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工作方案

2024-08-21

学校体育工作方案(共6篇)

篇1:学校体育工作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方案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系列体育活动,使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共建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总体目标

(一)通过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常态化。

(三)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组员,全面监督检查活动落实情况。同时,成立了实施工作小组,体育组长、团委书记、班主任为组员,分级督促、检查活动的开展、效果等。

(一)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长:XXX

副组长:XXX

(二)实施工作小组

长:XXX

副组长:XXX

员:体育教师、各班主任

四、实施内容

(一)体育课

(二)校本体育课程

(三)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四)丰富多彩的身体素质练习

(五)春、秋季田径运动会、(六)体育运动队建设

(七)国家体制健康测试

五、实施方法

(一)开齐开足体育课时,认真上好体育课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程标准(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初中每周3课时),开齐、开足体育课时,认真上好体育课。学校建立严格的体育课程管理机制,任何老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

2.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和实施体育校本课程,丰富阳光体育课程内容,构建多元的课程体系,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保证每人学生至少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3.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切实加强体育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严格执行体育教学各项常规要求,切实规范师生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坚决杜绝体育教学中的随意性和“放羊式”现象,保证完成每一节体育教学目标;克服体育课堂教学忽略运动密度、运动负荷的倾向,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运动负荷较大的内容,尽快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素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

1.大课间活动。根据实际合理安排进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具体活动内容:(1)眼保健操。(上下午各做一遍)(2)夏秋两季:广播体操,学校自编操等;冬春两季:集体跑操。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一定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学生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最好控制在140次以内,利于疲劳消除和体力恢复。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地调整。

2.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定期举办春、秋季田径运动会,形成展示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的大舞台,以此活跃学生身心,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与竞赛,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

(三)“一校一品”建设

建立学校篮球队,积极参加营造良好的校园篮球氛围,同时通过参加省市县的各级比赛,提高我校知名度,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四)认真组织实施《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每学年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检测,做到体测数据如实上报。对学生达到合格等级的认定为“阳光体育合格学生”,不合格的不准参加各类评优评先;达到优秀等级的认定为“阳光体育优秀学生”并给予奖励,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六、工作要求

(一)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深化课改工作,发展我校体育运动,体现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展示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行动起来,在各个班级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掀起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新高潮。

(二)积极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努力达到使每位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三)通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各项工作,推进体育课教学改革。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至少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体育节,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象征性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四)要加强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明确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负全责,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要关心和支持阳光体育活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小组扎根班级,立足校园,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班级体育活动。

七、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达成共识。

全体教职工要认真领会以人为本和参与式教育理念,贯彻新课程理念,明确“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培养的重大意义,不折不扣地落实学校和年级制定的具体活动方案,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

(二)宣传到位,形成制度。

学校利用各种阵地加强宣传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意义,引导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全体师生要争做宣传员,积极向社会、家庭宣传,得到社会、家庭支持,营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管理,注重评价。

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

(四)将阳光体育活动纳入到班级考评中去,以保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学校体育活动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把阳光体育活动真正搞下去。

我校将大力推进我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从而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严格按照程序组织体育活动、上课,如果有教师不遵守规定,学生、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监督。

篇2:学校体育工作方案

为确保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竞赛活动、体育课外活动及体育训练工作稳定、有序、长效的开展,杜绝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机制,责任到人。

学校建立体育工作安全管理机制,落实责任,责任到人。

组 长:侯岗

副组长:刘超、王树林

成 员:杨小波、张永健、白玉江、王海东、各年级部长、班主任

二、宣传到位,警钟长鸣。

要组织好学生,要宣传到教师。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月月讲,日日讲,挂在嘴边,常抓不懈。宣传有力度,思想要统一,安全教育决不敷衍了事,心存侥幸,但也不因曀废食,而放弃体育教学工作。

三、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1学校要经常性地对体育活动地场地、器材、设备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已破损的体育器材、设备进行整理和整修,坚决杜绝使用有安全事故和隐患的器材设备。

教师在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器材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工作。严禁学生穿不符合要求的鞋、服上体育课。

四、严谨治学,一丝不苟。1教师要认真备理论知识,对体育备课工作的认识要提高到一定高度,绝不马虎。理论知识教师要掌握,决不可认为理论知识在体育课中没有用。教师要备场地,备器材,备学生,特别是学生,对个别身体有不适和伤病的,要给予关心和了解,绝不能盲目训练,要区别对待每位学生的运动量和训练强度。教师要科学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布置教学场地,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严禁在教学时间脱岗,做到学生教师同在。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减少损伤程度。

5教师要善于反思,精益求精。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要有反思,对有可能会出现的隐患要力争不再出现,好的经验要互相借鉴,并不断总结提高,精益求精。

五、严密组织,运筹帷幄

大型体育活动(校运会、体育中考及校外体育竞赛活动)等,学校要严密组织,精心安排;赛前要落实专人组织预备活动,以防活动过程中不必要事故的发生;对于校田径队的学生,要动员他们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并健全队员身体素质情况登记表。

刀尔登中学

篇3:学校体育工作方案

《甘肃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要求,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 加快推动全省学校美育工作创新发展, 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指导思想, 明确提出了我省学校美育工作的两步走总目标:第一步, 到2018 年实现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 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第二步, 到2020 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各类学校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美育体系。

五大任务:完善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丰富教学活动、健全评价机制

如何完善美育课程建设, 《实施方案》要求, 首先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育为核心, 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 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保护和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 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 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帮助学生形成一至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特质、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涵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树立学生的精神追求。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注重潜能发展, 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整合, 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 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 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 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 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 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 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 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 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 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第三, 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 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 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学校美育课程。有条件的中小幼各类学校, 要结合当地实际, 挖掘地域美育教学资源, 逐步增设如敦煌舞、秦腔、书法、地方画、剪纸、砖雕、刻葫芦、皮影等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职业院校要逐步开设符合院校专业和学生特点、具有地域特色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发挥优质资源优势, 在校内教育方面增设能反映甘肃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舞蹈类、音乐类、戏曲类和美术类的选修课程, 同时开展与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教师“联片结对”帮扶活动, 解决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技术落后、资源短缺的难题。

对于如何改进美育教学方法, 《实施方案》要求, 一要坚持全面育人, 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接受美育的权利, 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 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 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行按兴趣爱好分班方式, 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力争让每位学生有所收获。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要因地因校制宜, 灵活选用和创造教学方法和手段,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要遵循成长规律, 开启心智。美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 多向学生提供感悟欣赏美的机会, 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体验和交流活动, 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发现问题, 形成创意, 运用艺术语言和多种媒介创造性地加以表达、解决问题。专业艺术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 突出办学特色, 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 强化实践育人, 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艺术专门人才。三要使用网络平台, 丰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以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契机,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加强美育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应用, 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各类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学校, 支持和辅导艺术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创新学校美育教学方式, 不断丰富美育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提升美育信息化水平, 运用慕课等手段, 提高美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四要加强融合渗透, 形成合力。注重提升学校品质, 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 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 以美感人, 以景育人。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优势, 围绕美育目标, 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幼学校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 探索建立以大学学科专业为纽带的艺术教育专项联盟, 形成一批“美育实验学校”, 通过“联片管理、联片走教、联片教研、联片督导”的方式, 引领带动和支持地方教育片区和学区的资源中心, 形成学校美育支持体系和特长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广泛汇聚各方教育力量, 激发专业人士投身美育的热情和智慧, 为提升学校美育品质注入活力。五要深化教育科研, 协同推进。组织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和各级教育科研部门, 深入开展教学调研, 针对全省美育发展现状, 找准薄弱点和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开展美育科学专项研究。注重美育科研成果的培育和孵化, 强化美育科研管理指导和过程评估, 做好教学现状分析,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全力抓好“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和“全国中小学艺术素养测评实验区”试点工作, 研究破解农村学校发展艺术教育的难题, 示范推广典型做法。要研究制定高校、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 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 特别是面向农村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下音像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 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 建立教研准入制度和学科教研员选拔培养制度, 分片区与高校学科力量结合共同形成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 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关于美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实施方案》明确要求, 首先要补充配齐师资力量。着力破解教师结构性矛盾问题, 将美育教师数量和工作量纳入国家相关测量体系, 以“农村中小学补短板、学前教育补数量、按学区统一招聘”为原则,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相关规定, 严把艺术教师入口关, 按不同层次学校设置课程和班级数, 有计划、分步骤优化配齐专职美育教师, 实施精准公开招聘。要落实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 通过特岗计划、乡村教师计划等途径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美育师资。加大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对口支教力度, 推行学区走教制, 推广“学生不动教师动”的经验做法。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其次, 要着力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台相关保障措施, 保证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在职务评聘、培训学习等方面同等对待, 不断提高乡村美育教师待遇, 鼓励和引导美育教师到农村任教。将美育教师获得美育活动竞赛等级纳入年度专业技术考核指标和职称评定条件, 将组织课外艺术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第三, 要全面强化师资培训。依托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建立区域分布合理的美育师资培训基地, 组建专家团队, 设计培训课程, 分期、分批对全省专职美育教师进行精准培训。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培训项目, 确保在3 年内将本区域内美育教师轮训一遍。全省各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要在农村学校设立美育教学实习基地, 探索开展大学生到中小学校艺术教师岗位和幼儿园教师岗位顶岗实习工作, 创造条件让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到高等院校脱岗培训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现有美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如何丰富美育教学活动方面, 《实施方案》提出, 一要注重学校美育实践。把课外美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将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态度表现纳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 经常开展以班级或年级为主的合唱、集体舞、歌舞剧、书画笔会等群体性活动。二要培育学生艺术爱好。结合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 面向全体学生, 组织开展艺术社团活动, 确保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培养一项艺术爱好, 掌握一项艺术特长。纠正艺术特长培养只重视少数艺术类学生, 而轻视全体学生的现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工作指导, 形成政府指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艺术教育工作格局。三要开展多样美育活动。鼓励各地大胆创新, 从今年起, 努力创造条件开展“甘肃省美育创新示范县”培植建设工作, 形成大中小幼连片推进美育的工作模式。各市州要利用区域内资源优势, 分区分层分类举办学生艺术节和艺术展演, 促进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美育活动。学校每年要结合美育课程教学, 举办综合性、多样性的美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资源, 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之夜”活动;中职学校要将公共艺术课列入教学计划, 继续开展“百幅名画赏析、百首名曲赏析、百首古诗赏析进课堂”活动, 着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高等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 开展艺术小分队下乡支教巡演活动, 重点面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普及活动。同时鼓励学校利用社团和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美育活动, 形成本地、本校美育活动传统。四要拓宽美育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及民族特色资源, 加强艺术院校与文联等专业协会、艺术演出团体、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等机构的合作共建,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校美育学科专业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与当地艺术表演团体合作, 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家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民间艺术普及等工作。省内各相关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提供条件支持学校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剧场、展厅、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文化遗产保护地等场所, 实现校内外美育资源和设施共建共享。五要强化实践活动监管。加强学校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和规范办学行为, 禁止任何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 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关于健全美育评价机制问题, 《实施方案》 从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等四个层面提出了要求。学校美育工作的评价, 一方面实施自评公示制度。从今年开始, 全省所有中小学校 (含中职学校) 全面实行学校艺术教育自评工作, 省教育主管部门将不定期抽查各市州中小学校自评工作情况并进行公示, 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 学校整改情况专题上报。另一方面实施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各高等学校和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要上报本校、本地学校美育工作情况,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对所报情况以年度报告进行公示, 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美育开课率、实践活动情况、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等, 并将年度报告纳入对市州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同时, 推进“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完善创建活动评估办法, 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提升, 努力提升辖区内学校美育工作整体上水平。对校长美育工作的评价, 《实施方案》提出今后要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年度考核内容, 对积极开展美育工作、富有成效的学校领导在评优选先时予以倾斜;对轻视美育教学及活动、美育办学条件不达标、美育课程开设不足、落实美育政策不到位、学校艺术素质测评总成绩连续两年最差的, 按照隶属关系, 分别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所属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约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纠正, 当年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对美育教师工作的评价, 要将美育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奖惩体系, 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对不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上课或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成绩落后的, 美育教师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教育系统在表彰先进时, 加大对美育教师的表彰力度, 评优选先名额单列。学生美育素养评价, 将继续加强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试点工作和国家中小学艺术学科学业质量监测评价工作, 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 总结典型经验, 并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测督导、注重宣传引导

为了顺利完成《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 实现“到2020 年初步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美育体系”的总体目标, 《实施方案》对如何组织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 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 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部署, 切实抓紧抓好。坚持问题导向, 围绕加强和改进我省学校美育的薄弱环节,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 进一步细化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不同教育阶段的工作重点, 深入推进美育资源优化配置和美育教学改革, 切实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各地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 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 完善学校美育装备补充机制。大力实施全面完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 加大学校美育教学与活动条件的标准化建设力度。各地要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 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 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各地加大投入并积极筹措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注重建立艺术类技能型人才从义务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体系, 对全日制正式学籍的艺术类学校的在校生, 实行我省现行中高职免学费政策。

三要强化监测督导。深化美育综合改革, 研究制定甘肃省学校美育工作制度, 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要列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由省级教育督导部门牵头, 委托第三方, 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每3 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分析反馈和指导工作, 并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不定期的自我监测。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 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四要注重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对学校美育理念及政策的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学校、师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更加自觉地重视、支持学校艺术教育, 尊重、关心美育教师, 为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4:学校体育工作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其他教育机构及其他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参照本方案执行。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但未发现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者。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1周内,在同一学校(或同一校区、高校同一学院)发现10例及以上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且其中至少有2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监督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格局。

(一)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技术层面具体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与辖区内学校建立信息联动机制;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三)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等部门,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制度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资、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学校。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需的场所、设施、人员等;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其他相关部门。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要积极开展以下常规预防措施: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2.组织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学校应在厕所(洗手间)、食堂、宿舍、教室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配备充分的洗手设施。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员工都知晓甲型H1N1预防知识,包括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自觉监测自我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等。倡导师生保持健康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特别是教室每一课间都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积极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学校的环境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7.坚持晨检制度。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应每日开展晨检,特别是新学期开学或长假返校后一周内应强化晨检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症状消失24小时后,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学,无需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

8.做好学生日常缺勤登记,及时了解缺勤原因。一旦发现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缺勤异常增多的现象,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9.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明确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10.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当地政府及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部署,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本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应坚持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具体参见卫生部现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后,应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为主的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播。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指导患者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采取居家(在校)休息治疗或住院治疗。

2.做好患者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的医学指导和病情跟踪工作。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加强学校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原则上不必对散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者)进行判定、追踪、登记和医学观察。

5.接到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送至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开展检测。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学校应对病例做好登记。

2.加强与居家休息治疗患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告知患者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必须接触时应戴口罩。

3.高等学校应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划分独立场所,安排无条件居家的患者自我休息治疗,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如必须接触,应做好防护如戴口罩。学校应指定专人照顾其日常生活,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的相关治疗工作。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住院治疗。

4.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住院的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据方可上课。

5.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可正常上课、上班,但学校应要求其进行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后5天,一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在加强晨检工作的同时,应增加午检,以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

7.1周内,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应在强化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减少大型聚集活动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对暴发疫情中发现的确诊、临床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参照上述散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管理。

2.对出现轻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无需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可指导其采取上述散发病例的管理措施;指导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重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或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高危人群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妊娠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4.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强化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黑板报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工作。

2.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做好每日晨检和缺勤登记的同时,应增加午检,并每日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晨、午检和缺勤登记结果。高等学校应加强晨检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3.加强学校的环境、玩具、教学用具等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4.学校出现暴发疫情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举行;如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社团和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的活动。

5.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6.停课措施。疫情达到以下标准时,可采取停课措施。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1)班级停课。

①如班级当天新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发现当天内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累计达30%及以上,该班可实施停课,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学校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通知学校继续实施停课,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学校可根据卫生部门建议予以复课。

③班级停课由学校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决定实施,同时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④高校班级停课由高校自行决定。

(2)学校停课。

①如一所学校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休息治疗的学生过多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全校停课措施。

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停课期限满后,如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需症状完全消失24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

②如当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强度或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增强趋势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专家组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疫情所在地学校停课措施。

(3)各地可根据当地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科学研判,酌情调整班级和学校停课标准。

(4)停课期间管理。

①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②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外管理,学生应减少外出,并避免校外的聚集和其他集体活动。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篇5: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深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校全体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二、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大课间活动,优化课外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

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实施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关注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推动素质教育。

3、增强体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营造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确实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实施。

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切实保证开足开齐体育课,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学生健康品格。

三、组织机构及要求

(一)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1.组

长:

2.成员:

(二)学校各职能处室职责

1.学校体育工作组:起草学生大课间及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含

活动形式、场地划分)

2.教导处:制定课程表,体育活动时间表

3.后勤处:完善、整理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班级借用记录,场地划分,体育安全保卫制度,体育器材室帐目,清单。

4.少先大队: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协助体育工作组完成好各项体育活动

(三)学校体育工作要求:

成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校每天一小时活动(大课间及课外活动)情况资料,做到开足开齐体育课(1—2年级每周4节,3—6年级每周3节),课程表上要体现。完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资料,完善运动场、器材库等场地管理及使用情况登记信息;完善学生的健康档案资料;完善学生在体育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四、体育工作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

练:8:20前学生自主锻炼

大课间活动:10:20——10:50

课外活动:3:50——4:30

任何老师不得挤占体育活动的时间。

2、活动实施保障

a、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机构,具体分工如下:

校长室:宏观调控,并随时督查。

体育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导组织全校“阳光锻炼一小时”活动。

班主任、辅导员:负责活动计划实施。

b、全员参与

强化过程管理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建立领导区域巡查、体育教师安排指导、班主任、辅

导员组织实施、年级组检查评比等机制。以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3、实施项目内容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为依据,结合我校现状,现内容安排如下:

一二年级:跳短绳

三年级:跳长绳

四五六年级:体操《七彩阳光》

自编校园舞《火花》

慢跑五圈

班级自选项目:乒乓球

踢毽子

羽毛球

趣味篮球

自编室内游戏

4、场地安排

各年级在自己指定的大课间操场上,具体位置由体育老师安排。

5、活动要求

a、活动必须由班主任、辅导员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b、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辅导员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地参加活动。

c、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d、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五、体育工作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是党和国家对学校

体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广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学校要按照《大竹县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十条措施》文件和本方案的要求,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对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进行自查,查缺补漏,确保国家督查顺利通过。

2.加大对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

学校将对落实校园体育活动加大经费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公用经费用于保证开展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的需要。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大力加强快乐体育园地建设,切实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3.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

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要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从活动计划的安排、活动器材设施的检修、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及医务监督等各方面要严格把关,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4.加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

篇6:学校禁毒工作方案禁毒方案

“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为更进一步加大我校禁毒工作力度,全力抓好青少年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治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禁毒法》及市区教育局2013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区教育局2013年学校禁毒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主题,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禁毒宣活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意识,努力遏制毒品蔓延,争创“无毒学校”。

二、组织领导机构

为了加大禁毒宣传工作的领导力度,确保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最大成效,特成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禁毒工作纳入学校作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之中。其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副组长:

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任务

1、制定相应的符合学校实情的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操作性强,能切实为禁毒工作服务。

2、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教育功能,将禁毒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做到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的禁毒教育,并有课时安排,有教学计划,有教材。确保在校学生的受教育率达100%。

3、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高度重视平时对学生的防毒教育和禁毒教育,充分利用班会、广播、宣传栏等,广泛宣传毒品知识,把禁毒知识教给每一个学生。

4、实行警校联防。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将禁毒工作做为法制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法制入手,宣传禁毒法规,使学生正确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种类和特征,认清吸毒的后果与危害,自觉提高对毒品的抵御力。

5、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组织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禁毒知识演讲、竞赛、作文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举办家长学习班,向家长讲明毒品的危害和预防学生吸毒的知识等。

6、开展毒品宣传教育周活动。“6.26”是国际禁毒日,在这一周里,开展些具体的宣传活动。(A、6月24日,安排以禁毒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B、6月26日为禁毒日,安排禁毒宣传课。C、组织学生观看禁毒电影。D、出一期禁毒专刊。E、组织禁毒征文。)

四、工作要求

1、提高对禁毒工作的认识,切实抓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2、学校将对各班禁毒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评比。

3、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事例的正面教育意义,尽可能减少事例宣传的负面影响,以正面引导为主。

武汉市中学

上一篇:我的青奥我做主作文700字下一篇:钢筋工长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