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2022-09-12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 在传统的抗炎和 (或) 抗病毒、退热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具有快速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扁桃体炎的患儿, 所选病例均符合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编《儿科诊疗常规》第1版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 年龄1~13岁, 平均年龄4岁6个月, 病程最长3d, 最短8h, 平均1.5d, 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冷感, 咽痛、吞咽困难、呕吐、头痛、腹痛等, 扁桃体有不同程度红肿, 有时在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斑点状渗出物。观察组66例, 其中男38例, 女28例, 对照组60例共有男27例, 女33例, 2组间性别、年龄分布、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分析:白细胞>20.0×109/L者2例, 白细胞>10.0×109/L者58例, 白细胞在 (5.0~10.0×109/L) 者65例, 白细胞<3.5×109/L者1例。

1.3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给予抗炎和 (或) 抗病毒、退热等综合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3岁1次5m L, 每日2次;4~6岁1次5m L, 每日3次;6~10岁1次10m L;每日2次;10~13岁1次10m L, 每日3次。3~5d为1个疗程, 每天观察并记录症状, 体征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病情明显好转, 但有轻微症状;无效:用药5d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126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根据疗效判断标准判定, 观察组66例, 显效29例 (43.9%) , 有效34例 (51.5%) , 无效3例 (4.5%) 。总有效率63例 (95.5%) 。对照组60例, 显效12例 (20%) , 有效39例 (65%) , 无效9例 (15%) 。总有效率51例 (85%)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2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 5) 。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未成熟, 机体免疫系统不完善, 机体抵抗力低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依然是小儿感染性疾病的首位, 其中急性扁桃体炎发病率最高, 尤以病毒为多见, 经过病毒感染后, 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 细菌可乘虚而入, 并发化脓性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为“乳蛾”, 认为与肺胃积热, 复感风邪毒, 内外热毒博结咽喉有关[2]。在急性期均以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为主要疗法, 故选择泄热解毒、消肿利咽的中药, 如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等药。据研究分析,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天然植物抗生素, 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三抗”作用, 组方以具有“植物抗生素”美誉的蒲公英为主, 在辅以苦地丁、黄芩、板蓝根等抗病毒的经典中药, 更具“清热解毒, 抗炎消肿”的确切作用, 本品对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所致小鼠皮下混合感染的脓肿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脆弱类杆菌腹腔注射所致小鼠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伤寒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我院在传统的治疗方法基础上, 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使疗程明显缩短, 退热速度快等优点, 用药过程中尚未见不良反应出现的报道, 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摘要:目的评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对126例急性扁桃体患儿采用随机分组,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急性扁桃体炎安全有效, 可显著缩短病程, 缓解症状, 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急性扁桃体炎

参考文献

[1]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77~178.

[2] 胡连生, 李凡成.中医耳鼻喉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224~236.

上一篇:新环保法下化工人才需求旺盛下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