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本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22-09-11

让师生快乐、进步——生命更精彩, 应是我们学校管理者追求的工作目标, 也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由此, 我们应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 实施人本管理, 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学生快乐成长, 以实现学校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学校协调发展

科学管理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学校管理者应将“德治、法治、情治”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构建一种积极向上, 和谐健康的人际氛围, 以增强教师的向心力、凝聚力,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1. 大道无术, 实施人格管理。

古人云:大道无术。所谓“大道”就是胸怀宽广, 情操高尚, 待人坦诚、作风正派, 就是知识丰富, 才能过人;所谓“术”就是技术、技巧、方法、策略。管理需要一定的“术”, 但不要太讲究, 不能太艺术。只有“大道”, 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基于此, 我们应高度重视学校班子建设, 通过建立一支具有崇高威望、典范言行、突出才能的干部队伍, 去感召教师、影响教师、征服教师, 无形地促进“大家不听你如何说, 只看你如何干”的良好风气的逐步形成, 实现人格管理目的。

2. 尊重群众, 实施民主管理。

实施民主管理就是要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以增强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心理认同感, 促进教师对集体事物的关注, 与集体在情感上的交融。我们在学校重大决策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 坚持让广大教职工以教代会、工会等形式参与其中, 发表意见, 提出建议。在评优评先、普升工资的时候, 不是由校长一个人或班子成员几个人坐在屋里定名单, 而是让教师参与, 充分进行民主评议和择优推荐。在职称评定时, 不搞神秘化,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由意向评定变为考核评定, 既发扬民主, 又发挥职评的激励导向功能, 促进教师勇挑重担, 争创业绩的精神。在制定修改管理制度时, 特别是分配制度, 它关系着全体教职工的切身经济利益, 事关重大, 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 要坚持由校长拿初步方案, 后由群众反复讨论, 直到上下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最后由校长批准, 形成方案付诸实施。一系列的参与活动不仅可以使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得到加强和改善, 而且可以满足教师自主管理的心理需要, 减少教师对学校领导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形成和谐的人际氛围。

3. 人文关怀, 实施情感管理。

“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前提, 一所学校必须根据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及配套措施进行管理。实践证明:这样虽能促进学校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但始终是把教师看作管理对象, 教师处于被动地位, 不仅不能有效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容易造成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隔阂。由此, 在“以法治校, 严格管理”的同时, 还加强情感管理, 注重干群之间情感沟通, 实施人文关怀, 温暖人心。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的作用, 经常与教师谈心、交心, 了解每位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疾苦, 并给以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对一些不违背原则的事情进行灵活处理, 予以照顾;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 对任何教师的生病住院, 家庭的红白喜事, 领导力争亲自看望慰问, 及时组织人员前往, 并协助解决困难;这些微不足道的“感情投资”却能较好的满足了教师受人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心理需要,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些微不足道的“感情投资”, 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将提高教师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以法治校”的不足。

二、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我们应始终坚持以教师为本, 以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 尊重人的价值, 开发人的潜能, 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1. 创设条件, 培养提高。

每位教师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因此, 我们高度重视学校的人才战略问题, 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素质。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教师继续教育近期、中期、长期目标, 并围绕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吸引教师积极参与, 为教师创造条件, 搭设舞台, 满足教师自我发展需求;采取多种方法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分类推进, 分层培养。通过“发现——培养——提高”不断挖掘内部潜力, 优化教师队伍。

2. 合理使用, 人尽其才。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学校领导能否知人善用, 扬长避短, 合理配置, 是发挥每位教师作用的关键。因此, 在学校人员安排上, 我们十分重视征求教师的个人意见, 并根据教师的知识、专业、能力、性格、年龄等方面情况, 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力争让多数教师的个人意愿与组织设想有机结合, 力争让每一位教师到既喜欢又合适的岗位上工作。这样, 不但有利于以老教师的经验带新教师上路, 以新教师的新理念、新思想促老教师的更新, 还有利于他们互帮互勉, 减少内耗增强合力, 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达到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3. 科学评价, 彰显优势。

对教师的评价既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 又关系到教师群体的和谐与发展。为了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 学校应不断修改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赋予体现人本思想、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内涵, 尽量彰显教师的自身优势, 褒奖教师的长处, 焕发教师的热情, 增强努力的信心,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 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 换句话说, 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叶澜教授的话给我们深深的启示。

上一篇:信息时代生物学科教学的几点探索下一篇: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压力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