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评价

2022-11-16

糖尿病胃轻瘫也称为胃排空延迟 , 是指继发在糖尿病基础上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 ,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 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吸收 ,从而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不佳。为了探讨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 该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间治疗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来源于2012年6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00例 ,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 每组50例 , 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 , 女性患者24例 , 年龄在40~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5.1±9.9) 岁 , 观察组患者的病程在10~15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8.3±3.9) 年;对照组患者50例 , 男性患者27例 ,女性23例 , 年龄在39~66岁之间 , 平均年龄为 (45.0±10.5) 岁;对照组患者的病程在9 ~ 15年之间 , 平均病程为 (8.4±3.7) 年。观察组患者空腹时的平均血糖为 (7.9±5.2)mmol/L, 对照组患者空腹时的平均血糖为 (7.8±5.4)mmol/L。两组患者的病情都符合糖尿病的专业诊断标准 , 且患者的病史都在4年以上 , 两组患者进食之后都存在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 , 另外 , 经过医学检查对那些消化道器官不健全的患者进行了排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纳入标准

1两组患者在进行该研究之前都停止使用其他治疗方法;2两组患者都是自愿参与该研究 ,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温针灸治疗 , 首先对患者进行取穴 ,让患者保持仰卧的常规姿势 , 对患者的穴位部位进行消毒 , 使用医学专用针 , 在患者的中脘、足三里和三阴交处进行合适长度的直刺 , 在患者的内关处也进行合适长度的直刺 , 然后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捻转治疗 , 在患者的中脘、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处套上艾条 , 在合理的距离处把艾条点燃 , 然后对患者施灸。针灸的频率是每天针灸1次 , 共针灸20次 , 即4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 为患者服用适量的潘立酮 , 通常为9.5 mg, 每次为患者服用3次 , 在患者饮食半小时之内服用 ,持续服用30 d。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治疗有效率 (%); 2患者体内钡条剩余数量。

1.5统计方法

主要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计量资料主要采用t进行检验 , 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 进行检验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结果

2.1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对比 ,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见表1。

2.2两组在患者体内钡条剩余数量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对比 , 观察组患者体内钡条剩余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见表2。

3病例

患者 , 男 ,59岁 ,2014年2月15日因腹胀、恶心、呕吐梵风衣发作2个多月就诊。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9年 , 长期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和拜糖平 , 最近开始注射普通胰岛素治疗 , 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水平。2013年11月开始反复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空腹血糖7.6~14.3 mmol/L, 用胰岛素每天达40 U, 加用吗丁啉、西沙必利等未见明显好转。上消化道钡餐X线透视可见胃扩张 , 胃蠕动减弱 , 未发现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钡剂滞留时间超过5 h. 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在继续按原方案使用胰岛素治疗时 , 停用胃复安、吗丁啉、红霉素、西沙必利 , 采用针灸治疗。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中脘、脾俞、阴陵泉 , 针刺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 , 选用连续波 , 留针20 min, 出针后在足三里、中脘、三阴交、阴陵泉用艾条温和灸10 min,3 d后症状减轻。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 , 食欲正常 , 无恶心、呕吐、饱胀感 , 血压、血糖控制良好。电话随访6个月症状无复发。

4讨论

中医文献中没有关于糖尿病胃轻瘫的资料 , 根据其临床症状 , 可归入“呕吐”、“痞满”范畴 , 进行辨证施治。“糖尿病胃轻瘫”的概念是1958年由Kassander首次提出 ,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 又称胃麻痹或胃潴留 , 主要临床表现为无诱因发作的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 ,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3]。糖尿病胃轻瘫是发病率比较高的糖尿疾病之一 , 是一种并发症 , 患病者的胃肠功能会大大降低。目前 , 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 可能与高血糖、自主神经病变、胃肠激素等因素有关。《脾胃论》中曰:“脾胃哕皆属脾胃虚弱 ,或寒热所侵 , 或饮食所伤 , 致气上逆而食不得下。”《素问 . 至真要大论》中有:“诸呕吐酸 , 暴注下迫 , 皆属于热。”《杂病源流犀烛 . 肿胀》亦有:“痞满 , 脾病也。本有脾气虚 , 及气郁不能运行 ,心下脾塞胀满 , 故致中气不足 , 不能运化而成者。”有学者认为该病病机是由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调为主 , 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 , 气滞食积、胃失和降为标 , 为虚实夹杂之症[4]。

糖尿病胃轻瘫多因病程日久 , 阴损及阳 , 导致气阴两伤 ,脾胃亏虚 , 运化无力 , 升降失常所致。故治宜健脾和胃 , 益气养阴。取胃经合穴足三里 , 募穴中脘健脾和胃 , 升清降浊 , 疏通气机。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 , 能健脾益气养阴。太溪补益命门 ,扶正培元。加上温和灸能温煦脾胃 , 调节阴阳 , 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的神经节段与同节神经支配的胃肠道发生形态和机能上的联系 , 在各级神经参与下 , 针刺足三里对胃肠道生理活动进行双向调节 , 而达到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目的[5]。针刺三阴交对生理功能正常的胰脏有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 对非胰岛性糖尿病患者 , 针刺三阴交可使血糖降低[6]。

糖尿病作为一种非传染性疾病 , 它的发病率是极高的 , 再加上胃轻瘫的病情结合 , 采用传统方法是无法进行有效治疗的 ,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2]。糖尿病容易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紊乱 , 造成患者胃张力缺乏 , 胃动力紊乱 , 从而引起胃潴留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 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吗丁啉、西沙比利、胃复安等 , 疗效较好 , 但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 针灸治疗方法被应用到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治疗当中 ,可以起到良好的和胃降逆效果 , 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糖尿病临床症状 , 降低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胃功能障碍 , 而且使用温针灸治疗方法还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效果 , 减少患者胃电图检查后不规则波的数量 , 使得患者胃排空 , 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治疗。该研究结果和相关报道结果是一致的。

该研究结果表明 , 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 ,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 效果显著 ,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间治疗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50例,明显有效29例,一般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治疗有效率94.0%;对照组50例,明显有效19例,一般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治疗有效率72.0%,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体内钡条剩余数量上,观察组50例,治疗之前平均体内钡条剩余(8.02±0.90)条,治疗之后平均钡条剩余(2.33±0.21)条;对照组50例,治疗之前体内钡条平均剩余(9.34±0.12)条,治疗之后体内钡条平均剩余(4.77±1.32)条。观察组患者体内钡条剩余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

上一篇:论photoshop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下一篇:高强度铝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