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22-09-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达到获取知识,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发展智力的目的。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精心设计, 诱发兴趣

(一) 精心设问, 诱发兴趣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 问题要有启发性, 要适时, 要使问题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 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口诀的含义, 由机械的背诵口诀变为能够真正理解的背诵口诀, 并能熟练地运用, 在让学生找口诀的规律时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 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问题一提出, 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引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各抒己见。设计出好的问题, 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观察比较, 诱发兴趣

教学中引发学生观察比较, 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联想, 以获取新知, 从而诱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 在学生建立了“同样多”概念的基础上, 已知白兔和黑兔的条件下, 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教师问:谁的只数多?白兔的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就是求什么?学生通过分析比较, 明确从白兔的只数里减掉跟黑兔同样多的部分, 剩下的部分就表示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通过这样的引导,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主动参与, 激发兴趣

(一) 重视讨论, 激发兴趣

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是群体与个体活动的结合。在教学活动中, 抓住时机, 组织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比较0.1米, 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组织学生讨论, 有的学生把0.1米, 0.10米和0.100米转化成整数来表示:0.1米=1分米, 0.10米=10厘米, 0.100米=100毫米, 从而推导出0.1米=0.10米=0.100米;还有的学生利用小数意义推导出0.1米=0.10米=0.100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启发, 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二) 直观操作, 激发兴趣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乐学、善学。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算一算三个角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和是180度”这个性质。此时, 学生急于想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教师要把握这一最佳时机,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用学具操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 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化, 其内角之和是180度。这样,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 学得积。

(三) 鼓励质疑, 激发兴趣

“疑”是思维的开端, 是创造的基础。教会学生质疑问难, 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 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后, 提出:“你们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还有疑问吗?”由于前面渗透了转化思想, 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其它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梯形。至于公式推导, 让学生课后思考, 探究。通过这些质疑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 新颖多样的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题型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如设计一些改变问题与条件的练习;一题多变练习;搭配与选择的练习;编题练习;对比练习;竞赛性练习等。这些练习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青龙街道复兴小学)

上一篇: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及改进措施下一篇:敬畏课堂,享受课堂——从创新教学设计入手——由一次中段语文常规教研活动谈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