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电能质量分析

2023-02-19

第一篇:石化企业电能质量分析

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石油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石化作为国有特大型石化企业和国际石油化工市场竞争的主体,只有在国际化经营中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国家石油安全和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关键词] 中国石化 国际经营 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il market, as large state-owned China Petrochemical Sinopec International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and the main body of market competition, only in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the business strategy to take the correct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both home and abroad markets on a global scale to achiev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to achieve security and the pursuit of national oil companies to maximize profits. [Key words]

Sinopec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

Strategy

目录

一、前言................................................................... (1)

二、中国石化集团国际化经营分析 ............................................. (2)

(一)我国石化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 ........................................ (2)

(二)中国石化面临的任务 ................................................ (2)

1、加强技术改造,扩大装置能力 .......................................... (2)

2、积极采用新技术,降低加工成本 ........................................ (3)

3、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 (3)

三、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 (3)

(一)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 (4)

(二)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 ...... (4)

(三)石化企业国际化竞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 (5)

四、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遇到的问题与障碍 ................................. (5)

(一)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意识不强 .................................... (5)

(二)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比较单一 ................................ (6)

(三)中国石化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专门人才 .............................. (6)

(四)中国石化企业投资结构与方式不太合理 ................................ (6)

(五)信息化建设不足与跨国公司相比 ...................................... (6)

五、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路径选择 ......................................... (7)

(一)制定全球竞争战略,建立国际战略联盟 ................................ (8)

(二)实施国际化经营,选择最佳的路径模式 ................................ (8)

(三)实施国际化经营,推行人才国际化战略 ................................ (9)

(四)体育营销成就中国石化国际化品牌 ................................... (10)

六、中国石化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 ............................................ (12)

(一)战略目标 ......................................................... (12)

(二)战略保障措施 ..................................................... (13)

七、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将纳入全球经济之中,全球将成为一个统一的网络化的市场体系。面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中国在新世纪里的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

目前,中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以来,批准设立的外资企业己达30多万家,实际利用外资2500多亿美元,引进外资对弥补我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利用后发优势迅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都十分有利。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正把传统工业和技术成熟的部分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即使是某些高技术产业,也力求扩大和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大量吸引和利用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另一方面,遍布全球、发展迅猛的跨国公司日益成为我国与西方大国进行经济合作的载体,我们可以利用它扩大出口,把中国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中国加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过程。然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在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发达国家已经在经济、科技、金融、贸易等领域占巨大优势,并力图维护不合理、

1 不正当的世界经济竞争秩序,这必然会使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石化企业要回应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在全球性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

二、中国石化集团国际化经营分析

(一)我国石化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利润最大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石油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石化作为国有特大型石化企业和国际石油化工市场竞争的主体,只有在国际化经营中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国家石油安全和追求企业利益。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石油,石化工业进入了以资产重组为特征的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大型跨国石油,石化公司间出现了全面购并联合,形成了以埃克森-美孚公司,BP阿莫科—阿科公司,英国壳牌公司,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为首的四强,这些超大规模集团将在全球石油石化市场起着长久的均衡作用, 必将改变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竞争格局。

(二)中国石化面临的任务

为了我国石油化工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努力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近期主要任务有4个方面。

1、加强技术改造,扩大装置能力

2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实现2000年和2010年原油加工能力分别达到2亿吨和3亿吨以上,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和800~1000万吨这个设想目标,必须扩大装置规模,拥有一批千万吨级能加工高硫原油的装置百万吨级乙烯生产装置及相应的下游装置,形成规模经济。

2、积极采用新技术,降低加工成本

降低加工成本是一个综合因素,除了大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扩大装置能力,形成规模,以及采用新型高效设备,以节约能耗、物耗和管理费用,提高收率和生产率外,还应在提高加工深度、提高气体资源综合利用率、优化原料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取得成效。

3、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从节能和环保考虑,应尽早消灭70号汽油,用90号以上汽油取代,实现无铅化;要改善柴油安定性和十六烷值,并提高柴/汽比;要加快润滑油品种牌号升级换代的速度。合成树脂要加快专用料的发展,在农用薄膜、家用电器、电线电缆和工业管道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合成纤维在发展涤纶、腈纶的同时,适当发展锦纶和丙纶,在品种牌号上要突出差别化、功能化和非服装用纤维等新产品的开发。

三、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化。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

3 “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同时,中国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企业对外开放水平。因此,中国石化企业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石化企业必须走出国门,更好的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更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从而切实提高我国石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是一个全新的、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任何企业都逃避不了国际的竞争。企业的成长一般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的发展过程。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走向国际化。所以说企业的海外经营不仅是一种战略选择,而且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跨国公司。例如中国石化2005年8月最新公布的中国500强排名榜上,以6342亿元营业额名列榜首。之所以取得如此业绩,与近年来中国石化一系列国际化大型项目建设密不可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中国石化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思路。在石油业上、中、下游各领域,与BP、埃克森美孚、壳牌、沙特阿美等国际石油石化公司合资合作,使中石化企业快速成长。

(二)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

4 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劲,企业的经营方式也由一般的国内竞争向高级的跨国竞争转变。在当今这个世界,只有能参与全球性竞争的企业,才是能够实现可持续性成长的企业。例如中石油在国际化经营中,以41.8亿美元出价赢得了哈萨克斯坦石油(PK公司)的竞购。此番收购,是中国公司历史上第一次收购了在海外上市的能源公司。这也是中石油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石化企业国际化竞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2004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长速度为9.50%。而当年第一到第三季度石油和化工工业现价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为28.7%,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前后,中国仍将进口大量的原油、燃料油、LNG、LPD等等,以满足国内持续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所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石化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基础。

四、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遇到的问题与障碍

随着中国市场的完全开放,中国石化企业也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从企业层面,还是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

(一)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意识不强

很多中国石化企业要么没有企业国际化经营观念,要么对海外经营投资、扩张顾虑太多,国际化进程开展不利,目前一些大型石化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缺乏关于“往那里走”、“怎么走”等问题的长远战略规划。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海外投资虽然已初具规模,但

5 国际化经营效果并不理想。据有关部门调查,国有石化企业在境外投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约占2/3,海外投资项目中大约只有1/2是赢利的。这种局面的形成除石化企业缺乏“走出去”的经验外,与“走出去”之初缺乏明晰的战略思路和战略定位有着直接关系。

(二)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比较单一

主要是简单进出口贸易,对于设立的海外分支机构也较少。目前只有少有的企业,例如中石油公司国际化开始于1993年,在美国石油城休斯敦建立了办事处。很多企业还只是停留在进出口原油的贸易阶段。

(三)中国石化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专门人才

石化企业海外经营一定要有雄厚的国际贸易人才,要能够懂得相关的国际法规,熟悉和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目前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急需大量国际性经营的人才。但很少有企业对人才大量投资。从1991年中石油从海外派出一期100多名业务精英跨国培养,人才投入累计超过亿元。

(四)中国石化企业投资结构与方式不太合理

在国外市场的选择上游资源比重明显不足。比如中石化在勘探开发、炼油营销、化工业务占用资本的构成比例为25:50:25,而国外三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块业务占用资本比例约为52:33:15。两者相比较,中石化油气勘探开发明显不足。

(五)信息化建设不足与跨国公司相比

6 中国石化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五百强企业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都存在明显不足。

众所周知,现在国际石化市场早已为跨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垄断,它们凭借着庞大的规模、雄厚的财力和先进的技术占据了世界石化贸易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作为刚刚起步的中国石化企业,尚处在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与跨国石化公司相比,仍还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核心竞争力不强、跨国经营程度不高、企业经营效益自然不好。例如,2008年,埃克森美孚的资产总额达到1742.78亿美元(约合14424.47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达到2370.54亿美元(约合19620亿元人民币);利润达到215.10亿美元(约合1780亿元人民币)。而中石化2003年资产总额才达到4008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71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达到300亿元。中石化是一个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石油企业,但中国石化的产业链呈现头小尾大之势---其原油资源比起庞大的炼油业务来说是太小了。目前,中国石化的油气开采收入只占全部营业额的10%,公司所需的原油70%以上依赖外购,其中进口原油占原油需求量的比例达到60%,而且呈现出递增趋势。与跨国经营的石化巨头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我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道路仍然漫长。

五、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路径选择

通过对我国石化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分析,以及指出我国石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碰到的种种困难与障碍,我们认为我国石化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的长远规划和战略部署,不能

7 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性,所以我国石化企业必须在推进其国际化经营之初,必须确立企业的全球竞争战略。

(一)制定全球竞争战略,建立国际战略联盟

全球竞争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必然选择,我国石化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应该尽快确立企业全球战略,坚持战略先行。战略先行的指导思想对开展跨国经营尤为重要。目前中石化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入国际市场,在经营方式上,先通过战略联盟与资源国石油公司或国际大石油公司合作,后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单独勘探开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战略联盟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普遍的国际化经营模式。我国石化公司国际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加强于国外企业的合作。比如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分别开始与国际石油三大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谈判并先后达成战略联盟的一系列框架协议。其中之一就是中石化将选择江苏、福建、广州三地,与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共同经营1500个加油站。对于中石化,组建战略联盟联手走出去,通过互补优势、共享利益、共担风险、获取知识等方式有效增强联盟各方自身实力,降低成本和风险,延伸价值链,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二)实施国际化经营,选择最佳的路径模式

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石化企业竞争日趋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石化企业必须走出去的迫切需要。但是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国内经营转向跨国经营的循序渐进过程,大多从扩大直接商品出口开始,逐步走出国门,直接对外投资,进行跨国经营,

8 其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商品国际化阶段,即积极从事直接出口,把商品销售到国外;国外生产阶段,即通过海外投资,在国外直接进行生产和销售。比如与国外厂商进行长期合作,或在国外直接投资建厂生产;跨国公司阶段,即企业生产和销售国际化,这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成熟阶段。通过进行跨国经营,在全球成立若干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最优化配置。在一般的国际化路径中进行选择,具体的经营模式看哪个更适合其不同状况进行取舍。比如考虑走出去时,在海外设立办事处、分公司,大力推广其品牌的影响力。或者就与跨国石化企业或本地大规模企业,进行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与战略联盟。也可以进行海外投资与运营(子公司),建立中国自己的跨国石化公司,通过在多个国家建立子分公司,由母公司或总公司进行决策,为用户提供服务。例如中国石化企业为了抗衡跨国石化企业,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强的地位,于1997年11月19日,中国石化企业第一次“战略联盟”产生,由金陵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仪化集团有限公司、南化集团公司和江苏省石油集团组建起中国东联集团公司,从而实现国内石化企业的强强合作,以抵御外来的竞争对手。同时也可以进行直接海外投资,比如2005中石油和中石化共同组成的中国石油投资集团收购了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的石油资产和管道资产,其总额达到14.2亿美元。

(三)实施国际化经营,推行人才国际化战略

9 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和核心。国际化人才战略是跨国公司成功实现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保证,海外经营一定要有雄厚的国际贸易人才,即注重高级人才的国际化。以中海油为例,近年来,中海油在跨国经营中成功地实施了国际化人才战略。一是聘请“洋高参”。有限公司董事会9个成员中有4人是外方专业人士;有限公司成立高层次的决策咨询机构“国际顾问委员会”,聘请世界著名大学教授、BP石油公司、壳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出任委员。二是引进国际人才。有限公司外籍员工有1000多名。三是充分利用外脑。聘请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和投资银行,在国际运做中发挥专业优势。

(四)体育营销成就中国石化国际化品牌

体育营销在国外己有成熟的理念和操作方法,但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体育营销是依托于体育活动,将产品与体育结合,把体育文化与品牌文化融合,形成企业文化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它要求把企业资源重新整合,一切经营活动都要服务于体育营销,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从而引起消费者与企业的共鸣,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长期的特殊偏好,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

中国石化借助国际体育赛事和国际化的媒体打造国际化品牌。借助国际体育赛事和国际化的媒体打造国际化品牌。借助万众瞩目的体育赛事,中国石化登上了更高的传播平台,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石化的品牌形象不断亮相国际舞台,产品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国石化在培育卓越素质和核心价值、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

10 时,近年来不断强化品牌意识,丰富品牌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努力赋予其高科技、国际化的“人格魅力”。2005年,中国石化先后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和十运会合作伙伴,中国石化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北京奥组委、中国奥组委以及参加2以拓年冬奥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资金、石化产品及相关服务。“中国石化”与举世暇目的体育盛会联系起来,在国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2006年,中国石化正式加人奥林匹克博物馆“捐赠者纪念墙”,中国石化名称和标志将与世界知名公司一起,展示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借助Al等国际重大车赛,较好地树立了长城润滑油品牌的国际化形象,“长城”品牌价值达到108.13亿元。通过不懈努力,“长城”润滑油有信心成为与美孚、壳牌一样的国际化品牌。

2000年中国石化成功在香港、纽约和伦敦上市,为积极发展主营业务,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2006年,中国石化集团将集团非核心业务处理完之后,核心业务打包让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收购,从而实现整体上市。为了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就需要掌握和控制石油产业链中最具竞争力的领域:成品油流通领域包括石油仓储、原油和成品油批发、成品油零售等环节。同国外公司的竞争就是争夺市场份额占有率,终端销售就是各方争夺的焦点。为此,形成布局合理、标识统

一、服务优良的零售网络是燕得市场和提高占有率的必然选择。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必然带来降低成本、推出新产品的良好作用,从而提升中国石化产品的竞争优势。加快兴建大型石化合资联合企业进程,使其成为我国石化行业引进新技术管理手段的开端和新的

11 经济增长点。现在,我国新的大型石化合资项目已初显轮廓。坚持进口原油多元化的同时,提高勘探和加工技术,加快民用原油储备库的建设,可避免过度受市场影响,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竞争优势。 通过广告策划,提高中国石化品牌的知名度,进而提升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中国石化将赞助具有公益性质的科学考察项目和大型体育赛事以及社会公益活动,作为营销策略之一。通过广告策划,树立中国石化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顾客对中国石化产品的认同度。

六、中国石化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石化集团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较强的所有权优势,但在国际化经营战略方面仍需进行全面部署。

(一)战略目标

中国石化集团作为特大型石化企业,有着较强的综合实力,有专业化的协作体系和较稳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有自己的品牌,其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应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实力,生产能力,选择一定的业务领域和国际经营区位,拓展跨国经营活动,利用内部化的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利益,在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逐步把自身建设成为具备强大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战略实施阶段划分。(1)战略准备阶段。企业的经营战略一经制定,接下去便是实施问题。企业要正确地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以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2)跨国公司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国际化经营运作,即约用5 年~10 年的时间,使中国石化集团进入跨国公司阶

12 段。这一阶段,公司的国际竞争势力增强,积累比较丰富的国际经营经验,初步建立国际生产体系,包括原油勘探开采,炼油化工生产,初步建立起国际营销体系和信息网络,并且建立起中国石化集团的国际品牌形象。(3)全球企业阶段。进入跨国公司阶段后,再通过5年~10年的跨国经营,使中国石化集团的整体竞争实力进入跨国石油公司前5 名。在这一阶段,应选取适当的进入方式,涉足北美、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实现在全世界范围的有效配置,把中石化集团培育成全球性大企业。

(二)战略保障措施

1、以“三改一加强”为指导思想,提高企业竞争力。与世界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石化集团虽然具备了较大的规模,但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企业制度改革力度;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分离分流不良资产,强化核心优势;加强管理,提升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2、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必须尽快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强化研发部门实力,集中力量开发对全局有突破性作用的项目,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着眼长远发展,创造国际竞争的所有权优势。

3、大力培养国际化经营的高素质人才。与国际上大的石油石化企业论伯仲,比高低,就必须有一批懂业务,肯钻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有一批具备全球眼光的经营管理者。要建立起培养人才,吸引人

13 才的机制,做到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七、结论

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网络延伸、服务延伸和业务延伸。中国石化企业可以通过国内或国际合作为“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础。中国石化企业“走出去”首先以“引进来”为基础,并通过扩大与跨国石化公司在国内的合作而真正“走出去”。针对中石化而言,作为中国石化行业中巨头之一,是一家集原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为一体的特大型石化公司。但其炼油60%依靠进口,与国外大型石化公司全球竞争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摆在中石化前面的路必须是尽早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到国外去寻找油气资源,通过国际市场来培养其国际竞争力,从而能与跨国石化公司抗衡,并在国际石化市场占据一席。

参考文献

[1] 杨德林,张建中,迪 晶: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 廖 钦: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2002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排名[J].《国际石油经济》,2004~2 [3] 朱 训:《实行全球能源战略,建立全球供应体》,《国际石油经济》[J].2004 [4] 刘文纲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24 [5] 温青山主编.国际石油公司发展战略与财务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02~111 [6] 董辅,萧灼基.2004年经济分析与展望.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4 [7] 马永红,魏祯,陈清江,等:《基于随机前沿面的全球石化行业技术效率相关研究》,《现代化工》,2005,25(3) 中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8] 倪健民.国家能源安全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 何兴.现代石油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全书[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4. [10] 王育宝,吕璞.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5,(11):2-6. [11] 刘跃.中国石化技术创新战略和管理模式的变化[J].中国科技论坛,2003 [12] 刘妍,王宇奇.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报,2004 [13] 黄继新.中国石油的全球触角[N].经济观察报,2004-10-25(42). [14] 董秀称,寿玄成.加入WTO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影响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3 [15] 严绪朝,杨景民.为二十一世纪石油加油——中国石油工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报告[M]. [16] 王宇奇.中国石油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对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2, [17] 杨嵘.中国石油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经济评论,2004 [18] 曹湘洪.我国石油化工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 [19] 何作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节能潜力和相关措施初探[J].当代石油石化,2004

第二篇:微电网电能质量总结

微电网电能质量相关问题总结

0 引言

电能,是电力供应方和用电客户共同保证质量的一种特殊商品。不合格的电能质量问题会对用户产生巨大危害。随着近年来电网中金融行业、医院、精密仪器生产线等敏感性负荷的比例增大,对电能质量提出了高的要求。因此,改善电能质量对于维护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保障工业产品质量、保证科学实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电力系统中各种扰动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可分稳态问题和暂态问题两大类。稳态电能质量问题通常是以波形畸变为主要特征,包括了电压偏差、频率波动、谐波、间谐波、噪声、三相不平衡、闪变、波形下陷等;暂态电能质量问题主要是以频谱和暂态持续时间为特征,包括电压跌落、电压骤升、供电短时中断、暂态过电压、电容器充电暂态等。

微电网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电力组网概念,它是由一系列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负荷组成的微型电力网, 根据需要可选择与配电网并网运行也可选择独立运行,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微网一般联接于低压配电网中,电压等级为380/220V。正常情况下,微网均处于并网状态,当检测到大电网故障、异常或电能质量难以满足指标时,则打开静态开关转为孤岛运行直至故障消除。实现两种模式间的平滑无缝转换是影响微网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关键在于静态开关的性能和采用的控制技术。并网模式下,频率、电压的稳定交由配电网来支撑调节,微网仅辅助调节局部电压和减少无功流动,此时微电源可采用PQ控制。而孤岛模式下,需要微网自身维持频率和电压的恒定,主要有单主或多主控制、对等控制和基于多代理技术三种控制思路,但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微电源采用下垂控制和V/f控制来维持电压稳定。

由于微电网课题愈加受到学者们的密集关注以及高要求下电能质量问题的凸显,本文即对微电网接入所带来的影响及相关解决方法进行简要的总结。

1 1 微电网电能质量特性总结

微网接入会对配电主网产生电能质量问题,配电主网的电能质量问题也会影响微网的供电质量,因为微网与主网联接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相连,而是存在功率、电压和频率的交互影响。例如由于连接配电网和微网的静态开关仅在主网电压失衡严重时才会断开,若主网电压失衡程度没有严重到引发静态开关动作,微网就必须承受主网的影响,在公共连接点(PCC)处维持不平衡电压。如果微网内部没有足够的功率补偿装置,无法维持电压和频率的恒定,其中的敏感负荷就可能不正常运行或断开,从而使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扩散到微网中。

就微网自身来说,微电源的运行特性和控制方法、微电源的接入点和容量、微网运行方式和控制方法、采用的电力电子装置、储能设备及负荷特性都会影响电能质量,从而导致微网电能质量的检测、分析、评估和改善较之大电网更为复杂和困难。而其中微电源所引发的电能质量问题尤为凸显,且风电、光伏发电等新型间歇式微电源大都采用全控型换流装置接入,又带来了更多电能质量问题。微网的电能质量特殊性是由微电源、负荷及微网运行和控制方法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电能质量问题及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稳态电压分布变化

微电源的接入会影响微网各点的电压分布,抬高或降低原有电压,造成新的问题。传统电网通常呈辐射状,稳态运行情况下电压沿馈线潮流方向逐渐降低,而微电源的接入使得电网潮流复杂化,馈线上传输的功率减小及微电源输出的无功支撑,减缓馈线各点电压幅值的减低甚至抬高电压,负荷减小时微电源接入处电压可能出现波峰,严重时更可能导致电压超标,电压升高多少与微电源的位置及容量有关。微电源也可能带来低电压问题,例如馈线中采用了一些补偿设备来调节电压,当微电源处于此类电压调节器的下游,其输出电压又是调节器负载的重要部分,就可能引起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减小,当微电源无法注入足够的无功功率,调节器下游区域电压水平就会降低。此外低电压水平也可能是由于基于异步发电机并网的微电源从系统中吸收滞后的无功功率而产生的。 1.2 电压波动和闪变

可再生能源的起动和停运受自然环境、本地用户需求等因素的干扰,输出功率不规律且变化频繁,功率的突然变化导致电源和反馈环节的电压控制设备互相影响,给电压调整增加难度。微电源接入位置、数量、容量和控制方式的不合理

2 均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微网内明显的电压波动和闪变,与负荷的不协调运行也会加剧电能质量问题。当微电源与本地负荷协调运行时会抑制电压波动,但若微电源与本地负荷功率失衡反而会加剧电压波动。当微网转为孤岛运行模式时,需要协调控制维持自身的频率和电压,如果没有足够的无功补偿装置或储能元件,就容易导致电压波动、闪变等问题。 1.3 频率调节难度增加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由于存在惯量,通过频率的轻微调节就能满足负荷变动时的初始功率平衡,再利用功率调节器使系统的频率恢复额定值[27]。而基于电力电子型接口微电源由于原动机响应速度较慢且没有储备功率,使得惯性较小,无法对负荷的阶越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当微电网与主网联接时可由主网来平衡负荷变化,但转入孤岛运行时,为了提高响应的快速性、减小电压和频率波动,就需更多的功率快速补偿措施。 1.4 谐波和直流注入

谐波是除了电压波动、频率波动之外的电网第三大公害。微电源大多采用电力电子转换器接入微网,其电压调整和控制方式与常规方法有很大不同,对其进行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微网电流、电压波形畸变,引入谐波污染,开关器件的频繁通断会产生开关频率附近的谐波分量,谐波的幅度和阶次受转换器工作模式的影响。此外,如微网不采用隔离变压器而直接接入电网,就有可能向电网注入直流,变压器和电磁元件可能出现磁饱和现象,造成附近机械负荷发生转矩脉动。 1.5 继电保护整定困难

新的微电源接入必须配合微网中原有的继电保护装置,微电源必须在故障时早于重合闸动作被切除,否则可能引起电弧重燃,导致重合闸失败。微电源在不同点的功率注入会减小继电保护的范围,如果继电器不具备方向敏感性,则并联分支故障时微电源的电流注入会引起本线路继电器误动。此外微电源并网减小了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的临界切除时间。这些都会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6 短路电流增大

微电源会增大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影响其大小、方向和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诸如微电源的技术类型、接入地点、容量、运行模式、渗透率与并网方式及采用的控制技术等。许多情况下并网侧装有逆功率继电器,正常运行时不会向电网注入功率,但配电网故障瞬间微电源可能向电网注入较大电

3 流,使得短路电流超标,导致断路器开断能力不足不能切除故障,扩大了故障范围危及系统安全。若发生接地故障时,注入大地的电流过大还会使地电位升高造成反击,严重威胁接地点附近的变电站和人身安全,还会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微电网电能质量处理对策

微网中微电源对电能质量的最大影响是由于微电源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和所采用的大量电力电子转换装置带来的谐波污染和无功损耗,会形成微网“公害”,引发更为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因此消除微网谐波污染、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抑制谐波污染问题基本有两条思路:一种是装设附加的谐波补偿装置来抑制谐波,适用于各种谐波源;另一种则是从谐波产生的源头入手,对谐波源本身进行改造,减少谐波的注入,适用于谐波源是电力电子装置的系统。而无功补偿看似和谐波抑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电能质量问题,但二者之间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产生谐波的装置大多也是消耗无功功率的装置,如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变压器等,而抑制谐波的措施又可用于补偿无功功率,如LC滤波器、有源滤波器等。目前微网对于谐波污染及无功不足已经有一些可行有效的改善措施,但主要还是加装补偿装置,包括固态切换开关、无/有源电力滤波器、动态电压恢复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等。随着更易于实现灵活控制的电力电子元件(例如GTO、IGBT等)的发展,柔性交流输电(FACTS)技术也成为改善电能质量的有力工具。储能设备的发展也在抑制电压、频率波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若想进一步提高微网电能质量,还需从第二种思路入手,从源头处减少谐波的注入,即对微电源进行改进,提高其并网电能质量。

虽然微电源给微网带来了更多电能质量问题,但也存在改善电能质量的独特优势。首先微电源能及时快速地提供电能,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满足系统负荷变化,减少故障,提高系统稳定性。其次微电源与电能质量调节器的优化配置能实现统一控制,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有源电力滤波器等电能质量调节器都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而微电源中采用的电力电子转换器使实现转换器复用功能成为可能,可以改进现有的电力电子设备吸收、释放有功和无功,在改善微网电能质量的同时还减少了系统的建设投资,这将是改善微网电能质量的一个可行的经济方案。未来的微网逆变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会是集合不同的控制方法加以协调整合,

4 形成复合控制,在向本地负荷及电网同步传输有功功率的同时,也能实现谐波抑制、无功调节和故障检测等多重功能,这将是未来微网电能质量治理的一个新的方向。

3 小结

本文总结了微电网接入所带来的电能质量各方面的问题。由于微网在不同地点引入了不同容量、不同种类的微电源,具有各自的发电特性及并网方式,且采用了大量电力电子装置,带来特殊电能质量问题有别于传统电网。因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微网电压、频率、电流质量、继电保护及短路容量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为了改善微网接入后的电能质量,对消除微网谐波污染、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文中整理了微网电能质量治理的主要思路,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肖湘宁.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 王兆安,杨

君,刘进军.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1998 [3〕梁才浩,段献忠.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

6(12):35-65 [4] 赵宏伟,吴涛涛.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技术[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8,20(l):111-126 [5] 陈小荣,王浩州.影响电能质量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电力标准化与计量,2003,

3(45):23-25 [6] 江

南.分布式电源对电网谐波分布的影响及滤波方法研究[J].浙江:浙江大

学,2007 [7] 杜秀丽,黄琦,张昌华,井实,周迪.基于微电网的并网逆变技术研究综述[J].

浙江电力,2009,3(4):17-21 [8] 苏

玲,张建华,王利,苗唯时,吴子平.微电网相关问题及技术研究[J].电力

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9):235-239 [9] 李

承,邹云屏.有源电力滤波器抑制谐波的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27(20):31-34

第三篇:电能质量综合治理工程

1电源污染的危害

(1)干扰通讯设备、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数据丢失或死机。

(2)影响无线电发射系统、雷达系统、核磁共振等设备的工作性能,造成噪声干扰和图像紊乱。

(3)引起电气自动装置误动作,甚至发生严重事故。

(4)使电气设备过热,振动和噪声加大,加速绝缘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故障或烧毁。

(5)造成灯光亮度的波动(闪变),影响工作效益。 (6)导致供电系统功率损耗增加。 2电源污染的种类 2.1电压波动及闪变

电压波动是指多个正弦波的峰值,在一段时间内超过(低于)标准电压值,大约从半周波到几百个周波,即从10mS到2.5秒,包括过压波动和欠压波动。普通避雷器和过电压保护器,完全不能消除过压波动,因为它们是用来消除瞬态脉冲的。普通避雷器在限压动作时有相当大的电阻值,考虑到其额定热容量(焦尔),这些装置很容易被烧毁,而无法提拱以后的保护功能。这种情况往往很容易忽视掉,这是导致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敏感设备故障或停机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相反的情况是欠压波动,它是指多个正弦波的峰值,在一段时间内低于标准电压值,或如通常所说:晃动或降落。长时间的低电压情况可能是由供电公司造成或由于用户过负载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事故现象或计划安排。更为严重的是失压,它大多是由于配电网内重负载的分合造成,例如大型电动机、中央空调系统、电弧炉等的启停以及开关电弧、保险丝烧断、断路器跳闸等,这些都是通常导致电压畸变的原因。

大型用电设备的频繁启动导致电压的周期性波动,如电焊机、冲压机、吊机、电梯等,这些设备需要短时冲击功率,主要是无功功率。电压波动导致设备功率不稳,产品质量下降;灯光的闪变引致眼睛疲劳,降低工作效率。

2.2浪涌冲击

浪涌冲击是指系统发生短时过(低)电压,即时间不超过1毫秒的电压瞬时脉冲,这种脉冲可以是正极或负极性,可以具有连串或振荡性质。它们通常也被叫作:尖峰、缺口、干扰、毛刺或突变。

电网中的浪涌冲击既可由电网内部大型设备(电机、电容器等)的投切或大型晶闸管的开断引起,也可由外部雷电波的侵入造成。浪涌冲击容易引起电子设备部件损坏,引起电气设备绝缘击穿;同时也容易导致计算机等设备数据出错或死机。

2.3谐波

线性负载,例如纯电阻负载,其工作电流的波形与输入电压的正弦波形完全相同,非线性负载,例如斩波直流负载,其工作电流是非正弦波形。传统的线性负载的电流/电压只含有基波(50Hz),没有或只有极小的谐波成分,而非线性负载会在电力系统中产生可观的谐波。 谐波与电力系统中基波叠加,造成波形的畸变,畸变的程度取决于谐波电流的频率和幅值。非线性负载产生陡峭有脉冲型电流,而不是平滑的正弦波电流,这种脉冲中的谐波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形成谐波分量,进而导致与电网相联的其它负载产生更多的谐波电流。 计算机是此类非线性负载之一,像绝大多数办公室电子设备一样,计算机装有一个二级管/电容型的供电电源,这类供电电源仅在交流正弦波电压的峰值处产生电流,因此产生大量的三次谐波电流(150Hz)。其它产生谐波电流的设备主要有:电动机变频调速器,固态回热器,和其它一些产生非正弦变化电流的设备。 荧光灯照明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谐波源,在普通的电磁整流器灯光电路中,三次谐波的典型值约为基波(50Hz)值的13%-20%,而在电子整流器灯光电路中,谐波分量甚至高达80%。

非线性负载所产后的谐波电流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多个工作环节,包括变压器,中性线,还有电动机,发电机和电容器等。谐波电流会导致变压器,电动机和备用发电机的运行温度(K参数)严重升高。中性线上的过电流(由谐波和不平衡引起)不仅会使导线温度升高,造成绝缘损坏,而且会在三相变压器线圈中产生环流,导致变压器过热。无功补偿电容器会因电网电压谐波畸变而产生过热,谐波将导致严重过流; 另外,电容器还会与电力系统中的电感性无件形成谐振电路,这将导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明显升高,引致严重故障。照明装置的启辉电容器对于由高频电流引起的过热也是十分敏感的,启辉电容器的频繁损坏显示了电网中存在谐波的影响。谐波还会引起配电线路的传输效率下降,损耗增大,并干扰电力载波通讯系统的工作,如电能管理系统(EMS)和时钟系统。而且,谐波还会使电力测量表计,有功需量表和电度表的计量误差增大。

2.4三相不平衡

三相不平衡会在中性线上产生过电流(由谐波和不平衡引起)不仅会使导线温度升高,造成绝缘损坏,而且会在三相变压器线圈中产生环流,导致变压器过热,甚至引发严重火灾事故等。

3电源污染的治理

现代电力系统中的精密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控制系统需要稳定的高品质的供电电压,随着电力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出台治理措施和相关标准,对产生电力污染的设备提出明确的限制。

IEEE-519-1992就是应这样的需要而制定的。这个标准最初是由用户和供电部门联合发起制定的,旨在限制过电压和配电系统中电流畸变。谐波畸变的测试点被称为耦合点或PCC,该点通常位于计量电表处。标准规定在耦合点处,单次谐波电压畸变率允许值为基波电压的3%。一方面这可以满足计量电表的精度,另一方面能保证用户系统中负载引起的谐波问题对公用供电系统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应用IEEE-519标准时,应注意它只适用于用户系统与公用供电系统之间的限制要求,并不涉及用户系统内局部电源质量的问题,而大多数谐波是在用户设备产生的而不是在公用电网产生的。

我国1993年分布实施了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规定电压奇次谐波畸变率<4%,偶次谐波畸变率<4%;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38A(3次),<61A(5次),<43A(7次)等。 对于现有供电网络或待建电网中的电力污染情况,要进行仔细分析,通常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局部重组电网结构,分离或隔离产生电力污染的设备;二是使用电源净化滤波设备进行治理,通常电压谐波是由电流谐波产生的,有效地抑制电流谐波就会使电压畸变达到要求的范围。国内外很多单位已开始重视电源污染的治理,投资安装电源净化滤波装置,取得了提高电源品质和节能的双重效果。

●串联电抗器 ●有源滤波补偿 ●无源滤波补偿 ●增加整流设备的相数

●安装各种突波吸收保护装置,如避雷器等

第四篇:电能质量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在国际电工标准中定义,谐波为一周期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倍数.在用电设备与电力设备急剧增加的同时,也给电网注入了大量的谐波,造成了很多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谐波的产生

谐波的产生来自于3个方面: 发电源质量不高输 ,配电系统,用电设备。

1) 相控晶闸管整流设备.

当晶闸管整流装置采用移相控制时,从电网吸收的是缺角的正弦波,从而给电网留下的也是另一部份缺角的正弦波.经统计表明:由整流装置产生的谐波占所有谐波的近40%.

2) 变频装置.

变频装置由于采用了相位控制,除含有整次谐波外,还含有分数次谐波.

3) 电弧炉.

从电弧炉电流的表达式可看出,电弧炉是一个典型的谐波源. 4) 荧光灯等气体放电类光源及家用电器.

它们均给电网带来奇次谐波电流.

2 谐波的危害

1 对供配电线路的危害 2 对电力设备的危害

1) 对变压器的危害.

谐波使变压器的铜耗、铁耗及噪声增大.

2) 对电力电缆的危害.

由于谐波次数高频率上升,再加之电缆导体截面积越大,集肤效应

越明显,从而导致导体的交流电阻增大,使得电缆的允许通过电流减小。

3) 对电动机的危害.

谐波使电动机的附加损耗增加,效率降低.

4) 对低压开关的危害.

对配电用断路器而言,全电磁型的断路器易受谐波电流的影响使铁耗增大而发热;电子型的断路器,谐波也使额定电流降低.

5) 对弱电系统设备的干扰.

对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有线电视、报警与楼宇自动化等弱

电设备,谐波通过电磁感应、静电感应与传导方式耦合到这些系统中,产生干扰。

公用电网中的谐波产生

1 电源本身以及输配电系统产生的谐波。

由于发电机三相绕组在制作上很难做到绝对对称,铁心也很 难做到绝对均匀一致等制造和结构上的原因,使得电源在发出基波电势的同时也会产生谐波电势,但由于其值很小,一般在分析电力系统谐波问题时可以忽略。在输181配电系统中则主要是变压器产生谐波,由于其铁芯饱和时,磁化曲线呈非线性,相当于非线性器件,饱和程度越深波形畸变也就越严重,再加上设计时出于经济性考虑,使磁性材料工作在磁化曲线的近饱和区段,从而产生谐波电流。电源和输配电系统虽然产生谐波,但这两方面产生的谐波所占的比例一般都很小。

2 电力系统负荷端大量的大功率换流设备和调压装置的广泛应用产生的谐波。

如荧光灯、电弧炉、变频设备、家用电器等。这些用电设备具有非线性特征,即使供给的是标准的正弦波电压,也会产生谐波电流注入系统,给电网造成大量的谐波,甚至会因为参数配置问题使得局部区域产生放大,由用电设备产生的谐波所占比例很大,是电网主要的谐波源。

谐波源的种类

带平波电抗器或直流电机负载的晶闸管相控整流装置是最早出现的电力电子型谐波源,这种谐波源一般被当作电流型谐波源,其滤波器设计可以采用无源支路和系统进行分流的方法来进行优化和计算。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类整流桥后面并联一个大的滤波电容的负载,这类负载在家用电器和变频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这种谐波源单个容量并不大,但是当大量使用时(如变频器群)也会产生很大的谐波干扰。这类非线性负载一般被当作电压型谐波源。

谐波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对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如谐波源分析、谐波检测、畸变波形分析、谐波抑制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谐波的检测,它是解决其他谐波问题的基础。但由于电力系统的谐波受到随机性、非平稳性、分布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要进行实时准确的检测并不容易,因此,随着交流电力系统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多种谐波检测方法,如模拟滤波、基于傅氏变换的频域分析法、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检测方法、小波变换、神经网络等。

电网的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

由于大量非线性电力负荷的增加,给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功率因数降低、电磁干扰和谐波污染的问题。功率因数过低,将会导致大量的电能浪费、设备利用率降低和电压偏差过大等;谐波电流的存在,则会引起波形畸变、电力设备基波负载容量下降和电力装置产生谐振等严重问题,有的电力系统甚至引起电力设备损坏事故。

近几年我国电力发展突飞猛进,电力系统的结构日益复 杂,大量的非线性电力负荷投入电力系统中,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功率因数降低、电磁干扰和谐波污染三大公害。

在并联装置中,除了超高压并联电抗器之外,主要用来对电网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进行调节。就电力网而言,无功补偿既可以补高压侧,也可以补低压侧。对一般用户而言,在低压侧补偿将可以降低投资、减少能量损耗、有效提升负载端电压,所以电容器补偿装置通常安装在接近负载端,以提高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无功补偿在合理设计和安装后,可以使电网增容与其他补偿方法相比,低压并联电容器组的方式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切实可行、且能较大幅度降低线损和提高电能质量的有效途径。

从无功补偿的内容来看,又可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依照负荷大小仅仅自动补偿无功分量;另一类则是除了补偿无功分量之外,还兼有谐波抑制或脱谐功能,这是因为无功补偿与谐波干扰通常是同 时出现的。高频负荷和非线性负载会使电网中的谐波含量剧增,装在电网低压侧的电力电容器极易因变压器感抗及剩余电网的电感发生谐振而产生很高的电流,造成供电回路过载、电容器烧毁和投切开 关损坏等事故。所以,在无功补偿的同时,必须考虑谐波治理的措施。

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是电力系统中广泛涉及的话题,无功不平衡与谐波危害的故障经常出现,合理选择电网的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方案,是当前电力系统中经常面对的问题。选择合理的补偿方案相 当重要,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必须同时进行、细致分析、综合考虑及因地制宜。如何提高供电质量以及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需要在理论与实际、技术与经济各方面不断探索。

谐波的抑制

1 电源谐波的治理

随着电力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出台治理措施和相关标准,对产生电力污染的设备提出明确的限制.IEEE-519-1992就是应这样的需要而制定的.这个标准最初是由用户和供电部门联合发起制定的,旨在限制过电压和配电系统中的电流畸变.谐波畸变的测试点被称为耦合点或PCC,该点通常位于计量电表处.标准规定在耦合点处,单次谐波电压畸变率允许值为基波电压的3%.一方面这可以满足计量电表的精度,另一方面能保证用户系统中负载引起的谐波问题对公用供电系统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

对于现有供电网络或待建电网中的电力污染情况,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局部重组电网结构,分离或隔离产生电力污染的设备;二是使用电源净化滤波设备进行治理,有效地抑制电流谐波就会使电 压畸变达到要求的范围.

电源谐波的治理主要有以下手段.

1) 无源滤波.

无源滤波装置是指由无源器件(电感、电容、电阻)构成的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装置它一般由若干个无源滤波器并联而成,每个滤波器在一个或两个谐波频率附近或者在某一个频带内呈现低阻抗,吸收相应的谐波电流,从而使电网中的谐波电流减少,达到抑制谐波的目的.

2) 串联电抗器.

为避免电容因谐波电流造成本身的损坏与电网谐波扩大,常采用串联电抗器的方法来抑制谐波.串联电抗器是根据检测出的谐波情况恰当选择串联电抗器的百分电抗值(电抗器的感抗值XL与电容器的容抗值XC之比的百分数).

3) 有源滤波.

有源滤波采用模拟和数字逻辑电路对有谐波的系统进行电流检测和电流注入.具体做法是将有源滤波器与一个含谐波的负荷并联连接,该有源滤波器产生的谐波电流与负荷产生的谐波电流大小相同相位相反,因此电源仅提供负荷基波电流。

4) 增加整流设备的相数.

5)其它措施

高次谐波对三相变压器的影响取决于变压器绕组的接线方式。对于星/星(Y,y)接线,相电流间的不平衡结果会使星形中性点位移,使相线对中性线的电压不相等,3N倍的谐波电流在原边及付边的相线对中性线的电压上均造成谐波电压并使中性点的电压脉动.在三角形/星形(D,y)变压器里,不平衡电流和3N谐波电流在原边绕组内循环流动而不会传到电源系统中去。

结束语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分量增大,谐波次数增多,给供配电线路、电力设备等带来危害.抑制谐波有多种办法,无源滤波及串联电抗器虽然滤波效果不很理想,但简单便宜,仍在应用;有源滤波提供一种最有效的从电网中清除谐波的方式,可滤去谐波的次数高达50次,但价格较贵.另外,将电力变压器的接线组别接成(D,yn11)以及增加整流设备的相数均能抑制谐波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高新技术产品对高质量电能的普遍要求,建设绿色电网将会提到更重要的日程,抑制谐波污染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奋斗目标。

第五篇:电能损耗分析和技术措施及电能管理探讨

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电能损耗分析和技术措施及电能管理探讨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电能损耗分析和技术措施及电能管理探讨

摘要:简介了线损的构成,重点阐述了技术线损的产生的各种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和电能管理两者相结合。

关键词:线损、技术损耗 无功补偿 功率因数

一、前言

线损是电力网电能损耗的简称,指电网经营企业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自发电厂出线起至客户电度表止所产生的电能消耗和损失。线损率是电力企业反映电能损耗和技能水平的技术指标,它不仅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应,更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网电能损耗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固定损耗,指所有变压器铁耗之和;二是可变损耗,指线路与配电变压器铜耗之和;三是管理损耗,指抄表差错、计量仪表不准、偷窃电等管理不妥造成,随着商场超市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降的处境,对此,只能从加强市场开拓及成本控制两方面着手。相对而言,成本控制易于实施,风险也更小,在各项成本中,电费是一项主要成本。

二、线损分析

线损分析活动是通过对过去线损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降损活动,控制线损的升高或波动,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线损分析可以从设备、技术和治理三方面来分析,通过分析找到降低设备、技术和治理线损的措施,探寻降低线损的方法。

1技术、设备损耗

①变压器的损耗包括以下三方面:

·空载变压器:空载时变压器的损耗主要是铁损,线路空载变压器多时对线路的线损影响很大;

·轻载变压器:由于季节和农村经济的原因使许多农用变压器混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使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增加;

·高损耗变压器:现在有些地方还在使用高损耗变压器,高损耗变压器铁损高,运行成本大。

②运行线路严重老化、过负荷,线路上“卡脖”现象的存在,以及线路的各种故障和隐患不能及时处理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加大了线路上的损耗。

③有些表计、互感器等属于淘汰表计,使电能不能正确地计量;表计、互感器未定期校验,产生计量误差。 2治理损耗

由于治理的疏漏,以下几个方面轻易引起线损升高: ·空载配变没有及时停运; ·轻载变压器不能停运;

·各类用户违约、窃电引起线损升高;

·漏抄、估抄、错抄,电量计算错误、报表误差,抄表时间不统一,引起的时差损;

·电压质量低引起线损高。 3降低技术、设备损耗的措施

对于空载或轻载变压器应及时停运空载,合理合并轻载变压器;限时停轻载、空载(例如农灌配变晚上没有用户时停,早晨有用户再送,降几小时的空载损耗)变压器。配变严重过负荷时,要及时调整负荷。配变各相间负荷严重不平衡时,要及时调整,尽量使各相负荷趋近于平衡。

架设线路时应充分计算该条线路所带的负荷及以后的发展规划,选择合适型号和规格的导线。运行的线路中应杜绝“卡脖”现象存在,尽量避免线路上有接头,减少线路上的损耗。加强线路的巡视工作,发

现故障和隐患及时处理,防止跳闸和接地事故的发生。变压器瓷件和线路上的瓷件要经常擦拭污渍,减少放电引起的损耗;发现瓷件损坏放电,要及时更换。强化计量治理,定期轮校用户计量装置,对不合格的电能表和互感器要及时淘汰更换,国家不答应入网的表计、互感器等要果断不予采用,防止误差造成损耗。 4降低治理损耗的措施

经常开展营业普查活动,对窃电、违章用电以及私自增容用电等行为要及时查处,尤其对窃电嫌疑户要采取非凡措施进行防范。加强用电检查工作,如经常检查计量装置,防止表计、互感器的误差或用户人为破坏造成的损耗,防止绕越计量,防止电流、电压回路开路或短路。 减少抄表误差,所长亲自督察,防止漏抄、估抄、错抄、误抄、计算错误等造成线损升高。

三、降损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电网降损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合理设置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输送;线路经济运行;主变压器经济运行。现就以上降损措施和效果分析如下。

1、合理设置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输送

电网合理配置补偿装置,对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网损很有必要。无功补偿应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及“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原则。变电所宜采用密集型电容器补偿,按无功规划配置容量,无规划的可按主变压器容量的10%~15%配置。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可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10%~15%配置,线路无功补偿电容器不应与配电变压器同台架设。

提高功率因数与降低线损的关系可按(1)式进行计算 ΔPxs% = [1(0.7/0.95)2] ×100% = 46%

2、线路经济运行

线路损失随电流和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因与电流为平方关系,所以电流的变化对线损的影响大,导线上的电流多大为合理,不仅要满足安全要求,还应有经济电流的规定,经济电流小于安全电流,虽然超过经济电流还能运行,但损失大增,这是极不合理的。长期应该是按经济电流运行,短时间按安全电流控制,这样既安全又经济。对于某些运行电流过大,导线截面太小的线路应采取转移负荷、改变运行方式或更换导线等措施。表3列举几种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和安全电流供参考。

表1 几种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和安全电流

3、主变压器经济运行

变电所对几台并联运行的变压器,要考虑经济运行的问题,经济运行的方式应以变压器损失的大小来确定。变压器的损失分铁损和铜损,正常运行时,铁损基本不变,故又称不变损失;铜损则随负荷电流的平方而变化,故又称可变损失。根据对损失与负荷关系的分析可知:当不变损失与可变损失相等时,变压器的效率最高,即变压器带这样的负荷最为经济。根据这个原则,变电所或发电厂应将变压器的负荷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按负荷投入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使变压器运行时最为经济。

四、参考文献

1、电工技术论坛、损耗技术文章。

2、工业技术、电工技术、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3、李如虎、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1999

上一篇:社会实践构建和谐社区下一篇:上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