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语文教研活动报道

2024-07-29

学区语文教研活动报道(通用9篇)

篇1:学区语文教研活动报道

良圻学区教研活动报道

为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良圻学区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5月16日上午,良圻学区课堂教学评比暨教研活动如期在良圻小学举行,中心学校学科辅导及相关校长、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的授课教师语文是良圻小学的莫燕芳老师和化龙小学的李洁老师,数学科是那帽小学的莫民桃老师和木塘小学的黄冰老师,英语科是二小的蒙燕丽老师和利垌小学的陈金梅老师。所谓只有精心才有精彩,六位老师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各具特色。最后,莫燕芳、莫民桃、蒙燕丽三位老师获得参赛科目一等奖,李洁、黄冰、陈金梅三位老师获得参赛科目二等奖。上课结束后,老师们就课堂授课情况和对自己的启发进行了充分交流,中心学校黄荣海辅导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肯定。

此次教研活动既搭建了学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研水平。

六景镇良圻小学报道2014年5月16日

篇2:学区语文教研活动报道

交流研讨课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促进第四大学区各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于2018年9月26日在实验小学举办“2018年第四大学区青年教师交流研讨课活动”。

活动共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展示,第二个环节是课后网上研讨。

第一个环节活动安排了六节课,语文、数学、英语各两节。分别是平安镇中心校吴春梅的二年语文《我要的是葫芦》、靖安小学程扬的三年语文《亡羊补牢》、平台镇中心校丁小婷的三年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实验小学万里娇的六年数学《圆的认识》、三合小学王贺的四年英语《Unit1 My classroom》、洮河小学许媛媛的四年英语《Unit 4.My home》。第二个环节各校自选时间在校内进行研讨活动,并上网积极发言回贴,研讨、各抒己见。

篇3: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研究

一、学区教研共同体

共同体原本是社会学的一个专有名词, 意思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 是人们通过某些积极的联系而形成的集体组织, 具有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 既包括小规模的社区自发组织, 也可指更高层次上的政治组织, 还可指国家和民族这一最高层次的总体。任何共同体, 本质上都是利益共同体, 这个利益可以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心理利益等等。而教研共同体则属于具有文化利益的共同体。

共同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交流。教研共同体则是为了共同的教育理念, 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流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共同体, 也就是说其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联合, 旨在联合本校教育资源 (教研组或课题组) 或者某一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去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学区教研共同体则是以学区作为载体而构建的教研共同体。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 其目的是发挥学区地域内每个学校的优点, 弥足其缺点, 充分利用龙头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 使学区教研共同体内的学校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发挥特色与优势, 同时弥补缺点, 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无论是人才资源、管理资源, 还是设施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 都能达到互利共享, 互帮互助推动整个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学区教研共同体的背景与优势

当前我国的学区教研共同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有必要了解教研共同体发展的背景, 从而更好地去解决教育公平等问题。众所周知, 学区内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难点”与“热点”, 其承担着能否成功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群众民智民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学区教研共同体正是代表着一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一种健康持续的教育政策导向、一种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信念。目前, 一些地区已经本着合作共享的目标开展了学区教研共同体的探索发展。例如某城市按照地域将中学和小学划分为十大学区教研共同体, 设立学区教研共同体管理委员会及其分支管理机构, 统筹教研活动、协调教育资源、出台条例意见, 全面引导和规范全市学区教研活动。各学区教研活动由分支管理组长学校协调统筹, 学科活动由学区内学科教研中心组组长负责, 同时市学科中心教研组跟踪指导服务, 以龙头学校为先导, 搭建学区共同发展平台, 相互学习, 合作交流, 带动各个学区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因此, 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也是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学区教研,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建设学区教研共同体, 旨在完善教研网络, 加强学校之间甚至城乡之间的教研交流与合作, 从而达到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共享, 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整体发展, 提高某一地区整体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那么学区教研共同体究竟有哪些优势?一是教研共同体具有全面丰富的活动内容。教研共同体成立后, 学区教研中心能够认真综合分析本学区的师资和教研现状, 因地制宜地打造名师示范课、学科研究课、成果展示课等, 把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作为深化学区教学研究的立足点和归宿。二是教研共同体具有合作交流展示的大舞台。学区间相互交流共享, 积极打造集团式教研氛围。尤其是学区教研共同体内具有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教研、交流观点、开展互动的平台, 如QQ群、微信群、邮箱等公开信息, 有利于学区依托强大的网络资源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三是教研共同体的开展体现了教育合作共赢的力量。教研共同体不仅汇聚了教研活动的人气, 激发了教师主动教学的欲望, 也凸显了广大教师的潜在价值。

三、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教研共同体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 学区教研共同体还在起步阶段, 许多教研共同体存在着承担安排考试、组织公开课和示范课、检查教师课程备案以及传达指令等工作。这样一来, 教研共同体异化为一些一般性的事务性组织, 承担起了行政管理的职责, 并没有承担起一个有效的课程实践的组织。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教研共同体意识没有扎根于广大教师头脑中, 造成教研共同体角色转化缺失, 教研实践活动规划意识与能力欠缺, 止步于当前的发展阶段, 难以发现教研共同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也无法为其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针对性的策略, 这些意识观念上的松散直接制约着教研共同体的成熟完善健康发展。

(二) 合作教研缺乏深度

虽然教研共同体已取得一些进步与发展, 但教研共同体内教师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违背了创建教研共同体的初衷—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一方面, 一些教师往往自己有独特的教学专长、独家经验和成熟教学理念, 不愿意自愿参与到教研活动中, 即使参与到教研共同体中也表现为虚假合作;另一方面, 各个学校之间也有设置教研壁垒的现象, 一些学校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真正教学“王牌”“尖兵”“骨干”, 或多或少担心自己学校的优势地位影响学校的生源与发展。此外, 一些教研共同体出现了类似“学派”的纷争, 存在着一些教学观点和教学实践的纷争和分歧, 侵蚀着教研共同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 运行机制不够成熟

无数成功团体或组织的实例告诉我们, 一个成功的组织或者团体必有完善的运行体制机制, 这是无可辩驳的。当前, 教研共同体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等还不够成熟, 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研共同体的长足进步。一是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学科中心、教研小组、教研大组、共同体建设工作小组、全市学科教研管理小组等分级网络建设结构不完全, 管理指导等职责划分混乱;二是教研共同体考核机制不完善, 教研活动开始与结束等考核松垮, 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晋升评优、业务进修等缺乏考核;三是监督机制不成熟, 管理机构懒于监管, 疏于监控, 缺乏有效的监管规范制度和条例。

四、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优化途径

(一) 加强教研共同体建设意识

意识是人类思想的产物, 一种强烈的意识能直观地促进事物的实践与发展。教研共同体也是当前教育改革者为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而产生的思想产物。如果不能从思想这个根本上加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意识, 那么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正义等也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阁”。那么如何加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意识?首先, 建设的领导者要结合当地实际需求, 立足本地教育实际, 加强教研共同体建设精神的宣传与强调;其次, 各个学区应重视教研共同体建设精神的理论学习和体会交流, 从教研共同体建设文化角度着手, 让共同体建设成为一种承民意、接地气、利百业的文化现象, 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领这种文化的精神要旨, 自觉成为这种文化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二) 稳固夯实合作力度

意识固然重要, 教研共同体合作也不可或缺。首先, 学区教研共同体内各个学校应加强交流互访, 形成定期交流的长效机制, 成功借鉴各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了解领会各自办学特色, 破除壁垒,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其次, 各个学校要轮流承办教研活动, 做好组织规划实施等工作, 确保教研活动质量, 其他各校应积极配合与学习, 不得推诿、拖靠、贻误工作;再次, 学区教研共同体内的各校要发挥各级教师优势, 不断优化教研资源, 充分提供优秀骨干教师、保证其参与次数, 同时充分发挥本学区教研组团队的智慧, 交流见解与意见, 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最大限度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做到优势互补, 坚持点面结合, 以点带面, 分层推进。此外还要树立典型, 建立骨干教师群体, 带动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最后, 要注重倾听教师的心声与需求, 努力解决教研共同体建设活动中教师的需求和问题, 激发教师的合作积极性,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 完善运行机制

教研共同体作为一个组织团体, 其必须具有对应的运行机制。一方面, 逐级建立学科中心、教研小组、教研大组、共同体建设工作小组、全市学科教研管理小组等分级网络, 明确职责划分和管理领导, 形成人员调整、基础雄厚、管理得当的辐射全市学区的教研网络, 由点到面, 环环相扣, 为全市的教研共同体建设打下扎实的结构基础;另一方面, 完善各级教研工作考核, 全市负责学区教研考核, 学区对各校、广大教师的教研活动质量与实施及时考核评价, 并将效果与奖励制度、晋升评优、业务进修等挂钩, 激励学区教师不断进取。此外, 明确监管机构任务指标, 加强监管机构轮流调整, 有效激发监管力度。

摘要:学区教研共同体作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已经成为当前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定义特征、背景优势、存在问题与优化途径, 旨在为学区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区教研,共同体途径,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赵学良.学校科研管理者“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C].北京市区县科研人员学术年会, 2008.

[2]邓小丽.基于共同体文化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研究—以某高中英语教研组建设为例[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刘其祥.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导刊月刊, 2010 (6) .

[4]顾燕萍.课程文化转型中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校本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如何有效开展学区教研活动

[关键词]学区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

学区,就是为了便于统筹区域内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根据中小学分布情况所划分的教学管理区。划分学区的目的是办好每所学校,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学区教研活动具有就近灵活、贴近实践、规模小、花费少、易于操作等明显优势,增加了教师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但目前学区教研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学区并不是行政机构,会造成例如组织松散,教研活动时间难以保证,各学校对学区教研活动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学区专业引领不够,学区教研组成员间联系少,感情淡漠,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就学区教研活动如何开展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完善管理机构,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

首先,可在学区的学校之间成立管理委员会,成员们定期参加学区行政会议。同时根据学区教研活动要求,形成学区教研中心组。通过这种组建管理机构的方式,保证管理到位,做到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双管齐下。其次,在以学区主体校为主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件比较差的学校,通过学区联动来利用和挖掘其他各所学校相对优势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可以利用成员校教师的优势资源,成立不同学科工作室或者设立学区学科教研组,进行跨校教研活动,如上公开课、研究课,进行某些学科的教学交流活动、教学评比等,共同开展丰富的教学研究活动。

学区管理委员会定期在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时召开例会,制定每学期详细的学区教研活动计划,也可以开展成员校主题活动月,每一个活动月包括专题教学研讨、学区同课异构等活动。学区主体校的活动月增设业务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学区管理委员会为确保学区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

教研活动是学区教育质量提升的载体,活动的生命在于活动的质量。要求每个教研活动安排必须做到“四定”:定主题、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活动中做到“四有”: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小结,保证活动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还应利用学区教研QQ群进行教研交流讨论、上传优质教学资料共享教学资源,以此打破时空限制,辐射学区化教研活动影响,分步推进,实现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培训和教研,促进教师业务提升

学区主体校应积极组织学区成员校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学区教育科研氛围。例如可以组织学区校教师参加各类教研培训、观摩教学竞赛、研究学区校教师基本功竞赛成果等。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专家高屋建瓴地引领,因此学区主体校要利用“走出去、引进来”方面的优势,创造条件组织学区校教师外出参加学习、观摩、交流活动。各学区校也可以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与兄弟学校开展互学互研交流活动,通过聆听全国优秀教师、专家的讲座,观看优秀课例等活动,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要求,领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外出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研组要求他们除认真做好记录外,回学校后还要上一节学习汇报课,并把学习体会在学区校教研活动中和组员进行交流。通过培训、学习、体验、反思、交流、总结等一系列做法和步骤,进一步加强学区校的联系,实现学区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学区教研活动影响。

为更好地促进学区教师专业成长,保障各学科教师有充分的教研时间,学校要达成学区教研同步的共识,开学初应制定详细的学科教研计划,统一学科教研时间,固定教研地点,确定教研主持人,活动做到“四定”“四有”,让各个学科的教师深度交流沟通。特别是由于小学科的专业教师有限,这种学区内的集中教研有利于他们互相促进提高。

学区通过学科教研同步、学区同课异构、名师送教下乡、专家主题讲座、骨干引领示范、课改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促进学区间教师相互学习。骨干教师送课涉及学科尽量全面,要求参加听评课的老师积极参与,并提出点评建议;有计划地邀请各学科的教育专家到校进行专业讲座和评课指导,学区成员校均要求派出教师参与,专家们的讲座和评课高屋建瓴,教师业务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学区教研氛围也会日益浓厚。

经过各种形式教研活动的渗透,由最开始的学区主体校单方引领示范,到学区各校自主开展主题活动、互动交流,最后形成学区校教研同步,名师送课、学区校青年教师同课异构、名师专家讲座等学区校本培训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形成教学、教研、培训相结合的教研系统,完善“横向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研体制。

三、名师工作室推动学区教研迈向纵深

“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根据各学区校的定位和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名师兴名校为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原则,创建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或者教育管理类型的名师工作室无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通过为学区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搭建“名师工作室”这个发展平台,整合了学校优质资源,为教师提供成长、成才、成功的园地,可以使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从而更积极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名师工作室可以由学区主体校直接管理领导,由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保障,教科处可以协助对工作室进行管理和考核。工作室根据一定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名师送教、名师讲座、同课异构、师徒结对等形式,深化学区优质资源的整合,有效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这样,学校的教师成长发展通过学区教研中心组和名师工作室两个抓手、两个平台来完成。

学校名师工作室应在教科处的引领下,有计划地开展学区教师关于教学的系列研究与培训,要让教师意识到开展学科教研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要让科研意识渗透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过程中,学校的名师工作室要让教师意识到教学科研源于素质教育的需要,要让教师提出有利于课程改革、源于教学实际的研究课题,并且有针对性和有计划地研究和探讨这些课题。这种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教师应逐步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同伴即专家”的教研思想。在对课题的取舍上,要让教师对课题的研究从行政取向和完成任务的取向向探究和实现教育价值的取向转变。每个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组的实际情况,应让每位教师建立自己学科研究的个人课题,通过这种全体性的课题研究,让学校的课题研究日趋规范,提升学科组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和内在品质,促进学科组内涵式发展,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研究氛围的提升。

随着学区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学区教研管理中仍然会存在其他问题,但是可以肯定,学区教研活动增进了校际沟通,实现了教师交流,促进了学区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区教研管理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我们要继续探索和完善操作性更强的实施策略,创建有特色的学区教研组,为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不断努力。

篇5:学区语文教研活动报道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课改,紧紧围绕我县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学区联手,沟通协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安各庄学区语文教学特色,整体推进学科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加快学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解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打造语文精品课堂,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一支强有力的中心教研队伍,以典型带整体,引领、提升学区语文教师整体素质及学区语文教学水平。

2、发展安各庄学区语文教学特色。以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语言魅力为基础,以阅读中外经典为主要内容,以评比“书香班级”等为评价手段,打造课外阅读这一学区语文教学品牌,营造全区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开展学区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

三、具体内容及措施:

(一)、加强业务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成立学区语文中心教研组。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学区成立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主要由学区分管语文的领导与部分骨干教师组成。中心教研组要充分发挥骨干带头引领作用,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力度,锐意创新,引领学区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2、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语文精品课交流活动。选派本学区优秀

骨干教师,进行精品课观摩,展示学区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提升学区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3、开展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每学期确立一主题,如阅读教

学、作文教学、字词教学、语文实践活动等,围绕主题以集体备课、展示课等形式,开展学区交流、研讨,促进共同发展。

(二)、抓好课外阅读,打造学区语文特色。

1、学期初,共同拟订学区课外阅读活动计划,明确阅读内容、达成目标、工作方法,指导学区读书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开展。

2、合作建立简明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制度。完善阅读考级制度,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学子”的评比活动,有效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3、研究如何家校“联网”,形成校内外读书一体化。

4、积极开展学生读书交流活动。

(三)、开展学生活动,拓展语文教育时空。

1、每学期开展一次“与学区小伙伴手拉手”语文实践活动,主

要形式有知识竞赛、朗读比赛、作文大赛等。

2、学区小伙伴结对子,通过书信密切往来,加深感情,同时锻

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 研 组 工 作 计 划

具体活动安排:

第一次10月12日 集体备课二年级《苏珊的画》地点:李小多媒体

第二次

第三次

篇6:学区语文教研活动报道

童寺中心校

曾烈富

为了使“聚焦课堂,有效教学”落到实处,2011年3月25日,童寺学区开展了小学语文、数学、思品说课竞赛活动。县教育局教研室裴敬武莅临指导。

说课竞赛活动分三个组同时进行。8:30,参加说课的教师现场抽签决定说课顺序,各组负责人宣布评比细则,9:00,说课竞赛活动正式开始。

经过激烈的角逐,各组分别评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五名。

篇7:新窑学区庆祝“六一”儿童节报道

新窑学区隆重庆祝“六一”儿童节

六月一日,鼓号齐鸣、彩旗飘飘,花束、花环飞舞,笑脸迎着红日,新窑学区召开庆祝表彰大会,少年儿童欢欢喜喜过节日。

节日庄重祥和,学区邀请了各级领导出席庆祝大会,与会领导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XX,镇党委副书记张XX,教育局督学杜XX和新窑、净石沟煤矿及各村支部书记。少先队员为各级领导佩带红领巾,新窑小学少先大队举行了新队员入队仪式,来宾为新队员佩带红领巾。

张XX同志为大会致词,勉励少年儿童奋发向上,争做四有新人。学区校长李XX同志向孩子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号召他们争做文明青少年。

庆祝会为市、县级优秀学生、学生干部、模范班主任、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颁发了奖状、奖品。

各中、小学、幼儿园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新窑煤矿幼儿园的《祖国你好》,柏家沟小学的《我们是党的好儿女》博得一阵阵喝彩和掌声。煤矿、街道周围的社会群众把演出现场围的水泄不通。

新窑学区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照片

新窑学区“六一”庆祝表彰大会,邀请各界领导光临,图为开幕式升国旗仪式。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XX同志,在“六一”庆祝活动大会上致辞,勉励少年儿童争做四有新人。

花束队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与欢呼声 威武庄严的仪仗队入场表演。

篇8:语文组教研活动报道

4月2日周三下午,附中仙小校本教研活动如期开展。全体语文教师满怀热情,齐聚多功能室,用学习的心态,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教研活动中。

此前,一年级组成功开展了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给大家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次活动由二年级组老师带着大家共同进行。活动由语文教研组长谢晓娟老师主持,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二年级组刘莉云老师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第二个环节,分年级组进行集体备课。

刘莉云老师带领大家学习的主题为“关于仿写的一些简单策略”,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精美的演示文稿。她从自身扎实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策略,关注仿写的层次性,让学生在有梯度地进行仿写训练。仿写过程中利用教材中句子特点,为学生打开仿写的窗户,寻找读写结合点。这些为学生从低年段写话,向中高年级习作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一些词汇的积累和运用。除了课本中提供的写作方法,刘老师在进行仿写的指导时,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对生活场景的捕捉,发掘生活中立体的场景,使之成为孩子仿写的素材。比如,在教学《月亮湾》这篇课文时,她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描写月亮湾的方式方法,仿写自己的家乡或自己住的小区,并向老师们展示了两位学生优秀的仿写作品。在场教师既为刘老师的扎实教学和精心付出而感叹、感动,同时在理论学习方面收获颇多,对仿写、读写结合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接下来的分组集体备课环节中,二年级组所有老师,针对方逍遥、王修之两位老师即将开展的《台湾的蝴蝶谷》一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在研讨交流中,群策群力,为二年级组的课例展示做准备。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挖掘教材知识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给年轻老师进行精心的指导和帮助,加快了年轻老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以获得更好的提高。

篇9:学区语文教研活动报道

——记二年级语文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

在当前小语界大力倡导“语用”的环境下,我们二年级语文组的老师对如何有效落实“语用”,促进“语用”增值,作了不同的思考与实践,并与12月15日开展了以“找准训练点 促‘语用’增值”为主题的自荐公开课活动。

基于“阅读教学中‘语用’,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阅读中熔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与倾吐,还是利用说写叩击文本,进入语境进行对话和直白的过程。”的认识,我们选择了三篇不同表达方式的课文进行展示。张玲老师引领的《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张老师在课上引领孩子编儿歌区分“袍、雹、跑、泡”;引导学生知道太阳一晒,水就变成汽,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晚霞”等,将科普文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体现了“语用”在科普文中的价值。陈霞敏老师引领的《父亲和鸟》结构独特,全文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句话来写,在表达方式上以对话为主。陈老师就引领孩子在充分自由地感悟到父亲“知鸟”、“爱鸟”后,通过师生配合、男女生配合、自由组合等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彰显了“语用”在朗读中的魅力。周亚波老师引领的《窗前的气球》一文文前“他觉得真没意思”和文末“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在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周老师以此设计悬念,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并随机进行“语用”的实践,如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他好像听见同学们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语用”让孩子们习得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

上一篇:学习汪金权老师事迹有感下一篇:政府采购规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