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2023-05-04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语文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推荐)

一、课题的提出.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 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 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 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 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 归纳模式。

6、2004.1——2004.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3、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4、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语文课内外教材内容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二篇: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汉字教学资源开发与评价研究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秭归县两河口镇一支笔中学语文课题组

【关键词】 初中汉字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 初中汉字教学研究本着科学规范、联系生活、实用便捷、尊重历史、突出文化的研究原则,以当代‚字圣‛萧启宏先生总结的‚字形藏理,字音通义‛的总规律和‚同形同宗,同音通义‛的总联系为理论基础,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实验进程,不但从根本上解决汉字的识记和书写问题,而且力求理清汉字与组词,汉字与语感,汉字与阅读,汉字与文言,汉字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一直使用至今,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从仰韶文化时期起,汉字虽然经历了图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建国后的简化等形体演变,但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核心载体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基本代码,其与生俱来的记录和传承功能是始终如一的。即使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但计算机必须使用中文信息技术,这仍然是一个无可更改的基本国情。汉字是植根于源远流长,深厚宽广的民族性基础之上的,自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系统,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文明的进程。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符号,正在走向世界。

汉字在世界文字丛林中独树一臶,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越性,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产物。汉字是由字形表意与声音的结合而组成,集表意、表形、表音于一体。汉字主要是以笔画拼构图形以表达意思,使形与音有机融合,读音可以知义,所以又称为方块字或注音字。相比较之下,拼音文字纯是一种符号,虽然书写容易,词的形态也比较丰富,但它的不规则拼写和长词形,与人的瞬间记忆不能完全适应,表意信息则更是为零。在具体造字法上,汉字只需要用少量的笔画即可构成表达全意形象的图形。它用点、横、竖、撇、折这五种基本笔画按照相离、相接、相交三种组合关系,构成成千上万的汉字。而这种由简单笔画的组合构成的汉字,构成的图形不易混淆,表达的信息却准确丰富,承载的信息量大而具有规律性,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最富有联想的智慧文字。汉字表意能力特别强,一个字就像一幅图画,看惯了这些字,目击的瞬间就能萌发联想,甚至产生情感,使人的认识迅速发生变化。汉字是最节省的构词文字。汉字有神奇般的组词能力,往往一个字能构建出许多个意义单位(词)。这样,汉语常用的四万个词汇只需要三千个左右的汉字构建即可,但人们识字的任务却很有

第 1 页 共 12 页

限。而使用英语的民族,每一个普通成年人,一般至少使用两万个英语单词。所以,汉字也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最能追随语言和时代的发展,把旧字重新组合成新词,得到‚生词熟字‛的效果,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造新的词语。汉字是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人们都知道语言逻辑思维开发左脑,而形象情感生活开发右脑,汉字组成的视觉语言,具备了双重功能,既促进概念逻辑思维的发展,文字图形又促进右脑的想象和情绪活动。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因为汉字是一幅幅的图画,当然书写时容易美术化、艺术化,所以世界上的文字唯有汉字的书写能发展为一门‚书法艺术‛,表现出种种神韵气质,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字都难以表达的艺术美。此外,汉字还特具简短明确的优点。它的音节少,最适合未来声控计算机使用。汉字,有可能成为储存信息的第一文字。所以,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完全可以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所不同的是,这‚第五大发明‛不仅古代功勋显赫,而且在今日和未来的中国与世界,将更加发挥它的魅力!

但是,与我们为拥有汉字而自豪,为能够通过汉字去解读传统文化而庆幸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今天无论是汉字的教与学,还是汉字的应用,都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

一、汉字教学现状的失落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失落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认识汉字、写好汉字则是学生最起码、最基础的语文素养。那么,当前我国汉字教学的状况又怎样呢?

现状材料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书写比较工整、美观,学生书写水平之间的差距不太明显。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书写水平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明显,甚至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而且绝大部分学生的书写水平比入学时明显下降。

材料二:据笔者调查,在当前语文教学界‚加强写字教学‛的呼声日益强烈的背景之下,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写字‛则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我镇2所中心小学,一所初中,竟无一所学校设臵了‚写字课‛。关于《习字册》的使用,90%以上的教师则作为一项家庭作业布臵给学生,其效果可想而知。对于‚毛笔字‛更是无人问津,笔者又对我县的一些乡镇中学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也是‚半斤对八两‛

材料三:某报对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高中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有关写字方面的调查,其结果如下:写字姿势、执笔方法不正确的占48.3%;笔画不规范、笔顺不规则的占51.2%;行书笔画不规范、字迹难以辨认的占67.6%;不知碑林在何处为何物的占89.6%;懂得硬笔书写运笔方法、字体结构、章法布局的占4.6%;能说出五位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大师及碑帖名称者占5.3%;能使用毛笔书写的占4.4%。

材料四:某地一教育考察团赴日本考察,其感触最深的就是日本小学生的书法作品,他

第 2 页 共 12 页

们对日本小学生深谙中国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而感慨万分。归国后,一名教育官员痛心疾呼:‚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下一代,写不好汉字,不懂书法艺术,这简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汉字教学为何落到这步‚悲惨‛的境地,是我们的重视不够吗?不是。是我们的教学不力吗?亦否。那究竟是何原因?

二、国人对汉字冷漠和粗暴的态度令人担忧

目前,以汉字为基础建构起来的汉语处境‚内忧外患‛,正遭到‚英语入侵‛‚方言割据‛‚网络迷惑‛的冲击。在汉字的书写和应用上,写得正确,写得文雅,写得美观,简直成了一种奢望。首先是当今影视书报等媒体中的错误就足以让人瞠目。如国庆文艺晚会中的一个节目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其中有句歌词是‚哇哈哈,哇哈哈‛,而身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打出来的字幕却成了‚娃哈哈,娃哈哈‛!此外就更不用说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中的错误百出了。凡此种种,只要看看每年的电视节目《咬文嚼字》就可以窥见冰山一角。而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则在汉字的应用上,一味追求颠覆,自行其是,拒绝规范,甚至‚扭断语法的脖子‛,总体呈现出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的趋势。同样的,只要看看网上的留言、帖子和聊天,就会发现我们的汉字被糟蹋到何种程度。并非巧合的是,这些肆无忌惮地糟蹋汉字的网民们大多是中小学生和年轻人,更巧的是,他们糟蹋汉字的方法绝大多数是使用的拼音输入法!但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自己对之也居然见怪不怪了。

三、汉学教学的边缘化成了汉字教学问题的又一根源。

特别是在公开课、优质课竞赛中,我们很少看到汉字教学这一基础知识被落实。如果说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汉字教学的影子的话,那也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沿袭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方面只注重‚识字‛教学,只注重字音、字形的读写,而忽略了字义的理解。汉字是集音、形、义于一体的表意文字,这就决定了汉字教学必须立足于字形,由形及义。舍本逐末,死记读音和字形,忽略了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汉字理解和应用上的机械与死板。另一方面,只注重‚写字‛训练,即只注重汉字的书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练字‛。学生进入中学,老师要求人手一本字帖,反复模仿训练。要求中学生写一手‚规范、端正、美观‛的字固然是语文学习的必需,但问题是学生没有把握汉字的特点,没有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没有认识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长年累月的机械练习,到头来还是‚涛声依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并无多大长进。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受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的影响。自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小学汉字教学盲目追随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却只注重读音和笔划的识记,而忽略字形和字义的理解。这就从根本上剥离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灵魂,把脉络清楚、形义明朗的汉字教学变得方法机械、形义混沌。这不仅是造成初中汉字教学冷漠化的根本原因,更是造成广大中学生错别字连篇、辞不达意、

第 3 页 共 12 页

语文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受课程标准的制约。课程标准对汉字教学目标的界定‚浅显‛而‚模糊‛。综观课程标准对七一—九年级汉字教学提出的三条目标,不难发现,其重点仅停留在对汉字的识别与书写的要求上,没有从字义的理解上提出要求。目标的浅显与模糊,造成了初中汉字教学的浅表化。

所以,从学段教学任务的划分来看,汉字教学应该是小学低年段的事情,但从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要想还语文以应有的学科地位,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享用不尽的精神食粮,让文化之根深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汉字的教学仅满足于低年段的识记是远远不够的。这既是语文的学科地位决定的,也是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地位决定的。

二、课题研究目的

初中汉字教学研究的实验目标:

一是落实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的任务,指出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是还汉字以本来面目,剖析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举一反三。

三是突出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以汉字为基点,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的提高。

四是揭示汉字背后的文化意蕴,通过解读汉字,了解先民生活,触摸传统文化,增加文化积淀,提升人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内容

初中汉字教学研究本着科学规范、联系生活、实用便捷、尊重历史、突出文化的研究原则,以当代‚字圣‛萧启宏先生总结的‚字形藏理,字音通义‛的总规律和‚同形同宗,同音通义‛的总联系为理论基础,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实验进程,不但从根本上解决汉字的识记和书写问题,而且力求理清汉字与组词,汉字与语感,汉字与阅读,汉字与文言,汉字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在以上原则和思路的指导下,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研究课程标准,明晰符合初中学段要求,又体现时代要求、切中学生要害的汉字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内涵。

2、研究梳理高频汉字字形的源流演变和意义的发展变化,探究字形与字理、字音与字义的内在联系,整合编纂为可供师生使用的简明读本。

3、研究整理常见错别字正误表,常用字繁简对照表,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多音多义字一览表。

第 4 页 共 12 页

4、研究汉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的穿插结合点,形成卓有成效的新课型,总结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堂实例。

5、研究汉字教学与文言教学的衔接点,打通文言学习文字关,减少文言学习障碍,消除文言陌生感,总结相关课型和实例。

6、研究汉字教学如何实现文化传承的终极目的,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精神世界。

四、课题研究步骤

2009.11:初中学段汉字教学目标研究; 2009.12:初中汉字教学课题的目标研究;

2009.11-2010.1:梳理高频汉字字形的源流演变和意义的发展变化,探究字形与字理、字音与字义的内在联系;

2009.12:整理常见错别字正误表,常用字繁简对照表,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多音多义字一览表;

2010.3:整合编纂供师生使用的简明读本;

2010.2-2010.8:汉字与阅读教学专题研究(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论文); 2010.9-2010.10:简明读本的运用调查与指导;

2010.11-2010.12:汉字与文言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论文); 2011.1-2011.2:简明读本的评价修改;

2011.3-2011.8:汉字与作文教学专题研究(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论文); 2011.9-2011.12:汉字与传统文化专题研究(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论文); 2012.1-2012.8:课题阶段性总结、评估。

五、课题研究途径

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依托校本教研主要渠道,以教师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方式,利用比较法,借助课堂观察,开展研究。

1、汉字教学与民族文化相链接

汉字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而丰富灿烂的文化,这个‚形体‛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符号,而是作为历史文化的层层沉淀,在数千年自身演变的漫长过程中,提供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种种信息。因此,汉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的文化根基,不能忽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汉字文化的起源去着眼,引导学生欣赏汉字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蕴。

一是观察形体结构,走近祖辈的社会生活。在汉字的构形中有一句名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许慎《说文解字〃序》),说明了先人在以形象义时,总是取自己最熟悉最近切的形

第 5 页 共 12 页

体。学习《曹刿论战》‚一鼓作气‛时,从‚鼓‛字入手,分析甲骨文字形,左边为古代立鼓的象形白描,右边是 ‚支‛,好似一只手持有鼓槌正在敲鼓。在上古时代有三项用途:一是为舞伴奏;二是远距离传递信号;三是在战争中发送指挥命令。‚鼓‛字涵盖了信息发布所涉及的文娱、通讯、军事等多个领域,隐含着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图景。

二是追溯字源本体,探究先民的思维方式。张德馨在《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中说‚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描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者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因而汉字本身就可以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符号。‛(世界汉语教学,1999)如学习《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时,分析‚法‛字,明确‚法‛金文字形由‚氵‛、‚廌‛、‚去‛三个构件会意而成。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独角兽,能在审理案件时辨别是非,用角去触理曲的人;从‚去‛,理曲的人现形而被逐离。‚法‛字表示用具有判案能力的神兽解廌顶触理亏者,使审判像水一样公平,反映了先民希望刑法公开、公平、公正的美好愿望。

三是剖析构形理据,窥视古人的思想观念。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依照今日训沽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的自身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和古人的思想观念,这一点是不容臵疑的。学习《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时,通过分析‚信‛字,明确‚信‛金文字形从人从口,小篆为明确、强调字义,‚口‛上增‚舌‛,遂演变为从人从言的会意字。《说文解字》:‚信,诚也。‛表示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民心极其纯朴,崇尚说真话。

2、汉字教学与阅读实践相链接

洪镇涛说:‚语言是语文的载体,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能正确理解、运用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回到语文的本位上来。‛在阅读实践中,学生面对的语言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抽象符号,而是承载着丰富的人文信息的汉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汉字学习融入文本解读理解之中去深化,引导学生接触、咀嚼、品味、揣摩、感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亲近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了语文思维,而且还让学生受到这些汉字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人文精神的积极影响和熏陶。

一是追本溯源,分析构意。中国汉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谁也不可否认现在的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对汉字的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汉字本身,而应当追本溯源,把学生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从甲骨文的象形符号,到篆文的蜿蜒雄浑,再

第 6 页 共 12 页

到现在铿锵有力的楷书,让学生的思维驰骋于汉字跨世纪的变迁,以愉悦的心灵聚精会神的将自己集结在一个个小小的汉字之中,将这个字的揣摩推敲与文本的理解联系起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学习《土地的誓言》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解分析时,我们紧紧抓住题目中的‚土‛字大做文章,追本溯源,通过分析‚土‛字的字源演变,揣摩其深刻内涵,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剖形析义,挖掘内涵。汉字是表形兼表意的文字,是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它的信息量无与伦比。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们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大的字‚命运‛,然后剖形析义,让学生明确:‘命’上面一撇一捺,意味着阴阳交合;下面的一横,即表示合二为一;一口就是一个生命,咱们的父母结合生下一个生命——我们;一个硬耳是膝盖骨,表示我们不能向命低头;‘运’字走之底,意思是要奔走;‚云‛字说明命运像云雾那样飘忽不定,模糊而不可捉摸;从而告诉我们命运要靠自己奔走,遇到困难要努力去克服。这样引导学生由字形、字音进而猜想字义,不但发展了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祖先造字智慧的感悟,学习课文也是事半功倍。

三是增删替换,潜心涵咏。语言文字是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都有很大的讲究。品味语言,就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古人有‚文不加(增字)点(删字)‛的说法。采用增词、删词、换词的方法,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字字珠玑,是品味语言,挖掘美点,进行汉字教学的终南捷径。理解《安塞腰鼓》的结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时,我们会问学生,能否在‚耳畔‛前加上‚响彻‛?学生认为这句话是写演奏停止后,人们还沉浸在富有激情与生命力的表演中,久久未回过神来的情景,用了‚响彻‛,一方面与‚渺远‛有矛盾,因为‚渺远‛写出了声音的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而‚响彻‛在耳畔的声音不仅响亮,而且清晰;另一方面,也会破坏作者精心设计的宁静悠远的意境。增词使学生很快体会到简洁的语言下所隐含的深厚内涵的艺术性。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时,我们会故意反弹琵琶:‚确凿‛和‚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嫌疑,不如去掉一个。一位学生振振有辞:‚用‘确凿’是因为百草园里确实只有一些野草,没有其他的东西。但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时间的流逝,会使一些并不美好的东西变得美好,所以作者不禁又迟疑起来,用了‘似乎’。把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并行排列,更好的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删词使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一字千钧的内涵。分析《木兰诗》中‚愿驰千里足,送儿回故乡‛一句,我们把‚驰‛字改为‚骑‛,学生马上反对:‚驰‛是‚奔驰‛的意思,比‚骑‛的速度更快,不仅体现了千里马的特点,而且写出了木兰的归心似箭,表达了她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和平淳朴的乡村生活的向往。而‚骑‛却没有这样

第 7 页 共 12 页

的表达效果。采用换词的方法品味语言,无尽的意蕴尽在其中。

3、汉字教学与生活实际相链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学生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让汉字与学生的生活、成长同行,让汉字的习得活动融于学生生活、成长的过程中,是他们自己生活、学习、成长的需要。为此,课题围绕汉字教学实验,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了‚一条主线,三个板块,贯穿三年‛的思路,‚一条主线‛是感受汉字文化,提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三个板块‛ 各有侧重。七年级:‚汉字的趣味性‛——这个板块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为实现这个目的,开展的活动有:组织学生收看钱文忠讲的百家讲坛——《三字经》、美术动画片《三十六个汉字》,观看《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搜集和编写字谜,开展猜谜活动;查找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八年级:‚汉字与书写‛——这个板块,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开展的活动主要有:组织学生收看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科教片《解开汉字之谜》,初步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欣赏和学习汉字书法;通过搜集有关错别字的笑话、社会用字调查等,认识错别字造成的危害;整理书写时出错频率较高的汉字,开展纠正错别字比赛,养成自觉规范地使用汉字习惯。九年级:‚汉字与文化‛—— 这个板块旨在通过对汉字本身审美与诗意价值的发掘,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对汉字的涵咏玩味中把握美、追求美、创造美。开展的活动主要有:组织学生收看中央音乐学院赵世民教授讲的《中国汉字探秘》上下集,进一步感悟汉字丰富的情蕴和独特的语言规律,享受汉字的优秀和特质,喜欢并自豪于汉字文化;诗意解读汉字,理解汉字起源和内涵,依形释义唤醒汉字生命;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实物,比如店铺的招牌,超市里食物及商品的名称,电视中的广告语,人名、地名,探究汉字背后的隐含信息,分析其表达效果;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源,将汉字教学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进行‚一篇文章一个汉字‛的探究活动,要求很简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主动钻研,从中提炼出最传神或最重要或最有意思的一个字,结合文章精心分析,撰写成带有研究性质的小论文。另外每一学年都分不同的年级进行各类比赛:如手抄报比赛,汉字听写大赛、汉字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等,开展各类讲座,如书法讲座,演讲知识讲座,作文讲座,阅读讲座。学生进校贯穿三年,不间断的渗透各类与汉字课题有关的实验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体会到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培养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富有创造力的作品。

第 8 页 共 12 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还是阅读和写作,所以开展本研究课题并不是要开设独立的识字、写字课,而是要把对汉字形与义的剖析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经常性的行为贯穿到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去,要让我们自身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我们所有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汉字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其具体作法是:

1.打好一个底子。本研究课题的开展实施,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引导。只有我们教师自己先对汉字有了正确的、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正确地、有效地引导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东西可讲,讲得有味。我们课题组整理了供课题实验使用的相关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一千个高频汉字的基本成字部件的形义梳理、常见错别字正误表,常用字繁简对照表,形近字、多音多义字一览表等内容。其中的重点是一千个高频汉字的基本成字部件的形义梳理。我们参考了《汉字世界》、《细说汉字》、《汉字源流字典》、《汉字详解》等最新权威著作和研究成果,从这些成字部件的形体演变、意义发展变化、构字组词、典型例句等方面一一加以梳理。我们提供这个蓝本的目的,首要的是帮助我们教师掌握一些基本汉字的起源和意义,提高对汉字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一个抓手。教师们也可以根据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结合实际,对之加以创造性地利用。

2.选好一个切入点。我们要进行的汉字教学研究并不是独立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外的,相反的,是要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如果这几者衔接、穿插得好,那么汉字教学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味的时候,对于那样一些用得好的词语,特别是单音节的词语的赏析,就完全可以深入挖掘一下这个词语的字形字理和来龙去脉。例如: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其中‚飘‛字的运用,区别于‚漂‛字的表达效果。再比如,在进行写作训练的审题的时候,对于关键字词也可以剖形析义,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题目、选择材料、升华主题等都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以‚悟‛为话题作文,就可从该字的造字法入手,分析其核心在于用‚心‛;再由该字组词如‚感悟‛、‚醒悟‛、‚觉悟‛等来打开思路。其他如遣词造句、锤炼语言等都可如法炮制。

3.开好一条通道。从汉字的起源上来看,是因事而造字,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物、一件事,就是一个意义世界,这些意义世界共同组成了浩瀚的中国文化。换言之,分析汉字就是在解读中国文化。我们开展本课题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理解能力和识记、应用能力,进而来促进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但终极目的是要通过汉字的教学,打开一条引领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的新的通道。我们要让汉字活起来,让汉字说话。除了课堂的穿插、衔接以外,还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一次一个主题。例如:‚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妇女观‛。在汉字中,既有像‚奸‛及其繁体、‚妒‛、‚嫉‛、‚妄‛、‚婪‛等以‚女‛

第 9 页 共 12 页

为形旁,明显带有对妇女歧视和贬损意味的字,也有像‚好‛、‚婀‛、‚娜‛、‚妙‛、‚妩‛、‚媚‛等表现对女性赞美和欣赏的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男人对女人持有的是一种双重标准,可谓既爱又恨,爱恨交加。又如:‚汉字与身体‛。在汉字中,有关身体的部分主要是从‚月‛——‚肉‛的本字、从‚页‛——本义是头,今天的‚页‛是同音假借——的形声字,如‚脑‛、‚胸‛、‚腿‛、‚脚‛、‚颊‛、‚颈‛、‚颔‛等。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必然会在学生的精神深处扎下根,使学生生发出对汉字的敬畏感。也可以在教给了学生关于汉字的基本特点,学习汉字的有效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审视汉字之美,如古文诵读、对对联、尝试写浅白文言、欣赏书法、练习书法等,以此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亲切感。

4.总结一些经验。本课题的开展,对于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而言,尚属新事物,这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有待拓展的空间、需要补充的资料等,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不断积累,及时总结。比如,在阅读教学中穿插汉字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生成性的,而并非预设的,这是否会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再比如,我们搜集整理的资料如何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等等。所以,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成功的经验、课堂亮点,乃至失败的经历等,都及时进行了总结,整理了一些有典型意义的课例、实录,总结一些有借鉴、推广价值的课型。

六、课题研究成果

在这三年中,我们根据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还汉字教学以本来面目,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汉字的识记和书写问题,而且理清汉字与组词,汉字与语感,汉字与阅读,汉字与文言,汉字与文化的神秘联系。

1、提高了学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

汉字和其他文字符号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学习拼音文字,只要学习

二、三十个字母,然后记住由字母拼写而成的字词及语法规则即可,我们可以说它们都是一种无理性、沒有生命的文字。然而汉字的情况却大不相同。汉字的语素(形、音、义)特点决定了汉字的认知是不能拼读的,只能审视字形,探究字义,也就是心理学‚同时感知‛的空间联想方式,这正是汉字具有全方位认知的最大特点。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引导学生改变以往机械记忆汉字读音和字形而忽略字形与字义的联系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对汉字的理性认识,减少由于对形近、音近辨别不清而产生的书写和应用错误,提高了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和效率。

2、增强语感,促进了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语感作基础。要想培养出真正的良好的语感,首先

第 10 页 共 12 页

要有对文字的敏感。汉字是语素文字,因此音形义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字词,而且对于学生利用所学的语素理解新词,增强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课题研究,我们由字形入手,以字义为落脚点,促进学生单字成词,连词成句,有效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领悟能力,从而促进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学生作文有100多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县级作文大赛中获奖。

3、提高了学生素质,促进了学校中考成绩的稳步提升。

随着课题教学实验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回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具有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了学校中考成绩的稳步提升。2010年,学校中考语文EC值位居全县第四;2011年中考,在全校其他学科有所滑坡的情况下,语文学科一枝独秀,取得了乡镇第一,学校第一的好成绩;2012年,学校中考语文EC值位居全县第四,2013年学校中考语文EC值位居全县乡镇第二。2014年学校中考语文EC值位居全县乡镇第一。

4、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汉字保留了古代典籍,凝聚了民族智慧,反映了先民生活,是整个中国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只有真正走进了汉字世界,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触摸到文化的血脉。本课题研究,我们以回归传统,传承文明为终极目标,通过汉字教学实验,我们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发现蕴藏于汉字中的民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观念, 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丰富了学生精神世界,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提升。

新一轮的课改赋予教师新的身份及作用,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而且成为了教材的研发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随着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在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带动学校的持续发展。本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教师经历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举行了课题研究课堂展示活动。三年来,课题组教师上市级公开课1节,县级公开课5节,校级公开课近30节,作市级交流1次,县次交流两次,撰写了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学论文,有5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10多篇论文在县级发表,50多篇论文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其中省级学生指导奖达20多人次。

七、存在的问题

初中汉字教学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它摒弃了传统汉字教学的弊端,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依托校本教研主要渠道,以教师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方式,采取与民族文化、

第 11 页 共 12 页

阅读实践、生活实际相链接的方式,还汉字教学以本来面目,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汉字的识记和书写问题,而且理清汉字与组词,汉字与语感,汉字与阅读,汉字与文言,汉字与文化的神秘联系,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组成员还没有完全领悟汉字 ‚字形藏理,字音通义‛的规律,指导学生辨析汉字时,不是追本溯源,分析构意,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识字效率大打折扣,认字的巩固率也不理想。

2、教学中将汉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割裂开来,没有进行有效衔接。不能从所学课文中挖掘一个字,将对这个字的揣摩推敲与全文的理解联系起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更不能将汉字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相整合。

总之,回顾四年多来的课题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进展情况也并不是我们所预设的一直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在后期不断地完善。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力争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课程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实效性,使大面积提高质量、夯实学生语文素养成为语文老师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 12 页 共 12 页

第三篇:小学语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

学校:定边二小姓名:刘润梅

一、 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但传统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规范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权威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及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思考,按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样的教育教学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鲜明的旗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方向转变。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我确立了“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来优化课堂,使课堂成为整体推动素质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

二、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4、在学会学习中,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展示自我,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展示创造才能。

三、研究方法

(1)充分自读

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所以,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然后,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读不懂的要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第三是勾画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拔,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特别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2)充分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有效合作,引导共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不单纯指个人意义的建构,更要借助于反复的协商,即与他人进行广泛的互动,进行资源共享,达成一致或共同的理解。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交流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习者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成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多。因此,有效合作显得十分重要。

(1)有效组合

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①在小组建构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②推荐并培训好组长,小组成员分好工(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③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选择,使之合理和最佳。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

(2)有效互动

讨论和对话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有效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但讨论和对话不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

间机械的不需思考的问答,而是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者基于自已的经验所产生的不同建构之间的相互碰撞;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

(三)适度探究 ,引导发展

事实上自读、质疑、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学生不同形式的探究,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充分利用新旧经验的互动,主动达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但如果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那么探究会变得高不可攀,意义建构也就无法达成。

(1)适度研读

在学生充分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疏理问题以后,往往把一些信息量大、触及文本重点、难点而又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作为研读专题。或自读感悟,或小组互动,或全班合作。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这些问题的提出就当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儿童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供学生研读的问题难度要适当,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读,要最大限度地唤醒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通过研读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人文内涵得到熏陶和感染。

(2)适度求异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所以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寻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答案。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教师要善于引导,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但若教师为追求与众不同,一味地包容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那易导致课文潜在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求异应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预设的和生成性的)的达成,不宜过多、过滥,贵为适度。

(三)注重实验班的日常研课活动,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学习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做到“分散重点,各个突破;连点成线,形成体系”。

(四)建立相应的课题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以较为全面、符合课改要求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指导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四、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已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一刀切分闭式转变成分层次、多样式、开放式的教学。

2、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型课堂已初步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向往。常常在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时常让你惊喜与刮目相看。由于积极创设各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真正能够与教师、文本形成共鸣,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思维得到启迪,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

3、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的平台。如学生的参与状态,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尤其是参与状态的广度和深度。如广度,他看到的学生参与的各个环节;深度,我们也看到了由被动变成主动探究,由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变成了实质上的认知的冲撞和情感的体验。由满足于现状到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出现了师生互动力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成为师生共生、共长、共享的平台。

4、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见解。本课题为这些不同的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尊重于他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像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商议,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明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给他们发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问题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体验是快乐、幸福,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使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5、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实验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课堂景象,一改过去课堂“一言谈”或“优生谈”的发言局面。自主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学生参与面更广,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渐进区,互动交流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堂上教师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设计上更讲究的是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资源意识、生成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6、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由于合作学习有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目标、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彼此团结、彼此信任,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的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比较,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这样既合作又竞争,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7、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装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往往给老师带来始料未及的惊喜,尤其与同学、老师文本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与体验,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让你值得惊喜和兴奋,带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经历了一次

次生命精彩的旅程。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

1、如何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的关系。课堂上,如果教师的“主导”过多,则有“越俎代庖”,学生主体地位没得保障、自主作用得不到发挥之嫌。但过度放手,由于小学生自已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自我控制等方面能力有限,课堂上易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从而导致个别课堂低效。怎样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之间的交接,挖掘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潜能,仍然值得思考。

2、创新性学习是个全新且广阔的范畴。我们凭借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在作业布置上,我们提倡“拓展性作业”。给文(诗)配画;或给画配文(诗);给结尾有悬念的课文续编结局;给故事情节明显的课文,编纂与原文迥然相异的结果;编排表演课本剧,都已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我们更喜欢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然而,由于家庭条件、

社会环境的相对滞后,也由于人们意识不一致等诸多原因,我校创新性学习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

3、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我们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研究还尚粗浅,缺少广泛性和深刻性,所构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还很粗糙,缺乏厚实的理论底蕴。加强理论学习,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仍是今后我校努力的方向。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展现

第四篇: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沁阳市王曲乡路村小学

2010年5月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通过一定的措施,经过深入的学习,做到“两个到位”“三个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原由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2、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感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即“自主探究”,旨在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利用各种信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以讲授结合提问、讨论、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虽然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还是“问答式”,在热闹的问答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接受多于发现,被动优于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的火花更是无法迸发,教师仍旧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传授者。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实验的指导思想是:在学习、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总目标,结合本校特点,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语文“自主探究” 教学课题实验操作体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

1 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求知,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能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水平,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在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等理念虽有些认识,但没有发生根本的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教材知识为中心的课堂行为特征仍然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首先,转变师生角色,师生地位平等,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动式教与学;其次,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第三,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 习惯和自学能力;第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养成良好个性品质;第五,拓展自主探究空间,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六,树立大教学观,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扩展他们的视野。

2、课题研究的关键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应突破传统教育框架,构建新型灵活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新路 ;二是作为“自主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有充足探究时空,去自读自悟、自得自用,发展自己,去提高语文素养。

3、课题研究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教学必须民主,必须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怀疑和猜度,要把学生当成教与学的伙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如一位教师在《坐井观天》教学时,由于教学的民主,学生不但能从“青蛙跳出井底”进行探究性学习,还能从小鸟飞进井里进行探究学习,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比较全面的启迪。

(2)实践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主旨是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让学生“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之后》,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写警告词,写倡议书。

(3)激励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 2 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我能学习”、“我会学习”。①竞赛激励。在竞赛中,大脑皮层受到强烈刺激,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效率提高。②成功激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③审美激励。学会欣赏佳句,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同时注重各学科间的融合,去发现美,去创造美。④荣誉激励。表扬和鼓励在激发成就动机中比惩罚和遣责更有效,通过产生各种“学习之星”,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向上力量。

(4)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学习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尊重相信学生,使学习活动富有成效。从时间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改变单调乏味的“独白式”教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倡导多元的学习见解,教师不以主观意愿强行牵引学生。引导学生对“书本”和“生活”两个世界的沟通,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5)综合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摒弃先前的单纯的口头说教,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养成使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创新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让学生敢于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的观点挑战。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表现,教师不吝于表扬,同时要巧妙因势利导,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是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树立三种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自主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如果理念迷失或犹疑不定或模棱两可,操作就会不能到位或误入歧途。在研究“自主探究”教学之前,首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其次应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学本”、变“教学”为“学教”。

2、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营造平等、

3 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

3、提供充足时机,引导自学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在自学探究中,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4、注重疏导点拨,学会合作探究。

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一是生生合作探究。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已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全班集体探究。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5、注意归纳概括,加强实践探究。

我们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

6、注重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

在课堂上,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申报课题,由教育局教研室审批立项。

3、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自主探究"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5、实验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09年6月-2010年6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交流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我们成立了课题实验课题组。参加实验的人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素质的课题实验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2、深入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要改革教学方法,需要教育者首先转变原有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中国教育

5 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素质?”等问题展开讨论,撰写心得体会,让教师在学习讨论中懂得:一味循守固定不变的以教代学的方法只会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从而使参加实验的教师进一步明确“自主探究”的实验意义,并自觉地创造性地参加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3、健全制度,加强教学研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在加强教研制度建设的同时,还遵循“功在课前,利在课堂”的原则,狠抓课前准备,力求以高质量的备课赢得高质量的教学。因此,要求实验教师集体攻关,认真备课,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手中有法”,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体现“四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会学为宗旨)。

4、注意交流,及时总结提高。

实施课题实验,需要不断以全新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作指导,这就决定了课题实验不能孤立、封闭地进行,需要对外交流、相互学习、博采众长,用予充实自我,推动实验的进展。因此我们定期举办课题研究研讨课、汇报课,邀请县进修学校和兄弟学校的老师参与评课交流,从中虚心听取意见,及时总结“自主探究”的实验经验,同时根据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归纳形成教学策略和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做法

1、“两个到位”

(1)、认识到位:我们先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学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学习《河南教育》、《小学青年教师》等教育刊物。崭新的教育观极大触动了教师的心扉,使教师转变了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2)、经费到位:派出课题实验教师到永威、一小等校学习观摩,并订阅大量的教育教学刊物,购买急需的教学录像带和教学仪器,保证了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

2、“三个保证”

(1)、机构保证。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在上级领导的指导

6 下,加强了对课题实验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课题实验提供了组织保证。

(2)、人员保证。学校选择富有探索精神、年轻有为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促使其成为学校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做到既有“点”的示范引导,又有“面”的铺开实践。

(3)、制度保证。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了解当前教改情况,报道当前课题研究动态,要求实验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实验研究课,并及时评课研讨。规定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重点研究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推进实验研究进程。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强化,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助燃,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关注,合作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思维的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加强。一年多来,我校共参加乡赛课活动6人次,观摩课12节。

2、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人人有课题,“科研兴校”的观念与氛围已逐步在学校形成。参加课题研究的魏家鑫老师的论文《换一种方法,收获一份惊喜》参加焦作市论文评选获二等奖;史会军老师辅导的学生司佳获得“河南省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一等奖;张爱琴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一课在赛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魏家鑫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在赛课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魏家鑫被评为“焦作市骨干教师”,郭娜老师被评为“沁阳市优秀教师”。

3、拉近了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多数只有“主--客”的单向活动,把学生看成是“鸭子”、“容器”,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学法受到大家的鼓励,不全面有效的学法也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运用多种外因性动机的诱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上举手的多了,争着发言的场面出现了,发表不同见解的有了。

4、掌握了学习方法

使学生善于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主要的成效有:(1)知道了根据学案来理解单元学习重点并进行运用;(2)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3)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水平,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如对课题的质疑、对重点字词的质疑、对课文的空白点质疑等),训练了思维。(4)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环境、相互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敢说、愿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几个实验班,不论是公开课展示,还是学习质量抽测,都在学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九、课题研究的启示

1、“教”的重点在于为“学”服务,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上。所以,“教案”应该成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案,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教师在何时何地帮一把等构成导学案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名顾问、交流意见的参与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

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追求热闹场面,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来激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与调控,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环境、学习心态的研究与设计。正因如此,教师才具有“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将表现为高效的“引导”功能。

3、为保证学生活动的充畅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延缓评价、宽待错误、创造机会、热情鼓励。

十、存在问题及设想

课题研究一年多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自主探究学习”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以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有序和有效。同时,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恰当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也需在教学中仔细斟酌,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有关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于关注和指导。

第五篇:马腰中学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标下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和应用研究》

结 题 报 告

内容提要: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作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优化语文作业,实现高质轻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一年来,课题组所在学校语文教师在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 设计和应用 自主性

一、问题的提出

提起语文自主性作业,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摇头犯怵,为学生时代彻夜不眠的“笔耕不辍”而心有余悸,为因作业而失去的娱乐时间而懊丧。诚然,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初中学校在布置自主性作业时,都存在着“布置随意、形式单

一、作业超量、效率不高、难易不当、管理缺失”等弊病。可以说,自主性作业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也成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的难点和重点。而语文作为初中一门学科,更有自己的独特性。自主性作业的设计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环节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它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主性作业的设计作业是一件非常值得教师重视的事情,只有教的人处处有心,跟着学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益处。自主性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拓展与深化,它的优化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变得更轻,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由厌学变成愿学甚至乐学。所以,我们要优化初中语文自主性作业的设计,充分发挥这个重要环节的作用,为了全体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努力。科学有效的语文自主性作业能够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起到一个辅助效果,使学生在复习旧的知识时学到新的知识,设计科学的自主性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当日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能对下一节课的学习起到引导,预知的作用,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个人健康发展。因此,对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这个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下,尊重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改变作业传统模式,优化作业设计,深化作业改革。实现“把健康、时间、能力还给孩子”的理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二、语文自主性作业的界定

作业,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之后布置的需要学生完成的练习任务。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直接反映。从作业的形式来看,通常可以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活动作业。语文自主性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主要途径,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语文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语文教学质量,其地位之重显而易见。学生的作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作业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巩固识记,理解运用,融会贯通。其次教师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做到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课题组以新课标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作业理念,通过对本校(农村初中)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和应用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作业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语文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学校语文教师能形成一定的作业设计策略和经验,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花较少的时间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努力提高后25%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创造条件。

(二)课题研究内容 1.马腰中学学生语文自主性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2.语文自主性作业主体的研究

3.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研究 具体内容

1.农村初中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的功能。使“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优化语文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

2.农村初中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的内容。使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3.农村初中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的形式。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为设计出源自于师生双方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

4.农村初中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的容量。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1.(2014年1月-2014年2月)准备阶段

全体成员参与(1)文献查阅(2)学习、研讨相关理论(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014年3月--2014年4月):调查访谈、信息收集阶级:

(1)采用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类、个别访谈,调查了解现有学生作业状况及语文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对待其作业内容的看法、态度和意见倾向; (2)和学校语文组老师交流谈论,了解他们在实际作业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或困惑,听取他们的建议。

3.(2014年5月--2014年6月):信息整合、准备实施阶段

(1)实施初步行动计划

(2)在行动研究中进一步学习理论著作和论文

(3)总结、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制订并实施下一步行动计划

4.(2014年7月--2014年9月):具体实践、反思修整阶段:

(1)召开研究中期报告会(2)制订并实施第三步行动计划(3)填写好课题研究情况记录表及成员研究材料归档完成课题中期报告、课题活动档案及后期行动计划等

5.(2014年10月--2015年3月):分析、总结阶段。

(1)整理、汇总课题研究材料 (2)召开结题研讨会

(3)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及课题成员研究成果档案等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及课题成员研究成果汇总档案等依据新课标理念,通过课题研究能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的理论,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一线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 初中语文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作业形式单一。很多传统语文作业往往只局限于当天所学的知识,要么做配套的《作业本》,要么让学生做一些东拼西凑、抄来抄去的语文练习资料,很少能将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缺乏广度和深度,难发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作业量过多,质量偏低。有些语文教师担心布置作业少,影响语文成绩,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得既累又烦。

(3)学生手头资料少,阅读面窄。农村学生受种种条件限制,又无电脑上网查阅,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作业很难完成,只好随便乱做,应付了之。

(4)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经常听到有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叫学生预习一下新课,预习什么不作交待;有时为了省力,也有教师很随意地说一句,把《语文作业本》做好;或抄一下词语、生字。

(5)作业答案唯一。答案相差一个字也不行,答案过分标准,学生只好死记硬背。 课题组分析认为:题型单

一、思路狭窄、答案求同、批阅机械等语文作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有效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制订了语文“周周清”作业单制度。各年级语文备课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与布置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并及时批改、反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尝试推行“周周清”作业,提高语文作业质量。2013年上学期开始,课题组所在学校语文组制订了“周周清”作业单制度,分三个年级备课组进行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1)作业单的原则。各年级、各备课组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各年级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和课后作业。作业单练习题要既重视基础训练,又体现创新和拓展精神,有一定的梯度,分基础题、稍难题、提高题,体现了新课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习惯不同的个体,教师面对全班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2)作业单的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活泼多样的作业形式容易吊起学生的“胃口”,活跃学生的思维。在练习过程中,我们除适度保留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外,更多的是布置阅读型作业、体验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综合型作业,让学生观察积累、动手操作、调查访问、体验生活、查阅资料。也可以布置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和由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等作业形式。

(3)作业单的命题。备课组统一分工,年级组语文教师轮流出,并要求语文教师自己出,不得到网上下载。命题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博览参考资料,在每周三前拟好下周作业单的初稿,然后由备课组全体教师讨论修改,在周四定稿、交付油印,周五按时发给学生。

(4)作业单的题量。教师控制作业总量,布置作业适量(每周B4纸正反两面以内),教师不得另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完成作业时间。以周一到周日为一个单位,下周的作业单必须在前一周周五出好并发放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作业。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学生作业单做好后在下周周一上交。

(6)建立学校作业资源库。所有作业须上传学校教务处文件夹备查。备课组长可以到书店购买50元左右的作业资料,交教务处登记,学期结束交教务处存档,给下一届教师参考,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周周清”作业单的批改要求:

(1)推行“四个凡是”作业模式。凡是要求学生做的题目,语文教师要先做;凡是学生要做的作业,语文教师一定要批改;凡是学生做错的题目,必须要订正;凡是学生订正还错的题目,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当面辅导。

(2)作业单要在每周一晚督前批改完毕、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

(3)订正后还是做错的学生,教师要面对面个别辅导。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随时收集平时在作业中做错的题目,并写出说明。

(4)作业批改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杜绝漏批、错批现象。

(5)所有作业一律批改,对的打“√”号,错的打“?”号,用等级或评语给予评价,要签上批改时间。

(6)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和分析,教研组、备课组定期检查记录,教务处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

4、第四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总结阶段

(1)收集案例:分析、比较、整理、收集最佳作业设计、总结成功案例。 (2)总结、整理实践材料,撰写结题论文。 作业单实施情况督查。

语文备课组长不定期检查各教师的作业单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整改。各年级备课组每周将作业单的电子文档上传教务处存档。各年级备课组每学期一次写出总结,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和分析,教导处定期检查。

(四)课题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七——九年级各抽一个班的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前语文自主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并调查了解学生们喜欢的语文自主性作业形式,每天语文自主性作业所占用的时间、实际效果。课题研究后期,调查课题实施的方法是否收到实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成效。

(3)行动研究法:在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的实践前、中、后期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语文自主性作业教学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滚动实施,或加以推广。

四、语文作业设计与运用典型课例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作业的设计也花样繁多,结合平时的实践,现例举如下:

(一)实践型活动作业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课例1: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个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到民间采风去”。就这方面内容,农村学校可是占据了天时地利。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了解长台风土人情”、“解读长台名人”、“采集家乡的民歌、民谣”等活动,放手让学生去翻阅有关报刊、访问家乡长者、查阅长台镇志、上网查询等。在学校开展的“家乡的民间故事”征文中,我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获奖人数最多。这些做法,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更广泛地进行积累,厚实基础,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趣味性作业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总能干得起劲。因此,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

课例2: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孔乙己》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社会的残酷与自私,民众的麻木与冷漠人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借此设计了三个作业:

1、众人为什么而笑,用笑来贯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是时代的落伍者。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和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3、小说通过孩子的视角来叙述的。如果换成酒店掌柜或其他人做叙述者,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想象,谈得真切感人,对社会,生命有了深沉的思考。一个人,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处处思考,不怕困难,并且坚韧不拔地去解决困难,学习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分层次作业设计

课例3:刚刚教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设计了以下分层作业: ①如果你爱读书,不妨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②如果你爱朗读,不妨有感情地读读这篇课文。 ③如果你爱习作,不妨写写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④如果你爱绘画,不妨画出莲花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象。 ⑤如果你爱文学,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⑥如果你爱编报,不妨查查资料,编一期有关说“莲”的手抄报。

以上六题,凭兴趣任选其一二。事实证明,学生做上来的作业都很优秀,特别是他们编的手抄报,融文字绘画于一体,让人赞不绝口。

(四)探究性作业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课例4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本人先请学生课前作一些调查: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哪些自然景物及动物的变化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呢?科学家们是如何准确预报天气的?收集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与现实作对照,看看灵不灵。学生在这一调查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还了解了一些气象知识,都感到收益匪浅。期间,他们还设计了调查表,最后共同合作写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在这次探究学习中,学生就是将语文学习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地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课例5:朱自清写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在布置作业时,我把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问题。学生成了自己布置作业的主人,个个兴趣盎然,精心设计自己的作业内容。如我班一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自己制订的作业目标是:(1)摘抄优美的词语;(2)摘抄部分使用修辞方法的精彩句子;(3)背诵对春天赞美的句子等。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自己确定的是较高的目标:(1)背诵文中优美句子;(2)搜集关于春的古诗词和散文;(3)自主性阅读朱自清的优美散文《背影》、《荷塘月色》。(4)对句子进行仿写等,如:春天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给大地别上美丽的发卡。(5)根据课文仿写《故乡的春》。

五、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

1.更新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2、控制作业总量。全校实行周周清语文作业单制度,规定每周布置B4纸正反两面自主性作业,教师不得另外布置集体性完成的自主性作业,把时间留给学生从事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

(二)学生方面

1.给予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作业时间,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完成作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人人会动手,避免了学生抄作业的现象。

2.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让学生竞展风采。新颖活泼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个性化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这类作业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自定作业,培养其特长,发展其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优化设计作业,提高练习质量。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优秀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尽量不搞“题海战术”。减少机械重复的题目,多布置举一反三的题目。学生备有错题集,防止重蹈覆辙,做到事半功倍。通过对作业的管理,把素质教育提出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为“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供了保障。

5.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由于时间相对宽松,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教师按时批改、及时订正、个别辅导。学生做作业的习惯都得到了较好的改正,如:格式规范、书写清楚、作业整洁、独立完成、不懂多问、按时上交等。

6.“周周清”作业单,符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合学生的心智水平。作业内容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各种类型作业合理搭配、交替进行;避免了作业形式的单一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业中感到学习的乐趣、实践的充实、合作的愉快、成功的喜悦。

7.精选作业,减少作业量,不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

(三)家长方面

在本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努力、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谐了,信息交流增多了。缩短了家长、学校、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矛盾少了,感情近了,理解多了,误解少了。

(四)成果辐射

1.课题研究推动了常规教学研究的开展。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四个人分别上了四节研讨课,同时又与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结合起来,开设了“走进民俗”“南浔——魅力古镇”“到民间采风去”“写作之勤于修改”等语文主题活动。

2.把语文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围绕这一课题我们还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口语交际实践案例——实践型活动作业设计案例探究》、《我的叔叔于勒》的作业案例、《优化语文自主性作业的两点思考》《语文自主性作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另外,我们还编写了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课外自主性作业单。

3.“语文作业设计和应用的研究”的辐射作用不断凸现。本课题实施以来,起初是从语文老师入手进行实践,如今其他学科也渐渐把我们的一些作业设计的模式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把实验研究引向纵深发展。从13年上学期开始全校试行“作业单”制度,对学校推进“高质轻负”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六、问题与思考

虽然本课题目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学校的其它教研组已进行了推广,但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进行讨论、研究和实践,主要问题有:

1.教师方面:设计有效语文作业比较费时,如何让教师更节省时间,每位教师可具体分工,再作一尝试。

2.学生方面:学生选做作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极分化。如何设计好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避免存在着两极分化,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

3.有条件,可以让学生互评或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说,学语文,用语文,既不限于语文课内,也不限于学校,家庭、社会都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应积极构建良好的作业设计,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大千世界,建立“大语文的学习系统”通过师共同努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语文作业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功能就显而易见: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并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教学内容及效果进行交流和反馈。因此,语文作业,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所以语文作业的布置的流程应该更加合理化。在作业布置理念方面,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合理设计作业。在作业布置方面应该减少规定性作业,增加弹性作业,使作业量、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形式等都有弹性。同时减少作业布置的封闭性,增加开放性。让作业完成从单独完成转变为交流合作。同时要考虑到各学科之间的合理交叉,淡化学科界限,注重作业的整合,增加实践作业。针对存在的问题,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并参考一些前辈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即基础性原则与发展性原则相结合;对于作业布置在难度与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重个体差异,阶梯型布置作业的措施;对于作业布置主体单一的问题,提出主体多元,让学生参与作业布置的措施;对于作业布置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在内容上进行拓展,除课本知识外,要体现趣味性、开放性、生活化的综合,形式上除了单纯地背诵、默写,要加入练笔类、阅读类、辩论式等语文作业。对于作业布置资源开发单一的问题,在立足课本的同时,提出要注重多元。这个多元涵盖的面较广: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校本资源的利用,还有校外资源的开发等等。之处,仍有一些问题有待商榷,希望广大教师和研究者能批评、指正,愿与之共同探讨。在如何改进语文作业布置这条路上,我们还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条路上遇到的困难也将很多,因为要彻底转变现有的作业功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场持久战,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只能先行并坚持下去。但只要向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共同努力,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乐园,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合作交流,收获积累,体验成功的广阔舞台,就在不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云.中学语文作业形式及作业评价[D].西南示范大学,2005 [2]马林.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娄同森.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李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柳丽.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6 [6]柴懿.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现状与设计对策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语文专业教育实习总结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