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体育课游戏化情景化教学研究

2024-08-05

小学低段体育课游戏化情景化教学研究(通用10篇)

篇1:小学低段体育课游戏化情景化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体育新课程游戏情景化教学

【摘要】体育教学离不开学生身体的练习,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动作概念与合理的运动行为对提高身体素质与减少运动损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 “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就如何选用体育游戏情景化教学,突出体育游戏情景化的特色,突出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注重坚持“健康第一”,注重“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及行为习惯,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等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体育课

游戏情景化教学 有效运用 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健康情景化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过分重视通过不厌其烦的示范和讲解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基本处于一种无需动脑筋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是进行机械模仿和练习。体育正在从完整的运动技术型转变帮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爱好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现在体育课给予我们体育老师更高、更严的要求。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突出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注重坚持“健康第一”,注重“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

程改革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的新型关系。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一直强调运动、技术的教学,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学生只是机械式进行重复的身体技术练习,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张扬。体育课程缺乏乐趣和情趣,学生难以对体育课感兴趣。因此造成学生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儿童的天性使他们向往运动,喜欢上体育课,而另一方面,面对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却从心底里涌出一股厌恶之情。于是“放羊”是学生在体育课上放松的唯一途径,从而造成体育课走向另一种极端。

如何改变目前体育教学的这一现状,是每个体育教师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在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后,提出了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情景化教学,试图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教材的有效处理,运用多种途径构建学生体育运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特定的游戏情境中,完成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并保持较高的学习情趣,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为此,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情景化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促进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的发展。

1、倡导快乐体育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以主动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案例分析:小学三年级体育课“轻物投准”教学片断与简析: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些知识吗? 生1:在北京召开

生2:奥运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生3:火炬传递到过我们中卫呢!、、、、、、师:啊!看来小朋友们了解的真多呢!今天我们将举行“小小毽球,飞向奥运”的轻物投准的比赛。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赛出成绩,我们得学好本领,孩子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情趣高昂)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要达到以下3点目标:

1、通过投准的练习,使学生体会肩上屈肘,快速挥臂方法及用力顺序;2初步掌握投准的方法,提高投掷能力;

3、培养果断,遵守规则,注意自己安全的同时要注意他人安全的品质。

师:现在我们一起开火车进入奥运赛场 生:开火车游戏

师:现在给大家出个谜语看谁能猜中?(一只小鸡真灵巧,五彩羽毛身上飘,会翻跟斗会跳高,落地上不会跑)

生:毽子

师:对,是毽球。现在让我们一起用毽子在奥运赛场上先来玩沙包游戏好不好?

生:好啊!(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组,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区域用毽子进行游戏。)

例如:在“轻物投准”教学片断中如果让学生单纯的投,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主要采用情境式教学。通过情景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抓住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投准游戏)并结合奥运年,开展以游戏为情景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玩”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而“我是奥运小投手”为主题的游戏,更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意识与激发学生对2008年我国申奥成功的自豪感。通过教材“轻物(毽球)投准”为载体,以“情景教学法”为桥梁,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中练”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的乐趣,掌握动作技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堂课的教学取得了成功,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我国申奥成功的神圣感,还让他们受到了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好时光,好好学习,长大后爱祖国的美好思想情感。

2、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强调在游戏中乐学。

在教学组织上,主要严密的课堂纪律与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体育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秋冬时节,为了达到“热身”的效

果,尽快推动课堂练习的展开,我们常常做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如“双人操”、“看谁灵巧”、“看谁跑的快、跳得好、投的准”、“贴膏药”、“碰碰车”、“闪电追逐”、“传递游戏”等等游戏,上述活动确有良好的功效,而且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这些游戏中体验到体育学习中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游戏发挥的功能,一要活动面广,热烈而带有普遍性,并且达到“启动”身体的目的;二要喜闻乐见,有趣味,起“调动”作用;三要简便易行,一学就会,并且接近即将开展的主项目练习。这样才能带动教学机器,振奋学生情绪,要灵活运用游戏法,有目的地将游戏巧妙的渗透、穿插与基本部分之中,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使教学充满生机。如:投掷课前安排实心球的发挥练习,反方向左右边传递、反方向上下手传递游戏(分成两组用多球进行比赛),然后做前抛、后抛(两排相对)等力量练习,最后自然衔接投掷的原地、助跑练习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跳远考核做“拉网捕鱼游戏”(分成两组,计时进行),然后使学生带着热烈的情绪进行试跳考核中。我认为,游戏教学法是对准备活动的改革,并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另外,在课的进行中,为了克服某些必修教材的枯燥乏味感,可穿插的游戏性辅助练习也很多,如:培养短跑的反映速度的练习有“追跑游戏”(两排相对1m,分为1、2两数,听数追或跑,鸣哨则练习止),有“拍手接力”等;培养长跑能力的有“群体斜坡跑”、“一条龙超越跑”;这些游戏能紧密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的兴趣。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学和情景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充分发挥游戏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游戏情景化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提高学习效率,长期坚持会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情景教学最有价值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想象力,动手又动脑,培养了个性发展,具有实效性和生活化,更适应现代素质教育。为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今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今后十年教育的战略主题,明确提出要把资源配置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形式,也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应该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

篇2:小学低段体育课游戏化情景化教学研究

摘 要: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用游戏化教学来开展小学体育的教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体育游戏特点进行分析,利用体育游戏充分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提升体育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特点

一、游戏化体育教学的特点

1.娱乐性

游戏化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学生全身放松,积极参与至游戏中,虽有一定规则,但却是以娱乐性为基础,让学生可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减少学习的压力,同时增加身体素质。

2.趣味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要注意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就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习可以真正发挥创造与想象力。

3.竞争性

在游戏教学中要注意竞争性的特点,而且大多数的游戏也是以输赢为结果。可是要注意竞争性的设定也要以娱乐为基础,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公平竞争。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具有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知识。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游戏化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地位,活跃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是人生学习中基础时期,对人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力,而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好机会。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教育学生,在活动中不要违反相关规则,构建起坚强的意志,积极、有礼地对待竞争对手。

三、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现实场景的运用

把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融入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同时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们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增强与人的交际能力。

2.多元化的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理特征是比较容易喜新厌旧的,再好的游戏多玩几次后都会觉得无聊。所以,要按照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游戏化教学,要不断去变化游戏的玩法、内容,让他们可以保持好奇心,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

采用游戏化的体育教学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喜爱,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成长产生积极作用。因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3:小学低段体育课游戏化情景化教学研究

一、概念分析——可能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 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 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可使学生学习和基本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较好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手段, 它在内容、形式、作用以及参加对象上都具有综合性。按运动项目可以分为:篮球游戏、排球游戏等;按游戏进行的形式可以分为:接力游戏、追逐游戏、攻防争夺游戏等;按身体素质可分为:速度游戏、灵敏游戏等。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 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掌握身体练习的各种活动的运动技能。可见运动技能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也说明技能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也永远都会是重中之重, 不可忽视, 更不可淡化。另外, 体育游戏的综合性体现出几乎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几乎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和训练的手段;体育游戏既能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又能运用它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和战术。它的综合性也折射出它运用上的弹性和广泛性。恰恰是运动技能和体育游戏的地位和性质成全了它们两者的融合, 拉近了两者的距离, 提供了两者转化的可能性, 为体育教学的继续发展建立新的起点和突破点。

二、现状分析——必要性与重要性

1.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游戏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 并且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 兴奋点易转移, 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在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中, 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 无意注意还占着主导地位。而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恰恰能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的指向与集中,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兴趣和本能的喜爱。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 其骨骼硬度小, 韧性大, 骨组织内有机物较多, 无机盐较少, 骨松质较多, 骨密质较薄, 骨骼富有弹性, 不易骨折, 但易弯曲变形;另外, 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善, 心缩力弱, 心率快, 脉分输出量比成年人小, 负氧能力差, 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学生的运动负荷不宜过大, 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而恰恰体育游戏本身持续时间不长、人均活动时间合适,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游戏合作过程中自我调节。同时内容丰富, 通常要集体合作才能完成, 故不会造成个体负荷量过大的情况, 总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反应有张有弛地参与。

毋庸置疑, 小学低年级学生热衷体育游戏, 并且体育游戏也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问题在于, 目前我们所进行的体育游戏是单纯的游戏, 是纯粹的玩, 甚至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 缺乏针对性、专项性和规范性、技术性。

2.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技能学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他们很难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听, 然后练。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技能传授模式不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却听得似懂非懂的情况, 这就说明体育教学特别是技能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 只注重传授是不够的, 还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可否认, 技能学习本身是枯燥的, 但它又是体育课程所必须掌握的。问题是不能一味地让学生玩, 也不能只注重学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而是要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所以技能教学必须改革。当然, 改变的并不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语言艺术、教师示范、讲解顺序、练习方法等细节问题, 而是整个技能教学的模式需要改变, 从本质改变, 再变形式。

因此, 如何将运动技能与体育游戏有机地联系和整合, 并形成内部渗透、从而获得双赢,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并使之落实于实践。

三、发展对策——可行性

通过研究、观察发现, 低年级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 最为强烈的心理欲望就是取胜, 而对于游戏规则的遵守意识是非常薄弱的, 他们会无意识地违反规则, 试图通过变化游戏中所涉及的动作技术去获得胜利。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渴望胜利的心理, 设计相应的体育教学。下面, 本文将尝试分三个阶段来诠释这种游戏与技能相互转化和渗透的平衡模式, 以游戏为主线, 贯穿技能教学。

在课前根据所要达到的运动技能领域目标设计相应的一种或多种体育游戏, 使其具有针对性。比如, 投沙包技能学习时, 技术关键是通过肩上屈肘、背后过肩、挥臂方向等形成的抛物线。这时候我们可以设计对应游戏为“你的落点, 我的起点”, 即五人一组投沙包接力, 划分好横向区域, 第二个人投的起点就是第一个人投出去的沙包落点, 依次进行, 最后以五人投远的总直线距离决定胜负。

第一阶段, 教师不教投沙包的动作技术, 只是说明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同时做一次完整的投沙包动作示范, 给学生留下完整的初步印象, 即刻组织学生分组游戏。这个时候, 学生都不太会“玩”, 投出指定区域等犯规现象普遍, 投沙包这一技能中可能会出现的易犯错误也接踵而至。学生这时候是匆忙地结束了游戏, 对于比赛结果互相都不服气, 也就是这种人人“不服气”、个个“我能行”的心理, 建立了我们进行真正技能学习的引子。

第二阶段, 将学生这种单纯的好强心理升华, 主要通过语言激化。教师设计相应的情境:“同学们, 刚才的游戏X组获胜, 我们要不要再玩一次, 赢过他们啊?”“要, 一定要!”孩子们议论纷纷, 这时候, 教师可引导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X组能胜利吗?我们只要掌握他们胜利的秘诀, 其他组就一定能赶上甚至超越他们对不对?”“对!”孩子们回答一致。然后告诉学生:“因为老师在游戏之前做过一个示范, 很多同学都只看见投得很远, 只有X组的同学注意了老师的动作, 那就是他们为什么投得远的秘诀, 大家想不想马上掌握这个秘诀再一决高下啊?”“想, 要!”孩子们兴奋地高声喊道。这个时候, 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对这一技能的兴趣, 甚至产生主动学的意识。此时, 教师就可以进行技能的教学了, 孩子们肯定都是专注的, 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 就是学会了才能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取胜。当然, 这个阶段的传授要言简意赅、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学生的兴致就被枯燥磨灭了。只需将重点、难点突出, 易犯错误点出, 然后组织大家进行短暂的尝试, 即可开始第二次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意识地运用。第二次的游戏, 我们可以将游戏规则进行变化, 轮流五回计算总距离, 也就是每个人投了五次, 这实际是增加人均练习次数, 但在游戏中进行学生必定每次都是尽力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加以语言提示, 如表扬、鼓励、纠正等, 待游戏结束评价时, 教师可将取胜队伍的成功归结于某些同学技能掌握的正确规范上, 并请之示范;将其他队伍的失败归咎于某些同学某一技术环节动作的不到位或错误上, 也请之示范, 这样无形之中凸显出了技能的正确掌握与动作的正确规范是多么重要, 关键会直接影响游戏的胜负, 学生会进行自我对照和思考。随后, 继续引导学生:“我们失败的队伍服不服气啊?”“不服气。”孩子们永远都会这样回答。“那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只要大家都学会动作了, 都做漂亮了, 就能公平竞争了, 对吗?”“对。”孩子们齐声回答。这时候实则是对大家进行集体纠正、练习巩固, 名则是为了让大家公平竞争。学生必定会努力完善, 目的还是获得游戏胜利。

第三个阶段, 是为了改进技术, 完善技能, 展示动作。游戏前再激励一下, 告诉学生, 我们将在游戏中评选出我们的“制胜小明星”“小精灵”等, 激发游戏的热情、增加技能学习的动力, 这些其实是技能学习中的佼佼者。学生们或为了取胜或为了获得荣誉称号都会自觉地去完成每个技术动作。

四、小结

篇4: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特点

一、游戏化体育教学的特点

1.娱乐性

游戏化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学生全身放松,积极参与至游戏中,虽有一定规则,但却是以娱乐性为基础,让学生可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减少学习的压力,同时增加身体素质。

2.趣味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要注意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就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习可以真正发挥创造与想象力。

3.竞争性

在游戏教学中要注意竞争性的特点,而且大多数的游戏也是以输赢为结果。可是要注意竞争性的设定也要以娱乐为基础,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公平竞争。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具有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知识。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游戏化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地位,活跃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學习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是人生学习中基础时期,对人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力,而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好机会。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教育学生,在活动中不要违反相关规则,构建起坚强的意志,积极、有礼地对待竞争对手。

三、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现实场景的运用

把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融入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同时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们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增强与人的交际能力。

2.多元化的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理特征是比较容易喜新厌旧的,再好的游戏多玩几次后都会觉得无聊。所以,要按照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游戏化教学,要不断去变化游戏的玩法、内容,让他们可以保持好奇心,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

采用游戏化的体育教学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喜爱,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成长产生积极作用。因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郑柏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

[2]秦键.例谈小学体育教育游戏化[J].广西教育,2011.

篇5: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论文

1.1应试教育的弊端

在长期应试教育形式的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管理显得异常保守,将学生优秀与否与考试成绩划等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考出好成绩,这也正是为什么学生毕业以后与社会脱轨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问题是关键所在。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正在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与家长普遍不重视体育课程,学生体质下降是与学生从小培养的体育兴趣分不开的,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漠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加上目前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要想真正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从小学开始,引导学校和家长重视体育教学,设计更好的体育游戏,使体育课程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力手段。

1.2不能忽视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

目前学校与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没有时间去玩游戏,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学生身体健康不仅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同时也与学生的健康家长以及家庭的幸福紧密相关。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面对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部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决学生的体质问题,就要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体质进行锻炼。

1.3体育游戏的教育优势

首先,体育游戏存在寓教于乐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和提高。所谓寓教于乐,重在强调体育游戏的娱乐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欢乐中游戏,在欢乐中体育,进而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身心发展都不成熟,所以要选择适合他们参加的游戏来进行教学。对此要求小学体育老师自身教学能力优良,深入了解该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积极向上且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参与的游戏,让每个学生有能乐在其中。

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多元效应

2.1体育游戏对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影响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经过体育游戏锻炼以后的学生,其基本活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体育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对学生完成基本任务的能力起到了培养作用,学生的各项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体育游戏和其他体育活动一样,将身体运动作为主导,提前设计好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与其他体育活动一样具有健身的作用。此外,在体育游戏中运用的体育手段比较强,所以会对学生起到比较全面的锻炼效果,学生参与到体育游戏中主要出于自己的直接动机,对有趣的游戏过程进行体验,因此参加游戏是学生自愿的行动,这种自愿性的行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2.2体育游戏对学生活动水平的影响

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因素是影响学生是否能够产生对体育课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之所以会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主要原因是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可以尽情表现自己,体育游戏教学的进行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水平,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事先对所有学生进行合理安排,给学生制造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产生成就感,进而喜欢上体育课。新课程实施以后,师生角色被重新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中心,体育教师在课程中应尽量少讲一些专业知识,多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进行主动的学习。例如笔者在体育课中组织班级的足球赛,教师自己当裁判,利用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足球比赛规则进行了解,进而对带球、奔跑等动作进行练习。在比赛过程中体育教师将具体的动作进行简单讲解以后,将其融入到体育游戏中,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动作,体会到参与游戏的乐趣。

2.3体育游戏对学生文化学习兴趣的影响

小学生的负荷不应过大,小学体育课堂中玩游戏是主要的部分,以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为主,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留一些活动的空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进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在传统体育游戏中一般以身体活动游戏为主,教师可以将一些语文或者数学方面的重视融合在传统游戏中,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大脑智力进行开发,同时还能对学生的文化学科兴趣进行开发,使学生体会到活学活用的重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对学生爱好体育的意识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学科成绩,因此,笔者建议体育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体育游戏的具体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与能力,注意体育游戏方式与内容上的创新,最终激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渐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篇6: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论文

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关游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理论上的研究,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体育游戏本身的相关特点、意义、价值和作用进行相关研究。(2)对于体育游戏的一些创作进行研究。(3)从具体的实践运用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加入游戏环节的内容,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学生在之后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游戏环节,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这就要求有关教育研究者研究出一种真正结合游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到相应乐趣的同时,又掌握了一些体育技能和运动知识,这为教师本身实现教学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使学生养成了锻炼的好习惯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全民健身和整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应的游戏化实验

在我校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游戏的环节,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同时要确保这四个班的基本情况大概一致,对实验开展前各个学生的身体机能的相关素质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和自身的体格素质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在身体技能方面,针对肺活量这一项变化,采用游戏化教学的班级内的学生较之传统教学的班级呼吸机能更强,肺功能水平更高。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在这一时间段内身体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成长,采用游戏化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这一阶段保持一个相对较好的肺部容量水平,这都为学生日后的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情感激发方面,参与游戏教学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加积极活泼,自身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都获得了释放,这些更有助于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小学作为一个人开始懂事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打下一个良好的身心基础,对其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运动能力方面,经过实验的比照,参与游戏化教学的学生在运动能力上有了更加明显的进步,而且这种进步在男生中更加明显,女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进步,但进步程度并没有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仰卧起坐的比照发现,游戏化教学在提升女生腰腹能力这方面与传统教学并无太大的差异,这也说明游戏化教学在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域性。实验结果显示,游戏化的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在提升学生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作为教育主体的小学生,本身正处于一个身体各项机能快速发育成长的阶段,各项器官的系统机能还不够成熟,这就使得处于低龄的小学生本身并不适合参加过多的无氧训练,但却非常适合进行有氧运动的训练。在这个时候进行游戏化的教学,需要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旨在于培养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使之呈现出一种均衡和协调的发展趋势。

三、游戏化实验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的意义

1.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全面地发展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肌肉组织和各项器官的积极参与,这就使小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各种形式上的充分活动。而在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上,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差异。综合相关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生自身的运动能力、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具备更加先进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在不同的性别表现上没有太多差异,对于男女生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2.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全面地发展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能够使小学生在课堂进程中忘我地享受体育锻炼的过程,这就很大程度上转移了学生本身的一些负面情绪、行为和意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本身的情感释放,有效缓解甚至是消除了学生自身因家庭、同学、社会和学校等各个方面带来的相应压力和一些焦虑、烦躁等的不良情绪。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能够明显降低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敏感程度、敌对因子和焦虑情绪,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很好地贯彻了教学标准中提到的“健康第一”的理念。

3.更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参与的兴趣,无形中使之养成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提高了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所涵盖的完成动机维度和外在调节维度,而且这一表现在性别方面并无太大的差异。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游戏化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小学生本身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相比于传统教学弊大于利,游戏化教学明显具有更大的优势。

4.提升了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通过相应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游戏化教学模式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适应,另一方面通过游戏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更为活跃、积极和主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相应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大程度上提升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苦难程度。

四、游戏化教学的相关建议

对于现有的游戏化教学仍存在一定的欠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和加强:(1)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及丰富化。(2)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关具体组织。(3)注意课堂中运动负荷程度的控制。(4)不定期地更换游戏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频率。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游戏化的教学在各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都方便了教师在相关教学课程中工作的开展,并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身体和心理各项素质的提升,当具体应用在实际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完善。

篇7: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论文

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应用是广泛的,我们都可以看到体育游戏的掠影。但如果你仔细一琢磨,我们有时候却会失望地发现:有的游戏,不过空有热闹之表,却无教学之实,不能真正地通过游戏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巩固提高已经学过的动作技术。笔者认为,只有高效有实用价值的体育游戏,不仅应该具有学生们喜爱的“趣味性”,而且还要有调动气氛,激发参与之效,更应紧扣教学主题,凸显知识性,提高教学游戏在知识呈现、课堂衔接、技能训练中的媒介功能,使得游戏既要受学生们的欢迎,又服务于体育教学。如在小学二年级“跑步练习”中,为了强化学生们的跑步训练,提高学生们匀速跑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促进学生机智灵活的个性品质培养,我设计了一个“大雪飘飘”的教学游戏。这个游戏,以“大雪飘”的故事情境为背景,通过口令的变换,训练学生们的“跑”与反应能力。游戏中,学生们扮演小雪花,围成一个大圈,老师则扮演大风。游戏开始时,学生们需要一起喊“大风呼呼刮,雪花飘飘下”的口令,带着小蜜蜂的老师发出呼呼的风声,风声大,学生则快跑,风声慢,学生则慢跑。接到“风停啦!”的口令,学生则原地不动;接到“太阳出来啦!”的口令,学生则蹲下表示融化。整个游戏内容紧扣“跑”这个主题,活泼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二、游戏要注重全员参与

在不少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尴尬”的场景:三两个学生在做游戏,其他同学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小手举得再高,也很难有“玩”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明确,游戏不是示范,在游戏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与覆盖面。在难度的把握、游戏内容的设计以及游戏方式的选择上,都应站在学生全员或大部分学生参与的角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三年级“跳跃”练习中,为了导入跳跃这个教学主题,发展学生的身体平衡感,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青蛙捕虫”的游戏。这个游戏以小组(10人左右)形式开展,强调全员参与。在游戏中,选择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学着青蛙的样子蹲在荷叶上(画一个圈),其他学生则扮演小蚊子。游戏开始,小蚊子到处飞舞(自由跑),跑的时候,学生要摆动两侧手臂,上下扇动翅膀,当老师发出青蛙来了的口令,所有蚊子则必须要吃单脚站立姿势,青蛙则以跳跃的姿势寻找失去平衡的小蚊子,被抓到的蚊子必须和青蛙一同回到荷叶上。

三、游戏要淡化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和竞争就像分不开的“连体婴儿”,不少老师在设计游戏时,总要加上“强而有力”的竞争因素。我认为,在游戏中适当地导入竞争机制是有必要也是有效的,但是如果过分强调竞争,一方面,偏离了我们教学的最初轨道,不利于学生对运动知识的学习与运动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过度的竞争性游戏,容易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失去控制,忽略运动的安全要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设计体育教学游戏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淡化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引导他们从合作、参与、体验的角度理解体育锻炼的精神,感受体育游戏的意义。如在三年级中“投掷”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以培养学生正确投掷方法,发展学生上肢力量,促进学生判断能力、身体协调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游戏———攻“雷”区。在教学中,我首先在地上画出相距3米的平行线,每条线内2米、4米、6米处各方一个呼啦圈表示“雷”区,随后,将学生分为四组,站在平行线以外。游戏中,每个学生手持沙包表示“手榴弹”,当老师喊口令,挥小旗后,各组同时投掷“手榴弹”,看看谁投得准,投得远,投进第一个雷区1分,第二个2分,第三个3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高。在比赛过后,我并不将焦点放在哪个小组取得胜利上,而是紧锣密鼓地引导学生们展开小组讨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通过这样的评价导向,淡化学生们“为了赢而竞争”的意识,引导学生们进行归因,并在讨论与实践中,提高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最后以总分最多的队为胜者。总之,体育课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充分有效的“动”中收获知识,提高技能,体验快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是一剂很好的调味,它能有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氛围,将机械、枯燥、单一的技能训练转变成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妨在教学游戏上,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尝试,有一些创新,以丰富有趣的游戏来导学、促学。

篇8:浅析小学游戏化体育教学

一、体育游戏的内涵及其特点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 综合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种体育基本形式, 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 并根据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有针对性的拟订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是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是以课程目标为指导来选编游戏内容、组织教育活动、实施教育评价的“主体性”游戏。这些游戏是以自身锻炼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

体育游戏既有游戏的趣味性, 也有竞争的愉悦性, 在趣味游戏中开展竞争活动, 不仅提高了学生神经的兴奋性, 同时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在教学中采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手段, 学生不会感到乏味和厌倦, 也是青少年的天性的体现, 这样的课堂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体育游戏可选材料宽泛, 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编入体育游戏, 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 而且场地器材也不受限制, 可以根据现有场地器材调整游戏规则, 简单易行, 容易开展。

二、游戏化体育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

首先, 游戏化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方法, 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它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相互合作, 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带入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 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 游戏化教学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体育游戏一般是以获得成功、胜利为目的, 有与同伴竞争而获得成功, 也有与自身竞争获得成功。既有身体方面的竞争, 也有心理方面的竞争, 因此体育游戏竞争性的特点, 能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调节能力。

再次, 游戏化教学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游戏的竞赛性很强, 在游戏中为了取胜, 学生需要克服困难, 处理各种不断变化的情况, 促使他们开动脑筋, 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处理问题, 游戏不仅是锻炼身体的过程, 也是开发智力的过程。游戏不仅带给学生乐趣, 也增加了学生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体育游戏结合智力游戏更能开发学生智力。

最后, 游戏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体育游戏中布置各种活动场景, 创设生动的故事情节, 播放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 结合多种韵律活动展示和练习, 不仅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 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 带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 还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从而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建立起正确是审美观。因此体育游戏是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

三、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游戏化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教学手段

游戏化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体育游戏始终是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辅助部分, 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身心尽快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 它也有特定的使用性, 因而必须从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所以, 首先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而又要有相对的独立性, 使其合理、有效地完成教材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避免单纯的一个教学内容加一个游戏内容的简单化操作, 也要避免自发游戏加教师介入的倾向。所谓的“快乐体育”、“自主教学”、“成功体育”等教学模式, 致使整堂课都是体育游戏, 这种“游戏课”是有违新课改精神的。

2、游戏化教学要注重教学的安全性

安全无小事, 抓好安全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在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贯彻安全原则, 对游戏的各个环节均应作“安全检查”, 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师组织游戏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 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游戏设计要科学合理。

3、游戏化教学要注重游戏的组织性与公平性

游戏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性, 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分组后, 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 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的进行。在游戏化教学中, 让学生领会到:游戏规则“公平性与活动中具体的输赢是两回事, 游戏规则的公平主要是根据游戏各方在游戏中赢的可能性是否相等来判断。但输赢的可能性相等, 并不等于就没有输赢。”

游戏早已在体育课堂上存在并应用了, 但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 游戏化教学仍是一个全新的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相统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它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 能使较难接受的内容的学习过程在玩中进行, 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熟练掌握基本技术, 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摘要:寓教于乐是教师的梦想, 也是学生的愿望。游戏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以“玩”为主线,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促进了学生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本文从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参考文献

[1]齐慧侠.试析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 (01) .

[2]陈冬.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J].渝西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02) .

篇9: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践探析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身体素质;教学实践

小学体育游戏化是现代体育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这类游戏结合了体力与脑力的锻炼,有利于更加充分地锻炼小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目前游戏化教育的实践在各个小学如火如荼地展开,效果也十分良好,本文就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内容及实践进行探析。

一、小学体育游戏化基本概念及分类

对于体育游戏化的基本理解是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个分支,它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以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是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娱乐气息和鲜明教育意义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在欢乐愉快的游戏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感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或者学到学生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体育游戏多以简单轻松的游戏方式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自主学习,并在此过程中缓解学习带来的疲惫感,而通常小学体育游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可把体育游戏分为行走类、奔跑类、跳跃类、支撑类和负重类等。

2.按发展身体素质的任务分类,可以将体育游戏分为力量类、速度类、耐力类、灵敏类和柔钢类等。

3.按运动项目分类,可分为田径类、体操类、篮球类、足球类、排球类等。

4.按课的结构分类,可分为:准备部分的集中注意力类,基本部分的提高兴奋性类,结束部分的整理与放松类等。

5.按活动的形式分类,可分为角力类、追拍类、接力类、变异类、综合类等。

这些分类的体育游戏大部分都适合于小学生的体育课堂活动,但是我认为小学生体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体育游戏应该尽量以有趣性和简单的项目为主,以提高小学生运动锻炼为出发点进行素质教育。

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育的实践方式

针对我国小学生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游戏化的创设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要符合小学生体育教学在兼顾功能性的同时增强其趣味性,也就是说在游戏化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是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与放松,而更应该在娱乐中学习并掌握小学生应具备的体育知识及基本的课外科学知识。

例如说:投掷类游戏的教学,这里的投掷类游戏是利用轻器械瞄准一定的目标进行投准掷远的一项活动,这类游戏一般以竞赛为主,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更多的是要为运动技术的学习做准备。而以前的教学对于这类的练习通常是枯燥无味的,但是现在就可以在训练中融入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

游戏创编的主要目的是服务教学。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体育游戏的魅力所在,学生不仅要在体育游戏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还要提高模仿各种社会角色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等优秀品质。这类游戏有很多种,训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老师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制订正确的训练方式。比如说投掷类的游戏还有:打靶比赛、地对空大战等,这些游戏最终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其中带给学生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这时教师就应该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应对措施。

三、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践的影响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是在以快乐教育与生本教育的思想理念指导下,根据小学教学目标,教师自行设置相关的情境、角色及竞争方式,创造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并通过游戏化教学的引入、游戏化教学的进入、游戏化教学的体验、游戏化教学的评价四个程序的教学,逐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较为稳定的、积极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式。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教师达成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进教学内容,通过游戏进行教育,并且游戏化的教学还可以加强课堂管理,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探索新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最后,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游戏为突破口将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相联系,是体育教学游戏化的重要影响。游戏化教学容易使学生的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这对于体育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是必要的。

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反而会引来小学生的反感,所以体育教学游戏化是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体育教学游戏化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莉.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1(13).

[2]徐珺.让体育游戏激活小学体育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

篇10:小学低段体育课游戏化情景化教学研究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教学的运用研究

作者:郭汝芳

单位:荣昌县仁义镇保安中心校 地址:重庆市荣昌县 邮编:402460

摘要:游戏化教学就是整个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性质、任务和学生特点,课前设计好含有游戏构思和游戏动作的活动,课内引导或带领儿童主动又有序的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灵活多变的游戏化教学与传统枯燥的技能教学合理有效、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值得研究。本文经过切身的经历和调查,将体育教学的游戏化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理解问题的提出背景和研究价值,探索和认识小学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并且能灵活的应用,必将对教学起到无穷的力量。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 教育化 教学方法 案例研究 前言:

“教学要游戏化,游戏要教育化”是当前小学体育计较学实践的显著特征。相比过去,其明显的进步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上,改变了那种排排站站式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呼学生应,老师问学生答这样一种主动教学被动学习的上课形式,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有趣化的趋势(状态)。思考与实践中,游戏化教学再次成为我们广泛关注研究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技能不容忽视的同时加强了学生情感、兴趣、身心等一系列健康的问题,在教学需要多变性、灵活性、趣味性的同时,该如果做到课堂的有效性,不让教学枯燥乏味,就需要合理巧妙的将技能教学方式游戏化。适时适宜的游戏化教学必将使课堂充满前所未有的教学光芒和风采。研究目的

从儿童心理发展学的角度而言,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存在易分散、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力图在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游戏为主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达到人人参与,全体发展,主动探索为目的的游戏化教学。

2.1.体育教学的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陈旧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体育教学课大多仍沿袭前苏联教学结构的模式,其教学过程在教师主宰和严格控制之下,学生是被动的学练主体。体育活动课的内容和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与体育教学在知识技术、技能方法方面的实践相脱节,这与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精神大相径庭。

当前,体育课堂的教学,出现两个怪圈:一是传统式的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不分过程、不分学段、不虑特点,严格按竞技化的模式,成人化进行学与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的发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态度表现都受到了遏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其结果是运动技能掌握一般化,学生没有获得运动情感,学得不高兴,久而久之,不喜欢体育课。如今,多数教师为了教学上的简单化传统教学的方式仍在被采用。二是随着人们对体育意识进一步加深,逐渐意识到学生对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通过这种兴趣而完成的心理、情感形成的作用,从而过分地把运动技能教学随意化,一味让学生自行去学习、体验、感受,而缺乏有效地引导,其结果是,根本没学会什么动作,无技能的掌握或是提高。这些都是违背体育新课程理念的。2.2 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

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学形式来使学生进行学习,并培养了各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运动技能最终的学习目标是“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那么应以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组合和成套的技术动作为主,这一学段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要过分强调技术动作的细节,运动技能的教学要“儿童化”,“趣味化”。而游戏化教学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因此合理的把前两者的弊端有机的结合进行,努力使学生在游戏化的活动中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运动兴趣。

3.研究方法

3.1 案例分析法:通过本校教师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外校课堂观摩,从而不断地分析、反思、总结。将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理论知识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案例结合起来。3.2 文献资料法:分别在国内部分体育期刊、书籍、互联网,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资料中相关部分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结果与分析

4.1 案例分析

4.1.1 游戏浅化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案例

本人执教的二年级《前滚翻》的第一课时,教学做好了很有趣味的准备活动后,师:“我们先做个游戏吧,我们要低着头看天。” 学生为难了:“这低着头怎么看天呢?”师:“你们自己想想办法,怎么能低头看天?”于是学生们纷纷尝试,不一会一个聪明的学生找到了方法,于是学生们纷纷模仿,大家都趴在地上从两腿之间看天。(我的用意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做出前滚翻预备动作:低头、团身)。

师:“再来做个游戏吧,大家一起做手不离地的‘青蛙跳’练习。”学生听了之后都兴趣十足地各自模仿着这个跳法奇怪的小青蛙。(我的用意就是让学生做好前滚翻预备姿势:蹲撑及滚翻时的蹬地)

师接着说:“能看到天之后,比比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天更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地低头去看天,正在努力团身看天比大的时候,一个小朋友突然朝前滚动过去,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于是我抓住这个滚动的机会,告诉小朋友把刚才的游戏动作结合起来就是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我的用意就是在与引出今天所学的内容:前滚翻)

这个游戏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就学习了前滚翻。我们在平时的前滚翻教学中总是先示范讲解学生再模仿练习,如果教师用体育术语,那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如同听天书,更何谈学会动作了。这个简单的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蹲撑、蹬地,我把运动技能教学和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深入浅出,简化了复杂的术语和运动技术,让学生在渐渐单单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学会了领会了前滚翻动作。真是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境。4.1.2 游戏直观化了体育技能的教学案例

游戏直观化了体育教学的教学案例是常见的教学方法,最适合用在投掷类项目的教学上。本校刘兴老师设计“打纸炮”的游戏来教学二年级肩上投掷轻物的挥臂动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打纸炮”游戏学生相当喜欢,而且每到冬天在校园里“风靡一时”,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游戏时整个挥臂动作已尽在眼前,因为只有快速的挥臂才能打响纸炮,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就学会了快速的挥臂动作。当然一般学生玩纸跑的时候手比都是向下挥臂的,于是刘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现

在,我们来比比朝天“开炮”看看谁的炮能朝天响。”学生在跃跃欲试中在向天打炮的游戏时很自然的学会了肩上屈肘的快速挥臂动作。

刘老师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给了我们启发:原本抽象的投掷技术术语是能用游戏化的教学简单而直观的展现出来的。“打纸炮”这么普通的游戏当它和投掷的快速挥臂结合时你会觉得设计的相当精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需要太多的讲解不需要太多的示范,只要游戏动作一做该要掌握的运动技能展现无疑。

4.1.3 游戏生活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案例

众多教师在执教的时候常用到“捉蜻蜓”游戏和模仿动物跳,比如:小白兔跳(或兔子舞)、袋鼠跳、鸭子走、燕子飞等,这些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方法让学生更能理解动作技能的意义。教师把生活情景再现到体育教学,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4.2 体育课堂教学与游戏化案例的综合分析 4.2.1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教育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供指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原理,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原理,以及洛扎洛夫的暗示法教学原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原理,为我们在教学中更科学地认识儿童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发展水平,还要尊重每个学生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力图充分体现皮亚杰的这一教育思想。比如,在教学中,注意实现“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策略,彻底改变以往由教师示范,学生被动模仿,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成人教育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创设和利用周围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与客体发生作用。再比如,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发展水平,设立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体育教学中,提倡按不同动作发展水平而考虑的分组分散活动。

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原理,为我们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把握教育的科学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而掌握学科结构的态度或方法便是“发现”。因而,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它提示我们在教学中,第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探索掌握知识。改变以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积累

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量的现象。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活动、主动探索,所获得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第二,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以往只重视学习的结果,片面追求知识获得的功利性。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游戏活动中,为我们科学、有效地把握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洛扎洛夫的暗示法教学原理,为我们在教学中优化教育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洛扎洛夫认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间接的、含蓄的暗示法。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教学环境,使学生身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积极愉快的体验。比如,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游戏化的教学环境中,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讨论,开展真正让学生有游戏体验的教学活动。又如,在“体验型”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意情景暗示,情感体验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对教育情景的感知与理解,体验与领悟中,道德情感得到内化,社会性情感得以迁移。4.2.2.体育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法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游戏化的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非常投入地到游戏中去,从而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去培养运动兴趣,提高身心健康。教师要合理利用游戏化,选择相应的游戏练习相应的运动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平日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在意识中藏有众多的游戏类型。同时,必定要注意游戏选择的正确性,不可盲目游戏化而游戏。案例中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游戏化使教学充满了乐趣。“玩纸炮”的游戏直观的展示了肩上屈肘和快速挥臂动作,不需要学生去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然后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这样的教学很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有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又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它有利于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案例一中,老师通过层层的游戏化诱导,让小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技能,不会为复杂的运动技能动作而胆怯了。再次,运动技能的游戏化要找好着力点。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肩肘倒立时,学生做起倒立后,总是稳定不了,腿打晃,结果晃到最后就倒下了。这时,老师说:“腿要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坚硬,脚尖直冲上天。”游戏化的语言之后,同学们真的好像把自己的腿当作是坚硬的金箍棒似的,动作便稳定下来了,腿也直了,脚尖也绷直了,学生们的肩肘倒立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变得像样多了。因此游戏的应用要找好着点,那么这个教学一定是很有效的,这个教学一定能让学

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动作。结论与建议:

新课标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需要我们教师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游戏化教学定向教育化,让运动技能更简单了、更直观了、更生活化了。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技能,又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了运动的习惯,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加强了学生自信心、凝聚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力量。游戏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它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师生的情感体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让教学“生动起来”,让教学走入了学生的心坎。通过研究观察运动技能的游戏化案例与理论,深信游戏化的教学在小学体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游戏化,是不是所有的技能教学都要游戏化?个人认为并不是,游戏的选择还是需要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如支撑跳跃、单双杠动作的教学还是需要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强调学生的帮助和安全,不需要一味的游戏化。技能教学游戏化,怎样让游戏和技能教学有机的结合,不生搬硬套,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只要多用心,巧设计,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把握好“教学要游戏化,游戏要教育化”,必将会在小学体育片绿洲上绽放更多更美的体育之花!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学生廉政征文下一篇:戏剧听课记录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