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器乐欣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2022-09-10

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方针的不断重视、完善, 以及国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正式颁布, 高校对美育在大学生中普及音乐欣赏将势在必行。于是很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音乐欣赏课, 作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欣慰的事。然而, 由于高考应试大棒的长期指挥, 许多初、高中的音乐课形同虚没, 有的甚至根本就没开设, 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更为严重。面对目前现状, 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器乐欣赏能力已势在必行。

开展器乐欣赏教育, 必然要先了解器乐欣赏的一些审美特征。

1 器乐作品的审美特征

器乐作品主要是指纯乐器演奏的乐曲。器乐作品和声乐相比较, 因为没有歌词, 相比之下器乐作品要难欣赏一些, 也就是说难以琢磨些。而声乐作品因为有歌词的导入而显得更容易接受。并不是器乐作品中就一定没有人声的演唱的, 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就引入了合唱, 因而又被称为《合唱交响曲》。但就其整体而言, 它是属于器乐作品的范畴。器乐作品又有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两类。

1.1 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指以文字或题目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标题音乐在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品塑造有“具体”的音乐形象, 表现有“具体”的内容、故事情节, 反映了客观现实事物。正因为它给了欣赏者提示作品内容的标题, 能够帮助欣赏者发掘乐曲的内涵, 某种程度上说塑造的音乐形象是相对“具体”的, 所以一般认为, 标题音乐比较容易欣赏, 更容易“明白”。

1.2 无标题器乐的审美

无标题器乐是一种“纯粹的音乐”, 它突出了声音艺术的音响性特征, 无需添加音响动态之外的标题、文字说明, 完全脱离了概念、词语、人物、动作情节等外在因素的限定。它在乐音的纯粹的连续中显示出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这种无标题音乐充分体现出音乐艺术的美——自由的精神运动与自由的音响建构运动的有机结合, 是器乐音乐的典型。欣赏者的欣赏终期结果是来自先前的音乐审美经验的积累和欣赏时的环境、背景、情绪等原因促成。

2 培养学生器乐欣赏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要让学生掌握乐器的基本常识。首先应对乐器的音色、演奏技巧等有一定了解;然后对音乐的表现手法要有比较熟悉的认识, 如调式、和声、速度、力度等因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等。

打破常规欣赏次序, 逐步提高欣赏水平。音乐欣赏的一般教材, 无非是按历史年代或作品体裁来编纂的, 这很可能让初学者望而生畏, 我们不妨遵循以下选材原则。

由“俗”到“雅”。这里的“俗”是指most popular类的流行音乐, 诸如健康向上的各国流行歌曲, 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轻音乐, 雅尼音乐, 小室哲哉音乐, 保罗·莫里埃音乐等。这些音乐, 由于同学们接触较多, “口味”对路, 也就更易于并乐于被接受。

由“近”到“古、今”。音乐艺术的长河, 博大精深, 浩瀚灿烂。我们可以先接触离我们历史距离较近的近代音乐。或是用近代传统作曲手法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古代音乐, 可能暂时激发不起我们的兴趣。这里所说的“今”, 是指二十世纪的交响乐, 由于他们不少都采用了崭新的手法, 诸如序列音乐、无调性音乐等, 对一般业余听众来说, 实在是太难, 建议暂少接触。

由“中”到“外”。虽然许多外国作品十分优秀 (尤其是欧洲) , 却同我国有着地区、民族、语言等诸多不同, 存在着明显的音乐逻辑习惯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 即人类学所渭的“异类文化”。开始大家应多欣赏本国、本民族的音乐作品, 欣赏者才不至于“一窍不通”, 才能培养自信, 才能有所谓的乐感, 然后再逐步欣赏世界各民族优秀音乐。

由“声乐”到“器乐”。声乐作品因有歌词, 十分便于同学们对音乐情感的把握, 可以先选择一些词曲结合贴切的声乐作品 (特别是艺术歌曲) 来欣赏, 作为器乐欣赏的预备。这样也可以有助于了解器乐的一些形象特征与之擅长、适合表现的情绪等。

3 培养学生器乐欣赏能力应采取的有效手段

欣赏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听”是欣赏器乐作品的渠道和桥梁, 它可以直接感知作品的音乐基调、音响效果。一部器乐作品首先赋予人的感觉是通过“听”而得到的。因此, 器乐作品的欣赏离不开“听”。然而, 在欣赏中仅仅停留在“听”的表面是不够的, 要领略各器乐作品的艺术思想、艺术形象、艺术风格, 还要通过“听”来强化其“辩”, 在辩中“听”、辩中“想”、辩中“赏”, 在“辩”中感悟音乐的情感与内涵。器乐作品欣赏, 直接考验人的听辩能力。各种器乐的不同音色, 好比我们视觉中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 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需要我们准确地分辨出来。

同时, 一部作品中音乐的速度、强弱、和声、色彩的明暗、线条的流动以及风格特点等等, 都要通过听辩来明确它、理解它。听辩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提高对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因此, 听辩能力的训练要持久地进行下去。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 欣赏器乐作品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欣赏旋律优美、明快的器乐独奏曲或协奏曲开始。里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 吉它独奏曲, 萨克斯独奏曲, 以及小号、小提琴独奏或协奏曲等等。这一类作品轻松明朗、旋律流畅, 结构简洁。该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各种乐器音色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以及初步认识器乐作品等, 让学生对器乐欣赏由望而生畏转变为产生兴趣。

第二阶段:欣赏一些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如《拉德斯基进行曲》、《蓝色多瑙河》、《天鹅湖》、《春之歌》、《加伏特舞曲》、《匈牙利曲》、《沉思》、《动物狂欢节》等, 这一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旋律迷人, 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容易理解。

第三阶段:介绍一些具有一定深度、著名的交响乐作品, 如贝多芬的《英雄》、《命运》、《合唱》交响曲、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里姆斯基一柯萨克夫标题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 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等, 这些作品结构严谨, 配器工整, 内容深刻, 主题鲜明, 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精品, 给人以启迪, 让人百听不厌。

第四阶段:按时间顺序了解音乐史上有影响的作曲家及他们的作品。在这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乐曲的主要特点介绍相关的音乐欣赏知识。如在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可以介绍有关进行曲的知识。包括曲式结构、风格特点, 以及曲作者施特劳斯父子的情况;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 可以让学生比较乐器的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到的作用等。这样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 逐步使学生接受器乐作品, 加深对器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学生的视野, 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能力培养和兴趣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兴趣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的提高反过来激发了兴趣。事实上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器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 上述几个方面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互渗透, 而且在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上要有信心和耐心, 并且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这样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摘要:器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器乐作品的听辨能力、感受和理解。但学生刚开始欣赏器乐作品时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呢?本文通过分析器乐作品的审美特征, 提出培养学生器乐欣赏能力应采取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器乐作品,审美,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下一篇:浅议物业公司违约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