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2024-07-06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精选18篇)

篇1: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开心菜园》教案 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3-1-2-5-6-0-0-4-6-6

A段:小萝卜随乐慢慢长大。B段:招呼朋友,玩碰一碰游戏。C段:在萝卜王带领下开心游戏。活动目标:

l、熟悉音乐旋律,随乐表现慢慢长大、开心游戏的情景。

2、通过观看表演、示范与模仿等,学习小萝卜与朋友互动的游戏。

3、熟悉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音乐旋律与基本动作。

2、材料准备:音乐《玛丽波尔卡》。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老爷爷的菜园里,种了很多萝|、,老爷爷天天给他们浇水、施肥,小萝卜慢慢长大了,他们开心地打着招呼,玩起了快乐的游戏。今天,我们就是这群快乐的萝卜,一起听着音乐玩一玩吧。

2、熟悉游戏玩法,学习合乐游戏。l)随A段音乐表现萝卜慢慢长大的过程。

教师:萝卜是怎样慢慢长大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2)尝试表现萝|、们随B段和C段音乐快乐游戏的情景。

教师:萝卜们长大了,它们开心地相互招呼,快乐游戏,它们会怎样打招呼?我们也来试一试吧。3)随乐完整游戏。

教师:我们听着音乐完整地玩一玩游戏,看看谁是最可爱、最快乐的小萝卜。

3、增加新的游戏情节,体验与“萝卜王”一起游戏的快乐。1)引出萝卜王角色

教师:菜园里有一个巨大的萝卜,就是一萝卜王。(出示大萝卜的头饰)教师:萝卜王会带小萝卜们玩什么游戏呢? 2)尝试跟随C段音乐与萝卜王五动游戏。

教师:现在,我就是萝卜王,萝卜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试一试。3)听音乐完整游戏

教师:萝卜王很喜欢你们这群小萝卜,想和你们一起慢慢长大、游戏,我们听着音乐完整地玩一玩。

4)交换“萝卜王”角色,听音乐游戏。教师:谁想来当萝卜王?

篇2: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1、探索根据歌词表演《泥娃娃》,用肢体语言和歌声表达对泥娃娃的喜爱。

2、在表演的过程中会找合适的位置,互相不碰撞。

3、乐意做泥娃娃的爸爸妈妈。

活动准备:

泥娃娃一个、录音机、动作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师:泥娃娃那么可爱,那么想要爸爸妈妈,我们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可爱的你娃娃呢?

2、幼儿一句一句创编。

师: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可以做什么动作?眼睛不会眨可以做什么动作?谁愿意来编动作?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老师整理幼儿的动作,然后出示图谱,根据图谱动作一起学一学。

3、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学习第二、第三、第四句。

二、集体学习《泥娃娃》律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套动作,请大家看老师来表演一遍。老师表演幼儿跟着一起学一学。

2、请小朋友自己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听着音乐来做一做。

篇3: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观察背景】这节课是我日常教学中的一节课,之前我看到有的老师上过类似于这样的韵律活动以后,我倍感压力,因为她上的很好,考虑的也很周全。她采用的是一般用的图谱模式,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故事内容,图片很生动。我就想,要是换成实地观察或录像会不会更好?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一下关于母鸭带小鸭一起走路、游泳和哺食的全过程的录像,选出了一些比较符合我这节课内容的部分。整节课的构思和图片都出来以后,我选择让幼儿先去观察,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兴趣。以下是我的活动实录:

【活动实录】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学习随音乐较合拍的做踵步动作,并能手脚协调地做动作。

2.在观察的基础上,迁移生活经验,模仿鸭子走路,鸭子叫、鸭子游水的动作。

3.在舞蹈中主要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以及调整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尽可能地避免相互碰撞。

【活动准备】

音乐,母鸭和小鸭的头饰,母鸭带小鸭的录像。

【活动轨迹】

一、开始部分

观看鸭子走路的录像,根据自己的经验,学习踵步动作。

1.幼儿回忆观察鸭子的经验,并模仿鸭子走路。

师:“我们都看过鸭子,鸭子走路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2.观看录像,学习踵步动作。

教师边引导幼儿观看,边示范做正确的鸭走动作(即踵步动作):右腿屈膝,左腿向前方伸出,脚后跟点地。(反方向动作相同)(在这一部分中宝宝们看到录像以后很是高兴,注意力一下被图片提到最高点。)

3.幼儿随音乐四散找空地方,练习鸭子走路动作。

二、基本部分

变换不同的手部动作,创编模仿鸭子的动作。

1.幼儿创编鸭子的不同动作。

师:“你们除了会学鸭子一摇一摆的走路,还会学鸭子的哪些动作?”

“你们听到小鸭子的声音了吗?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嘎嘎)“又该怎样做动作呢?”双手手心向下,在嘴前上下开合并发出“嘎嘎”的叫声。幼儿对鸭子叫的动作比较熟悉,说以这一动作进行的很顺利。

2.“你见过小鸭子游水吗?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表演给我们看一看。”请幼儿上前表演,并总结:小鸭子游泳动作:双手手心向下,在体前向两侧打开做游泳的动作,并不时摇摇尾巴。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做手上的动作,同时提醒幼儿脚上的踵步动作。

3.听音乐并分析旋律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针对性的重难点练习。

师“听一听1~4小节的你听到了什么?(鸭子的叫声)所以,这一段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叫)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叫的动作。“5~6小节音乐有什么变化,你又听到了什么?(游来游去真快乐)我们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游泳)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游水的动作。

三、表演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1.“今天天气很好,小鸭子们和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请几个动作比较好的幼儿或能干的幼儿带上鸭宝宝头饰和鸭妈妈(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忆其中的主要动作。

2.分角色表演。请一半幼儿带上鸭妈妈头饰其余幼儿做鸭宝宝,或请一个动作协调性好的幼儿做鸭妈妈,其余小朋友做鸭宝宝,分角色合作进行韵律活动。

(虽然游戏活动结束了,可是宝宝们一个个都还想继续玩,对这节课的兴趣点在分角色表演时达到最高点,最后在我答应他们课后继续玩的情况下他们才依依不舍摘下了头饰。)

【活动反思】

在我备课的时候,我想尝试下新的教学手法,所以我提前让幼儿实地观察和准备了录像教材,尽量地让小鸭子的特色可以一目了然。备课教案的时候,我也一再地请教园里有经验的教师,不断地征求他的意见,欲求完美的教案呈现出来。

在课时,我发现宝宝们对“鸭妈妈带领鸭宝宝出去散步”表演部分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掌握得不太好,总是在表演过程中出现问题:刚开始还在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走,但是一遍过后,幼儿“鸭宝宝”就走出了自己的队伍,跑得到处都是,最后只看到“鸭妈妈”独自游来游去……这时,我停止了音乐,把游戏规则又重新讲了一遍,并且带着他们去“池塘”,跟着音乐,一群快乐的小鸭子游了起来……课后,侍老师告诉我,要想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避免出现碰撞问题,先要让他们会做动作,然后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这样他们的脑海里就会有印象,再者就是控制住幼儿的情绪,这样才能使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篇4: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

一、精心选择

组织幼儿参加韵律活动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首先得选好音乐,同时创编好一定的协调动作。先说说选择音乐吧,很多老师都认为音乐的选择一定要从幼儿的身边入手,幼儿越是熟悉,就越是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可是在实践中发现,这种认识并不科学。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接触了很多不同的音乐风格,这时候已经非常熟悉的音乐风格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慢慢减弱。而那些在教师眼中似乎离孩子较远的一些音乐和成人音乐却因为富有新奇性和挑战性,所以强烈地吸引着这些孩子。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不同风格的本国或者外国的音乐,让具有民族个性和异国风情的音乐都成为教师组织韵律活动的选择对象。选择好音乐后还得创编动作。动作的创编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可以依靠模仿,也可以采用一些专业的舞蹈动作。小班的孩子比较小,所以一般选择一些简单的生活动作;到了中班以后就要适当提高一些动作的难度,其中包括动作本身的难度以及与音乐合拍的难度;对大班的孩子就要开始规范一些动作了,可以要求孩子学习和模仿正规的舞蹈姿态。

二、调节情绪

韵律活动一般是集体教学。学生在群体中学习容易情绪波动,具体表现为烦躁、懒散、茫然等,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情绪的蔓延。如果有少数学生产生这种情绪时,教师要通过一些措施悄悄地进行调节,要让幼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如一位教师在组织韵律活动“包饺子”时,组织第一个班级的幼儿参加活动时,单调的擀面动作没有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有气无力地、机械地做着擀面的动作。教师通过活动后反思,觉得应该给擀面动作加点趣味,于是在第二个班级参与此活动时,这位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体比作面团,孩子们一会儿擀下鼻子,一会儿擀下肚皮,一会儿擀下其他小朋友的脸蛋,立刻变得兴趣满满、其乐无穷。一个个都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快乐地擀着“面”。还有在接下来的“煮饺子”环节中,随着火焰的大小调节,让孩子们的身体也如同锅里的水一样,做出不同程度的翻滚动作。这时没有一个孩子表现出烦躁或者懒散等不良的情绪。每个孩子都在认真地跟着音乐的节拍做动作,情绪高涨。

三、空间处理

韵律活动的组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处理好,那就是空间的处理,包括站位处理和移动处理。站位处理既包括教师的站位也包括幼儿的站位,教师的站位首先要规范,这样才可以给幼儿以正确的示范。在动作讲解中我一般都是选择和幼儿同向而立做示范,因为这样幼儿能够看清楚教师的全部动作。当然,有的时候必须和幼儿相向而立做镜面示范,这样可以确切地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幼儿的站位一般有两种,面向圆心或面向圆上,在做前进、后退等动作时一般是面向圆心,而做一些向圆里圆外的一些上肢动作时,常采用面向圆上的站位。关于移动,教师有时候要撤出活动区域,观察并了解幼儿,有时候进入活动区域,适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而幼儿的移动就非常有讲究了,主要是要注意动作的稳定性和同伴之间的相互避让,在稳定性上要本着“坐着比站着稳定、站着比移动稳定、独立状态比合作状态稳定”等原则设计一些动作。在避让的层面,应该教会幼儿无论是在自由的空间里还是在规定的空间里都应该学会避让,这样才不会影响别的小朋友做动作,不会让其他小朋友因为站位不好而影响参与韵律活动的情绪。

四、语言使用

在韵律活动的组织中,教师的语言使用非常有讲究。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由于韵律活动本身就是通过体态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体态语言来给自己的组织进行“注解”,让幼儿更容易理解。韵律教学更加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讲解,教师在进行口头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精练、通俗、幽默,使幼儿比较容易听懂。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讲解,让幼儿比较容易找到感觉,有时候甚至可以事半功倍。

韵律活动的组织除了上述的这些方面,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通过一些音乐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并努力使韵律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篇5: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3-1-2-5-6-0-0-4-6-6

动作建议: A段音乐:

第9小节开始,每8小节分别做动作:双手做和、捏、擀、切、扯面团的动作; B段音乐:

第53-

55、59-61、65-67、71--73小节:小老鼠做“闻”的动作,小厨师“睡觉”; 第56-

58、62-64、68-70、74--77小节:小老鼠做“躲”的动作,小厨师“伸懒腰”;

音效部分:厨师捉小老鼠,学说陕西方言。游戏玩法:

1.照镜子游戏:厨师与小老鼠面对面同时做面条。

2.躲藏游戏:小老鼠围绕厨师闻面条,找面条,厨师伸懒腰时及时蹲下躲藏。3.追逐游戏:幼儿双图圆站立做动作,听到油瓶碎了的声音后,厨师才能去捉小老鼠。考虑到游戏的可循环性,建议再进行角色互换。活动目标:

1、结合故事情景表现厨师和小老鼠的肢体动作,感知音乐AB乐段结构和不同风格。

2、在熟悉乐曲旋律韵基础上,游戏中分角色感受与表现音乐,深化对音乐的认知。

3、体验厨师和小老鼠在“厨房”做面及学说陕西方言的乐趣,在躲藏中学会克制,在追逐中学会竞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剪辑、音乐特效(油瓶碎了);圆形座位摆放。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做面条的经验。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一年一度的陕西美食大赛就要开始了,小厨师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一群小老鼠趁机溜进了厨房,它们也学着小厨师的样子做起了面条。面条做好了,休息一下吧。听到小厨师们的呼噜声,小老鼠们偷偷站了起来,想尝尝厨师的面条和自己的面条究竟谁的更好吃。这时,厨师伸起了懒腰,吓的老鼠赶紧蹲下,躲在了灶台下面。小老鼠的一举一动其 实都被厨师们看见了,厨师们也想知道自己的面条做的好吃不好呓?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件好玩的事吧。

2、选取动作

教师:我们刚才在音乐里听到了都有谁7厨师在做什么?谁能学一学。

3、故事、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1)坐在座位上做上肢动作:厨师和小老鼠一起做面条专互逗

(2)站在座位前做上下肢动作:厨师和小老鼠一起做面条斗互逗追逐。

4、挑战的累加

(1)师幼示范游戏,交待游戏规则:听到油瓶子打碎的声音,厨师要立刻转身去找你身后的那只老鼠。

(2)在追逐游戏中学说陕西方言。

篇6: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小星星的韵律活动,并能合拍地做动作。

2.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能按乐句变化做动作。

3.愿意和同伴共同表演,享受许多“星星”在一起的闪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天空中星星闪烁的图。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

3.幼儿已熟悉歌曲《闪烁的小星》。

活动过程:

(一)出示《闪烁的小星》(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有关星星的经验。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

教师: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星星的有趣事情告诉我们吗?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了解的关于星星的经验。

教师:你们见过星星跳舞吗?它会怎么跳?(请幼儿想象。)

(二)带领幼儿感受《闪烁的小星》中的乐句。

师:歌曲就像我们说话一样,它也是一句一句的。《闪烁的小星》有几句呢?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老师长第一句时,边用手指头从左至右画1个圈,边告诉幼儿:这是第1句,我们就画1圈。画1个圈我们就伸出1个手指。唱第2句时,画第2个圈,我们伸出两个手指,那么第3句呢?(3个)。刻画司第6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用“6”表示,伸出大指和小指即可。我们边唱边画圈,看谁能记住我们一共画了几个圈?

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带领幼儿边唱边画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每句起止处用动作和语言提示幼儿)。

教师用正常速度带领幼儿边唱边画圈。

(三)教师逐句引导幼儿创编小星星跳舞的韵律活动。

教师唱《闪烁的小星》歌曲,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是怎样的呢?谁会用动作做一颗闪烁的小星?

幼儿编出一个动作后,教师唱旋律,并引导全体幼儿学习。

教师唱第2句后,体温。

教师:天空“满天都是小星星”是怎样的呢?谁会用动作来告诉我们呢?

幼儿编出一个动作后,教师再唱此句并引导全体幼儿学习。

用同样的`程序和方法,将歌曲中的前四句都编完。

教师唱到第5句时,引导幼儿发现第5句与第1句是相同的,所以动作也可以相同,重复第1句的动作即可。

教师唱第6句时,提问。教师:这句和前面哪句相同?

引导幼儿迁移第5句的经验,可以重复第2句的动作。

(四)教师边唱边完整地梳理幼儿创编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将“闪烁的小星”舞蹈都编完了。可以你们能记得所有的动作吗?现在我边唱边跳刚才的舞蹈,你们用动作提醒我。

篇7:《快乐五连拍》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动作建议】

第1小节:双手食指、中指举在头顶扮兔耳朵,双脚并拢随音乐做兔子跳2下。

第2小节:一手叉腰,一手在胸前做打招呼状,做2次。

第3-4小节:动作同第1-2小节。

第5-8小节:动作同第1小节。

第9小节:两个食指分别放在嘴角两边,面露微笑的同时,头部从一边歪向另一边

第10小节:双手扮兔耳朵在头顶。

第1l小节:伸出三个手指,做出“OK”的手势放在两边眼眶。

第12小节:双手向内画圈转动2次。

第13小节:双手打开扮小花,托在下巴两边。

第14-15小节:一手叉腰,一手五指打开在耳朵边做听声音状。

【活动目标】

l、倾听音乐,能和着音乐节拍做动作。

2、在五连拍过程中能大胆摆出不同造型,并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3、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造型,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剪辑音乐《可爱颂》、PPT《幼儿两人一组照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拍照经验。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导入活动。

故事后提问:

(1)兔子王国要举行什么比赛?都有谁去参加?

(2)什么是“五连拍”照相比赛?

2、教师听音乐完整示范动作一遍。

3、分段欣赏,学习相应动作。

A段:学习小兔子走路和打招呼的动作。

(1)比赛开始前,小兔子和妈妈都做了什么?

(2)它们是怎样问好的?

(3)播放A段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小兔子走路和打招呼的动作。

B段:学习五连拍造型。

(1)谁还记得小兔子在五连拍照相时,都摆了哪些造型?

(2)教师数口令,带领按顺序做五连拍造型。

(3)请幼儿回忆:小兔子是在四5一句音乐结束后换的下一个造型。播放B段音乐,教师再次示范动作。并请幼儿认真倾听和观看小兔子是在哪句音乐结束后换的下一组造型。

(4)请幼儿说说第三个造型和第五个造型时,有什么动作特点?

(5)播放B段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五连拍造型;

4、幼儿在椅子上跟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5、请幼儿扮演小兔,老师扮演兔妈妈在椅前完整做动作一遍。

6、请幼儿尝试在五连拍中摆出不同造型。“刚才小兔子摆的造型真漂亮,想想你还有什么漂亮的造型,让我们把自己漂亮的造型加入到五连拍中。”

(1)幼儿尝试变换五个不同造型。

(2)提醒幼儿仔细倾听音乐,并能在每旬kiyomi之后时变换下一组造型。

7、幼儿两人一组,创编五连拍造型。

(1)请幼儿欣赏PPT,启发幼儿摆出更多造型。

(2)请幼儿两两合作,尝试做出不同五连拍造型。

篇8: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一、妙“听”是培养幼儿韵律感的基础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孩子们在跳舞时没有韵律感,节奏感不强,多数原因是幼儿对舞蹈的音乐不熟悉,没养成善于倾听音乐而舞蹈的习惯。都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可见舞蹈是离不开音乐的,舞蹈动作是借助于音乐的旋律、节奏来体现,让幼儿跳出优美的舞蹈,将音乐的“声”和舞蹈动作的“形”有机结合,才能完整地表现舞蹈的艺术之美。如果动作和音乐不能很好地融合,那幼儿跳出的舞蹈肯定没有韵律感,更谈不上美感,所以,舞蹈活动前先熟悉舞蹈的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期,孩子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我们就利用孩子这一年龄特点,在一日生活的各个过渡环境里渗透这段音乐,如幼儿晨间活动时播放该音乐,午餐、午睡、区域游戏、美术活动时也播放此音乐,直到孩子耳熟能详,走路、游玩时都轻轻地哼起了旋律,这时再去进行这个舞蹈的教学,熟悉的音乐配上自己创编的动作,孩子们跳起来就容易多了,很快地,感觉就出来了,跳起来就更优美、更好看了!

二、多“看”是培养幼儿韵律感的途径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让幼儿走出去,走进大自然,去生活中感受自然的美,积累感性经验,丰富他们的情感,如春天去感受桃红柳绿,小桥流水,春意嫣然的美景;夏天感受骄阳似火、蝉鸣声声中那火热的气氛;秋天的庄稼丰收、硕果累累、人们忙着收割的丰收景象;冬天的雪花纷飞、世界一片莹白的梦幻世界无不让孩子们激发起无限的遐想,只有这样,她们在舞蹈中才能有激情地去投入,去表现。再有就是多让幼儿欣赏一些短小的、节奏明快、韵律感强的优质舞蹈,让她们在欣赏、感知、模仿中学习舞蹈时表情、动作、韵律该如何运用和体现。

三、巧“练”是培养幼儿韵律感的手段

舞蹈学习离不开多次的练习,只有多跳、多练,在非常熟练的基础上孩子们才有精力去体现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情感,才能随着音乐自然地、优美地跳出舞蹈的韵味来,但幼儿年龄小,如果只是让她一味地去模仿和“克隆”,孩子们就会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舞蹈中只能僵硬地乱舞,毫无美感可言,所以在训练幼儿舞蹈中我们应注意巧“练”:一是练时舞蹈动作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来的,而不是由成人编排好的,如学习舞蹈《欢乐舞》时,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响起,老师用充满欢快的语气问孩子们:你们过过生日吗?过生日时都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事情,你高兴得都想跳起来了是吗?然后随《欢乐舞》音乐邀请一名幼儿上来跳,跳完问他:一人跳感觉怎么样?你知道怎么跳才能让你在生日宴会上感到更开心快乐呢?对,邀请好朋友一起跳,你想怎么样去邀请朋友跟你一起跳舞呢?幼儿:“我可以走着去,也可以跑着去。”师:“行,你试试看,看哪个动作更适合你现在高兴的心情。”幼儿随音乐试跳后选择小跑步去显得欢快点,于是老师鼓励其他的幼儿跟随该孩子随音乐一起小跑步去邀请自己的好朋友跳舞。也有幼儿说,我想学小兔跳去邀请我的好朋友,有幼儿说学小鱼游也挺好的,老师充分支持孩子的想法说:是啊,你们想得真好,这样吧,你们仔细听听这段音乐,当第一次听到这个音乐时你们就跳小韵想的动作小跑步去邀请好朋友,再听到这个音乐时就用石新月想的动作小兔跳去邀请好朋友,第三次听到这个音乐就用贾宏宇的小鱼游这个动作行吗?孩子们都同意,在后面的练习中,孩子们更认真了,因为他们在全神贯注地倾听着音乐替换不同的动作呢!二是教师的指导语应幽默风趣、简洁明快拟人化,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由于他们的注意分配还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所以刚跳时又要听音乐又要想动作,往往显得手忙脚乱,这时老师可以放慢音乐速度,辅助语言提示,降低初学时的难度,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如舞蹈《小格桑》,音乐前奏我这样提醒:小手叉腰做好准备,小格桑出发的音乐就要到了,小格桑准备出发了。音乐一到,孩子们的动作立马变成了手握冲锋枪、单靠步的动作,在句末再次提醒:“小格桑骑上大红马保卫祖国保边疆的音乐快到了,做好准备准备上马。”就这样练习过一两遍后,告诉孩子老师不帮忙提醒了,需要自己集中精力,有意识地随音乐去更换自己的动作,孩子们在渐渐熟练的基础上跳的动作自然多了,再练练,节奏感和韵律感就出来了。

篇9: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韵律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动作,表现音乐内容。韵律活动时幼儿情感用肢体动作最直接的表达,也是大多数老师望而却步的活动之一,因为它不仅仅需要舞蹈基础、良好的掌控活动秩序的能力,还是对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空间概念、人际交往的挑战。怎样调动孩子创造性的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教师享受到成功感,让幼儿不仅发展了对音乐敏感性,且真正成为愉悦心情、发展能力的良好手段,围绕这个目的我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教师应用专业的眼光备课,对韵律活动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

教师对所授任务分解,再按照难易层次进行排序,最后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确定其起始能力。把复杂的任务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及层次循序渐进。简单的说乐曲的各方面(旋律、结构特点、音的长短变化)在备课时分开来,上课时再进行综合。在韵律活动中,辅助动作越简单越好,音乐与动作一定要精确。在韵律教学活动中,要让幼儿能听音乐,能根据音乐节奏创编动作、按节奏做动作,体验音乐合作游戏的快乐,这是韵律活动的主要目标。在创编动作中,当你在进行比较困难的阶段动作时,记得经常回到较简单的阶段,要慢慢移动,并协助幼儿成功完成动作。在幼儿学习新内容时,请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反应时间。

二、激发参与韵律活动兴趣为先决条件,促进幼儿能力的培养

韵律活动教学应该先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孩子对韵律活动潜在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提供幼儿活动兴趣形成的物质条件、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方法,诱发孩子的学习愿望、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活动和表现机会。其次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再次是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技能。还要允许幼儿自由创造,提供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空间,才能发挥幼儿创造的潜能。

三、选择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的素材,注重幼儿年龄需求

选择乐曲,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及生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所以,我们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既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幼儿不会因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如韵律活动《问候舞》,是一首尾音部分音的长短变化明显的曲子,尾音长短的变化在整首曲子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在活动中先是让孩子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发现尾音的与众不同,启发幼儿给尾音配上好玩的动作,教师再适当夸大幼儿的创编动作回应幼儿。一段旋律中到底有多少个尾音长短变化呢?再次完整欣赏,教师随音乐旋律画图谱,重点提示幼儿欣赏尾音的变化。最后一个环节是高潮部分,利用幼儿的年龄特点,加入游戏。启发让幼儿用更多的方式来表现尾音的长短。如:传球、撕纸、跳问候舞。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乐意参与、乐意创造想象,会兴高采烈地参与到游戏中来,这也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

四、关注事物的外形特征,注重幼儿自身的自主感知、想象与感受

艺术欣赏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而审美感知是对事物的各个外在的形式特征,如节奏、旋律等要素及其完整地形象的把握,是一种区别于日常感知的,能够揭示事物的审美属性的特殊的感知。因此在引导幼儿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时,要关注物体的形状、色彩、空间、节奏等形式因素及其所表现的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形式美。例如:对柳树和松树的审美感知,就要了解微风吹来时,柳树与松树不同的动态与所发出的声音,感受柳树的婀娜多姿、松树的伟岸挺拔等情感表现。再如:对下雨天的感知,幼儿可以观察下雨的时候,天空中灰白的色彩,雨从天空落下来时大雨、小雨的不同线条与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的不同声音,以及风儿一吹,雨线飘动的样子。有了这些观察认知,不仅增加了幼儿的知识,还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想象和模仿。

五、采用良好的评价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创造

在艺术创作结果的评价上,重点放在作品或表演上是否有对其个人来说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否有童心童趣,而不是动作“美不美”“像不像”。只要幼儿有任何一点进步,都是值得欣赏和鼓励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以欣赏的态度积极评价每一个幼儿,尽可能找出其进步的地方加以鼓励,这种鼓励应该是具体的、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泛泛的表扬。

篇10: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学案例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随音乐合拍地做绕线、拉线、钉鞋钉的动作。

(2)体验歌曲中传达的劳动的愉快心情。

(二)活动准备:

《鞋匠舞》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师:有一个鞋匠,他每天都在给别人做鞋子,你们来听听他是怎样给别人做鞋子的。

(2)教师带领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并体会歌曲中传递的愉快情绪。

师:鞋匠是怎样给别人做鞋子的呢?

师:他做鞋子的时候用了哪些东西呢?

师:你觉得他是一个快乐的鞋匠还是一个伤心的鞋匠?为什么呢?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开心的鞋匠吧。

(3)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1~2遍。

(4)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合适的动作。

师:我们都来做快乐的鞋匠,快乐的鞋匠是怎样绕线的?

师:他是怎样拉线、钉鞋钉的呢?

(5)教师提取幼儿创编的动作,带领幼儿边唱边做绕线、拉线、钉鞋钉的动作。

(6)教师有重点地指导幼儿按节奏合拍地做动作。

(7)在幼儿较熟悉动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随乐表演,并鼓励幼儿表现出鞋匠劳动时愉快的心情。

(四)活动反思

(1)通过活动让幼儿能随音乐有节奏地做绕线、拉线、钉鞋钉的动作。

(2)通过活动让幼儿能通过表情、歌声来表现鞋匠的愉快心情。

二、嫩芽长出来

(一)活动目标

(1)据音乐想象嫩芽初锭和生长新叶的情状。

(2)结合音乐感受和想象。并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活动重点:用肢体动作表现嫩芽初锭情状。

活动难点:结合音乐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象征嫩芽的手饰。用嫩绿的皱纸栓在手上。

(二)活动过程:

1.芽怎样长

(1)春天来了,树枝上的嫩芽长出来了,你们知道树枝上的嫩芽是怎么长出来的吗?

它是怎样长成绿叶的?

(2)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个芽苞苞,用动作表现发芽的过程。教师以肢体和充满活力的神情,引导幼儿表现。

2.绿绿的嫩芽长出来

幼儿听教师弹奏一遍音乐,告诉幼儿这段音乐讲的就是嫩芽长出来的事情。

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音乐,想一想芽苞苞怎样长成嫩芽,又怎样长成一片新的绿叶? 听了音乐,我们好象看见:芽苞苞长出来,一点一点长成了嫩芽。嫩芽抬起头,太阳照着它,暖阳阳的。嫩芽又仰起头喝雨水。就这样嫩芽慢慢长成了一片绿绿的新叶子。我们再仔细听一遍音乐,想想嫩芽生长的样子。

(三)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注意乐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教师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

引导幼儿带手饰,根据音乐的变化表现嫩芽的生长过程。

请一些表现力较强的幼儿商定用哪些动作进行表现,并进行表演。

三、猜拳游戏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的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2)体验与同伴一起跳舞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玩过猜拳游戏。

(2)幼儿学过跑跳步。

(3)乐曲录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感受旋律

----教师组织幼儿欣赏乐曲。

----引导幼儿为乐曲伴奏。

----引导幼儿随乐去做跑跳步。

2.集体游戏

----教师示范舞蹈跳法。

----教师请个别幼儿尝试,重点提醒幼儿在音乐结束前要找好两个邀请者。音乐最后一拍,三人猜拳时,与别人动作出的不一样的幼儿到圈内当邀请者。如三人动作出的都一样,原邀请者仍做邀请者。

----集体跳猜拳游戏舞。

3.动作说明

1---8小节:邀请者站在圈中边拍手边做跑跳步前进,到8小节时,邀请者站在圈上任何两个幼儿前面,这两个幼儿便是被邀请者。

1小节: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左手叉腰,右脚跟在右前方点地,同时右手向右前方摊开做邀请状。

2小节:右手和右脚还原。

3—4小节:动作同1---2小节,方向相反。

5---8小节:三个幼儿手拉手成圆圈,依逆时针动作做跑跳步。

9---10小节:三个幼儿猜拳,如有一幼儿不同,则出去做邀请者,如有相同,则原邀请者还做邀请者。

(四)活动反思 从《纲要》的这一精神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幼儿的表现, 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创编动作。当音乐响起,甜甜小朋友躺在地上,随着音乐慢慢从地上抬起头,然后边扭动身体边站立起来表演。当时我没有制止他,在个别表演中请他上来表演,甜甜说这动作代表嫩芽从地上发芽慢慢长成绿叶。的确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感受美的创造力,我对他的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其它小朋友们也自由创作,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强烈起来。其次,在鼓励和肯定孩子们的表演同时,教师也展示自己的创编动作。

五、猴子爬树

(一)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性质,较合理地匹配猴子爬树和从树上滑下来的动作。学习听音乐的上行节拍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的动作。

(2)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猴子玩耍的动作。

(3)散点活动时,学习找空地方游戏。

(二)活动过程

(1)复习学习过的韵律活动“盖房子”

(2)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猴子的动作。

师:你们去动物园时最喜欢什么动物?猴子会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创编猴子爬树、猴子玩耍、猴子从树上滑下的动作,并与孩子一起练习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的前后两部分,并匹配动作进行练习。

师:你们听,老师弹的音乐哪一段是猴子一下一下往上爬树的?哪一段是说猴子从高高的树上叽里咕噜滑下来的?(教师用有节奏的、渐强的方法弹奏乐曲的前面部分;同快速、连续的音阶弹奏方法表现乐曲的后面部分,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匹配和练习。

(4)幼儿学习随乐曲中间部分自由创编做各种“猴子”动作。

师:“小猴子除了爬树还喜欢玩。来,我们一起随这段音乐学学小猴子。(教师反复弹奏乐曲的中间部分,及时反馈部分幼儿的创编动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5)幼儿完整练习韵律活动。

师:小猴子告诉你们,这儿有很多的大树,我们一起来爬树吧!(教师指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散点找空地方,然后一起完整地玩“猴子爬树。”

(6)结束语。

师:小猴子们,我们再到别的地方去玩玩吧!

(三)活动反思

活动中让幼儿能够很好地感知、理解、表现音乐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是对于我们小班幼儿来说,辨别音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把“小猴子在树上玩耍”这部分音乐提前,先让幼儿充分感知中音区的音乐;接下来出现上行、下行的音乐,幼儿在心里就有了比较,分辨上行、下行就显得不那么突然了。

篇11:中班韵律活动小雨点和小青蛙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体验乐曲亲切柔和的意境。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用夸张的`手法创编不同的下雨动作和青蛙的各种有趣动态。

3、结合幼儿生活,教育幼儿团结友爱,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光盘、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律动入场,谈话导入。

二、学习创编小雨点和小青蛙的动作。

(1)学习小雨点动作,欣赏A段音乐

1、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做小雨点动作。

2、创编舞蹈动作,同伴分享。

3、集体完整表演小雨点的动作。

(2)学习创编小青蛙动作。

猜谜引入:阔嘴巴呱呱叫,会游泳会跳高,不吃米不吃草,我们庄稼它来保。

1、观看视频,启发幼儿创编青蛙的动作。

2、欣赏B段音乐,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做青蛙的动作。

3、集体完整表演(baidu幼儿教育 )小青蛙的动作。

(3)创编表演。

幼儿分角色扮演小雨点和青蛙,听音乐进行表演。

三、扩展活动.

结合幼儿的生活,教育幼儿团结友爱,分享快乐。

四、结束活动。

篇12:幼儿园韵律活动教案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风格,尝试用身体动作随乐表现A段豆豆欢快跳跃的状态,B段豆豆连续翻滚的状态。

2、根据游戏的情境线索,迁移生活经验相互学习并探索动作表达的多样性及有序性,尝试随乐完整游戏。

3、在游戏过程中,体验根据音乐信号扮演“豆豆”创造性律动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塑料圈人手一个;

2、完整音乐、A段音乐、B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调动原有经验,唤起有关豆豆的经验。

师:你见过豆豆吗?

调皮的豆豆会干什么呢?(会动,会怎么动?)

二、筛选豆豆的两个动作(跳、滚),听辨A段B段音乐性质,尝试匹配。

三、熟悉A段音乐,探索豆豆跳的动作并尝试有序表达。

1、探索手扮演豆豆,在身体各部位随乐跳。师:可以怎么跳?可以在身体哪些地方跳?

2、探索手扮演豆豆,在身体各部位有序地随乐跳。师:一会儿在这跳,一会儿在那跳,记不住怎么办?

3、师给A段动作结构,幼儿观察并调动已有经验解释动作意义。

(跳、跳、跳、跳 摇呀 哈哈哈)

4、熟悉A段,理解意义后的完整随乐表达。

四、熟悉B段音乐,探索豆豆滚的动作。

1、倾听B段音乐,探索豆豆滚的动作。师:豆豆喜欢跳。还喜欢滚呢?可以怎么滚?

2、探索身体其他部位扮演豆豆随乐转动的动作。

师:音乐有四句,我们可不可以选身体的四个地方表现豆豆转动。

五、完整随乐表现。

1、创设情境,散点在大圈内游戏。

篇13:幼儿韵律活动中兴趣培养“三法”

幼儿韵律活动可以调节幼儿的情绪,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音乐活动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 教师应从培养幼儿兴趣出发, 经常组织一些韵律活动, 让幼儿在这种活动中发展动作协调性、锻炼身体、学到知识并获得快乐。

一、创设良好情境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前提

著名的情境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认为:“情境教育利用移情作用, 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 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由此不难发现, 优化的教育情境可以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帮助幼儿自主、投入地参与活动,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 在一次《公园里》的韵律活动中, 我将平面的情境用立体的树、花朵创设成了优美的立体情境, 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 在情境中更好地感知音乐。幼儿对在公园里发生的事充满期待, 自然就会想知道音乐带来的故事, 也愿意用动作表现出来。就像在这次活动中, 大家一进活动室就被漂亮的树和花吸引了, 还讨论了树和花的造型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孩子们积极的表现证明了兴趣是他们参与活动的关键。

二、积极鼓励是巩固幼儿兴趣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活动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 就会无比的兴奋与投入, 并感受到无比的享受和快乐。但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具有特殊性, 他们的情绪是易波动而且不稳定的, 尤其是当幼儿面临挫折、困难时, 他们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就会失去兴趣, 因而巩固幼儿的活动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 还是在《公园里》的韵律活动中, 开始时幼儿仅能用手的动作来表现花和树的造型, 经过老师的语言提醒, 有不少幼儿还做出了花开的、含苞的, 树高的、低的等动作。活动结束了, 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 纷纷说:“老师, 你看我变了这样的花。”韵律活动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地运动的活动, 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 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 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边鼓励, 一边提出更高的要求, 使幼儿逐渐在游戏中敢于大胆表现, 获得快乐。

三、趣味性的设计是幼儿大胆表现的重要途径

《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提出: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表达的同时, 帮助幼儿提高技巧技能。所以, 技能技巧和表现、创造是和谐统一的, 两者不可偏颇。

例如, 在小班下学期末组织的韵律活动《小戏迷》中, 我用以故事的形式作为主线来贯穿音乐。《小戏迷》是一首京剧风格的乐曲, 主题反映一群小朋友们听到唱京剧特别想表演的情景。我将此活动分为三个课时进行, 在活动进行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有些较难的地方变为个别幼儿表演, 其余幼儿欣赏, 并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将有些地方情景化, 加入锣鼓点子、京剧的调嗓子、叫好以及一些练功的把势等, 提高了趣味性, 增强了节奏感, 又加强了孩子们对京剧的认识。通过这样一改编, 给音乐一下赋予了活力, 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 表演起来积极性很高, 再加上以故事的线索指导并提示幼儿, 他们都跳得活泼可爱, 活象一个个可爱的小戏迷。此后每次当幼儿一听到类似的音乐, 他们就情不自禁地能动起来, 对此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音乐是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 因此, 韵律活动的组织设计应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总之, 韵律活动应具有多样性, 对于小班幼儿, 更要设计和他们年龄相符的、趣味性强的活动, 还应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性的表演, 使幼儿感受到韵律的美。

韵律活动既能够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参与、探究的需要, 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以及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情境, 设计趣味性强的活动, 让幼儿形成浓厚的兴趣, 由模仿到自主表现, 敢于大胆表现。

篇14: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 教学应用

引言

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1]这推动了广大幼儿教师将游戏运用于教学模式中。以往文章多研究宽泛的游戏化教学,本章则重点研究其中的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1. 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音乐韵律活动的概述

1.1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劳动,其游戏活动中所配的歌谣一般使用的是当地人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表达的。这种特征使民间游戏更加贴近自然、更加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个体的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这种社会性活动主要反映的是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感兴趣的,可以在幼儿印象中形成最鲜明、最突出的并拥有真正感情经验的生活体验。

儿童民间游戏进入幼儿园成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过程,从教师的视角看,是根据教育需要对游戏进行筛选、改造或再造的过程。对于儿童而言,这些经过了教师的教育学视角审视后的“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否真正是游戏,取决于儿童能否从中获得游戏性体验[2]。

1.2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

幼儿园音乐活动按照传统方法通常分为歌唱教学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其中,韵律活动是一种让儿童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一个或一组自然的动作,反映其音乐感受与情绪状态的写实性的表现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韵律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动作的节奏和风格需要与音乐相吻合。在感知游戏音乐时,除了要求儿童熟悉、理解音乐的性质和结构外,还要体验音乐的变化和游戏规则的关系。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指导幼儿感知、理解韵律活动的音乐。

1.3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的意义

将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所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简单的内容,更是对促进幼儿的大动作发展(例如肢体协调等)、大脑的发展、团队合作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可以让孩子们的学习和实际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可以时常运用活动中通过民间游戏所学到的内容。

将民间游戏应用于课堂中,有助于在真正意义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可以充分体现出老师对孩子们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这有助于儿童天性的展现,可以为儿童的个性与智力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通过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民间游戏的学习与创作,对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极大的好处。同时由于民间游戏与生活更贴近,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

2.民间游戏有效应用于幼儿音乐韵律活动的建议和方法。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优点,不断有研究者及幼儿教师开始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但往往会“过多强调游戏的发展价值,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强加于(民间)游戏,而忽略了游戏的享乐性,使得游戏空剩下躯壳,失却了真正的游戏精神”[3]。因此,思考如何将其有效结合成了当前的主要问题。

2.1通过当前年龄阶段的更多心理上的满足感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参与。

虽然教师进行的大多是经过自身评估过的拥有价值的民间游戏,但刚开始的不了解往往会使学生知难而退。此时,采用更多措施(例如奖励小红花、老师家长的表扬等)增加儿童内心的满足感,会让他们更喜欢主动参与这类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

2.2游戏的选择应与儿童的生活更贴近,并在筛选之后对游戏进行适宜的改编。

幼儿教师应及时了解该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玩的民间游戏,以便随时更改活动设置,真正达到将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音乐律动活动中的目的,贴近儿童生活。例如孩子们经常玩的老鹰抓小鸡、石头剪刀布、贴烧饼等这些游戏有简单的情节,孩子们玩起来不亦乐乎,将这些孩子们喜欢的贴近孩子生活的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的音乐韵律活动中不仅可以强化课堂效果,而且可以增强活动趣味性。又如少数民族的民歌往往伴有当地民族风格的动作,通过这种简单的民歌学习,还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少数民族浓郁的生活气息。

2.3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自我发挥。

教师的示范是儿童模仿的最好模板。但具体活动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教师行为的模仿,更应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更加开放的结构。如此,才可以体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的真正作用。例如我们将民间游戏“木头人”融入韵律活动中,鼓励孩子创编出不同木头人的造型,而不是局限于一种造型的模式。

结语

幼儿园教学对象多为不具备自我约束力的3-6岁的低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进行这个阶段的学习。将民间游戏运用到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中,可以改变幼儿园游戏及课程内容的方法和途径,广大幼儿教师应善加利用。

参考文献:

[1]吴璐珺.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

[2]冯林林.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筑[J].学前教育研究,2010(3).

[3]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3.

篇15:幼儿优秀韵律活动教案

1.通过与摇篮曲的比较,初步感受体验出进行曲的情绪。

2.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按乐曲情绪,创编简单动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事先欣赏《摇篮曲》

2. 录音、磁带3. 曾学过歌表演《这是小兵》

活动过程:

一、复习欣赏《摇篮曲》

1. 教师放《摇篮曲》,幼儿自然进入情绪中。(有的身体晃动,有的哄娃娃睡觉……)2. 师问:这首曲子的名称叫什么?听上去感觉怎么样的?

3. 教师小结:对呀,《摇篮曲》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唱的,听上去很慢,很优美……二、欣赏进行曲1. 师: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听看,这首曲子和《摇篮曲》一样吗?

2. 提问:这首曲子和《摇篮曲》一样吗?听上去怎么样?(如果幼儿说出神气或者说出“可以踏步”,“可以拍手”,集体跟着音乐试试看,让幼儿通过行动来初步体验进行曲的情绪。)3. 师小结:听上去很神气,节奏感很强,可以踏步的曲子,我们叫它进行曲。

三、迁移创编简单动作1. 师生听音乐踏步走。鼓励幼儿像小兵一样神气。

2. 教师引导:小兵们真神气,你们听着这段进行曲还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你们听着音乐去想想,跟着音乐做做。(连续放3~4遍音乐)3.分别请几名幼儿上来表演自己的动作,幼儿喜欢的`动作可以集体跟着做。(幼儿跟着音乐作动作时,教师观察,及时发现个别幼儿做出的各种动作,并加以表扬、鼓励。)4.启发幼儿听音乐创编多个动作。师:老师发现有一个小兵特别能干,别的小兵只会听着音乐做一种动作,他会听着音乐做敬礼、开枪、开炮的动作。小兵们,你们想不想也这么能干?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试试看。

4. 幼儿分组表演。

5. 小兵们都会跟着这首进行曲编动作,有的编了两个,有的编了三个,还有的编了四个,你们的本领真大。

篇16: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动作建议: 间奏音乐找朋友

1-2 根据歌词做搞笑的动作 3伸出手和好朋友手拉手

4-5 双手绕圈转动,并和朋友一起跳一跳和抱一抱

6-7 做摸尾巴的动作,双手摊开没有尾巴,最后做双手做小熊掌 8做吃东西的可爱样子

9-10双手绕圈转动,并和朋友一起跳一跳和抱一抱 游戏玩法:

l、听音乐在间奏处找朋友朋友

2、在无尾熊抱抱后交换位置,被换的朋友继续找朋友玩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剪辑、半圆形座位摆放

2、经验准备:幼儿熟悉音乐、有找朋友的经验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感受音乐诙谐的风格。

2、跟着音乐做各种逗好朋友开心的逗乐动作。

3、锻炼控制能力:能合着音乐交换朋友。活动过程:

一、扮演无尾熊做搞笑的动作

1、师扮演示范动作:看我来当一只无尾熊,你们看我做了哪些动作。

2、师生共同扮演无尾熊

1)整理动作帮助幼儿巩固动作,合音乐。

2)确定歌词唱到如果你要做朋友请你伸出你的手时要站起来,合音乐。

3、请动作扮演熟练的幼儿和老师一起带小朋友练习,提醒幼儿请你伸出你的手时要站起来,合音乐。(2遍)

二、无尾熊找朋友

l、师示范交换位置:我要去找朋友玩了,请你们看一看我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和好朋友换了位置。

2、师示范再次找朋友,清楚在唱哎呀呀呀时重新再次找别的朋友。

3、跟着音乐玩4遍。作简单总结。

4、提高难度,请2-3名幼儿同时找朋友。

篇17: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7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 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 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 戏。)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 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播放完整音 乐第二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 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 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 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 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 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 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 完整音乐第五遍。)“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七、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找一个空地方站好。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 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八、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请一位 “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 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九、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回去我们可以玩一玩关于西游记的更多故事。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通过游戏贯穿整个各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节奏的掌握也比较好,在学会边唱边表演的同时,注重了声情并茂的交流,对他们音乐活动中游戏的形式——合作游戏得到一种锻炼。

篇18: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一)选择能让幼儿接受的活动

为孩子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时,要从动作、音乐和道具等多方面来考虑。音乐作品的长短不一,为了便于幼儿接受, 老师基于幼儿年龄的特点和音乐能力上的发展状况,应进行一些删减或增添,改编以便幼儿理解和接受。一般情况下, 农村幼儿园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城市幼儿强一些,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在学习小班音乐律动《可爱的小孔雀》 时,教材的音乐很短,但在实际教学中可增添到三段音乐: 第一段教师跟幼儿一起创编孔雀梳洗的动作;第二段幼儿自由编动作,如孔雀开屏、梳理羽毛等动作;第三段,幼儿继续创编动作、自由发挥。经过改变后的乐曲,结构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幼儿容易表现,更利于幼儿接受。

(二)选择能让幼儿可操作性的活动

中班幼儿仍然对模仿动作抱有浓厚的兴趣,选择韵律动作时多选模仿动作,动作的难度上可以学习移动动作和复合动作。如韵律活动《雪花飘飘》,在“雪花飘飘”创造性活动的第一阶段中,我让幼儿先观赏一段优美的MTV《雪绒花》,片子再现了风雪交加的冬天的景象,然后,我与幼儿一起讨论:在雪花飞舞的日子里,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幼儿根据自身的经验,开始了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第二阶段, 我给予了幼儿自主表达的时间,幼儿用肢体动作讲述着他们心中的故事,而且带着幼儿鲜明的个性特点,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效果;第三阶段,我让大家分享交流,共同评价, 找出他们的亮点,帮助创编肢体动作;最后的MTV“雪花飘飘”起到了小结提升作用。应当说,这样的学习时间是幼儿最乐意和愿意支配的,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二、综合方法的运用

音乐是一种旋律的艺术,是一种节奏的艺术,不同的乐曲其性质和风格各异,感受和理解音乐是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能用自己的动作去丰富地表现音乐呢?引导幼儿感受,理解音乐的方法有很多种,故事讲述,创设情景,引用多媒体,让幼儿多通道感受, 激发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韵律活动的创编:体验快乐情感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韵律活动的教学是由教师先编好动作或舞蹈教给幼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主意见,更谈不上创新意识。而创造性韵律活动成品都是幼儿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出来的,目的是向幼儿提供创造性参与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让幼儿自由地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与弱、快与慢,或提供音乐鼓励幼儿进行动作创造合作表演。如在教韵律活动《草原小姐妹》时,第一次我先让幼儿欣赏音乐、学习基本动作;然后在第二次时进行创编舞蹈活动。首先要求幼儿边听音乐,边根据故事情节自编舞蹈,这时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做自己即兴想出来的动作,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其次,要求幼儿逐句创编,选取相对合适的动作进行练习,这样既尊重了幼儿的意见,也提高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最后请幼儿将创编的动作组合表演,并要求幼儿指出用了哪些人的动作,幼儿从中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在韵律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

(一)教师在练习中可采用全体散点位的方式,向需要模仿的幼儿提供榜样,向需要思路的幼儿提供思路,向需要伙伴的幼儿提供伙伴,向胆怯不够兴奋的幼儿提供鼓励、暗示,充分为幼儿提供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现的机会。

(二)动作引导,激发兴趣。教师在组织活动、动作引导时,语言尽量简单,否则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要求过多, 也会导致幼儿无所适从。例《小猫化装》系蝴蝶结的动作, 老师直接导入,小猫是怎样系蝴蝶结的,左边系一下,右边系一下,老师可在导入时用动作加以提示。《赶花会》中开花的动作,老师引导花越开越大,一变(造型定格)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幼儿听得明朗,动作做得形象。

(三)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实际的韵律活动中,要注意音乐速度的选择,应注意用音乐去跟随儿童的动作,待儿童逐步学会动作之后,宜选用中等速度,待儿童控制动作能力逐步增强了,再用原曲。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时时观察孩子学习进度,跟着幼儿的速度走。

上一篇:2024年度工程师述职报告下一篇:民族团结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