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轻负高质论文

2022-05-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浅谈轻负高质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中学历史课成为中学诸学科中很难教的学科,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以致降低了历史课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学习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第一篇:浅谈轻负高质论文

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对“轻负高质”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是基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需要。研究先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旨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关键词】区域 轻负高质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GS[2013]GHB0098。

“轻负高质”是教育工作追求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什么是“轻负高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轻负高质”教育?如何实施“轻负高质”教育?面对这些追问,引发并促使作者对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一、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行动策略

要实现区域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任务,必须实施相应的行动策略。从任务相关者来讲,行动策略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策略、学校主体策略、家庭配合策略和社会协同策略。

(一)政府主导策略

政府主导就是要把发展教育置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来统筹谋划,运用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威和协调能力,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环节上发挥主导作用。就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来说,县一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坚持依法治教,加强督政督学,培育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政府之所以要在推进“轻负高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学生过重的负担主要发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而且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问题。因此,县一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推进“轻负高质”教育问题上体现自己的执政能力,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主体策略

学校主体策略就是学校是“轻负高质”教育的实施主体。学校要提高实施“轻负高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精心规划,科学实施。要把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职能机构、教研组和各位教师,并对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和表彰。要切实加强教育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改革的实效。

(三)家庭配合策略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消除家长对“轻负高质”的疑虑,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加负”,“表面减负,实际照旧”,“校内损失校外补”的现象,避免“减负”的反弹和回潮。要指导学生在“减负”后学会学习、活动、休息的合理安排,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社会协同策略

任何重大的教育改革离开了社会的支持必定是难以为继的。教育部门要主动出击,加强教育理念的宣传和引导,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学生“减负”。各类新闻媒体、出版部门、用人单位和社区等都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协同教育系统实施“减负”行动。

二、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运作机制

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本身是一个工作系统,该系统的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构成了工作的机制。为了保证工作系统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健全的运作机制。

(一)资源配置机制

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对教育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资源配置机制包括资源配置的方向、结构、方式及对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利用等。

(二)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有级次之分,主要有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综合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育评价引导着教育工作、学校工作的前进方向。为了使“轻负高质”教育得以顺利推进,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考核评价,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要突出“轻负高质”的方向,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同时,建立在对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基础上的高中招生制度也要进行配套改革,引导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

(三)监督激励机制

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作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开展经常性的“减负”专项督查,执行好的予以肯定,违规的责令整改,情况严重的甚至可以严格“矫枉过正”,积极发现、挖掘“轻负高质”的先进典型,推广其经验,创建有利于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政策保障机制

区域性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必须构建合理规范、相对稳定的政策保障机制。在素质教育的大框架下,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有效的“轻负高质”教育系列指导性政策。政策不仅要执行,而且要进行评估,使之具有适应性。

三、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重点环节

区域性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必须抓住重点工作环节,主要应抓好五个环节:

(一)增加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

学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规范办学行为,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活动和正常交往的时间。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努力积累知识,锻炼技能,拓展视野,提高素质。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案,精选习题,避免题海战术,节省学生的时间资源,实现“轻负高质”的目标。

(三)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校长要重视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加强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的指导,完善教学工作制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成为“轻负高质”的主阵地。

(四)推进课堂教学革命

“轻负高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突破口也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是一把打开“轻负高质”之门的“金钥匙”,要把推进课堂教学革命作为实施“轻负高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加强课堂优质教学模式研究,建立“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范式,努力把每一堂课打磨成精品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改进学校工作考核办法

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工作不能过于看重升学率,要注重考核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着力推进的“轻负高质”行动,学校工作考核中应予重点体现,以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调动学校的积极性,自觉做教育改革的倡导者,促进者和实践者。

“轻负高质”彰显了新的发展阶段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理念,“轻负高质”承载了当代教育工作者太多的期望和追求。尽管我们对“轻负高质”津津乐道,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育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影响学生负担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因素和学校因素,因此,我们在考虑“减负”措施时,必须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徐志伟. “轻负担高质量”何以可能?——“绍兴县实验中学现象”探秘[J]. 上海教育科研, 2008,(8).

[2]辛利. “减负”的底气哪里来——绍兴县实验中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走“轻负高质”发展之路[J]. 绍兴教育, 2007,(6).

作者:孙智琳

第二篇:“诱思探究”实现历史教学“轻负”“高质”

摘 要:中学历史课成为中学诸学科中很难教的学科,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以致降低了历史课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学习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诱思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轻负高质

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减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减负”问题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是要通过减除过多过滥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地学习,达到学业的高质量。因此,“轻负”“高质”地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新课题。

一、基础教育必须“轻负”“高质”

(1)“轻负”学习是时代、社会、学生的呼唤,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固然是国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民族素质的竞争。而这固然与他们掌握的知识水平、身体技能有重大关系,但核心是个体乃至一个民族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轻负”“高质”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公民,是一种全民的全面发展教育。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育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轻松愉快,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分析、归纳,多视角、多层次地探幽索隐,从丰富的历史内涵及历史风云人物的言行中获得启迪,并升华为个体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敢为天下先、献身社会的优秀人格品质。二者是统一的,“轻负”是前提和手段,“高质”是结果。

二、诱思探究是初中历史教学“轻负”“高质”的指针

由张熊飞教授创建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以传统的启发式教学为基础,总结了二十多年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以学生心理活动为依据,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其质量观是:“三维教学目标论”。它真正从应试教育的“知识要点化、要点问题化、问题标准化”的模式中跳出来,把学生置于最终获得全面发展的主体地位,它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育人育才”的过程,强调教师的每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非仅仅是自己怎样教,而首先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最优化地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站在教改前沿、把握了时代教育脉搏的理论,是基础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学科教学“轻负”“高质”的指导理论。

三、探究教学是“轻负”“高质”的途径

使初中历史教学“轻负”“高质”的途径是多样的,但首要的是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全新质量观,既要克服无所作为的观点、敷衍了事的“任务”观点,又要摒弃教师是救世主、学生是知识容器的做法。按照初中历史的实际和“三维教学目标论”组织教学进程。其次,教学要“高质”,教师须“重负”,即加强创新,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变“教导”为“诱导”。即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可贵之处在于“有模式而不唯模式”,贵由教学工作者“创建崭新教学过程。”在进行诱思探究教学实验过程中,经过认真地分析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将教材归类为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讲授——接受探究法。即教师系统地讲授,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这种方式既是传统的,其程序结构也是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迁移练习。但反对把教学作为教师的单向输出,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意场,培养学生的情意因素。因为学习过程是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若能达到和谐共振,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谓培养情意因素,就是“要善于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情意场中身临其境,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得到感染,有生动的感性形象得到把握,有兴奋的内驱力得到放大……”

(2)提问——讨论探究法。即由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直接采用来自学生中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许多的篇章和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适合使用这种方法。通过提问——讨论——探究解答,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以提高其批判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关系。

(3)指导——阅读探究法。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教材。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诱导为主线,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产生质疑。其程序是:教师提出阅读要求——阅读(质疑)——精讲(释疑)——练习,精讲与体验结合,穿插进行。运用这种方式,教师上课伊始就提出明确目的要求,该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难点,教师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而最关键的是教给阅读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一般性问题以学生自行解决为主,通过练习反馈,教师精讲难点及学生的质疑。教材中绝大多数的文化史、经济史内容均可运用这种模式。

一般认为,经济史难教难学,但方法得当,效果会好。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若干方面把握古代和近现代经济。例如,初一“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学习就可以采用前述模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生产力变革这一主线,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以及人们的吃、穿、用等角度去理解、分析。

当然,一堂课的教学方法也绝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多法并用。教师要因材施教,既要革新传统教学法,更要注入现代教学手段。对于低起点的学生要“小步走、设步垫、多活动”,使教学内容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合理分解,编成多层次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诱导,真正达到“轻负”“高质”。

参考文献:

[1]余标祥.历史课“点、线、面”三维导学环节探微——“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例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6(2).

[2]王柏英.“汉朝的中外交流”一课的教与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3(1).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作者:黄新春

第三篇:优化“备、教、改”,实施初中科学“轻负高质”教学策略

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前提下,初中科学教学中优化和创新教学中的“备、教、改”三步骤,能培养、呵护和促进学生好学的本性,使科学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乐园,实现科学教学的“轻负高质”的目的。

初中科学 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

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科学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的“五中心”现象还屡见不鲜,造成学生学习科学缺乏信心、兴趣,进而严重地影响了科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在科學教学中培养、呵护和促进学生好学的本性,使科学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乐园,实现“轻负高质”,就成为初中科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初中科学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于教学的三步骤:备、教、改。因此,从“备、教、改”的优化和创新来实现初中科学教学的“轻负高质”,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一、优化备课,真正落实“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活动之前必须要先备课。优化备课更是实现科学教学“轻负高质”目的的必备之前提和基础。

1.“备大纲”

研析大纲的内容,深刻理解大纲的要求,并以此为科学教学的目标。

初中科学的教学大纲是检验初中科学教学是否合格的依据。

例如,一直以来人们对物理科目的教学目的的印象就是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中的原理和定理来完成一些习题和完成一些实验室中的实验。但是科学教学大纲中对物理的要求中的一项是落实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新课标下的初中科学教材,内容庞杂,目标多样。如果每一个内容和目标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那么势必会导致“穿新鞋走老路”的结果,延续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所以,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学会浓缩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在课堂内少讲精讲而让学生多练。促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对知识有新的领悟,能在新的问题情景中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模式,或者能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变更、创造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2.“备教材”

熟透教材,明确不同阶段教材的相互之间的关联,化教材为自身的一部分,并对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意图和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初中科学本身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合科,也是小学科学的延续。所以在备课时不仅要明确其中某一门学科自身内容的延续性,而且还要关注和另两门学科之间的关联,同时也要关注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这样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时间,又不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真正达到“轻负高质”的目的。

例如,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把简单机械、功等内容联系起来,几乎综合了初中阶段所有的力学知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经过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整合出采用“5W1H”分析法来培养学生对机械能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解决的能力。

why——为什么要使用机械,(省力或者省距离,但不省功)使用机械的目的。

what——有哪些机械(杠杆、斜面、滑轮组)。

where——在哪里(空气还是水中),在何种场地。

when——几个公式分别适用于何时。

who——研究对象是谁。

how——机械效率和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采用“5W1H”分析法,任何一道简单机械题目的关键词就呼之欲出,也就抓住了力学知识中的重点,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当然遇到此类问题也就能够不慌不忙地仔细分析了。

3.“备学生”

不仅了解学生现有的科学水平以及学习科学学科的态度,同时还要了解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的有目的的承担者,教学中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是为这个主体服务的。所以在备课时必须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和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基础设定教学目标,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这也是实施“轻负高质”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4.“备方法”

整理并比较能想到的每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要切实提高初中科学的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每一个科学知识点的教学都有许多的教学方法,但是要达到“轻负高质”的目的,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上述提到的“5W1H”分析法和“沙滩上,美羊羊的脚印为什么比沸羊羊浅”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前者是九年级进行整体复习和对知识整合时的教学方法,后者是八年级时传授新课,学生对此章节内容毫不知情时的教学手段。

同时,备课时的“备方法”还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意外和变化,所以必须做到方法多样,以便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些改变,做到灵活机动。

二、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

“多元互动”中的“元”即“要素”,是指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学生(人员要素)、教材(信息要素)、教学条件与环境(物质要素)等。“多元互动”的“互动”是指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跟学校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教学因素,促使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教与学过程的多元性具有多向性、相互性、自主性特征。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采取以下几个方式。

1.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所在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定位为教学实施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种人在人格上完全平等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并且使学生意识到双方在人格、权利上享有同等“待遇”。将居高临下的教训、说教代之以彼此平等的说理、说服。重视学生意见,并且充分地表示理解,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尽可能予以采纳。尊重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讽刺、嘲弄学生,不揭学生“短”。在課堂上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教学效率,“重学善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1)“重学”: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必由之路。“重学”就是重视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重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科学学科属于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要达到“轻负高质”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还必须与学生的动手以及相互间的合作相结合。

初二下教材中的电磁感应是一个难点,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的了解产生电的原因,课前笔者自己动手绕了二十多个线圈,在课堂上发给同学们,然后再提供磁铁和电流表,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一做,如何通过运动才能产生电,运动的方向是否和电流方向有关,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索和努力让复杂的原理变得清晰起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活动得到收获。

(2)“善导”:教师提高教学方法和艺术,减少时空占领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导”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基础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方法与艺术,减少时空占领。通过教学使学生由“讲三得一”转变到“讲一得三”,真正使学生获得系统有序、结构合理的知识,以利于他们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鉴于科学学科的特殊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地采用实验法。课本上有的一定做,课本上没有的但是为了让学生更了解结构或者原理,就自己动手制作。

笔者曾经用一个废旧的日光灯管做成超大型的爬行管,使得学生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当学生对抽水马桶定时冲水的装置原理百思不得其解时,笔者就买来最大瓶的可乐,然后把实验室的玻璃管弯成U型,做成抽水马桶的装置,让学生们自己观察,然后结合科学原理进行讲解,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上到火山爆发,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火山爆发是里面压力过大,外部相对比较薄弱造成,就买来可乐,打开盖子,塞上橡皮塞,摇晃几下,自己动手做一个现场版的火山爆发。

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法,直观性强,在实验的基础上再结合科学原理,只要稍加讲解学生就理解得比较透彻,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009年正值国际天文年,7月22日全球瞩目的日全食带穿越中华大地,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初一学过的日食、月食及光的直线传播。笔者组织成立了启正天文社,指导并培养了一大批天文爱好者。并利用暑假时间给学生们办讲座,指导他们如何拍摄日全食,如何制作器材能够更好的观察日全食。带他们去踩点,寻找最佳的日食观测点。并且结合他们初一学过的科学知识更进一步地理解日食的成因和如何利用小孔成像更清晰的看清楚太阳的形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他们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观测结束后,笔者又组织学生整理材料,让每一个学生至少写一篇观测日记,部分同学还写了小论文参加全市中小学科技节的评比,最后有二十多人次的学生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特别是江佳迎同学的日全食观测日记被评为市一等奖。

3.实行“公平原则”和“参与原则”,关注教学中的“弱势群体”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把教学作为促进自我实现的工具,不仅开发人的创造潜能,还要形成人的正确情感与态度以及独立个性。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1)关注教学中的“弱势群体”,多加表扬和鼓励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每个学科都会有成绩相对而言比较差的学生。对待他们,许多教师的做法是责骂批评为主,课后开开小灶为辅,也有建议家长利用休息时间找家教的。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信,性格稍微内敛的在课堂上开小差、睡觉,而性格外露比较暴躁的就以发出怪腔或者行为搞怪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破坏了课堂纪律。他们对学习该学科毫无兴趣。这些学生是学科中“弱势群体”。科学学科的“弱势群体”也不少。但是科学学科的教学要达到“轻负高质”的目的,就必须设法减少“弱势群体”的数量,甚至完全消灭这种群体。

笔者的策略是关注每一个个体,宽容地对待这些学习科学有困难的学生,让这些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多的受到表扬和鼓励,以表扬和鼓励激发这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培养他们对其他弱势群体的宽容之心。

(2)实行“公平原则”和“参与原则”,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科学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学科。学以致用是科学学习和教育的最直接目的,学习和实践的结合是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因为科学学科是动手与动脑想结合最多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充分地参与教学,并保证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充分的参与机会。

比如,在一些分组实验中,因人数较多,部分学生就充当旁观者,只是看着其他学生动手。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提醒这些学生进入到动手的步骤中去,参与教学过程。在课余解答问题时,不优待学科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歧视科学学科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他们问的问题是难或是易得,都认真对待。

可能正是因为笔者的“好脾气”,让基础弱的同学也变得敢提问,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增强了他们学习科学的信心,提高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也达到了“轻负高质”的效果。

三、结论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轻负高质”教学策略的实践,笔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取得的成效

(1)整体上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种策略的实施,笔者发现初中学生在科学学习的方法、技巧,学习习惯、學习兴趣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科学实验的能力也提高了。这就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的能力。从事教学以来,笔者培养过中考状元徐珂南和榜眼朱煦雯,培养过全国物理竞赛一、二、三等奖,省科学竞赛一、二、三等奖,我所带的每届初三中考科学成绩平均超过市平均15分以上。今年本人也被评为下城区十佳轻负优质教师。

(2)激活、诱导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通过优化“备、教、改”,激活、诱导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并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学习。这为他们后期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个学期,本人作为教研组长组织我校科学教师和浙江少儿台共同承办了《成长起跑线》的栏目。通过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出疑问,然后动手做小实验的方式,利用学生们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我们一共拍摄了了二十多期,做了很多个有趣生动的科学小实验,并在浙江台每周一、三、五晚上的黄金时间进行播放。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连同其他学校的孩子也非常感兴趣,还有观众专门打电话来进行讨论。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我校孩子学习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2.反思与展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但是笔者对学生在网络背景下开展自主性学习还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浪费了良好的外部学习科学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何一粟,李洪玉.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施良方,崔允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和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云生,张鸿.课程实施:整合与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3,(3).

[5]吴立岗.辨证处理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5,(3).

[6]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育研究,2002.

[7]王庆宪.“多元互动”:新课改的核心理念[J].内蒙古教育,2003,(4).

[8]李吉林.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人民教育,2001,(10).

作者:郑燕

上一篇:酒店管理相关论文下一篇:高数学习心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