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古诗中的情感

2023-02-08

第一篇:如何把握古诗中的情感

如何迅速准确把握古诗词蕴含的情感

诗词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作者的情感或直接抒发,或间接抒发。考生在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迅速准确的把握诗词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诗词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高考命题专家非常重视考查考生正确把握诗词蕴含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历年屡见不鲜。那么考生如何迅速准确的把握诗词蕴含的情感呢?

一、情感语言分析法 ....1.有些情感语言直接表露感情。

如下面的文字就直接表露感情,“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王维《山居即事》2008年高..考天津卷﹞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08年高考.湖南卷﹚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谢枋得《小孤山》2008年高考安徽卷﹚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2008年高考广东卷﹚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8年高考江苏卷﹚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秦观《画堂春》2008年高考山东卷﹚ 2.有些情感语言间接表露感情。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2008年高考上海卷﹚

“雪”与“朱”间接表达感情。“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感叹之情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之情更为深沉。

二、意象分析法 ..有些意象本身具有特定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意象,我们要把这些特殊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进而把握其蕴含的感情。

如古诗词中松、竹、梅、兰、菊、柳、古道、鸿雁、红豆等等都是诗人用以抒情的特定意象。“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2007年高考福建卷第9题) 它的第2小题是: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那么此题的答案应是: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有些意象不具有特定意义,但通过分析也可发现它蕴含的作者之情,因为诗词中的意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总是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包孕着作者的感情的,是为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服务的。只要真正理解了熔铸作者感情的意象,就能深入领会诗词的感情。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王安石《葛溪驿》2007年高考四川卷12题﹚它的第2小题是: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要做好这道题,关键应抓住诗中熔铸作者感情的主要意象,即残月、滴漏、昏灯及疏桐鸣蝉。 那么正确答案应是: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疾、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得以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的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三、细节分析法 ..细节描写往往出现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好的细节,可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一种意境。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秦观《画堂春》下阙2008年高考山东卷14题﹚

第2小题是:“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根据细节分析法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此题答案应是:这两句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中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四、典故分析法 ..古人作诗词,往往用典较多,用典可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往往借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秦观《画堂春》上阙2008年高考山东卷14题﹚它的第1小题是: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上阙用了“杜鹃”的典故:杜鹃鸟俗称布谷鸟,也叫子规、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叫,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其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由上可知,哀啼之杜鹃可表伤春或惜春之情。那么第1小题的答案应是:《画堂春》词的上阙,秦观通过描写哀啼之杜鹃、憔悴之杏园、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等残春景象,表现词人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五、背景分析法 ..言为心声,任何一首诗或词,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鉴赏时,如果忽视作者作此诗词时的背景,就不能准确理解其中蕴含的真实情感。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李弥逊《春日即事》2008年高考全国卷‖﹚它的第2小题是: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要做好这道题,必须注意题目的【注】1,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材料,其内容是:李弥逊„„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罢免。

这一背景材料,表明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及由此而感到的世态炎凉。

此题的答案应该是: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

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了诗人们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以上五种是最主要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诸如诗眼分析法、意境分析法、所叙之事分析法等等。要真正能迅速准确的把握一首诗或词所蕴含的情感,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几种分析法。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1.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

【注释】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4]巾:头巾;雪:白发。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壬辰,1052年,时王安石31岁,时介甫任舒州通判(约五品或六品)。冶城,在今南京西。 寒食在清明前两天,是仲春、季春交替时节。这是祭扫亡父时的作品。

王安石主张改革,但当时保守势力强大,他的政治主张不能实施,因而有思隐退的情绪。按说,31岁当到副市长级的地方官,应当是仕途很顺利了。但是王安石志向在做事而非做官,志向不得施展,必然会产生郁闷的情绪。

这首诗的手法多用夸张,有些像李白的风格。

首联比喻起兴。“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眼见春风杨柳,丝丝碧绿,本当愉悦,而诗人却用杨柳来比自己的思绪,千条万条,理不清,夸张。思什么?留下了悬念。

颔联写悼念先人,介甫父葬于江陵,这是在祭扫归来的情绪。“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扫墓时流的眼泪,要把长江的水涨高了!夸张之极。悼念先人,思绪之一端也。然非此一端而已。

颈联写衰老。“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又是夸张。32岁的人,能衰老到哪里去?有白发,也不很多,面容憔悴,也不会憔悴到哪里去。然而,作者心里却是衰老了。为什么?读者去体会。

尾联总括。“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轩冕,当官的所用的车和礼帽,借代仕途。虽然31岁就是地方高干了,可是诗人一点都不觉得高兴,反而想归隐了!反常。联系诗人的抱负不得施展的境遇,这种心情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吗?后来王安石变法,虽经遇到重重阻力,最终失败,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在变法前就没有想到过吗?当然会想到。为了政治理想而不惜自己最终失败,忘家、忘亲、忘身,义无反顾地去奋斗,不正是一种英雄的品格吗?失败的英雄,比那些明哲保身的政客,不知高尚多少倍。所以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1.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1.解析:A项,此写春风杨柳的目的不是描绘春天美景,而是表现诗人的愁绪。C项,“只能辞官归隐”的理解不对,所谓“但欲老渔樵”只是诗人对归隐生活的一种向往。D项,诗中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不光有客思之愁,还有对青春逝去、老之将至的哀叹,又有对为官不乐,有意归隐的追求。

答案:B

2.答案:“雪”隐喻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评价古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较低。阅读鉴赏古代诗歌要知人论世,命题者在这首诗后面附上了有关作者生平的简要注解,这是考生应敏锐把握的一个重要信息。

结合这两个注解阅读本诗,可知该诗抒发了作为绝世孤臣的诗人的国破家亡之痛(从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可见出诗人内心的幻灭感,从第三句“天地寂寥山雨歇”可玩味出其隐喻意义:东南各地抗元武装斗争相继告败,复国理想已告破灭)。前两句主要写出了自己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捕而独自隐居深山的孤独,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诗人善于借景托物以抒怀言志,从“独立青峰野水涯”与“几生修得到梅花”等句可见出诗人以.........“青峰”“梅花”自喻,显露了自己卓拔不群、坚贞高洁的人格。

答:表达了破国家亡的痛苦之情,并借青峰、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是即景抒怀,写山雨过后天地的寂寥,表达了诗人的孤傲寥落的情怀。此句表面上是写山中沉寂的气象,但细细品读,似乎使人听到了他的叹息,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

答: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解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

【鉴赏】: 此为春归伤怀词。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

下片写伤春之人。换头“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画面精美,情意深婉。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全词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开端“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三句,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所以下一句虽明写出“春归”二字,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下片,则由写景而转为写人。过片“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两句,情致更是柔婉动..人。试想“柳外画楼”是何等精致美丽的所:“独上”“凭栏”而更“手撚花枝”,又是何等幽微深婉的情意。

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的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可是秦观这首词所写的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却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着花枝时,是何等爱花的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又是何等惜花的无奈。而”放花“之下,乃继之以”无语“,便正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上片既已经写了”落红铺径“与”无奈春归“,可见花既将残,春亦将尽,而今面对”斜晖“,则一日又复将终。”放花无语对斜晖“一句表达极深切的伤春之悲....感时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的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但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读者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全词所写的,是由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第二篇:准确把握演讲中的情感语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准确把握演讲中的情感语调

作者:齐 跃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4期

[摘要]演讲就是一个人以众多听者为对象,就某一事物、事情或主题发表谈话,阐述自己的观点,表明立场的语言交际沟通行为。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美既体现在文体上,又体现在非语言因素上。演讲文体上的美通过语音语调、词汇、修辞、句式等来表达,而非语言那样通过仪容、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神态、风度等态势语来传递。

[关键词]演讲 情感情调 口才表达

[中图分类号]H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38-01

演讲到底该怎样去讲呢?这是摆在我们初学者面前的一道题。其实演讲无定式,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讲法。只要符合自身身份、性格和年龄特点,用真情实感去讲就行了。演讲讲的是你的心声,你的情感,要用“心”去讲、去叙述,应该是声情并茂,声随情走而得到一种升华。所以说演讲最难的是:语言情感的准确释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演讲中如果缺少了情,你就没有办法去把握演讲的基调,就没有办法使用一切技巧,也就无法准确传达演讲稿的内涵。情感的正确使用是把握技巧中的关键,也是演讲的成败因素。在这我想提示的是:在演讲中用“情”就是“你”要融入演讲稿、融入故事,有机的结合,使“你”和你的作品浑然成为一体,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演讲者要到生活中和艺术中去寻找和体验语言的暖色调和冷色调,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兴和悲伤的语气语调,在演讲中常常会使用到。这些语调的正确使用,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在使用时的语感,语感要随“情”而动。为了加强语感,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亲朋好友在聚会中,相互问候或对某一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的情景,你一言我一语,甚至有人高谈阔论,欢声笑语汇聚一堂,那种亲情、那种友情,时快时慢的语速,绘声绘色的声调,恰到好处的手势,朗朗的欢笑声,其乐融融。大家在这种环境中身心放松,语调自然柔和、温馨,此时的语调就是暖色调。为了对比起见,再谈一下痛苦悲伤的语调(冷色调)的处理方式。在我们的演讲中有很多表达伤心痛苦的事例。当你讲到亲朋好友中有人离故之时,悲腔的运用是不可少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片段,其实最考验诸葛亮口才的是他为周瑜吊孝哭诉。孙、刘两家这对昔日的盟友为荆州之地翻脸。周瑜兴兵誓要夺回荆州,结果兵败殒命。诸葛亮为大局,毅然前往东吴大营给周瑜吊孝。面对杀气腾腾,凶险莫测的虎穴禁地,诸葛亮依靠智慧,运用朴实的睿智语言、哭诉衷肠,用真情感动了东吴人,得到谅解,从而化险为夷。再次为孙、刘两家继续联合抗曹立下伟绩。这个哭诉就是一个精彩的演说过程,诸葛亮把演讲的语感发挥到了极致,也只有这样他才能虎口脱险。

说以上例子的目的就是想强调一下,在演讲中,任何高兴的口吻和悲伤的腔调的使用,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做作和过分。喜悦代表着朝阳,悲伤表示着夜暮。一切都要自然,要不然在演讲中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就会适得其反。试想一下,诸葛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要有半点失真的话,他有多少个脑袋也不够别人砍啊!

在演讲中,口语表达和演讲稿一样也要有层次感、要有大局观和感染力。当你在准备演讲素材时,围绕着演讲的有关语气语调问题也就随之展开,直至演讲结束,它涵盖了整个过程。一个演讲的完成它包含着写作技巧、口语技巧、表演技巧等,它是一个综合体,演讲技巧不是孤零零的,它蕴含着真情和丰富的生活。但每一项都与演讲情感语调的运用密不可分,我们要把写作、口语、表演等巧妙地综合起来润色。比如,当我们在演讲中叙述某一件事,你必然会娓娓道来,语调随其内容变化而变化。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有时需要声断气不断,有时需要一字一顿;还有就是演讲的语速明显快于朗诵,咬字要实,铿锵有力。目的就是围绕主题把“情”用“调”准确恰当地演绎出来。在练习时,要克服语音平淡的方法就是按照以上要求去做。要注意,声音的高低起伏不是忽大忽小。忽大忽小的声音刺激听觉器官,使人感觉不舒服。而是音色、音量的均衡平滑的逐渐增大或减小,要注意过渡。一般以暖色调为主,声调略高于平常说话,语音亲切。

在语言表达上,男性要体现果敢刚毅的阳刚之气,女性要体现温柔细腻的阴柔之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各自的特点和长处。

在刚开始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有点难,或找不着感觉或不适应,这都是正常现象。要多多揣摩文字内涵,吃透要表达的意思,要动脑,依靠智慧,苦干加巧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勤学苦练之后的又一要素。

在这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玩弄技巧,朴实无华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技巧。所有的技巧都是为辅助演讲的情感语调而展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感染打动现场的每一位听众。

【参考文献】

[1]唐树芝.演讲语言技巧与实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01.

[2]琼•戴兹,冯丁妮,马军.成功演讲技巧.海南出版社,2008.06.

第三篇: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专题

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从而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情趣——引发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从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创设了生活情景:××商店挂出一则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老师想买一件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你帮老师算算要付多少元人民币?这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景。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例如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先出示长方形让学生说说它的特征,然后把这个长方形逐渐收缩或扩大成正方形,问学生:“现在得到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起个名称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根据“运动”的观点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激发学习情感——营造探究氛围。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教学《圆锥体积》为例。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由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含“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教学时先分组实验,再分别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可有效强化学生对这两个要素的理解和记忆。合作探究、群体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能培养他们和睦相处、协同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使他们逐渐养成具合作意识、又具有竞争意识的团队精神。 3.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⑴鼓励性评价。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一设想、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教师仍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得出:s=1/4лd2,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他非常高兴。以后的练习中他就常用这个公式计算。这也说明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最感兴趣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

⑵期望性评价。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我们应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信。

⑶延迟性评价。适当延迟评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学习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例子“某皮鞋厂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81万元,后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95万元,这个厂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创产值多少万元?”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师这时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一口否定,而是组织大家开展讨论,同时,改编了例题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

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探究性问题或设想,教师都应认真对待,积极引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

三、挖掘探究资源,激发学习热情——开展探究活动。

1.挖掘教材资源,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课本是供教学用的材料,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凭借课本,而应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探究,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如在上“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给每个学生发三组小木棒,其中一组可以组成三角形,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的长度,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分别用这三组木棒摆三角形,并分别量出各组木棒每根的长度。最后,把学生量得的三组木棒长度分列在黑板上,并就此提出“请你用一个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条件”的问题。这时,学生一般会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那组数据里寻找关系式。有的会提出两线段的积大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式,有的会提出两根木棒长度的商与第三根的长度比较,有的甚至会提出用两根木棒长度的平方和与第三根木棒长度的平方进行比较等各种不同的比较方式,不管学生用哪种方式,我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他们一一筛选,最后只剩下所要得到的结论。这种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2.善用故错效应,开展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平行线”时,我通过在桌面上摆小棒,得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的同学看了书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实际操作(把小棒竖起来摆弄)、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3.紧扣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前,组织学生调查市场的价格信息或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状况等,上课时把这些信息、数据制成统计图表。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做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达到“情知协调”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

第四篇:古诗情感、内容归类

鉴赏古代诗词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主旨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可让学生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它类诗歌。 ☆专题讲解☆

一、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三、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时还可说“ 山水田园诗”。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考查方向:

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要领:

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赏析】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舟中便是仙”的妙想。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倾,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同此境界,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多么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无怪《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第五篇:思念情感的古诗词

思念是一种痛苦,而想念是一种煎熬。下面是关于思念情感的古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1、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2、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3、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5、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群网名大全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女生签名

9、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1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1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4、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1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16、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17、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1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9、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20、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2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李商隐----

2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23、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24、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2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26、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27、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8、最痛苦思念的诗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晏殊----

29、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30、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1、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2、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33、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34、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瑞雪,只影向谁去?

35、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36、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37、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38、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一样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39、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40、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4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4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4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4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

48、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49、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50、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51、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

52、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53、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5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55、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56、最伤感的思念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李清照----

5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58、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59、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60、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61、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6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63、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6

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

6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

6

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6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6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0、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

7

1、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7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7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74、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上一篇:如何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下一篇:如何当好一名学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