„„„„„„„„„„„„„ 110

处方管理办法 „„„„„„„„„„„„„„„„„„„„„„„ 115 第一章 总 则 „„„„„„„„„„„„„„„„„„„„115 第二章 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115 第三章 处方权的获得 „„„„„„„„„„„„„„„„„117 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 „„„„„„„„„„„„„„„„„„117 第五章 处方的调剂 „„„„„„„„„„„„„„„„„„120 第六章 监督管理 „„„„„„„„„„„„„„„„„„„121 6 第七章 法律责任 „„„„„„„„„„„„„„„„„„„122 第八章 附 则 „„„„„„„„„„„„„„„„„„„„124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25 第一章 总 则 „„„„„„„„„„„„„„„„„„„„125 第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125 第三章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26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监测 „„„„„„„„„„„„„„„„126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控制 „„„„„„„„„„„„„„„„128 第六章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134 第七章 医院污物的管理 „„„„„„„„„„„„„„„„14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 144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44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46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48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155

病房管理制度

一、病房由护士长为责任组长,全病区的医务人员负责管理。

二、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要求医务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三、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精密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变动。

四、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五、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布局有序 ,注意通风。

六、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有姓名胸牌上岗。

七、患者必须穿医院患者服装,携带必要生活用品。

八、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附1:病房医务人员守则

一、主动向新入院的患者介绍医院的有关制度和病房环境,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要求,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治疗。

二、工作认真负责,语言文明,态度诚恳,避免恶性刺激。对个别患者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耐心劝解,既要体贴关怀又要掌握原则。

三、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有关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等情况,由负责医师或上级医师向患者进行解释。

四、尊重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五、在检查、治疗和处理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耐心细致解释,选用合适的器械,不增加患者痛苦。进行有关检查和治疗时,如灌肠、导尿等,应用屏风遮挡患者或到处置室进行。

六、条件允许时,对危重和痛苦呻吟的患者应分别安置。患者死亡和病情恶化时应保持镇静,尽力避免影响其他患者。

七、对手术患者,术前应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顾虑;8 术后要告诉患者转归情况,使其安心休养。

八、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噪杂。早上6时前、晚上9时后(夏季时间10时后)及午睡时间,尤其应保持病房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在不影响医疗效果的情况下,有些处置可待患者醒后施行。

九、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清洁卫生。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分类放置、及时处理。

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其治疗、生活、饮食、护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应尽可能设法解决,并定时向患者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附2:病房管理要求

一、病房保持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有消防疏散图及标示。

二、病室内床单位无杂乱物品,无悬挂衣物;桌面、窗帘保持清洁、无破损、无污迹;床号、门号按规定位置粘贴。

三、仪器存放整齐、清洁、有专人保管,设有使用说明、使用及维修记录本,定期检查保持完好。

四、各室内家具摆放整齐、固定、整洁无灰尘。

五、各种护理盘位置固定,盘内有用物名称卡片,并有专人管理。

六、护士站台面、水池及周围环境干净、整齐,无食物及私人用品。

七、各抽屉、柜内物品按要求放置,干净、整齐。

八、洗手盆或水池中不要随意堆放饭盒、碗筷。

九、病房走廊清洁,无多余物品。

十、禁止随便粘贴宣传画、广告画、告示、通知及便条等。

十一、紧急通道及公共阳台不堆放杂物,保证通道畅通。

十二、值班室、护士休息室整洁美观,床褥叠放整齐,个人用物放在柜内。

十三、垃圾筒及时清理,无溢出。

门诊管理制度

一、各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各科(特别是内、外、妇产、小儿等科)应确定一位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协助科主任领导本科的门诊工作。

二、各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执业医师,应熟悉掌握门诊病历书写规范。人员调换时,上岗前进行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

三、实习及进修人员应上级人员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四、对疑难重病人不能确诊,病人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解决疑难病例。

五、对高烧病人、重病人、60岁以上老人及来自远地的病人,应优先安排门(急)诊。

六、对病人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门诊部管理人员和主治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七、应与住院处和病房应加强联系,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收容病人住院治疗。

八、加强检诊与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九、保持门诊标示清晰明白,有导诊服务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做到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人就诊。

十、应保持门诊就诊环境清洁整齐,加强候诊病人的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

十一、门诊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方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

十二、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应在原医院诊治的基础上认真诊治,在转回基层或原地时应提出诊治意见。

10

急诊管理制度

一、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急诊科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固定人员不少于60%,值班医师必须胜任急诊抢救工作,进修医师、实习期医师与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

二、医疗、护理管理部门应加强急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协调工作。

三、急诊科至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急诊会诊迅速到位。对急诊病人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病人应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

四、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立即须行手术的病人应会同手术科室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手术医师面对面直接交班。

五、急诊室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完好率为100%,保证随时可用。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

六、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有科室的各种危重病员抢救技术操作程序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七、对于留院观察病病人由急诊医师和护士负责诊治护理,认真写好病历,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诊治措施。留院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72小时)。

八、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科主任和院领导。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和无名氏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九、急诊病人不受地域与医院等级的限制,对需要转院的急诊病人须事先向医务科报告,与转去医院联系取得同意后,方得转院。

病历书写制度

一、医师应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书写病历,应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涂改、倒填、剪贴。医师应签全名。

二、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无正式译名的病名和药名等除外。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

三、门(急)诊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1.要简明扼要。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址由挂号处填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体征和必要的阴性体征,诊断或考虑诊断及治疗、处理意见等均需记载于病历上,由医师书写签名。

2.间隔时间过久或与前次不同病种的复诊病人。一般都应与初诊病人同样写上检查所见和诊断,并应写明“初诊”字样。

3.每次诊察,均应填写日期,急诊病历的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4.请求其他科(专业)会诊,应将请求会诊目的及本科(专业)初步意见在病历上填写清楚。

5.被邀请的会诊医师应在请求会诊的病历上填写检查所见、诊断和处理意见并签名。

6.门诊医师对转诊病人应负责填写转诊病历摘要。

四、住院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1.住院医师要为新入院患者书写一份完整病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址、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女病人月经史、生育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等,由经治医师书写签名。

2.病人入院后,必须于8小时内进行拟诊分析,提出诊疗措施,并记于病程记录内。

3.病程记录(病程日志)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由住院医师书写,12 也可由实习医师书写,由带教住院医师审查并做必要的补充修改,签名以示负责。凡施行特殊处理时必须告知病人并签字确认,要记录施行方法、操作过程和时间。一般的病程记录要及时记载,重危病人和骤然恶化病人应随时记录。病程记录上级医师应随时进行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并签字。

4.疑难病症科内或全院性会诊及讨论,应做详细记录。请其他科医师会诊由会诊医师填写会诊单并签名,主管医生应组织实施会诊意见,并将实施情况记载于病历上。

5.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等均应按时、规范记录。

6.凡交接病人均需由交班医师写出交班小结于病程记录内。阶段小结由经治医师负责记录在病程记录内。

7.凡决定转诊、转科或转院的病人,经治医师必须书写较为详细的转诊、转科或转院记录,主治医师应审核签字。转院记录由科主任审核签字。

8.各种检查回报单应按顺序粘贴,各种知情同意书,外院的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亦应附于病历上。

9.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应在24小时内完成。出院记录内容包括病历摘要及各项检查要点、住院期间的病情转变及治疗过程、效果、出院时情况、出院后处理方案和随诊计划,建立随诊档案,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核签字。

10.死亡记录除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外,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由抢救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核签字。凡做病理解剖的病人应有详细的病理解剖记录及病理诊断。病人死亡一周必须进行死亡病例讨论记载于病历上。

11.中医病历应包括中医诊断和治疗内容。

医嘱制度

一、下达与执行医嘱的人员,必须是本院具备注册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资格的人员,其它人员不得下达与执行医嘱。

二、医嘱一般在上班或病人到达后2小时内开出,要求层次分明,内容清楚,特别是医嘱的开出和执行时间、药物的用法用量等,转抄和整理必须准确,不得涂改。如须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填“取消”字样并签名。临时医嘱应向护士交代清楚。医嘱必须按时执行。开出、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三、医师写出医嘱后,要复查一遍。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必要时护士有权向上级医师及护士长报告。除抢救或手术中不得下达口头医嘱,下达口头医嘱,护士需复诵一遍,经医师查对药物后执行,医师要在抢救或手术完成后立即补记医嘱。每项医嘱一般只能包含一个内容。严禁不看病人就开医嘱。

四、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一次。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认真查对后,方可执行。

五、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医嘱记录单和各项执行单上。

六、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面对面交代清楚,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

七、无医师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病人进行对症处理。但遇抢救危重病人的紧急情况下,医师不在现场,护士可以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处理,但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八、通过电脑系统下达医嘱的科室,应将医嘱单及时打印出来,护士应记录具体执行时间。

14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五、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六、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七、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首诊负责制度

为防止推诿病人的现象发生,特制定首诊医生负责制度。

一、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护人员不得推诿,做到“谁首诊,谁负责”。

二、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认真地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三、首诊医生经仔细检查发现该患者疾病不属本科范畴,由该医生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出初步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做好病历记录转相关科室诊治。

四、首诊医生经仔细检查发现该患者的病情属多科情况兼有,或病情较为复杂需其他科室会诊时,由首诊医生或科负责人及时组织会诊工作,确定治疗方案及主管科室。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好病历记录。

五、对急、危、重或疑难的病例,应立即请上级医生视诊或请急会诊,对不宜搬动或危重的患者,应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入病房。对需要立即施行手术的患者应及时施行手术。首诊医生应向病房主管医生或手术医生直接交班。如需转科,由首诊医生与转入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患者的护送及交接工作。

六、如遇重大抢救的病例,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科主任和院领导。凡涉及司法、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及时向院内、外有关部门报告。

七、对需要转院的病例,先上报医务科同意后,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待病情稳定后与接受医院联系,取得对方同意才能转院。对病情、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

八、如发现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造成不良后果者及导致对传染病误诊、漏诊者,要追究首诊医生责任。

16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1.科主任查房一般每周一次以上,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二次以上。重点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新入院或普通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抽查病历质量,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2.查房前主治医师应向主任提出重点病例需解决的问题,主任预先作必要的准备,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生)要作好各项资料和报告病情准备。

3.参加主任查房的人员包括科室(病区)的各级医生、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查房完毕经治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记载主任查房的意见。

4.遇特别严重抢救的病例,主任应及时指导抢救。

二、主治医师查房

1.一般每日查房一次,每次查所负责的住院医师所管病床的病人。查房前一天,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生)应作好汇报病情的准备。

2.对所管的病人进行系统的查房,着重解决病人的诊断与处理等问题,尤其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进行重点查房讨论,安排特殊检查、治疗或手术时间,决定手术参与者。

3.查房时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生或责任护士(必要时)均应参加。查房完毕,经治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摘要记载主治查房意见。查房过程中,主治医师应针对本组病人的实际,有目的地考查本组医生对病人临床资料的掌握情况,体检和辅助检查有无错漏,诊断是否确切,处理是否妥当。并对病人做出可能的诊断、最佳处理方案的选择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接受主任的考查。

三、住院医师查房

1.—般每天查房2~3次(手术科室1~2次),分别在上午上班时、下午上班时、下午下班时。全面查房安排在上午(手术科室亦可在下午),重点查房一般安排在下班前。住院医师查房时,进修、实习医生要参加。危重病人随时巡视。

17 2.每天对经管病人全面查房与重点查房相结合。全面查房主要是解决经管病人的初步诊断、检查、治疗、护理及与治疗有关的饮食、生活等问题。重点查房主要对危重、疑难病人加强观察、进行分析,解决诊断与治疗问题。查房时应先对经管的危重、疑难、新入院或手术后患者进行巡诊,详细询问病情,做必要的全面体检,分析有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做出可行的诊疗计划(包括各项检查、治疗、护理、饮食等)。

3. 对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检查病人。

4. 上级医师查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目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应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要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5. 每天查房情况应由经管医师(进修、实习医生)每天或随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和出院记录等均应依时书写,以便主治医师随时了解,作为上级医师对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生)的医疗质量、业务水平的考察依据。

18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疑难、危重患者存在诊断与处理困难时,可由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在科室 (病区)内讨论。

二、由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生整理有关病历资料,由学科负责人或主任决定讨论时间,让大家做好发言准备。

三、由主治医师或学科负责人主持,指定专人记录。主持人要总结讨论意见,提出诊断与处理最佳方案。

四、如需跨科性讨论,要由学科负责人或主任提出,必要时印发病例摘要,让应邀者作好发言准备,必要时可通知院领导或医务科参加。

五、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由经治医生书写,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讨论记录由主治医师审阅签名后附入病程记录中。

会诊制度

一、目的与要求

会诊是为了发挥有关技术人员的集体智慧,更恰当地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也是各科室之间或各医院之间协作的重要形式。会诊既不应滥用也不应掌握过严,更不应流于形式。会诊医师应毫无保留地为病人的诊疗提供意见,并通过会诊交流信息,培训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二、会诊病例范围

1.专业内、科(病区)或院内不能做出确诊,或虽能确诊但本单位治疗条件不足的疑难复杂病例,或科室内抢救条件和水平估计有不足的危重病例。

2.住院期间出现(发现)其他专业或其他科疾病的病例。

3.门诊或急诊时发现(疑似有)合并其他科病情的病例,主要的临床表现更符合其他科疾病的病例。

4.手术时发现术前误诊或漏诊者。 5.科主任认为需要会诊的病例。

会诊单由经治医师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经决定会诊的上级医师审阅后签名送出。

三、会诊的形式与方法

1.科内专业之间会诊可口头邀请。

2.科(病区)与科(病区)会诊由科(病区)主任决定,会诊单必须有主治以上医师签名,被邀请科室应在48小时内派主治以上医师前往会诊。急会诊手续可简化,被邀科室当班值班主治医师或(代主治)应在10分钟内到达,特急会诊可电话通知。

3.门诊或急诊的会诊由当班的主治医师或代主治医师决定。病情危重可由其他医护人员代替决定。由首诊科室医师写好门、急诊病历及诊断意见后,电话通知被邀请科室医师到诊室会诊。会诊后直接处理或写上意见后送回原科室处理。

20 3.手术台上会诊由主刀医师或上级医师决定,电话通知相应科室的医师,被通知人员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到现场(如因事不能到场必须说明原因,并提出代替人)。

4.各科联合会诊适用于病情复杂,同时有多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病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由医务科组织。

5.院外会诊:本院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本院医生被应邀外出会诊时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人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6.科内、院内、院外的会诊内容:经治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要详细介绍病史并做好会诊记录,会诊中,参加会诊的人员应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详细检查病人,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会诊记录

l.一般院内会诊由被邀请者诊视病人后在会诊申请单上写上会诊意见,主管医生应组织实施会诊意见,并将实施情况记载于病历上。科内专业之间会诊可口头提出意见或写在病程记录上。

2.联科会诊由经治医师记录会诊时每位出席者的发言,摘要写在病程记录中,(必要时)被邀请者应将会诊意见记载于会诊申请单上。

21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对危重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准确掌握疾病诊断及抢救指征并及时进行抢救。

二、凡属危重抢救病人,主管医师应填写病危通知单,并将病情及时报告上级医生;科内抢救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组织实施,遇有其他科的疑难问题应及时邀请会诊,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务科和分管院领导,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特殊情况需报告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或总值班。

三、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作好各项记录,若因抢救来不及记录时,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四、做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等)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药房、供应室、总务科等有关科室应保证药品、器械等的正常供应,便于抢救工作。

五、若遇特殊情况,超出本科范围或本科力量不足时,科室之间应支援配合,必要时医院成立临时抢救小组,加强抢救工作。

六、各有关科室遇有危重病人的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必须及时处理,避免延误抢救。

七、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避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

八、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等均应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九、药品、器械等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十、每日核对抢救物品、检查器械等一次,保证正常运转,每班交接,做到登记帐目与抢救物品相符;无菌物品合格率、抢救器械完好率必须达100%。

22 手术管理工作制度

一、手术室护士长是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者,应由具备资质的注册护士承担患者的手术配合,应对各级手术护士执业范围有明确的授权制度与再评价授权。

二、工作人员管理:

1.凡在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

2.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拖鞋、隔离衣、一次性口罩、帽子。有皮肤感染灶或呼吸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特殊情况呼吸道感染者需戴双层口罩。手术室工作服不能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3.进入手术室人员未取得医院管理部门的特许,任何个人、科室及媒体不得携带各种摄影器材进行手术拍照、录像。任何人员不能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内使用。

4.除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见习医生和参观者,需由老师带领或经医务科或护理部批准,并通知手术室护士长和有关科室的科主任。见习或参观者,须在指定的手术间内参观,并接受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不得任意游走及进入其它的手术间。任何违规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其进入手术室,并通知有关部门。

三、环境管理: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严禁吸烟和喧哗,值班人员须就餐应在指定地点。

四、手术部位感染率管理:根据手术风险度(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及手术持续时间)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率。

23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术前管理:

一、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二、手术主刀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三、主管医师应写好术前小结。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并记录。重大手术、特殊病人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并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上,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四、手术医师的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备案。

五、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科室和手术室应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六、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手术当日管理:

一、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4

二、当日参加手术人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三、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四、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五、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定的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六、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有效期,条形码应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或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七、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八、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术后管理:

一、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二、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病房或重症医学科)。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 24 小时随访且有记录。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

三、凡实施重大手术、特殊病人手术、新开展手术或接受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手术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24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次查房记录。

25 麻醉科工作制度

一、麻醉应由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担任,实施授权范围内的临床麻醉、痛疼治疗及心肺复苏。

二、担任麻醉的医师在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ASA风险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医嘱;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会诊或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访视记录。

三、麻醉医师应按规范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与说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

四、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或二线)负责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术中认真填写麻醉记录

五、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六、术毕待患者基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房、麻醉恢复室或重症医学科,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七、术后 72 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八、急诊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

九、建立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十、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的复苏,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

26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一、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二、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三、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四、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重症医学科,以免延误病情。

五、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

术前讨论制度

一、凡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

二、讨论时,科室(病区)医师(进修、实习医生)应参加,必要时请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长等有关人员参加。重大手术、特殊病人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

三、术前讨论内容包括简要病情、术前诊断、诊断依据、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名称和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麻醉选择、手术者及患者家属的意见等。

四、讨论结束后应填写术前讨论记录,重大手术、特殊病人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记录上报医务科备案。涉及患者功能残废的手术应征得病人、家属或单位的意见,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急诊抢救病人不属此例)。

五、手术主刀医师负责审阅术前讨论记录及术前小结记录并签名。

27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死亡病例,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

二、凡意外死亡或原因不明死亡,家属对抢救治疗提出意见者,不论是否差错事故,均应专题召开死亡病例讨论会,时间不应超过死亡后24小时,并应尽量申请(争取)尸解,汇同病理科或邀请有关科室进行讨论,必要时请医务科和医患办人员参加。

三、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抢救措施、死亡原因、存在的诊疗缺陷及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等。

四、讨论记录由经治医师书写,另立专页。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主要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讨论记录内容由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审核签名。

28

分级护理制度

新患者入院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体温在37.5℃以上及危重病员每隔4小时测1次。一般患者每天早晨及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每天问大小便1次。新入院患者测血压及体重1次(七岁以下小儿酌情免测血压)。其他按常规和医嘱执行。

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开具护理等级医嘱,级别分为特级护理及

一、

二、三级护理,并作出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绿色、三级护理不设标记)。

一、特级护理

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各种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后的患者;3.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4.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及精神障碍者;5.入住各类ICU(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

护理要求:

1.除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外,必须进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根据医嘱由监护护士或特护人员专人护理;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制定护理计划或护理重点,有完整的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4.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

5.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用物定期更换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6.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7.由监护护士或特护人员专人护理。

二、一级护理

病情依据:1.重症患者、各种大手术后尚需严格卧床休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2.生活一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

29 1.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 3.定时巡视病房,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4.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5.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6.每15至30分钟巡视一次。

三、二级护理

病情依据:1.急性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2.慢性病限制活动或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

1.定时巡视患者,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按常规给患者测量体温、脉膊、呼吸、血压;

2.协助、督促、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3.按要求做好一般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4.每1至2小时巡视一次。

四、三级护理

病情依据: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病情较轻或恢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求:

1.按常规为患者测体温、脉膊、呼吸、血压; 2.定期巡视患者,掌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精神状态; 3.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根据病情变化及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变更护理等级。

30

查对制度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常规制度的正确执行,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和差错,针对医师的工作,制定了查对制度,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一、医师在开医嘱和写处方前,均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年龄等;在开出医嘱或写好处方后,还应再重新查对姓名、床号、药名、用药剂量、单位、浓度、时间、使用方法及其他内容;遇有毒、麻、限制药时,应反复核对。

二、医师在进行治疗及操作前,应先行仔细查对病人姓名、床号、治疗操作名称、操作部位等,然后再执行。

三、医师在执行医嘱尤其临时医嘱时,除对上列要求查对项目自行查对外,还要再让护士复查后执行。

四、医师在书写化验单或其他检查申请单时,也要求要按上列项目进行查对无误后再行发出。

五、医师在查看化验单和检查报告单后,在进行粘贴之前,也要先进行查对无误后方可处理。

六、医师在收集标本或处理、送出标本时,亦应严格进行查对。

七、在进行输血工作时,对给血者及受血者的姓名、床号、血型、交叉配血单、血瓶号、血液采取日期、血液的性状等都要进行查对。

八、上级医师应随时检查下级医师所写的病历、作出的诊断、开出的医嘱、处方以及各种治疗等工作,以保证其准确性。

九、医师应经常查对护士所执行医嘱的情况。

十、在进行抢救工作时,执行所有的医嘱,使用任何药物时,无论怎样紧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查对。在特殊情况下(如抢救病人时),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高声复述一遍,肯定无误,然后执行。注射药物还需保留药瓶。

十一、遇有疑问的医嘱或处方,必须询问清楚,明白真相,经更改无误后方可执行。

31

将各科室(专业)要求查对的重点内容列举如下: 1.临床科室

1.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1.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1.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1.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1.5 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2.手术室

2.1 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的术中用药以和病历与资料、术前备皮等。

2.2 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经。同时要知道患者是否有已知的药物过敏。

2.3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定”,由手术者与麻醉师、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2.4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2.5 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

2.6 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效期的进行逐一核查。

32 3.药房

3.1 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是否正确。

3.2 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血库

4.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必须进行“双查双签”,如果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

4.2 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5.检验科

5.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5.2 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5.3 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

5.4 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5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6.病理科

6.1 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6.2 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6.3 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6.4 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7.医学影像科

7.1 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7.2 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7.3 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病人对造影剂过敏 7.4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33

8.理疗科及针灸室

8.1 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8.2 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8.3 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8.4 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9.供应室

9.1 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9.2 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9.3 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9.4 高压消毒灭菌后的物件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 10.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等)

10.1 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10.2 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10.3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11.其他科室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34

交接班制度

医生必须严格进行交接班,才能弄清病人的有关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使接班者充分了解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及内容等,才可把对病人的处理做得完全、具体、细致并落到实处,至为关键,做到责任分明,不出现任何疏漏和遗误。

一、医师交接班必须是郑重其事地、交接双方面对面地进行。

二、交接班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包括平日和节假日),如早上8时、中午11时30分、下午5时30分,具体时间各单位可自行安排并可随季节更改。交接班地点应在医生办公室内进行,危重病人必须在床边进行交接。

三、交班(主管)医师应将住院病人临时所发生的变化、处置情况及答复病人事项等向接班医师详细交待。

四、交班(主管)医师必须将危重病人的病情、需要观察及处置等事项向接班医师详细交待。

五、值班医师应将其值班时间内所收住院病人的病情和初步诊断及处置等全面交待给主管医师或下一班值班医师。

六、交班前,交班(主管)医师应巡视病人,将工作处理妥善,能自行处理者,尽量不交给值班医师。凡交班时间前收住病人,应由交班医生自行接收处理。

七、交接班时,除口头汇报外,还要求在交接班本上详细记载,危重病人必须在床边进行交班。交班本上要写清楚交班病人的姓名、床号、诊断、存在问题、注意事项、观察重点、有无化验项目和处置内容以及会诊情况等。交接班医师双方均应在交班本上签字。

八、危重及抢救病人,应与二线值班医师共同进行交接班,接班后共同巡视病人,听取上级医师有关指示,遵照办理。

九、病房值班医师当新病人住院时,尽量收住自管床位,免去再次重新交班。

十、值班医师应将病人临时变化或危重病人病情经过以及所给予的各

35 种处理,除口头及在交班本上进行交班外,并应记载入病程记录中。

十一、值班医师接班后应亲自巡视病房一遍;危重病人随时巡视处理。下班前,先巡视病人全面了解情况后,再行交接班。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难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检查科室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危急试验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并要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关注来自急诊室、重病监护室、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标本。

三、检查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应按程序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临床医生接到危急界限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甄别,若与临床症状不符时,要与检查科室及时沟通,关注样本的留取是否存在缺陷,检查人员操作是否规范和仪器的质控、校准情况等,如有需要,立即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五、实验室操作手册中应有危急界值试验的操作规程,并对所有和危急界值试验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六、职能部门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是否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36 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制度

一、按照标本采集规范,包括对患者的准备要求、标本采集的方式与途径、标本处理、运送、保存环境等内容,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使工作人员能知晓和遵循,避免由于标本采集环节因素而影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二、采集到的标本应有唯一性的识别标志,对有条件的医院应推行条形码识别系统。

三、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送达检测,避免因暂存环境与时间的延缓而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不得将明知道可能会“失真的”检验标本送检。

四、按照标本验收、登记、处理的工作程序,对不符合标本采集规范的标本应及时通报送检医师或其它相关人员明确处理意见,不得上机检测,更不得将明知是“失真的”检验结果签发报送临床,影响救治质量与病人安全。

五、为确保生物安全性与严防医院感染,应逐步采用真空管采血,盛放标本运送工具应加盖密闭,不得敞开运送,检查申请单不得与标本容器卷裹混放。

六、具有高危传染性标本以及急诊抢救病人的标本,在采集后应由专人用专门盛具及时送检。

七、各类标本在采集、暂存与运送过程中发生标本洒漏、标本容器破损等紧急意外事件,科室应采取紧急处理的程序与措施。

37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抽血交叉检查制度

一、认真核对配血交叉单,病人血型验单,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

二、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执行,一人抽血,一人核对。

三、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科室、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四、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出。

五、抽血交叉时对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验单及标签。

取血查对制度

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及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在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内或清洁容器里取回。

输血查对制度

一、输血前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核对献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二、检查血袋的抽取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三、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进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如输分袋包装的2袋血以上(含2袋)时,后输的袋血应放在冰箱的普通冷藏格(严禁放速冻格)待输。

四、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呼唤病人姓38 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五、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六、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名。

七、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八、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九、输血完后将血袋送回检验科保留以备查对。

输血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检验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和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3.将血袋连输血管、针头包好送血库做细菌学检验。

39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各科室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二、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执行医院的《新技术项目管理制度》,完善科室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三、开展新技术应有严格执行审批程序,结合科室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和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四、职能部门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检查。

五、医疗技术科学研究项目必需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不得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六、各科室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各级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各级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七、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职能部门应及时制定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

40 梅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试行)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手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准入制度

(一)医师分组:将各级医师分成高年资(取得现技术职称3年以上者)及低年资二组(取得现技术职称3年以下)。

(二)各级医师手术范围原则

1、主任医师:按“各级医师手术分类”完成甲、乙、丙、丁各类手术,但应侧重甲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2、副主任医师:按“各级医师手术分类”完成乙、丙、丁类手术,但应侧重乙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3、主治医师:按“各级医师手术分类”参与甲、乙类手术,作助手;完成丙、丁类手术。

4、住院医师:按“各级医师手术分类”参与乙、丙类手术,作助手;完成丁类手术.

(三)准入考核步骤及方法:

1、各级医师根据上述原则填写本专业技术准入申请表。各级低年资医师申请准入的手术数量原则上不超过相应常见手术的70%,主任医师及各级高年资医师不受此限制。

2、考核方法:包括对医师申请资料的评议、面试及现场考核。对各级医师的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⑴高年资主任医师:根据其本人申请,学科考核组评议确定其本专业甲类及特类手术的主刀资格。

⑵低年资主任医师、高年资副主任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及高年资住院医师:根据其本人申请,学科考核组以评议为主,现场考核为辅,分别确定其本专业甲类、乙类、丙类及丁类手术的主刀资格。现场考核的手术

41 原则上不少于本人申请的40%。

⑶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低年资主治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根据其本人申请,学科考核组以现场考核为主,评议为辅,分别确定其本专业乙类、丙类及丁类手术的主刀资格,现场考核手术原则上不少于本人申请的60%。

⑷医师越级手术的准入:由本人申请、学科考核组评议并提出准入意见,汇总至医务科,由医务科委托院学术委员会现场考核确定其越级手术的资格。

(四)非常见手术的准入:非常见手术分简单和复杂二类。已完成所有与其职称相对应的常见手术准入的各级医师,将自动拥有相应的简单手术主刀资格。复杂手术应由该手术类别相对应的上一级医师担任主刀(如丙类由副主任医师主刀、乙类由主任医师主刀、甲类由高年资主任医师主刀),经科主任批准并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

(五)新技术的准入:按医院新技术项目管理制度执行。

(六)考核结果报医务科备案、审查。

二、手术审批分级制度

(一)手术审批权限: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把好手术分级管理关。

1、丙、丁类手术由主治及以上医师审批(病历签字并开手术通知单,下同);

2、甲、乙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

3、夜间或节假日急诊手术由住院总或二值审批,无二线值班的由手术者直接签名,疑难复杂急诊手术由科主任审批。

4、开展需经卫生行政部门技术准入许可的手术应有批文。

(二)手术安排:手术人员安排按照各级医师手术级别和考核结果进行。麻醉科对擅自越级手术的手术通知单有权拒绝安排手术,经协商未改正的报医务科处理。

(三)诊断未明的探查手术或病情危重必须手术的,除术前讨论由有42 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持外,需报医务科备案。

(四)实施手术前应将手术方案、危险性、并发症和预后由主刀或一助(本院医师)向患者直系亲属或本人详细交待,让病人和家属清楚了解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由家属和病人决定是否手术和选择手术方案,若同意手术则由患者本人或家属签字,归入病案。手术过程中如需改变手术方案,应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在手术同意书后面签字。

(五)无人签字的紧急手术:在患者不能签字又来不及征求家属签字同意时,可由单位或陪同人员签字,由主治医师作出处理意见并报科主任签字,报医教科或分管院长批准后执行;夜间紧急手术向科室二值医师和医院总值班汇报同意后执行;审批手续可先电话答复,后及时补办审批签字手续。

(六)特殊对象的手术:经科室讨论,科主任签字,报医教科或分管院长审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刀。

附:特殊手术对象

1、外国人,知名华侨、港、澳、台同胞;

2、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

3、同一病人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4、器官摘除或严重毁容、致残的;

5、高风险、重大、特类手术;

6、新技术手术;

7、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98年6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本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第三条 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

第五条 国家对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医师,给予奖励。

第六条 医师的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聘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医师可以依法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

第二章 考试和注册

第八条

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统一考试的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44 第九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第十条 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第十一条 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 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除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可以为本机构中的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

第十四条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

45 日止不满二年的;

(四)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 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四)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五)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六)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被注销注册的当事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注销注册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十八条 中止医师执业活动二年以上以及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消失的,申请重新执业,应当由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机构考核合格,并依照本法第十三条 的规定重新注册。

第十九条 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个体行医的医师,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经常监督检查,凡发现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及时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46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予以公告,并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总,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执业规则

第二十一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二)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三)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四)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五)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六)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第二十三条

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47 第二十五条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第二十六条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第二十七条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八条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九条

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治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第四章 考核和培训

第三十一条

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应当按照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对医师的考核结果,考核机构应当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三个月至六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允许其继续执业;对考核不合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48 医师考核工作。

第三十三条

医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在执业活动中,医德高尚,事迹突出的; (二)对医学专业技术有重大突破,作出显著贡献的;

(三)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救死扶伤、抢救诊疗表现突出的;

(四)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努力工作的;

(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应当予以表彰或者奖励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医师培训计划,对医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为医师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对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医务人员实施培训。

第三十五条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承担医师考核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医师的培训和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和创造条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吊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49 (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

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或者侵犯医师人身自由、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对该机构的行政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有关规定,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0

上一篇:山东食药品监督管理局下一篇:隧道透水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