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危房改造——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

2023-01-04

随着危房改造政策的号召, 全国各地都积极响应着, 但出现了危房改造中“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 其原因是没有根据各地自身的特色来改造。慢慢地丧失各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 使危房改造出现了雷同、照搬的模式。因此, 桃江县在危房改造中的设计需与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有机融合。保留地方特色文化建筑, 提升危房改造后的文化品味, 展现地方特色建筑的风采。

一、地方特色文化的含义

地方特色文化与特定的地域紧密联系在一起, 桃江县境内的楠竹和竹文化之所以息息相关, 是因为它们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地方特色文化往往相对保持它自身的独特性, 是独具代表性的, 有其它地方所没有的[1]。

二、危房的现状分析

(一) 使用危房的人群和改造的数量

国家把贫困户住房安全作为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首要任务。2017年我国重点改造了190万户危房,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危房使用的人群大致分为四类:低保户、五保户、贫穷残疾人家庭和贫穷户。

(二) 危房所在区域是否存在地域特色

中华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发展中, 每个地方必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文化。但文化的表现形式各有差别, 有具体物质形态的;例徽州的徽派建筑, 西北的黄土物建筑, 北京的北京胡同等。也有精神层面的;例四川的川剧, 北京的京剧等。所以, 在危房改造的形式上也各有不同, 各有特色[2]。

三、危房改造的现状

大多数人对危房改造的认识仅停留在拆倒重建的层面上。面对如今拥有钢筋混泥土的城市建筑, 保留危房自身独有的魅力无疑是最好的改造方式。对危房改造, 必须要有新的认识。危房重建意味着新的建筑体块存在, 失去了原有建筑物的价值和历史感。我们应做它的修复者, 而不是重建者。需尽可能的保留其本身所能用的物件, 将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同时危房改造后大致都是“千城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3]。

四、以桃江县为例的地方文化特色危房改造

(一) 确定危房改造的文化基础

桃江县的“竹海”风景区是竹乡桃江一颗闪光发亮的绿宝石。独具竹乡特色的景观, 现已纳入全省和全国“竹乡之旅”旅游线。5万多亩翠绿挺拔的楠竹, 组成了竹涛滚滚的海洋。而桃江县人民使用竹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用竹制造交通工具、生产、生活用具、兵器、文具等。桃江县人民的生活发展始终与竹息息相关。境内竹资源的丰富直接影响了竹艺的高速发展。桃江县竹艺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 且工艺全面、实用性强。因此, 在衍生出了桃江境内唯一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小郁竹艺”[4]。

(二) 了解危房改造材料的特性

若想得知桃江县的楠竹如何正确的使用在危房改造中, 我们应对楠竹的特性进行研究。 (1) 减少噪音:竹材本身具有吸音、隔音、降低音压, 缩短残音时间功能。 (2) 竹的热弯:竹材具有适当的弹性, 增加热量可将竹转变多种形式。 (3) 节约环保:竹是种可再生的资源, 生长周期非常短, 可用来做建筑材料。 (4) 保养简单:使用湿布或拖把拧干擦拭即可, 安装轻松精确, 省工省时不污染室内环境, 易除尘, 好保养。 (5) 抗压性强:相比较于钢材, 竹子体轻, 但是硬度大。且竹材的形变量非常小, 但弹性和韧性却很高。 (6) 环保绿色:竹子与其他植物相比能多释放35%的氧气, 这对净化空气、稳定地球大气成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 不防虫蛀:竹子富含多种维生素成分是蛀虫及白蚁等昆虫的营养品。 (8) 易发霉蛀:竹应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经常放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易发霉蛀。

(三) 改造的方法

竹文化作为桃江县当地特色文化, 必然和竹密不可分。因此, 在危房改造中巧妙的融入竹材料, 使之改造后能凸显出当地独有的特色文化。

整体结构上的改造:危房必定是无法居住或即将无法居住的一个空间, 但针对危房改造不能停留在拆倒重建的层面上, 需要保留桃江当地建筑原有的穿斗式结构, 因此可利用到竹的抗压性强的优点对建筑本身的柱和檩的外部进行环绕、包裹。起到二次加固的作用的同时又在建筑结构上体现了地方特色的竹文化。

外部空间改造: (1) 外立面:外立面墙体尽量通过技术性手段修补、往上砌墙或加固让它拥有原来的面貌, 保留其本身的价值存在。同时危房改造也要保留出独有特色, 让危房个体建筑物显得不突兀, 致使整个环境相互融洽。因此, 可在外立面表面利用竹编艺术编织成长条的竹片, 并做构成处理。这样既节约成本, 又保证了建筑外部的独有特色。 (2) 窗户:建筑本身能用的窗户可将窗框颜色转换为竹的颜色, 让外部增加竹文化的气息。而不能使用的窗户可利用竹材料重新制作窗框, 同时扩大窗户且增加玻璃的面积, 保证室内的采光和整个建筑的通透性。 (3) 门:尽量使用建筑物本身的门, 但同样也可将它转换为竹的颜色, 若需重新制作, 可运用竹材料, 但由于门需使用材料的面积较大, 且针对竹易发霉蛀的缺点, 应对竹材门进行防霉蛀处理。 (4) 屋顶面:建筑本身的穿斗式结构屋顶需搭配瓦片, 针对屋顶面, 可对瓦片进行重新铺排, 同时也要增加屋顶防漏水处理。

(四) 内部空间的改造

内部空间的重组: (1) 危房必定有一定的年代, 对危房改造需重新了解当地人现在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在桃江,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往往喜欢开天井;在风水学上象征着聚财和养气。同时, 在休憩的时候养成了喝茶的好习惯。因此, 空间内需设置茶室且针对大空间可设计富有现代感的天井。 (2) 利用竹的净化空气优点, 且穿斗式层高的特点, 可在室内引进小片竹林。不仅达到净化内部空间的效果, 也可美化室内空间。 (3) 为了让危房改造后人们有更好的经济发展, 可在空间内拟定结合商业空间, 设置手工体验、竹纪念品或竹编艺术展示等功能, 不仅宣传了当地有特色的竹文化, 也增加了当地人的收入。

内部墙体:针对外立面的内部墙体, 可进行整体刷白。而对于隔断墙体, 可利用竹的吸音特点, 将竹杆进行无缝的横向排列隔断。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 也体现了建筑内部竹文化氛围。

家具:针对原有的家具可进行保留, 但将整体的色调进行统一。若部分基本功能的家具没有, 可协商当地竹材家具厂统一制作低成本家具。

五、结论与展望

如何将危房的改造富有当地的特色文化, 作者下达桃江县实地考察, 并在本文举例桃江县的危房叙述了自己改造的方法, 并作出如下结论:将竹材使用在建筑改造中并不仅仅只是想利用竹来使危房改造后变得有特色, 它也侧面的凸显了当今大部分人们在改造所忽略的要素;就地取材。危房改造的对象大部分都是经济困难的, 因此在改造中利用就地取材, 达到了节约成本的效果, 减少了居民的额外支出。但同样, 危房的改造最重要的是保留或修复本身所能够用的, 但又可适当的添加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这样做不仅秉承了节约成本, 也让危房改造后独具当地特色。同时, 作者认为危房改造后需要体现出它本身的价值, 则提出在改造中增加了商业空间的想法。这样不仅增加了当地人的就业,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而且也将当地的特色文化宣传出去。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本文以桃江县为例, 为其提供了如何将危房改造得富有当地特色文化。但作者真正旨在想为更多的危房地区提供一种改造思路;同时在这种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将地区的危房改造利用当地的文化让改造后的建筑更加有价值和生命力。

摘要:危房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危房改造也逐渐在各大乡村开展下来。本文以桃江县为例, 将竹运用到危房改造中, 阐述如何利用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危房改造。

关键词:特色文化,竹,危房改造

参考文献

[1] 齐勇锋, 吴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5) :90-96.

[2] 李炎, 王佳.文化需求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J].学习与探索, 2012, (1) :20-22.

[3] 吴明华, 方承炎.打造新兴文化产业集群——专访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总经理胡文军[J].决策, 2011, (6) :111-112.

[4] 周建军, 张爱民.论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社会科学研究, 2010, (6) :119-121.

上一篇:试井技术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下一篇:行动导向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