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配置水资源论文

2024-05-08

水库配置水资源论文(精选6篇)

篇1:水库配置水资源论文

水库配置水资源论文

1二甲沟灌区概况

通过建设通河县境内的“北水南调”工程(即“引岔入富”———引岔林河水调入富拉浑河、拟建二甲沟水库、现有小型水库群及相应灌区)和“南水北调”工程(即拟建的太阳沟抽水泵站(松花江水)及太阳沟灌区),把现有的灌区(浓河、富乡、红旗、铧子山)和拟建的太阳沟抽水灌区、西部涝区内的规划新灌区,将合并为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的大型灌区,统称为二甲沟灌区,总灌溉面积为2.33万hm2,其中:二甲沟水库灌区灌溉面积为1.31万hm2,太阳沟灌区灌溉面积为3413hm2,西部涝区新灌区灌溉面积为6773hm2。该大型灌区具体采用水库群(拟建的二甲沟中型水库、已建的红旗小型水库、已建的二道沟子小型水库、已建的三道沟子小型水库、已建的四道沟子小型水库)和松花江过境水、区间径流、地下水等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方式,合理配置通河县西部地区的水资源,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支撑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2松辽委审核成果

12月31日,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以松辽规计340号文下发了《松辽委关于黑龙江省通河县二甲沟水库建设项目审核意见的函》,其中:水资源配置方案中的二甲沟水库建成后,从岔林河流域多年平均引水量4352万m3(实际为多年平均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占引水口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8269万m3的11.37%;二甲沟水库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应该为供水量)5062万m3,扣除岔林河流域多年平均引水入库水量3233万m3,水库利用本流域(指富拉浑河)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1829万m3,占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520万m3的40%。

3分析与讨论

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

3.1岔林河取水枢纽工程

岔林河取水枢纽工程处,该工程地点以上流域面积1307km2,占全流域面积的71%,多年平均来水量38269×104m3,取水口引水能力17m3/s。该取水枢纽处在首先满足岔林河灌区和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前提下,剩余的流量,采用二甲沟水库近期调度运用图,按系列法兴利调节计算结果:引水口的多年平均实际取水量11189×104m3,占总来水量的29.2%;考虑输水损失水量10%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占总来水量的26.3%。由于该工程地点引水期为每年的畅流期,一般情况下,每年灌溉期结束后(9月—10月)引水,故按Tennant法标准衡量,该取水枢纽工程地点的引水比例29.2%,即岔林河剩余水量比例为70.8%,正位于Tennant法对栖息地质量和流量关系表中的最佳范围(60%~100%)。

3.2二甲沟水库

二甲沟水库坝址处总集水面积1492km2(实际集水面积约567km2),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85km2,占总集水面积的12.4%(实际集水面积的32.6%);岔林河引水口以上流域面积1307km2(分流面积约382km2),占总集水面积的87.6%(实际集水面积的67.4%)。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57.3mm),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521×104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44.4mm),占总来水量的31%;岔林河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63.6mm),占总来水量的69%。该水库近期: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为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占总供水量的82.8%;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17.2%),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41.88%;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427×104m3,相应的损失率为2.93%;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相应的弃水率为55.19%。该水库远期: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为11178×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1012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0.6%;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4%),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76.61%;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428×104m3,相应的损失率为2.93%;多年平均弃水量2985×104m3,相应的弃水率为20.46%。在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中,远期利用了5068×104m3,占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的62.9%,该弃水利用量相当于近期灌溉供水量,也就是说,在工程投资不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后,二甲沟水库的灌溉供水效益翻一番[1]。

3.3水资源利用量

为了满足水资源论证的需要,下面重点分析本流域富拉浑河和岔林河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二甲沟水库总来水量由坝址以上本流域富拉浑河年径流量和岔林河干流取水口处引水量,共两个部分组成,故二甲沟水库的本流域富拉浑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岔林河干流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不能按常规方法计算,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后,合理选用。具体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方法1:单一水源估算法。具体为只考虑本流域富拉浑河来水情况下,采用二甲沟水库近期调度运用图,按系列法兴利调节计算后,推求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多年平均弃水量等有关指标。然后,再推求考虑岔林河引水情况下的多年平均岔林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多年平均弃水量。该方法虽然较准确,但前提条件不同(来水量和灌溉保证率等),计算过程复杂,环节较多,计算工作量较大,方法复杂,不易掌握[2]。采用方法1,本次系列法兴利调节计算后,求得的二甲沟水库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4130×104m3(其中:灌溉供水量3081×104m3,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91.4%,灌溉保证率为P=65%;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252×104m3,相应的损失率为5.57%;多年平均弃水量137×104m3,相应的弃水率为3.03%。

2)方法2:入库水量比例法。具体为按总入库水量中所占比例,推求考虑岔林河引水情况下的多年平均岔林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多年平均弃水量等有关指标。该方法简单易用,概念清楚,比较直观。二甲沟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多年平均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31%,岔林河入库水量占总来水量的69%。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本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为1569×104m3,岔林河入库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493×104m3,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881×104m3),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34.7%;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综合的水资源利用率为41.88%。

3)方法3:灌溉供水典型年法。具体为先选择某一年型作为典型年后,计算相应的灌溉供水量,再推求考虑岔林河引水情况下的多年平均岔林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多年平均弃水量等有关指标。该方法典型年的代表性直接影响计算精度,而且选择的典型年不同,求得的灌溉供水量就不同,故任意性较大,不易掌握。二甲沟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本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为1829×104m3,岔林河入库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233×104m3,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4352×104m3,应该为3592×104m3),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34.7%;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综合的水资源利用率为41.88%。

3.4成果比较

上述的松辽委审核成果可以写成:岔林河引水口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38269×104m3,其中:多年平均实际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4352×104m3,考虑输水损失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233×104m3,多年平均输水损失水量1119×104m3,占多年平均实际水资源利用量的25.7%。该成果中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233×104m3,就是上述的方法3成果,但是输水损失率方法3取10%,故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592×104m3,符合可研的采用成果,而松辽委审核成果中的输水损失率为25.7%,偏大较多,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次分析成果(方法2):岔林河引水口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38269×104m3,其中:多年平均实际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3881×104m3,比松辽委审核成果小10.8%;考虑输水损失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493×104m3,比松辽委审核成果大8%;多年平均输水损失水量388×104m3,比松辽委审核成果小65.3%。

4实际兴利调度运用

拟建引调水工程建成后,水库坝址以上及引调水口控制断面以上实际来水量是未知的,而且是随机的,因此,引调水蓄水工程实际兴利调度运行时,采用试算法确定的引调水限制线Ht作为控制条件,为满足各行业的用水要求(上限为设计用水量),进行兴利调节计算,具体操作过程中,若各时段的库水位Hj≤Ht,则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全力蓄水,否则立即停止引调水。为了不影响岔林河灌区及生态环境用水量,引岔入富工程在灌溉期(5月—8月)不引水,故每年具体的引水时间初定为4月中旬、下旬、8月下旬、9月、10月,共92d。具体的兴利调度运用时,一般情况下,每年灌溉期结束后(9月—10月),尽量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多蓄水,并要求到每年10月15日左右时,水库尽量蓄满,供翌年枯水期用水;当遭遇特枯年时,若到了11月份水库仍然蓄不满,则翌年的4月份继续引水,一直到水库尽量蓄满为止。在实际的水库调度运用过程中,当库水位落在洪水控制区(A)时,按各行业的设计用水量及补充地下水要求全力供水的同时,立即停止引调水,而且打开泄洪闸进行控制泄洪,使库水位始终保持在汛限水位附近,并随时承担拦蓄洪水的任务。当库水位落在停止引调水区(B)时,按各行业的设计用水量要求正常供水。当库水位落在正常引调水区的正常灌溉供水区(C)时,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尽量多蓄水,而且按各行业的设计用水量要求正常供水。当库水位落在正常引调水区的正常城镇供水区(D)时,仍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尽量多蓄水,而且城镇供水按设计用水量要求正常供水,灌溉用水在一般情况下,按设计用水量的50%供水。当库水位落在正常引调水区的城镇供水破坏区(E)时,继续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尽可能多蓄水,而且城镇用水在一般的情况下,按设计用水量的80%供水,并停止灌溉供水。当库水位继续降落至死水位H死以下时,全力以赴尽可能多引调水,并停止灌溉供水,然后按城镇居民最低基本生活用水需要,控制供水的同时,采取其他应急措施,尽量解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占总供水量的82.8%;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17.2%。二甲沟水库远期灌溉面积2.33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11178×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1012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0.6%;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4%。在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中,远期利用了5068×104m3,占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的62.9%,该弃水利用量相当于近期灌溉供水量,也就是说,在工程投资不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后,二甲沟水库的灌溉供水效益翻一番。岔林河取水枢纽工程处的多年平均实际取水量11189×104m3,考虑输水损失水量10%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二甲沟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521×104m3,占总来水量的31%;岔林河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占总来水量的69%。该水库近期: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为6111×104m3,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427×104m3,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该水库近期:多年平均总供水量6111×104m3,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其中:本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为1569×104m3,岔林河入库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493×104m3。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881×104m3,占实际总引水量的34.7%。

5.2建议

为了不影响岔林河灌区及生态环境用水量,引岔入富工程建议在灌溉期(5月—8月)不引水,并建议每年具体的引水时间确定为4月中旬、下旬、8月下旬、9月、10月,共92d。建议下阶段岔林河引水口处选择丰、平、枯水年逐日流量过程线后,在首先满足岔林河灌区和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前提下,剩余的流量,采用二甲沟水库近期调度运用图,按典型年法兴利调节计算结果与原成果进行比较。

篇2:水库配置水资源论文

通过建设通河县境内的“北水南调”工程(即“引岔入富”———引岔林河水调入富拉浑河、拟建二甲沟水库、现有小型水库群及相应灌区)和“南水北调”工程(即拟建的太阳沟抽水泵站(松花江水)及太阳沟灌区),把现有的灌区(浓河、富乡、红旗、铧子山)和拟建的太阳沟抽水灌区、西部涝区内的规划新灌区,将合并为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的大型灌区,统称为二甲沟灌区,总灌溉面积为2.33万hm2,其中:二甲沟水库灌区灌溉面积为1.31万hm2,太阳沟灌区灌溉面积为3413hm2,西部涝区新灌区灌溉面积为6773hm2。该大型灌区具体采用水库群(拟建的二甲沟中型水库、已建的红旗小型水库、已建的二道沟子小型水库、已建的三道沟子小型水库、已建的四道沟子小型水库)和松花江过境水、区间径流、地下水等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方式,合理配置通河县西部地区的水资源,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支撑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2松辽委审核成果

2012年12月31日,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以松辽规计[2012]340号文下发了《松辽委关于黑龙江省通河县二甲沟水库建设项目审核意见的函》,其中:水资源配置方案中的二甲沟水库建成后,从岔林河流域多年平均引水量4352万m3(实际为多年平均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占引水口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8269万m3的11.37%;二甲沟水库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应该为供水量)5062万m3,扣除岔林河流域多年平均引水入库水量3233万m3,水库利用本流域(指富拉浑河)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1829万m3,占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520万m3的40%。

3分析与讨论

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

3.1岔林河取水枢纽工程

岔林河取水枢纽工程处,该工程地点以上流域面积1307km2,占全流域面积的71%,多年平均来水量38269×104m3,取水口引水能力17m3/s。该取水枢纽处在首先满足岔林河灌区和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前提下,剩余的流量,采用二甲沟水库近期调度运用图,按系列法兴利调节计算结果:引水口的多年平均实际取水量11189×104m3,占总来水量的29.2%;考虑输水损失水量10%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占总来水量的26.3%。由于该工程地点引水期为每年的畅流期,一般情况下,每年灌溉期结束后(9月—10月)引水,故按Tennant法标准衡量,该取水枢纽工程地点的引水比例29.2%,即岔林河剩余水量比例为70.8%,正位于Tennant法对栖息地质量和流量关系表中的最佳范围(60%~100%)。

3.2二甲沟水库

二甲沟水库坝址处总集水面积1492km2(实际集水面积约567km2),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85km2,占总集水面积的12.4%(实际集水面积的32.6%);岔林河引水口以上流域面积1307km2(分流面积约382km2),占总集水面积的87.6%(实际集水面积的67.4%)。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57.3mm),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521×104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44.4mm),占总来水量的31%;岔林河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63.6mm),占总来水量的69%。该水库近期: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为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占总供水量的82.8%;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17.2%),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41.88%;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427×104m3,相应的损失率为2.93%;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相应的弃水率为55.19%。该水库远期: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为11178×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1012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0.6%;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4%),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76.61%;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428×104m3,相应的损失率为2.93%;多年平均弃水量2985×104m3,相应的弃水率为20.46%。在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中,远期利用了5068×104m3,占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的62.9%,该弃水利用量相当于近期灌溉供水量,也就是说,在工程投资不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后,二甲沟水库的灌溉供水效益翻一番[1]。

3.3水资源利用量

为了满足水资源论证的需要,下面重点分析本流域富拉浑河和岔林河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二甲沟水库总来水量由坝址以上本流域富拉浑河年径流量和岔林河干流取水口处引水量,共两个部分组成,故二甲沟水库的本流域富拉浑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岔林河干流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不能按常规方法计算,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后,合理选用。具体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方法1:单一水源估算法。具体为只考虑本流域富拉浑河来水情况下,采用二甲沟水库近期调度运用图,按系列法兴利调节计算后,推求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多年平均弃水量等有关指标。然后,再推求考虑岔林河引水情况下的多年平均岔林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多年平均弃水量。该方法虽然较准确,但前提条件不同(来水量和灌溉保证率等),计算过程复杂,环节较多,计算工作量较大,方法复杂,不易掌握[2]。采用方法1,本次系列法兴利调节计算后,求得的二甲沟水库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4130×104m3(其中:灌溉供水量3081×104m3,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91.4%,灌溉保证率为P=65%;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252×104m3,相应的损失率为5.57%;多年平均弃水量137×104m3,相应的弃水率为3.03%。

2)方法2:入库水量比例法。具体为按总入库水量中所占比例,推求考虑岔林河引水情况下的多年平均岔林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多年平均弃水量等有关指标。该方法简单易用,概念清楚,比较直观。二甲沟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多年平均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31%,岔林河入库水量占总来水量的69%。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本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为1569×104m3,岔林河入库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493×104m3,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881×104m3),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34.7%;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综合的水资源利用率为41.88%。

3)方法3:灌溉供水典型年法。具体为先选择某一年型作为典型年后,计算相应的灌溉供水量,再推求考虑岔林河引水情况下的多年平均岔林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多年平均弃水量等有关指标。该方法典型年的代表性直接影响计算精度,而且选择的典型年不同,求得的灌溉供水量就不同,故任意性较大,不易掌握。二甲沟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本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为1829×104m3,岔林河入库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233×104m3,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4352×104m3,应该为3592×104m3),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34.7%;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综合的水资源利用率为41.88%。

3.4成果比较

上述的松辽委审核成果可以写成:岔林河引水口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38269×104m3,其中:多年平均实际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4352×104m3,考虑输水损失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233×104m3,多年平均输水损失水量1119×104m3,占多年平均实际水资源利用量的25.7%。该成果中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233×104m3,就是上述的方法3成果,但是输水损失率方法3取10%,故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592×104m3,符合可研的采用成果,而松辽委审核成果中的输水损失率为25.7%,偏大较多,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次分析成果(方法2):岔林河引水口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38269×104m3,其中:多年平均实际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3881×104m3,比松辽委审核成果小10.8%;考虑输水损失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493×104m3,比松辽委审核成果大8%;多年平均输水损失水量388×104m3,比松辽委审核成果小65.3%。

4实际兴利调度运用

拟建引调水工程建成后,水库坝址以上及引调水口控制断面以上实际来水量是未知的,而且是随机的,因此,引调水蓄水工程实际兴利调度运行时,采用试算法确定的引调水限制线Ht作为控制条件,为满足各行业的用水要求(上限为设计用水量),进行兴利调节计算,具体操作过程中,若各时段的库水位Hj≤Ht,则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全力蓄水,否则立即停止引调水。为了不影响岔林河灌区及生态环境用水量,引岔入富工程在灌溉期(5月—8月)不引水,故每年具体的引水时间初定为4月中旬、下旬、8月下旬、9月、10月,共92d。具体的兴利调度运用时,一般情况下,每年灌溉期结束后(9月—10月),尽量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多蓄水,并要求到每年10月15日左右时,水库尽量蓄满,供翌年枯水期用水;当遭遇特枯年时,若到了11月份水库仍然蓄不满,则翌年的4月份继续引水,一直到水库尽量蓄满为止。在实际的水库调度运用过程中,当库水位落在洪水控制区(A)时,按各行业的设计用水量及补充地下水要求全力供水的同时,立即停止引调水,而且打开泄洪闸进行控制泄洪,使库水位始终保持在汛限水位附近,并随时承担拦蓄洪水的任务。当库水位落在停止引调水区(B)时,按各行业的设计用水量要求正常供水。当库水位落在正常引调水区的正常灌溉供水区(C)时,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尽量多蓄水,而且按各行业的设计用水量要求正常供水。当库水位落在正常引调水区的正常城镇供水区(D)时,仍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尽量多蓄水,而且城镇供水按设计用水量要求正常供水,灌溉用水在一般情况下,按设计用水量的50%供水。当库水位落在正常引调水区的城镇供水破坏区(E)时,继续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尽可能多蓄水,而且城镇用水在一般的情况下,按设计用水量的80%供水,并停止灌溉供水。当库水位继续降落至死水位H死以下时,全力以赴尽可能多引调水,并停止灌溉供水,然后按城镇居民最低基本生活用水需要,控制供水的同时,采取其他应急措施,尽量解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占总供水量的82.8%;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17.2%。二甲沟水库远期灌溉面积2.33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11178×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1012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0.6%;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4%。在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中,远期利用了5068×104m3,占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的62.9%,该弃水利用量相当于近期灌溉供水量,也就是说,在工程投资不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后,二甲沟水库的灌溉供水效益翻一番。岔林河取水枢纽工程处的多年平均实际取水量11189×104m3,考虑输水损失水量10%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二甲沟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521×104m3,占总来水量的31%;岔林河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占总来水量的69%。该水库近期: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为6111×104m3,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427×104m3,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该水库近期:多年平均总供水量6111×104m3,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其中:本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为1569×104m3,岔林河入库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493×104m3。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881×104m3,占实际总引水量的34.7%。

5.2建议

篇3:水库配置水资源论文

水资源短缺是辽宁省乃至全国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矛盾, 日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引下, 随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深入实践, 水资源优化配置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举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供水范围的不断扩大, 汤河水库承担的供水任务已经超过了其承载能力, 汤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缓解鞍山市用水紧张状况, 在1998年兴建引兰入汤工程基础上, 于2004年~2007年又兴建了引细入汤工程, 工程竣工后, 鞍山市日供水量能力从20万立方米增至35万立方米, 年引水量能达到1.28亿立方米, 基本解决了因水资源短缺而制约辽鞍两市经济发展问题。

2 汤河水库概况

汤河水库位于辽阳、鞍山、本溪之间, 枢纽建筑物地处辽阳市39公里外的弓长岭区汤河乡境内, 是一座以防洪、工业及城市生活供水为主, 兼顾灌溉、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流域控制面积1228平方公里, 总库容7.0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59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3.68亿立方米。主要枢纽建筑物由大坝、输水道、溢洪道、水电站四部分组成。汤河水库主要为鞍钢弓长岭矿山公司、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辽阳自来水公司、鞍山自来水总公司供水, 每年供水量为1.5亿立方米左右。

3 跨流域调水, 优化配置水资源, 缓解供需矛盾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汤河水库建库初期主要以农业供水为主, 工业供水只有弓长岭铁矿, 其年引水量仅为4000万立方米左右。1979年9月辽阳化纤总公司汤河引水工程竣工, 1988年12月辽阳自来水公司汤河引水工程竣工, 尤其是1993年7月, 鞍山自来水公司引汤入鞍一期工程投产, 仅鞍山市日供水量就达到20万立方米, 大大加重了汤河水库的供水负担, 使得汤河水库供水严重不足。为解决缺水问题, 经过从兴利及效益两个方面分析研究论证, 1995年开始兴建引兰河水入汤河水库工程, 充分发挥跨流域调优质水的作用。

引兰入汤工程:兰河是太子河左侧的一条支流, 流域面积531.7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径流量1.609亿立方米。多年来, 涓涓兰河水毫无价值的流入了地表水为Ⅳ类的参窝水库, 只能作为发电和农业灌溉用水使用, 大大降低了兰河Ⅱ类水源利用率和水源价值。引兰入汤工程是将兰河水在未流入参窝水库前将其引入汤河水库, 经汤河水库调节向鞍山、辽阳两市供水、缓解两市供水紧张局面的跨流域引水工程。该工程枢纽位于辽阳县甜水乡谢家堡子村下游500米的兰河干流上, 由冲砂闸、溢流堰、进水闸、引水隧洞及尾渠等工程组成。工程等别为三等, 主要建筑物为三级, 次要建筑物为四级, 临时建筑物为五级, 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 百年一遇洪水校核。引兰入汤工程引水枢纽控制的流域面积为234.9平方公里, 占兰河流域面积的44.2%, 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727亿立方米。

引兰入汤工程于1995年7月开工, 1998年竣工, 该工程设计引水能力为7立方米/秒, 实际引水流量为8立方米/秒, 年平均引水量1830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汤河水库供水紧张问题, 使兰河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引细入汤工程:细河是太子河左岸的一条一级支流,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28亿立方米。细河上游水质较好, 但水资源利用率比较低, 仅为14%。细河水质为可直接饮用的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 但经过本溪市平山区后, 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影响, 水质下降为Ⅲ类, 鞍山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是著名的钢都, 鞍山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825立方米, 远远低于我国的人均占有量2200立方米, 属资源型缺水地区。2000年鞍山市 (除鞍钢) 日平均需水量为43.73万立方米, 2010年平均日需水量将达到67.42万立方米, 按2004年的汤河水库供水能力, 鞍山日缺水量为23.7万立方米。水资源短缺阻碍鞍山市经济发展。鞍山市政府迫切要求修建汤河水源扩建工程。

在成功兴建引兰入汤工程的基础上, 2004年, 汤河水库经过充分考察分析、论证, 在鞍山市政府和辽宁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 共同修建引细入汤工程 (鞍山投资1.01亿元, 省水利厅投资2000万元) 。

“引细入汤”引水工程是将细河的优质多余水, 在未流入参窝水库前, 通过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渠首枢纽工程、引水隧洞自流调入兰河, 再利用兰河引水工程将水调入汤河水库, 经过汤河水库的调节, 供我国北方缺水比较严重的鞍山生活用水。“引细入汤”工程主要由细河引水枢纽工程、输水隧洞工程、尾渠工程及原“引兰”工程等组成。输水遂洞全长15.3千米, 遂洞为城门洞形断面, 8个斜井式施工支洞, 断面型式同主洞, 全长2732米。

该工程于2007年10月份竣工, 竣工后向鞍山市日供水增加至35万立方米。水权归鞍山市。水权转让费以水费的形式支付, 即2011年底以前, 日引水量超过20万立方米部分每立方米0.15元, 2012年以后, 执行即时水价。

“引兰入汤”和“引细入汤”两次跨流域的调水, 对如何实现地区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两次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我省的实际出发, 通过地区间水资源配置布局的调整, 用兰河、细河的优质水供给鞍山市生活用水, 基本满足了鞍山市目前和未来的用水需求。该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在于:

(1) 有效缓解了鞍山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使鞍山市的用水在近期得到了保障, 为振兴当地经济赢得了发展空间, 走出了一条成功解决缺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新路。

(2) 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避免了受水方地下水资源的超采, 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

(3) 通过地区间水权的有偿转让, 拓展了水利融资渠道, 使供水方得到了资金用以供水工程的改造, 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确保了汤河水库的可持续发展。

4 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水库管理收到显著成果

汤河水库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水库管理, 经过持续完善建设, 不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 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辽宁八大直属水库中的领军旗帜。

汤河水库建库初期, 年供水量仅为4000万立方米, 从1998年~2008年平均年供水量达1.825亿立方米。2009年引细工程投入使用后, 预计年供水量能力达到2.373亿立方米。从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了汤河水库多年来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取得的丰硕成果。经过合理调度, 兰河和细河充分发挥了水源优势, 得到了充分利用。 (兰河、细河水量原本汇入参窝水库。这部分水量汇入参窝水库后, 由于参窝水库水质较差, 经过水库调节基本只能进行发电和农业灌溉, 效益不是很显著。但是这部分水量经引兰、引细工程被引入到了汤河书库后, 效益显著。)

充足的水资源大大缓解了汤河水库供水不足的现象, 解决了存在多年的供需矛盾, 为辽阳、鞍山两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篇4:水库配置水资源论文

关键词:水资源有效利用优化配置

1概况

东圳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供水、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的大型水库。流域面积321KM2,水库面积18KM2,总库容4.35亿M3,其中兴利库容2.787亿M3;灌苟由一条干渠长89KM,正常输水能力20M3/s,加大25M3/s,支渠24条总长为242KM,输水能力分别为0.3~6.0M3/S:渠道是以傍山半挖半填土渠为主,由于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质不高,建筑物配套不足,经四五十年的运行,出现工程老化失修、衰减等问题,引起大量损失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用水量相应增大,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2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的途径

2.1工程措施2003年至2005年,灌区节水投资分期共2471万元,主要对主干渠、第三、四支渠实施三面砼防渗衬砌51.292KM,新建及修复各类建筑物103座,对60处险工险段进行彻底除险加固,创造的效益在近几年来引水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干渠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输水历时缩短,可见抓好渠道防渗衬砌是节约水资源行之有效的措施。灌区应继续抓住灌区更新改造和中低田改造的大好机遇,争取国家投入,提高工程衬砌率。主要实施:一是对平原段实施全线三面砼防渗衬砌,最理想是进行封闭式,这样城市规划美观、人员安全、便于管理,减少输水损失:二是对干、支渠因施工质量及地质问题,且经多年运行,水毁严重,输水损失大的渠道,应尽快实施更新改造,减少输水损失。

2.2管理措施灌区水资源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集体行为,所以一定要遵循“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安全供给”16字方针。“优化配置”意味着水资源要优化到真正产生持久效益的产业中,意味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也得到了优化:“合理利用”意味着产业的合理利用、生活的合理利用、环境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意味着防止对水资源可能产生的各种污染;“安全供给”意味着防止水危机的产生和出现,要提供给居民卫生安全的生活用水。

2.2.1计量设施实行按方收费是水费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的关键措施这一。目前,我局灌区管理设施滞后,管理手段落后,根据现在有情况是水位、观测点稀少,渠道管理人员也没有做好观测、登记。这样根本无法对用水户的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在斗以下分水时,主要根据斗口流量,凭经验再将水分配到各分渠,各村组实行按亩收费。由于管理粗放,造成用水搭车多、收费环节多,用水量与缴费没有直接挂钩,破坏了商品经营的公平、公正原则,同时挫伤群众缴费的积极性,致使部分群众水费有止缴也被乡(镇)村两极行正机构截留、挪用,同样也出现加价、搭车收取现象,群众情绪很大。因此,管理局决定以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水利部联合下发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文中的条文明确了“水费由供水经营或者委托的单位、个人计收,其他单位或个人无权收取水费”的精神,先以北高所为试点,然后逐渐推广到各站(所),原来由政府计收的方式将不复存在,因此,灌区管理单位更应加大力度。同时水管单位要相应建议健全水费计收和管理制度,增加透明度,做到“三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按规定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用,专项用于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更新和改造。

2.2.2水量调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灌区管理工作,讲求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灵活调配争取效益,要求配水工作达到“稳、准、均、灵”(稳:即水位、流量相对稳定;准:即水量调配要及时准确;均:即各单位用水均衡;灵:即流量调配灵活),制定最优调配方案,扩大经济效益。

2.2.2.1合理调配出口流量经过多年的农业灌溉、发电用水,乡镇供水及工业用水等运行测度,流量控制在8-20M3/S之间,水的利用系数最高,在8M3/s以下及20M3/s以上时,因流量过小及流量过大超出正常输水能力而加大水量损失及危失工程。

2.2.2.2合理确定灌溉方式渠道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水的利用系数趋于稳定。据调查、轮灌比续水利用系数提高2~5%。所以,在不引起渠蓄水量调配困难和田间用水安排发生困难的前提下,支斗渠应尽量流量集中,实行轮灌,以提高支斗渠水利用系数。同时也要应注重控制建筑物的配套完善,减少漏水、跑水,以及各级灌溉道引水时应从下到上依次进行,避免重复调水,增加流程水,加大水量损失。

2.2.2.3制定合理的畜库计划充分利用水文部门提供的水文资料及多年来积累的水文资料,根据渠道大多为土渠输水,灌区设施在不影响防汛情况下以及考虑到发电、供水、引水、养殖等诸多因素,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蓄水计划。

2.2.3引水秩序良好的用水秩序是灌溉工作有序进行的充分保障,流量稳,测水量好结算,消费易征收。灌区经过近几年灌溉纪律整顿,目前的用水秩序已基本滤顺,上游偷水及超引水量现象基本消除。为促进灌溉工作顺利开展,灌区均衡受益,应继续实行“水量包干、流量包段”的段面结量制度,强化用水秩序,严格灌区用水制度。对上游违犯用水制度,偷水、霸水扰乱用水秩序的行为,将按“用水管理制度”规定,3~5倍加罚水量,对屡教不改者,直至解除经营管理合同。

2.3灌水技术目前,粗放的灌溉方式和落后的灌水技、术以及农民长期形成的浇地要“浇透”的习惯是导致农业灌溉用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提高田间灌水水平,改变传统的浇地习惯,才能实现灌区节水的目标,扩大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方式,首先要平整土地,可改善田间地面灌溉效率效率和灌水均匀度:二是推广小畦灌溉,减少田间水深层渗漏及灌水定额;三是推广高新灌水技术,逐步发展滴灌、喷灌及微灌等高新节水灌溉面积。

2.4水价管理可利用的水是有限的。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污染带的水质恶化,像所有短缺的经济商品一样,水必须有。加大水资源的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水价改革进程,通过安排合的差比价关系,促进自然资源的节约而又高效地利用,以改革目前水资源严重浪费和严重短缺并存的现象。价格机制是经济有效的利用水资源的唯一途径。水价是调节水资源消耗的杠杆,合理的水价可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减少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水利部对百家水管单位的调研报告来看,无法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农灌水价及镇供水价改革,真正形成水价补偿机制,保证水管单位的正常运行,使水利工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促进农业节水。

2.5水资源优化调度设想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灌区目前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靠近沿海的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二是水价不到位与亩次费用相对过高的问题。用水用户只浇保命不浇增产水,加之水库渠系防渗加固不到位,建筑物的配套还不完善,对此,我们必须通过信息工作加强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提高整个灌区管理水平。

2.5.1墒情测报。在平原段及沿海段分别布设墒情测报点,绘制灌区墒情等值线图及时间~土壤含水量关系曲线,分析日耗水量,始早时间、动物需水量,做出灌溉预报表,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将上述情况及时通报局领导和灌区群众,便于领导及时决策,群众提前准备,抓住时机开灌,缓解只浇救命水的用水矛盾和集中用水对工程管理带来的压力,也便于宣传发动充分做好放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5.2雨情、水情测报。管理局应及时与水文部与水文部门联系,也可与水文部门建立流量测报合同关系,在发生雨情及流量变化时通报工管股。在灌区各管理站所配备量雨情,及时确定和调整灌溉方案,合理安排灌溉、水量调度、减少弃水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篇5:水库水资源质量状况调查报告

水库水资源质量状况调查报告 水库水资源质量状况调查报告

1月18日~20日,由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工商管理局,省水资源事务调查中心,省水文水资源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对水库水资源质量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水库及径流区概况

水库坝高87m,总库容亿m。目前,担负着市18万人的生活生产和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同时,还承担向下游高桥电站补水和防汛的任务,是、鲁甸坝子唯一可靠的水源;是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程。自12月竣工以来,发挥了巨大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防洪和发电的效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

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水库径流区面积709km,涉及昭阳、鲁甸、永善三个县区的10个乡镇34个自然村。底,区内有人口12万,耕地17万亩。其中,坡度大于26度的坡耕地万亩,占27%;森林覆盖率30%;主要河流30余条,其河床比降均大于14‰;80%的地层为风化强烈的玄武岩,易产生水土流失、泥石流和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区内最高海拔3110m,大多数为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冷凉山区,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交通闭塞,能源短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生活方式落后。2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现状

市人大、政府、政协、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县区人民政府对水资源保护工作十分重视。2月,经市人大常委会同意,市政府出台了《水库水资源保护办法》,于6月1日起施行。8月,市人大启动了水库水资源保护立法工作,9月组织了11个专题调研组分赴水库库区及集水区开展

调研工作,并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制定《云南省水库水资源保护条例》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2月25日,市政府和市人大主管领导,带领市政府考察团到滇池流域考察学习滇池的保护和治理经验。元月,市政府成立了水库水资源保护领导协调小组,月底将完成各部门职责分解。

水库投入运行至今,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已采取的措施有:对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对主河——龙树大河的部分河段进行整治;实施为期一年天然林保护工程;修建了部分拦砂坝。3水库保护存在的问题

根据~水库水质监测成果,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单指标进行评价,水库水质绝大部分时段符合ⅰ-ⅲ水质标准,偶尔出现超过ⅲ水质标准的情况。富营养化采用百分制评价,评价项目为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分汛期、非汛期及三个时段进行评价。~水库富营养化评分值在~之间,水质及营养化

程度较稳定,属中营养,水质无明显恶化趋势。大部分时期水质满足集中式供水水质要求。

目前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水土流失严重

集水区内山高坡陡,气候寒冷,冰雪冻融作用强烈,植被覆盖率低,固土固沙能力弱,河道及冲沟河床比降大;水利作用剧烈,侵蚀突出。人口多,耕作方式落后,广种薄收、随意开垦土地。资源缺乏,采草皮、挖树根、甚至砍树等现象突出。底,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96km2,占整个径流区面积的70%,年流入水库泥沙高达108万t,相当于一年吞噬一个小型水库。

各主要河段大肠杆菌群普遍超标

水库径流区内村镇居民随意向河道倾倒和堆放垃圾,畜圈、厕所等废污水直排河道现象十分普遍。病死的畜牲直接抛入水体的现象时有发生。龙树大河各河段大肠杆菌群普遍超标。本次库尾取样的化验结果是,大肠杆菌2400个/升。

面源污染突出

库区耕地面积广,年氮肥用量3700t,磷肥2940t,钾肥740t,因施肥技术落后、施用量大,氮、磷、钾肥用量失衡,流失严重。农药使用量虽然较低,但一般都使用高至毒、高残留农药,且包装物随意置弃,除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外,还给环境和水源造成污染。

内源污染给水库水质恢复增加了难度 水库蓄水至今已5年,从库尾情况看,枯季入库污染物沉积较多,清淤困难,潜在释放的可能性大。水资源保护缺乏统一规划

从目前展开的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看,保护工作缺乏规划,各职能部门仍属“单兵作战”,系统性不强,用于水资源保护的人、财务、技术等资源未能整合;水资源治理效益不太高。

良性的运行机制和稳定的投入机制未建立

径流区分属一区两县,分割管理,各自为阵,缺乏联合协调运行机制,水库管

理局也不好解决。水资源保护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目前集水区内仅国家立项的“天保”、“水保”项目上有少量投入外,其它靠地方财政投入,常显得捉襟见肘。

法规建设滞后,管理手段不满足保护需求

目前针对积水区内破坏植被、随意开垦土地、污染水体等行为缺乏有效的限制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行为也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4建议

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长期不懈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水库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议: 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做好项目储备,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尽快编制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明确集水区内污染源控制、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目标和时间要求,明确各部门在水资源保护中不同阶段的职责。规划编制既要采取开放的观念,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要充分

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使规划真正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出自那一世范文网.://.] 加快水库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制定集水区内不同区域的保护目标和要求,规范相应的生产生活行为,明确对违规行为的惩戒措施,使水库水资源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扶贫力量,加快集水区内脱贫致富步伐。只有通过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多年沿袭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才会改变,保护环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才会增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才有可能顺利实施。

加大水土流失和农村面源治理力度。近期要着力解决集水区内高稳产农田建设,加大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河道整治力度;通过以沼气池为代表的能源建设,解决居民随意处置垃圾、粪便,砍伐树木的习惯;加大对化肥农药施用工作的指导,限制高至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从源头上有效抑制水土

流失和其它污染物入河、入库。在一些有明显污染的地方,如瓜寨三社、洒渔的居乐村,建立人工湿地,以缓解农村较集中的面源污染;无退耕地还林条件的,应在耕地下端设沉淀沟,已拦蓄农田回归水、沉淀泥沙。在入库泥沙较大的河流口处建拦沙坝,拦蓄入库泥沙,尽可能将泥沙在岸上处理,降低处理成本等。

篇6:对水库上游水资源安全的调研报告

**水库位于**镇境内,是国家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地,承担着向下游及宁波市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职责。为了掌握水库上游水资源安全保护状况,更好地开展水质保护,**年**月,我局调研小组去上游开展水资源安全调研,通过调查问答、现场察看等方法,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这此调研结果来看,总的情况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有效地得到解决。

一、基本概况

1、人口资源概况

**水库上游面积176平方公里,分**片,有18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共5444户农户,16000左右人口。除了常住人口以外,**每年有游客60万人次左右。水库上游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有山林约20万亩,经济林和农田2万亩。山区农民主要靠种植苗木、果树、雷竹为生,2005年人均收入4700元左右。

2、污染源概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上游污染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大量使用无机肥料,据不完全统计,每亩林(农)田使用200公斤左右化肥,按全部2万亩计算,年使用化肥达4000吨以上,造成水质中氮、磷成份超标。二是生活垃圾和污水,农村厕所、动物粪便等对水质也有一定污染。三是旅游服务业带来生活垃圾和污水。值得一提的是——**水库上游基本上没有工厂,不存在工业污染问题。

3、水质概况

2004年前,**水库水质呈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两个时间段,水质会变得富营养化。2004年初拆除库内476只网箱养殖以来,未发生明显的富营养化现象。近几年来检测结果符合国家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准,如200*年*月水质检测报告如下:

指标名称检测值水质类别备注

pH(无量纲)8.22І

溶解氧9.20І

高锰酸盐指数1.79І

五日生化需氧量2.80І

氨氮0.06І

总磷0.020Π

总氮0.96Ш

氧化物0.06І

挥发酚总氰化物总砷六价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盐7.47合格

氯化物3.32合格

硝酸盐0.92合格

综合评价(总氮不参与)Π

(总氮参与)Ш

超Ш类水标准项目1个

从检测结果来看,除了总磷Π类、总氮Ш类外,其余指标都是І类水标准,说明**水库水质良好。

二、目前水质保护主要措施

1、建立保洁机制,村村配备保质员

为了做好垃圾清运,溪口镇建立了三级保洁机制。农户到村内垃圾箱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垃圾箱到村口集中堆放处由村里负责,村口到垃圾填埋场由镇负责清运。共配备了47名保洁员。

2、硬件设施到位,运作正常

镇上有1处垃圾填埋场,***各有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有压缩式垃圾收集车一辆。另有固定式垃圾箱43只,垃圾筒291只,垃圾筒(箱)分布比较合理。同时,为每位保洁员配备了手扶垃圾车、扫帚、铲撬等清运工具。

3、清运垃圾成效显著

村保洁员对垃圾实行一日一收,道路一日一扫,村内基本看不到成堆的垃圾。村口到镇垃圾填埋场实行两级清运,其中村口到垃圾吉转站走市场化运作,承包给8位拖拉机手,实行一日一收;中转站到垃圾填埋场,由镇里垃圾收集车清运,目前东岙、董村、斑竹三片每天清运垃圾达6—10吨,基本上做到天天清运,垃圾不过夜。

4、建立考核奖励机制

为保证各村保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溪口镇制定了镇环卫人员、村干部和村保洁员三级考核办法。对不同对象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考核,同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检查确认,年底实施奖励。从而加强了有关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各项制度都能基本落到实处。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建议

1、水土保持方面问题

水土保持问题实质是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没有其他收入维持生计的情况下,农民靠山吃山是必然趋势。调研发现,董村、斑竹片毁林开垦现象不是很严重,而作为花木之乡的东岙片开垦现象最突出,估计有上万亩林地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景观破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其实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制止农民继续“靠山垦山”。

我们认为要彻底

制止毁林开垦现象,不外乎以下四种措施:

(1)、人口梯度转移。通过迁移人口来杜绝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这种办法最好,然而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准备。

(2)、对退耕还林实行经济补偿。据了解,目前一亩花木年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按上游10000亩林地计算,全额补偿每年需资金5000万元,数额巨大。

(3)、立法强制退耕还林。按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样处罚太轻,而且处罚后毁林者可以合法种植了,起不到遏制作用。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在制止违法开垦上底气不足,力度不够。如果要通过法律途径制止开垦的话,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使毁林者得不偿失。而修改法律需要各方形成共识,不是想想而已。

(4)、综合治理。首先是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其次是引导农民搞多种经营,东岙片可鼓励农民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搬迁到平原地区,逐步减少林区人口;四是实行小范围经济补偿,对河道两岸和对景观影响较大的林地给予适当补偿,使其退耕还林;五是地方人大通过立法制止新的开垦行为,尤其是河道两岸100米内和公路两侧500米内严禁开垦,违者处以重罚。总之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制止开垦现象继续蔓延,并最终实现退耕还林的目标。

2、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问题

经实地调查,目前农民用有机肥施肥的很少,一般都用化肥,上游总化肥用量约4000吨左右,使水体中氮磷等含量大增。我库2006年2月~4月水质检测结果总氮为四类、五类水,这与农民春季集中施肥有一定关系。

农药使用量不及化肥千分之一,估计上游用药总量不会超过3吨,残留物大量进入水体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问题是有些农民习惯把农药瓶丢弃在河江中(以为这样对小孩最安全),直接造成水质污染。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尽量多用有机肥料,不要将废弃的农药瓶丢到水里去,防止水质被局部恶化。

3、宣传教育缺失问题

从这次调研情况来看,东岙、董村、斑竹在水质保护宣传方面都存在问题,调研组所到之处,没有看到一块警示牌或警示标语,这有点出乎意料。政府出巨资治理水环境,应该把提高人的素质摆在第一位,把宣传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此,希望有关部门切实重视水质保护宣传教育,建议每个自然村至少竖立一块以上宣传牌,重要季节要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保护水质光荣、污染水质可耻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讲卫生、重环保,从思想上筑起保护生态的长堤,这是治本之策,不可放弃。

4、源头水质监测问题

水质保护关键是源头,除了保洁措施到位外,日常巡查和水质监测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源头水质监测基本上是空白,所幸这项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水库水质检测站正在筹建之中,年底可投入使用,为水管单位及时掌握水质创造了必要条件。

四、结论

从调研情况来看,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溪口镇政府在治理**水库上游水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尤其是卫生保洁方面,大大减轻了生活垃圾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农村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成绩是显著的。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除了宣传教育和水质监测亟待加强外,其他都是农村客观情况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延一定会逐步得到纠正。相信在宁波、奉化和溪口三级政府的重视下,通过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水库上游水资源保护会更加规范,水质会越来越好

《对水库上游水资源安全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对水库上游水资源安全的调研报告。pMs

制止毁林开垦现象,不外乎以下四种措施:

(1)、人口梯度转移。通过迁移人口来杜绝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这种办法最好,然而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准备。

(2)、对退耕还林实行经济补偿。据了解,目前一亩花木年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按上游10000亩林地计算,全额补偿每年需资金5000万元,数额巨大。

(3)、立法强制退耕还林。按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样处罚太轻,而且处罚后毁林者可以合法种植了,起不到遏制作用。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在制止违法开垦上底气不足,力度不够。如果要通过法律途径制止开垦的话,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使毁林者得不偿失。而修改法律需要各方形成共识,不是想想而已。

(4)、综合治理。首先是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其次是引导农民搞多种经营,东岙片可鼓励农民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搬迁到平原地区,逐步减少林区人口;四是实行小范围经济补偿,对河道两岸和对景观影响较大的林地给予适当补偿,使其退耕还林;五是地方人大通过立法制止新的开垦行为,尤其是河道两岸100米内和公路两侧500米内严禁开垦,违者处以重罚。总之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制止开垦现象继续蔓延,并最终实现退耕还林的目标。

2、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问题

经实地调查,目前农民用有机肥施肥的很少,一般都用化肥,上游总化肥用量约4000吨左右,使水体中氮磷等含量大增。我库2006年2月~4月水质检测结果总氮为四类、五类水,这与农民春季集中施肥有一定关系。

农药使用量不及化肥千分之一,估计上游用药总量不会超过3吨,残留物大量进入水体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问题是有些农民习惯把农药瓶丢弃在河江中(以为这样对小孩最安全),直接造成水质污染。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尽量多用有机肥料,不要将废弃的农药瓶丢到水里去,防止水质被局部恶化。

3、宣传教育缺失问题

从这次调研情况来看,东岙、董村、斑竹在水质保护宣传方面都存在问题,调研组所到之处,没有看到一块警示牌或警示标语,这有点出乎意料。政府出巨资治理水环境,应该把提高人的素质摆在第一位,把宣传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此,希望有关部门切实重视水质保护宣传教育,建议每个自然村至少竖立一块以上宣传牌,重要季节要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保护水质光荣、污染水质可耻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讲卫生、重环保,从思想上筑起保护生态的长堤,这是治本之策,不可放弃。

4、源头水质监测问题

水质保护关键是源头,除了保洁措施到位外,日常巡查和水质监测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源头水质监测基本上是空白,所幸这项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水库水质检测站正在筹建之中,年底可投入使用,为水管单位及时掌握水质创造了必要条件。

四、结论

从调研情况来看,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溪口镇政府在治理**水库上游水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尤其是卫生保洁方面,大大减轻了生活垃圾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农村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成绩是显著的。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除了宣传教育和水质监测亟待加强外,其他都是农村客观情况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延一定会逐步得到纠正。相信在宁波、奉化和溪口三级政府的重视下,通过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水库上游水资源保护会更加规范,水质会越来越好

上一篇:怎么悦纳自己下一篇:电器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