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高级技师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钢筋工高级技师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一直都很緊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封闭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酒店服务理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酒店管理专业对旧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第一篇:钢筋工高级技师论文

“卓越技师”培养的目标定位

[摘要]如何确立“卓越技师”培养的目标定位,是我国职业教育和优秀技师人才培养面临的一大迫切问题。从人才类型的目标取向上看,“卓越技师”培养的是以获得技师职业资格为宗旨、拥有“学历+预备技师”双证书的高端技能人才,具有高端性、预备性和双向性三大显著特征;从学制教育的目标取向上看,“卓越技师”培养应突破传统“师徒传带”的单一性,建立学制化理论教育的支持体系,并需站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探索涵盖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等学历层次的融通机制。

[关键词]卓越技师 培养 人才类型目标 学制教育目标

[作者简介]周方(1978- ),男,浙江宁波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浙江 宁波 3152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课题“‘学生+企业’双评路向的高职卓越技师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Y20143127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职教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创新探索取得了众多成果,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推进的“卓越技师计划”就是一个典型例证。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要求高职院校从“国家产业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以“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抓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机制。①此后,众多高职院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将“卓越技师”人才培养作为改革试点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卓越技师计划”在完善国家卓越人才战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及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乃至公认力等方面,均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卓越技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培养目标?这些问题都关乎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纲领性指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交代,否则很难收到预期收益。客观上看,国家层面实施的“卓越人才实施计划”, 至今仅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做了明确规定,并未就如何推进“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具体的制度依据,导致不少地方及高职院校迷失了方向。基于上述背景及受前期研究积累所限,本文从“人才类型目标”“学历学制教育及知识素质目标”等角度切入,力图进一步澄清上述问题。

二、“卓越技师”培养的人才类型定位

所谓“卓越技师”,从字面意义讲,即指卓越的技师,其蕴含的意义有两点:一是“卓越”,二是“技师”。“技师”是对人才类型的定位,“卓越”是对“技师”这一类人才的目标设定。众所周知 ,“技师”是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从外化形式上看,技师是职业资格的一种类型,特指具有国家授予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如电工师、车工师、钳工师、理财规划师、物流师、电子商务师、计算机网络管理技师等。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结构和标准》规定,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师在人才类型的归属上是一种技能型人才。从内在特质看,技师就是将其作为一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确定性判断。通常情况下,技师源于各行各业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技术人员或者能工巧匠,并且只有通过统一的技能考评后才能获得这种资格。尤其是高级技师,往往产生于智能程度高、技术相当密集的高新技术行业,主要赋予那些对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处于技能型人才的最高端。近年来,社会对技师特别是高级技师的认同度及薪酬待遇越来越高。200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意见》明确要求,对于技师和高级技师,所有单位分别按照工程师(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和高级工程师(副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的标准聘用,甚至还将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技师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支持范畴。②

怎么界定“卓越技师”中的“卓越”目标?按通常的理解,“卓越”一词指杰出、超出一般或高超出众之意,但是,对于“卓越技师”中“卓越”一词,还要站在国家实施“卓越人才计划”的立场去诠释。理论界一致认为,推出“卓越计划”,初衷就是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应用型后备人才。“卓越培养”不等于“选优”,而是最大限度地让入选学生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更加出色。换个角度讲,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教育计划”的出发点,在于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改革。由于“卓越技师计划”是职业院校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的创新探索,主要还是通过学制教育的方式来完成的,因而造就的人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技师”,主要为成为优秀“技师”打好基础。实践层面,主要形成了两种实施模式。一是“学历+预备技师”双证书培养,这种模式已经被山东省列入教育改革试点,拟通过遴选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与技师学院的对接合作来完成;③二是“学历+X”体系的开放性培养,“X”代表有若干“突出成就”的内容,是各高职院校依靠自身改革试图培养部分优秀后备技师人才的积极尝试,这种模式在福建10所高职院校及浙江、江苏等省的部分高职院校得到广泛推进。④“学历+X”体系的开放性培养模式,优点是“X”可以包罗万象,易于操作,但过度的随意性及鱼目混珠的人才培养要求,不足以保障“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含金量,无法体现“卓越技师”人才的价值。我们倾向于接受“学历+预备技师”双证书培养这一创新成果。这里的“学历”代表“卓越技师”培养的学识水平,可以充分满足现代技师人才对未来学制教育上移的需要,契合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方向;“预备技师”则代表职业资格定位,显示“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精确度和含金量,按此标准培养的“卓越技师”人才,都建立在高技能起点的基础上,可以免受随意性和低端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水准。

总体上看,可以将“卓越技师”培养的人才类型目标定位为:以获得技师职业资格为宗旨、拥有“学历+预备技师”双证书的高端技能人才。需要注意,这里以“学历+预备技师”双证书来反映的“预备技师”,是指通过学制教育与技能操练的融通,达到技师任职的基本要求,并获得预备技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尽管“预备技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技师”,但两者的培养目标完全相同。按现有政策规定,“预备技师”由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来牵头,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考核合格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预备技师证书,有效期为5年。获得预备技师证书的人员再经过2年职业岗位工作后,参加“综合评审”和“业绩评定”考核,合格后能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⑤

大致而言,“卓越技师”具有三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高端性。之所以实施“卓越技师培养教育计划”,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造就更加优秀的技师人才。 “卓越技师”培养作为一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其目标任务的关键在于让这种高端技能型的技师人才得到最大化培养。二是预备性。客观地讲,推进“卓越技师”计划的基本要旨就是培养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有高起点的“准技师”。尽管终极面向目标是真正优秀的“技师”人才,但主要通过学制教育来完成,“预备技师”主要源自院校培养,并非岗位自然成才。所以,“卓越技师培养计划”是为打造优秀的技师人才做准备。三是双向性。“学历+预备技师”的双向结构与整合模式,清晰而全面地揭示了“卓越技师”的核心内涵,较为准确地诠释了“卓越技师”人才的个性特征。其中,“学历”是“知识、素质和能力”含金量的衡量载体,代表了“卓越技师”的“学识成就”;而“预备技师”则表明定性化的职业资格目标,代表了“卓越技师”的“技能水平”。显然,“卓越技师”蕴含的“学识素养”和“职业标准”,并非以各自一体的平行模态显现出来,而强调两者的双向结合与深度交融。可以肯定,推动“学历面向”与“职业面向”的高端整合,是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优秀技师人才的需求所在。

三、“卓越技师”培养的学制教育定位

如果说“卓越技师计划”培养具有“学历+预备技师” 双证书的高技术技能人才,那么,对“学历”的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从传统的主流培养渠道看,技师是企业实践中以“师徒传带”的方式完成的,但是,单一的“师徒传带” 技师培养模式越来越脱离社会实际。首先,仅仅依赖“师徒传带”渠道来培养技师,不仅成才周期过长、效率太低,也很难满足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对大量技师人才队伍的供给需求。其次,传统的“企业包揽型”技师人才成长机制,过于强调人力资本的“专用化”成分,所培养技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很难适应各行各业差异化前提下的普适性需求。最后,传统意义上的技师培养,往往立足于“绝技绝活”的“匠人”型大师的打造,随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需求的技师类型日渐多元化,从“匠人型技师”独占鳌头到“复合技能型技师”成为社会主流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进而倒逼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师资结构、课程体系等进行相应调整,这些并非企业单方力量所能企及的。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技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逐渐走进我们视线,并创造性地确立了“预备技师”制度以及“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链条衔接制度。⑥技师人才的培养模式顺应潮流,从“企业垄断”型向“校企合作”型演进,尤其是“预备技师”制度的诞生,预示着传统技师人才的生成路径瓶颈正得到实质性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企业的“师徒传带”还是“预备技师”模式,其培养过程很大程度上都基于“职业标准”的技能提升。尽管“预备技师”制兼顾“学识素养” 教育,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历式学制教育支持体系。换句话讲,技师人才没有对应的学历教育体系做铺垫,在待遇和价值上没有得到与“工程师(中级职称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副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等的待遇。学历教育支持体系的严重滞后甚至缺失,不利于技师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从现实发展来看,这种非学制化的技师培养模式迫切需要改进。传统“匠人”型技师大多扮演着一线生产和维修岗位的“技能尖子”的角色,一般不参与管理,对知识运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较低;而“复合技能型”技师则不同,对“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有较高要求,往往需要掌握企业整体生产系统的多项关键技能,具备综合运用技术技能解决难题的创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如电子商务师、网络管理师等人才等。可见,“高知识”“高素质”是现代技师培养面临的新课题。在继承传统“精技艺”优势成分的基础上,探索“学历学制+预备技师”的新路径势在必行。

问题的关键在于,“学历+预备技师” 双证书技师培养模式下的学历学制教育支持体系如何建立?目前,“卓越技师计划”的主导者是高职院校,即学历层次上大都定位在“大专”,个别地方随着高职大专与本科院校“3+2”合作办学模式的推行,将“卓越技师”培养的学历教育也扩展到本科层次。“学历+预备技师”双证书培养的成功令人瞩目,这种模式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技师教育”两大领域长期分化与磨合后,针对现代新型技师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创造性地开展跨界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先进性及可持续性不言而喻。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卓越技师”,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境界。不过也应注意,选择“学历+预备技师”的“卓越技师”培养模式,现阶段还面临不小的操作困难,因为预备技师证书的发放对象目前仅为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⑦对于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技师教育”跨界合作条件或“一校双牌”的院校,可以理所当然地选择“学历+预备技师证书”实施模式,充分发挥“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先锋作用,但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则很难实现。尽管“高等职业教育”和“技师教育”的跨界合作在个别地方开始破冰,但受各地条件差异影响,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气候还为时尚早,客观上与大量高职院校着手进行“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事实及需求相背离。

综合来看,针对“卓越技师”培养的学制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造就现代技师人才所必需的系统知识体系,真正形成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但就目前来看,至少要推进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建立教育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查、发放、管理“预备技师证书”的联席制度,打通技师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双向融合的渠道;二是肩负起塑造技师人才“更加优秀”“更有素质”等“卓越”成分的义务,站在构建“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加速推进与产业转型升级、知识信息更新及国际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对接,在国家层面尽快探索建立包含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培养“卓越技师”的学历学制教育支持体系。

[注释]

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Z].2010-09-13.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意见(国人部发[2008]24号)[Z].2008-03-10.

③魏海政.山东试点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3-11-29.

④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Z].2011-04-13.

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6]31号)[Z].2006-

08-14.

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Z].2012-01-31.

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预备技师证书核发及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Z].2010-02-11.

作者:周方

第二篇:浅谈高级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一直都很緊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封闭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酒店服务理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酒店管理专业对旧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树立起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转变观念,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创新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面以及高级技师学院如何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发现不足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级技师学院 酒店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一、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1.有效的酒店管理能够提高酒店的劳动效率

在现实生活中,酒店行业是必不可少的行业,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促进了酒店行业的发展,因此,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另外,有效的酒店管理工作能够提高酒店的工作效率,一方面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为顾客营造良好的服务形象,从而带动酒店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做好酒店管理工作能够保证酒店的高效、有序运行,从而为酒店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两方面对于酒店而言,都是非常想要看到的,因此,高级技师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开展十分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

酒店行业是一项服务型行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够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能够使酒店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酒店经济利益的有效增长。并且,酒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但包括酒店的运营管理、文化管理、服务管理,还要进行必要的人力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所以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完善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从而高级技师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要注重培养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人才,为社会培养出满足酒店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在未实习之前对酒店实习一般是好奇又期待的心理。大部分学生起初一心想着实习有工资能自己赚钱,因而对实习充满了期待。而来到酒店实习后,好奇心理不久之后便烟消云散。首先,许多学生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很枯燥,不符合大学生的学历,心理存在很大落差,便开始滋生厌烦与抱怨心理;其次,许多学生会和酒店正式工作人员比较,导致心理存在落差。学生认为酒店的许多正式工作人员学历比自己低,工作也比自己轻松,工资却比自己高很多,心里存在落差感;最后,有些学生会有酒店实习无用的心理,认为酒店实习只是完成任务,其实习内容没有学的必要。这些心理都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也是实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2.学校存在的问题。第一,许多学校缺乏完善的实习考核制度。许多学校实习完成之后并没有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这样就失去对学生的制约性,同时也激不起学生的認真实习的热情;第二,许多学校缺乏对指导老师的专业培训,也缺乏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这就很容易造成指导老师管理不善或者对学生进行粗放管理。

3.学校与酒店合作方面存在问题。双方合作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的酒店都不会愿意接受高级技师学院的学生,因为,在一些企业中,关注的是学历而不是能力,就算是有的酒店愿意接受这些学生,也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导致学校与酒店之间的合作困难重重,再加上高级技师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的培训不到位,学生在工作中表现不是很好,酒店就会产生一些不满,从而给酒店留下一些不好的影响,阻碍了酒店与学校的下一步合作。另外还有酒店方面的原因,就是一般的酒店不会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学生只能在一个岗位上进行工作,这就使学生不能对酒店管理的其他内容进行了解,每天在重复的工作中奋斗,逐渐失去动力;其次,酒店不会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的培训工作,毕竟酒店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是培养人才,只看重实习生的廉价劳动力,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工作经验,严重时学生还会对本专业产生反感;最后,酒店在接受实习生往往是在旅游高峰期阶段,而不是全年都会接受实习生,不会因为几个实习生而增加酒店的经营成本,导致高级技师学校与酒店的合作存在季节性、周期性,很难做到长时间的合作。

三、高级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从宏观上明确定位

(1)调整人才培养规格。随着国内酒店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对酒店专业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校应主动积极与酒店行业保持联系,通过行业调研、走访酒店经营业者、看望和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等形式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再结合自身特点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对高级技师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合理定位,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规格。

(2)紧贴行业准确定位。高技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因为它非常强调综合性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因为它更多地要求进行技术的思考、决策甚至创造。对高级技师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有助于学生自己与本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区别,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能在工作与发展中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酒店职业岗位标准需求,注重学生酒店职业意识与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乃是打破“供需”错位的突破口。

2.从微观上明确定位

(1)变革现有招生制度。酒店管理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在选择生源时“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笑容和性格应比分数更重要”。当前以高考分数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招生制度应进行改革,参考国外知名酒店管理学院,在笔试合格的情况下,进行体检,并由学校专业老师与酒店行业招聘专家共同面试,在录取时就对申请者是否拥有可培养的潜质进行识别。这样做不但能招到符合专业要求的学生,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招到对酒店行业感兴趣的学生,避免无效培养。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招生计划管理体制下,部属高校招生计划并不掌握在地方政府层面,而各地政府向中央、向教育部力争的指标也往往是地方高校的招生计划,加之近年来部属高校招生规模已基本稳定。地方高校招生计划是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社会经济需求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等因素对全国地方高校入学名额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具有权威性和指令性。各个高校分为两类:隶属于教育部的(简称部属高校)和隶属于地方政府的(简称地方高校)。这两类高校的招生计划应该都是由教育部直接决定的,只不过有些地方政府会向教育部争取更多的招生指标。关于各高校在各地区的招生人数分配,部属高校应该也是由教育部控制,地方高校可能会受地方政府控制。

(2)选择合适教材。根据应用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技教育的课堂教学主要应该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高级技师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材选择上更应从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高级技师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选择应紧跟酒店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而不至于让学生捧着早已过时的规范标准作为学习的重点。

(3)完善高级技师学院教师选择标准。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专业教师应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走上大学讲台即可传道授业,进入酒店企业即可顶岗操作与管理。“教师要从酒店中来,再回到酒店中去”,这是瑞士洛桑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需要强调的是酒店职业教育是一项实用性十分强的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是激励教师们去搞从理论到理论的学术研究,而是要鼓励教师们深入酒店企业去调研、去实践,要多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实现由重学历向重实践标准的转变。

3.取与酒店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合作酒店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以后是否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以及让学生提前锻炼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或喜爱这个行业。如果學生实习愿意留下可以直接提领班或加入MT计划,这样就缩短了学生升职的时间。当然也是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从学校选择实习合作到酒店就可以看出学校是否专业和重视酒管专业。所以说,实习单位的星级资质很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习是否有意义;另外,到酒店实习就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有利而无害,可以通过实习近距离了解酒店行业,从而探索学生与酒店行业的匹配度。

学校还应在保障学生利益的同时最大化的满足酒店的利益。从实习培训到具体部门培训,不但有理论学习,更多的是实际演练。酒店标准高,培训要求高,所以学生接受的培训就相对比较正规系统,对于专业素质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无论是实习前,还是实习过程中以及实习后,学校应与酒店长期联系,做好沟通工作。酒店必须按要求建立相应的实习辅导、培训制度,定期安排学生轮岗;不得无故辞退学生,对违规违纪学生做处理前必须与学院相关负责人沟通,共同给出处理意见。学校在酒店有困难时也应施以援手。比如在酒店经营旺季时期,学校应想办法为其联系实习生以缓解酒店人手短缺的局面。酒店也可以选拔教学能力强的职业经理参与教学,宣传酒店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四、酒店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级技师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形势进行调整,以保证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勢,就必须要以实践为标准,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实践教学、基地设计、教学手段等多种方式,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校园中模拟真实的酒店管理场景,促进大学生向职业人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林悦真.技工学校一年级中技生营养知识和在校饮食行为调查——以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烹饪专业为例[J].人间,2016,205(10).

[2]武如飞.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6(12).

作者:付金梅

第三篇:技师学院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初探

摘 要: 技师学院的素描教学作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搞好素描教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素描教学效果。

关键词: 技师学院 美术教学 素描学习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人们往往认为素描只是一种造型训练的方法,而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也能艺术地、能动地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在技师学院的素描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反复训练。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我们组织了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过程中,有同学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有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作为艺术品流传呢?”我抓住这个契机,对同学们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斐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

(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浓厚兴趣。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单纯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的微观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这样,学生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

3.采用多种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1)素描因素分析法。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丰富的,都是人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概括能力。

(2)移位、组合教学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拓展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学生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4.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1)教师激励性评价。“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正是教师的真正价值,也体现出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学生迫切需要艺术观点明晰、修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的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学生能否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由自我“领悟”到“艺术真谛”的过程。这种领悟多次地、不规律地到来,就会使学生对艺术本质的了解不断深化,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领悟”不是教师所能给予或替代的,而是学生自我努力、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人生境界不断升华的结果。

(3)互相评价與他人评价。通过校园系列汇展汇看制度的正常建立,定期组织班级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汇展汇看,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及时点评,既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可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

总之,在造型美学范畴里,素描是艺术中的艺术,素描教学要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面,因材施教,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原则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性得到发展。

作者:杨晓苗

上一篇:系统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中国工商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