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中国公务员范文

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

摘要:改革开放32年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所有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举措中,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签署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公务员制度的横空出世和不断改革、发展无疑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射虎的发展,现在又越来越对的人参与到公务员考试中,这也就说明公务员制度已经深入民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公务员,意义,考核,发展,特征

一.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意义:

在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对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包括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对公务员的“进口”管理,使用管理与“出口”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本质特征都是实行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的管理原则。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产物。1870年6月,英国政府以法令形式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标志着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产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个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治体制自我发展与完善的产物。

我国公务员制度从酝酿到现阶段,20多年来历经准备、决策、试点、推行与发展、依法管理五个阶段。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推行。我国的《公务员法》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务员管理步入依法管理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总的指导思想,这贯穿在公务员法的总则、权利与义务及各个管理环节中,是公务员制度的灵魂。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原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干部人事管理的核心。分类管理是现行公务员制度与原干部人事制度相区别的首要特点。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公务员法》的施行,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国家机关人事管理制度的形成,也标志着我国干部分类管理制度的确立。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特色的法制化的国家机关人事管理制度的确立,这对于贯彻与实现党的基本路线,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有利于调整干部结构,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强化国家机关指挥系统,,加强勤政与廉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2. 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可以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加强制度建设,而这正式廉政建设的核心。公

务员制度为廉政建设提供的保障主要有:通过考试录用、认真考核、正规培训和严格管理等措施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通过权利义务、执行纪律。交流回避、有力监督等制度来保证与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通过法制的人事管理,避免其不正之风的发生,从而为公务员的廉政建设提供有效保障。3.对国家机关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建设起促进作用。建立与推行公务员制度,可以是国家机关人事管理按客观规律和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充分显示法制化管理的正确性,而对公务员实行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管理,既体现了公务员制度的本质特征,又促进了这“三化”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二.我国公务员的录用和考核:

我国公务员录用是指根据公务员法规定,按照规定的标准与条件,经过规定的程序,面向社会,通过竞争性考试与考察方式,择优选拔国家机关中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主要方式有:1.笔试。这是以试卷的形式对应试者进行的测试,主要用于考察应试者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水平、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等。2.面试。这是指主考官与应试者之间运用口头语言提问、作答对其进行的测试,主要用于考察笔试合格的应试者是否具备拟任职位所需要的潜能、实际才能和某些素质。3.实际操作。这是一种操作能力的测试,以检验应试者处理实际公务的速度和质量。此外还有情景模拟、心理测试等。

录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历史性进步,也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意义表现在:1.有利于为国家机关选拔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2.有利于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3.有利于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考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员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综合体现了公务员的素质及其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述。1.德,是指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2.能,是指公务员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具备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3.勤,是指公务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勤奋精神。4.绩,是指公务员的工作实绩。5.廉,是指公务员的廉洁自律等情况。对公务员的考核要着重考核工作实绩,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对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要按照体现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抓紧制定并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标准。考核是国家机关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和健全公务员考核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公务员。2.有利于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和监督。3.为公务员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了依据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1.决策过程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渐进决策的过程, 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 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渐进决策无疑具有很多的优点,它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后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

2.制度特色分析。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因此,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搞 “政治中立”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不搞“两官分途”;坚持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它学习和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些积极内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制度化。由于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公务员法规体系中的基础性法规和总的章程,只能规定公务员管理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所以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还必须在执行过程中发展和完善,并逐渐优化。

3.实践意义。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是以考任制为基础的,在公务员“进、管、出”三个环节上以“进”为突破口,建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英国诺斯科特和杜威廉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美国的《彭德尔顿法》,最重要的意义表现在于其确立了经过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文官的原则,标志着现代文官制度在英美两国的形成,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举措其最具突破性的贡献同样如是。

我们过去的干部任用方式极为单一,在人才的录用和晋升上基本上是以资历和情感为依据,缺乏科学、民主的考核,更谈不上科学的绩效管理和评测。在这种环境中,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难以合理就位,造成了人才的大量积压与浪费,妨碍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考任制已在中国全面起步。到目前为止,通过考试进入国家政府机关的各类人员已超过数十万人。其中不仅有一般的政府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一些司局一级甚至厅级的政府高级公务员。尽管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多表现于技术和操作层面,随着执行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公务员制度的整体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四.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公务员系统的“多入口”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公务员系统有多个入口。一是选任和委任,适用于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二是考任,适用于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三是调任,即党、政、立法、司法、群团、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办法相互交流,适用于领导职务中的非政府组成人员以及主任科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 这种制度规定尽管考虑到了具体国情,但是也带来一定问题。问题主要出在调任上。选任和委

任主要通过组织法、国家权力机关来保证其素质要求,实现其身份的合法性;考试录用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性的考试来保证人员的素质和合法性。那么调任呢?如何保障调任者的素质?目前对于所谓"一定的程序和办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是比较模糊的“先考核后培训”,没有引入竞争机制。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应该扩大考任比例,除了高级领导职务外都应该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少数调任者采用科学、规范的考核程序以“准入”,并制定相关的法规,使“调任”这个“入口”有章可循。

2.考核问题:考核是公务员任用与奖惩的基础,在整个公务员制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行法规中的一些规定尚不完备严密,使得这一制度的效力并不十分突出。1.考核内容过于抽象和划一,标准过于笼统。尽管《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其作过较为详尽的阐释,但普遍没有针对组织及职位特征建立具体的考核指标,由于各部门、各职位之间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大,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考核者往往无所适从;2.等次少。三个等次,优秀占10%~15%,不称职者没有比例要求,其余的85%以上均为称职。这种称职的大平台现象,混淆了公务员行为的差别,加上标准的模糊,使优秀、不称职人员的确定较难。3.考核方法较为单一,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写评语"的方法,这是一种定性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的一种方法,很难保证考核的客观性。4.监督体系不完善。首先,在我们的录用考试中,监督部门与考试主管部门责权不清,监督部门不了解考试录用业务,监督范围、监督内容、监督手段不明确,很难与考试主管部门协调。其次,监督环节也存在问题,如缺乏相应的部门随时监控录用考试的实施过程,缺乏对用人单位贯彻考试制度情况的监督。再次,对考试录用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缺乏具体要求,着重强调的是事后监督。而在公务员录取过程中,录用考试前和考试中的准备工作十分关键,监督机制能否起到良好的作用至关重要。 3.政治社会等消极因素的制约问题: 要通过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来实现政府廉洁、高效等目标,仅仅设计建立一整套精良的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是不够的,精良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其效用还需要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艰难过程中,很多消极因素制约了公务员制度科学价值的实现。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机构改革仍在进行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并在此前提下积极进行机构改革,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只有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职位分类、考试录用、考核与培训等环节才能全面地、有效地运转。2.缺乏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竞争意识逐步增强,竞争环境大为改善。但是总体上仍缺乏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3.僵化的户籍制度、落后的社会保障体制成为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目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走向社会化,但是这一进程在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养老、住房的改革进展较快,而医疗、失业保险的社会化改革进展较慢。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妨碍人才的流动和公平的参与职业竞争。 4.公务员制度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法治管理"和"功绩制原则",这就需要契约观念、工具理性等现代价值观念。我国由于传承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身份观念和人治色彩。这些前现代的文化特征使公务员制度科学价值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制约。

五.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展望

1.发展的现实背景分析。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继续发展,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科技、国防和民族凝聚力等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对各国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效率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培养造就大批适应国际竞争挑战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刻不容缓,提高公务员素质特别是驾

驭全局的领导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于趋利避害、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在国内,改革、发展和稳定已成为我们工作的主题。今后五至十年,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机遇,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政府所处的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行政运作的复杂程度大为提高,迫切需要提高政府判断形势、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使公务员制度面临新的考验。市场活动的多种诱惑,增加了权钱交易的机会,如何保持公务员的廉洁,使公务员制度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此外,机构人员精简,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办事效率,也使公务员制度面临新的考验。

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公务员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改善和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逐渐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上,要求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和自主权。要求政府在履行和完成“执法”和“管理”的职能和任务中,必须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制度建设和机构改革中不断取得成绩,建设廉政、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它对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政府形象以及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公共管理和服务选择分析。20余年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的是,中国政府开始了各方面的治道变革进程:从无限的政府走向有限的政府、从人治的政府走向法治的政府、从集权的政府走向分权的政府、从专政的政府走向民主的政府、从封闭的政府走向开放的政府。这些已经表明,中国政府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传统的官僚制模式特征正在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典型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特征。这种特征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更加明显,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需要指出的是,经济以及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本身就意味着政府治道变革的“市场化”。在这里隐含着两个趋势,一种是“公共部门向‘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另“一种趋势是脱离官僚制”。市场化使政府收缩已经毫无疑义,但是“政府和公共服务对于经济成就和社会凝聚力来说是必可少的”。要解决这一矛盾,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和经验来看,对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选择似乎是政府改革与治道变革的必然。这是因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市场导向、行政的弹性、参与性等可以更好地顺应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能够推动它的发展;而且,它对于满足民主政治的发展和需要具有独到的促进的作用,更能体现政府是纳税人的政府,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更加合乎民众对政治的胃口。

3.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大目标的提出以及上述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选择,要求我国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快完善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强制度活力;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跟时代,狠抓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开拓创新,改进和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

具体说来,今后一段时期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点应有四个方面:一是增强制度活力。主要是完善分类、聘用、考核、竞争机制等。推行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的试点,探索主办人员与辅办人员不同的管理办法。改进考核制度,实行多层面考核,净化民主测评的环境,公示考核结果。完善公务员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群众参与选拔制度,保证人才选拔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民主性。继续规范和完善国家公务员选调制度,层层落实,牢牢把关,民主评选、校院推荐、科学招考、组织考察,从高校选调有志于公务员事业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公共服务部门,统一管理、下放锻炼、跟踪培养。采用雇佣制,打破政府传统的录用人员办法,引入了市场化、契约化的概念和做法,解决人员能进不能出、终身制和不合理流动的问题,

不断增强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提高队伍素质,加快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创新、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严把 “进口”,要经过多次考试,层层筛选,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根据公务员职业发展加强培训,研究公务员的成长规律,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明确阶梯和目标,并针对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按照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要求,进行依法行政培训,增强公务员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对行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以法律规定、市场需要、岗位必会为导向来确定;培训安排要把个人动因和组织选送结合起来,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由政府推动转为利益驱动;培训时间要长短结合、板块拼加、自由选择、学分累计,形成一套有效的培训运行机制。结合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改革单一职务晋升发展路子,拓展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从多方面调动公务员奋发进取的积极性。三是改进公共服务。继续按照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了解办事程序和规则,接受群众监督。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电子政府”,拓展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和服务的渠道,提高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减少行政成本,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引导广大公务员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好人民的公仆,让群众满意。四是继续完善管理制度。认真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在公务员管理中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规范,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特别是要针对公务员立法层次与其性质要求不适应、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问题,加快立法,强化执法,加强监督,以建立健全公务员法律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实现人力行政法治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公务员法》的起草工作;抓紧研究制定尚缺的单项法规,如公务员的纪律、行为规范、调任、转任、退休等;对现有的单项法规要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随着公务员法的进一步实施,必将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建设一直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将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必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强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证。

第二篇:辽宁公务员选调生考试: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选调生考试: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2015年选调生考试时事政治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2015年选调生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中公选调生考试网整理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总,为2015年选调生考试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时事备考资料。

【背景链接】

中国梦里有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作为顶层设计,中国梦里不仅有实现富国强民的物质建设宏伟目标,更有催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源泉。

【深度解析】 [权威论述]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

[意义] 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强大精神支柱。强大的民族精神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我们必须认真坚守、大力弘扬。

如果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纽带,那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是我们排除万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参考对策]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

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都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要深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革命历史、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狭隘民族主义有着本质区别。要坚持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从各国文化中汲取丰富养分,不断塑造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的民族品格。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准确把握时代进步潮流和社会发展要求。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时代精神本质体现。要把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摆在突出位置;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要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紧跟时代脚步、把握时代脉搏。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重在营造氛围、潜移默化,重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重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到新闻宣传、文艺出版、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各个方面,大力宣传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抓住各种宣传教育契机、用好各种宣传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让人们不断受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感染熏陶。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具体事情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大厦添砖加瓦。要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做好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各项工作,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持续努力,推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绵绵不断地传承弘扬。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坚持开拓创新 发扬时代精神 [开头示例]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弘扬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结尾示例]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一个可以把全体人民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个纽带和认同就是中国精神。“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国人凝聚已久的情结,需要不断通过中国精神凝聚形成全国人民的向心力。

第三篇:浅析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自隋文帝创建科举制至清末废除,中国持续了一千三百余年的官员考试录用制度。从新中国建立至“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公务员录用以推荐选拔为主,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开始逐步探索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随着1993年国务院《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正式实施,中国正式推行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2006年《公务员法》的正式施行,更是为这项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试通过中外公务员录用制度之对比,分析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

一、公务员录用的含义和发展

在中国公务员录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补充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择优将不

[1]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一种人事制度。根据这样的定义,

本文所要阐述的录用只适用于定义所包含的公务员录用,至于在定义之外公务员的录用可能会有所涉及但暂不在本文中心探讨内容之内。在西方对于公务员录用的含义可能也大同小异,只是不会出现像“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这样的中国特色的具体范围,但是西方也有其录用适用范围的区别,在下文会提到。

公务员的录用,是为了保持公务员队伍新陈代谢的良好运转,为公务员对于带来新鲜血液的要求。不论一个国家的大小,它的公务员系统总是必不可少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务员系统也不会永远完美无缺,总会根据时代的发展显露出其内在的一些缺陷,这时就需要有新的公务员体制变革,也需要录用新一批的公务员加入进来,来满足和符合时代的需要。这同样也是优秀社会人才与国家的双向选择,优秀人才通过公务员的录用能有途径和机会报效国家,当然国家也可以通过公务员的录用,吸取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国家机关,为国家机关的高效、良好运转提供保障,公务员录用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务员队伍的质量。

新中国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在时间段的划分上可能[1] 刘厚金.《中外公务员制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7

3与其他观点存在分歧。笔者认为,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文化大革命”后至1993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至2006年为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为第四阶段,这是十分粗线条的时间段划分。建国后中国当然还没有公务员这个概念,当时根据国情的需要,采用的是干部推荐选拔和统一分配的人事管理方法,这是符合当时国情需要的一种制度,为当时的国民经济恢复,政权正常运转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文化大革命”的袭来使得国家的人事工作进入混乱时期,大批干部被下放和改造,为了国家的正常运转不得不从工人中选拔优秀份子进入干部层。到了“文革”结束,国家除了原有计划统配的招录方法之外,开始进行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尝试。直到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开始全面铺开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从1993年至2006年中国对于公务员的管理办法只有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核心的若干国务院条例为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公务员阶层曾出现了一些普遍问题,当然其中也包括有录用方面的问题,于是在2005年中国通过了《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开始实施,《公务员法》的实施正式将公务员管理纳入了法律轨道,将考试录用的方法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和明确。

二、中国公务员录用

一般来说公务员录用有几个关键的内容,首先是公务员录用的范围,其次是公务员录用的方法,再次是公务员录用的条件和公务员录用的程序等。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在这几个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首先,公务员的录用范围,中国的公务员录用范围在《公务员法》中有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可见中国公务员录用的范围是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层次非领导公务员,根据我国的公务员级别划分在主任科员之下的非领导公务员有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中国的公务员数量官方没有数据提供,但无疑应该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通过考录的公务员范围可能是世界上相对偏小的,中国的公务员考录基本都是录用一些事务性人员。

其次,我国录用公务员的方法在《公务员法》上也明确指出“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

职位类别分别设置。”录用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两种方式对应试者进行考核。在我国还有一类是特殊考试与公开考试不同,它由于职位特殊性不宜展开公开考试,所采用的特殊考试方法,如保密性较强的职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特殊的职业等等。

再次是公务员录用的条件,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录用公务员前提条件是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这是最重要的客观条件。之后才是对于应试者的一些条件限制,包括国籍、年龄、品行等,还有根据职位不同所要求应试者的不同条件,包括学历、专业、政治条件等等。

最后是公务员录用的程序问题,在我国录用一名公务员一般需要以下几个程序:发布招考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体检—确定拟录取人员并公示—审批、备案—办理录用手续—试用—任职。①在许多环节如果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就将会被淘汰,可见我国公务员的录用是十分繁复而又慎重的一个过程。

三、外国公务员录用

在看过了我国公务员的录用内容之后,我们现在来比较分析一下西方各国在公务员录用方面的实际方法。这对于我们看到自身制度的优缺点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英国,英国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各项制度的发源地,其在公务员录用方面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英国就建立了文官制度,并开创了考录制度的雏形,从1918年开始英国全面开始执行考试录用制度,一直保留至今。英国公务员录用的最大特点是公务员录用的条件有比较详细的要求,在1968年公务员制度改革之前,英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基本条件为:行政级报考年龄22—24岁,大学毕业;执行级年龄为18—20岁,中等教育毕业;事务级年龄为16—18岁,初级中等学校毕业;勤杂级年龄20岁以下,职业学校毕业。②在1968年改革之后,这类的规定有所放宽,但是大体的要求仍保持不变。条件在年龄上有所划分自然在考试内容上也有划分,不同针对高级文官、低级文官、执行级官员、办事员都有不同的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总的来说英国公务员的录用对于年龄和学历方面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这是也英国公务员录用的一大特点。 ①

② 薛立强 杨书文.《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00谭健.《二十国人事制度》 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2

4其次是美国,美国受英国的影响也很早开始实施公务员考录制度,甚至早于英国正式实施该制度,成为西方最早使用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国家。美国公务员的85%以竞争性考试录用,仅仅15%的公务员是通过非竞争性考试录用的,美国对于公务员考试应试者没有做什么强制性的要求,不像英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通过考试的人员会进入候选人名册,再由人事机构从候选人名册中选取优秀人才得到录用,而实际录用的人数远少于考试合格人数。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拟录用公务员的试用期十分的长,首先要通过一年或者三年的临时录用,再通过三年的工作后才能成为正式专职人员。

其他国家像法国、德国、日本等,其公务员的录用制度大体脱胎于英美两国,会给公务员岗位分类,然后进行不同内容的考试,再从通过者中选取优秀人才获得录用。当然各国也有各国特色之处,像日本的高级公务员考试内容涉及28门学科之多,很好地考察应试者是否有良好全面的知识储备,加拿大对于应试人员条件没有任何要求,采用结构性面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比较应试者之间的优劣,新加坡公务员录用一般不采取笔试,但十分注重应聘者的学历、在校的成绩、在校人际关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并且通过面试者需要在两年的试用期内在不同岗位上实践,并要求六个月提出一份工作报告,两年试用期内若无工作成效,则取消资格。

大体上来看各国的公务员录用的体制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尽相同之处,主要在录用程序上、录用原则上存在共同点,但是在考试的类型、考试条件资格的审核、正式录用的试用期方面存在差异。

四、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公务员录用的制度,孰优孰劣难以界定,但是通过了解各国不同的录用制度,我们可以比较分析,从而简单的看看我国在公务员录用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公务员录用的“凡进必考”没有有效管理。我国对于公务员这个概念本身就十分模糊,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党管干部的原则,我国的公务员与政党之间存在许多联系,公务员更有广义、狭义等之分,所以不免对于公务员的进入管理出现问题。西方各国对于公务员录用的进口有明确的划分,类似外

部考试录用、内部考试录用,竞争性考试录用、非竞争性考试录用等等,明确了公务员职位的受众对象。我国往往在这一点上管理比较混乱,有些通过社会竞争录用,有些则通过直接委任、聘任等方法录用公务员,不能坚持做到“凡进必考”的基本原则。

其次,我国公务员的公开录用比例不是很高。之前已经提到,美国85%的公务员通过社会考试录用,仅有15%的公务员由委任、直选等方式录用,这个比例是很高的,而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仅是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层次非领导公务员,这部分占公务员的数量可能挺高,但是往往这些公务员在英国的公务员分类中处于勤杂级、事务级至多也只是执行级的,是处于公务员级别中低层次的。这对于我国公务员队伍的质量,特别是中高层次公务员质量保证而言是有隐忧的。

再次,聘任制实行不畅。在我国公务员制度一般是采取永久制聘用,但是在任用制度上采取合同制聘用的话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在某些特别职位上采取合同聘用制可以增强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在我国《公务员法》的十六章明确规定了公务员聘任制的要求和规定,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仍然没有很好的实施。在德国,聘任制主要适用于录用一些专门人才包括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等,我国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多一些的尝试和应用。

第四,面试透明度不足。公务员考试在民间总有着这样的流言,很多时候通过了笔试但是通不过面试,面试往往与内定、黑幕等联系在一起。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加拿大公务员录用的面试方法就比较科学,它实行的是结构性面试,也就是事先周密设计提问的内容,各个问题所占的比重不同,亦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这样每位同学的问题基本相同,也可以十分科学地比较各应聘者的之间的差异,亦可以提升面试透明度、面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最后,在考试的内容较狭隘。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基本以笔试和面试为主,不能有效客观地观察出一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在英国公务员考试中除了常规的考试之外还包括一些其他考核,内容有智力测验、直觉测验等等。在法国,公务员考试内容还包括了实际操作题,主要为了考查应聘者是否符合岗位需要。此类考试虽然成本较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能较好的综合考察一名应试者,对于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

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虽然在有些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的录用制度各有优劣,中国的公务员录用制度近年来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合理、科学的,基本与国际上的一些较先进的主流思想同步。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和公务员队伍的实际情况,能较好地吸收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在今后,我国公务员的录用制度应该加强公平性、公开性和全面性。自《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有了法律保证,目前公务员录用制度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随着公务员制度法制化的进一步完善,加以时日这些问题一定会得以完善。

第四篇: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

【内容摘要】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称。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中国以往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干部队伍笼统庞杂、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理方式陈旧单

一、管理制度很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 干部人事制度 决策过程 特色 重要意义

引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渐进决策的过程,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或许看上去不象是英雄,但它作为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在决策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不搞“两官分途”,注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鲜明的制度特色。

一、中国以往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部队伍笼统庞杂:从国际角度看,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干部”一词都有着非常广泛的涵义,包括党、政、军、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公有制企业、工、青、妇、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国过去也同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广泛使用干部的概念。新中国成立若干年来,随着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干部的涵义愈加混乱,外延日益扩大,队伍越来越庞杂,管理越来越困难。近3000多万人的干部队伍,包括有各行各业的管理人员。对如此庞杂的管理对象,根本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管理,只能采取粗放的、僵硬的管理方式。

2.管理权限过于集中:虽然干部队伍范围很广,但是管理权限却相当集中,这种矛盾的现象必然会导致管理中的问题。长期以来,把党管干部的原则落实在微观的具体管理工作中,由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对干部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由于权力的扩展是必然的趋势,所以往往会造成管业务的行政首长管不了人,而管人的又对行政业务不承担任何责任这样一种颇为尴尬的局面,使管人与治事相脱节,造成业务部门与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问题上的尖锐矛盾,真正用人的部门其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以往的干部管理,多采用延安时期沿用下来的管理办法,即对所有干部都采用管理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强调思想工作,注重政治管理,没有考虑各类干部的具体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这种传统的方法虽然操作简便,并为组织部门所熟悉,但不利于按照工作的不同特点,对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4.管理制度很不健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虽然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总的来看,还缺乏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责任制。主要

在录用工作中,只有笼统定性的政治考察,没有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

在干部使用上,缺少严格的任期规定,造成能上不能下,死抱铁饭碗的问题。在干部调配上,只有计划机制,没有流动机制,强调“个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在干部的考核、奖惩、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教育、培训等方面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

5.缺乏监督机制:长期以来,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人治问题的存在,使监督机制受到忽视。监督机关缺乏足够的权力,监督工作显得软弱无力。查案办案受到种种牵制,有时还要冒很大的个人风险,从而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滋生。上述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使我们长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年轻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铁皮箱环境”随处可见;二是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如果不加以改革,必然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拦路虎和拌脚石。因此,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就成为当时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诞生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改革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要敢于打破老的框框,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职务的任期,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并要求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从中央到地方,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1982年、1983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并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老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开始逐渐废除实际上长期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与此同时,许多地区和部门在干部的录用、考核、交流、培训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国家都有一个总的人事法规,而中国却一直没有,这很不利于人事管理的规范化。为此,党中央在1984年提出要制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后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范围太广,决定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后又进一步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988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人事工作,更好地推行公务员制度,中央决定成立国家人事部。人事部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向实施阶段过渡。人事部从1989年起即开始组织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首先在国务院的六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建材局进行了部门性试点。1990年,又在哈尔滨市和深圳市进行了地区性的试点。在此期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草案中的一些单项制度,如考试录用制度、亲属回避制度、人事考核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并取得了明

在此基础上,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正式签署颁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至此,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诞生了。

三、决策过程分析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渐进决策的过程,可谓“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社会是一个惯性很大的系统,越是严重的错误越难以及时纠正。如果把步子迈得小一些,那么发现了问题就能够及时纠正。迈大步往往意味着进行重大的政策变革,这样的激进型做法一方面可能会引起决策层内部的紧张和冲突,导致权力的改组和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所冒的政治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可能会在制度安排和公众心理方面遇到很大阻力,特别是来自目标群体的阻力,将形成政策执行中的巨大障碍,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很不利于社会形势的稳定。如果能够把大步变为连续的小步,步幅虽小但频率不慢,那么上述的风险就会大大地缓解。

然而,渐进决策也并非没有缺陷。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带有一定保守主义的偏见,对旧有政策过于留恋,并受思维定式的左右,具有一定程度的惰性,且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资源。在社会加速变革时期,渐进决策可能会显得无所作为。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走过了一段相当曲折的道路,从酝酿到出台其中经历了不少磕磕绊绊的事情。为此所做的资源付出也是很大的,这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的投入。下这样大的力量就是为了在稳定中求变革,积小变为大变,逐渐淘汰落后的干部人事制度,真正使国家公务员的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四、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质的不同。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因此,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有着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所以,要求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所谓“政治中立”的原则,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等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等等。

2.坚持党管干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文官管理必须独立于党派之外,“不受任何党派干预”,“与党派政治脱钩”,是独立的管理系统。

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区别。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所谓政治化和事务官的所谓职业化,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官体系,相互之间不能转任。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权。而西方国家的文官则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它受雇于政府,是政府的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总而言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它学习和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些积极内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制度化。由于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公务员法规体系中的基础性法规和总的章程,所以只能规定公务员管理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执行过程中,还应逐渐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

五、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是以考任制为基础的,在公务员“进、管、出”三个环节上以“进”为突破口,建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我们过去的干部任用方式极为单一,完全靠领导说了算,往往是黑箱操作,透明度很低。难怪老百姓创作了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在这种环境中,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难以合理就位。这就好比踢足球,不仅好球员可能得不到上场表现的机会,而且该踢后卫的可能错当了前锋。从而造成人才的大量积压与浪费,妨碍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考任制已在中国全面起步。老百姓对此无不拍手称快。他们说:“卷子总比条子好,赛马总比拍马强。”的确,从“伯乐相马”到“赛场比马”确是一种质的进步。到目前为止,通过考试进入国家政府机关的各类人员已超过万人。其中不仅有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一些司局一级的政府高级公务员。尽管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多表现于技术和操作层面,随着执行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公务员制度的整体完善,相信那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环境一定会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舒放,王克良 《公务员制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谭功荣 《公务员制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南方日报 《公务员选拔人才观转变背后》 2011.9.27

齐惠 《略论我国公务员机制》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1.6.12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第五篇: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

内容提要: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中国以往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干部队伍笼统庞杂、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理方式陈旧单

一、管理制度很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为了改变这样一种局面,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标志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形成。这项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渐进决策的过程,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或许看上去不象是英雄,但它作为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在决策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 不搞“两官分途”,注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综旨,具有鲜明的制度特色。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举措其最具突破性的贡献就是确立了经过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的基本原则,从而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创造了制度条件。

一、中国以往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部队伍笼统庞杂:从国际角度看,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包括前苏联、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捷克等)“干部”一词都有着非常广泛的涵义,包括党、政、军、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公有制企业、工、青、妇、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国过去也同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广泛使用干部的概念。新中国成立若干年来,随着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干部的涵义愈加混乱,外延日益扩大,队伍越来越庞杂,管理越来越困难。近3000多万人的干部队伍,包括有各行各业的管理人员。对如此庞杂的管理对象,根本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管理,只能采取粗放的、僵硬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把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与从事一般社会职业的人员混为一谈,这就难以根据前者的特殊工作性质,提出明确的任职要求,以保证国家行政机关的效率与活力。

2.管理权限过于集中:虽然干部队伍范围很广,但是管理权限却相当集中,这种矛盾的现象必然会导致管理中的问题。长期以来,把党管干部的原则落实在微观的具体管理工作中,由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对干部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由于权力的扩展是必然的趋势(政治学中的“寡头政治”铁律),所以往往会造成管业务的行政首长管不了人,而管人的又对行政业务不承担任何责任这样一种颇为尴尬的局面,使管人与治事相脱节,造成业务部门与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问题上的尖锐矛盾,真正用人的部门其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组织部门对干部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实际上不但管不了,而且管不好。 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以往的干部管理,多采用延安时期沿用下来的管理办法,即对所有干部都采用管理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强调思想工作,注重政治管理,没有考虑各类干部的具体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这种传统的方法虽然操作简便,并为组织部门所熟悉,但不利于按照工作的不同特点,对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社会上还逐渐形成了所有职业都套用行政级别的问题。由于工作和生活待遇都要与行政职级挂钩,无形中强化了整个社会的“官本位”意识,从而造成“千军万马奔官来,百万雄师争挤独木桥”这样一种不良局面,非常不利于干部管理工作的开展。

4.管理制度很不健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虽然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总的来看,还缺乏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责任制。主要表现在:

l 在录用工作中,只有笼统定性的政治考察,没有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

l 在干部使用上,缺少严格的任期规定,造成能上不能下,死抱铁饭碗的问题。

l 在干部调配上, 只有计划机制,没有流动机制,强调“个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l 缺乏岗位责任制。职责不清,权力交叉,相互推诿,办事拖拉的问题普遍存在。

l 在干部的考核、奖惩、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教育、培训等方面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

由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因而用人缺乏法制,领导部门和领导者的主观随意性很大,表现出浓重的人治色彩。

5.缺乏监督机制:长期以来,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人治问题的存在,使

监督机制受到忽视。监督机关缺乏足够的权力,监督工作显得软弱无力。查案办案受到种种牵制,有时还要冒很大的个人风险,从而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滋生。“一种权力一旦失去监督与约束,其发展就必然会走向腐化与堕落。” 这巳经成为政治上公认的定律。政府的公共权力应该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国家的干部应该做好人民的勤务员。然而,如果缺少监督机制,这种服务就难以实施 ,这种主仆关系就必然颠倒,权力就会异化,腐败就难以避免。

上述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使我们长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年轻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铁皮箱环境”随处可见;二是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如果不加以改革,必然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拦路虎和拌脚石。因此,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就成为当时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诞生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改革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要敢于打破老的框框,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职务的任期,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并要求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从中央到地方,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1982年、1983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并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老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开始逐渐废除实际上长期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与此同时,许多地区和部门在干部的录用、考核、交流、培训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如一些部门在录用干部时采取了考试的办法;一些基层单位还大胆采用了合同制的干部聘任方式;一些机关实行了干部岗位责任制,采用民主评议的方法来考核干部;一些地区建立了干部交流制度,试行了干部回避的若干规定。但是,所有这些改革都处于试验性阶段。从整体角度来看,一些单项制度的改革往往因为缺少全局的配合而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局部的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必须从全局出发,从具体问题的相互关系上来把握,进行综合性的配套改革。

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国家都有一个总的人事法规,而中国却一直没有,这很不利于人事管理的规范化。为此,党中央在1984年提出要制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后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范围太广,决定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后又进一步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988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人事工作,更好地推行公务员制度,中央决定成立国家人事部。人事部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向实施阶段过渡。人事部从1989年起即开始组织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首先在国务院的六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建材局进行了部门性试点。1990年,又在哈尔滨市和深圳市进行了地区性的试点。在此期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草案中的一些单项制度,如考试录用制度、亲属回避制度、人事考核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1993年8月14日, 国务院总理李鹏正式签署颁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至此,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诞生了。

三、决策过程分析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渐进决策的过程,可谓“摸着石头过河”, 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这并非是有林德布罗姆的渐进模式可依,只是在实践中形成了某种契合。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验、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渐进决策无疑具有很多的优点,它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结果。社会是一个惯性很大的系统,越是严重的错误越难以及时纠正。如果把步子迈得小一些,那么发现了问题就能够及时纠正。迈大步往往意味着进行重大的政策变革,这样的激进型做法一方面可能会引起决策层内部的紧张和冲突,导致权力的改组和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所冒的政治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可能会在制度安排和公众心理方面遇到很大阻力,特别是来自目标群体的阻力,将形成政策执行中的巨大障碍,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很不利于社会形势的稳定。如果能够把大步变为连续的小步,步幅虽小但频率不慢,那么上述的风险就会大大地缓解。正象林德布罗姆自己所讲的“政策制定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蚕食’代替了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的‘全盘解决’”?。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或许看上去不象是英雄,因为它缺少惊人的壮举,但它作为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在现实生活中? 创笥杏梦渲亍?/p>

然而,渐进决策也并非没有缺陷。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带有一定保守主义的偏见,对旧有政策过于留恋,并受思维定式的左右,具有一定程度的惰性,且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资源。在社会加速变革时期,渐进决策可能会显得无所作为。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走过了一段相当曲折的道路,从酝酿到出台其中经历了不少磕磕绊绊的事情。为此所做的资源付出也是很大的,这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的投入。下这样大的力量就是为了在稳定中求变革,积小变为大变,逐渐淘汰落后的干部人事制度,真正使国家公务员的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尽管形势的发展与当初的预期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总体来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起到了其所能发挥的作用,渐进决策是成功的。当然,缺陷总是有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公务员制度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惯性特征,具有旧有政策的诸多痕迹,并没有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而且推动速度过于缓慢。

四、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质的不同。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因此,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有着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 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所以,要求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所谓“政治中立”的原则,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等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等等。

2.坚持党管干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文官管理必须独立于党派之外,“不受任何党派干预”,“与党派政治脱钩”,是独立的管理系统。

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所谓政治化和事务官的所谓职业化,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官体系,相互之间不能转任。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权。而西方国家的文官则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它受雇于政府,是政府的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总而言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它学习和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些积极内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制度化。由于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公务员法规体系中的基础性法规和总的章程,所以只能规定公务员管理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执行过程中,还应逐渐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

五、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是以考任制为基础的,在公务员“进、管、出”三个环节上以“进”为突破口,建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英国诺斯科特和杜威廉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还是美国的《彭德尔顿法》,其最重要的意义就表现在确立了经过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文官的原则,从而标志着现代文官制度在英美两国的形成。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举措其最具突破性的贡献同样如是。 在中国,关于毛遂自荐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毛遂在自荐时所讲的那句话却不一定大家都知道。他当时说:“智士处世,如锥处囊中,其颖立见。”毛遂的这段话非常耐人寻味,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客观环境与人才发现之间的关系。假设是一个铁皮箱环境,保险柜环境,再锋厉的锥子也无济于世,其颖不单不会立见,还可能会永不相见。这种时候,看来只有电钻才能派上用场,不是没有办法,只是难度太大。

我们过去的干部任用方式极为单一,完全靠领导说了算,往往是黑箱操作,透明度很低。难怪老百姓创作了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在这种环境中,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难以合理就位。这就好比踢足球,不仅好球员可能得不到上场表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的机会,而且该踢后卫的可能错当了前锋。从而造成人才的大量积压与浪费,妨碍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考任制已在中国全面起步。老百姓对此无不拍手称快。他们说:“卷子总比条子好,赛马总比拍马强。”的确,从“伯乐相马”到“赛场比马”确是一种质的进步。到目前为止,通过考试进入国家政府机关的各类人员已超过万人。其中不仅有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一些司局一级的政府高级公务员。尽管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多表现于技术和操作层面,随着执行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公务员制度的整体完善,相信那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环境(囊状环境)一定会逐渐形成。

上一篇:政策及程序范文下一篇:自定义女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