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示例一

2024-07-12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示例一(共13篇)

篇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示例一

第四节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重点:

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难点:

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图片引入】就你看到的这幅图片,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

二、新课教学

1.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象:纸向上飘起

(2)找两张相同的薄纸,用手捏住两张纸的一端,让两张纸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两张纸保持平行。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猜测会出现的现象。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相同吗?

学生猜测:纸条会被气流向两边吹开 现象:当吹气时,两纸条反而向中间合拢 分析:吹气时纸条为什么会向中间合拢呢? 肯定是纸条受到了力的作用,而且力的方向是指向内侧。那么是什么物体施与纸条力的作用呢?我们分析一下:与纸条接触的只有空气。吹气前,两条纸互相平行,保持一定的间距,没有吸引和推斥,表明它们受到外侧和内侧的力互相平衡;吹气时,两条纸相互靠近。纸条外侧的气体压强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是纸条内侧的气体压强变小了。吹气时与不吹气时有什么不同吗?两纸条内侧的气体的流速较大。

可见,气体流速的改变,改变了气体的压强;而且是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师:现在你能解释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为什么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了吗?

行驶的火车和人之间的气流速度大,压强变小。人外侧的大气压大于火车和人之间的气压。这种情况下,会使人大气压挤到火车前,这样非常危险。2.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把一支玻璃管插入水中,当用另一支玻璃管对着它的上端吹气时,有什么现象?试一试,怎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现象:有水从管口吹出。

解释:玻璃管的上端气流速度大,压强小(小于大气压)。所以玻璃管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管口出来。

师:跟气体一样,液体的压强也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讲述:在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突然,小军舰偏离了航道,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与“奥林匹克号”相撞。

大家肯定知道原因了。首先大家要明白:水流动而船不动与船运动而水不动效果时相同的,即运动是相对的(画图说明)。

当两船彼此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之间的水由于被挤在一起,流速要比外部大一些,压强就要比外部小一些。这样,水流的压力差将使两船相互“吸引”,外部压强较大的水就把两船挤在一起而发生碰撞事故。

因此,同方向高速平行行驶的船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伯努利定理

师:气体和液体一样,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都会流动,并且流动的规律也相同,因此人们将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关于流体有两个著名的定理: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

伯努利定理:流体在一个管道中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力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力大。

流体的连续性定理:当流体连续不断而稳定地流过一个粗细不等的管道时,由于管道中任何一部分的流体都不能中断或挤压起来,因此在同一时间内,流进任一切面的流体的质量和从另一切面流出的流体质量是相等的。4.飞机的飞行原理

师:当我们了解了伯努利定理后,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我们发现机翼的翼型不是平的,而是平凸型的。(图示)【实验】纸飞机机翼上升实验

我们发现:空气流到机翼前缘后,分成上下两股气流,分别沿机翼的上下表面流过,在机翼后缘又重新汇合向后流去。机翼的上表面凸起,使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机翼的下表面流速小,压强增大。于是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出现了压强差,就有了压力差,这成为飞机上升的动力。当升力大于飞机重力的时候,飞机就可以升空了。【补充】实验并解释现象

1、吹蜡烛

2、吹不下来的乒乓球)

3、悬空的豌豆(先教师演示悬空的乒乓球)【分析题】

1、用细线吊起一个空的塑料瓶,用手转动饮料瓶,使它绕对称轴线旋转。转动的塑料瓶带动四周的空气绕它旋转。如果这时用电

风扇向它吹风,由于瓶的转动,它两侧的风速将不一样。按照气流和压强的关系,旋转着的饮料瓶应当向哪个分析移动?

2、乒乓球前进中由于不同的旋转方向会沿不同的径迹运动,且乒乓球旋转时会带动周围空气的旋转。运动员用三种不同的击球方法把乒乓球击出,请判断,图中1、2、3三条径迹哪一条是上旋球(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哪一条是下旋球(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哪一条是不旋球。试说明为什么上旋球应该沿着你所选的径迹运动。

篇2: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示例一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

三、教学步骤

(一)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那都是流体不流动时的压强.而处于流动状态的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先来探究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请同学们先动手做一个实验:

请同学们在离桌边2~3cm处放一铝质的硬币,在硬币前10cm左右放一高约为2cm放一直尺或钢笔支起一个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栏杆,比比看谁能使硬币跳得最高,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然后请做得最好的同学上讲台表演.

分析:在刚才的实验中,只有空气跟它接触,应该是空气给了硬币向上的力,我们来分析空气是怎么对硬币产生向上的力的?

教师讲解:硬币的硬币与桌面间总有一定的缝隙,这样硬币的下方和上方都有空气,没有吹气时,硬币上面的空气与下面的空气可看做静止,这时硬币上面的空气对硬币向下的压强等于下面的空气产生的向上的压强,硬币受力平衡而静止.当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时,硬币上方气体的流速大于下方气体的流速,请同学们思考并猜想:这时硬币上下方的空气产生的压强大小关系怎样才能使硬币跳起来?流动空气的压强跟流速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同学们不同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

到底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是不是有那样的关系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来探究并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介绍实验方法: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刚才的结论,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

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指示学生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教师播放动画适当补充.

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可近似看作静止,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吹气时,纸条接触气流的一侧受到的气压比静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纸条在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一侧(有气流的一侧)运动.

教师总结:同学们经过猜想和实验验证,都知道了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提问: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秘密在于机翼.

飞机起飞之前,先得在跑道上跑一段距离.飞机向前跑,空气就相对地向後移动,空气的压强作用在机翼上使机翼获得巨大的升力.机翼的形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观察过飞机的机翼,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

展示飞机图片,指出图片重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图片动手制作飞机机翼的模型,然后探究机翼的升力与流动空气的压强流速的关系.

展示图,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检查完学生按要求制作完后,请学生操作:把细绳拉平绷紧,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细绳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气,可以看到机翼在吹力的作用下向上翘,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展示动画,适当提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速度大比下方气流大.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教师展示站台安全线的图片.提问: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学生讨论解答.

(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那么流动的液体会否也有同样规律呢?

我们以前学习了连通器,我们今天用同样的装置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复习什么是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观察实验)(见图1)

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木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于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

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面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

再提问:如果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在装置的不同地方,流速会一样吗?同学们可以联想河流的情况,水流到河面宽敞处的流速比河面窄处流速哪个大?

引导学生得出上述装置在管细处流速大于管粗的地方的流速.

请同学们猜想:如果液体也有跟气体同样的规律,水流动时,R中的水面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会有什么变化,哪个更高?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后,教师再演示实验:看到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

教师讲解: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

从实验重可以总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三)小结

从以上所有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流体(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板书)

(四)布置作业

篇3:验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用水流验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把不锈钢保温杯 (或其他任何有弧度的物品) 放到水龙头下面, 拧开水龙头, 让水流冲到杯盖上, 把乒乓球轻轻地向杯盖扔去, 奇迹便会出现———乒乓球会在上面驻足不动!如果用面积1cm2左右的胶布把乒乓球粘在30cm长的绳子一端。拎着绳子的另一端, 将乒乓球拿到水龙头下, 拧开水龙头, 让自来水冲在乒乓球上, 然后慢慢地把绳子引向一侧, 离开自来水, 乒乓球会随着绳子离开自来水吗?不, 乒乓球不仅没有离开水, 反而好像被水“吸引”住了。很快, 绳子就与自来水的水柱形成了一个角度。该现象如图1所示。

这种现象可以用伯努利原理解释。当乒乓球处于水柱中心位置时, 各个方向受到的作用力抵消, 乒乓球处于平衡位置。当它受到扰动偏离平衡位置向左时, 球左侧水流流速小、压强大, 右侧水流流速大, 压强小, 水对乒乓球侧面压力总效果向右, 指向平衡位置, 所以乒乓球又回到平衡位置。当它受到扰动偏离平衡位置向右时也一样。可见, 不管乒乓球向哪个方向偏, 都将受到一个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在这种不断进行的反馈校正下, 乒乓球始终不会偏离平衡位置太远。乒乓球质量很小, 这种校正能力很强, 即使是把图1中的杯盖 (或其他任何有弧度的物品) 稍微倾斜, 乒乓球仍会稳稳地停在上面。

2.用气流验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把水流改为气流也一样。找一个干净的圆珠笔外管, 把乒乓球放在水平桌面上, 笔管竖直向下, 如图2所示, 用笔管向下吹气, 当吹乒乓球侧面时, 它马上会向管的正下方滚, 当管移动时, 球也会跟着移动。也可把球放在倾角为45°左右的镜面上, 用笔管水平吹球的上侧, 球就会在镜面上不停地旋转而不掉下来。如果吹气的力气大, 镜面竖直也行!

在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两只乒乓球 (也可放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 , 两球间隔1cm。用一细管向两球之间用力吹气, 两球不分开, 反而靠近, 如图3。现在, 把两个乒乓球竖直悬挂起来, 使他们相距大约20cm, 在它的中间由上向下吹气, 发现两球也会相互靠近。这是由于向两球中间吹气时, 中间气体流速较两侧大, 而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气体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导致两球均受到外侧大气向内压力作用, 使两个乒乓球靠近。

也可以在漏斗里放一只乒乓球, 然后手托住球倒置过来 (大口朝下) , 手放开, 乒乓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落, 如果通过漏斗细端开口, 向漏斗里用力吹气, 同时手松开。这时你会发现:乒乓球吹不走, 也掉不下来, 而是在漏斗内不停地旋转, 此实验说明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 (地方) 压强越小, 上部压强小, 下部压强大, 由于这一压强差作用, 所以乒乓球不会落下。

用剪刀把矿泉水瓶从瓶子的中下部剪开, 在瓶底上打3~5个直径约6mm的小孔, 把乒乓球放入瓶内, 并将剪开的瓶体套接或粘接在一起, 使瓶高约15cm;根据橡胶管或塑料管的外径, 在瓶盖上打一适当的孔, 把胶管插入孔内粘好。如图4所示, 演示时, 手拿橡胶管 (塑料管) , 让矿泉水瓶自然下垂, 让瓶内的乒乓球落在瓶底, 通过橡胶管 (塑料管) 向瓶内吹气, 会看到乒乓球在气流作用下会逆着气流向上运动, 最后被“吸”在瓶颈处而不会被气流吹跑。这是因为当气流向下流经乒乓球的上表面时, 由于乒乓球表面的凸起, 增大了气流流动的路程, 气流的流速加快, 压强变小, 使乒乓球上表面受到的气体压强小于下表面所受压强, 产生方向向上的压力差, 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升力”, 当这个力大于乒乓球的重力时, 乒乓球就会逆着气流向上运动, 最后被“吸”在瓶口处。

篇4:“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典例解析

实验:桌面上放着两只乒乓球,相距约1cm,如果用细口玻璃管向两球之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现象与分析:用细口玻璃管向两只乒乓球之间吹气,吹出的气流速度很大,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两乒乓球之间气体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两球会向中间靠拢.

例1 为什么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掉下来?

解析 飞机有两个大大的机翼,它的升力主要来自于机翼,机翼呈上凸下平形状.飞行时气流从机翼的前端开始分为上、下两股,由于上方是弧线,下方是直线,当气流在机翼后端汇合时,上方气流经历的路程更长些,因此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大,于是下方气体的压强大于上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飞机受到向上的合力作用,即形成向上的升力.

例2 假使你是个足球迷,一定见过这种精彩的场面:近对方球门罚接任意球时,守方球员五、六个人排成一字“人墙”,企图挡住攻入球门的路线,而攻方的主罚球员却不慌不忙,慢慢走上前去,把球放正位置,然后起脚一记猛射,只见球绕过“人墙”,眼看要偏离球门飞出界外,却又转过弯来直扑球门,守门员刚要起步扑球,却为时已晚,球早已应声入网了.这就是颇为神奇的“香蕉球”,如图1所示.因为球运动的路线是弧形的,像香蕉形状,因此得名.“香蕉球”是如何形成的?

要踢成“香蕉球”,关键是运动员触球的一刹那的脚法,即不但要使球向前,而且要使球急速旋转起来,不同的旋转方向,球的转向就不同,这需要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其实,不止是足球有“香蕉球”,乒乓球、排球、网球等都有利用旋转技术创造出各种飘忽不定、神秘莫测的怪球,如乒乓球中的弧圈球、排球中的飘球等.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许多动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也学会了应用.

篇5: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

重点、难点: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培养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的能力及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应对策略:课堂采用情境教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三、教具媒体组合:

硬币、乒乓球、漏斗、纸片、机翼模型,电吹风、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讲述:“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两船相撞发生海难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2.新授

(一)压强与流速关系 流动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1)学生实验一:吹纸实验(学生一起操作)

学生实验二:漏斗(用可乐瓶子做)吹乒乓球实验。(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分析实验一:从压强相比,没吹时,纸上方和纸上方空气流速相同,压强相

同,当用力在纸下吹时,纸下方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纸上、纸下的合压力向下,所以纸被压得趴了下去。

教师讲述流体的概念: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板书由多媒体展示)学生分析实验一、二归纳得出: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

(2)分析现象:

分析图片一:杜甫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层茅”

分析图片二:铁路站台上的安全线

1、流动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分析现象:

图片四:同方向,快速行驶的两船为什么相撞?

归纳得出板书: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飞机的升力

1、升力的由来

录相:飞机起飞

设问: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秘密在哪儿? Flash:飞机获得升力的原因。学生再陈述原因。

归纳得出板书: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2、另类机翼 跑车的气流偏导器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4.4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

1、流体:流动性的气体或液体的统称为流体

2、规律: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篇6: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示例一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位:大新庄乡一中 任课教师:王

双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教学设计理念】

1.本节课通过《危险的航程》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来分析现象,解决问题。整节课贯彻了带着问题学习,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2.本节知识技能要求是初步了解,所以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课堂中我设计了大量实验和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做到在兴趣中寻找规律,理解规律。然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解释生活现象,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3.对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拓展应用创造活动中,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利用“机翼”进行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赛车尾翼板的实际问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

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纸、硬币、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危险的航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新课教学

1、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件展示三个探究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并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拿出一张纸条,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

(2)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3)点燃蜡烛,用吸管在烛焰一侧吹气,观察现象发现烛焰向有吸管的一侧倾斜。

2、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2)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3)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4)气体压强与流速有这样的关系,那么液体呢?(举例说明)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这个规律在物理学上也叫伯努利原理。

3、观察场景,解释现象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

(2)航海规则规定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4、飞机的升力

(1)学生阅读教科书92页飞机的升力,根据图14.4—4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结合多媒体视频)

(2)举与飞机的机翼相似的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飞机升力的认识。总结结论。

三、知识小结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

四、课后提升

1、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危险的航程》。

2、走进生活: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步行在雨中,我们会打一把伞,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被向上吸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3、拓展应用:赛车尾翼板有何妙用?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4题

六、板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篇7: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知道流体具有流动性.

2.通过身边的器材分组实验归纳出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在流体稳定流动的过程中,流速较大的位置,流体的压强较小;流速较小的位置,流体的压强较大。3.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探究的能力。5.能用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6.让学生应用本节知识解决些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趣的问题,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讨科学的兴趣.

7.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物理是有用的。教学重点:

1.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2.机翼的升力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

具:

教师用具:注射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演示器、水。学生用具:漏斗、乒乓球、两张纸条、烧杯、细玻璃管、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在课本P-163想想议议:量筒中为什么能够充满水? 2. 浮力产生的 原因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现在正是放风筝得好时候,那么,风筝是如何飞上天空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略)。

(二)新课讲解

教师:想知道风筝是如何飞上天空的? 还有灌地时,使用的水管一段较粗、一段较细,在这两段水管上分别扎有一个小孔,两小孔喷出的水的高度谁高?

学习了第四节后,就能自己解释。板书:“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教师:下面我们做几个小实验。(教师叙述学生跟着做)

(1).水平桌面上并排放着两只点燃的蜡烛(相距6cm左右),不动蜡烛,如何使蜡烛的火焰靠近?

(2).用手把两张宽为8cm的纸条平行自然下垂放置,手不动如何让两张纸能够靠近。(3).用手拿一张纸自然下垂,然后从上面分别用较慢的速度和较快的速度吹气,观察现象。

(4).实验(课本12-17)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并板书(流动液体的压强,流速压强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2自学:机翼的升力 教师讲解:(投影图画)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流动的空气流速是不同的.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一般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严格地说机翼表面呈流线型).飞机飞行时,空气跟飞机做相对运动.由于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空气行走较长的距离,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致使机翼上面比下面气流速度快.结果上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比下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这一压强差就是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的原因.参看以下图画:

(三)反馈测试

1.在一条河流中,河面窄河底浅的地方水流得,河面宽河水深的地方水流得(填“快”或“慢”).

2.行驶在河里的轮船,总是被迫偏向邻近水流较 的地方(填“急”或“缓”). 3.如图所示1,粗细不均匀的水平水管下面,连接一个U形玻璃管,管内装有水银.当水管中的水不流动时,U形管两管中的水银面是 的;当管中的水快速稳定流动时,U形管中 管中的水银柱会上升(填“左”或“右”).

图1图2 4.取两块硬纸片,把它们弯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再把它们悬挂在两根细棍上,然后从上方向两纸片中间吹气,这时两块纸片就要互相靠近.试解释这个现象.

5.每当疾驰的汽车通过时,路旁的纸屑、细草等常常被吸向汽车,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6.如图3是一种喷雾器,当把活塞向圆筒里压入时,可以把消毒液或杀虫药液喷成雾状.请简述其工作原理.

图3

篇8: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示例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鲁科版) 八年级物理 (下册)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 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3) 了解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 通过观察和实验, 认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会收集、处理、交流实验中的信息, 学会运用归纳、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 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 提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 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情境:

(1) 飞机起飞过程的视频录象。

(2) 乘客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等候地铁的图片。

(3) 卡洛斯踢的经典香蕉球的视频录象。

提问:请同学们欣赏画面, 画面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画面中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积极发言, 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

刚才的三个情境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呢?它们是否包含着相同的物理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些现象背后的奥秘。

2.学生实验, 确立课题

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在倒置的漏斗口处放一个乒乓球, 在不借助其他器材的情况下, 移开手后要使乒乓球不掉下来,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

学生通过实验找到方案:从上方管口处用力吸气或吹气。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猜想从上方管口向下用力吹气时, 乒乓球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可能是:当空气流动起来, 压强会变小。

引出探究课题1: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的实验可能有:

(1) 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 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2) 用吸管向轨道上的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 两个乒乓球向中间靠拢。

(3) 将纸条一端靠近下嘴唇, 另一端自然垂下, 沿纸条上方水平吹气, 纸条会向上“飘”起来。

(4) 在硬币上方水平吹气, 硬币会“跳”起来。

(5) 在装有乒乓球的纸杯上方平行于杯口吹气, 乒乓球会从纸杯“跳”出来。

得出结论:气体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类比迁移, 得出共性

液体同气体一样具有流动性, 引出探究课题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生实验:把两个瓶盖放在水中, 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用大注射器 (针头弯成90°) 加快中间水的流速, 看到两个瓶盖向中间靠拢。

得出结论:液体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介绍流体定义:具有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学生归纳共性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5.探究飞机升空原理

提出问题:几十吨重的飞机是如何飞上天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飞机的图片, 教师指出:飞机的形状虽然各种各样, 但是机翼的形状是相似的。让同学们观察飞机机翼的形状后, 说出机翼的形状特点。

学生总结: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 呈流线型。

教师进一步提问:机翼的这种形状为什么可以使飞机飞上天呢?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流线型机翼模型和长方体机翼模型, 然后用嘴对着机翼模型前端细线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气, 看到流线型机翼模型向上“飞”了起来, 而长方体机翼模型“飞”不起来。

通过对比实验, 学生认识到上凸下平的流线型机翼形状是飞机升空的奥秘所在。

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出飞机升空的原理。

然后教师顺势介绍鸟类翅膀与飞机机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让学生了解鸟在空中展翅滑翔不会坠落下来的原因。

6.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 乘客为什么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 并分析我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2) “船吸”现象 (举例:1912年“豪客”号撞击“奥林匹克”号的重大海难事故) 。

(3) 汽车尾部的气流偏导器 (运用逆向思维分析) 。

7.回顾总结, 梳理反思

学生回顾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困惑和疑问。

8.检测评价

将检测题以智力闯关的形式分梯度展现。第一关小试牛刀, 设置4道基础题;第二关智力比拼, 设置4道难度稍大的题目。

9.布置作业

(1) 查找“香蕉球”的奥秘, 弄清它的物理道理。

(2) 制作一个飞机模型, 在操场上进行表演, 比一比谁的模型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最长。

【课堂精彩片段】

片段一:学生实验, 确立课题

师: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在倒置的漏斗口处放一个乒乓球, 用手指托住乒乓球 (如图1) , 在不借助其他器材的情况下, 移开手后要使乒乓球不掉下来,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小组同学讨论出方案, 并亲自做实验验证一下。

学生立即行动起来, 大部分小组的同学都马上想到从上方的管口处用力吸气的方法 (如图2) , 并且实验成功。

生:老师, 我们采用吸气的方法可以使乒乓球掉不下来。

师:同学们头脑很灵活, 能解释一下吸气为什么能使乒乓球掉不下来吗?

小组同学讨论分析。

生:我们觉得这个道理跟用吸管喝饮料的道理相同, 是大气压的作用。当用力吸气时, 乒乓球上方管子里的空气被吸走一部分, 气压减小, 小于乒乓球下方的大气压,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克服了乒乓球的重力, 使乒乓球掉不下来。

师:分析得很正确, 就是这个原因。看来要想让乒乓球掉不下来, 必须设法使乒乓球上方的气压小于下方的气压。

生:是的。

师:除了吸气这种方法之外, 还有没有小组想出别的方法?

有的小组摇摇头, 表示还没找到别的方法, 有的小组继续思考讨论, 寻找其他方法。

过了一会儿, 忽然第1小组的同学兴奋地大叫:老师, 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方法, 用力向下吹气也行 (如图3) !说着, 这个小组同学马上演示了一遍, 果真从上方管口处用力向下吹气, 乒乓球没有掉落下来。

其他小组的同学显得非常惊奇, 纷纷议论:这怎么可能?不吹气乒乓球由于重力都要下落, 何况是用力向下吹气, 吹气应该把乒乓球吹走才对呀?

我也佯装惊奇:对呀, 给我的感觉也是吹气应该把乒乓球吹走才对, 怎么反而好像被吸住了一样呢?

这时第5小组的同学马上质疑:我们刚才也试过吹气, 但是乒乓球掉落下来了, 为什么你们组吹气, 乒乓球没有掉落下来呢?真是奇怪。

第1小组的同学马上解释:那是因为你们吹气的力度不够, 要使劲用力地向下吹气, 我们组一开始也是没有用力吹, 结果乒乓球掉落下来, 后来我们无意间用力吹气, 乒乓球反而没有掉落下来。

其他小组也纷纷按照第1小组同学说的那样去做实验, 结果每个小组都获得了成功, 同学们互相鼓掌鼓励, 欢呼雀跃, 十分高兴。但是同学们心中的疑惑仍然存在, 有些同学小声嘀咕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见学生思维的火花已经被点燃, 我顺势引导, 引出要探究的课题。

师:不吹气时, 乒乓球为什么会掉下来?

生:乒乓球受重力的作用。

师:下方不是有向上的大气压吗?不能托住乒乓球吗?

生:乒乓球上方也有向下的大气压, 向上和向下的大气压相等, 互相抵消了。

师:吹气后, 乒乓球不下落, 这说明乒乓球上下的空气压强是否还相等?

生:不相等, 上方的气压小于下方的气压。

师:不吹气时上下气压相等, 吹气后上方的气压小于下方的气压,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空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生:空气流动起来了。

师:你认为空气流动起来后, 压强会怎样变化呢?

生:变小。吹气时, 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动起来后压强变小, 乒乓球下方的空气不流动, 仍然等于外界大气压, 这样上方的空气压强小于下方的空气压强, 产生向上的压力差, 就是这个向上的压力差托住了乒乓球 (如图3) 。

师:那为什么第5组同学也运用了吹气的方法, 乒乓球却掉了下来呢?

生:这是因为他们吹气的力度不够, 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不够快, 压强不够小, 产生的向上的压力差不够大, 无法克服乒乓球的重力, 所以乒乓球就掉了下来。

师:也就是说, 同学们认为气体流速越快, 压强会越小, 对吗?

生:是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但是仅凭刚才这一次实验能下定论吗?

生:不能, 一次实验可能存在偶然性, 应多做一些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把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作为一个探究课题, 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片段二:探究飞机升空的原理

师:刚上课时我们观看了飞机起飞过程的录像, 同学们很想知道几十吨重的飞机是如何飞上天的, 其实奥秘就在飞机的机翼上。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飞机的图片, 学生欣赏图片。

师:飞机的形状虽然各种各样, 但是机翼的形状是相似的。仔细观察飞机机翼的形状, 你能说出机翼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生: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 呈流线型。

师:机翼的这种形状为什么能让飞机飞上天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下面先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让大家准备好的用纸做的流线型机翼模型 (如图4) 和长方体机翼模型 (如图5) , 然后用嘴对着机翼模型前端细线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气, 看看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教给学生正确吹的方法。

生:我们看到流线型机翼模型向上“飞”了起来, 而长方体机翼模型“飞”不起来。

师:看来上凸下平的流线型机翼形状是飞机升空的奥秘所在。

师:为什么上凸下平的流线型机翼能让飞机升空呢?多媒体课件展示四个问题:

(1) 飞机向前飞行时, 空气相对于飞机向后运动, 在相同的时间内, 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与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

(2) 机翼上下的空气流速是否相同?

(3) 机翼上下的空气压强是否相同?

(4) 你能说出飞机升空的道理吗?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问题提示, 尝试自己探寻出飞机升空的原理。

小组同学分析讨论、交流看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flash动画讲解飞机升空的原理 (如图6) :飞机飞行时, 空气相对飞机向后运动, 气流在机翼前方分开, 在机翼末端会合。由于飞机的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 所以相同的时间内, 机翼上方气流走过的路程比下方长, 空气流速比下方大, 由于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所以机翼下方气流的压强比上方气流的压强大, 上下的压力差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向上的升力, 飞机就是在向上升力的作用下腾空而起的。

教师顺势将知识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人类发明了飞机, 实现了飞天梦想, 其实最初的灵感来自于鸟类的翅膀, 可以说飞机的研制成功是仿生学的典型例子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鸟类翅膀与飞机机翼的对比图片 (如图7)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 飞机机翼的形状和鸟类翅膀的形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自然而然就明白了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的原因。

片段三:逆向思维, 升华知识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现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了, 同学们注意观察过它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汽车的图片 (如图8) 汽车的车身外形有什么特点, 使你想到它类似于什么的形状?

生:汽车的车身外形类似于机翼, 也是上凸下平, 呈流线型。

师: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状?

生:减小风阻, 提高速度, 降低油耗。

师:这种外形设计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呢?请同学们来看老师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用吹风机向静止的、自制的汽车模型吹风, 模拟汽车高速行驶时的情境, 看到汽车向上“飞”了起来。

师:为什么流线型汽车在高速行驶时, 会发飘呢?

生:因为汽车的车身外形类似于机翼, 当汽车高速行驶时, 会像机翼那样受到向上升力的作用, 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所以发飘。

师:如果你是一位汽车设计师, 你会给汽车安装一个什么形状的装置来削弱这种不利影响?

生:给汽车安装一个类似倒置的机翼形状的装置, 这样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差的作用, 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汽车就不会发飘了。

师:同学们很聪明, 能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类似倒置的机翼形状的装置, 学名叫气流偏导器 (如图9) , 因为它通常加装在汽车的尾部, 我们也叫它尾翼。 (多媒体课件展示几款车不同造型的漂亮的尾翼图片让学生欣赏)

【专家点评】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活动的宗旨要素是唤醒潜能, 开启心智, 放飞思想。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主动感受、参与、体味和思考, 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 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 能力的生成。初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感性的东西接受得比较快, 喜欢有趣味性的课堂, 特别是物理课, 更需要一种直观性的体验与感受。本节课紧紧抓住了这一点, 自始至终围绕着趣味性、直观性、可参与性, 看、做、思、说, 手脑并用, 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素材引入, 创设情境

本节课一开始, 通过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欣赏令人振奋的飞机起飞、卡洛斯的漂亮香蕉球、火车站的站台黄色安全线,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三种现象是否有联系, 是否遵循同样规律而设置悬念, 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我要学习”的兴奋状态。

2.搭建平台, 互动探究

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启发式教法贯穿教学的始终, 开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的同时设疑提出问题, 继而通过分小组实验, 只给器材,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协作探究, 上台演示, 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 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素养, 着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探究积极主动, 课堂发言踊跃, 是一个“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不断地感悟知识, 联系实际, 获得能力。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展现自我的舞台, 鼓励并赞赏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 体现了生动、主动、互动的课堂特色, 教学效果显著。

3.资源融合, 高效实用

本节课积极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动静结合的资源素材切近生活、关注科技与社会, 彰显了物理课程的时代性、实用性, 体现了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整节课多媒体应用、学生实验探究、教师提问、回答点评等各个环节安排有序, 是常规的课堂讲解无法比拟的, 其便利和教学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4.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物理课程的突出特点, 本节课不论是探究规律的过程, 还是得出结论之后, 始终围绕着流速不同引起了压力差这个知识要点, 对课堂中的实验现象、飞机升力、汽车尾翼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与课堂引入前呼后应。将比较复杂的香蕉球问题布置为课后思考及需要查阅资料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既有课堂学习有所收获的喜悦, 又带着好奇与疑问进一步思考与自主学习, 延续了求知欲望。

篇9: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示例一

当向玻璃管吹入气流时,细管内的气流速度明显较快,同时可观察到与细管连通的U形管一侧内的液面上升,说明流速较快的气体对下方液面的压强较小;与粗管连通的U形管另一侧内的液面下降,说明流速较慢的气体对下方液面的压强较大,从而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于流动的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但该实验的缺点是:玻璃管各处的粗细大小固定不变,当吹入一定流速的气体时,粗管与细管内的流速之比不能改变。即使多次实验,每次得到的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基本相同,导致实验缺乏说服力。所以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研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

該实验装置包括平放的透明管、两端连接在透明管同侧的U形管以及支架。

与U形管相连的其中一处透明管侧壁上开有侧开口,侧开口的内径大于手指外径。在侧开口上覆盖一层橡皮膜或增加一个可放置在橡皮膜上的按压条,按压条的外径小于侧开口的内径,以便将橡皮膜压向透明管内,调节透明管内的通道在该处的宽窄程度。支架由底座和竖立的面板构成,透明管、U形管均固定在面板上,面板上标记有用以指示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的水平线以及数值。

用手指按按压条或用其他物体挤压橡皮膜,可调节透明管内的通道在该处的宽窄程度,改变该处气体流速与其他位置处气体流速的比值。在面板上水平线的指示作用下,能直接读出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

篇1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反思

这节探究活动课主要由“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存在的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本节活动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制作、实践等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经过观察、体验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演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及飞机为什么能够上天,动画效果可以模仿飞机上天的过程,真正让学生了解其本质,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能用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初步的交流意识。

在引入课题时,我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再找学生上台演示,由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不一致、激发学生疑惑和强烈的好奇心,引出课题“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处理实验探究时,先分好小组,学生讨论后,指定出合适的实验方案,再分组分类别实验,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参与,又提高课堂效率,效果挺好的。

篇1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示例一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3、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培养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的能力及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本节知识技能要求是初步了解,所以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课堂中我设计了几个实验和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做到在兴趣中寻找规律,理解规律。

2、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的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我设计了3个分组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然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解释生活现象,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3、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与气体类比的方法,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探究活动中,先通过实验步步深入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进行课后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可以最大限度使学生获得知识,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通过画面展示一架飞机腾空而起,在天空自由的翱翔,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飞机可以在天空飞翔?自然现象龙卷风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为什么龙卷风会掀翻屋顶?这样用资料和问题设疑引入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奠定基础。

(二)新课学习:

在这一块内容我分别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进行设疑和三个分组实验进行探究。

设置演示实验1其目的是在老师的简单导引下让学生对前面已有的知识作简单的回顾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设置演示实验2的目的是将学生引入“怀疑”“思考”当中。实验前,学生有可能会认为吹气时乒乓球会落得更快,而实验结果恰恰相反,乒乓球反而没落下来。这样学生就会怀疑,进而思考为什么?老师简要讲解原因,为下面的探究实验----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前期的思维培养。

3个分组实验便于操作,但却是解决本节课所有问题的关键。教师不光要安排好准备工作,而且要及时给予指导,因为若实验时气流不够快或水流不够快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更重要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出结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接着是分析“火车的安全线问题,龙卷风问题”使学生收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体现“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三)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应用:

此处涉及的两个应用问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实际应用,恰与“火车的安全线问题,龙卷风问题”照应。有利的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设法防止,既是对知识点的巩固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小结及作业设置:

1、小结部分:简要提示加深印象。

2、作业部分:

(1)、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课后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可以最大限度使学生获得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篇1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讷河市进化中心学校

初维双

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

前面所学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是流体在静止状态时有关压强的一些现象规律,通过本节课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流体流动时,流体的压强还跟流速有关。主要内容有:通过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现象。

(2)教法建议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采用简单吹纸片的实验引入,通过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共同点,自然进入探究的课题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几组探究实验,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得出气体结论后,在演示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把结论推向普遍。然后理解生活生产科技中的应用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理念。

(3)学情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规律,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飞机的升力等。另外,由于升力和浮力有较多的共同点,便于学生比较二者的区别。总之,本节课的内容与浮力、液体压强、大气压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流体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4)学法建议

“流体压强和流速”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如飞机的升力、船吸现象、弧线球、帆船的动力和雨伞的设计等等,在传统的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在一堂课内学习这么多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多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课后上网查找,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个体-合作”的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比,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和飞机升力产生原因的基础。难点:由于学生看不见气体的流动,所以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如果我向它吹气,会出现什么情况?(向上飘起)大家都能够发现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现象,那我们现在想想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呢?房门,衣服,地面的纸片会飞,龙卷风,它经过的时候房屋的屋顶会被吸走。公共汽车的时候,打开车窗,窗帘会往外面飞。骑自行车,有的时候帽子会被风给吹走。师:纸被你吹起来了,真奇怪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现象吗?

师问:大家都能够发现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现象,那我们现在想想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呢?房门,衣服,地面的纸片会飞。

生:都有空气的流动。

那么像这种具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如水、空气„„)。(板书)我们在前面分别探究了不流动时的液体和气体内部的压强,那么当这些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压强又会有什么特点呢?流体的压强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这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板书)

探究点一:(出现探究课题----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师:我们研究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时,你会提出什么猜想呢?如何通过实验的现象来验证你大的猜想?请你根据需要选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对实验的现象认真观察,与同学进行交流论证,得出你的结论。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课堂指导,实验的关键在于怎样使流体流动起来)

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的知识储备,尝试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大胆进行猜想: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且通过你选择的实验器材来进行探究。

合作探究:

实验硬币“跳高”比赛。

引导学生找到最好的方法,让硬币跳得更高,并解释跳起来的原因。实验转移乒乓球比赛。

器材:两只碗、一个乒乓球、吸管、漏斗。

规则:两只碗固定不动,不能直接用手拿,不能拨,让乒乓球从一个碗转移到另一个碗里,看哪一组方法多。

实验对着两根燃烧的蜡烛中间吹。

(学生做,老师巡视指导,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分析得出: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问:放假了,我们想去北京旅游,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快捷?

对,飞机。停在跑道上的飞机能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当它逐渐滑行的时候就能慢慢的腾空而起了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播放飞机起飞过程的视频)结合flash课件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升力:由于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在空气中运动时,流过机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而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板书)

实际上飞机的产生,是源自于人类对鸟类的深入研究。鸟的翅膀跟机翼的形状相似——上凸下平,这就是鸟类为什么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原因。

你一定很佩服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为什么足球会在空中发生不可思议的拐弯呢?大家可以相互讨论。

师:罚“香蕉球”的时候,足球一边向前飞行一边不断地旋转,两侧空气的流动速度不一样,它们对足球所产生的压强也不一样,于是,足球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被迫向空气流速大的一侧转弯了。

师: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步行在雨中,我们打伞。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被向上吹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呢? 不错,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都能产生压强,那么在气体中出现的现象液体是不是也会呢?

引导探究点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提问:这个装置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当里面的水不流动时,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里面的水发生流动,同学们猜一猜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引导学生利用连通器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结论。结论: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板书)

我们的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棒,想出了很多合理的方法达到了目的,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非常准确的解释。

观看两船相碰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后,小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分析原因。教师给予肯定并进行归纳分析。)

事故的原因:两船并列航行时,两船之间的水相对船的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外侧的水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内的压强差。

告诫我们: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船只航行时一定不要并列行使。学以致用:

师:引导学生从尾翼板的形状上分析它的作用。(学生作简短讨论后举手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归纳。)有了这种装置,坐在小汽车里肯定是非常平稳的、舒服的。

有了这种装置,坐在小汽车里肯定是非常平稳的、舒服的。火车大家一定也坐过吧,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等车时,大家一定有所发现(大屏幕显示)——黄色的安全线。

师:大家一定知道这条线的作用是什么吧?(学生举手回答)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而这条警戒线并不是与火车同时出现的,我们来了解一下“安全线”的由来:(大屏幕显示)

师:火车运动时,由于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会带动周围的空气一起向前运动。人与火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而对人体产生朝向火车的压强差。

所以从此以后距站台边沿1m的位置画了一条黄线来警告乘客:不要越过此线,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积极,都很棒。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课堂小结:

篇1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九章《压强与浮力》的第四节,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是中考的热点,内容与生活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

由于“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造成的许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思考,掌握规律,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

2.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对这一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针对这一要求和课程标准的总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并对其作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二、说学生

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如气体压强,液体压强特点等,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所以应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充足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

四、说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准备:各小组纸片三张,细线一段,铝制硬币一枚,机翼模型每人一个。

2、多媒体准备:液体流动时压强关系的动画,飞机飞行实况视频,机翼模型分析flash,以及一定量的课堂练习准备。

五、说教法策略

以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把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探究活动,把观察搜集的证据有机地进行归纳,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采用多媒体与实验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中注重让学生从实验探究中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规律。因此安排了三个探究实验①硬币“跳高”②吹一张下垂的纸③吹两张下垂的纸。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是最重要的。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总结概括出规律后,又能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对于机翼的升力,虽然学生对飞机并不陌生,但对飞机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笼统,模糊的基础上。只凭说教他们是不会理解的。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机翼模型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的一个重要必要手段。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分析,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遵循了其认识规律,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本节课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能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本节课有关的现象是这节的一大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由硬币“跳高”比赛和吹纸实验引入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进行新课: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了?是什么力使纸飘了起来了?在这里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我在这里放慢了速度,做了较详细的分析。硬币与桌面间总有一定缝隙,这样硬币的下方和上方都有空气,没有吹气时,硬币上面的空气与下面的空气看做静止,这时硬币上面的空气对硬币向下的压强等于下面的空气产生的向上的压强,硬币受力平衡而静止。当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时,硬币上方气体的流速大于下方气体的流速。紧接着让学生猜想他便有了方向。

4、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教材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要求每人做三次。这里为什么要做三次呢?目的是使学生去体验、去领悟,让其真正感受到实际确实是这样。学生独立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发现规律。教师不着急说出结论,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得到规律。可以大大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5、深化问题:前面三个实验都是气体在流动,得到的是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师要适时地告诉学生液体也可以流动,它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气体流动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液体同样适用。因此上面的结论可以概括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6、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在这里向学生展示了飞机起飞的实物图片,学生兴致会很高。教师指导学生做机翼模型实验。(“机翼”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有美术老师带领做好的,不占用课堂时间。)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模型并吹气表演。然后选几个同学上台表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飞机机翼升力的存在。然后教师展示动画,适当提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速度大比下方气流大.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才会真正理解。

7、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时要利用今天学的知识为我们服务,有时要防止它给我们带来危害。如:教师展示站台安全线的图片.提问: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8、应用练习评价反馈:在这里我准备了大量的和本节知识有关的生活、科技现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应用广泛。1、将桌上的两只塑料小船,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用针筒在两船中间注水,看看有什么现象,并解释?2、图中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圆形土堆。那么洞穴中风的流向如何?3、请学生解答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3—5题,小组讨论后交流。4、小时候玩的打卡游戏。5、台风将屋顶刮翻。

这样学生在了解这些现象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将本节的知识消化吸收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9、最后让学生说收获有两个目的:第一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本节的知识点,第二锻炼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10、课外小制作

课后动手动脑第二题,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其实是可以解答的。我之所以放在课后是为了让学生多一次动手的机会。如果在课堂上说了很多学生回去不会再做。而且学生会带着自己的制作满怀信心的走进下一节课。

七、板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表明: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上一篇: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下一篇:街头风景10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