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23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2-09-11

基于我校的教学现状, 我们决定通过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改革教学模式, 学习和借鉴名校的教学改革经验, 改变现行课堂上“一言堂”现象, 重讲不重学的现象, 彻底改变教师死教、学生厌学的现象, 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强化其自觉学习的内驱力, 促成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 激发学生的潜能, 张扬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种种本领。让那些有浓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们能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并且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为他们一生的成功奠基。为此我校进行了“253课堂”教学模式实验。

一、组织发动阶段 (略)

二、实施阶段

召开实验年级师生动员大会, 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由校长宣讲《“253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然后宣布实验正式启动。

1.学习小组划分办法:由实验班班主任依据学生情况, 将全班学生划分为6--8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按20%、50%、30%的比例, 即特优生1--2人、优秀生3--4人、待优生2人) 。特优生为各组学习小组的组长, 各学习小组实力均等, 处于同一起跑线, 便于展开良性竞争。各小组优差搭配, 便于实施“兵教兵”“合作学习”策略。班主任还可以将其他因素 (诸如性格特点、思想状态等非智力因素) 纳入划分学习小组的依据。一般情况下, 科学划分的学习小组便固定下来, 适宜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

建立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机制, 实行捆绑式评比, 各组都有各组的竞争口号, 经常性评比, 评比一次, 奖优罚差, 前2名发奖, 对检测不过关的小组要再考一次, 对有问题的学生面批作业。

2.教师的备课步骤:教师的备课是教学、导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万不可等闲视之。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要求所有导学案都要提前一大周编制, 由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导学案编写人、联组领导在两天内研究出框架, 用3天至4天的时间进行编制, 然后再根据高考、中考考纲、新课程标准对学案进行认真研究、修改, 最后在每大周 (时间由备课组长确定, 确定后要固定下来) 集体备课时发到每一个老师手中进行再讨论再修改。同时, 我们还要求每一个学案, 甚至是每一个题目都要设计使用要点或使用说明。其次, 为实现校内资源共享, 我们还规定学案编制必须规范、必须使用电子稿, 并要存档, 发至学校规定的网络上, 学校统一进行整合。最后, 为保证学案落实, 我们规定, 所有导学案必须做到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1) 任课教师必须深钻细研教材, 广泛搜集有关本课的教学资料, 对本科目章节的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把握, 进而找出各个知识要点及主要问题, 然后依据知识点和主要问题设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就以“1、2、3、4、…”的形式条列, 目标的确定遵循由易渐难, 由浅入深的原则。

(2) 集体备课, 确定指导学生预习提纲: (1) 首先提出本课预习目标。 (2) 预习提纲内容:首先将本课基本知识点以填空题等方式表现出来, 难度设置要小一点, 便于学生自学掌握。题目表现形式, 要与期末考试题型或高、中考题型接轨。 (3) 预习效果反馈。在预计到学生通过预习将基本知识点掌握之后, 教师适时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 需要学生通过自学与交流合作的形式来解决。教师可以将这些重要问题写在一张张纸条上, 以便于在课堂上分发给各学习小组, 由各小组长组织学习解决。 (4) 展示课调控: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展示状况进行调控。教师要当导演, 而且要有预见性, 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要及时机智地处理。学生对预习的回顾, 对课题内容的思考, 在黑板上回答问题, 小组内的交流, 或者讲、或者写、或者唱, 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要将预设的调控程序和措施书写出来, 因为学生的展示主要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 教师完全可以预见。 (5) 检测反馈。教师要拟就检测题, 或全部检测、或分组检测。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予以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和学生可建立“错题记录”。同时, 让学生整理难题, 重点学习, 加深理解记忆。 (6) 拓展延伸:由课程中的知识和主要问题生发出一系列的与之相关的问题, 教师要在备课中写好问题解答, 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举一反三, 拓宽知识面, 提高能力。

3.课堂教学一般环节: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就是: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实验师生应全力以赴达此目标。

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 自主探究→完成学案, 训练应用→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展示点评, 总结升华→清理过关, 当堂检测。

(1) 出示学习目标:按1、2、3、——的形式排列, 紧扣学习主要内容, 遵循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原则。 (1-2分钟)

(2) 预习提纲。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预习交流, 学生做好“双色笔记” (可在书上用红线标出知识点和问题) 。

学生预习检测, 可让学生组长检查一部分中下学生的预习成果, 其他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预习成果, 检查形式多样, 如:说、查、看、改、写等。 (3-5分钟)

(3) 预习效果反馈。教师搜集学生预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 或者是教师早已预计到的难题, 一个个地写在纸条上, 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 可以将重要问题重复分给某几个小组。各小组长组织同学交流探讨, 合作学习。然后将这些问题抄在黑板上。 (注意几个问题:有好多学生只对本组任务感兴趣, 在小组回答上面问题的时候, 组员对其他组的问题能够点评或者提出自己正确的意见, 教师就要给这个小组加分。) 各小组讲完后, 小组互动交流。 (5-10分钟)

(4) 展示提升: (1) 展示之前加上知识回顾, 可用爬黑板的办法 (黑板已固定划分给各学习小组) 。教师将预习完成的内容再提问一遍, 各小组都要写, 可在黑板上写, 在本子上写, 在地上写。答完之后, 黑板前的同学相邻互换检查, 底下的同学互换检查, 打上对、错标记。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如果有问题, 可以再讲一讲。 (整个过程6-10分钟) (2) 把各个难度较大的问题用纸条的形式发给各小组, 然后是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教师可巡回辅导、讲解。这些难题解决之后, 各小组派人去黑板上快速抄题, 然后学生展示, 要么讲, 要么写, 要么唱, 以各种形式自由发挥, 展现才能。对展示好的拍掌鼓励加分, 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设定时间5-10分钟) 。

(5) 达标测评:教师将早已准备好的检测题 (检测题的设置一定体现学习目标, 并且题目要典型, 符合中考题型) 分发给学生, 学生快速解答, 然后学生之间快速批阅。教师评价。 (时间设定5-10分钟) 。

(6) 拓展延伸:对课程中的知识点和主要问题生发出的与之相关的问题, 教师可帮助学生解决, 达到举一反三, 拓宽知识, 提高能力的目的。 (时间设定:2分钟左右)

4.开展课改实验课观摩研讨活动。教师上好展示课、研讨课、示范课等。每人每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 各教研组每大周至少有一节研讨课 (教研组全体教师和联组领导必须参加, 各教研组可分成高初中两个组) , 还可以邀请教改实验先进学校的教师来我校执教示范课。

5.课改实验领导小组要强化组织指导工作, 对全校教改实验进程进行调控, 使其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三、完善阶段

1.各实验教师每半期写一篇实验总结, 提倡写实验日记。

2.教研组长每月写一篇学科实验阶段性报告。

3.实验领导小组针对各教研组汇报上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拿出对策, 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并对实验进程进行调控指导, 然后形成学校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

4.学校教科室要收集每次会议的图片、音响、书面报告等材料, 收集宣传资料, 收集各教研组的培训学习、集体备课等资料。

在教改实验初始, 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是难以估计到的。教改实验的核心是课堂教学, 但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行为, 它和学校管理, 学生管理, 教师素质, 后勤保障, 校园环境, 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 不论出现什么问题, 我们就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 全力解决。特别是“253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 决非一日之功, 需要我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艰苦的探索, 更需要全校教师的集思广益、通力合作。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集体的智慧是崇高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来开创汝溪中学“253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天地。

在新课改背景下, 我们创建了“253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了课改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实践证明“253课堂”教学模式能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 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

摘要: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推动教学质量的上升。本文以重庆市忠县汝溪中学“253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案例说明这一教学模式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下,“253课堂”,教学模式

上一篇:高校教材策划工作的几点体会下一篇:关于专卖店橱窗设计形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