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留置及处理方案

2024-07-24

施工缝留置及处理方案(精选7篇)

篇1:施工缝留置及处理方案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

及处理方法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还对楼板的耐久性、抗渗漏能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施工缝位置的留置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位置,必须在浇筑混凝土时事先考虑好。各种结构有不同的留法,但总的来说,施工缝应留在结构比较不重要的地方,或受力(主要指剪力)较小而施工又方便的地方。施工缝形成的截面应与结构产生的轴向压力相垂直,以便能直接发挥混凝土的特长——传递压力。例如:梁、柱的施工缝,应与构件的轴线相垂直;板、墙的施工缝,应与板面相垂直,具体说明如下: 1.1、水平施工缝:

①基础与基础梁间、基础梁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梁的下面和上面的水平面上。

② 柱与基础问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上面的水平面上。③梁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梁底与柱的交接水平面上。④ 无梁楼板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柱帽下面的水平面上。

⑤ 板与梁应一起浇灌。当梁的截面尺寸很大时,施工缝可留在板底面以下2— 3 cm处在水平面上,不得留在梁截面受拉区内。

⑥ 烟囱、水池、水塔的施工缝,可每隔1.5—2.0 m留一道,但水塔中水箱的施工缝,应避免留在支托斜底部分。

⑦ 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以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1.2、竖向施工缝: ①

浇灌单向板混凝土时,施工缝可留在与板跨平行的任何位置。②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③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其复杂结构的工程,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④ 对于带有斜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应连续浇灌,若必须分开浇灌,施工缝则应在斜梁加腋的上部。

⑤ 现浇楼梯的施工缝,一般应按楼层设置在踏步板的1/3处。

二、施工缝位置的留置分析 2.1钢筋混凝土梁分析

1)、混凝土施工缝对剪力影响较大,对弯矩影响不大。在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中,梁的抵抗弯矩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受压和钢筋的拉力形成的,而混凝土施工缝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所以混凝土施工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弯矩承载力影响不大;由于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为两次浇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对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施工缝留置时,不需要考虑弯矩,只需考虑剪力即可。

2)、规范规定了确定施工缝位置的两原则: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5条规定:“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对于承受荷载的梁构件来说,什么地方剪力较小呢?显然是跨中,跨中的剪力为最小。所以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旧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规定了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请注意是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不是跨中三分之一“处”。从这个规定看出,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跨中是最合适的部位,而跨中的三分之一“处”,是这个合适范围的边界点,也就是这个范围的最不利点。(大多数工程师通常将梁板构件的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跨中的三分之一“处”,即距离支座位置三分之一跨的位置。而且,大多数工程师认为把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不允许的。现场易混淆)

规范规定了“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的原则。在混凝土浇注前,梁的施工缝写需要用模板封堵,在跨中截面操作最方便,而在跨中三分之一处,往往有负弯矩钢筋,封堵模板不方便,清理施工缝混凝土界面也不方便,而且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偏出了跨中三分之一范围。所以,从方便施工的角度来讲,跨中三分之一“处”,并不是合适的位置。

3)、综上所述,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是不合适的。跨中三分之一“处”,既不是剪力最小的位置,也不是最方便施工的位置,这与施工规范的原则是不相符的。甚至有人认为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位置是不允许的,这与规范的原则更是矛盾了,恰恰相反,跨中才是施工缝留置的最合适位置。

2.2楼梯施工缝留设位置分析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施工缝位置留置一样)附楼梯施工缝留置图

正解是中间三分之一跨,最好在跨度正中,剪力最小处。休息平台的正中也就是井洞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中间的三分之一跨按跨度分三段,在中间段的任何位置理解。因为施工中,缝留高了,施工不方便是,才按三分之一的最低限度选取。一般情况下,在上层板筋留缝较好。因为只有一层钢筋,支施工缝的模板好支。第二,上皮板筋一般在结构跨度的三分之一处断。

楼梯施工缝的留设分两种分别对待:

1、对于四周均为剪力墙的楼梯,施工缝最好留在楼梯梁的一半,进休息平台1/3净跨的部位(至少超过250-300mm)。此时楼梯梁在 相应剪力墙位置要留梁窝,至少过墙中,最好穿透。

2、对于四周框架的楼梯,施工缝最好留在楼梯段上下各3跑位

置,因为此时楼梯受力均靠楼梯梁承担,将其看做一受弯构件,就不 难理解为什么这么留置了。

三、施工缝的处理办法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作如下处理:

1、若施工间歇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人,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 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2、若施工间歇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177 MPa时,方可继续施工。

3、若施工间歇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

① 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

② 将钢筋上的乡斑及浮浆刷净; ③ 必要时将旧混凝土适当凿毛;

④ 用清水冲旧 昆凝土表面,使旧{昆凝土在浇筑新{昆凝土前保持湿润;⑤ 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面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 cm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 3 cm); ⑥ 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

4、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家做成斜坡形。

5、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灌混凝土。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

6、做板的竖向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应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p6一

四、对于本工程2#楼A区独立承台施工缝的看法

本工程2#楼A区独立承台采用塔吊浇筑混凝土,在夜间由于塔吊问题造成承台混凝土无法一次成型而产生了施工缝。要是真的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建议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时插一些短钢筋头,且在混凝土还未终凝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处理,以便于与第二次浇筑的砼充分结合。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应在第一次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1.2 MPa后方能浇筑,浇筑前把砼表面清水冲洗干净再浇筑。

五、结束语

通过对几个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缝位置及处理方法的分析,在实际施工中,尽量少留或不留施工缝,这样对于结构整体有益处。同时对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操作规程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等都好处多多。

篇2:施工缝留置及处理方案

一期区域的划分以及分期部位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盐都新城商务中心工程位于盐城市盐都区南纬路以北,文明路以东,建设单位:江苏月恒置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江苏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江苏省鸿洋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盐城市亨达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功能:平时为地下汽车停车库,战时为甲类核(常)6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基础类型:预应力混凝土抗拔空心方桩,承台筏板基础。

一期区域的确定:

1、F轴以北,依17轴~18轴南北向后浇带为界限,其中考虑到2#楼西侧门厅雨棚施工,V~Y—4/15~17不按施工后浇带划分,西侧施工至16轴西3.0米,北侧施工至Y—3北3.0米;

2、F轴以南,依18轴~19轴南北向后浇带为界限;

二、封堵原因及范围

由于盐都新城商务中心工程二期工程开工时间未定,为防止雨水、粘土等从分期区域缺口进入或渗入地下室,造成地下室机房、电房以及重大设备等受到损害,为确保一期地下室工程竣工验收后满足使用功能,所以必须在一期分期范围处采取临时封堵措施,封堵长度约为154米,具体封堵位置见附图。

三、编制依据

1、地下室施工图

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地下室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四、封堵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放线——构造柱腰梁植筋——浇筑素混凝土反梁——构造柱钢筋绑扎——腰梁下砌体砌筑——腰梁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腰梁上砌体砌筑——砌体顶部顶砖砌筑——砌体内外侧抹灰(外侧抹灰为防水砂浆)——砌体外侧4mm厚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粘贴——108胶水加水泥、砂甩浆拉毛——固定纤维网——1:3水泥砂浆防水保护层

五、分期及封堵施工

(一)、主体结构施工:

1、一期西侧开挖及护坡施工方案参见基坑支护方案图纸2—2做法;

2、将该区域东西方向框梁、板、墙钢筋预留伸至二期的规范搭接区,具体要求参见11G101—1及11G101—3,(以便二期施工钢筋连接符合规范要求);

3、该区域所有施工缝处均采用止水钢板止水措施,并焊接钢板网隔断新旧混凝土施工,后浇带做法参见图纸会审记录第四条;

4、所有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底板防水施工均跨过后浇带1米(方便二期施工搭接处理),封堵隔墙外侧防水按车库外墙正常做法施工。

(二)、封堵墙体施工(采用M10水泥砂浆,砌块强度等级为MU10,墙厚370【-6.200~-4.200】及240【-4.200~-2.500】,墙皮西口与顶板框架梁西口重合,在每跨堵墙内构造柱两侧中间位置各设置一道八字墙支撑,见附图):

1、施工前将基础结构面清刷干净,依据封堵砌体位置放出砌体的轴线,边线及控制线;

2、按照墙体砌筑线植筋,每500mm间距设置一道拉接筋,370墙每道3根6,240墙每道2高混凝土反梁;

3、按照墙体轴线及边线排砖,采用三一法砌砖法砌筑;

4、砌体水平及垂直灰缝均为10mm,不应小于8 mm,不得大于12 mm;

5、砌砖上下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为60 mm,如遇搭砌错缝长度无法满足规定的搭接要求,根据砌体构造设计规定采取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

6、墙体长度超过5米时,在中间位置均设置构造柱(墙厚×240,6

12,6,长度1米,植筋采用环氧树脂,安装模板浇筑2006@200)墙高度超过4米时,要设置圈梁(墙厚×240,412,6@200),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所有主筋都要植入梁或柱内,植筋施工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要求,构造柱处砌体应留置马牙槎,留置原则应先退后进(退、进尺寸为60mm);

7、根据皮数杆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并在砌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墙面平整度,垂直度,砌筑一皮,校正一皮;

8、砌体砌至梁底130mm处,该部分空隙待本层砌体沉降、变形趋于稳定不少于7天,用45×110×190专用斜砖斜砌挤紧,其砂浆饱满度不小于90%;

(三)、墙体内外侧抹灰施工(采用1:3水泥砂浆,含外侧面防水层)

1、墙面甩毛处理(采用水泥、砂、108胶水配置而成)

2、根据控制线贴饼、冲筋;

3、墙面1:3水泥砂浆刮糙(外墙面使用防水水泥砂浆)

4、墙面1:3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外墙面使用防水水泥砂浆,20mm厚)

5、墙柱交界处阴角抹成半径为50mm的圆弧角。

(四)、墙体外侧防水施工

1、待墙体抹灰层完全达到强度,且含水率满足防水施工要求后,先涂刷冷底子油一道,铺贴4mm厚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底部防水层做平至构造板底部,上部至顶板处,并采取固定措施,固定件、上口及下口等细部要做加强层,进行特别处理,在防水面层铺贴加强网,保证防水保护层粘贴牢固,防水保护层采用1:3防水水泥砂浆抹面保护。

(五)、考虑到盐城地区雨季持续时间长,雨量大的特点,为避免雨水倒灌以及地下水浸入地下室,须在一期分界的适当位置,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排水沟,顶部和底部集水井共用,在集水坑内设置自动抽水系统,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自动启动抽水设备,将水抽至顶部集水坑,顶部集水坑的水经过三级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网。

排水沟与集水井土方开挖至标高(见附图)清理浮土完成,浇筑100厚C15混凝土垫层,在施工前将垫层面清刷干净,测放出砌体的轴线、边线及控制线,按照墙体轴线及边线排砖,采用三一砌砖法砌筑,砌体水平及垂直灰缝均为10mm,不应小于8 mm,不得大于12 mm,砌砖上下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为60 mm,集水井、排水沟内壁采用1:3水泥砂浆抹灰,排水沟尺寸为400×400,壁厚为200,集水井尺寸800×800×800,壁厚为200,每30米设一个。

六、附图

1、分期位置图

篇3:混凝土楼梯施工缝留置及处理

以规范GB50666-2011第8.6.1条款规定确定,为方便现场施工,现在主流的做法有:

2 对楼梯施工缝留置方式的探讨

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缝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板式楼梯单梯段的斜板受力图可简化为两端支撑在梯梁上的简支斜板计算(见图1)。

从图中看,楼梯斜板受剪力最小处为跨中,受剪力最大处为支座处,由此可见:(1)做饭为传统做法,留置位置接近受剪力最小处,且便于施工;缺点在于留置垂直斜板的施工缝存在困难,且不便清理,接缝处质量难以保证,容易造成夹渣;(2)做法施工缝位于受剪力最大处,不符合规范要求;(3)做法施工缝错开支座受力处,楼梯受力没有问题,接缝处垃圾也比较容易清理,但是楼梯口需设立临边防护;(4)做法原理同(3),比较适合大模板施工工程,原因为对于大模板施工,若先施工三个踏步,则楼梯间剪力墙无法施工。

对于规范GB50666-2011第8.6.3条款的探讨,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大多数人对该条款存在质疑。尤其是大多数工程将(1)做法默认为规范规定,其实规范并没有对此作出具体规定。文章结合相关规范版本,发现了一些规律或者说问题:(1)GBJ204-83第4.4.17条款规定施工缝位置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2)GB50204-1992第4.4.18条规定与上述条款相同;(3)GB50204-2002第7.4.5条款说明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4)GB50666-2011第8.6.3条款规定,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5)2015.9.1号实行的GB50204-2015第7.4.2条款只要求施工缝的留设及处理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由上述规范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GB50204-2002规范之前对楼梯施工缝留置的总体思路是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但均没有对位置进行具体规定。GB506662011对楼梯施工缝位置做出了规定,“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这里的关键词是:宜、端部、1/3范围内。从梯段1/3处至端部范围内均可以留置施工缝,并没有强调受剪力最小的跨中1/3范围。可大多数人将此联想为楼梯施工缝留置上三步的做法,这样是不严谨的。

楼梯施工缝上三步做法自上个世纪70、80年代流传开,一直延续至今。当时我国的混凝土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当时的砖混结构现浇楼梯,施工缝是很重要的问题,而建筑一般层高为2800~3000mm,楼梯大多采用双跑形式,因此“三步”正好是梯段板的1/3位置。因为种种原因,此项做法成为了“行规”,通过现场管理人员一代代传承下来。

楼梯施工缝上三步留置的做法,之所以被认为是质量最有保证,是因为该部位混凝土结构承受剪力最小。从实际情况来看,混凝土的抗剪能力相对于钢筋来说很小,而且现在的混凝土性能与钢筋性能已与早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楼梯施工缝位置的留置的重要性并不像早期那样严重。从施工角度来看,上三步的做法存在一定弊端。文献资料显示,发现大多数人对做法(3)比较推崇,且有人在同一工程中分别使用(1)(3)做法做过对比,发现(3)做法效果最好。

文章分析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施工缝的留置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施工中技术人员往往忽略此项要求,对楼梯施工缝留置处理缺少明确的要求和说明,这也是造成现场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其实对于现在的混凝土性能及钢筋性能,只要施工缝结合的好,钢筋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就不会出现大的质量问题。而如果留对了位置,施工缝却没有处理好,依然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3 一种楼梯施工缝施工工艺

某楼梯施工缝做法采用的是传统的上三步留置,此做法出现的问题在于接缝处清理困难,容易造成夹渣。项目部针对楼梯施工缝清理困难问题,发明了一种简单却实用的新型做法(见图2)。

具体施工工艺:在上三步接缝模板处留出约6cm的长方行孔洞,作为施工缝清扫口,孔洞处设置等宽的抽拉木条,待施工缝清扫完毕后将抽拉木条插入,在浇筑前注意封堵。该做法良好的解决了楼梯施工缝难清扫的问题。

4 结束语

信息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学习、努力创新,这样能更好地提升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实事求是的分析解决问题,更好的为生产服务。对一些传统的做法或者说是陈规陋习不能盲目的信任或者是一味地迁就,学会自己思考,用科学辩证的眼光来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安兰.市政路桥施工的管理及混凝土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148.

[2]满丹.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252.

篇4:施工缝留置及处理方案

摘要: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不当会造成质量问题,对施工缝留置的正确位置以及施工缝的处理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施工缝 工程质量 控制

0 引言

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不当会造成质量问题

某砖混结构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横墙承重。施工时在楼板中部留了一条施工缝,贯通房屋全宽,将该层楼板一分为二,施工缝接头未作应有的处理,一些松散的混凝土仍留在缝的一边。房屋使用后不久,施工缝处就因混凝土干缩而裂开,裂缝波及外纵墙,室外纵墙中部宜产生竖向裂缝,该裂缝在楼板附近较宽,上下两头较细。这些裂缝对房屋的使用及耐久性影响较大。

某框架结构房屋,施工缝未留在梁柱连接处,而是错误地留在一定梁果位置(即错误地将梁高按上、下两层分期浇筑)。在浇筑梁的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则产生了竖向裂缝,该裂缝处于柱两侧附近,由上向下发展。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浇筑梁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尚未达到足够强度,他既承受上层混凝土重量又受浇筑上层混凝土时的震动。这样在梁高范围受拉区内留施工缝是不允许的,因为其对梁的受力不利,甚至会危及安全。

2 施工缝设置的原则

2.1 施工缝设置原则:现行《馄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50204—92)》中规定“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的设置提出具体要求,故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柱、梁、板的内力作简要分析,进而说明施工缝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性。

2.2 柱、梁、墙、板内力简析:对于混凝土柱,最大弯矩往往位于两端,剪力和轴力沿柱高变化很小或无变化,由此看来,施工规范对于施工缝的设置在柱两端的提法主要是基于施工便利,而目前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使施工缝设置在柱中段就不应视为质量问题。

混凝土梁、板两端常常是最大剪力处或最大负弯矩处,但装配式框架梁两端靠柱一侧均设有施工缝,多年来,此类结构在柱、梁相交处并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随着建筑物功能及美观需要,“高、大、新”建筑物越来越多,由于混凝土浇筑问题、模板支设问题、施工操作问题使混凝土会分成若干段浇筑。只要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和抗渗问题有比较正确认识,施工缝处理方法合理、科学,就不应对施工缝设置作过多的限制,因此施工缝问题。主要是对施工缝处理方法需认真研究,谨慎从事。

2.3 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设置施工缝:较长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为克服沉降差异、温差影响和水泥干缩影响,需间隔一定距离浇筑筏板,每段筏板之间设置“后浇带”填平补齐,因此,“后浇带”处会出现两道垂直施工缝,后浇带的保护和混凝土浇捣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包括地下室筏板基础中后浇带的抗渗措施。

2.4 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不仅关系到结构安全度问题,而且对池(箱)壁能否具有良好的抗渗、防漏问题也有很大影响。有的施工单位为防止施工缝处成为渗水通路,采取池(箱)底板同池(箱)壁板或地下室外墙同底板一起浇筑的方法,结果事与愿违。由于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内侧支模无坚硬的硬基层支撑造成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几何尺寸歪斜变形,底板钢筋踩踏位移,严重影响蓄液池或地下室外墙及箱形基础的质量。

正确作法是在池(箱)和地下室底板同侧壁外墙相交处往上30~40era设水平施工缝一道,该缝可以是凹缝、凸缝,也可以是平缝,平缝内设钢板或橡胶止水带。由于池(箱)及地下室底板与侧壁相交处侧压力最大,该处都可以设施工缝,那么,在池(箱)侧和地下室外墙壁中部设置水平施工缝也不应视为不合理,但是施工缝毕竟是个薄弱部位,能少设缝时尽量少设,同时施工缝的结构及处理措施必须周密。

3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作如下处理:

3.1 若施工间歇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小时),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人,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好的混凝土层内5一10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3.2 若施工间歇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18MPa时,方可继续施工。

3.3 若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①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②将钢筋上的锈斑及浮浆刷净。③大量实验表明接续面进行粗糙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接续面粘结强度。下面做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粗糙界面:a将旧混凝士适当凿毛,但此法容易伤及旧混凝土;b用高压水枪喷射旧混凝土表面,但高压水设备造价昂贵,技术含量高,在现阶段从我国实际施:技术及施工水平来看,应用高压水处理较少量的施工缝不太实际;c待混凝土初凝后用人工方法使旧混凝土表面呈现锯齿状,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大小(一般为2-4cm)锯齿深度为粘结面旧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4—1/2,切槽的平均宽度为粘结面旧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1.5倍;d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旧混凝土在浇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湿润;e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cm的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3cm);f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④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⑤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筑混凝士。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⑥做板的竖向的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头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6-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

4 结束语

篇5:施工缝留置及处理方案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安装止水带,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等。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立缝表面凿毛法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增加粗骨料法;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

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清除浮浆法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二次开发振捣法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在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环境、作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止水带。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其整体性良好,每个结构构件最好一次浇筑完毕,中间不停歇。如果因构件混凝土量大,中间需要停歇,则停歇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捣完毕。规范规定一般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当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时,才能继续浇捣。因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经拌和后2小时开始初凝,但还不具备强度,如继续浇捣会使已浇捣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动而破坏凝结作用,所以必须待混凝土能够抵抗外来震动时,允许继续浇捣,这时两层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止水带。建筑物的构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较大,一次浇筑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基础与上部结构一般都分两次浇筑,即先浇筑基础混凝土,然后在基础上支模再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时间较长,有的长达2天。这样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止水带,如不加处理,势必影响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渗性。因此,施工规范规定:对止水带应认真处理。过去对止水带的处理,都采取人工凿毛、刷毛、冲毛、高压水枪冲刷等办法。这些办法都行之有效,但是冲毛的时间随气温而异,春秋季节,在浇筑完毕后10~16小时开始;夏季掌握在6~10小时;冬季则在18~24小时后进行。如果时间掌握得不好,过早会使混凝土表面松散或冲击表层混凝土;过迟则混凝土已硬化,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不能保证质量,也加大了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国家规定止水带留置及处理要求

为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混凝土的浇注应连续进行。若因时间或人工、环境等的原因不能连续进行浇注,且中间的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则应在混凝土浇注前确定在适当位置留设止水带。止水带就是指先浇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再继续浇注混凝土的新旧混凝土间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部位,因而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留置在7轴向西1/3跨处。当从止水带处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时,须待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千克每平方厘米后才能进行,而且需对止水带作一些处理,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尽量降低止水带对结构整体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处理过程是:先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冲洗干净,且不得留有积水;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在止水带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时,需仔细振捣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根据科研成果结合实际施工提出改进止水带处理方法及理论依据

篇6:施工缝留置位置与处理方法

1 当前工程施工中混疑土施工缝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混凝土施工缝没有剔除混凝土软弱层及松动的石子, 施工缝缝面一般有水泥浮浆, 严重影响了层间结合, 降低混凝土抗剪和抗拉强度。

(2) 混凝土施工缝养护不到位, 表面形成一层碳化层, 这种碳化层更象一层隔离层, 降低了混凝土抗剪和抗拉强度。

(3) 在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施工缝清理不干净, 特别是在柱子, 墙体等部位的水平施工缝经常有木屑、渣子等杂物, 造成混凝土施工缝处夹渣、分离, 使新旧混凝土不能很好地结合。

(4) 混凝土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灌时没有按要求施工, 如没有浇水湿润, 没有铺设高一标号混凝土或砂浆。有的为了让混凝土施工缝表面粗糙, 还在表面洒了一层石子, 同样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5) 在混凝土浇灌时, 施工缝铺设高一标号混凝土或砂浆后没有及时振捣和浇灌混凝土, 且因间歇时间过长而初凝或干硬, 严重影响了施工缝面的结合。

(6) 在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施工缝处因模板拼缝不严, 模板与模板、模板与先浇的混凝土之间没有粘贴海绵条, 混凝土浇灌时容易造成先浇的混凝土与模板相接触处灰浆流入, 混凝土漏浆, 以至蜂窝、麻面、孔洞, 在接槎处产生两层皮现象, 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和外观。

2 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使之符合规范和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对于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混凝土施工缝面需在浇注前清扫其上的污物和灰尘、木屑、渣子等杂物, 并浇水充分湿润, 冲洗干净, 排除积水, 使新旧混凝土能很好地结合。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混凝土施工缝面.剔除25mm混凝土水泥浮浆、软弱层及松动的石子, 微露坚硬混凝土, 使表面粗糙, 具体方法有: (1) 人工凿毛; (2) 高压水冲毛; (3) 钢丝刷机械刷毛; (4) 垂直施工缝可采用铁丝网模板, 待混凝土凝固后, 拆除铁丝网, 施工缝表面形成自然粗糙面,

(3) 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的常规方法是在浇注混凝土前, 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高一标号的水泥砂浆或第一层浇注高一标号混凝土。

(4) 混凝土施工缝处模板拼缝严密、牢固, 模板与模板, 模板与先浇的混凝土之间粘贴海绵条, 防止混凝土漏浆, 浇注时派专人看护模板。应经常观察模板, 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 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 应立即停止浇注, 并应在已浇注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 施工缝处继续浇注混凝土时, 已浇注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

(6) 混凝土应细致捣实, 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机械振捣前, 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 距离混凝土边80~1000cm, 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边部的振捣工作。

(7) 浇注混凝土的间歇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8)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的处理:

(1) 在标高不同的两水平施工缝, 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 台阶的离宽比不得大于1.0。

(2) 在水平施工缝继续浇注混凝土前, 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准。

(3) 垂直施工缝应加插钢筋, 其直径为12~16mm, 长度为500~600mm, 间距为500mm, 其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

(9) 地下室工程、水箱等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缝处要用钢板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处理。

(10) 已浇注的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刷养护剂, 或用覆盖麻袋、浇水湿润等方法进行混凝土养护。

3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 要依据规范有关规定和施工实际, 编制施工方案, 在预先设定位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是结构构件中的一个薄弱点, 如果施工缝位置留置不正确, 就可能对整体结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施工缝的留置一定要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留置施工缝的有关规定和混凝土施工。施工缝一般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缝表面应与构件纵向轴线垂直, 即柱与梁施工缝表面垂直其轴线, 板与墙施工缝应与其表面垂直, 特别要重视的是有防水抗渗要求的外墙和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吊车梁等构件, 当必须留置水平施工缝或垂直施工缝时, 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正确留置。

施工缝的留置应符合规范和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不能按规范留置施工缝的情况:

(1) 对于比较高的柱子, 可在柱子中间留设施工缝, 例如某工业厂房, 有部分独立柱高度为13米, 因为柱子较高, 一次浇注很难保证质量, 我们经过设计人员同意, 在柱子中间留设了施工缝, 分两次浇注, 顺利进行了施工, 同样保证了工程质量。

(2) 在较大框架中 (如为正方形或为井字梁) 或是主次梁分别不是很大, 施工时混凝土有时不可能一次浇注完毕时, 可留置水平施工缝.

(3) 在楼梯的施工中, 有些楼梯现浇板很难做到施工缝留在楼梯段的三分之一处.而把施工缝留在其它部位。例如在现浇楼梯的施工中, 楼梯间墙体采用大模板, 为了施工方便, 可以将楼梯的施工缝留在楼梯梁与墙体交接处。

除此之外, 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缝的留置还应注意下列事项:

(1) 柱:施工缝应留在基础的顶面, 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在实际施工时, 一般混凝土柱的施工缝留置在柱子的上部和下部, 即梁上和梁下部位。

(2) 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施工缝留在板底面以下2-3c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在梁托以下。

(3) 单向板:可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 肋形楼板:有主次梁的, 当顺着次梁方向长度浇注时, 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梁板可留垂直缝, 不宜留斜槎。

(5) 地下室及地沟:施工缝应留置在地下室梁板与基础连接处;外墙底板以上和上部梁、板下部2~3mm处可留水平施工缝。

(6) 墙: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7) 双向受力楼板、拱、壳、蓄水池、斗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 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8) 一般地坑及水池:施工缝可留在坑壁上, 距坑 (池) 底混凝土面300~500mm的范围内。

(9) 在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范围内留置施工缝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平施工缝的留置, 必须低于地脚螺栓底端, 其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子150mm, 直径小于30mm的地脚螺栓, 水平施工缝可以留在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3/4处。

(2) 垂直施工缝的留置, 与地脚螺栓中心线间的间距不得小于250mm:并不小于5倍螺栓直径。

参考文献

篇7:浅谈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置;整体性

在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环境、作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其整体性良好,每个结构构件最好一次浇筑完,中间不停歇。如果因构件混凝土量大,中间需要停歇则停歇的时间应尽量缩,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捣完毕。规范规定一般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当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时才能继续浇捣。因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经拌和后2小时开始初凝,但还不具备强度,如继续浇捣会使已浇捣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动而破坏凝结作用,所以必须待混凝土能够抵抗外来震动时,允许继续浇捣,这时两层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建筑物的构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较大,一次浇筑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基础与上部结构一般都分两次浇筑,即先浇筑基础混凝土,然后在基础上支模再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

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时间较长,有的长达2天。这样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如不加处理,势必影响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渗性。因此,施工规范规定,对施工缝应认真处理。本人参考资料及结合实际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经验,就搞好混凝土施工缝预留位置论述如下。

一、混凝土施工缝

混凝土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二、施工缝的留置

施工缝的留置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并能使混凝土强度降低,是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为此施工缝的留置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第一种不宜留置的情况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注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第二种不宜留置的情况有分阶的独立柱基础各阶应连续施工、各阶之间禁止留水平施工缝。

三、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施工缝是为了施工方便留设的缝隙,但是不影响构件的结构性。设置原则是在构件的剪力较小的位置。具体情况还要按照设置原则具体分析,留在适于施工、不影响构件受力的部位。具体留置位置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柱子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5、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斗仓、多层刚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7、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四、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预防

(一)种类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二)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认真对待,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2、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2)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应防止钢筋周围的混凝土松动或损坏。

(3)在浇筑混凝土前,水平施工缝应先铺上10-15mm厚的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或浇注上层混凝土前先铺一层50cm厚半石混凝土以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

(4)设备基础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正。

(5)水池止水带部位更应谨慎处理,严防漏水。基层一定要清理干净,杜绝损伤止水带。

(6)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同时加强养护。

五、结语

上一篇:读史记苏武牧羊有感下一篇:未来的房子小学生想象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