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学的基本步骤三

2024-06-22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学的基本步骤三(精选7篇)

篇1: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学的基本步骤三

计划     制定计划(planning)是护理过程中的具体决策。护理计划作为一种护理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其指导下才能保证护理工作有组织地进行。

1、  护理诊断排序

当病人出现多个护理诊断时需要对这些护理诊断(包括合作性问题)进行排序,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以便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安排工作。

(1)排序方法

1首优问题    是指会威胁病人生命,需要立即行动去解决的问题。如昏迷病人的“清理呼吸道无效”。

2中优问题    是指虽不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但也能导致身体上的不健康或情绪上变化的问题。如“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活动无耐力”等。

3次优问题  是指与此次发病关系不大,不属于此次发病的反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不重要,而是指在安排护理工作时可以稍后考虑。

(2 )排序原则:

① 危及病人生命的问题排在首位。

② 按照maslow需要层次论排序   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再满足高层次的需要,可适当调整。

③ 排序时应考虑病人的需求    病人对自己的需求,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最具发言权的。因此在与治疗、护理方案不冲突的情况下,病人主观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可以优先考虑。

④潜在并发症,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决定其序次。

(3)排序注意事项:

① 排序时应征求病人的意见。

② 决定诊断的先后顺序时,应分析护理诊断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 护理诊断的排序,并不意味着只有前一个护理诊断完全解决之后,才能开始解决下一个护理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可以同时解决几个问题,但护理重点及主要精力还是应放在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上。

④ 护理诊断的先后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疾病的进展、病情及病人反应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2、制定目标

目标是护理计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针对护理诊断提出的。目标是理想的护理结果,目的是指导护理措施的制定,衡量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为护理评价提供标准。

(1)目标的定义

目标是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照顾后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

(2)目标的陈述方式

目标的陈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成分: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及评价时间。

① 主语    因为目标是期望护理对象所发生的改变,因此目标的主语应是护理对象或其任何一部分,在陈述中有时可以省略。

②  谓语    即行为动词,指护理对象将要完成的动作。

③ 行为标准    即行动所要达到的程度。

④ 条件状语    是指主语在完成某行为时所处的条件状况。条件状语不一定在每个目标中都出现。

⑤ 评价时间    是指病人应在何时达到目标中陈述的结果,即何时对目标进行评价,这一成分的重要性在于限定了评价时间,可以督促护士尽心尽力地帮助病人尽快达到目标。

(3)目标的种类

篇2: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学的基本步骤三

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资料

收集有关病人目前健康状态的资料,资料的具体内容及收集方法同第二节评估部分的相应内容。

2、判断结果

在目标陈述中所规定的评价期限到达后,将病人目前的健康状况与目标中预期的状况进行比较,以判定目标是否实现。衡量目标实现与否的程度有三种:

(1)目标完全实现。

(2)目标部分实现。

(3)目标未实现。

例如,预定目标为“病人一周后能行走50米”,一周后的评价结果为:

病人已能走50米——目标实现。

病人能走30米——目标部分实现。

病人拒绝下床行走或行走无力——目标未实现。

3、修定计划

护理计划的修定会涉及计划的各个部分,一般根据以下二个方面来进行。

(1)根据目标实现程度修定护理计划    目标已完全实现的护理诊断可以停止,其相应的措施同时停止;目标部分实现或未实现的,应分析其原因所在,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 所收集的资料是否准确、全面?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其正确性的高低势必影响后面各步骤。

2 护理诊断是否正确?导致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常包括

a、资料收集有误,如上例

b、护士在作出诊断时没有严格按照诊断依据。

c、相关因素不正确。

d、混淆了“有……危险”护理诊断和“潜在并发症”。

3 目标是否正确?如果目标超出了护理专业范围,超出了病人的能力和条件,也可导致实现目标时出现困难。

4 护理措施设计是否得当?执行是否有效?

篇3: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学的基本步骤三

关键词: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授课计划

1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改革

1.1 考试内容的改革

我国自1995年开始正式开展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至2002年,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分为5个科目, 即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 分两个半天考试。2003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与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轨后,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分为4个科目, 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分4个半天考试。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考试内容分列在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3个科目中, 在专业实践能力中则全部考查护理学基本知识。2011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改革后, 考试内容由原来4个模块调整为两个模块, 即专业实务和专业实践;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 由原来的内、外、妇、儿科护理学和基础护理学5门学科变成现在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传染科患者疾病的护理等, 共21章内容;考试涉及学科由专科到全科, 且新增了6门学科, 即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人际沟通;考试规则变为考生一次性通过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为合格, 方可申请执业护士注册, 否则此次考试成绩作废, 考生必须重新参加下一年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1.2 考试题型的改革

考试题型分为A1型、A2型、A3型、A4型, 仍采用标准化试卷。但是临床病例题分量增大, A1型题占20%, A2型题 (临床病例题) 占60%, A3/A4型题 (临床病例题) 占20%;增加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 (贴近临床、注重预防) , 容量有所增加和删除, 增加了各系统新的疾病种类, 删除了各学科总论部分的内容[1]。

为此, 基础护理学必须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 以适应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改革。笔者从事基础护理学教学多年, 针对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变化, 整合基础护理学知识内容, 为学生顺利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2 对策

2.1 根据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的变化, 及时调整授课计划

在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中, 基础护理学主要在专业实务科目中, 以考查学生运用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 有效而安全地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实践能力中也有一小部分, 如护理程序等。笔者承担的基础护理学教学, 开设在高职护理专业的第二、三学期, 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李小萍主编的《基础护理学》, 课程开设一学年, 共144学时。在目前的授课中, 我们把教学内容整合为入院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护理、急救护理、出院护理5个学习单元,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为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2.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临床实际护理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急诊科护士接到一有机磷中毒的患者, 该患者神志不清, 呼之不应, 该如何判断?如何处理?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更能增加其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利用护理临床工作实际案例组织相关教学内容, 如解释静脉补钾为什么要控制滴速?血压的生理波动规律以及给高热患者降温的措施有哪些?给患者导尿时要注意什么?如何鉴定血型及做到安全输血?从具体案例出发,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认识到课堂所学知识与护理实际工作息息相关。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也要联系临床工作, 如练习为尿潴留的患者导尿, 掌握操作规范, 贴近临床。

2.3 改进校内考试题型, 提高学生应试技巧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全部采用选择题, 所有试题均由一个题干和5个选项组成, 5个选项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 其余均为干扰答案。干扰答案可以部分正确或完全不正确, 考生在答题时需对选项进行比较, 找出最佳的或最恰当的选项。而目前我校期末考试采用多样题型, 包括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这些题型虽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护理学知识, 但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题型脱节。笔者认为护理专业各门课程试卷应全部采用选择题, 题型、难度均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相同, 以便学生较早适应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2.4 开展行之有效的考前培训

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经过4个学期的在校学习, 第五学期开始进行为期8个月 (从7月开始, 次年3月结束) 的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 但由于接触的临床科室有限加之临床工作繁忙, 很多学生对与临床实习联系不多的部分知识有所遗忘, 而考试科目知识点涵盖面大。实习结束后, 距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约有两个月, 利用这段时间有计划地组织考前培训, 就历年护考的重要知识点、常考点、常错点集中培训4~5周, 效果很好。以我校为例, 组织两次培训后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护考通过率可达9 5%以上。

参考文献

篇4: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学的基本步骤三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5-02

2008年通过的《护士条例》提出“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实习结束即可报名参加护士执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医疗卫生机构以此作为聘用护士的先决条件之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我国护理管理工作步入法制轨道,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是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考试合格与否是关系到考生护士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起步的关键,是我国检验医学院校护理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也是衡量护理专业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改革无疑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内科护理学教师,应将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入内科护理学的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校时就能够接触到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内容,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这就需要我们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做好以下环节:

1 授课前准备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考题难度和范围严格按照大纲设置,考题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严格检测,考生必须切实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而考试大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从2011年 开始执业资格考试发生了重大改变,可以归纳为“七变”:

“一变”:主要考试内容的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即由原来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改为将这些临床学科糅合在一起,按系统划分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并将护理穿插其中,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

“二变”:考试内容的范围:由专科到全能。增加了精神疾病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法规、人际沟通。这些共约占总分的5%左右。

“三变”:考试形式:由四门变为两门。专业实践、专业实务。每门135分,一天考完。

“四变“:考试题型及所占比例如下:A1型占20%,A2型占60%,A3/A4型占20%。

“五变”:知识点“重预防、轻临床”。

“六变”: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内科增加了心肌疾病、肥厚性心肌炎;健康评估融合在疾病章节。而基护、外科删减较多。

“七变”:大纲抽象化。没有熟练掌握、掌握、熟悉、了解等层次。而且对有些要点进行了改动,一些重点章节增加了许多细节性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充分分析以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考试的考点和知识点,在备课时加以侧重。同时可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编写讲义,使护理知识与医学基础及临床知识并重,以达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

2 上课突出重点

使用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讲义,同时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授课。将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疾病。采取指导预习、吃透要点、归纳总结、联系实践、强化训练的方法进行授课。

指导预习预习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授课教师结课时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提示后续课预习内容,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点。这样能够增强预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吃透要点授课时,结合学生预习情况详细讲解要点,并联系近几年考题进行分析,不但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活学活用。针对学生学习不太主动的特点,重视课堂提问。对知识的讲解要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并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笔者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如在讲授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措施时,采用口诀教学法,将要点总结为:端坐位腿下垂,高吸氧打吗啡,速利尿快强心,茶碱血管扩张药,扎四肢慢放血,病因诱因要去掉。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临床实例引入新课,如在讲授“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时,先引入以下病例,然后提出何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它有哪些临床表现、由哪些原因引起、为什么能置人于死地等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糖尿病护理时引入大量图片和录像,生动直观地将饮食护理、胰岛素治疗和足部护理等重点知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印象深刻,易于理解。

归纳总结将课堂教学内容的各要点按一定规律或用某种方式整合到一起,以便学生记忆和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例如不管什么疾病,都可以按照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顺序记忆重难点;护理措施可以按照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的顺序记忆。就像项链一样,用一根线将各知识点像串珠一样穿起来。

3 課后复习,做好各知识点的串联

课后要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教学沟通,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性。同时设立激励机制,如给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中加分等,鼓励学生课后多主动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给后进生开设课后辅导课,帮助他们理解并记忆知识。要求学生按顺序记忆各知识点,把重点内容像串珠一样穿起来。

4 备考环节,反复练习,增强实效

强化训练,改变考试方法,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传统的学校考试试卷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等题型,较侧重记忆性考题;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采用选择题,包括A1、A2、A3、A4型题。通过对近几年试题分析得知,记忆型题目逐年减少,而解释、尤其是综合应用题型逐年增加,重视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学校考试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侧重点不同。我们通过强化训练,强调知识要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综上所述,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到内科护理学的日常教学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同时,我们也发现尽管已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教学改革计划,但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内容往往受课时偏紧等因素影响,致使阶段性测验成绩不理想。因此,今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考点知识的提炼和强化,特别是专业教师应认真研究和理解考试大纲,熟悉题型,并将其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在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参考文献:

[1] 朱鹏云. 对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的几点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

[2] 管绍兰.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 重庆医学,2007,36

[3] 张立新. 美国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J].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3)

[4] 吴卓洁。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调整.卫生职业教育,2010,8

篇5: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学的基本步骤三

评估在与病人第一次见面时就已经开始,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贯穿于护理程序全过程,直到病人出院或护理照顾结束时才停止。

(一)资料的收集

1、资料的内容

(1)一般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家庭住址、联系人等。

(2)现在健康状况    包括现病史、主诉、日前生活规律及自理情况。

(3)既往健康状况    包括既往患病史、创伤史、住院史、手术史、过敏史、女性病人还应了解月经史和生育史。

(4)家族史    有无与患者类似的疾病及家庭遗传史。

(5)护理体检的检查结果。

(6)新近进行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结果。

(7)目前的治疗用药情况。

(8)心理状况    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康复的信心、病后精神、行为及情绪的变化、病人的人格类型、应对能力等。

(9)社会情况  包括职业及工作情况、目前享受的医疗保健待遇、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对病人的态度和对疾病的了解、社会支持系统状况等。

(10)近期生活中的应激事件  如是否有离婚、丧偶、失业、家人生病等发生。

2、资料的类型

资料分为两种——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

主观资料即病人的主诉,是病人对其主观感觉的诉说。

篇6: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学的基本步骤三

护理级别

适用对象

护理内容

特别护理

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五衰”等

1.设立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2.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3.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一级护理

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

1.每15~30mm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2.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3.按需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二级护理

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1.每1~2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2.按护理常规护理。3.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了解病人病情动态及心理状态,满是其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三级护理

轻症病人,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等

篇7: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学的基本步骤三

1.常常保持头发清洁 。

2.不要用含高碱性的洗发剂。

3.每隔一段时间(如三个月)可转用另一牌子的洗、护发用品。

上一篇:未来的科技作文500字下一篇:初中化学物质分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