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制

2023-04-04

第一篇: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制

建立健全纠风工作领导机制

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县纠风办《茂县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2010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纠风工作,将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将纠风工作与城市管理工作同安排、同开展、同督查,为推进城管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和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现将我局纠风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及纠风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

我局继续严格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结合城管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任务,强化了对系统纠风工作的组织领导,巩固了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基层单位、机关股室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同时,按照任务分解要求,认真组织,扎实做好纠风专项治理工作。

二、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按照“纠建并举、重在建设、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强城管系统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观念教育,巩固系统干部职工抵御不正之风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系统内部监督,纪检监察、舆论监督以及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为牢固树立建设领域良好风气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股,将所有建设行政审批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股,行政审批股整体入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阳光审批。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公示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实行收费公示制,将收费依据和标准上墙公示,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避免了暗箱操作和人情收费。通过扎实工作,我局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作风逐步形成。

总之,我局的纠风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标逐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我们的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下一步我们还要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强化组织领导_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 创新工作机制创建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实践,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无邪教单位创建活动,有效防范和控制了法轮功和其他邪教的滋生蔓延。

一、各级高度重视,切实摆上位置

(一)为防止创建工作走过场,全单位坚持每个季度对街道、单位创建工作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对季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季度考核结果由局领导在全单位干部大会上进行点评,限期整改。

(二)明确书记、主任具体负责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促进和推动基层无邪教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切实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和各街道,实现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的条块结合,有效形成了创建工作合力。

二、强化基础建设,确保创建实效

(一)强化网络建设,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有效性。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全单位紧紧围绕目标要求,不断强化“三个网络”建设:一是构建创建工作组织网络。即由即以单位专门构建了由单位党支部为主体,单位治安主任、的防控队伍,突出对社会面和重点人员的防控和管控。三是强化创建工作信息网络。全单位在物建调整信息员基础上,

专门出台了关于反邪教信息工作的意见,对反邪教信息员的物建、信息获取、信息使用、资料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并在宗教合法场所、非法场所、疑似地区物色信息员,初步形成了反邪教信息网络。有效调动了信息员的积极性,增强了防范工作的有效性。

(二)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科学性。为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全单位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创建工作制度:

1.双向定期通报制度。即街道每月向区委有关部门书面报送邪教重点人员情况,区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每季度向各街道党工委通报法轮功和其他邪教处置情况。

2.奖惩激励制度。即对照无邪教单位创建标准,年终组织考核,经考核确定为无邪教单位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做工作而“望天收”的单位不能作为无邪教单位达标单位。

3.检查督导制度。即由区委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每季度深入街道、社区,通过“一听二看三检查”的方法开展创建工作检查督导,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推进创建工作进程。

4.季度评估制度。每个季度集中对全单位法轮功重点人员逐个开展动态分析评估,重点做好“三个结合”,即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评估结果与深化创建工作相结合。今年初,全单位又依据其他邪教人

员被劳教、判刑情况,思想稳定和行为表现情况,以及所任职务情况,梳理出全单位重点人员,要求各街道列入季度分析评估,及时掌握动态。五是跟进调整制度。对邪教重点人员生活驻地、工作单位、户籍等发生变动的,始终动态掌控,坚持“三个跟进调整”,即:跟进调整托管责任;跟进调整帮教责任人、信息员;跟进调整帮教工作方法,确保帮教巩固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突出重点环节,狠抓工作落实

(一)坚持封闭办班,全力突破未转化人员。单位投入大量资金,每年坚持自主办班,市区联合办班,对涉案反复人员及时攻坚帮教,逐人制定帮教方案,组织区、街、社区、公安等帮教力量分组承包,责任到人,吃住在班,放弃节假日休息,持续攻坚,使在班攻坚人员全部实现转化。

(二)加强巩固帮教,积极稳控重点人员。为切实降压案件,减少反复,进一步提升无邪教单位创建合格率,全单位不断深化对法轮功重点人员巩固教育工作,坚持常年与法轮功重点人员逐人进行深入交流,对思想下滑人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联手开放式帮教;对家庭确有困难的法轮功人员,积极协调区、街民政等部门,主动开展帮扶,切实解决法轮功人员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真诚关怀,有效稳控了一批思想波动的法轮功人员。同时,对实际神等其他邪教人员开展积极帮教和关爱工作,促进了无邪教单位创建

工作深入开展。

(三)强化宣传教育,不断扩大警示教育影响面。几年来,全单位高度重视反邪教宣传教育常态化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多种群体中展开反邪教警示教育,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和覆盖面。

四、严格检查考核,激发创建活力

(一)制定考核细则。

(二)规范考核程序。

(三)兑现考核奖励。

第三篇:建立领导干部下访工作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长效机制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深刻理解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约访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约访群众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行动;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深刻理解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约访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要从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大局出发,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接访下访约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接待群众来访,深入基层下访群众,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促进信访问题的解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约访群众工作原则

(一)坚持“一把手”接访原则。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信访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接访下访约访群众,组织和带动班子其他成员积极开展接访下访约访工作。在接访下访约访中,

要认真听取群众诉求,敢于面对矛盾纠纷,积极协调解决复杂疑难信访问题。

(二)坚持属地处理原则。在接访下访约访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原则,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信访问题,对跨区域、跨行业的信访问题,在县上明确落实责任主体的基础上,相关方面要认真履行职责,妥善予以化解处理,防止推诿扯皮。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涉访事项责任主体单位要主动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疑难信访问题的工作合力。

(三)坚持依法办事原则。要严格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实事求是地解决信访问题。凡诉求合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符合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的信访事项,要依法按政策予以解决到位;对应当解决但因客观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要主动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时予以解决;对不合理或过高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要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不能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能为求得一时一事解决而引起攀比和新的矛盾。

(四)坚持有序信访原则。要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约访工作程序,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要确保群众能够就地顺畅反映诉求,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在当地依法及时解决到位。要广泛宣传《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理性、有序进行信访活动,自觉维护信访秩序

和社会秩序。对无理缠访闹访和非正常上访行为以及挑头煸动和组织聚众上访的重点人员,要坚决依法处理。

三、建立健全接访下访约访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工作制度。

1、建立和完善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接访下访约访制度。根据省、市要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做到每月2个工作日,开展接访下访约访,重点协调解决乡镇和部门难以解决的进京非正常上访、到县以上集体上访和重复访等疑难信访问题。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做到每月至少2个工作日接访下访或约访群众,重点协调解决处理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2、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接访制度。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要做到随访随接,就地处理,并回访处理结果。对职权范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安排人员陪同信访人员到上一级有关部门反映诉求。

3、建立健全部门领导接访下访约访制度。各部门都要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制度,重点解决部门和系统内的信访突出问题 。特别是司法部门要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制度,重点解决好涉法涉诉方面的信访问题。

4、实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公示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要采取适当形式,定期向社会公示接访领导干部的姓名、职务、工作分工以及接访时间、接访地点和接访方式等,方便上访群众。具体公示形式自行确定。同时,要切实做好领导干部接

访下访约访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工作台帐。

(二)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包抓重点信访事项制度。对进京非正常上访、赴省到市来县集体上访及中省市县交办的信访案件,涉及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逐案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包案领导要全程参与案件的调查、协调和处理,确保信访事项依法按政策处理到位,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对依法按政策已处理到位,但信访人仍不息诉罢访的,承办单位要写出结案报告,由包案领导签字后报送上级交办机关。经上级交办机关同意结案的可不再重复交办,稳控责任由属地负责,涉案单位做好配合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要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和“汇集研判,任务交办,协调各方,奖惩督战”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1、完善定期排查制度。县上实行每月一排查;乡镇、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每半月一排查,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隐患,建立排查化解台帐。

2、完善定期会商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进行汇集研判和任务交办,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处理解决时限和要求。对疑难信访事项要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化解处理意见,逐一妥善处理。对本级职权范围内难以解决的重大突出问题,要及时上报县信访领导小组、县联席会议研究处理。

3、各级各部门对县上领导或信访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交办、

批办的信访案件,要组织得力干部抓紧办理,一般应在7日内办结,确有特殊困难的经报告同意后可延期办理,坚决不准发生同一人、同一问题连续多次上访或越级上访,如发生此种情况,要扣减考核分数,情况严重的可一票否决。

(四)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中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坚持信访工作通报、谈话制度和“一票否决”办法等责任追究规定,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问题久拖不决、矛盾激化升级,发生10人以上进京非正常访、50人以上赴省集体访、100人以上到市集体访或造成其他严重影响和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四、充分发挥县直部门职能作用

县委、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和直属机构以及县直各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信访工作责任。

(一)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班子每月召开一次信访形势研判会,研究解决本部门本系统存在的信访突出问题。

(二)各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要有1个工作日接访下访或约访群众,解决疑难信访问题。

(三)从法律政策等方面,积极指导和支持配合乡镇做好接访下访约访工作,及时协助处理遇到的信访突出问题和疑难案件。

(四)加强与信访部门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接访下访约访工作长效机制。党政“一把手”作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组织和带动班子成员积极开展接访下访约访活动。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工作的浓厚氛围。

各级信访工作机构要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努力提高学校人才工作水平

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创新机制,

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在学校教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 关志强

(2011年12月31日) 老师们,同志们:

这次教师工作会议是在学校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由规模质量并重的发展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是学校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学校发展方式转变的一次重要会议。十一五时期,学校根据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抢抓机遇,扩大了办学规模。在规模大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又适时地提出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即加快由规模质量并重的发展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转变。加快学校发展方式转变,人是决定性因素。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也开得很成功,集中各方面智慧,深入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促进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昨天,张清华院长所作的《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为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群策群力》,全面总结了学校近6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基本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刚才,张清华院长又作了《统一发展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创新建设思路,锻造“敬业、奋斗、创新、奉献”的教师队伍》的讲话。张院长在讲话中,从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

意义、围绕办学特色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突出青年教师培养以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措施,我非常赞同这些观点和措施。

前两天,一位博士问我,明年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是什么?我回答他说:“四个关键词:打基础,利长远,炼内功,丰内涵。”人才发展、教师工作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发展的快慢好坏,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发展。贯彻落实好这次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就是明年学校工作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份。我认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十六字工作方针,下面,我围绕“十六字”工作方针讲四点意见。

一、控制数量,保持教师数量的合理增长

控制数量,合理增长,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要求提出的。一是基于学校的财力,二是基于教育部的基本要求。从学校的财力看,要控制全校的总编制规模不宜过大,因为目前我校用于家庭和个人开支的人员经费所占比例高达58%(正常比例应控制在50%以下),如果总编制规模过大,势必会造成人员经费比例继续攀高,用于学校正常运作和事业发展的资金就非常有限,甚至难以为继,学校长远的发展和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将受到严重的损害。从教育部现行评估标准的基本要求看,专任教师必须保证足够的数量,否则将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按照现行评估指标要求,最低的

底线要确保生师比在18:1~22:1之间。

鉴于上述两个方面要求,总编制数和教师数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因此,要控制编制总规模和专任教师数的合理增长。那么,学校“十二五”期间的总编制数和专任教师数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呢?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0人左右,成人教育学生10000人左右。根据学校目前人员队伍的结构状况,编制规模总量应按“既要保证满足教育部现行评估指标的最基本要求,又要促使人员经费比例合理回归”的要求进行控制。按照“十二五”规划办学规模和教育部评估指标基本要求,到十二五末期,学校专任教师至少要达到840人左右,这是一个最基本底线。到2015年,退休的专任教师31人。较为保守的估计,经过4年时间,专任教师要从目前660人增至840人左右,需要增加教师210人左右,年均增加50人左右。

从“经营”学校的角度看,控制学校编制规模总量的合理增长,是必须的。如果不控制数量,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就不能保证优质的投入,教学科研条件就得不到很好的改善,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难以做出高水平的成果,内涵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对人才的引进、培养、稳定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将造成不良影响。要实现控制数量目标,一是要发挥好全体教师的作用和潜能,激发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好相关政策,利用好社会智力资源,作为我们师资队伍的有益补充。

二、提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人才。拥有高水平的人才,才有可能建成高水平的学校。我校现有的教授、博士比例偏低,缺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省级教学名师,青年教师的发展相对滞后并面临诸多问题,这说明我们教师队伍质量还处在较低层次。

高层次拔尖人才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高端引领”,通过“引培并举、重在培养”的途径造就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要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坚持择优引进,确保引进的学科带头人能够带领本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为依托,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打破院系、学科、专业界限,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中的引领作用,培育和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要以高水平创新团队为主力军,开展科研攻关,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努力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此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实施“四大工程”(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双百”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四大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培养计划、教学与科研团队培养计划和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计划)。

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是学校的未来。清代诗人、史学家赵翼在《论诗》中谈到诗歌的创作和鉴赏时,写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佳句,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人才的发展。学校的事业千秋万代,作为前辈,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把青年教师培养视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不仅要带领青年教师快跑,还要给力青年教师超越我们,跑在我们前面,让青年教师尽快标领风骚,让“学校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八十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在于日积月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希望青年教师奋发图强,超越前辈。让“青出于蓝胜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只有这样,学校的发展才有后劲,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结构,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校队伍建设层面上看,优化队伍结构任重道远。虽然通过“十一五”期间做“加法”优化队伍结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队伍建设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目前我校岗位设置数和岗位聘用数来看,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所占比例偏低,工勤技能岗位所占比例偏高。因此,学校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应按“增教师,减工勤,稳管理”的要求进行总体把握,即增加专业技术岗

位,稳定党政管理岗位,减少工勤技能岗位。到十二五末期,专业技术岗位、党政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分别为77%、18%和5%。也就是说,到十二五末期,通过加大引进力度,专任教师数从660人增至840人左右;外聘教师达到240人;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略有增长;通过自然退休减员,工勤技能人员从104人减至65人。按照这个结构比例和人员配置,十二五末期,岗位数1320个左右,在职人员1300人左右,净增220人左右。以上数字可作为规划参考,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和学校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从师资队伍建设层面上看,调整结构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就是要优化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学缘结构。我们目前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40岁以下的教师占52.5%(广东省普通高校平均值为60.8%);博士学位教师仅占9.2%(广东省普通高校平均值为17.48%),正高职称教师仅占9.6%,副高职称比例为26.43%,副高以上教师比例为36.04%(广东省普通高校平均值为45.98%)。目前没有40岁以下的教授。四个二级教学单位还没有教授和博士,个别院系连博士也没有。可以看出,我校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同广东省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是我校“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队伍建设工作中,将优化结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四、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创新机制,就是要培植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和搭建使人才大有作为的平台。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要着重营造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和条件保障体系。

一是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包容的人文环境。创新机制需要文化保障。我们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兼容并包”的恢弘气度,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要“用大尺子量人断是非”,不在细枝末节上强求千篇一律。要鼓励竞争,宽容失败。要学会为别人的成功而喝彩,学会为别人的成功给力,学会在别人的成功中分享快乐。

二是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引进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机制创新。要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明确创新重点,本着先易后难原则,积极探索创新。成熟的制度可先出台,难度大的可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程序、规则,建立各类教师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以及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机制,促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三是要完善教师的条件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将改善教师的教学科研条件、生活环境以及提高待遇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完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发展提高给予经济资助。

同志们,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我校全面落

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学校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现“建设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本科院校”的总体目标的大局,希望各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全体教职员工,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不断开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元旦将至,借此机会,祝大家元旦快乐!新年进步!

第五篇: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 创新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

创新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北京市高度重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督导办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坚持创新实践,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在深化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加强统筹规划,高起点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

一是高度重视工作。坚持高站位,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深刻认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转变政府职能与教育管理方式、强化教育督导、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到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到深化和拓展教育督导职能、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提升到创新教育督导方式手段、建立现代教育督导体系、推进教育督导实践创新的高度,深入思考、推动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二是加强市级统筹。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市级指导、区县主责、全面推进、稳步实施、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为开展挂牌督导工作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召开启动会和揭牌仪式,全面部署推动全市中小学挂牌督导工作。贯彻国务院督导办关于创新区县评估认定的意见要求,制定实施北京市创新区县评估工作方案和量化标准。坚持各区自愿申报、市级组织评估,达标的统一推荐申报国家级评估认定,积极促进全市16个区三年内分批全部达到国家创新区县标准。

三是深化工作指导。根据区校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规划引领,强化政策协调和条件保证,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全市统一制作责任督学公示牌、工作证,组织研制《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指南》,编制工作案例,以问答和案例的形式加强实践指导;加强挂牌督导工作调研,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指导推进;充分发挥督学研修中心作用,举办9期“督学大讲堂”,加强对责任督学的培训指导和学校工作的引导,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工作实效。

四是注重总结提升。通过召开工作研讨会、现场推介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加强研讨交流,总结提升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平台,推介区县典型经验、责任督学先进事迹;每年组织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现场会,展示交流督学心得感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挂牌督导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总结工作规律,研究制定工作标准和流程,提升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科学化水平。

完善体制机制,高标准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各区创造性地落实市级《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各具特色的制度体系,为挂牌督导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海淀区提出“规范靠标准、科学靠方法”的管理理念,制定了海淀区《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意见》《落实实施方案》《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指南》等工作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挂牌督导工作制度体系,实现了挂牌督导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是细化工作流程。各区创新工作方式,研究制定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问题解决流程与机制。例如,昌平区结合区域实际,建立和完善了责任督学接待来信、来电、来访的工作流程与问题解决机制;丰台区制定了《责任督学处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的工作办法》,采取“日清、周结、月报”的工作机制,规范处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各区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挂牌督导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模式。例如,大兴区建立了“五三”工作机制:坚持“看校园、看教室、看设施”的“三看”;坚持“听课、听声(即师生反映)、听会(参加学校重要会议)”的“三听”;坚持“问工作、问学习、问生活”的“三问”;坚持“查师德、查安全、查常规”的“三查”;坚持“督办学行为规范、督重点工作落实、督教育教学改革”的“三督”,有效提升了挂牌督导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建强工作队伍。各区开拓工作思路,扩大责任督学聘任范围,优化督学队伍结构,提高责任督学整体水平。例如,顺义区实施“双轮”驱动,责任督学队伍由业务责任督学和行政责任督学组成。业务责任督学由知名校长、教育专家担任,指导与监督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行政责任督学由各镇(街道)教育助理担任,发挥“属地管理,便捷高效”的行政优势,及时解决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协调学校与社会关系。

全面落实责任,高水平完成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各项任务

一是全程参与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验收工作。2014年,全市16个区县整体申请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给每位责任督学印发了《迎接国检相关工作摘编》《责任督学五知道》等参考资料。责任督学深入每一所学校,督促检查落实每一项指标,深入细致完成每一项工作,为全市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助推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优化督学责任区设置,引导责任督学积极参与责任区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挂牌督导在改革中的监督、指导、促进和保障作用。例如,东城区将深度联盟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带学校划分到同一督学责任区,通过责任督学直接参与学区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在学区层面推动解决学校难题,责任督学已成为促进改革的“助推器”。

三是全面加强中小学校的经常性督导。挂牌责任督学深度参与经常性督导工作,成为学校、家长和政府部门间的桥梁和窗口,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已成为和谐家校关系的“润滑剂”,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连心桥”。以怀柔区为例,挂牌督导不仅成为区政府、区教委了解群众需求、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还是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成为督学责任区工作的窗口、经常性督导的风向标。

四是有效化解学校办学发展中的各类矛盾问题。挂牌督导使督学工作阵地前移、重心下移,学校明确领导和专职干部对接责任督学,责任督学全面掌握学校依法办学、日常管理等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八项任务”,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以朝阳区为例,实施挂牌督导以来,责任督学共接听电话10684个,其中,反映学校问题的约占15%,这些问题都通过挂牌督导工作流程得到了妥善解决。责任督学已经成为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的“催化剂”。

坚持任务驱动,积极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践创新

一是开展“减负”督导监测。2013年以来,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出台的“减负”文件精神,通过挂牌督导,组织责任督学进入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督导监测,完成减负监测数据报送,建立了全市减负督导监测数据库。每年发布减负监测报告并通报各区,促进了学校规范办学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是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专项检查。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北京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活动开展伊始就纳入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范围,启动了专项检查。责任督学通过对学校和社会资源单位的巡视、检查与督导,保障了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为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开展“应对空气重污染工作”专项督导。2015年12月以来,北京市每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随即利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机制启动应急督导。各区教育督导部门组织责任督学深入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督促检查停课不停学等措施要求的落实情况,探索实施重大事项应急督导机制。

四是开展中小学校开学前后工作专项督查。根据国务院督导办关于开学前后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要求,运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机制,组织责任督学开展针对开学条件保障、学校安全、规范办学行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两年多来的创新实践,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各项要求在北京得到有效落实,获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初步形成了符合北京实际的“三个坚持”工作模式,即:坚持在深化首都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督导创新的过程中,健全工作体系,高起点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坚持在夯实督学责任区建设的基础上,强化责任督学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高标准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坚持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理念下,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完成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各项任务。

目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管理职能和内设机构已经调整到位。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挂牌督导创新区县核查认定为契机,认真贯彻本次全国推进会的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市教育督导综合改革意见和“十三五”规划,着力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努力开创挂牌督导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保驾护航。

栏目编辑 汪倩

上一篇:小学副班主任工作小结下一篇:学校对口帮扶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