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工作总结

2022-07-22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校三年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学校三年工作总结

****学校课改工作三年规划

(2013—2016年度)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针,以上级关于课改相关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学习和借鉴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工作,构建适合本学校实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形成一定的课改理论体系,确保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组织机构

为了扎实推进我校课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切实负责,着力践行课改各项具体工作,成立如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长:

** (校长) 负责课改工作总体方向及资金保障

(二)、成员:

**(教学副校长) 负责课改工作的部署落实 *** (中学部副校长) 负责中学部课改工作的实施 ***(中学部副校长) 负责小学部课改工作的实施 ***(德育副校长) 负责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中学部教务主任)负责中学部课改工作的具体落实 *** (小学部教务主任)负责小学部课改工作的具体落实 ***(中学部德育主任)负责中学部学生秩序及综合评价 ***(小学部德育主任)负责小学部学生秩序及综合评价 *** (电教部主任) 负责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培训 *** (总务处主任) 负责课改工作的后勤保障

三、实施原则

(一)、整体规划性原则。课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立足全局,着眼三年,通盘考虑,早作筹谋,形成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决不能随心所欲。

(二)、积极稳妥性原则。课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有些成功的学校有经验可谈,但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校情,不可照搬照抄,不能一概而论,而我们的课改对学校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积极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又必须谨慎稳妥,既不能缩手缩脚,又不能不切实际,要量力而行,积累经验,稳步推进。

(三)、协同推进性原则。课改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倡导校行政各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校际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我校课改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四)、以人为本性原则。要注重创设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氛围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目标规划

(一)按照上级课改工作要求,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新课改各项工作,结合本校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进一步组织学习,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2、有计划地进行队伍培养。

3、做实校本研修,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4、 着力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5、抓好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行为。

6、形成符合我校特色的新课改理论体系,成为本地区的课改典型示范校,为当地学校的课改做出示范引领作用

(二)拟定三年目标规划并分期实施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深化新课改,践行新课改”。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着力培训教师,做好新课程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工作,规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注重“高效课堂”,实施“人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努力研究新课程,规范教学设计,编写新课程教学“学案”,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阶段要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1、制定“****学校课改实施方案”,健全学校课改机构。完善****学校“人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深入领会其内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强化新课程各项培训及校本研训,开发新课程资源,稳定教学质量。

3、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5、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制度。

6、着力做好课改实验校的引领工作。 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稳步新课改,特色出模式”。大力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着力推动我校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改模式,在新民范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推进校本课改特色研究,凸显符合我校特色的“人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2、有序推进校本选修课程。

3、创新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切实做好课改后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

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收获新课改,推广新成果”。巩固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特色,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精品选修课程,完善多元教学评价、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本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构建符合校本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机制。

2、做好三年来的新课改实验研究、总结、提炼工作,初步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框架。

3、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编写符合****学校校情、学情、教情的“学案”,完善****学校“人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特色,以期推广、运用。

4、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丰富和完善校园教学资源库和学校综合管理平台,使校园网络和学科资源库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发挥显著作用。

5、 构建并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教师评价体系和机制,完善我校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6、学校分期召开课程改革研讨会,实验教师书面总结,组织教师交流课改经验和体会,提出方法和不足。总结课改实验成果,编订成册。

制定学校新课改三年发展规划,意味着新课改工作的刚刚开始,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将工作落实到实处,依照规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发展的各项目标。我们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健康、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相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一定能实现规划中的各项目标。

2013.10.10

第二篇:学校副校长三年工作总结

个人三年工作总结

我叫汪超力,男,汉族,1980年8月出生,籍贯湖北省天门市,2009年参加工作,201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在职),法律专业,身体健康。2009年9月始在和田县布扎克乡中学任教,2010年9月任职副校长。近三年在班子成员的帮助下、在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我所分管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素质 我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和学校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三项活动”,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学习了中央、自治区、地区、县市党委关于处置暴恐案件的决策部署和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提高思想认识,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强烈谴责暴力犯罪事件,其罪恶目的就是要分裂祖国,破坏新疆和谐稳定的大局。我们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大力开展“三个离不开”、 “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六好”的教育,引导全体师生深刻认识到稳定压倒一切,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教育广大师生倍加珍惜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大局,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遵纪守法,形成各族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新课程的实施,不断坚持学习教育理论、新

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分管的各项工作

坚持与班子和中层干部的团结,服从组织安排,在书记、校长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

1、以推进双语教学为目标,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建立学校信息简报制度。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每周编写1—3篇信息简报,张贴在文化橱窗内,向广大师生宣传党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新时期下的新形势,并汇编成册以便领导查阅。现已完成2012年、2013年共计120余期信息简报的汇编工作,今年也已编写18期信息简报。二是大力营造双语文化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汉族教师与民族教师共同做好宣传栏中的双语内容,携手绘制校园文化墙。以上2项工作为去年自治区德育示范校的评估赢得了不错的比分,校园文化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从而顺利荣膺“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

2、做好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检查,通过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等方面的检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校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在教学管理中积极提出新建议,科学管理。

3、加强了对“双语”(汉语)教学的研究和总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研,详细调查“双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2013年下半年学期在全校试行汉语课文和口语交际分维汉教师授课,以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强化汉语课学习的经验,为提高学生汉语理解能力、扩大汉语授课科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通过开展上公开课、说课评课活动,抓典型、带全员,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的培训、青年教师观摩课和说课比赛,每学期组织召

开一次全校型的主题双语演讲比赛,丰富双语活动,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5、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征求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意见,沟通有关人员,摸底调查,尽可能满足师生合理要求;

6、协助校长完成各项检查工作,协调各处室之间工作,对上级部门要求上报各种材料,及时处理。做好学校日常工作,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和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推进。

三、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廉洁自律

能坚持认真学习党风廉政方面的文件、政策和规定,提高自觉性,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说到做到,对别人要求的首先自己起带头作用,坚持按制度办事,遵纪守法,服从上级领导和组织的安排部署,有事共同商讨,不独断专行,民主议事,尊重集体意见,充分发扬民主。

三年来,我能严格遵守中央、自治区、地区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规定,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和社会公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做到公私界限分明,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不违章,不违纪,自觉维护党员干部形象。在学习、工作、生活上,还是与人交往上,我都力求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维护人民教师和领导干部的形象。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导,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这一标准衡量自己的一切工作,力争使自己的工作、学习让组织和群众满意。在平时的工作中,以一个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我在理论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是满足于现状,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员,政治学习对我不太重要,认为知道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在政治上不会出大问题,因此,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进,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在理论学习仅限于看报纸念文件,理论功底不扎实,与工作有关的就学一点,与本职工作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很少涉足。

2、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不系统,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法律、法规、政策是对具体工作采取的措施和管理依据,所以我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尤为重要。但平时我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上没有下功夫,这种状态和水平很难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3、我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管理学学习上下功夫不够。工作上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教育理论虽然学了一点,但作为一个非师范生的我觉得深度还不够,结合实际促进科学化管理方面做得更不够。

(二)、我在实际工作中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不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等方面,与要求有一定的距离,遇到复杂问题,还有绕着走的情况。

(三)、工作不够大胆,有畏难情绪我是分管双语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副校长,教学人员在遵守纪律、完成任务方面总的情况是好的,但在个别人身上,确实存在着纪律松懈等问题。对这部分人管得不严,比较迁就,过分依赖他们的自觉性。从思想深处检查,工作不够大胆,有畏难情绪,没有开拓进取精神,这是不重视党性修养,不积极改造世界观的结果。

五、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1、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政治信仰,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个人利益永远服从党的利益、国家和集体利益,增强服务意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2、坚持和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中, 一定做到立场坚定、态度端正,旗帜鲜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3、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始终把教职工、家长、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服务标准。振奋精神、爱岗敬业、勇于开拓、团结同志,共同搞好工作。在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水平方面起到自己应起的作用。

4、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防微杜渐。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5、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探索更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增加 “双语”授课科目,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使“双语”教学上一个台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和田县布扎克乡中学:汪超力

2014年2月25日

第三篇: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

为了进一步明确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保证我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及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素质人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

基本任务和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课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应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课题实验为基础,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强身健体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严格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强学生体质;严格管理运动队,开展和推动我校体育项目,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学习型和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合理使用和维护体育场馆、设施设备,使其产生最大效益;加强教研组资料管理的积累,全面提高学校体育

工作效率。

(一)体育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学校体育应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观,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础,全面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的通识培训和新教材教法培训,从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在理念上达标,能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学校课程结构,探索校本评价。

2、全面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库。

3、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集体备课,积极设计各年级块面的教案,体现层次性,力求科学合理,为新课标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4、把传统项目的使用和引进新兴运动项目(拉丁、健美操、网球、击剑)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终身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5、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方法更新的实践,探索新概念课型。每学年组内教师人人开一堂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等,每学年推荐1—2位教师面向校外开公开课,研究课。

6、改革教学评价,加强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7、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运动特长、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国际象棋组、篮球队、健美操队等活动团队的发展。

(三)体育特项目(击剑):

以“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打造体育品牌”为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政策,严格按照省体育特色学校管理办法及我校特长生管理制度,发展和推动我校体育特色项目(击剑)的发展,在三年时间内,达到扩展教学队伍、形成梯队建设、学生广泛参与的目标。

(二)群体工作:

1、体育活动课:从我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地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课。体育组要合理安排好活动内容,进一步改进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方法(班内比赛,班与班比赛),加强管理,与班主任密切配合,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

2、课间操: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季节等情况,定期改进课间操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在条件许可情况下,10年下半年完成不同年级不同的课间操活动内容:

11、12年逐步完成自选超市式的活动方式,每学年学生自选课间操活动内容:广播操、篮球、健美操、毽球、太极拳等,确定每个活动内容的活动区域,打破以班级确定活动区域的方法,营造学生爱好、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发展学生自主实践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分层次管理,不断提高课间操质量,使其成为展示我校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亮丽风景线。

3、校内竞赛活动:认真开展学校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在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学生的参与率、活动的教育性及体育文化性上做文章,努力改进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如结合体育比赛,举办征文、摄相、摄影等比赛),给学生创建一个能自我展示的舞台,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要做到每学年有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和广播操比赛,每学期每年级有一次小型竞赛活动。

(三)运动训练及竞赛:

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认真组建篮球、排球等各支运动队,坚持常年训练原则,严格管理,科学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次数及内容,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使他们能自觉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在不断提高训练质量,为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比赛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科研:

要继续重视学校体育科研工作,发挥我校体育科研的良好优势,在不断总结、做好结题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展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继续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确定新的学科组课题研究,能有1—2名教师个人申报课题。全组老师要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大力开展课程改革实践活动,青年教师每学年要完成1篇论文,并有更多的教科研论文在市、省乃至全国获奖和发表。

(五)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开拓、创新、勤奋、求实”的良好教研组组风,在形成“学习型”体育教研组基础上,创建“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研组,在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和团结向上的基础上,保持发扬自身优势,发挥整体功能。要树立“软件超越硬件”的思想,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学习理论,刻苦钻研业务,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较高素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及高学历进修等。关心青年教师成长,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明确各自发展的目标和方

向,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迅速成为教学骨干和能手。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出发,体育教研组还需要调整人员结构,增加教师数量,不断引进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年青教师,体育教师的数量要能达到10人,为中小学课程改革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XX学校二0一0年三月十日

第四篇: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

对于我校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更应把握这一发展的大好时机,在已有各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学校体育健康发展为契机,加大普及与提高力度,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为有效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打造校体育工作品牌做出贡献。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学、科研为抓手,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新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体教结合”,促进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我区学校体育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构建具有时代精神和宝山特点、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具有特色的学校体育活动体系。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稳步跨入全市先进行列。

三、主要任务

(一)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构建学校体育文化

1、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契机,大力宣传、学习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法规,把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形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身、工作、学习、生活观念。严格执行“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规定,严格按照国家体育课程计划的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全区各中小学校实行“三课、两活动、两操”,即各个年级每周有3节体育课时,2节活动课时,每天做广播体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2、树立“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的发展理念,立足于学校体育内涵发展,注重教师和学生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运动会、体育周、体育月等活动,构建“敢于拼搏、不断超越、团结合作、身心愉悦”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学校体育健康、持续发展。

3、依据有关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活动的各类安全制度,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落实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积极开展以学陶、师陶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并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要求,结合新课程全面实施,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专业培训标准。

2、通过教学与研究的主渠道,大力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从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进修学院、青少年体育指导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创新学校体育教师培训新模式,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面的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学历层次.

4、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引领教师朝着“人格有魅力、专业有实力、教学有活力”的优秀教师方向发展。不断推进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

(三)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认真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制订体育新课程实施总体规划和计划,构建符合“二期”课改精神、具有特点,较为完善的、科学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2、充分发挥优势,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库,为基层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帮助与指导。

3、大力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教育、指导和反馈功能,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不断优化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四)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普及活动,加强学校体育特色创建活动

1、结合“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开发一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群体参与的体育活动、游戏、比赛项目,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比赛”的群众性体育集体竞赛活动。推进学生每天锻练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有效落实,让学生基本形成爱好体育,运动有专长。在基础教育阶段,使学生基本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

2、大力发展学生体育社团,加强学生体育社团、运动队的管理,并做到活动训练有制度、有组织、有要求、有记录。进一步改革学校运动会、体育节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体质健康水平。

3、加强我区田径乒乓球、国际象棋、围棋等优势项目的普及力度,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形成以体育特色学校.

4、全面提高体育传统学校建设标准,丰富体育传统学校内涵,突出学校体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体育传统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五)开发社会体育资源,不断深化“体教结合”

1、从实际出发办好体育特色传统学校,加强体育部门的业务指导,并结合学校体育特色,每年组织开展班、校之间的体育竞赛,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2、整合体育资源,挖掘体育师资潜力,尤其是发挥体育部门的教练员资源优势,鼓励教练员到各级各类学校从事训练工作,实现教练员和学校体育教师的双向交流,加强体育部门的业务指导。

3、从实际出发,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结合全区“一校一品”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体育特色、传统学校的创建活动,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积极承担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中、发现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的作用。

4、合理使用好体教结合“使用基金”,加强对校长、带队训练教师以及一些优势项目奖励和普及的力度

5、积极探索初中学生升学体育考试新模式,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招收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优秀体育特长生进入各级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入学、转学条件。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严格的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办法,为学生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良好条件。

6、结合学校的实际,认真做好运动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工作,为全民健身运动做出应有的服务。

(六)完善体育工作机制,努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加强学生体育竞赛管理工作,创新体育竞赛模式,建立适合广大学生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竞赛机制,形成较完善的中小学竞赛体系。

1、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把全民健身运动和各项竞技运动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校内外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扎实抓好基层学校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夯实群体体育活动和竞技运动的基础。

2、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管理工作,注重与区体育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改革和完善青少年竞赛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广大学生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竞赛机制,共同举办多种类型的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积极开展、参与“市——区——学校——年级——班级——小队”等多层次学生体育集体竞赛活动。

3、进一步对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特色学校、区少体校下设基地学校的指导、督促和扶持工作,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优势,真正成为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龙头。加大初中体育特色班的招生力度,为体育特长生继续培养开辟绿色通道。

4、进一步强化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对教练员、裁判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促进全区体育竞赛成绩的提高。

(七)重视教科研,提高科学管理行为

1、坚持教科研相结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紧紧围绕“课题是方向,研究是根本,活动是生命”的工作思路,围绕提高健康素质,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达成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并把科研意识和先进理念转化为操作行为,努力提高体育教科研质量。

四、措施保障

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各项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积极配合教育督导室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加大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学校体育工作指标的权重,把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

2、科学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实施。根据全区教育整体规划,结合学校体育发展具体实际,制订学校体育实施计划,并围绕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组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具体教学实践,确保体育发展规划中各项任务的完成。

3、学校要逐年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快学校体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步伐,满足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发展的需要。

4、各校要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师工作条件与待遇,切实将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工作,纳入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5、切实加强对体育锻炼不断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力度。

第五篇:学校足球未来三年工作计划

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三年规划

高里中心学校

高里中心学校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三年规划

一、积极营造适宜校园足球发展的氛围,与县区足球推广中心的合作。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全校普及足球运动,提高自觉主动训练意识,增强进取心和自信心,了解足球运动发展简史,学习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开展与足球有关的知识讲座和宣传,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动员全体学生保证每班一球,成立班级男、女足球队,开展校级足球比赛。

二、进一步营造适宜校园足球发展的氛围,加强与县区足球推广中心的合作,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作用,积极创造必要条件,加大资金投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动作,加强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提高灵活控球的能力,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树立竞争意识。使校级联赛趋于正规。校级联赛水平得到提高。 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聘请高水平教练,提高学生技、战术能力,巩固提高足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增强协同配合能力,能将所学技术灵活用于比赛中,学习简单战术,增强团队意识,为参加区、市级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三、具体措施

1.搞好校园足球的普及

把足球运动作为课程纳入校本课程,全校每班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开展兴趣足球课,聘请专业教练或体育教师任教。除此之外,体育老师在基本保证原有体育课程实施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通过体育课渗透足球教学或专题足球课等方式,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进行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 2. 提高校园足球的比赛水平

(1)、将校级男子足球队,分为A、B、C、三个梯队,进行有针对性的的足球训练。

(2)、全校所有七至九年级的班级,由班主任负责,成立班级男、女足球队。

3.校园足球的文化拓展

学校重视校园足球气氛的培养,加大对足球运动的宣传和普及的推广。利用宣传我校开展足球运动的情况;学校需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成立校园足球家长志愿团,发挥家长志愿团的作用,在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足球一系列活动。

上一篇: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下一篇:小学生的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