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资料

2024-08-01

儿童心理学资料(通用11篇)

篇1:儿童心理学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心理科学中,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_.心理的种系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

2.___ 学校集体____是学龄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条件。

3.小学儿童的幻想正处在从_.远离现实_幻想逐步向_现实主义__幻想发展的过程中。

4.埃里克森以__个性特征 作为划分标准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进行了划分。

5.新生儿期,条件反射形成时起强化作用的主要是_食物反射和 防御反射

6.新生儿明显条件反射的产生时间是出生后___两周末____左右。

7.在儿童出生2个月末和3个月初,儿童会对照顾他的成人发出一种特有的所谓_天真快乐反应.8.词、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主要作用是.概括作用 调节作用

9.在正常情况下,约在满2岁(或2周岁)岁时候,儿童在平坦的道路上的行走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10.学龄期,_独白言语_逐渐成为口头语言的主要形式。

11.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_条件反射_的形成。

12.由于小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解不够和思维水平不高,常常导致机械识记。

13.一般认为,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在小学_四_年级。

14.少年期学生对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常常是不客观的,评价别人___比较清楚,而评价自己比较模糊_.15.中性化性别角色,由于其灵活性,使个人在心理适应和自我调节上有一些优越之处。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其主要原因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A)

A.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 B.受遗传素质影响

C.受内因所制约 D.受智力发展影响

2.新生儿是指(A)

A.从出生到1个月的儿童 B.从出生到3个月的儿童

C.从出生到半年的儿童 D.从出生到1岁的儿童

3.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重要作用(D)

A.立即实现 B.经过很短时间就能实现

C.需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现 D.需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4.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

A.掌握了行走技巧 B.在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C.会跑、跳 D.能越过障碍

5.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B)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6.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这是(B)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7.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D)方面。

A.深刻性 B.丰富性

C.系统性 D.以上皆是

8.道德信念在儿童已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小学阶段在道德信念形成和发展上

(B)

A.还没有真正形成道德信念B.道德信念还缺乏稳定性

C.开始形成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 D.道德信念发展到相当水平

9.促使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条件是(B)

A.生理的发育 B.正确组织起来的学校集体生活

C.言语的发展 D.学校的学习活动

10.少年期学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源泉和依据是(A)

A.学会认识和评价他人 B.教师对他的评价

C.同学对他的评价 D.对外部行为的评价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如果要研究儿童每隔半年心理发生的变化,可以用纵向研究,也可以用横断研究。(×)

2.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3.在儿童出生7、8个月之后,词的声音开始成为物体或动作的信号,表明言语活动已经开始。(×)

4.当儿童掌握代词“我”,表明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

5.学前儿童的想象,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6.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活动是一项社会义务。(√)

7.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之一是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8.小学儿童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和表面的。(√)

9.初中学生词的抽象识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词的材料的识记指标已高于对具体材料的识记指标。(×)

10.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这是青年初期学生个性发展上的重要特征。(√)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自然实验法1.在儿童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然情况下,引起改变或影响儿童的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

2.关键期2.在动物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容易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

3.去习惯化3.当儿童对某种刺激(如声音等)已经习惯化了以后,突然改变这种刺激(如改变音调或另一种不熟悉的声音),他们又会发生停止吃奶的动作。

4.直觉行动思维4.与儿童的感知觉和行动密切相联系,只能在感知行动中进行的思维。随着儿童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逐渐加强了这种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5.学龄初期5.是指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开始以学习为主导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如何正确理解在心理发展上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

答:(1)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

(2)所谓需要,也是一种反映形式。

(3)所谓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

(4)新的需要和已有的水平之间的对立的统一和斗争,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5)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据,但内部矛盾的运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一定的外因,教育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主要的外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主要条件。

2.少年期学生集体关系的变化。

答:本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

(1)在学校集体生活方面;

(2)在少年先锋队集体生活方面

(3)在家庭集体生活方面

3.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

答:(1)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是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

(2)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4.学龄初期儿童劳动的特点。

答:(1)和学前时期一样主要是一种广义的劳动。狭义的劳动,即生产性劳动开始逐步占有一定地位。

(2)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主要是服务性的劳动。

(3)小学儿童另一主要劳动形式是公益性劳动。

(4)学龄初期儿童劳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劳动态度的发展; B.劳动能力的发展;

5.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答:(1)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2)在教学影响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作用。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教学中儿童注意的培养。

答:(1)培养儿童对学习的自觉态度;

(2)培养儿童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及时明确认识具体的学习目的任务;

(4)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力求丰富多彩;

(5)保持正常的工作速度;

(6)培养和利用儿童的学习兴趣;

(7)防止儿童过分疲劳;

(8)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儿童;

(9)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

2.试述少年期学生思维的发展。

答:(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

篇2:儿童心理学资料

1.生物学方面

2.病毒

3.其他不利因素(药物、酒精、吸烟、精神压力和意

外事件、环境危害)

新生儿的一般特征

胎儿出生后约1个月的时间,叫新生儿时期,这是儿童心理发生的时期。

1.寄居生活——独立生活

2.心理现象开始发生

3.本身的软弱性和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1.心理的发生以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为前提。

发育成熟的部位:初级运动区和初级感觉运动区

2.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

(2)其他: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惊跳反射、游

泳反射、行走反射、眨眼反射等。

乳儿期是指儿童0-1岁。

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

1.脑重量的不断增加

新生儿390克1/3

9个月660克

2.5-3岁900-1011克2/3

7岁1280克

大脑发育加速期:母亲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和儿童出生后的头两年。

2.神经突触的数量和长度的增加

3.神经髓鞘的形成(脑内结构成熟的标志)

一、乳儿动作发展的顺序或规律

1.整体动作---分化动作

2.上部动作---下部动作

3.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

三、乳儿手的动作发展

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手开始无意识的抚摸,抚摸被褥、抚摸玩具或亲人,抓握类的玩具。

五个月开始,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 ,伸手去触摸东西并抓握,逐步形成了眼和手、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一些小摇铃、拨浪鼓等手持音乐玩具。

李惠桐对乳儿手的动作发展顺序和手的抓握动作发展顺

序进行研究。

4.7个月抓住不放

6.1个月抓住面前的玩具

6.4个月能用拇指和食指拿

7.5个月能招手

7.6个月传递(倒手)

7.9个月能拿起眼前的玩具

10.1个月从瓶中倒出小球

四、乳儿爬行和行走的发展

三个月翻身

六个月坐

八九个月爬

乳儿言语的发生

0-4个月发出的是单音节,a o e

4-10个月uei 复合音节

7-8个月简单的语言的理解

10-13个月开始懂得词的意义

能正确模仿成人的语言(mei)

能把语音、语义结合起来,开始言语交际

第六节 乳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一、乳儿感觉的发展

1.皮肤觉

皮肤饥饿感

5-6个月的婴儿能用手控制对物体的探求,包括物体的棱角、形状和表面的弹性,物体的大小、温度以及重量。

2.嗅觉和味觉:甜

3.视觉

2-3周两眼不协调,视觉距离大约20cm,开始对光线或物体有反应

1-2个月集中视觉活动,移动

3个月视线更加集中和灵活。

对颜色有反应,如蓝、绿、黄、红对人脸的轮廓线、复杂度、曲度感兴趣

4个月有颜色分化反应红色

5个月后注视远距离物体,积极观察

4.听觉

3个月,明显的集中听觉,感受不同方位声音(音乐)。4个月,分辨成人发出的声音。

6-8个月,敏感性显著提高,黑暗条件下,能指向发声物体的正确方向。

二、乳儿知觉的发生发展

1.视知觉

(1)图形知觉

出生2天分辨人脸和其他模型

2—3个月喜欢有轮廓线、复杂的和有曲度的物体。

(2)深度和空间知觉

深度和空间知觉是对一个事物是在多远、多深的认识。如:吉布森视崖试验。

2.知觉常性和客体永久性

知觉常性:一个物体尽管由于移动而距离不同,它传递到人眼中的感觉改变了,但它仍然是以同样的形状和大小保留在人脑中,知觉没有变。客体永久性:知觉常性的进一步发展,指客体从视野中消失,儿童知道这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三、乳儿注意的发生发展

第3个月起,比较集中注意某一个新鲜的事物。第5、6个月,比较稳定的注视某一物体。

四、乳儿记忆的发生发展5、6个月,再认

五、乳儿思维的萌芽表现

一、乳儿的气质差异

乳儿期表现出来的三种主要的气质类型:

1.容易护理的儿童

2.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

3.困难的儿童

二、乳儿的社会关系

1.母婴同步性:协调

2.同父亲的相互作用:高峰和低谷

三、乳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依恋:乳儿和照看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如:哈洛的猴实验。

1.依恋形成的阶段

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

前依恋期:0-2个月,无区别的依恋阶段

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7—12个月,区分亲人

2.对依恋形成的影响

(1)母亲的影响:1、3、9个月

(2)父亲的影响:依恋程度相同

四、乳儿情绪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消极情绪

篇3:13例儿童大动脉炎临床资料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1999年1月—2008年8月在心内科住院的13例TA患者。13例中男6例, 女7例, 年龄3岁~12岁, 平均9.3岁。对患者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化验检查和治疗方案及其病情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诊断标准采用Ishikawa’s 诊断标准[1] , NIH被用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2]。使用Lupi - Herrera’s 分型标准评估动脉受累情况[3]。

2 结果

病例特点, 高血压及其他引起的并发症是最主要临床表现。1例抗链O和抗核抗体滴度增高, 但无风湿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经肾穿证实为急性肾小球肾炎。1例腹部B超发现不典型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表现。

诊断和病变受累程度的基础是动脉血管造影术, 分类依据是Lupi - Herrera’s分类[3]。 Type Ⅱ 型大动脉炎是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型。肺灌注闪烁录像术用于两个儿童, 均出现单侧肺动脉分支受累。

抗高血压药在10例有高血压表现的患儿中使用, 且至少2种抗高血压药控制血压。口服泼尼松 (1~2) mg/kg, 7例应用抗高血压药和激素得以控制症状。2例在红细胞沉降率控制后给予经皮血管成形术 (PCTA) 治疗, 而且2例均成功。有2例加用甲氨蝶呤, 2例加用环孢素A得以控制病情活动。

3 讨论

大动脉炎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 造成主动脉弓管壁纤维性增厚和其分支远端的管腔狭窄或闭塞。临床主要表现为眼部症状, 如视力下降、视网膜出血甚至完全失明, 上肢的搏动减弱、血压降低、手指变凉和麻木。其他表现可为高血压, 各种神经系统障碍, 如眩晕、肌无力, 甚至完全偏瘫。累及远端主动脉可出现下肢症状。肺动脉的累及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表现。TA是最常见累及较大动脉和中动脉的肉芽肿性炎。本病病因不清, 于1908年由Takayasu首先报道而得名。世界各地均有发病[4]。多在10多岁的青少年发病。儿童和成人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多发性大动脉炎有三种形式的临床表现[4,5]。 在脉搏消失前期, 临床表现没有特殊性, 包括发热、头痛、体重减轻、疲劳、头痛、关节痛, 肌肉痛。 当患者感受到沿着受累血管分布的疼痛时会出现血管痛。高血压、脉搏消失和高血压并发症是第三期的特点。在疾病早期如果可以意识到本病并早期就做血管成像, 早期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以使动脉的进行性病变得到逆转或者防止动脉的进一步病变。一些特定的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关节痛、心力衰竭和急性时相蛋白增高等表现与风湿热相类似[4,5,6]。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误诊为风湿热。高度的怀疑、在非特异性症状出现时正确的诊断、对四肢血压的精细检查有助于儿童大动脉炎的正确诊断。

儿童和成人的大动脉炎是有区别的。儿童全身不典型症状出现频率较高, 所以容易导致诊断时间延误。高血压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脑病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一些症状如肢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缺血在成人中常见, 儿童很少报道。本观察中病例无肢体缺血表现。动脉的胸段和腹段在儿童容易受累, 临床表现类似于动脉缩窄的临床表现。动脉瘤很少在儿童患者出现, 多在成人患者出现[4,5,6,7]。

本病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已有报道有不同的机制, 感染后、自身免疫、种族易感性、遗传易感性[4]。体液和细胞免疫因素都可能涉及。T淋巴细胞缺陷的调节和抗内皮细胞抗体参与了本病的病理过程。 热休克蛋白在血管损伤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病的诊断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借助血管成像, 尽管多普勒超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诊断。 大动脉炎可以累及肺动脉, 这种情况可以借助核磁或核素灌注扫描[8]。 病情活动性可以根据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来判断。尽管发热的存在、血管源性疼痛和C反应蛋白增高也可作为疾病活动的附加指标[9]。

除了对高血压及其高血压副反应之外,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 (甲氨碟磷和环孢素常用来控制疾病的活动) 。 如果撤药足够快, 在儿童对治疗的反应更快而且更好。

参考文献

[1]Ishikawa K.Diagnostic approach and proposed criteria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Takayasu’s arteriopathy[J].J Am Coll Cardiol, 1988, 12:964-972.

[2] Kerr GS, Hallahan CW, Giordano J, et al.Takayasu’s arteritis[J].Ann Intern Med, 1994, 120:919-929.

[3] Lupi HE, Sanchez TG, Marcushamer J, et al.Takayasu’s arteritis.Clinical study of 107 cases[J].Am Heart J, 1977, 93:94-103.

[4] Kerr GS.Takayasu’s arteritis[J].Rheum Dis Clin North Am, 1995, 21:1041-1058.

[5] Hall S, Barr W, Lie JT, et al.Takayasu’s arteritis.A study of 32 North American patients[J].Medicine, 1985, 64:89-99.

[6]Ravelli A, Pedroni E, Baldioli C, et al.Takayasu’s arteritis presen-ting as severe aortic regurgitation[J].Clin Exp Rheurnatol, 1994, 12 (Suppl10) :S133.

[7] Kinare SG, Gandhi MS, Deshpande J.Non-specific aorto-arteritis.Pathology and radiology[M].Mumbai:Quest Publications, 1998:17-66.

[8]Ferretti G, Defaye P, Thony F, et al.Initial isolated Takayasu’s ar-teritis of right pul monary artery:MR appearance[J].Eur Radiol, 1996, 6:429-432.

篇4:必要的思想资料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倒是欢迎出版社在热度消退以后还出弗氏的书以及对他的研究著作的。就中,苏联人巴赫金写的《弗洛伊德主义》一书是值得注意的一种。

要注意的是,对弗洛伊德之“热”,历史上已经几起几落。二、三十年代,在左派人士中曾经大热一阵,也掀起一场大论争。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英国人的书(《马克思与精神分析》),但在左派的故乡苏联曾经掀起的争论,却未见反映。其实,这是一段大可总结的历史。(顺便说说,整个说来,十月革命后到斯大林当权为止的这一整段时期,对苏联的学术活动都是值得探讨总结的。中国人虽然长时间里“以俄为师”,对这一时期却实在关心不够。)

本书译者看来挺同意这一看法。他在《译后记》中用了一些笔墨描绘苏联二十年代学术界的活跃、宽松、敏感和敏锐的气氛,令人神往。译者提出,“这种气氛,读者从本书的字里行间和引据、注释之中想必也会感染到一些。”还说,“这种积极、活跃、敏锐的气氛,体现了新制度、新时代所固有的思维方式的特点”。这些话都是以引起读者对这本书一种特有的兴趣,即使未必是弗洛伊德学说的崇拜者、反对者或者研究者。

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巴赫金其人。他这本书,其实并不赞成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观点,而是对它作出严厉的批评。对苏联拥护弗洛伊德主义的四位大家,作者各作出深入的驳斥和分析。他自己认为是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然而,到了三十年代大肃反之际,此人竟也未能幸免。先是流放,后来成为中学教师,坎坷终身。这原因可能在于,巴赫金的文论主张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对话”,“探讨”,“复调”,“多声部”……这些思想原则,我们在本书中也可见出。当然,更详细的论述,还得看他的别的著作。

我们推荐这本书,不仅是为了它为研究弗洛伊德主义所需要,更在于,这是一种了解、研究学术史的有用的思想资料。

篇5:儿童保健宣传资料

小儿支气管炎

1,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其他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病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官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

2,症状及体征

A,年龄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尤以6个月以下的婴儿多见。B,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已冬春季节最常见。

C,起病较急,有感冒前期症状,如咳嗽,鼻涕。1~2天后咳嗽加重,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憋喘,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三凹征,肺部体征早期喘鸣音为主,继之出现湿音。症状严重是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体温不超过38.5,病程1~2周。

D,血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增加。学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升高。

3,治疗:小儿发病后及时送医院治疗,由于毛细支气管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故发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如发病后期怀疑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治疗,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概括为“镇静止咳”,此外,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扰患儿使之安静休息,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症患儿可配合雾化吸入,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也可用中药治疗。

4,预后:多数是良好的,病程一般为5~9天,病情在咳嗽发生后2~3天内痊愈,但注意的是患过毛细支气管炎的小儿日后容易患哮喘,因此要积极防治毛细支气管炎,以减少哮喘的发生。

篇6:“留守儿童之家”资料准备

一、硬件标准要求,达到五有:

(1)有场地:要有40平米以上的教室,桌凳齐全,有课外学习、辅导功课、心理疏导场地。(2)有器材:要有一定面积的文体场所、有图书、有文化体育器材。(3)有设备:要配备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一部电话,解决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交流的困难。(4)有阵地:要有标志明显的“留守儿童之家”牌子。有图文并茂、能够反映留守儿童工作情况的版面。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机构、工作计划行事历、工作制度、活动内容、活动剪影、图片等。(5)环境好:内部安全防护到位、周边社会秩序井然,确保安全,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二、软件标准要求,达到五有:

(1)有机构:主要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2)有制度:有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育管护、管理制度、活动制度、工作考评等制度。(3)有安排:年初有计划、有行事历,全年有落实措施。(4)有队伍:要有一支具有较高社会责任心、具备一定管护能力、相对稳定的管护和志愿者队伍。(5)有资料:有能反映留守儿童和家长基本情况、儿童进步成长的记录、工作档案、花名册、个人档案联系卡、“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结对表、帮扶结对花名册、兴趣爱好作品、考试卷及成绩册、心得体会、图片、图书报刊资料。

三、工作内容及任务

1、构建“五大网络”。(1)以留守儿童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络,督促临时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2)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行政村管护网络。(3)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教网络,完善与监护人的沟通联系。(4)以社会团体、“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关护网络。(5)以公检法司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

2、建立“三大机制”。(1)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和管理机制。

(2)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3)留守儿童服务机制。

篇7: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心理学的源流 第三节 心理学的谱系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行为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评价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

为了改造客观世界,一个人有意识的提出目标,制订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与行为

行为(behavior)是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这种反应有内在生理性的(肌肉运动、腺体分泌、胃肠蠕动)和外在心理性的(言语、表情、动作等)。引起个体行为的因素称为刺激。刺激可以来自外部环境(外界的声音、光线、温度、气味、他人讲话的内容、动作、表情等)也可以来自机体内部(头脑中浮现出的思想、观念、欲望等)。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个人可以有意识的掩饰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而不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consciousness)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对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的觉知。人的意识活动包括:①对外部刺激的觉知; ②对内部刺激的觉知;③对自身的觉知;④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

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社会心理是特定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社会心理又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心理学的源流

一、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远古时代心理学思想:万物有灵论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荀子、范缜、古希腊心理学思想:德谟克利特、柏拉图 17、18世纪以后西方哲学思潮:笛卡儿、洛克

科学心理学的生物学和实验生理学源头:达尔文、缪勒、赫尔姆霍兹、费希纳 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学习改造阶段(1949——1956)开展研究阶段(1957——1966)停滞阶段

(1967——1977)初步繁荣阶段(1878------现在》 1万物有灵论:

认为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灵魂的活动。人出生时,灵魂在身体里,控制人体的活动;人在睡觉时,灵魂暂时走出人体;人在觉醒时,灵魂回到人体;人死时,灵魂则永远离开人体。

荀子:

“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藏)焉。” 范缜:

“形者神之质也,神者形之用也”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德谟克利特:

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永远存在、永远运动的,其数目是无限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这种原子特别细小光滑,像火那样,活动性大,贯穿于身体的各部分。柏拉图:

认为灵魂先于身体并独立于身体,是永生不灭的;当神创造世界时,神把理性放入身体,用以指导身体。笛卡儿:

心身交感论:认为物的本质是占空间(有广延性),心则不占空间(无广延性)。心与物之间彼此独立。反射 洛克:

“白板说”:人类心灵如“白板”,一切观念从经验中所得。联想 达尔文

他的 “进化论”中的许多重要观点如遗传、环境作用、个体差异、进化、适应等都成了后来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缪勒

他首倡神经特殊能量学说,主张大脑的机能是分区专司的。还提出了神经冲动产生于神经细胞之间的电化作用的理论。在当时的生理学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赫尔姆霍兹

他经过实验研究,提出了色觉理论和听觉理论,也是今天心理学上解释视觉与听觉现象的重要理论依据。费希纳

用实验方法测量心理现象是如何随物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的(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远近等)在实验设计上,精密测量刺激的强度及其变化以及被试凭感觉所表现出的反应情况,从而揭示了人的反应的变化与客观刺激的变化之间的相对关系。正是由于费希纳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客观刺激的物理属性与人的心理反应(感觉)之间的关系,因此,这类研究也被称为心理物理学。

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派(structuralism)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代表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 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

主要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优点: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缺点: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2.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

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1878—1958)、斯金纳(B.F.Skinner)托尔曼(E.C.Tolman)、赫尔(C.L.Hull)、。

主要观点: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也就是说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O—R”。并且行为主义学派反对内省,而强调运用实验的方法。

3.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苛勒(W.Kohler,1887—1967)考夫卡(K.Koffka,1886—1941),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1947)。

主要观点:此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4.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

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5.认知心理学派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还应该包括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识论,他把人的认识发展看成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并仔细研究这一过程的发展阶段。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这一学派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一定必须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础后,才能研究心理现象。他们把人看z 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的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作原则相同,因而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比。他们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力求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发现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规律,达到探究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目的。他们还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整体综合分析。

6.人本主义学派是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ogers,1902—1987)主要观点: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趋力,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把意识看作是副现象,认为人不是“较大的白鼠”或“较缓慢的计算机”,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为此,他们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该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三节 心理学的谱系

A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B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C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E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F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G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

一、心理学研究

描述和测量:“是什么”

解释和说明:“为什么”

预测和控制:“怎么做”

二、心理学研究的程序

(一)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

(四)选择研究方法

(五)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指的是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不能凭主观臆测。

发展性原则:指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求在研究中,应对心理现象作动态分析,不仅要看到心理现象当时的特点,还要看到它发展中的特点。

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从多层次、多侧面的联系和关系的网络中进行研究。

实践性原则:一方面要求心理学要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应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

教育性原则:强调研究学生心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其研究成果要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四、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测验法 个案研究法 实验法 产品分析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 跨文化研究法 思考与练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篇8:儿童心理学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硚口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对硚口区五家综合性医院和区防疫部门的全部5岁以下儿童作为监测对象。按照儿童基本情况登记册、儿童死亡报告卡, 各医院专人负责资料收集, 每季组织人员核实监测资料, 并上报至硚口区妇幼保健院。硚口区妇幼保健院每年组织人员对本年度5岁以下儿童死亡作漏报调查, 要求出生漏报率<10.0%, 死亡漏报率<15%。统计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硚口区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和主要死因;分析影响硚口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卫生服务现状。

2 结果

2.1 5岁儿童病死率[1]

硚口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活产数为2 236例, 5岁儿童死亡数为5例, 5岁儿童病死率为2.2‰, 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100.0%, 婴儿死亡占5岁儿童死亡的100.0%, 见表1。

2.2 5岁儿童死亡主要死因

硚口区5岁儿童前五位主要死因分别为窒息、恶性肿瘤、肺炎、早产、先心病。婴儿前五位主要死因分别为窒息、肺炎、早产、先心病、其他先天畸形, 见表2。

2.3 卫生服务现状

从硚口区5岁儿童死亡地点来看, 死于医院者构成比占100.0%, 而死于院外者占0.0%。在死亡诊断级别中, 在区级及以上医院者占100.0%, 区级以下医院者占0.0%。

3 讨论

3.1 5岁儿童病死率

硚口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5岁儿童死亡率2.2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100.0%, 婴儿死亡占5岁儿童死亡的100.0%, 揭示今后儿童死亡监测特别是死亡干预的重点是新生儿。

3.2 5岁儿童主要死因

硚口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表明, 5岁儿童主要死因为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窒息和意外, 感染性疾病占第一位, 说明要加强感染性疾病控制, 加上新生儿疾病, 疾病类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60.0%, 进一步加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3.3 卫生服务状况

从硚口区5岁儿童死亡的卫生服务状况来分析, 死于医院者构成比占100.0%, 死于院外者占0.0%。说明5岁儿童死亡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卫生服务, 但调查中发现许多儿童是由下级医院转诊到区级及以上医院的。建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有效管理, 调查引起高危妊娠的各种影响因素;各级医院要努力提高儿科、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以进一步降低5岁儿童病死率。

参考文献

篇9:快速整理资料目录

自动生成文章目录

无论是Microsoft Word还是WPS文字,都提供了文章目录自动生成功能,利用该功能,我们可以在瞬间完成目录的生成操作,并且可以通过Crtl与点击鼠标左键直接跳转至该目录指向的章节。由于Microsoft Word和WPS的操作类似,下面以Word 2010为例,讲述操作方法。

假设文章中的标题格式为:

第一节……大标题(一级)

1.1……小标题(二级)

1.1.1……小标题下的小标题(三级)

……

第N节……大标题(一级)

n.1……小标题(二级)

n.1.1……小标题下的小标题(三级)

指定各级标题,如果你在编辑文档各级标题时,并没有按照样式来设置这些标题,而是使用了普通的正文方式,那么,在使用Word自动生成标题前,就得要为其指定各级标题。按下Ctrl键不放同时配合鼠标左键,选中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在Word主界面中,切换到“开始”标签,在“样式”工具栏中,点击“标题1”,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即被设置成标题样式。用同样的方法,设置二级标题与三级标题。

自动生成目录,定位光标到文章第一页的首行第一个字符左侧(目录应在文章的前面),在Word主界面中切换到“引用”标签。在“目录”工具栏中,单击“目录”下方的下拉箭头,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插入目录”命令,打开“目录”对话框。切换到“目录”标签,单击“确定”按钮(如图1),文档目录即可自动生成。

资料目录快速生成

假设我们平时将所有资料都保存在“F:文档”目录中,而该目录中同时又包含若干文件夹、子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可能包含若干个文件(如音频、视频文件、可执行程序、文档、图片等等所有类型)。想将其中所有的文件以树形目录的形式清晰地罗列,方便提供给好友查看,或将生成的资料目录打印出来保存以便日后查找,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么,怎样在几秒钟的时间内获得详尽的树形目录呢?其实很简单。

打开记事本,在其中输入以下语句(如图2):

TREE /F >树形目录自动获取.txt

篇10: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印象管理: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社会知觉:

关于我们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及如何对他们作出推论的研究。归因:

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和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归因理论:

对人们解释自己及他人行为的起因的方式的描述。

一致性信息:

这类信息指对相同的刺激,其他人做出与行为者相同行为的程度。独特性信息(特异性):指某个行为者对于不同刺激作出相同反应的程度。一贯性信息:

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某项行为出现于同一行为者和同一刺激之间的频率。自利归因:将某人的成功归功于内部、性格因素,将失败归咎于外部、情境因素。

自我概念:

自我的内容,即我们对于自己是谁这个问题的了解。自我知觉:

以自我为思考对象的行为。内省:

往内心深处探索,并检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动机。自我调控:

个体控制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方式。印象整饰: 也称印象管理,指行为者透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表达,试图控制和操纵知觉者对自己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

篇11:学习心理学复习资料

1.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2. 注意的特征

选择性:从诸多对象中选择少量的对象加以注意

集中性:将注意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一直维持到活动结束

3. 注意的清晰程度:注意的中心;注意的边缘;注意范围之外

注意的外部表现:无关动作停止;朝向反应

4.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又称不随意注意,不易疲劳)

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意识的清晰性相对较差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刺激物的特点:

强度: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对比;活动;新奇性

活动者的特征:兴趣和需要;情绪;经验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又称随意注意,易疲劳)

可完全由人自主控制;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活动效率高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活动的组织特点

注意者的特点:对活动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个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人格特征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又称随意后注意,不易疲劳)

对活动高度迷恋;活动或动作高度熟练和自动化,活动效率最高

※影响有意后注意的因素:对活动的迷恋程度

5.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选择性注意):

同一时间注意到的对象的数目

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性注意):

注意稳定在同一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注意的转移:

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从该关注的对象上转移到不该关注的对象上.

注意的分配(分配性注意):

注意同时能指向多个对象的能力

6. 大学生注意的特点:随意注意得到充分发展,注意品质有了新的提高

7. 注意力的培养:良好注意习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广泛稳定的学习兴趣;锻炼意志、抵抗干扰;防止疲劳

8. 注意规律的应用

合理安排集中学习的时间

合理设置活动的组织形式

科学配置不同的活动

健康用脑

注意品质的锻炼

二.记忆

产生和发展

1. 记忆的概念: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 记忆的种类

按照记忆的目的性:无意记忆,有意记忆

按照保持时间划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按照记忆内容划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3. 记忆环节:识记(编码);保持(遗忘);再认和再现(提取)

识记的任务和目的: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识记的方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识记材料和性质: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

识记材料的数量:集中识记和分散识记

自然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材料的性质:形象性

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情绪:动机性遗忘

4. 遗忘的原因

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遗忘的原因: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记忆的线索

5. 有效记忆的策略——识记的策略:明确的识记目标,意义识记,多通道协同识,记忆术

的运用:联想法、形象法、谐音法

有效记忆的策略——保持(复习)的策略:复述:维持性复述、选择性复述、概述

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适度的超额学习,复习方式多样化

有效记忆的方法——提取的策略:联想,推理,再认,注意转移,情绪放松,背景提示

6. 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识记的速度迅速

持久性:保持的时间长久

精确性:记忆的内容准确精细

准备性:提取的速度和正确性高

7. 记忆的发展

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

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

记忆策略的发展:

16、17岁是记忆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对形象材料和抽象材料的记忆都高度发达,并能够主动运用一些记忆策略

8. 记忆力的培养:优化影响记忆的生理因素;以良好的心态进行记忆;组织有效的复习;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9. 记忆规律的应用

以易于记忆的形式展现知识

加强知识的概括和组织

运用多重方式呈现重点

上一篇:“农村党员电教科技工程”宣传教育年实施计划下一篇:晚安的温暖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