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型农业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在辽宁省凤城市不断涌现和壮大,满足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本文围绕农业经营主体在凤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经验,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及未来演变趋势,旨在为推动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综观国内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状况,有如下五点成功经验:一是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障、二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是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后盾、三是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不断地创新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要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支撑、五是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造就一大批现代职业农民。从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来看,其经历了土地自发流转的兴起、政府推动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强制性变迁、政府出面对探索新型模式的历程。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问题上仍存在如下问题:缺乏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宏观政策、缺乏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法律保障、缺乏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的载体存在问题、缺乏专业人才等。基于此,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可以采取延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空间、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更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布局等对策。总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是建立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的,因而要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坚持规范合理有序推进的原则,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各类人才至关重要。要加强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因地适宜,循序渐进,在稳中求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稳健发展。

关键词: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现代职业农民

学科专业: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农业经营主体

2.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

2.2.1 规模化经营

2.2.2 专业化生产

2.2.3 集约化经营

2.2.4 市场化程度高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

2.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

第3章 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3.1 国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经验

3.1.1 美国的成功经验

3.1.2 日本的成功经验

3.1.3 韩国的成功经验

3.1.4 美、日、韩经验总结与启示

3.2 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经验

3.2.1 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总体情况

3.2.2 浙江省的经验总结

3.3 国内外经验对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启示

3.3.1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障

3.3.2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是后盾

3.3.3 创新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是动力

3.3.4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支撑

3.3.5 加快造就现代职业农民的步伐是关键

第4章 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现状

4.1 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

4.1.1 凤城市自然地理人文概况

4.1.2 凤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4.1.3 凤城市有利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

4.2 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成果

4.2.1 土地自发流转促进中型农业经营主体产生

4.2.2 政府推动土地流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4.2.3 政府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的探索

第5章 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宏观政策

5.2 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法律保障

5.3 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支持

5.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的载体存在问题

5.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第6章 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对策

6.1 延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空间

6.1.1 营造农业创业就业环境

6.1.2 整合农业扶持资金和政策

6.1.3 建立农业经营者的退出与进入机制

6.2 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

6.2.1“抱团”模式

6.2.2 家庭农场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6.2.3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循环、绿色、可持续经营模式

6.3 更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布局

6.3.1 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

6.3.2 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6.3.3 对新型农民和技术人才进行可持续布局

6.4 创新营销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农业”模式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cad机械技术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改造旧家具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