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警察年度训练计划

2023-02-17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面临着一些工作任务和目标,特别是对于营销工作而言,有年度工作任务,季度工作任务,月度工作任务,每周工作任务,甚至每日工作任务。在进行工作任务之前,我们就要提前做好计划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法警察年度训练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司法警察年度训练计划

2012睢县法院司法警察教育训练计划

[工作安排]为了进一步提高法院司法警察业务技能素质,强化司法警察队伍建设,抓好司法警察教育训练,依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制定2012睢县法院司法警察教育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为依据,贯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纪律”的训练方针,结合睢县法院工作实际,强化司法警察专业知识和适用技能训练,努力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为睢县法院审判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树立法院良好形象。

二、教育训练领导小组及参训人员

1、教育训练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王养庆

副组长:纪检组长吴捍卫

政治处主任闫连成

成员:法警大队大队长徐波

法警大队政委余伟方

行政科科长李经营

2、参训人员

所有授衔或者在岗的法警,参训比例95%以上。

三、训练内容

1、单警队列动作: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敬礼、跨立、脱帽戴帽、整齐报数、行进与立定、三大步伐变换。

2、基本功:倒功、前倒、前扑、侧倒、跃起侧倒、擒敌拳的分解动作和连贯动作。

3、基本动作:主动擒敌、摔打擒敌、夺凶器擒敌。

4、警棍与盾牌操:防暴队形变换、警棍使用的时机、盾牌防护的时机。

5、押解捆绑术:警绳押解捆绑、死刑捆绑、四种戴铐押解(前铐、后铐、背铐、连铐)。

6、模拟刑事值庭:庭审警务工作部署、押解被告、传递证物、传唤证人、巡视法庭、维护庭审秩序、处置突发事件。

7、阅警式:迎国旗、迎警徽、首长检阅、敬礼、问候语、致答词等。

8、处置突发事件:结合工作中遇到的情况,进行想定训练,如处置罪犯脱逃,轰闹法庭,当事人自焚、集体上访、闹访等。

9、政治学习:本院统一安排进行,训练中的政治学习及教育,要紧密结合训练的实际进行统一部署。

10、法警业务知识学习:①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③法警队伍建设意见。④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押解,看管,安检规则。⑤全省法院司法警察十条禁令。

四、训练时间

每个工作日下午训练2个小时。

五、训练要求

1、大队领导要加强对训练的管理,严防事故的发生。

2、合理安排、周密部署、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3、集中学习要与自学相结合。

4、各科目学习后要有讲评,及时进行总结。

5、严格教育训练人员和训练标准的落实,确保训练圆满成功。

二O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附:2012年睢县法院司法警教育训练日程安排表。

第二篇: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颁布实施已一年有余,它对指导、规范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提高司法警察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据笔者对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的调查了解,其存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拟就《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其自身不足与实训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探索司法警察训练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司法警察、训练、问题、对策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我国人民警察警种之一,是人民法院直接管理使用的一支司法武装力量,是人民法院编成的一支准军事化队伍。其人员素质的高底,对外直接影响人民法院的形象;对内直接影响审判服务保障。造就一支“忠诚可靠、业务精通、装备精良、威武雄壮”的司法警察队伍,全面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保障能力,是司法警察职能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欣喜的看到:最高法院司法警察职能部门从2003年3月--2004年5月不到一年的时间,相继出台了“四个规则”,它对规范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2005年3月为规范、指导司法警察的训练工作,提高司法警察的素质,制定下发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可见高层对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纵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这支队伍,应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然则现阶段司法警察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不能不说是制约这支队伍发展壮大的一个问题。因而加强司法警察队伍的训练工作,着力提高司法警察素质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大工作。

一、司法警察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

司法警察的训练工作是一项经常性、艰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工作,训练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判服务保障及其它职能的发挥,各级人民法院在积极开展训练工作、努力提高司法警察的素质上进行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工作,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据笔者对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的调查了解,其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重“新警”训练,轻“老警”训练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对新入警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入警训练关系到新警队员对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岗位的性质、职责、基本工作范畴、应具备的业务技能及基本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全新认识,是新入警人员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直接关系到其今后的工作状态与工作实绩。各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部门对新入警人员的培训,均能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好“入警”训练。但对“老警”的训练,却普遍存在有认识上的偏差及实际训练中的懈怠现象。一是有的认为“老警”已经基本掌握司法警察的基本技能,具备了司法警察的基本素质,只要其工作责任心强,则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有的认为基层人民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比较单一,只要掌握了“四个规则”(即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规则、押解规则、看管规则、安全检查规则)即能完成好工作。三是由于工作与训练的矛盾突出,有意无意地淡化了训练工作。

2、重“专业”训练,轻综合素质培养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由总则与分则两大部分构成,分则由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入警训练、技能训练四部分组成。训练内容的适应对象在总则的第十一条及分则中均以明文规定,但在实际的训练中,往往只注重在那些内容单

一、简单的课目内容上,对于那些内容较为复杂,组织比较困难的课目,则是避而不训,很显然这与“大纲”总则第三条所规定:“司法警察训练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司法警察的基本理论,警务基础知识和司法警察履行职责必备的法律法规,掌握司法警察专业技能,培养坚强的意志、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锻炼强健的体魄全面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的素质”要求不相适应。

3、重“达标”训练,轻实际效果

《人民法院训练大纲》从年度训练时间,训练课目,目的要求、内容、标准及考核方式均作了详细规定,为司法警察的训练提供了依据,司法警察总队,支队每年一次对辖区司法警察的全面考核验收,亦对完成大纲规定的训练时间,参训人员及测定训练课目成绩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而对于司法警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训练到考核,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司法警察的值庭、押解等日常工作比较单一,衡量一支司法警察队伍是否训练有素,应该着重看它在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与实际效果上。如果仅限于完成“大纲”规定的时间与内容,甚至还打点折扣,不是高标准,严要求地组织培训,将严重阻碍我们司法警察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存在的问题。

法发[2005]3号文件,向各级人民法院下发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大纲从训练工作的指导思想,训练的基本任务与原则,训练的对象与时间,训练课目的设置、内容、目的要求与考核均作了较为细致详尽的规定。它为规范、指导司法警察的训练、提高司法警察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大纲中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1、训练时间偏少

“大纲”总则第六条规定:司法警察领导干部在职训练每年不少于10个训练日;不担任领导职务的司法警察每年训练不少于20个训练日;新任司法警察每一年训练不少于30个训练日。很显然不管是司法警察的领导干部、老警,还是新警,训练时间偏少,尤其以新警训练较为严重。一是因为新入警人员,在30个训练日内从一个毫无法律专业知识及警务知识的社会自然人转变为司法警察,从而担任司法警察的任务,应该说有相当的难度。二是作为司法警察基本素质之身体素质在30个训练日要达到标准要求更是相当的困难。

2、体能训练课目内容有待完善

新警入警训练课目六,体能训练内容设有6项,分别为

1、体能训练常识;

2、俯卧撑(女警仰卧起坐);

3、、100米跑;

4、1000米跑(女警800米);

5、单杠引体向上(女警免修);

6、5公里越野(选训)。老警技能训练课目四,体能训练内容与入警训练基本相同,只是将选训内容5公里越野改为游泳。以上内容设置用运动生理学的观点分析,它分别包含有速度训练(100米跑),上肢力量(腹肌力量)训练,(俯卧撑、引体向上、女警仰卧起坐),耐力训练(1000米,5公里越野)力量协调性训练(游泳),缺少下肢力量训练与跳跃能力训练。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下肢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速度与耐力。而速度与耐力作为司法警察的基本体能特征,在执勤与处置突发事件中尤为显得重要。

3、体能训练标准偏低

“新警”入警训练课目六及“老警”技能训练课目四体能训练,标准普遍偏低。以男警达到合格标准60分为例:100米15秒9,1000米5分15秒,引体向上7个,作为自然人很显然只要稍加训练甚至不需要训练即可达到上述标准。若将此标准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相对照,100米、1000米及引体向上只分别相当于18周岁男子的45分、0分及30分,显然标准严重偏低。

4、体能训练年龄标准,有待科学分划。

从总则第十一条:“本大纲之训练标准适用于全国45周岁以下男司法警察和40周岁以下女司法警察„„”之规定看,体能训练,把18周岁至45周岁(女40周岁)划分为一个训练标准,违背人体生理机能之自然规律。人体的生命历程从胎孕、发育、成长、衰老及至死亡经历着生、长、壮、老、死的过程。生、长、壮、老、死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运动机能在14周岁-18周岁为迅速发展期,18周岁-22周岁最为发达,22周岁以后为逐渐衰退期。因此体能训练标准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科学分划,分别规定。

5、“大纲”格式有待规范

“大纲”由总则及分则两大部分构成。分则由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入警训练、技能训练四部份组成。分则中专业知识部份考核成绩如何衡量,采用合格、不合格两级制,还是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制记录成绩没有作任何规定,此其一;二是入警训练与技能训练部分课目,考核评定成绩方式模糊,到底采用二级制还是四级制没有明确规定;另外总则第六条“„„年度训练起止的时间为年初开始,年终结束”的表述,不甚严格。应改为“„„年度训练起止时间为本年度元月一日起至本年度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司法警察的训练工作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人的素质可大致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素质具有整体性,人的诸多方面的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人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的过程加以提高的。那么作为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包括有哪些?据笔者认为:作为司法警察的生理素质应具备强健的体魄与矫健的行动;心理素质应具备健全的心理、敏捷的思维与承受非一般压力的能力;社会文化素质则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因此作为司法警察的训练工作应紧紧围绕上述内容展开。

1、全面提高生理素质

人体生理素质包含有:形态类、机能类、素质类三大部份。2003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形态类主要指身高与体重;机能类主要指人体器官的功能,从生理学分类主要包括有运动系统、调节系统、代谢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其评定指标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中主要用肺活量(反映肺的容积与扩张能力)及台阶试验(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作为衡量标准。素质类主要包括力量、柔韧性、爆发力、平衡性以及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其评定参数主要有握力、俯卧撑、1分钟仰卧起坐、纵跳、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等。司法警察的工作具有明显的体能要求特征,因而作为司法警察的生理素质应明显高于一般国民体质。因此在体能训练方面,应对《司法警察训练大纲》体能训练课目适当加以修改。一是提高标准。可以参照《国民体质标准测定手册(成人部份)》,将其优秀标准作为司法警察的合格标准。二是适当增加测试项目,如机能类、

平衡性、选择反应时等。三是增加年度训练的时间。人体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其他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力量的发展,发展肌肉力量的关键是超负荷、长期性与经常性。因此增加训练时间和力量训练强度是有力提高生理素质的保证。

2、全面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它们共同组成广义的心理素质的结构;各因素间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心理素质居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其各方面分别构成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司法警察的工作,提押、值庭、看管、执行死刑及参与强制执行等,面对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甚至是穷凶极恶的罪犯,是世界十大高危险性工作之一,其心理承受的压力非一般人所能接受,尤其在执行死刑工作时尤为显得突出。从心理素质的内涵来看,加强司法警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心理卫生的培养等应纳入司法警察训练的内容,要贯穿在平时的教育学习活动中。

3、全面加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克服训练中只注重某个侧面、或重点的学习,忽视某些看似与我们平时工作无关紧要的内容的学习;只重视实用性训练而忽视平时应用很少的内容的学习;把每年度的训练作为一项事务性的工作;简单重复训练内容;把完成最低训练日做为训练的标准等问题。在集中训练中应该针对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并加以严格实施。每次集训集中解决二--三个重点、难点、突出的问题;要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把训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经常化;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重点抓好自学环节,一个阶段学习一个相关法律、法规,假以时日大纲所规定的法律知识内容将会为我们逐一消化。至此司法警察队伍的面貌将是焕然一新。( 杨 跃 喜 )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年6月出版 2000年8月12次印刷

2、《国民体质标准测定实施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 国家民委 民政部 劳动保障部 农业部 卫生部 工商总局 全国总工会 团中央 全国妇联

体群字[2003]69号

3、《国民体质标准测定评分表(成人部分)》

国家体育总局

4、《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

1996年7月2日国家体委第22号令

5、《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90年1月6日国家体委第10号令

第三篇:制约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正规化警务训练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院改革的不断深化,法院司法警察队伍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司法警察队伍在组织建制上日臻完善,各级地方人民法院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无司法警察队伍建制或建制不规范的混乱状况,司法警察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上也得到很大改善,从而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日常保障。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作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正规化警务训练,一直是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一薄弱环节的存在,影响着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制约着其职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从现实情况看,造成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薄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就此作些探讨。

一、正规化警务训练铸就的司法警察队伍是法院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司法警察是为法院审判工作提供辅助和保障作用的法律职业人员。司法警察队伍的工作以审判工作为核心和服务对象,司法警察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官一样,都是法院司法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职能角色来看,法院司法警察是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司法队伍,肩负着警卫法庭、押解人犯、送达法律文书和参与执行、协助执行等其他重要任务。从法治社会所遵循的专业化分工规律看,在现代化的法院组织结构和法院职能中,现代化的司法警察队伍须臾不可或缺,它是法院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首先是司法警察工作面临视野的拓展和领域的延伸。在新的形势下,司法警察队伍也将面临一些新型的工作任务,如一些重大疑难案件的开庭、重大执行活动和应付突发性事件等,都离不开司法警察的积极参与。而面对入世条件下新的审判方式,司法警察工作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大,司法警察工作的视野必须进一步拓展。其次是司法警察队伍面临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的压力。由于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等的特殊性,其业务素质相对人民法院其他人员而言也有着特殊要求。作为人民法院重要组织力量的司法警察,面对日趋复杂的执法环境,加强正规化训练,不断提高法警业务素质,增强队伍的战斗力,以顺利履行日常业务职能和应付司法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如对在押人犯逃窜等突发事件的防范,对群体暴力抗法事件的处置和控制等),是保障法院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也是法院队伍建设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授予司法警察警衔仪式上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在抓好各项审判工作的同时,要认真加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警察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作用。为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司法警察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充实加强司法警察力量,搞好正规化训练,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有坚强战斗力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的发展是制度规划、组织建设和业务训练的结合,三者缺一不可。所谓正规化警务训练,是指以“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方针为指导,保证充分的训练时间和司法警察参训比例,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与司法警察业务密切相关的训练科目的规范化训练模式。正规化的警务训练对于法院司法警察队伍业务素质与执法水平的提高、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建设现代化司法警察队伍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当前制约法院司法警察警队伍正规化警务训练的几个因素

正如前述,司法警察的正规化警务训练是提高警员素质,保持和加强司法警察队伍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法警的正规化警务训练也一直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着司法警察队伍的战斗力,使其很难适应新时期人民法院审判保障工作对司法警察所提出的要求。对此,一些法院虽然给予了高度关注,也曾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无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综合来看,当前制约司法警察队伍正规化警务训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司法警察队伍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各级人民法院中,除了少数基层法院对法警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司法警察还没有进行编队管理外,大部分法院已经对司法警察实行了编队管理。但是在一些人民法院中,司法警察队伍的管理机制尚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法警队伍在进人方面把关不严,标准不一,致使司法警察队伍警员来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现象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司法警察任用条件严重相悖离(这一现象在基层法院比较突出),从而给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务训练带来了难度。就目前而言,现有法警队伍存在着警员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司法警察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难以完全适应审判保障工作需要的被动局面。另外,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编队管理实行双重领导,即既受本法院领导又受上级人民法院职能部门的领导。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司法警察基本上是块块主义,各自为战,上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对下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的警务训练要么疏于指导,要么指导流于形式,这也是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务训练不能正规化和系统化进行的原因。

(二)司法警察警务正规化训练的机构与设施不健全

没有专门的司法警察警务训练机构和健全的警务训练设施,是直接遏制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人民法院系统没能设立司法警察警务训练的专门机构,致使许多法院对司法警察只能是“自用自训”,这使得大多数法院的法警训练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严格正规的训练规划与方式,导致警训具有分散性、临时性和非系统性。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很多法院法警训练经费不足,或根本就没有这项开支预算,或者是虽有训练经费但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这些都造成了法院司法警察警务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很多法院司法警察“有警而无训”、“有训而无果”或“有果而不终”。比较常见的情形是,虽然也有不少的司法警察在入警前进行了岗前培训,但上岗后苦于没有训练条件和经费,业务技能和警务专业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与滚动提高,自然很难适应司法改革中的人民法院审判服务保障工作对司法警察队伍的要求。

(三)用警与训警之间存在着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多元化,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也日趋加快,人民法院正在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最重要的职能机构,其审判与执行工作也日趋繁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发布的人民法院受案数量统计报告,在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队伍人员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所受理和解决的各类型案件总数却呈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日益繁重,使得各类型案件对法警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广度也在急剧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司法制度锐意改革的今天,法院审判工作中司法警察的服务职能不断拓展,警务保障任务也日趋繁重,自然而然便形成了审判工作用警不断增加和警力有限之间的矛盾,于是便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即司法警察队伍“绷紧神经”保障了审判用警的需要,却不再有充分的时间对队伍自身进行正规化的警务训练。因此可以说,用警与训警之间的矛盾也是制约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目前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所面临问题的对策

如何搞好司法警察队伍的正规化警务训练,是各地法院司法警察同行一直以来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法院司法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这一问题上,不少人民法院和法警工作者对此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过不懈的努力,编写了不少有关司法警察警务训练方面的教材。如最高人民法院编写的《司法警察训练教程》、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编写的《司法警察必备》等,这些教材内容详实,理论联系实际,为司法警察警正规化务训练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操作规范。但不能否认的是,法院司法警察的正规化警务训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要切实搞好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除了上述操作规范的制定外,还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优化司法警察队伍完善管理机制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担任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必须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身体健康,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自愿从事司法警察工作。曾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或曾被国家机关辞退的,不得担任司法警察。《条例》第二十三条还规定,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从其他部门调任不同职务的司法警察最高年龄,办事员、科员级不超过25周岁,科级不超35周岁副处级不超过45周岁。以上是现有法律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等,对司法警察任用所做出的严格规定,这些规定是对司法警察队伍人员建设的重要规范保障。根据该规定的精神和司法实践的要求,凡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任职条件而进入司法警察队伍的人员,将很难适应司法警察的工作,更无从谈及正规化的警务训练了。所以,人民法院应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坚持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选用,(对优秀复转军人、警校毕业的优秀学员和具有相关技术专长的优秀人员优先选用),杜绝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法警队伍,纯化司法警察的来源,优化司法警察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是解决好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采取的是双重领导的管理机制,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除受所在法院领导管理外,其上级法院司法警察部门也是其领导者。根据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在警务训练方面应以上级法院司法警察部门领导为主,充分发挥上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对下级司法警察的纵向领导职能。这样有利于组织一些大型的系统化的警务训练并及时传输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发展等的有关信息,充分利用有限的警训经费,有利于司法警察警务训练系统化正规化程度的提高。

(二)建立专门警训机构和加强司法警察警务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务训练基本上是上岗或者入警时借用他人场地进行简单的培训。由于条件的限制,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很难进行系统化正规化的警务训练。而在领导岗位上的司法警察中,许多没有经历过严格系统的业务训练,一般是调入法警队后即开展司法警察工作,这样造成了从事司法警察工作却不熟悉法警工作业务,势必影响司法警察工作的开展。有些条件差的法院根本就没进行过司法警察警务训练,而是迫于形势将一些不具备司法警察条件的人员调入法警队伍从事司法警察工作,造成法警队伍松散,工作起来漏洞百出。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罪犯逃脱、枪支丢失等重大工作事故,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立专门的司法警察训练机构,加强司法警察警务训练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造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司法警察队伍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针对司法警察警务训练问题,有些人认为可以将之委托给部队或者警校进行训练。对此笔者认为,部队和警校所涉及的训练科目虽然和司法警察所从事的警务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司法警察最主要的工作是服务和保障审判,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必然有其特殊性,委托训练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务训练问题。并且从战略的角度看,司法警察警务训练是司法警察队伍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委托训练只能解决一时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警察系统化和正规化警务训练的问题。所以建立一套法院系统自身专门的司法警察警务训练系统,既是解决司法警察正规化系统化警务训练的当务之急,也是其长远所需。

笔者设想,根据目前法院的情况,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一所法院内部的司法警察学校(或其他名称),主要针对一些在司法警察队伍中具备一定级别领导职务或者将被提升和调任的司法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进行训练,加强司法警察领导者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使之及时掌握一些司法警察工作信息,这样有利于司法警察队伍健康的发展。同时,可以根据各级法院的级别和地域分布情况在符合条件的地方人民法院(如中级法院)设立训练基地(或其他名称),主要针对初任司法警察、司法警察晋升和警务训练科目更新的一些情况进行组织训练。对一些未设立司法警察训练基地的法院,也要加强对司法警察训练的经费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司法警察正规化训练在实质上运作起来并进入良性循环。

(三)优化警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统筹解决用警与训警之间的矛盾

如前述,随着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不断加重,司法警察警务保障任务也日益繁重,再加上一些法院对有限的警力不能合理使用,造成了警力少而任务重的局面,导致了用警与训警之间的矛盾。具体分析来,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审判工作用警具有周期性,在某一个时间段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大量用警造成警力紧张;二是有限的警力得不到优化的配置与合理的使用,导致警力浪费,造成司法警察警力紧张。《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是,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值庭时负责传唤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送达法律文书;执行传唤、拘传、拘留;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和罪犯;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执行死刑;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而现实中,一些法院将司法警察用在保安岗位上或从事其他一些勤杂性工作,这显然是一种偏误,自然容易造成警力的浪费。所以,掌握好审判工作用警周期,适时分批组织司法警察进行警务训练和严格按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规定科学合理地配置与使用司法警察,是解决用警与训警之间矛盾的主要办法,也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搞好正规化系统化警务训练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开拓创新、科技强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以及加入WTO,人民法院管理模式与审判方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从而逐步与国际接轨。法院审判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内容,司法警察警务保障工作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一些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员开展司法警察工作调研,及时将一些新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汇编,充实到现有的司法警察训练教材当中,以指导司法警察业务训练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当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法院司法警察的工作也正面临新的挑战,如刑事犯罪案件的新情况、社会纠纷的复杂化以及审判过程中对新技术的运用等,都对司法警察的业务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依据司法警察工作的需要,在其训练内容中适当增加一些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有针对性的科目和内容,以增强司法警察队伍的适应力和战斗力,也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和正规化警务训练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四篇:森林警察大队教育训练安排工作计划

为全面推进森林公安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正规化的森林公安队伍,不断提高维护生态安全的能力,驾驭林区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林区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林业跨越式发展服务的能力,根据县公安局--号文件“2005教育训练安排意见”和--号“关于2005年大练兵训练计划的通知”的安排部署,结合大队的实际,现将森林警察大队2005教育训练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严治警,依法治警的方针,提高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目标,“以强化改革为动力”、以“四统

一、五规范”为基本内容,以建立完善条例条令为主体的制度体系为重点,实现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森林公安队伍,切实提高“四个能力”,真正担负起“三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森林警察大队教育训练安排工作计划。

二、组织领导为加强教育训练的领导,把工作落到实处,大队成立教育训练领导小组,--任组长,-----任副组长,---为成员,--同志全面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同志负责对教育训练的督导,--同志具体负责教育训练活动的安排,--负责教育训练的资料收集和宣传报道工作。

三、教育训练的对象和内容

1、教育训练的对象教育训练工作按“全警参与、立足岗位、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内容是政治练兵、业务知识和林业业务练兵、基本警务技能战术和基本体能以及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练兵。

2、教育训练的主要内容(1)政治理论。结合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国二十公、省十九公会议文件精神和《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内容,深刻理解其内涵,进一步端正执法为民的思想,提高党性、党纪、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理论休养和政治思想素质,工作计划《森林警察大队教育训练安排工作计划》。(2)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行政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有关程序规定;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部门规章。(3)基本技能战术训练。围绕掌握实战技能,提高擒敌自卫本领,重点加强警械使用、手枪射击、徒手攻防、控制与搜身现场急救、计算机应用等单兵技能训练,在基本战术应用中围绕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战术配合、提高综合作战和临战指挥能力,重点加强犯罪嫌疑人盘查、犯罪嫌疑车辆查控、犯罪嫌疑人抓捕等个人和集体战术训练。(4)专业知识训练。重点是加强公安业务基础知识和林业专业知识,公安文书写作、警容风纪、队列训练、林业识图、树木和野生动植物的鉴别等,要熟练掌握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刑事案件的侦破方法和要领,林区治安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以及查处涉林治安案件、灾害事故、森林防火的预防、森林火灾扑救技能和方法,提高专业知识水平。(3)基本体能训练。按照《公安民警体能锻炼达标标准》的要求,以围绕提高全体民警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为目标,根据年龄的实际情况,有区别、有重点地进行。重点进行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和400米障碍跑、3公里武装越野等专项训练、同时开展出操和球类活动提高民警的体能。

四、方法要求和步骤

1、方法。采取点上学,日常练兵与业务训练相结合,岗位练兵与集中强化训练相结合,练兵竞赛和演练相结合,积极参加县局和分局的训练,以练兵为基础,以竞赛为措施。

2、要求:(1)坚持民警上岗和岗位必训,职务、警衔晋升必训和每个民警实战必训制度。(2)立足本职岗位,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强化岗位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训练。(3)每个民警必须参加培训。对缺课者扣发岗位工资,对考核不及格者将不得评优、晋衔、晋级。(4)每月25日上报教育训练进度。

3、步骤:2005年-月至-月,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政治理论练兵和体能训练及部分业务技能中训练。2005年-月--月,开展法律法规和警务技能训练;2005的-月--月,开展专业知识和战术训练;2005年-月进行考核总结,上报教育训练总结材料。森林警察大队教育训练安排

第五篇:市司法局年度工作计划

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推进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和谐、创满意、创品牌”为工作目标,以“务实、创新、高效”为工作要求,以抓规范、破难题、强基础、促提升为着力点,大力实施“1055”计划,即:实施“十大项目”、构建“五大体系”、打造“五化格局”,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三生融合·幸福**”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年着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十大项目”建设

根据**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思路,我们确立了“十大项目”重点工作,并以此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1.人民调解机制创新项目。加强村、居、企业、集贸市场、外来人口聚居地以及接边毗邻地区等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基本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继续深化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市、县两级全面建成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实现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在县级层面的覆盖率达80%以上。全年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成功率要达到98%以上,行业性专业调解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2.城乡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创新项目。深入宣传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重大意义,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将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工作列入“平安城市”创建、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重点目标考核体系,**年在去年基础上增加10%,即完成全市90%的村居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签订顾问合同,由市县两级政府购买服务。

3.法律服务进政府载体创新项目。争取市政府发文,在市、县两级政府及其部门、部分乡镇(街道)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引和考核办法。**年,要确定市政府及*个县级政府、70%的部门、30%乡镇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

4.公证服务城乡统筹方法创新项目。**年底,实现涉农公证业务年增长率达5%以上;充分发挥农村公证法律服务队伍作用,在重点乡镇设立公证联系点,指导农村公证信息员提供公证咨询、资料初审等服务;公证服务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专题法律宣传村居覆盖率达100%;监督公证机构落实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法律援助等便民惠民服务。

5.法律援助惠民服务方法创新项目。加快法律援助“三个网络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络提高法律援助审批、指派工作效率、降低依法维权成本。至年底要在市、县两级12家法律援助中心全部建成“三个网络平台”,网络咨询和网络申请量要比上年有增长,网络咨询服务要实现微博化、即时化、互动化,网络申请要实现零等待、零遗憾、零投诉。

6.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管控机制创新项目。探索分类矫正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作用,强化管控措施。继续深化刑释解教青少年“导航工程”,切实落实“一助一”、“多助一”等结对帮教措施,建立和完善社会帮教机制。社区矫正对象的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9%以内,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到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

7.“六五”普法宣教平台创新项目。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开展“六五”普法骨干培训,组织一次市管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评选20名市级优秀法制副校长。组织“六五”普法讲师志愿团为全市1000家以上的企业举办法治讲座。

8.劳教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模式创新项目。加强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推进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化,核心专业人员比例达到75%。着力提升把握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应对场所安全稳定对执法水平的考量。全面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先进文化建设,更好地担负起职责使命。

9.司法行政信息化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基础网络平台,建成一个B级标准化机房;升级改造局机关局域网;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全面覆盖市局、县(区)局、基层司法所三级的专线网络。建成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完成司法行政基础资源库,以及包括相关业务在内的的业务信息资源库。建设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建设司法行政相关业务应用管理系统,完善OA系统功能,力争实现公文流转无纸化。

10.司法行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司法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加强我市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年,市本级司法行政业务用房改建工程完成投资额**万元,完工并投入使用;市劳教所劳教综合业务用房工程计划总投资**万元,年内完成25%的投资量,两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协助瑞安、文成两地完成办公大楼建设,促成苍南县司法行政办公用房动工新建。

(二)拓面提质,全力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1.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在优化法治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

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在维稳中的先导性作用,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不断扩大普法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努力提高市民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

一是要全方位开展法制宣传。围绕服务保障“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六进”活动。深入分析普法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各类普法对象学法制度。尤其是要针对不同行业和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实行错位普法和差别普法,加强各类重点对象普法工作,尤其要做好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专项法制宣传工作。开展学法用法示范推进工程,打造主题鲜明的“六五”普法示范单位,全年培育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10名,示范基层站所30家,先进企业15家。

二是要多渠道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加强乡、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发挥好农村法律顾问作用;要依托工业园、企业集中区,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建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抓好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实践活动,打造法律知识教育、法治实践、法治文化展示“三合为一”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进一步提高建设数量和质量;要放大法治文化品牌效应,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品味的法治文化示范点,将法制元素融入到公园、广场、街区、市场等群众的驻足点,**年要实现全市各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至少拥有一个综合性法治文化阵地;要创新法制宣传载体,充分发挥普法网、手机短信、LED显示屏等法制宣传阵地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治名言、警句、动漫,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是高质量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规范、科学、有序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要继续推进地方、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要继续加强行业依法治理,针对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与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民主法治村的建设和申报工作,深化创建工作动态考评机制,全面提升创建工作质量。

2.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继续深入贯彻《人民调解法》,进一步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机制建设,深入推进“三调对接”和各类专业调解组织发展,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要夯实基础,完善人民调解网络。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直派司法所外观形象标识规范化建设,年底前全市累计完成建设率达80%以上,积极开展省级(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工作,年底前累计完成创建率达司法所总数的50%以上。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巩固村、居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组织,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宅基地等传统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深化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不断拓宽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重点健全开发区、工业园区、城乡结合区以及新兴行业、新社会组织等专业性、行业性、联合性人民调解组织,推进调解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在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化解的同时,重点解决由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等引发的热点问题,推进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容易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域延伸,着力构筑第三方参与的矛盾调解机制。

二是要拓展领域,创新人民调解机制。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努力使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要健全完善村、乡镇调解组织之间,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与调解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要以健全完善行业性专业调解机制为重点,着力构建多方位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在巩固完善医调、诉调、警调、交调、检调五大衔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与劳动保障、劳动仲裁、信访、民政等部门的联动联调机制,进一步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

三是强化保障,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探索完善分级培训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规划,大力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实行全员轮训。大力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引导激励广大人民调解员提高调解能力。大力推进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等各项经费的落实,完善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保障机制,为人民调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3.构建一体化法律服务体系,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经济行为和社会秩序的作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加强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提升城乡一体化法律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

一是要不断提升法律服务水平。重点是要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五进”活动。要围绕“十二五”时期政府投资规划,积极为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提供全程法律服务,做好政府决策风险评估的智囊团。要开展企业法律服务升级行动,围绕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以企业“法律体检”为平台,为1200家企业开展深度法律服务。开通公证服务中小型企业绿色通道,公证机构走访中小型企业100家以上。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律师法律服务进村入户,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提供法律服务。推进公证服务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主动为村房“两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业创新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组织等事项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强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司法鉴定规范化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二是要加快构建法律顾问体系。要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扎实推进政府法律顾问、企业法律顾问、乡村法律顾问等多层面的法律顾问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推荐优秀律师担任各级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代理政府参与行政诉讼和民事案件的处理,为政府重大决策、行政行为及重大合同行为提供法律意见,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深化乡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进一步健全乡村法律顾问目标考核制度、定期服务制度、工作交流制度,推动规范运行。着眼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需求,努力为村级组织提供法律咨询,为基层组织决定重大事项进行法律论证。深入探索“法企”对接的新形式与新途径,向企业推荐合适的法律顾问人才。

三是要深化法律服务惠民措施。继续健全完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设,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平台网络体系。至年底,要在90%的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赋予工作站初审权,实现工作站和援助中心的网络审批,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降低依法维权成本。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认真部署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为民创优年”等主题活动,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要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提高办案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便民惠民力度,公证服务窗口设立电子屏幕、叫号系统的公证处要达到30%以上,公证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

4.打造新型化教育管控体系,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首要标准”,着力把握工作规律,构建安全稳定长效机制,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不断提升对劳动教养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水平。

一是加强精细化劳教监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劳教工作方针,大力加强场所规范化管理和安防一体化建设,确保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加强场所布局和设施建设,启动劳教业务用房和外围墙建设工程,提升场所内部正规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现代化文明监所创建工作。要突出思想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推进劳教人员法制、道德、文化、劳动教育,加大劳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出入所教育接受率要达100%。不断健全完善教育矫治工作体系,把心理矫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帮教,特别是做好重点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禁毒法》,依法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不断创新劳教戒毒工作新模式。

二是加强规范化社区矫正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社区矫正工作体制,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司法所具体执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矫正运行机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健全完善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重点完善系统建设,扩大覆盖面,提高定位率,充分发挥区域监管、信息交互、警示告知、档案管理、考核管理等五大功能的作用,建立并推广使用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声纹识别系统,提高动态管控能力。深入开展心理矫治,强化监管措施落实,认真开展危险性评估,不断提高矫正质量,防止再次违法犯罪,杜绝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加强社区矫正专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三支队伍建设,在全市11个县建立社区矫正驻法院工作室,在全市有5名以上社区服刑人员的村居建立工作站,按1:1的比例建立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按20:1比例建立专兼职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

三是加强社会化安置帮教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体制,强化安置帮教工作责任机制,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强化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做好归正人员的衔接工作,进一步落实“一帮一”、“多帮一”责任帮教制度。加大科学帮教、联合帮教力度,深化刑释解教人员分类分层次管理。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确保每个县不少于5个,构建“衔接规范化、帮教社会化、安置市场化、管理信息化”的安置帮教工作新格局,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5.拓展“一站式”服务体系,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效能发挥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对中心运行规律的研究,按照“内部职能融合”的原则,整合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职能资源,集成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职能要素,在统一的平台上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按照“组织体系链接”的要求,加强与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和乡镇司法所、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区矫正工作站等基层司法行政组织的业务对接,实现服务分解、案件分流,扩大中心的运行效能和辐射效应;按照“横向联动拓展”的思路,积极引入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集中受理调处有关医疗、交通事故、劳资等矛盾纠纷;协调工青妇、信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中心设立接待窗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素集成、部门联动”的科学工作体系。牢牢把握中心公益、专业、便民的性质,创新工作机制,规范服务的内容和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窗口化”、“一条龙”、“一站式”的法律服务,真正把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司法行政机关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窗口”。

(三)强化保障,着力构建“五化”工作新格局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民生大局,整合职能,发挥优势,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着力形成“以项目化为抓手、以品牌化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支撑、以规范化为目标、以专业化为保障”的工作格局。

1.以项目化为抓手,推进各项工作强责提速。今年,市局在局机关开展了“互学互比”活动,要求各处室结合工作实际,申报本处室的“争先创优”项目,并将项目实施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市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筛选确定了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十大项目”。这些工作的完成落实情况,事关年度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成效和考绩的实效。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要求,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分解、细化、量化工作内容和要求,明确完成工作的时间节点,严格落实分阶段目标的要求,确保年度重点项目的有效落实。市局将进一步强化考核考绩工作的导向作用,研究制订对县局和市局机关职能处室的考核新办法,各县局也要出台相应的考核办法,实现以考核促工作,以工作促发展。同时,各县局也要根据本地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积极开展项目化建设,通过搭建项目工作平台,将重点工作以项目化来设置,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以项目带动、靠项目创新、用项目落实,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更具系统性、创新性和长效性,成为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的一大亮点。

2.以品牌化为引领,推进各项工作进位升级。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品牌才有说服力。实施品牌化就是要通过树典型、带全面,抓示范、促一般,实现面上工作进位升级,整体推进。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通过推进品牌化建设,以“创和谐、创品牌、创满意”为总要求,深入挖掘自身优势,科学整合职能资源,把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纳入品牌的大旗下,推进工作出亮点、树品牌、显特色,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要引领思想,树立品牌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通过深入抓好品牌项目论证、品牌打造规划、品牌服务实施等环节的思想发动,使每名司法行政干部掌握工作品牌的内涵和特征,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出精品、树形象、作表率的意识,自觉积极投身到品牌创建活动中去。二是要引领行动,强化品牌运作。各地要正确把握司法行政工作的定位,找准本单位服务中心大局、维护社会和谐、服务弱势民生、加强自身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炼确定好品牌主题。同时,要积极有效地运作品牌,用品牌标准来开展工作,用品牌形象来接受监督,用品牌服务来吸引群众,用品牌效应来拓展司法行政工作的作为空间,实现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三是要引领成效,做好品牌宣传。我们要在培育品牌、争创品牌、叫响品牌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简报、宣传栏、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各种载体,进行公示、宣传、推介,使司法行政工作品牌为广大群众了解和熟悉,不断扩大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影响面,塑造司法行政良好社会形象。

3.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各项工作提能增效。当前,我市司法行政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基础人才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实际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提能增效。今年市局将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十大项目”之一大力推进,来解决这一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效能。一是要夯实基础,加强网络系统建设。要开展市局机关机房和数据中心建设,建成一个B级标准化机房。要加强网络建设,实现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专网互联互通,同时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一个三级联通的稳定、安全、高效的专线网络。二是优化资源,加强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建立一个能够全面满足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数据交换的数据中心,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行业资源和行政资源,全面提高司法行政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形成全员应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格局。三是要深化应用,加强业务软件系统建设。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实际,建设司法行政信息网络应用平台,不断加强对司法行政基本情况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日常司法行政工作管理,让信息化应用真正融入到司法行政工作的每一个领域。

4.以规范化为目标,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可续。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要以执法、服务、管理规范化为主线,将规范化建设与制度建设、行业管理和基层基础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要抓制度促规范。要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以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来规范从政行为和服务行为,努力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要狠抓队伍管理,完善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要加强业务管理,完善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的执法执业服务流程,规范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个人执法执业行为。二是要抓服务促规范。法律服务质量是司法行政规范化建设的最直接体现。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评价工作和服务好坏的标准,把与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基层司法所、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和行业性专业人民调委会等窗口单位和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行业作为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完善好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健全管理工作机制,落实好各项便民服务措施,促进法律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三要抓基础促规范。当前,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在加强基层司法所办公用房等设施建设基础上,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司法所组织机构、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所务管理建设,全面活跃基层司法所工作,提高司法所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要落实司法行政专项编制,做到专编专用,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进一步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5.以专业化为保障,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量。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近年来,我市司法行政机关队伍素质和整体形象明显提高,但当前一些长期困扰着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主动加以研究和解决,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人民满意”为要求,努力造就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司法行政队伍,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加快司法行政工作良性循环。一是要加强司法行政干警队伍专业化建设。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把好司法行政干警入门关和加强人员的交流使用,不断优化队伍的素质结构,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认真部署开展“队伍素质提升年”活动,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和执法业务培训工作,加强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干警的专业素质。着力推进劳教人民警察队伍职业化建设,继续开展劳教人民警察队伍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二是要加强法律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搭建推介平台,引导法律服务行业做大做强,推动法律服务向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知识产权、金融证券、公司事务等高新业务领域延伸,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推动人民调解员和社区矫正队伍规范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强化专业培训,落实经费保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聘请一批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人员来充实加强普法讲师团、法律志愿者、调解志愿者等队伍,推动社会专业队伍的高效运转。三要加强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文化硬件建设,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继续加强办公业务用房建设,劳教所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所布局调整。大力推进文化软环境建设,把“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与机关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加强司法行政文化载体建设,提高工作环境的文明整洁,塑造司法行政独具的法治文化内涵,以文化建设推进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司法警察年度训练计划】相关文章:

司法警察司法为民文章02-17

司法局司法警察警衔08-24

司法警察职责05-10

司法警察实务06-20

司法警察04-21

武术训练年度训练计划03-16

司法局年度工作计划05-15

司法局年度工作计划08-24

司法警察业务知识06-06

司法警察体检标准07-05

上一篇:司法警察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