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

2022-11-20

第一篇: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创造性开展标准化管理 合力打造标杆项目分部

推行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是铁道部针对全国铁路建设投资多、规模大,特别是在当前大规模建设高铁的新形势下探索建立的一套管理模式,是推动建设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目前,全面深入推进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常态,也是局项目部和各个分部贯穿始终的一项主要工作。

为创造性开展本项目标准化管理深化推进工作,把二分部打造成全局乃至全线标杆项目分部,根据铁道部、沪昆公司关于标准化管理要求,按照郎总提出的“落实标准、精细管理、稳中求胜、诚信一流”的十六字方针,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二分部对上场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简要提炼出以下几点经验和思路:

一、在安家设点上落实标准化

新项目从中标到上场,往往周期很短。二分部8月24日接到中标通知书,8月26日第一批人员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进驻现场。。同时在人员配备上,严格落实标准化管理要求,配齐配强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和架子队人员,建立健全各项组织,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此外坚持早班会制度和经理办公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

五、在现场管理上落实标准化

首先是便道建设高标准、严要求,符合全天候施工要求,得到了局项目部领导的肯定。其次是现场施工管理体现标准化、规范化。无论是安全警示标识标牌,还是泥浆池防护等等,均按照沪昆公司和局项目部的要求贯彻落实,局项目部组织其他几个分部在我管段水府庙特大桥召开标准化施工现场观摩会,对我分部在现场管理上落实标准化要求的做法给予了肯定,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这既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为我们下一步更好地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化指明了方向。

六、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下好全局一盘棋

在合同总工期内,制定总体目标,一定留有三个月以上的余地。在总体目标确定情况下,倒推法确定当前工作目标,充分配足资源。要考虑到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干扰影响。找出关键线路,抓住重点,兼顾一般。只有这样理清思路,抓好落实,才能确保目标实现。大目标要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和小目标,以抓小目标促进大目标的完成,就是在总体计划前提下确定年度目标、月度目标,在月度目标下再细化节点目标,做到合理配置资源后工作有序进行,不能打乱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也是稳中求胜的精髓之所在。

当然,要打造标杆项目分部,仅仅是落实标准,还可能不够,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充分熟悉和了解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尤其是一些管理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岗位,其工作职责相对比较繁杂,工作目标也不便量化,此时对岗位职责的熟悉程度和工作目标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1、熟悉岗位职责。对岗位职责的熟悉是指要清楚自身工作包括哪些项目,每一个项目的流程是什么样的,这些项目之间有无直接或间接联系。在对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有了充分深入的了解之后,就有可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或者不科学安排,想办法来解决这些不合理或者不科学安排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工作的过程。

如果不能熟知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开展工作时离不开工作职责表和工作流程表,不熟悉有关管理文件,就只能根据相关规定来应付工作,就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了。好比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有关制度和文件比较多,对部室负责的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规定,作为部门工作人员,应对这些制度和文件都了然于胸,并且经常考虑这些文件和制度还有哪些欠缺,该如何修订。

2、明确工作目标。对工作目标的理解指的是要明白自己所负责的工作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应该产生什么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后该如何纠正等。同一岗位在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是不相同的,一般工作都遵循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个过程的存在,工作目标的不断提高,才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满足不同时期工作目标需要。这个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

例如我们二分部,就是要在全线没有重难点工程的情况下,迅速突破征地拆迁难题,精心培育拌和站、试验室、钢筋加工场、谷水跨沪昆等亮点,努力提高开工率,努力做好现场文明施工和安全质量控制,确保工程优质,安全达标,进度靠前,效益良好。

二、提高工作主动性,凡事超前想,主动做

首先,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对待工作,杜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杜绝不讲科学,懒惰懈怠,不讲大局,不讲政治,不思进取的思想。

其次,从小事做起,再小的事情也认真对待,努力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事情,特别是强调的事情,再小也要不折不扣去完成,去落实,在细节上体现一个团队的风格。

再次,积极钻研每项工作深层次的内涵和目的,牢牢把握工作方向。

第二篇: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

意见

(铁建设〔2013〕193号)

发布时间:2014-01-01

为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建设目标,现就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管理体系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建设单位、参建单位为实施主体,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为主要依据,以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建立标准化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的建设目标。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是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方法,是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科学管理体系。

(一)基本内涵。

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制度标准化是前提,人员配备标准化是保障,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关键,四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管理制度标准化。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目标明确、结构清晰、职责分明的项目管理制度,做到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

2.人员配备标准化。明确参建各方部门、岗位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岗位任职标准,选配素质和能力达标的人员,确保岗位设置满足管理需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

3.现场管理标准化。将现场布局和临时设施建设、施工组织安排和资源配置、现场检查、技术管理、内外协调等现场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化、定量化,制定统一标准,实现规范管理、文明施工。

4.过程控制标准化。细化分解项目建设目标,建立健全管理流程、作业流程及相应的制度、标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实现管理和作业过程的闭环有效控制,保证每一个环节工作质量和成果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二)主要特点。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统一性、文化性等主要特点。

1.先进性。借鉴运用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采用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标准,体现铁路建设行业先进生产力水平,符合铁路科学发展要求。

2.科学性。管理目标、管理制度、流程设计、责任分解、控制手段等方面科学合理、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职责分明、运转有序、持续改进的有机整体,全面落实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

3.统一性。技术标准全路统一,管理标准相对一致,作业标准协调统一。各项标准的基本规定和要求,能够在不同项目、不同单位、不同工程的相同专业、工种、工序等层面重复、持续运用。

4.文化性。营造人人参与其中、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文化氛围,形成全员参与、共创共荣的工作格局。

(三)支撑手段。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以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全面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

1.机械化。优先实行机械化施工,合理选择机械化实施方式,系统配置机械设备,以机械化实现标准化作业。

2.专业化。围绕技术、人员、设备等要素,在工程项目全过程实施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施工。

3.工厂化。施工现场制作的产品或构件,按照工厂化生产要求集中生产。

4.信息化。以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

(四)实施方式。

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要以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建设单位为龙头,以建设目标和共同利益为纽带,推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和运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建设单位应将标准化管理要求分别纳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对参建单位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评。各单位要按照“事事有标准、事事有流程、事事有责任人”的基本要求,加强整体规划、坚持超前谋划、落实考核办法、掌握管理界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创造性,实现管理体系协调统一运转,科学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二、三大标准

铁路建设三大标准是指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是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和依据。技术标准是基础依据,管理标准是落实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作业标准是落实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工作载体。

(一)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管理领域内重复性技术事项作出的统一规定。铁路工程技术标准由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组成,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总公司企业标准由总公司统一制定,全路统一实施。

建设单位要大力开展技术标准的宣贯、培训,加强对参建单位执行技术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抓好试验段、样板段建设,切实保证技术标准有效落实。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在前期工作中,科学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确保建设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经济适用、便于实施;督促施工单位以技术标准为准绳,认真开展标准化作业,提高一线作业水平,确保现场作业有序受控,工序质量全面达标;督促监理单位依据技术标准要求,加强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和监控,确保现场管理、现场作业有序受控。

(二)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关于某项管理工作的内容、职责范围、程序和方法的统一规定。管理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总公司建设管理制度等。总公司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建立健全适应铁路建设项目管理需要的铁路建设管理制度体系。

建设单位要依据国家和总公司相关规定,结合建设项目实际,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严格落实总公司相关规定和建设项目管理标准,细化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三)作业标准。作业标准是针对生产作业过程或作业岗位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作业指南(工法)、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作业要点等。

建设单位要结合工程实际,对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作业标准提出统一要求,各参建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依据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制定各类工程作业标准。对于建设项目关键作业和重复作业,建设单位要组织制定先进、通用的作业标准,统一使用。

三、流程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流程管理是落实过程控制标准化的有效手段,通过流程分级、制定和控制,实现工作程序的标准化。

(一)流程分级。依据建设程序,铁路建设工作流程分为大、中、小三级。大流程是指总公司以铁路建设程序、规范文件、规程规范等形式,对铁路建设项目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各阶段重点工作,明确统一的工作流程。中流程是指总公司相关部门、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为贯彻落实大流程要求,在管理层面上制定实施的工作流程。小流程是指参建单位为完成某项具体事务或实现某项具体目标而制定的管理或操作流程,如工作指南、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等。

(二)流程制定。铁路建设项目工作流程按照“分级分层管理、整体协作运行”的管理思路组织制定。总公司机关有关部门制定投资计划、招标计划审批、初步设计审查、变更设计审批等工作流程。建设单位制定征地拆迁、施工组织、质量安全管理、验工计价等工作流程,并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制定各专业勘察、设计、现场配合等工作流程,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各类施工管理工作流程,督促监理单位制定原材料进场检验、现场检查、旁站监控等工作流程。

(三)流程控制。流程控制是流程管理的核心内容。要以铁路建设程序为根本依据,按照过程控制标准化要求,全面落实流程控制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流程的牵头部门、参与部门,把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岗位;对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实施重点控制;加强流程检查、优化,实施动态管理。

四、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证。

(一)建设单位根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和精干高效原则,配备具有一定铁路建设管理经验、有责任心、懂业务的建设管理人员,满足建设项目技术、管理需要。建设单位依据项目特点,将参建单位人员配备要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合同,督促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科学合理设置现场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现场管理人员。

(二)勘察设计单位按合同约定及时组建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团队和现场设计配合机构,配足相应素质的现场配合人员,及时解决现场的勘察设计问题。

(三)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和扁平化管理原则,确定管理模式,组建项目经理部,按要求配备管理和作业队伍。可根据工程规模、管理跨度、难易程度,选用“项目经理部—作业队”或“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工区、工作组)—作业队”管理模式。

应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分专业组建架子队,每个架子队总人数与所承担的工程任务相适应。架子队分为管控层和作业层,管控层包括架子队队长、技术主管、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试验员、材料员、领工员和工班长,由施工单位正式职工组成;作业层为架子队下设的作业工班,一般不宜超过5个。

(四)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和“监理项目部—监理组”管理模式组建现场监理机构,配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独立解决现场问题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其他监理人员;按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要求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

五、现场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以施工组织设计、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为重点,把“三大标准”贯彻到作业过程,有效保证施工活动有序运行、作业过程质量可控。

(一)建设单位负责对整个建设项目的现场施工进行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对建设顺序、建设工期、资源配置、施工技术方案、安全质量保证等方面作出统筹安排,解决好布局规划、关键节点工期安排、资源配置等重大问题,审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行动态管理;做好路基、无砟轨道、高速道岔、连续梁等首件评估工作,全面提升现场质量管理;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做好施工图交付、设计技术交底、现场地质资料核对确认等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现场管理和文明工地建设,督促监理单位按检查标准实施检查。加强内外部协调,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实现现场管理规范有序。

(二)勘察设计单位按合同约定提供施工设计图,做好交桩、施工图技术交底、现场地质资料核对确认、测量控制网维护等现场设计配合工作;协助建设单位落实外部协议签订,做好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叉跨越等外部协调工作;按规定参加工程验收,及时处理现场遇到的设计问题。

(三)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对现场施工管理负主体责任。按照人、机、料、法、环等质量管理要素,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管理区段划分和大临布局工作,细化资源配置,组织均衡生产。做好现场文明施工,配齐“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优化工作环境,做到布局合理、标识规范、场地整洁,实现文明施工目标。加强现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固体废弃物处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等工作。加强技术、质量和安全管理,组织做好施工图现场核对、施工技术调查、专项施工方案和作业标准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和工程测量等工作,设置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志,配备安全防护用品,保证现场作业安全、用电安全、危险爆破品使用安全。积极推行标准化工地建设,实现试验室、拌和站、梁场、板场的标准化管理。

(四)监理单位按合同约定对现场施工作业活动负检查和监控责任。按照《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实施巡查和旁站监理工作。严格按规定建立标准化监理试验室,做好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质量检验、验收,按规定频次数量进行质量检测;做好单项工程开工审批工作,检查施工现场及文明工地建设,并督促问题整改。

六、四化支撑

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是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对于确保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管理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一)机械化。推行机械化要重点做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机械化施工作业线标准化配置、机械设备现场作业标准化管理三个方面的工作。

总公司将从政策方面加以引导和支持,制定各专业工程机械化施工设备配置指导意见,提出明确的机械设备配备原则、标准和指标;按照机械化施工要求,制定或修订相关的概预算定额;在制订或修订相关设计规范时,将符合条件的工程通过调整设计结构的方式,实现机械化施工。

建设单位要按照总公司要求,结合项目特点、工期要求,以合同约定、制度约束、经济激励等有效形式,对建设项目及每个标段的机械化施工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在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时,应专门对机械化施工作出具体规划,对高风险、高精度作业的关键设备选型和配置作出明确要求,提升机械化生产程度,有效保证施工一线标准化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建设单位要督促勘察设计单位科学合理选择施工方案,优先采用机械化施工,优先使用先进设备。督促施工单位不断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比重,狠抓设备配套,大力推广使用新设备。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细化机械化施工安排,配齐配足配强各类必需的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设备配备与投标承诺、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及工艺、质量、安全要求相符合,与施工单位专业施工水平相匹配。同时要切实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高效利用,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的效能。督促监理单位将机械化施工内容编入监理实施细则,及时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进场机械设备报验单并出具明确意见。

(二)专业化。专业化包括专业化管理与专业化施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专业化管理是指铁路参建各方以工程施工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包括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现场组织机构以工程设计、施工活动为对象的专业化管理及项目管理机构的专业分工管理。推进专业化管理要着力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切实抓好人员选配、机构设置、工作分工、专业培训等基础工作,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形成整体推进合力;要着眼长远发展,在不断增强专业化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专业化施工是指铁路施工单位根据铁路行业技术特点,按照工程项目不同专业、工种和工序,组织相应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专业化活动。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统筹考虑和规划施工队伍专业化建设,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标段或单体工程应优先选择专业队伍施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工法,配备与专业化队伍、先进施工技术和工艺相配套的机械设备,全面提高专业化施工水平。

(三)工厂化。推行工厂化要重点抓好产品定型、规划布局、标准化建厂、厂内标准化作业等四个方面工作。

产品定型方面。工程设计措施应采用通用设计,对能够实行成品构件安装的工程以及工程材料、“四电”设备等,应采用统一的定型产品;没有定型产品的如果能够达到一定需求规模并采用统一技术条件的,应在同一个项目上设计成通用产品。

规划布局方面。建设单位应把全线工厂化生产纳入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统筹考虑,并指导施工单位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综合考虑生产布局、占地数量、产品规模、运距半径等技术、成本因素,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合理规划布局。

标准化建厂方面。建设单位要做好对全线建厂工作的指导,全线同类工厂的建厂标准要相对统一,对制梁厂等大型临建设施应当组织设计单位进行专门设计,所有工厂都应在建成投产前进行统一验收。施工单位要按标准做好建厂工作,运用工业工程的技术方法,充分优化厂区和车间布局、生产线配置、岗位定置、材料供应和仓储能力匹配、工班组织等方案。

厂内标准化作业方面。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做好产品试制和质量认证,优化工艺流程,健全作业标准,强化过程自控,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加强生产车间和施工现场管理,严格做好原材料控制、工艺控制、检测检验控制和验收控制,使产品制造过程质量常态受控,严把产品质量出厂检验关。加强成品吊装运输和现场安装的标准化作业,确保厂制产品完好无损投入使用。

(四)信息化。铁路建设信息化应坚持“先进、安全、实用、简便”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提升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设单位要按照铁路建设信息化管理要求,做好项目信息化管理整体规划,建立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数据信息图形化、可视化、实时化,为参建各方协同办公、建设过程控制、综合展示分析等提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统一信息平台。

建设单位要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勘察设计文件质量。通过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等技术及时解决现场设计问题。督促施工单位采用信息化监控、监测手段,推广运用作业人员安全监控、隧道围岩变形量测、沉降变形观测以及拌和站、试验室数据实时传输等信息系统。督促监理单位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点信息数据的分析,实现质量安全等现场监理工作的实时、有效监控。

七、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通过对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发现和纠正问题,促进管理行为规范运作、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分为建设项目、参建单位两个层面。

(一)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由总公司组织,考评对象为建设单位,考评结果纳入建设单位考核。考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及其他管理成效等方面。

(二)参建单位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由建设单位组织,考评对象为参建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考评方式分为达标考评和创优考评。建设单位要制定绩效考评标准,将考评事项纳入合同,依据合同组织考评。考评结果分别纳入施工、监理单位信用评价和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考核。

达标考评在建设队伍上场后半年内进行,采用集中检查方式,考评指标采用合格制,对考评合格的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分别在当期信用评价和施工图考核中加5分。创优考评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每半年进行一次,以达标考评指标为基础,对通过达标考核的参建单位标准化体系运行情况、管理绩效进行量化打分,对综合考评优秀的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分别在当期信用评价和施工图考核中加10分。

建设单位要督促参建单位自行组织开展生产单元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通过考评树立标准化工地、标准化拌和站、标准化梁场等典型样板,在项目上推广应用。

八、组织推进

(一)制订规划方案。建设单位要按照本指导意见,对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制定项目标准化管理总体方案。各参建单位结合项目特点,编制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全面推进落实。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在项目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带头落实标准化管理要求,严格执行三大标准,加强流程管理和现场控制;要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统一步调、统筹协调的良好氛围。参建单位要按照统一规划和实施方案,配齐管理人员,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强化四个支撑,将标准化管理渗透到项目建设各个方面,落实到每个岗位、每项工作和每道工序。

(三)形成文化氛围。各单位要综合利用教育培训、文化建设、利益调节、纪律约束、典型示范等多种途径,大力宣贯“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重要理念,建立“事事有标准、事事有流程、事事有责任人”的标准化工作秩序,形成长效机制,使标准化管理成为全体建设者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行为规范,形成铁路项目建设浓厚的文化氛围。

本指导意见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原铁道部《关于推进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45号)和《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停止执行。前发其他文件与本指导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指导意见执行。

第三篇:工程项目监理部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切实提高全体监理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有效途径。标准化管理不能停留在理论和口号上,应做到“有标准对照、照标准学习,按标准作业”,减少随意,务求实效,必须贯穿整个工作,使各项工作措施一件一件的付诸实践。全面推进工程项目监理标准化管理,包括监理工作制度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及现场管理标准化等,提高监理服务质量,以业主满意为焦点,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增效为目的,内抓管理,外塑形象,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用诚实的劳动、辛勤的工作去征得业主的信任、征得承包商的理解和支持,打造团结和谐、卓越优秀的监理团队。

1 突出重点,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监理组织机构执行力

1.1 项目监理组织结构标准化

项目监理组织机构以“机构设置精干,人员配备合理,驻地建设规范”为设置原则,一般采用“监理部-专业(标段)监理组-驻地监理工程师”三级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建立项目监理组织机构,并进行科学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协调运转,使监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施工全过程,为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1.2 人员配置标准化

依据GB 5031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L/T5434)规定,按照投标承诺和监理合同约定,经过全面考查、层层把关挑选由“老中青”相结合,既有丰富的的现场建设管理、监理工作经验,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懂业务、会管理、有能力的骨干组建现场监理部。并配备安全、质量、造价、合同、信息档案及水电、暖通等有资格证书的监理工程师,做到了专业配套,人员结构合理,为工程监理标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3 设备配置标准化

为提升监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设置独立于施工单位之外的监理生活、办公区,配置齐全完善的生活、办公设施。办公桌椅、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数码相机、电话传真、网络及必要的生活用品(床被、厨具、洗衣机、空调等)和必要检测工具(水准仪、经纬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等)等各种办公生活设施先进齐全,为高效地开展监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2 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健全监理标准化工作体系

2.1 监理工作制度、流程标准化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的要求制定监理人员岗位职责、监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主要监理人员岗位职责包括:总监理工程师职责、总监理工程师代表职责、专业监理工程师职责、监理员职责等;主要监理工作制度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监理工作制度;主要监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监理工作总体流程、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进度控制工作流程、造价控制工作流程、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合同管理工作流程、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组织协调工作流程等。使监理人员有章可依,科学严谨,程序规范,使监理人员工作做到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公开、公正、公平,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设。 2.2 监理策划文件标准化

依据监理大纲、建设管理文件、设计文件等有关标准和要求,组织编制《监理规划》、《工程创优监理实施细则》、《专业监理实施细则》、《安全监理工作方案》等监理策划文件范本,做到格式统

一、内容齐全;结合工程特点,形成监理日志、监理月报、会议纪要、监理旁站记录、建设工程监理基本表式、施工报审文件审查意见、质量评估报告、监理工作总结等编制(填写)模板和要点。使监理工作达到面面有法可依,事事有章可循,做到监理工作行为规范、作业标准。 2.3 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

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监理内部日常工作制度,主要包括:考勤制度、休假制度、作息制度、卫生制度、用车制度、报销制度、监理工作礼仪等;并应制定监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季度、半年、年度考核-公平、公正原则-对等交流-记录)、培训交底管理办法等。做到了用制度约束、用办法规范,使监理人员以“廉洁、公正、公平”为宗旨做好监理服务工作。

3 明确责任,严格控制,强化过程控制标准化

3.1 超前预控、事前防范

工程开工前,对监理人员进行细致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和计划,做到监理人员各尽其职、各负其责。(1)组织监理人员岗前培训,学习熟悉工程监理合同、施工合同、与本工程相关的其他合同和与本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强制性条文等,并组织安全专业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各类报审文件进行审查,重点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分包单位资质、施工机械及工器具、施工管理人员和特殊作业人员资格等进行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并做好登记台账。(3)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图进行预审,重点关注各专业对接,汇总施工单位审查意见,报建设管理单位由设计单位予以答复,参加(组织)施工图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监督施工单位认真执行设计文件。(4)落实工程材料进场检查验收制度,重点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见证取样、开箱检查,做到检查验收全面覆盖、项目齐全,保证各类材料质量100%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2 过程控制,重点把关

通过有效的管控手段和方法,落实管理标准化措施,做到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1)认真开展监理日常巡视检查和旁站工作,落实监理职责。制定日常巡视、旁站计划,明确巡视、旁站项目和责任人,填写巡视、旁站记录,做到日常巡视全面、旁站及时,提前发现问题、消除隐患。(2)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如安全专项检查、质量专项检查、季节性专项检查等,明确检查程序,落实检查措施。制定计划、编制大纲,组织检查、留存记录及照片,提出问题、督促整改,闭环管理、提升改进、记录完整;做到查疏忽、堵漏洞、排隐患,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3)定期组织召开监理例会,主要包括工地例会、安全例会、质量例会等,下发会议通知、拟定会议提纲、组织召开会议、编发会议纪要、督促事项落实;通过例会全面检查施工措施落实、解决存在问题、提出工作要求、安排重点事项。(4)对施工进度计划实施动态控制,利用报表、会议对进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进度滞后原因,提出意见,督促采取措施落实要求,确保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施工任务。(5)认真领会合同条款,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做好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及工程结算的审核工作,正确处理过程中的工程变更、签证,避免发生合同纠纷。(6)认真履行信息与档案管理职责,过程文件、记录同步分类整理、组卷,并定期组织专项检查,查漏补缺,做到信息与档案管理规范、统

一、同步、及时。

4 推行标准化管理体会

推行标准化管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久之计。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只有抓落实,抓执行,抓重点,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才能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力推进;只有树立对国家、社会、企业及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现场监控,不存侥幸心理、不怕得罪人,才能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只有对发现问题不推卸责任,主动出击,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监控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实行闭环管理,才能保证现场管理责任的落实和监控的有序进行。

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对监理企业自身提高竞争力、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标准化管理建设的内涵,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经常总结,不断查找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严格按程序、按标准来处理监理过程中的问题,把监理工作提练为作业标准,用标准化作业来实施监理任务,努力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

第四篇: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浅析

工程项目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之基和效益之源,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质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繁荣,企业市场规模必将持续扩张;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管理跨度和生产链条必将相应地延伸。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为有效支撑,否则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项目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订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项目管理标准化是指把项目管理的成功作法和经验,通过在相同或相似管理模块内进行管理复制,使项目管理实现从粗放式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转变。

2、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有何意义

(1)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又好又快实施大规模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2)通过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

(3)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在最大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可以搭建起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

(4)通过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5)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

(6)通过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7)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绩效考量。

3、项目标准化管理如何形成

3.1 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变为量化的管理标准,使之有效地被执行和检查考核;把失败的教训,经过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指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作为项目管理案例在所有项目进行学习。

3.2 现场实验和试点

将项目管理方方面面的标准,放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验和试点,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方可作为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否则要到下一个循环重新实验。标准要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到实践中去。

3.3 进行动态优化

针对实验、试点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原有的项目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和完善,将之提炼为新的项目管理标准,始终保持项目管理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充分释放标准化管理的效能。

4、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4.1 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作为企业集团的派出性机构,项目经理部制订的制度应当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企业的管理特点,以系统、全面、综合为主,幅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而直接承担施工任务的作业层则要以简洁、实用、统一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

4.2 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备标准化,目的在于解决管理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与大规模铁路建设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要做到人员配置的标准化,应当满足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满足管理要求;二是合理配备人员,并且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三是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

4.3 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关键在于明确工作标准,把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制订文明工地建设工作标准、劳务用工管理标准、工地实验室建设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打造样板工程、建立检查制度和现场管理的定期分析制度。 4.4 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为了确保前3个标准落到实处。着眼于落实各环节的责任而实行的全过程监控。主要采用PDCA循环原理来制定管理体系、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质量、安全是过程控制的重点,应当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并主要通过8个环节来构建控制流程:一是确定管理目标;二是建立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三是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四是明确工作标准;五是制定工作程序;六是制定工序责任制;七是建立评价评估体系;八是制订责任追究制度、奖罚措施和问题改进办法。工期、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程程序。投资效益是对建设单位的提法,对我们而言,在抓好成本内控和开源创效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

5、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5.1 在管理制度标准化方面

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业主的要求,主要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3个层次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各项标准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持续运用。

5.2 在人员配备标准化方面

5.2.1 明确责任,细化工作职责

除明确各级主要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职责,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数量,以标准制度确定工作流程。

5.2.2 强化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5.3 在现场管理标准化方面

5.3.1 抓好现场文化建设

重点对项目的临建设施、标示标牌、机械设备颜色和标示、全线管理和作业人员服装、迎检准备工作以及汇报材料的格式和主要内容等进行统一和规范。

5.3.2 打造样板工程

以建设精品放心工程为核心,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通过以点带面,实现质量创优、安全创效。

5.3.3 规范用工模式

取消“包工头”,组建“架子队”选用内部管理、技术人员为架子队队长,从具备相关资质的劳务企业中遴选符合要求的作业人员,通过适当改造,采用“架子队”的用工模式。

5.4 在过程控制标准化方面

5.4.1 落实责任、强化约束

建立健全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体系和考核评比体系,层层分解责任、量化目标;通过制订详细完善的制度体系,约束作业人员行为;以详细分解的计划为指导,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罚,确保施工过程有效受控。

5.4.2 推行“菜单式”过程管理模式

以不同专业操作细则为标准,实施作业过程逐级检查签认制度,落实终端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对各个工序、各种作业过程的检查签认表格进行统一,建立定期收集、存档、建立台账制度,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考评。

5.4.3 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

要以质量、安全、环保、节点工期、现场管理5个方面为重点。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互为补充的方式,对各工区项目部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管理。

同时,必须定期对标准化的内容进行评审和更新。保证标准化的内容不断得到改进。

实现项目管理标准化,是企业实施规模扩张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项目管理标准化也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一个根本基础。管理是否形成标准化、管理标准是否日益提高并且得到贯彻,将对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据领先并保持领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第五篇:交通与建设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

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工程项目标准化

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区交通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造价的目标管控,规范合同、信息管理,按照省交通运输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其有关部门(以下统称“省级主管部门”)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试行本办法。

第二条

政府性投资的公路、水运、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单独发包的园林工程项目实行标准化管理。其工地建设、项目管理及标准化的考核、评价、奖惩以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标准化内容

第三条

交通与建设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内容,“省级主管部门”已有明确规定,且印发了一系列标准化管理指南、图集和规范性文件,各参建单位应依照执行。

第四条

区交通与建设局(以下简称区交建局)应结合各行业特点和实验区实际,于每年年初公布当计划重点开展的标准化管理活动内容,有计划、分步骤解决我区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各参建单位应认真组织实施。

第五条 区交建局要利用信息化在标准化管理中的引领作用,按照“监管联动、科学布局、高起点运作”的指导思想,围绕“两统

一、两落实”(即统一步骤和标准,落实费用和措施),借助外力,

1 购买服务,引进具有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经验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以下简称“第三方机构”),全面开展以下工作:

(一)帮助参建各方构建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指导参建各方组织实施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

(二)按照“系统分设、平台共享”的指导思想,构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并按不同需求分别设立项目监管信息子系统。

(三)建立施工现场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主要施工生产区域标准化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控。

(四)构建参建各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考勤登记体系,实现人脸识别考勤数据实时传输,自动与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接。

(五)建立工程造价控制预警机制,实时提供风险管控数据和预警信息。

第六条

参建各方应主动对接“第三方机构”,完善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增强质量安全管控效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项目投资效益,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第七条

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负责安排1000~1500亩工业用地或临时用地(使用期应在10年以上),作为建筑工业园区基地,由片区开发管理局主导,区交通投资集团公司负责规划建设,按照“限定区域,集中生产,统一管理”的模式进行运营管理,为建筑材料、设备质量的源头管控和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创造条件,也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至2020年,该园区应实现以下目标:

(一)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分别组织各建筑业企业和建材生产经营企业入驻该园区。

(二)建成建筑业现代化生产和服务基地,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预制,为推广应用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提供配套支撑。

(三)建立建筑模板、脚手架、起重机械(含施工电梯、塔吊) 和大型施工设备机具堆放、保养和维护区域。

(四)建立钢筋、门窗等半成品加工和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集中生产基地。

(五)建筑材料的中转、供应企业在该园区设立仓库、堆场。

(六)建成台湾建筑业先进技术、工艺、材料、产品展示区,为海峡两岸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提供交流平台。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为确保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效果,项目业主应科学划分标段,合理安排施工、监理队伍:

(一)公路、水运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每标段造价5000万~5亿元比较合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每标段建筑面积5~15万平方米比较合理。监理标段的划分可与施工标段相对应。

(二)分标段的工程项目,不同标段应由不同的施工、监理企业承担,确保施工现场能够有足够的技术管理力量。

第九条

项目业主应牵头组织参建各方,按照行业管理规定,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标准化管理各项措施。

3 第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行业管理规定,制定工地建设及施工文明、施工工艺和管理行为标准化实施方案,细化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措施。

标准化管理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对照行业管理规定,对照实施方案,逐条落实,作好签证记录,保存影像资料。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当按照行业管理规定,结合工程实际和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认真履行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监理职责,规范内业资料档案管理,督促施工单位逐项落实标准化管理相关工作。

第四章 费用及管理

第十二条 开展标准化活动的工程项目应单列标准化建设费。

标准化建设费由标准化工地建设费(简称工地建设费)和信息服务与技术咨询费(简称信息服务费)两部分组成(计取标准详见附件),其中信息服务费专门用于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指导工程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

第十三条

项目业主应当将标准化建设费纳入概算、预算。政府性投资项目在工程预算审核时,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应负责审核把关,确保相关费用计取准确、规范;公开招投标的工程项目,项目业主应将相关要求列入招标文件。

第十四条

标准化建设费用由项目业主和监理单位负责审批支付和监督使用。

4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与“第三方机构”签订的标准化管理信息服务合同,应明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标准化管理信息服务合同应报送区交建局备案。

第十六条

项目业主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参建各方应履行的标准化管理的责任和义务,设立奖惩条款,并把标准化管理实施情况与工程款、代建费、监理费的支付相挂钩。以下规定应列入代建、施工、监理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

(一)标准化管理考评全部为达标或优良的,且优良次数占考评总次数50%(含)~70%(含)的,工程决算时,其代建费、监理费(按代建、监理合同额计算,下同)和工地建设费各追加5%;优良次数占比在70%以上的,其代建费、监理费和工地建设费各追加10%。

(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考评1次不达标的,代建费和监理费各扣减5%,工地建设费扣减10%;累计2次不达标的,代建费和监理费各扣减10%,工地建设费扣减20%;累计3次不达标的,代建费和监理费各扣减20%,工地建设费全部扣除。

(三)参建各方主要管理人员月出勤应不少于22天。不足22天的,代建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项目总监每天罚款5000元;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每天罚款3000元;施工单位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和监理单位监理员每天罚款1000元。

(四)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工程项目,代建费和监理费各扣减5%,工地建设费扣减20%;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2次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代建费和监理费各扣减20%,工地建设费全部扣除。

第十七条

在建工程标准化建设费的计取,原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执行;原合同没有约定的,项目业主与施工单位应签订补充协议,视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取费标准和支付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完成合同约定投资额50%以内的,标准化建设费按50%计算支付。

(二)完成合同约定投资额50%~70%的,标准化建设费按30%计算支付。

(三)完成合同约定投资额70%以上的,不再补充计取标准化建设费。

(四)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进入装饰装修或室外工程施工阶段的,不再补充计取标准化建设费。

第五章 考核评价

第十八条 区交建局负责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的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价,并与“省级主管部门”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部署相对接。

区交通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承担考核评价具体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考核评价结果应及时登录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

6 第十九条

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考评等级分为优良、达标、不达标三个档次,考评标准按省级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区交建局应树立标准化典型优良项目(标段),并适时召开观摩会;在不达标的项目(标段)召开问题剖析会。

第二十一条

标准化考核评价结果应与责任主体的信用考核相挂钩,与参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评优评先挂钩。

标准化管理考评结果出现不达标的工程项目,代建、施工和监理单位的信用等级当应评价为C级或D级。

标准化管理考评为优良的次数低于总次数50%的工程项目,代建、施工、监理单位及其项目负责人当的评价信用等级不得评为A级或AA级。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非政府性投资的工程项目,其标准化管理的组织实施和考评工作同步推进,费用由项目业主与施工单位、“第三方机构”等相关单位自主协商确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6年3月1日起试行,由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工程设备移交清单范本下一篇:工程项目合伙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