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讲四

2024-07-23

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讲四(精选9篇)

篇1: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讲四

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辉煌十九大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提到了新高度,体现出党已经越来越高度的自觉、从容、自信,标志着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已经逐步走向自身建设的成熟和政治自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方位

十九大报告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由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战略思想,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体现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前进的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重大理论创新。

从国内来看,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努力奋斗,我国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双向投资跻身世界前列,中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是,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有许多难啃的硬骨头,要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应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全面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任务更加紧迫。

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深刻变化。随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新旧矛盾相互叠加,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在国际经济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各个国家之间既需要共同携手应对和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又面临着各国之间抢占经济制高点,谋求国际制度性话语权的激烈竞争。

纵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面对世纪难题,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前沿,运用宽广的马克思主义视野和长远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大判断、重大举措。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源自于对客观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最根本的评价准则就看它是否始终以时代发展的特征为方向,以当下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解决影响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紧紧抓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主题,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际诉求,高屋建瓴地概括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改革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举旗定向地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发展,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抓住重大核心问题,进行艰难探索,坚持创新引领,在砥砺前行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形成了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体内容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对这一理论创新成果作出了新概括,凝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这一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这一重要理论的凝练,具有极其重大现实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宽广的视野深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理论指导作用。

篇2: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讲四

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体现在大会通过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党章修正案和总书记所作重要讲话精神中。最大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七个新”:

一是走进新时代。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 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向全世界宣示了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要建 设什么样的国家,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作出什么样的 贡献等具体问题。

二是作出新判断。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 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 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是肩负新使命。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 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 伟大事业,这是人民的重托、历史的选择。

四是提出新思想。过去五年,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针对性地回答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五是谋定新方略。报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 行了阐述,这为全党同志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 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明确了具体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六是开启新征程。报告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带领下,昂首阔步走向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七是制定新举措。报告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九个方面 对治国理政进行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新举措和新办法。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具 体实施路径。

综观十九大报告,在总体上和宏观上主要呈现出10个亮点。这是十九大报 告的核心。

第一个亮点,是历史新变革。十九大报告是从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历 史性影响来谈这五年工作的。其亮点既在于是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性” 谈成就、变革、影响,又在于是从全方位、幵创性来谈历史性成就,从深层次、根本性来谈历史性变革,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谈历史性影响。

第二个亮点,是矛盾新内涵。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的集中体现,就是社 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在历史维度,十九大报告从十八大以来中国站在实现强 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来谈主要矛 盾的新转化。这个转化,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从需要方和供给方之间的矛盾关系来讲的。需要方,就是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拓展了人民需要的外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同时也提升了人民需要的内涵和质量。这就是说需 要方发生了很大变化。供给方,十九大报告讲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是从发展的范围、领域来讲的;不充分,是从发展的层级和质量来讲的。

第三个亮点,是历史新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 告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三个意味着”来阐述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根据;从 五个方面对“新时代”的内涵、标识进行了阐释: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幵来、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 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 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第四个亮点,是历史新使命。十九大报告对新的历史使命作出明确界定,这 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推进“四个伟 大”。这里的亮点,主要在于提出了推进“四个伟大”重大论断:伟大斗争,伟 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这“四个伟大” 意义非凡,特别值得关注和研究。

第五个亮点,是时代新课题。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时代课题作出了阐释,这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亮就亮在,是站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由大 国成为强国且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 的历史方位上,来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个亮点,是成果新概括。十九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成 果加以概括提炼,称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既“亮”在新表 述,第一次表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亮”在对这一思想, 第一次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分别阐释其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

第七个亮点,是理论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既然十九大报告讲了历史新变革、矛盾新转化、历史新方位、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时代新思想、实践新方略,那么,在逻辑上自然就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第八个亮点,是实践新方略。这主要包括:一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战略作出了新安排,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新谋 划;二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 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说,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 原来的设计、规划提前了 15年,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 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领域的具体工作,作 出了新部署。

第九个亮点,是党建新境界。十九大报告最后的落脚点是全面从严治党、提 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强国、强军必须强党。十九大报告是在“四个伟大” 的框架中,强调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总书记特别强调:“推进伟大 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因为今天我们进 行的伟大斗争是非常严峻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推进的伟大事业是非常宏 伟的,实现的伟大梦想是非常艰巨的,所以,必须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把中国 共产党建设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使大党成为强党。这就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 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十个亮点,是表述新界定。十九大报告对以往一些重要提法和表述第一次 给予明确界定。比如,关于精神状态、奋斗姿态,十九大报告讲的是“永不懈怠 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又如,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对新时代的内涵 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界定,第一次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 斗争给予了明确界定,即对斗争的原因、斗争的内涵、斗争的方式、斗争的目的 给以阐释等。

篇3: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讲四

一、教学目标的虚化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确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等多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这是彰显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然而, 有的教师由于对多维目标的设计缺乏理论指导, 在实践层面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 具体有两种表现:其一, 知识、能力目标缺失或变得模糊。知识能力目标是多维目标的基础性目标, 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故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不能虚化。其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游离。德育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但不意味这种教育可以“独立”和“直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要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融为一体, 绝不可“架空”和游离。

二、教学设计的偏颇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设计的弹性化和优质化的设计范式仍未建立。从操作层面看, 教学设计常常呈现两种偏失:一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意识淡漠, 没有全面、深入地运筹策划, 写在教案本上的只是几条筋, 显得十分粗放;另一种是未能妥善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 具体表现为教学设计的刚性、死板, 教学过程谋划得过于繁琐、细微, 尚未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预留生成空间, 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对预设外的生成意义的封杀。

三、教材使用的迷失

使用新教材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不少教师还是按照以往学科知识教学的模式来处理德育新教材, 把教材当作“圣经”, 把教材中知识点的传授当作教学的目的。由于指导思想的偏离, 教师在教材使用中出现了迷失。诸如拘泥教材预设的话题, 对教材中范例的价值挖掘不深, 对教材中的“留白”弃之不用, 不能吃准教材的结构, 捕捉不到教材中的活性因子, 不善于利用教材隐含的意义空间, 随意对教材内容重组, 或者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不作为等。

四、课堂教学的迷误

德育课程实施以来, 课堂教学渐渐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这是主导方面。但同时, 许多矫枉过正的因素, 许多浅表、浮躁的作法, 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也随之“热闹”起来。诸如: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活动教学缺乏内在的价值蕴含, 只是看重活动的表面热闹和活动形式的花哨;对话没有凝神聆听, 没有多元交流, 没有质疑反馈, 没有激情驳辨, 没有会心微笑, 没有心灵碰撞, 没有意义建构, 师生的话语权极不对称, 如此对话教学只不过是一问一答, 一问齐答的零假话, 毫无意义生成和生命润泽的假对话;不少课堂上看不到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生的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性、责任感与合作态度被边缘化。教师仍习惯于沿袭讲授式模式, 可谓是“涛声依旧”。

五、课堂内外的疏离

德育学科课程的实施不能只限定在课堂时空, 而要走出课堂, 融入学生的全部生活, 全方位、全天候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然而, 德育课程实施的现状还尚未建立课内外衔接的教育教学机制。不少教师只管课堂教学, 下课铃响了, 如同标上了休止符, “教学进行曲”就戛然而止。教师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没有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道德经验, 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进行具体的指导, 没有在课堂之外的校园、家庭、社会为学生营造致知笃行的平台和实践性作业。由于课堂内外的疏离, 造成了德育课程不能追随和引领学生的生活。

六、社会实践活动的空白

德育教学需要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的协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相关课程内容, 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围墙, 走进社会大课堂, 有目的地开展参观、调查、访问, 或借助社会实践基地, 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毅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多种素质的历练,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 不少学校的领导和德育教师, 却“怕”字当头, 消除不了安全问题的阴影, 开辟社会课堂也就成了教学的盲区。结果学生学了六年德育课程, 却未能经受一次社会实践的洗礼, 这无疑是德育教学最具要害性的缺失。

七、教师引导作用的缺位

德育新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做人, 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发挥对学生的引领作用。然而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强调独特见解, 却忽视对共同见解的尊重;只关照个人体验, 却对偏离普遍价值、主流价值的言说、观点不置一词, 听之任之。如此,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 课堂上展现的往往只是肤浅的、表层的, 甚至是错误的言说, 失去的却是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 实在令人惋惜。

八、农村德育课程改革的“短板”

我国广大农村、牧区、林区、渔区, 由于教学条件差, 教学资源严重匮乏, 德育师资稀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德育课程成了“鸡肋”。农村德育课程改革的这种“短板”, 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对于农村孩子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的体验、向往和追求, 没有高度关注, 只注意关心城里孩子的生活, 所学内容完全是城市化的东西。真正关乎他们生命成长, 属于农村、牧区、林区、渔区孩子的生活却受到了冷落和禁锢。如学习《交通安全》, 仅仅是“红绿灯”、“交通安全标志”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远离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农村、牧区、林区、渔区孩子真实生活中的出行安全问题 (如农村孩子暴雨后涉小溪、过小河;渔区孩子在湖汊港湾的安全行船;林区孩子出行如何有意识地设定参照标志等) , 统统被“淡化”掉了, 成了教学的“盲区”。由于德育教材、德育教学的城市化倾向, 本应是回归生活的德育新课程, 在广大农村、牧区、林区、渔区的实施, 则反其道远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农村如何有效地实施德育课程教学, 几乎成了一道难于破解的难题。

九、教学评价的滞后

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评价是在生活德育、主体德育、实践德育理论指导下, 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堂生活中师生活动的观察和信息搜集, 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 对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按照教学原理和《课程标准》的精神, 教学与评价不可分离。“如果教学和评价紧密相连, 学生将会学得更多”, 评价“乃是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然而, 自德育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学评价却严重滞后, 成为制约德育课程深入推进的“瓶颈”。尽管《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具有可行性的“评价建议”, 但德育课改的十年间, 却未能探索出整体性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新路, 从实践层面看, 也没有突破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评价这道难关。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尽管原因复杂, 但如下因素至关重要:

1. 教材因素。

德育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 具有首创性, 但还不那么完善、完美, 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各种版本教材在兼顾城乡上失衡, 即关注城市多, 对表现农村生活则不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城市和农村的现实差异, 从客观上决定了教材处理这一问题的难度;另一方面教材编写者都是在城市生活的人, 思考问题所依据的时空背景自然是城市的生活。上述主客观因素造成了教材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弱化 (针对农村孩子的社会化以及日后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让他们提前了解城市的方方面面是完全必要的, 然而弱化农村内容确是一个缺失) , 这样, 既为城市学生全面认识“三农”问题带来了困难, 同时又使农村教师在利用教材资源时感到无所适从。

2. 教师因素。

新教改的进程表明, 这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首先,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在知识结构上, 要求从原来只会处理单学科知识, 发展到要学会进行跨学科知识加工。教师专业素养的应然要求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实然现状的矛盾, 是造成教师不能顺利驾驭新课程的原因。其次, 德育学科课程教师多为兼任, 他们将主要精力用到了语文、数学和班务管理上。因工作量大, 负担过重, 很少能分出精力钻研德育学科教学业务。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68%的教师上课前不作任何准备, 即使准备, 大多数教师也只是在课前把教材看一下, 或者让学生开展一点调查或是收集有关资料。”如此, 又怎么能胜任教学?那就更谈不上教学创新了!

3. 教研因素。

各级教研部门缺乏对德育课程实施的跟进研究, 对德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不力。如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 教师尚不能理解其精髓。新课程须得采用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如对话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移情习染法、美文欣赏法等, 许多教师既不能了解其要义, 更不能驾轻就熟地操作。对此, 教师并不心甘情愿, 而是想尽早改变这种尴尬和无奈。教师盼望得到德育专家和各级教研员的引领, 盼望获得面对面被指导的机会, 盼望看到更多既有理论价值, 又有普适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德育课程研究成果。从教师的期盼和呼声中, 可以看出教研工作的差距和滞后。

4. 管理因素。

一是任教人员的结构失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专职教师, 只占任教该学科教师总数的3.6%, 96.4%为兼职教师, 一般都教语文、数学, 或者当班主任。值得注意的是, 在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中, 担任校长、书记、政教主任的行政人员占71.1%。新课程教师的结构失衡, 限制了教研活动的开展, 影响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二是淡化职前培训。大多数教师在任教前没有参加职前培训。对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教材体系等基本情况了解甚少。三是组织教师日常研修工作没有跟上。一般学校都不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研组, 学校未开展德育学科课程的专题培训和专题研修, 即使稍微重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一些学校, 一学期也只是组织一、两次观摩课活动, 将其视为“感受式培训”。由于本学科教师研修的组织、督导、评价工作没有真正纳入学校议事日程, 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 处在“有‘坎’过不去, 有‘难’排不掉”的尴尬境地。

以上对德育课程十年课改的成就与问题作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成就巨大是课程发展景观中的主导方面;而发现问题及其认定解决的路径, 则是德育课程后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发展无疑是各门课程的永恒主题, 对于德育课程而言, 最具决定意义的是要总结鲜活的实验经验, 进一步坚持并发展生活德育理论。

品德新课程的实施, 之所以能受到儿童喜爱, 取得多方面可喜成绩, 实现富有历史意义的超越, 其因在于课程理论基石的改变:即用生活德育论取代知识性德育。德育课程的实施, 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质量, 从而使德育教学摆脱了“灌输”的顽疾!今后要推进和深化新课程实施, 就必须坚守生活德育论的路径不动摇。当然, 我们也应注意, 生活化德育理论本身还存在不足, 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与完善。朱小蔓教授等人认为:在坚持生活德育论的同时, 尚须注意“道德在其超越层面所具有的崇高、理想性乃至神圣性”, 要坚持“德育的价值立场”, 关注学习过程“学生主体性生命的存在样态”, 让他们“具有深刻自觉性和反省性”。通过师生间不断地对话、交流和价值引导, 促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德性, 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 (编辑:杨民)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确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等多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这是彰显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德育新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做人, 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然而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强调独特见解, 却忽视对共同见解的尊重;只关照个人体验, 却对偏离普遍价值、主流价值的言说、观点不置一词, 听之任之。

篇4:精神出轨的九大表现

许多精神出轨的男女对夫妻中的另一方性趣减淡甚至产生厌烦,实质性地影响到夫妻生活质量,如果机会成熟,实质性的出轨也就顺理成章了。

男女精神出轨一般会有以下一些表现:

常找借口不回家

夫妻中有精神出轨现象的一方,会觉得回家无趣,会常常找借口不回家,即使回家也是宁愿一个人独处。男一方习惯于晚饭后看电视,那他(她)就习惯性地玩电脑或是找个借口去干别的事,就是闲着无聊也不愿与另一方共娱共乐,显现出夫妻近在眼前却是冰火两重天的场景。有些夫妻遇到这种情况就以为婚姻的平淡是一种必然,而事实上,这种平淡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莫名其妙地厌烦

有精神出轨的一方肯定内心之中会有移情别恋的对象,这种对象可能是暗恋的,也可能只是暧昧的情形,但注意力却常常跑到别的对象身上去了。会觉得夫妻生活很烦,或是没有趣味,也会觉得现在的伴侣是累赘,早已提不起兴趣。所以,当对方有什么事相问,或是对方要主动亲热,往往就会皱起眉头。

做爱也成例行公事

有精神出轨现象的一方常常对夫妻性爱提不起兴趣,即使有时出于生理需要也是例行公事,往往速战速决。夫妻有一方存在精神出轨,夫妻床事就极易败兴,这就叫“有情常被无情恼”。有时,精神出轨的一方为了应付对方,做爱时想象的对象甚至是意念中人,并借此意淫来助兴。甚至可能在另一方睡着时而采取自慰的方式达到满足。

拿对方跟他人比

有精神出轨的一方在婚姻中看对方啥都不好,甚至一点儿小事就要埋怨对方。吵嘴时会故意挑刺,让对方觉得委屈,即使对方刻意表现,也总是不能让他(她)满意,并且明里暗里老拿对方跟别人来比,越比趣味就越淡。

很不愿将就对方

有精神出轨的一方很不愿将就对方,一旦惹急了,即使对方委屈得哭泣,他(她)也懒得去将就,而是把对方丢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或是自己去找消遣。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态度不冷不热,极少有同对方主动亲热的时候,往往争吵过后,就极易陷入较长时间的冷战。

记不清对方生日

夫妻一方精神出轨了,往往还想保持对婚姻的热度,但实质上却做不到。所以,常常忘了对方的生日,即使记得,也不会精心挑选礼物,送礼物也是将就一下。不再像以前花再多的钱买礼物也不吝惜,而总是找借口说要节约开销。

凡事显得事不关己

当对方有了高兴的事,比如在工作上得到奖励,或是对方发了奖金,或是受到别人的好评,或是晋升了职称,回到家中本来很高兴,而精神出轨的一方却显得事不关己,你高兴他(她)不高兴,最后要把整个氛围搅得一点儿情趣也没有。

内心常有小秘密

有了精神出轨的一方,内心里常会隐瞒一些个人的心事,而不愿拿出来同另一方分享,尽管这些心事是可以说出来的,只是他(她)习惯于在内心开设这样一个私密空间,他(她)往往觉得这些心事是和精神恋人相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宁愿将心事贮藏起来发酵,也不愿示与另一半。

待对方亲朋冷淡

实质性出轨可能只为性,而精神出轨有可能是精神上移情。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把男一半不再当做最亲的人,对对方的亲朋也就更想保持距离,极力回避。

篇5: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讲四

第一部分;判断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10月18日-24日在北京

正确 √ 召开。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并获得通过。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十九大报告共分13章,四大板块。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4.建设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保障是坚定不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5.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富裕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答案分析:

7.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重要报告。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更加强调大国责任。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10.大会主题报告的主体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正确 √ 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单选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党的十九大精神的()。

A.核心主线

B.核心思想

C.核心基础

D.核心条件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

2.根据本讲,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我国现在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

正确 √ 色是()。

A.学习者

B.模仿者

C.追赶者

D.主要强国的竞争者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3.根据本讲,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文中的举例是()。

A.金融危机问题

B.党风政风问题

C.供给侧改革问题

D.以上都不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4.根据本讲,以下属于十九大报告中第5-9章内容的是()。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正确 √

正确 √

B.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C.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D.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5.根据本讲,党的十九大的精神主线是()。

A.新时代

B.新征程

C.全面从严治党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正确 √

1.根据本讲,十九大报告第一板块的具体内容包括()。

A.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B.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正确 √

D.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E.过去十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根据本讲,改革开放前,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是()。正确 √

A.后来者

B.学习者

C.模仿者

D.追赶者

E.领跑者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根据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究竟“新”在何处()。

正确 √

A.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B.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C.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D.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E.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4.根据本讲,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正确 √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C.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E.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5.根据本讲,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用哪些事实证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A.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

B.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

C.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D.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E.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篇6: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讲四

行政教辅党支部马佳荣

高校教辅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与青年大学生的距离最近、接触最为密切,因此,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的内容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印象,“报告中提到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科学创新等等。”关注这些关键词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身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员,更是因为这几个关键词相辅相成,构成了未来青年发展的结构性体系。“青年是我们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和依靠,围绕着青年的成长,我们必须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优质的服务、创新的理念、稳定的就业。看到报告如此重视青年,我们应更加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总书记强调,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因此,作为行政教辅工作人员,我以后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做好本职,服务学生

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学生,首先要做到态度端正。尽管不同的同志之间,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这些区别都是客观存在的,受天生资质、学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是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的;然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却受个人主观意识支配,一个人对待工作会不会偷懒、会不会尽力,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工作质量的好坏。

其次,要克服浮躁心理,安心于自己的工作。要干好工作,需要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既来之,则安之,只有安于本职工作,才能耐住日常操作的枯燥;只有尽心,才会在工作中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只有尽力,才会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也才会在岗位上成才。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新一代经历的磨砺还太少,缺乏吃苦耐劳,打硬仗的经验,所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我们要沉下心来,迎难而上,尽心尽力干好工作。同时还要多思考、多交流,通过学习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和提升,力求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二、学习理论,思想上保持先进性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为这是所有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思想保障和保持先进性的灵魂,是每一名党员的立身做人之本,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对党的理论要多学习领会,让自己的思想始终和党保持一致。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共产党员,应该肩负起起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任,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内外牢牢扎根。

三、坚守职业道德,树立高尚情操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自古以来,品德教育始终居于教育的首位,正所谓成“才”先成“人”。教师岗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奉献而不是索取的品德去拥有人生、赢得尊重。

教师是知识的象征、道德的化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仅仅拥有北大学位的范美忠是不足以胜任教师的光荣职业的。教师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传递科学技术,传播先进文明的重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承载着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道德情操、闪亮的人格魅力,才能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莘莘学子。

四、大胆创新,敢为人先

篇7: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讲四

报告“三感”

举世瞩目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当天收看了总书记代表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报告,我对总书记做的报告感触很深。

一是身处伟大时代的幸福感。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我们的先辈历经了无数苦难。经过党的坚强领导,经过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国家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变化,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带领我们进入新时代,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身处这样的时代,我们由衷的感到幸福。

二是党员身份的荣誉感。我们党既有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还有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的本领。我们党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光荣传统,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党员队伍从建党时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将近9000万党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作为党员,我们为作为这个党的一员感到无上荣光,为在这个党的队伍中继续奋斗而感到任重道远。

篇8: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讲四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认真领悟十九大精神履职担当做好财政工作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总书记代表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锐、催人奋进,高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指引的结果。聆听报告后,精神振奋、备受鼓舞,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充满信心。

学习好、把握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必须在深入学习中下功夫,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强化学习效果,把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重点学习和专题学习、原文学习和延伸学习结合起来,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在结合实际上下功夫,把学习十九大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合力,确保今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

结合学习十九大报告,围绕总书记报告当中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等问题,结合经开区财政工作实际,我进行了深入思考。我认为,只有切实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立足岗位、提升站位、尽职担责,为财政工作的发展添砖加瓦。

下一步,我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内涵,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攻坚克难确保财政收入目标完成。强化收支预期管理,加大重点税源的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抓好税收收入征管。优先安排民生工程、支持经济发展等财政重点支出,增强群众获得感,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二是科学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预算追加,提高预算约束力。加快支出进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三是创新支持方式,促进主导产业发展。依托产业引导资金,运用股权投资等灵活方式支持经开区首位产业发展。继续推进担保、过桥资金等工作,缓解实体经济资金难。

篇9: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讲四

大会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报告框架: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分13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五、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

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十八届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充分肯定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主要需改如下: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

大会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大会强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

大会同意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

7.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写入党章

大会同意,把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

8.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写入党章

上一篇:名人故事:爱因斯坦的悔悟下一篇:基建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