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局外人赏析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加缪局外人赏析范文

解读加缪《局外人》中的几个典型意象

文学院09级2班 李绍文 2009012781

摘要:加缪的《局外人》“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表达了自己同时代人的忧虑和希望。其中,“沉默”、“真实”、“阳光”、“时间”、“局外”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它们彰显了默而索坚守自我个性、渴求心灵自由、敢于反抗荒诞、保持生命真实、追寻生命意义的“默而索精神”。解读这些意象,有助于形成对《局外人》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的深层意义上的理解。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意象

阿尔贝·加缪这个名字,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显得格外有分量。他是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并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法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为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

加缪于1913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丧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耳聋的母亲将加缪抚养成人。从小便在贫民区与母亲相依为命,尽管生活困苦,非洲的烈日和地中海的海水却在童年加缪的身边勾勒出一幅幅自然的和谐的画面。然而,随着战争的继续,饥饿、疾病、死亡、荒诞使得人们的生活状态死气沉沉、麻木低迷,敏感的加缪日渐体会到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人类生存的重重困境。17岁时,加缪又经历了肺结核的打击,因此而退学,这种病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几乎是不治之症,他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失去生命的危机。令人震惊的是,肉体的疾病并没有击倒他,反而激发了他对人的精神领域的虚无、荒诞的疾病的思考。之后,又接连遭到贫困、离婚和政治信仰危机,种种经历和体验丰富了他作品“关于混沌世界中的关于人的生死问题的思考,突出了茫茫宇宙中人类的孤独与无助”。

作为一个传染病患者,可以说,加缪一直处于一种被隔离的状态中,这种状态,广泛地体现在他的“内在之我”与“外在之我”的隔绝,个人处境与社会秩序的隔绝,以及主观感受与客观存在的隔绝,使得他更加关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忧患而深沉的“生命存在之思”。而1942年,他来到法国疗养身体,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内心焦虑不安,孤单寂寞,这让他产生了自己被弃绝的感受,一方面是来自外界的弃绝,另一方面也是他对这一世界的审视和弃绝——也就是在这

②时,他完成了《局外人》的写作。

作为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一直备受研究者的重视,但是以往的研究总是侧重于从主人公的话语、行为、思想、道德来给人物简单归类,并由此分析作者的倾向性,探讨存在主义的思想与根源。而这样的解读方法很大程度上是思想先行,把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强加到了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容易导致对作品审美内涵和思想意蕴的曲解。因此,本文试图从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沉默”、“真实”、“阳光”、“时间”、“局外”这五个意象说开去,解读这些意象在《局外人》中所彰显的思想意义,进而形成对《局外人》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的深层理解。

谈及“意象”,它是一种客观的“意”与主观的“象”相统一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情感、思绪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感觉,形成有意识地重复回忆或无意识地反复出现的心理活动,在创作中经过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加工和整理,转化为充分表现作家意图、与作品语境相契合的文本景观。”而从《局外人》中我们看到,默而索是一个对外界事物、对自己内心很敏感的人,作品中大海、沙滩、太阳、虫鸣、鲜花等等意象反复萦绕、反复出现,像是“太阳怎么在天上升得那么快,我发现田野上早就充满着嗡嗡的虫鸣和簌簌的草响”,“我整天整天地望着它的脸上那把白昼印象黑夜的逐渐减弱的天色”,“田野的声音一直穿过我的耳畔。夜的气味,土地的气味,海盐的气味使我的两鬓感到清凉”„„这样的描写数不胜数,而它们之所以重要 ,就在于它们反映着默而索的内心世界,是默而索一切行为(诸如母亲下葬、打死阿拉伯人、遭受审判)的原因所在。下面笔者就通过文本细读,提炼出了《局外人》中的五个典型意象,并逐一对它们进行分析解读。

一、关于“沉默”

在我看来,《局外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加缪的半自叙传,了解加缪本人的思想世界有利于解读默而索的行为状况,也即,默而索的“沉默”就仿佛加缪的“沉默”。而我们看到,在加缪记忆的深处,就存在着父亲话语的缺失,他的父辈家族因贫穷而从法国移民到阿尔及利亚,而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丧命在一战战场中。而在他生活的世界里,也存在着母亲话语的缺失,将他抚养成人的母亲天生就存在听说能力方面的缺陷。这就意味着加缪本人一直生活在没有交流的空白和沉寂之中,也正是这种静默的成长氛围,令他学会了冷静与理智地应对考验,用爱和宽容来抵御人类世界的荒诞与纷争,就 2 如他自己所说:“一个沉默多余说话的人是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因此,加缪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专注于自我的沉默、周围环境的沉默以及当代人心灵的沉默,在‘沉默’的人生命题中积聚了不可抑制的激情与力量。他笔下的‘沉默’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它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给养。” 他认为,包含着爱与思考的沉默是值得尊重和保留的,而人类所遭遇的种种冷漠和疏离的缄默是应该反对和抛弃的。

《局外人》中“漠视一切”、甚至在母亲葬礼表现得“无动于衷”的默而索,与母亲之间很多时候是沉默的,他说母亲在家的时候总是默默地用目光追随着他,“妈妈在家的时候,一天到晚总是看着我,不说话。”似乎不需要语言的表达,而母子之间已经建立了心有灵犀的联系,借助一些沉默的符号,如微笑、目光等,母与子可以默契地交流,这便是一种充满爱的沉默,这也正是局外人默而索在相当多的时候都选择沉默和少言寡语的原因。作品还写到,在默而索被捕后,玛丽来看他,在那时他目睹了一堆母子隔着栅栏默默对视的场景:“只有我身旁的小青年与他母亲之间,仍是无声无息,就像孤立于喧嚣海洋中的一个寂静小岛。”是啊,在默尔索看来,这对母子用“沉默”铸就了一个爱的岛屿。他认为,因为有爱,所以有了爱的沉默,所以根本不需要像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那样闲言碎语、切切嚓嚓,作品中描写默而索来到养老院给母亲守灵,穿过院子时不少老人在闲谈,“我们刚一过去,他们就又说开了。真像一群鹦鹉在嘁嘁喳喳低声乱叫。”默而索对外界的喧嚣、吵闹是十分厌烦的,人们的嘈杂总会是他的头脑混乱,于是他更多的时候喜欢沉默,在他看来,沉默是因为爱,就像文中所描写的“过了彼此不说一句话的黑夜,我们的亲切感到增加了。”

另一方面,沉默还代表着思考。在默而索为母亲守灵的晚上,门房试着与他交谈,而他只是说了三个短句:“不想。”“不知道。”“我明白。”这给人带来了他对母亲的死无动于衷的印象,而实际上,他的表面冷漠恰恰反映了他头脑的高速运转,比如沉浸在对母亲的回忆中,当一个人转向自我、转向思考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沉默甚至冷漠的形象。而这点,并不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因为他们缺乏思考、每天只是机械地世俗地运转,就像在审问默而索时,“他首先说人家把我描绘成一个生性缄默孤僻的人,他想知道对此我有什么看法。我回答说:‘因为我没什么可说的,于是我就不说话。’”是啊,默而索就是这样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懂得让生活的每一件事都做的有意义,因为没什么可说的,所以他宁愿选择不说话,而不是毫无意义地去随便说话,再说开来就是,如果要活着,

④他就一定要让生活有意义,如果生活失去了意义,那他宁愿不再活着。

总的来说,提到“沉默”,人们往往会与虚无、孤绝,这样的感受联系在一起,想到交流的缺失甚至死亡的威胁,而在《局外人》中,“沉默”由灰暗变得闪亮,化身为深沉的爱和思考的符号,由此,“沉默”对于人生变得有意义起来。

二、关于“真实”

加缪在写《局外人》的时候强调:“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可能被判死刑。”这就意味着,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和它一致的人,它容忍不了背叛它的人,任何违背了现代社会基本法则、即所谓“常人话语”的人都将受到社会的惩罚。而默而索之所以成为了“局外人”也正由于这一点,由于他没有遵守社会的法则,这便彰显了他的真实。他敢于真实地、本真地、本我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我认为这是默而索这个人物形象最具价值和意义、也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局外人》的第一部分从默而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写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完全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的,是默而索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的写照。他在接到母亲去世的电报时没有哭泣,在母亲下葬时也没有流泪,为母亲守灵的夜晚,他在母亲的棺材前吸烟、喝咖啡,在葬礼第二天就去海滨游泳,和女友一起看滑稽电影„„这一系列的事件,都表现出他在本真的活着,默而索把他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听凭肉体的需要来行动,在真实的状态中尽情地宣泄着自我的悲痛,而不是像世人一样虚伪地带着假面地做作地活着。他活得如此真实,这对于生活在日益理性化、机械化、数字化的现代社会中异化了自我本质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和颠覆。

而对于母亲死后默而索的种种表现,会令很多人觉得他是冷血动物,其实不然,他表面上是冷漠的,而实际上在他的内心深处蕴藏着对母亲的最真切的爱,只是他用了他的真实的表现方式,而没有像常人那样表达而已。他对母亲的爱,从他亲昵地称呼母亲的口吻就可看出,他用的词不是成人化的“母亲”,而是儿童化的“妈妈”,接到养老院告知母亲去世的电报后,他马上赶去,“真想立刻见到妈妈”,他没有哭,是因为“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了解脱。”在监狱里,他告诉律师,“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我能够肯定地说的,就是希望妈妈不死”。而之所以在第二天就与女友约会,他认为没什么,因为他需要,“我有一种天性,就是肉体上的需要常常是我的感情混乱”,而且“人总是有点什么过错的”,“安葬妈妈的那天,我很疲倦,也很困,我根本没体会到那天的事的意义。” 在葬礼上他没有哭,也不愿意装哭;他不爱玛丽,也不假惺惺地

4 说爱她。他坚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着,他真是地表达,真是地行动,拒绝一切假的东西。

默而索就是这样,能够身处在不真实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作假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而他却依然保持本真的状态和心灵的真实,不说假话,甚至孤独和被人误解。默而索无缘无故杀了阿拉伯人,死刑的结局并非无望改变,只要他按照律师的要求去做,以谎言的方式来表示对社会秩序的拖鞋,然而,默而索说:“不能,因为这是假话。”他的个性就是“真实”,他拒绝说谎,拒绝对上帝的忏悔。他如此真实而坦诚的人,因为真实,所以他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更不愿意言不由衷地说话做事,这样的敢于真实的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人对我们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启示。

三、关于“阳光”

加缪在《局外人》中屡次出现对阳光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景:树在生长,空气在肆意流动,阳光在暴躁地跳跃,并且阳光总要伴随着大海、沙滩、群山而出现,带着不可抑制的强大力量。而且,阳光对于默而索的身体上、精神上的变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对“阳光”这一意象的理解对解读整个文本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看来,“太阳”象征着一种强大无比的统治力量,一种类似“常人”的强权话语,在太阳的普照下,人不自知地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屈身于它的霸权统治;而反抗太阳、逃离阳光,则意味着反抗荒诞、追求自由与解放。很多人认为太阳是积极的、光明的、伟岸的、崇高的,殊不知,太阳在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留下了阴影,在带来强大热量以后又落下,给世间留下的尽是凄冷与黑暗。太阳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永无止境地凌驾于天空之上,凌驾于万物之上,成为统治人们的专制与强权的力量,令生存在社会中的人们只能顺从,一旦违背便成为了“局外人”,最终走上被判死刑的道路。

小说开头,默而索接到养老院“母死”的电报,他坐的是两点钟的火车,由于天气的炎热和长途的颠簸,特别是“道路和天空亮得晃眼”,他被阳光弄得“昏昏沉沉”的,让他的“血直往太阳穴上涌”,这种肉体上的不适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他在为母亲守灵、送葬时所表现出的冷漠。而且后来,默而索面对沙滩上“一片火爆的阳光”,被太阳晒得头昏脑胀,“想逃避太阳”,“决议要战胜太阳”,当太阳“在我身后挤来挤去时”,他完全失去知觉、丧失理性,他无法摆脱太阳对他的控制,而最终莫名其妙地枪杀了与自己毫无利益冲突的阿拉伯人,这都是太阳对他造成的不良影响。

如果说,默而索对于一切的人和事都无动于衷,有一种不动声色的漠视与淡然,那

5 么他对阳光则是始终有着一种敏感而细腻的感觉,因为太阳放射着猛烈而刺眼的强光,散发着灼人的热量,仿佛要把人世间的一切都包罗在它的照射之下,“由太阳所代表的日神精神要把所有的一切纳入到它的规范秩序中,太阳把人从私人的空间剥离出来,使人暴露在公共的场合下,迫使默而索离开自己的心灵自由之地,走向人堆里,走到群体中。” 太阳强大的光芒和热量给默而索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不适感,以一种来自外界的强大的姿态侵入到默而索自我的格局中,剥夺了他的理性和自由,太阳对默而索的胁迫正象征着社会对他的排斥和拒绝。

因此,默而索要反抗太阳、逃避太阳,这意味着他对社会规范的背离,对生存荒谬的反抗,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在母亲葬礼之后,默而索与玛丽约会,“天空中阳光灿烂,地上开始感到压力,炎热迅速增高。”“火辣辣的太阳晒得这片地方直打颤,既冷酷无情,又令人疲惫不堪。”于是,他在海中仰泳,“我的脸朝着天,一层薄薄的水幕漫过,流进嘴里,就像带走了一片阳光。”于是,大海便成了他的理想之地,是他的自由栖身之地,为他提供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精神自由的环境,使他得以摆脱“常人话语”的霸权统治,而得以保持心灵的舒畅和呼吸的自由。 ⑥

四、关于“时间”

在默而索的世界里,“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的走在时钟上的时间概念,而是一种“心理时间”,他生活在自己的时间世界里,而这个世界使他得以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生存感,而不是像众人一样机械地固定在僵化的生存状态中,为钟表所奴役、甚至成为异化的人。

如果我说出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起床、吃饭、坐车、工作、吃饭、工作、坐车、吃饭、睡觉„„周

一、周

二、周三„„都是这样同一种节奏,听者一定会觉得这样的生活简直太空虚、太无趣、太让人无法接受,然而,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又有谁不是这样重复地生活着呢,我们的生活总离不开一块手表,要按照表上的时间来做出种种行动,以此来获取我们生活的意义。而“局外人”默而索之所以为“局外人”,他与我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按照自己的心理时间来生活,来决定什么时候做或不做什么事。他以这种心理时间的方式打破了机械的物理的时间概念,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读者通常会觉得默而索被监禁的日子是失去了自由的日子,可从另一角度来看,他只是失去了以往的活动空间,然而却拥有了脱离日常生活常规的自由。因而,在监狱里,

6 他睡觉、回忆、读新闻,用随心的“心理时间”来冲破物理时间的束缚,以至于“最后就失去了时间的概念„„他们丧失了各自的名称。” 这样,剩下的就是自己心灵中依然存在的时间感,从而达到思想的自由境界。

五、关于“局外”

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体现了人类社会巨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生存在其中的人们的不安全感和虚无感,冷漠、反抗现有的社会秩序,表现在默而索身上,便构成了“出局”。

在《局外人》中,默而索的“出局”一方面是主动选择的出局,另一方面是被社会所抛弃的出局。比如,在审判默而索的法庭上,“正当我的律师继续发言时,一个卖冰的小贩吹响了喇叭,从街上穿过所有的大厅和法庭传到我的耳畔。对于某种生活的种种回忆突然涌上我的脑海,这种生活虽已不属于我,但我曾经在那里发现了我最可怜最深刻难忘的快乐:夏天的气味,我热爱的街区,某一种夜空,玛丽的笑容和裙子。在这里我所做的一切都毫无用处的想法涌上了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赶紧让他们结束,赶紧回到牢房去睡觉。所以,最后我的律师大嚷大叫,我也几乎没有听见。”这是他主动把自我与外界荒诞虚无的世界隔离开,自己主动选择的出局。除此之外,法官在审判他的案情时,辩论的主要问题甚至不在于他的杀人行为本身,而是他在母亲下葬那天“表现得麻木不仁”,“谈我比谈我的罪行还要多”,于是默而索“真想打断他们,对他们说;‘可说来说去,究竟谁是被告?被告也是很重要的。我也有话要说呀。’”但法庭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对他说:“别说话,这样对您更有利。”这样一来,默而索的话语权被剥夺了,没有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被排斥在了这场司法审判之外,被动地又成为了“局外人”。“局外”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他爱母亲,却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哭而被判死刑;他想活得真实,却因为“摘掉面具”的做法而惊动了这个社会;他爱生活,却被以“维护社会秩序”自居的法庭剥夺了生活的权利„„

也就是说,默而索的“局外”,意味着“对现代社会各项习俗所规定的行为模式的反思和反驳,是成熟的智力对社会、人生观察、评判的结果,是对现实社会包括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怀疑和否定,也是设法使自己与这个荒谬世界保持距离而以求超越的一种方式。”

总而言之,通过对《局外人》中多次出现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沉默”、“真实”、“阳

7 ⑧光”、“时间”、“局外”这五个意象,深层次地洞悉了默而索这一人物形象的内涵和意义,体会了加缪对现代社会弊端和荒诞生存状态的深沉思考。的确,在这荒诞的世界面前,坚守自我个性、追求心灵自由、保持生命真实的默而索最终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而且被社会视为一个异己,一个疏离者,一个放逐者,一个局外人;但是,默而索的“另类”的生存方式,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们也要敢于直面人生,敢于真实地活着,敢于义无反顾地区追寻生命的意义。

注释:

①汪小玲《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②杨芬《论〈局外人〉荒诞意向图式的构建》,外国文学研究, 2011年第4期 ③马爱华《理性的沉沦与荒诞的飞腾——论〈局外人〉的“阳光”意象》,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一期

④加缪《西西弗神话》,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年版

⑤刘海清《人·自然·上帝——论加缪作品的“沉默”空间》,法国研究,2010年第4期

⑥马爱华《理性的沉沦与荒诞的飞腾——论〈局外人〉的“阳光”意象》,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一期

⑦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们》,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⑧赵艳《试论加缪〈局外人〉默而索形象之意义》,青海师专学报,2007年第2期 其余所有未标序号的引文据来自加缪《局外人》,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年版

参考文献:

加缪《局外人》,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年版 加缪《西西弗神话》,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年版 加缪《鼠疫》,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年版

罗歇·格勒尼埃《阳光与阴影——阿尔贝·加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柳鸣九《论加缪的创作》,学术月刊,2003年第一期

第二篇:局外人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它形象地体现了存 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局外人》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开始,以“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看,对我发出仇恨的喊叫声”结束。小说以这种不动声色而又蕴含内在力量的平静语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荒谬的人”:对一切都漠然置之的莫尔索。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莫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这种叙述毫无抒情的意味,而只是莫尔索内心自发意识的流露,因而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因为别人的姿势和语言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确实的存在便是大海、阳光,而大自然却压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杀了人:“我只觉得饶钹似的太阳扣在我的头上……我感到天旋地转。海上泛起一阵闷热的狂风,我觉得天门洞开,向下倾泻大火。我全身都绷紧了,手紧紧握住枪。枪机扳动了……”

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莫尔索自发的意识。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因为审讯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玛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读者看来有罪的倒不是莫尔索,而是法庭和检察官。(加缪)宣传无神论和幸福主义伦理学,也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难怪别人把加缪当成莫尔索,以为他也同样对世界采取如此冷漠的态度,加缪感到十分恼火,因为他和莫尔索是截然不同的。当然,他反对资产阶级、反对法西斯,同样也反对共产党,他的政治态度的变化在从《鼠疫》到《反抗的人》等作品中都有明显的表现,但是无论如何,加缪不像莫尔索那样对一切都无动于衷,而是对社会有自己鲜明的态度。他以同情的笔调赞扬莫尔索蔑视宗教、蔑视死亡的傲然态度,正是对30~4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揭露和反抗。这种反抗虽然是消极的,然而深刻地反映了二次大战爆发后西方社会中蔓延的对世界感到不安和绝望的心理,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是主人公又从不分析他内心的思想感情,所以是内心描写和外部描写巧妙的结合,表明加缪掌握了美国作家福克纳、海明威等人的写作技

巧。关于审讯和判决的段落则显然受到了卡夫卡作品的影响。主人公在自己不自觉的情况下犯罪,会使人联想到西默农的侦探小说。总之《局外人》的奇特而又新颖的笔调包含了不能以世俗之见和从字面上来理解的意义:塑造了一个显然与众不同的反面人物,却是一个不指望有别的社会,不想和别人有任何联系、只想保持自己个性不受干扰的人物。

加缪的小说风格介于传统小说和新小说之间。一方面,存在主义文学是反传统的,作者从不介入小说,从不干预主人公的命运,从来不发表自己的议论;另一方面欠缺而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萨特把这个概念运用到哲学,小说的语言又极其简单明晰,可以说具有古典主义的散文风格,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局外人》这部前所未有的小说的成功表明了加缪深厚的艺术造诣。当然,与新小说和荒诞派戏剧相比,包括《局外人》在内的存在主义文学,都由于其流畅可读而应归入传统文学的范围。 小说 局外人 加缪 梗概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成名作,同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之一,该书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粗线条地描述了主人公默而索在荒缪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缪的事,以及自身的荒诞体验。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默而索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冷漠的理性的而又非理性的存在着,他像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又像是一个血红色的灯塔,具有高度的警示性。

然而,局外人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由这个世界本身所孕育的,默而索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本书写于二次世界大战其间,这个时期,西方世界正处于战争的恐慌之中,人们对社会充满迷惘,精神没有归宿。默而索们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他们孤独、痛苦、冷漠,但又不甘于被现实的世界如此凌迫,于是他们变成了世界的局外人,自我成了自我的陌生人。他们以冷漠来反抗生活,却最终未能逃脱在命运面前的惨败,悲剧是注定的,但蔑视悲剧的态度却让他成了一名挑战荒缪的英雄。

可以说,局外人并不是指默而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默而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做为一个人,他是特别的,但是普通却往往寓于特别之中,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人的影子。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活,了解从前的人或许也是我们现在身边的人,默而索的个人的世界也便成为一类人共有的特质,通过对默而索的探知,才能更加深入的认识”局外人”现象。

引言

《局外人》是加缪的一大经典之作,其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默尔索孤独、冷漠、荒诞并且麻木不仁的形象特点,也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中所谓的荒诞性。在荒诞的世界里表现出荒诞的思想行为,把人生看作无意义的,世界是可笑的不抱希望的,对一

切事物都无动于衷。这就是我们眼中的默而索。他的不幸,在于他觉醒于生命之花枯萎之时,已没有给予他重新开始的生命之泉。《局外人》把这束漠视一切的目光射向每一个人的心底,给予我们以灵魂的沉重叩问:在荒诞的世界里,我们将何去何从?荒诞哲学是资产阶级文明遭到严重冲击的哲学表现。荒诞的对立面是理性,当理性的规范走到了极致的时候,世界就变得荒诞了。面对这种荒诞的巨大势力,有人抗争,有人妥协,但大都以死亡来结束。

《局外人》中近似于静态的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带着我们走向一个不回的深渊。也许对于小说中的“我”而言,每一个现实的事件都无关痛痒,但正是这一连串的事件引出了后来的悲剧。

(一)荒诞性

加缪在主人公莫尔索身上勾勒出了这一主要思想轮廓——荒诞。

“局外人”默而索的荒诞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流一滴眼泪,在女友求婚时无动于衷,在被告席上还若无其事地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甚至还在临死前“执迷不悟”。被视为“异类”“冷血动物”的他,不是对此反驳和抗议,而是感到莫名其妙和不可理解。而且,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竟然还放弃了唯一上诉的机会,这实在叫人难以理解。

也许,正如加缪对莫尔索凄凉的结局的总结:“在我们这个社会,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流泪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可能。”由此看来,莫尔索无疑是荒诞之神脚下的一份祭品。

尽管如此,但莫尔索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徒。他深知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对此他只是豁达地抱以平淡的眼神和心境。正如加缪在《局外人》一则序言中写道:“我认为,默而索并不是一个穷途潦倒的人,他是穷人,不加矫饰的人。他酷爱不留阴影的阳光。他远不是没有感情的人,他内心深处到处充满深情,那种追求绝对和真理的深情在激励着他……”是的,正是这样,才让他与这个世界渐行渐远,最后才会对这冷漠的人间全无留恋。而他意识到荒诞的那个黎明,却是他生命中所能看到的最后一线光亮。当神甫慈爱地说:“我的儿子,我是您的父亲。只是您不能明白,因为您的心是糊涂的。”没想到,一贯沉默的莫尔索突然勃然大怒,揪住了神甫长袍的领子。“他的任何确信无疑,都抵不上一根女人的头发。他甚至连活着不活着都没有把握,因为他活着就如同死了一样。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就在这一刻,他明白了什么是荒诞:“我抓住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

(二)意识化

故事中的莫尔索拥有的是一种变态的人格,而现实中的大多数人的人格都是健全的。莫尔索的思想和行为和鲁迅笔下的阿Q有某种层次上的类似性。他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个人意识和自己的思考角度。当然,他们不需要去顾及别人的想法和评判,他们只想做自己和自己想做的事,而不计后果和代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说莫尔索这就是一种自欺,一种自我欺骗罢了。他不企图获得任何事情的真相,也不想隐瞒任何事情。当然,就连他自己都不想知道事情的答案和缘由。哪怕是莫尔索最后被判死刑的时候,他都不曾愿意让自己彻底醒悟。他的意识是一种自在式的存在,而正是这种意识固化了他的自我,不愿改变。

莫尔索的意识认为“重要的不是治好病,而是带着病痛活着” “人生越没有意义越值得过”,这表现出了莫尔索荒诞的思想意识、精神的扭曲,又表现了他所遭遇的人生悲剧。

从表面上看来,莫尔索的故事是一个不具有普遍性的特殊案例。这种意识所导致的人格变异和精神悲剧在现实中毕竟只是极少数,但恰恰是这极少数深刻地触及了每个人的精神内在。表面看来,莫尔索的悲剧是个别性的特殊性的,但实际上这一悲剧却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所走过的精神轨迹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在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或明显或含蓄地表现出来。这在道德上是一种消极的行为,但实际上从哲学的层面来看,却是意识上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这种意识活动可能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人生理想。

可是,当某些理想已经不可实现时,思想意识上的自我保持就会显得仍执迷不悟、脱离世俗了。莫尔索的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甚远,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不肯接受现实,于是便只能在精神异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面临着精神意识畸变的可能,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谨慎地维持理想意识与现实之间微妙而又脆弱的平衡。

(三)存在主义

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间的混乱和荒谬是必然的,人作为一种存在,是没有他的必然的意义与目的的。存在主义本身就否定了“意义”,把人放逐到了荒芜的沙漠。当然,存在主义不是一种理论体系严密的流派,而是一种包容了各种各样思想的一种思潮,在各种公认的存在主义思想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存在主义反映的是人面对世界感到的一种孤立无援的情绪和被抛弃的境地,对于无意义的世界的挣脱。

在故事中,加缪描写了一个神甫的两次布道,从而否定了宗教的可以带来的意义。他通过主人公的态度表明了一个人面对虚无的人生的态度,就是以爱情、友谊和最重要的同情心来充实内心。

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存在指明人都具有社会性,这是不可避免和逃避的。尽管莫尔索一再表现出对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的冷漠,但他仍是具有社会性的,他仍需要与他人一起才能存活。比如说马松、莱蒙和玛丽,都是他生活中存在的一部分。

加缪曾说过:“默尔索,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这正是对真实生活地执着追求。荒谬的世界里没有希望,没有上帝,所以他拒绝现存的世界,因为反抗,所以他存在着。

(四)人生价值

就在临刑前的那个黎明,默莫尔索忽然激动了起来:“我过去是幸福的,我将来也是幸福的!”“事实上大家都是幸运的!”他终于流泪了,或许是平生第一次。一直以来,他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所处的社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终于幸福地流泪了。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正是因为自己有其存在的价值,属于自己人生的价值,而不隶属于任何他人,不被任何思想逻辑牵绊。

他的一生,是如此的荒诞不羁,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即使在他的一生中出现了像玛丽那样爱自己的女人和莱蒙那样的朋友,他的人生也不曾有太大的变化,他的人生还是如此继续着。

也许,他人生的价值所在,便是没有价值吧。

后记

谁也不曾明白这样一个不能为常人所理解的人,谁也不曾明白他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但他却仍然是个有追求的人,追求绝对也好,追求死亡也罢,他的执著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他只能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把做人的纯粹演绎到了生命的极至

《局外人》内容提要莫尔索是阿尔及尔一家法国公司的职员,他接到离阿尔及尔80公里的一个养老院发来的电报说他母亲死了。他请假到了养老院,糊里糊涂地看着别人安葬了他的母亲,他只觉得很累,不想在封棺前再看一眼母亲的遗容,也不知道他母亲到底多大岁数。 下葬的第二天是星期六,不上班。莫尔索到海滨浴场去游泳,碰到了从前的女同事玛丽,两人一起游泳后,晚上又看了一场滑稽电影,然后留玛丽过了夜。 莫尔索的生活十分单调无聊,于是他和同事去追赶一辆卡车取乐。他有个邻居叫雷蒙,被情妇的弟弟痛揍,想让莫尔索代笔写封信把她臭骂一顿。莫尔索答

应了,其实他对于做不做雷蒙的朋友是无所谓的。 玛丽到星期六又来和他一起游泳,还问他到底爱不爱她,他觉得这种话毫无意义。雷蒙和情归打架,惊动了警察,雷蒙要莫尔索到警察局去为他作证,莫尔索也觉得无所谓,反正照雷蒙要求的意思去说好了。 老板要莫尔索到巴黎的分号去工作,莫尔索觉得在哪里生活都一样。晚上玛丽来问他愿不愿意和她结婚,他说这个问题毫无意思,她要结婚就结婚好了,这毕竟不是什么严肃的大事。

莫尔索为雷蒙作证之后,雷蒙情妇的弟弟带了一群阿拉伯人来报复,在海滨和他们打了一架。雷蒙被刺伤了胳膊,把手枪交给莫尔索,莫尔索不知道应不应该开枪。后来他被太阳光晒得头昏眼花,感到天旋地转,恍惚之中向刺伤雷蒙的的阿拉伯人开了5枪。 莫尔索因为杀人被捕,又不愿按照法官的意思向上帝忏悔,于是案子拖了11个月。他逐渐习惯了监狱的生活,时间对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最后,检察官指控他在母亲死后不但不哭,还和女朋友去看滑稽电影,乱搞男女关系;为了逃避责任,还作为靠女人生活的雷蒙的同谋从犯去蓄意杀人,因而没有一点人性,是一个人面兽心的动物,是一个妖魔。法庭据此判处莫尔索死刑。他自己并不感到后悔,只是对检察宫这样缠住他不放感到惊讶。 莫尔索拒绝向神父忏悔,他觉得20岁死和70岁死没有什么区别,像神父这样活着也等于一个死人。但是别人的死活也好,母亲的慈爱也好,对他都没有什么意思了,有一股气息会把生活的岁月吹得一干二净。临刑前莫尔索闪过愿意重新生活的念头,但他仍然觉得现在也是幸福的,想到受刑时会有很多人来看,来咒骂他,他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第三篇:《局外人》书评

局内局外,迷失清醒(局外人书评)

“好像刚才这场怒火清楚了我心里的痛苦,掏空了我的七情六欲一样,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

这句话是这部小说的倒数第三句话,读到这里的时候,窗外的也好像是一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看着这超凡的夜色,我却仿佛更加紧密地拥抱着这个世界。也许,清晰无比的旁观也是一种亲密无间的接触。我很久没有认真写过一篇书评,然而读完《局外人》之后,一种神奇的力量趋势这我拿起了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感受就像一种沉积已久的困窘的洪流顷刻间发泄而出,好像是活到现在的积累,写完之后精神是如此的酣畅淋漓,我要感谢在生命中适时出现的一些书籍,这一本也不排除。

这部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结束的感觉是迷人,迷人到一丝一毫的细节也不容放过,于是又看了第二遍。第二遍读完的感觉是透彻,书中存在主义的闪光点处处皆是,这完全就是一本艺术化的哲学读本(虽然我不否认一些哲学书籍的可读性)。我可以强烈地体会到加缪对于默尔索这个主人公的喜爱,他他在某版的序言里夸赞默尔索“不耍花招,因而成了所处社会的局外人”,“他拒绝说谎,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于是社会就感受到了威胁”,“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一个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我完全能理解加缪塑造这个形象的时候心里的亲切和喜欢,但是即使是他也知道这样的人的结局,因为他明白这世界上主流的文化无论如何也不能纵容这种态度的蔓延和壮大。正如我妈妈看完这书对他的态度一样,“他罪有应得。”

我知道我的妈妈为什么觉得默尔索罪有应得,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因为无礼赡养她并且“和她没有什么好说的”就将她送进养老院。为母亲守灵时吸了一支烟,喝过一杯牛奶,说不上母亲确切的岁数,在葬礼第二天去见了女友看了喜剧。这些出于他性格似乎有些冷漠但并非毫无缘由的一件件“小事”默默横陈开来,成了把他送上绞刑架的阶梯。后来他带着女友和朋友去海滩,只是因为自保或者毫无缘由的只因为阳光暴晒而产生的焦灼与冲动,他开枪打死了朋友的仇人,被捕。正如他一向与世无争一样,他承认罪过态度良好,但却因为之前的种种行为被认为“毫无人性”“叛离社会”,被司法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死刑。而默尔索无法动弹,性格的枷锁一直延续到最后选择服从命运不再申辩。 个体生命的抒发似乎和社会枷锁的要求本来就是相互对立的。当人群社会与专断的司法机制凌驾在个体自由之上的时候,累死默尔索这类的案司法惨案便会屡见不鲜。我认为这样一种精神案件的残忍程度比肉体上的刑罚更加令人恐惧和绝望。一个自由的,善良的,诚恳的,积极的精神个体,一旦被污蔑为妖魔化后,便等于在精神上,道德上对他进行了“无限上纲上线”的杀戮,这种人性上的冤案所带来的绝望感和无助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小说中,默尔索被囚禁之后依然用一种轻松而且凡事都无所谓的语气独语之时,这种使人扭曲畸形的困窘感油然而生。

所以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存在主义还是虚无主义,都是一种悲伤的哲学。他们来源于社会病对于人性的虐待,因此我们需要努力跳出人生的困局,参透人生,人的存在就是一场虚无。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这样做呢。人存在本身就是是不自由的。英文中出生是“be born”,用的是被动语态,也就是说人没有选择是否出生,是否开始存在的自由。但当人已经存在的时候,人就有了选择的自由(不过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因为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萨特认为,当人做出自由选择时,人的本质就在选择中得到了体现。正因为这种选择是自由,“人就要对自己是怎样的人负责”。但是这种责任是沉重的,人不仅仅要对“自己的个性负责”,还要对“所有的人负责”。因为“一个人应当永远扪心自问,如果人人都照你这样做,那将是什么情形。”人是自由的,我们无法创造出一套体系来说明,谁的选择更正确,更完美。萨特的严峻乐观主义认为“严峻来自承担责任的痛苦,乐观因为人的自由。”。此言得之。 小说的结尾,“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俨然在哲学上缺乏现代主义感的局外人嘲笑努力挣脱社会枷锁的局外人的场面。

无论是局外局内,生命永远不会封住前路。

第四篇:《局外人》读书笔记

《加缪文集》译林出版社/郭宏安译/1999上5月第1版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所写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分两个部分有八十页,描述了一个叫默而索的年轻人安葬母亲之后,一直到因为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而被判为死刑的那段日子。小说语言冷静又干脆,却有那么一点的单调叙述并揭示了默而索复杂的内心世界。

看了这部作品心里起伏了一下,《局外人》的第一部分进展得很平坦,第二部分默而索被捕入狱后,矛盾步步升级。《局外人》是怎样一则故事?介于上外史课对加缪的认识我很认真地读了一下。作者先让每一个角色都有崭露头脚的机会,并且宽待他们种种不良的举止,使病态的社会得以继续维持而又去展现。然而默而索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既与整个现实同污,又能坚持自己的沉默。比如在第一部分中,他可能在母亲下葬的第二天与女友调情,但他绝不愿意俯首于繁文缛节,甚至憎恶形式主义恶风无止境的繁衍。所有人都顺从地做了形式主义没有价值的牺牲品,而默而索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脆弱的锁链关系当中重要的一环,随之,作者巧妙地设计了默而索射杀阿拉伯人的场面。这一部分按时间顺序叙述,像记流水账,显得有些啰嗦。我们看到的莫尔索是那么冷漠,简直只是个纯感官的动物,没有思考。莫尔索杀人仅仅是因为太阳,这看起来真的显得荒谬,可事实就是这样。

小说开头一句即是:“今天,妈妈死了。”不知所措孩子一样的口气,大凡成人提到该类事,会尊称母亲,可是默而索却不是。接着又是一转:“也许是昨天„„”,不经意间,暴露默而索的漫不经心和恍惚。接下来,让人有点觉得不理解,他从头到尾没有哭,还在母亲遗体前抽烟。第二天,他就游玩的不亦乐乎,带女友回家过夜。还帮一个名声狼藉的邻居惩罚他的情妇,因为“没有理由不让他满意”。女友要和他结婚,他觉得“怎么样都行”,女友一定要他回答是否爱她,他竟然说“大概是不爱她”。最后迷迷糊糊杀了人,对于法庭上的辩论也不关心,好像与他无关似的。默而索被判死刑,与其说是因为杀了人,不如说因为被指控“怀着杀人犯的心埋葬了母亲”。在临刑前夜,他拒绝神甫,却想起妈妈。小说最后一句:“为了使我不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许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让我们感到震惊!

这不禁让我去想,默而索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从上面的简述,默而索似乎是个冷漠的人,因为在母亲下葬时候竟然不哭。默而索为什么不哭?小说最后解释道:“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解脱,准备把一切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默而索的冷漠似乎来自他的理性,但是正是这样的“理性”使得他和整个社会道德系统脱节。

小说进行到将近尾声时,我看到检察官评判莫尔索的那段话,却觉得这似乎是加缪借检察官的口所说出的大多数人所能看清的一种判断,也让我开始去体会主人公的“接受”和“不在乎”。 如:他说,陪审员先生们,他曾仔细探索过我的灵魂,结果一无所获。他说实际上我根本就没有灵魂,对于人性,对于人们心中的道德原则,我都是一窍不通。他补充道:“当然,我们也不能责怪他。他不能得到的,我们也不能怪他没有。但是说到法院,宽容所具有的全然反面的作用应该转化为正义所具有的作用,这不那么容易,但是更为高尚,特别是当这个人的心已经空虚到人们所看到的这种程度,正在变成连整个社会也可能陷进去的深渊的时候。”

最后,他说他的职责是痛苦的,但是他要坚决地完成它。他说我与一个我连最基本的法则都不承认的社会毫无干系,我不能对人类的心有什么指望,因为我对其基本的反应根本不知道。他说:“我向你们要这个人的脑袋,而在我这样请求时,我的心情是轻松的。在我这操之已久的生涯中,如果我有时请求处人以极刑的话,我却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到我这艰巨的职责得到了补偿、平衡和启发,因为我已意识到某种神圣的、不可抗拒的命令,因为我在这张除残忍之外一无所见的人的脸上感到了憎恶。”(p79-80)

我们活在社会,必须接受传统的价值观,如爱情,事业,金钱等等。我们不能不遵守约定的风俗习惯,像母亲下葬时候要恸哭,娶一个女人时候要说“我爱你”,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背离这一切,那么就会成为社会这个“局”外面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抛弃的。

在社会抛弃了默而索,默而索也同时抛弃了社会。虽然生活在社会中,可是价值观游离在社会之外。默而索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明确否认永恒,但是也不为永恒做一点努力,是一种含糊的态度。当大家都这样解释世界的时候,默而索却要另外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难免成为局外人。

生存的无奈,往往在于精神往往和肉体的分裂,人和社会的背离生之无限渴望和死亡无限逼近的矛盾。于是生存就显得就很荒诞。

小说是积极的,催人奋进的。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阐释很好,但是我觉得作者还是把人心想的太简单了但事实真有这么简单么?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因素,一个人的生存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20世纪西方文学

---------读书笔记姓名:哈尼亚.塔尔道学号:2008041059班级:08汉文5班指导老师:牟学苑

第五篇:局外人杂文随笔

局外人是可怜的,自大的,狂妄的,和冷漠自私的。没错,我说的是自己,不是你。从幼年的记忆开始,在与同伴的交往上,我便常常充当一个局外人的角色。不融入圈子,不主动搭理别人,但一直默默期待别人来搭理我。希望听到她们说,我们一起去吧,然后再故作姿态地答应或者拒绝。

小时候大孩子不让我一起玩跳皮筋,我委屈地很。回去哭诉后,爸爸给我买了跳皮筋,用凳子撑起来陪我玩。便有小朋友要来我家一起玩橡皮筋,我沾沾自喜。但不应该把自己作为朋友的价值附着到物品上的,物品会坏会旧,朋友也就会失去。

四岁进入校园后爸妈把我托付给一对年长的姐弟,每天给他们零食并拜托他们照顾我,包括陪我去厕所,让我无聊的时候可以去找他们,放学陪我回家。这就像给了我保护伞,于是我安心的收到陪伴与保护而不再自己主动去寻找朋友。

但还是会交到朋友,邻居或者是同桌,都是那种特别温柔的小朋友。对我好,我也愿意对她们好。我的朋友们一直以来都是很温柔的人,包容而体贴。所以我好像也不会去刻意收起自己的刺,只要有人包容,刺猬也不会觉得有很多刺是自己的错。

大学对我来说,是重要的成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没有理由包容你的坏脾气,每个人都想要开始展现自己被考试和家长压抑的个性。没有条条框框,也没有非要和睦相处。

痛苦才最能催促人成长。我不想赘述我遇到的人际问题,我只想告诉你,我放弃了局外人的身份。我融入了圈子和集体,在圈子中体贴他人,服务集体而毫不抱怨。我会主动关心别人的感受,对一些些恶意理解包容和忘记。我不觉得自己变得没有个性,因为那种看起来很酷的个性,尝起来很苦。尖酸刻薄一点都不酷。

也许还会有像我一样的小孩,想要被温柔以待,又任性乖张。我希望她们也能体会到,当你想要善意却没有得到善意的时候,抱怨没有用,恶毒没有用,做一个善良的人可能有用。我们不能没有自己,也不能只有自己。

扭捏敏感的人的生活像是被揉皱了的纸,有的人觉得那些纹路扭曲却美丽,但我想要舒展大方的生活,就像一张干净平坦的白纸。

开心的班级聚会。开心的笑,大口喝酒。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加缪局外人赏析范文】相关文章:

加缪局外人论文范文05-12

加缪《局外人》感想04-28

加缪局外人论文提纲11-15

加缪鼠疫读后感范文06-12

鼠疫加缪读后感范文06-17

局外人范文05-15

局外人论文范文05-12

无局外人范文05-17

局外人作者范文05-20

局外人内容范文05-20

上一篇:建立学习型组织范文下一篇:监理办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