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区住区调研及分析

2024-07-08

安宁区住区调研及分析(精选6篇)

篇1:安宁区住区调研及分析

兰州市安宁区住区调研及分析

居住区是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类居住的基本表现,也是城市居民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从很大程度上反映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区的要求不仅限于其功能方面,对其景观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调查和评价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建立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景观评价体系是合理规划设计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正确认识和评价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的前提和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从而达到从整体上把握居住区景观质量的目的。

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应性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目的由于景观环境适宜性评价兼具实践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标准,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主观判断,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评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权重。该方法是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物做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是对人们主观判断能力做客观描述的有效途径。它把人们对复杂问题的决策思维过程条理化、层次化和数量化,根据对一定事物的判断,就每一层次各元素对决策目标的重要性给予相对定量表示,经过数学运算得出各元素重要性的权值,依此作出正确决策。其核心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具体做法是构造判断矩阵,采用方根法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查。模型建立的目的是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型,为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正确选择评价指标是决定评价体系成败的关键,为保证评价体系的普遍有效性,笔者以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定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为基础,运用景观设计学、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新乡市的环境及发展特点,依据导则提出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美化生活环境是为了体现社区文化的社会性原则,注重节能节材合理用地的经济性原则、生态原则、地域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及景观分类标准,经过反复推敲,来建立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准则层指标及其分级要求

准则层指标筛选(1)植物的观赏性:以使用者的观赏感受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2)植物配置模式:根据植物配置模式的丰富程度分为极为丰富、丰富、一般、单一;(3)植物丰富度:以占据同地理区或行政区物种总数的比例分为相对极高>50%、较高30%~50%、一般10%~29%、少<10%;(4)绿化覆盖率:评价绿化率依据《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标准分为优秀>35%、良好35%~30%、一般>30%~25%、差<20%;(5)植物与生境的适应性:按植物与生长所需条件的关系分为适应、较适应、不适应、严重不适应;(6)乔木与灌木比:根据乔木与灌木各自的观赏特性和生态效益分为优秀7∶

3、良好6∶

4、一般5∶

5、差4∶6;(7)道路的布局:以布局的合理性分为合理、较合理、较不合理、不合理;(8)道路的引导性:根据道路引导指示功能的强弱分为强、较强、较弱、弱;(9)辅助设施:以辅助设施的完备性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差;(10)道路的安全性: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差;(11)无障碍设计:根据《美国残疾人法》(ADA)的标准分为:合理、较合理、较不合理、不合理;(12)空间类型多样性:以空间类型系数分为复杂<40%、较复杂40%~60%、一般60%~70%、简单>70%;(13)尺度的适宜性:以使用者对尺度控制的感受分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14)场所满意度:以使用者的感受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15)场所的归属感:分为强烈、一般、较弱、弱,(16)硬质景观的色彩与材质:以色彩的搭配和材质的选择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差;(17)硬质景观与环境的协调性:按硬质景观和总体环境的协调性分为:协调、较协调、较不协调、不协调;(18)硬质景观的实用性:按实用功能分为极实用、实用、不实用、极不实用;(19)硬质景观的趣味性:分为强烈、一般、较弱、弱;(20)硬质景观的视觉与心理感受:根据景观单体对使用者产生的视觉上的心理的愉悦感分为强烈、一般、较弱、弱;(21)亲水性:以水景景观满足使用者的亲水需求的程度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差;(22)水景类型的多样性:以水景类型系数分为复杂<40%、较复杂40%~50%、一般50%~60%、简单>60%;(23)水体的自净能力分为:强、一般、较弱、弱;(24)水景观的经济性:以水景景观的修建及维护费用分为经济、一般、浪费、严重浪费;(25)庇护性景观设置的合理性:以景观设置的位置分为合理、一般、不合理、严重不合理;(26)庇护性景观的舒适性:以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差;(27)庇护性景观的使用频率:以每个使用者每月使用的次数分为相对极高>

25、较高15~20、一般10~

15、低< 10;(28)模拟化景观的形态和体量:根据景观形态的特点及体量与环境的协调分为协调、较协调、较不协调、不协调;(29)模拟化景观的逼真性:根据景观的模拟效果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差;(30)高视点景观的图案和色块:以图案和色块的形状、色彩分为美观、一般、美感较差、无美感;(31)高视点景观的层次和轮廓:以景观的层次和轮廓的视觉感受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差。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可度量的参数,用以描述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它应该体现下列的要求:

(1)在生活,社会活动及环境质量上反映社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反映系统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征。

(3)反映系统的层次性和相关性,并能满足系统预测和系统结构及功能分析的要求。

(4)具有可计量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根据对兰州市安宁区的调研可以得出,由于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部,地理环境条件现对于南方地区存在着根本的差距,整个安宁区的住区在绿化种植及水景景观上存在不小的弱点,而相对与道路景观·硬质景观·场所景观及高视点景观,安宁区住区还是有一定的水准。在对于兰州市整个范围内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安宁区的住区设计及景观设计,相对于其他几个区的住区设计及景观设计有着一定的优势。

对于安宁区正在新建的宜居城市的规划要求来说,城市生态住区是伴随宜居城市建设而发展起来,是构成宜居城市生态系统物质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住区和社区生态规划的融合。城市住区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城市规划缺乏对城市生态方面的主动研究,无法实现对城市生态问题的有效预测与引导。因此,需要将生态规划的思想和方法纳入到住区规划设计体系中,真正实现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的生态平衡的居住环境。宜居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能够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协调城市住区生态关系,使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利用程度等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相协调。宜居城市生态住区是以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城市人类住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阶段的产物,是生态理念在宜居城市的集中体现和象征。国内外城市生态、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学者提出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目标是建成新型现代化生态文明住区,使之形成安全、健康、舒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居住区,并对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视。

而对于宜居城市生态住区,在现在社会中具有很多的评价标准,下表是对于城市生态住区环境评价的其中一个体系:

对于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在现代社会有很多,例如:注重地域分类评价,增加社区人文环境的评价,社区与城市间关系的评价,优化可操作性,将已有规范、评价体系组合成系统。这也是对一个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的一个标准。

对于中国现行的生态住区评估手册可以看出,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很注重生态住区的水环境保护以及住宅建筑的生态性,对能源输配系统、给排水系统、排污系统等工程系统都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但从整体来说《技术评估手册》过于偏重建筑,对住区的规划设计、人文环境、住区场地的生态环境还缺乏关注。由此可见,对于生态住区的评价标准在中国还不是很完善的一个准则。

对兰州市安宁区的住区调研 安宁之于兰州,就像两江之于重庆,就像曲江之于西安,城市的CBD、CLD全部集中在这块生机勃勃的新城区。安宁注定了将吸引住整座城市的目光,以世纪大道为轴心,数十平方公里以内,已经是一片兴起的热土了。众多一线品牌纷纷入驻,高新产业支撑日益庞大,交通道路改善一日千里,一种崭新的人文、健康、生态生活在延续安宁学府文化与桃林生态气质的同时,早已呼之欲出!

这种城西新生活,集中体现在生态、健康与文化氛围方面。安宁聚集了近几十所大中专院校,是兰州市教育资源最为聚集的地区,书香浓郁、文化氛围浓

厚。许多开发商表示,对于一片新区而言,其发展往往都是从一条路开始的。北滨河路作为安宁区重要交通之一,沿黄河之水一路向西,其所坐拥的巨大生态优势不言而喻。在之前,沿北滨河路向西而行,这里出现了兰州最集中的滨河高尚住区,安宁庭院、黄河家园、北岸公馆、实创现代城及一线西去众邦金水湾、燕京罗马世家、中和·山水兴城——真是家园美如画。可以说,天然富贵的滨河线不仅仅是见证了兰州楼市的全过程精彩面,更是正在全面演绎并升级着崭新的城西新生活。依山,有数千亩的桃林及仁寿山森林公园本身就是一个造氧的庞大绿肺。傍水,银滩湿地公园为其生态护航。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选择居住在安宁板块,就是选择一种积极向上、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命脉,安宁板块也同样不能摆脱这一规律式定义。基于雁滩开发的经验,安宁开发规划先行,当前的地面交通框架已经搭建,形成纵横合理布局,即安宁BRT快速公交线、北滨河观光线及以世纪大道为轴心的区域路网集群,共同构成了该区域地面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即将动工建设的轨道交通一号线将穿越安宁中心,这无疑让新区居民进出市中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规划先行的安宁筑好了“梧桐树”,引来了众多的“金凤凰”。作为全球500强的中海地产,率先在世纪大道一侧拿地140亩;紧随其后的中集幸福里、天居·锦河丹堤、加莱·印象、兴兰阳光里及伊真·学府美苑、亚泉湾、宝迪文郡等众多靓盘宛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世纪大道两侧,楼群和景观每天都在快速成长着;不久的将来,兰州楼市的高端产品将在这里完美呈现。

对于兰州市安宁区现行的住区来说,安宁庭院、黄河家园、北岸公馆、实创现代城及一线西去众邦金水湾、燕京罗马世家、中和·山水兴城等一系列的住区,在兰州市都是比较有吸引力。

对安宁区住区的评价

1·安宁区住区大多集中于北滨河路边,车流量很大,对于人们的出行及夜间休息都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这一特点对于噪声要求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交通条件来说这又是一个比较有优势的,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两个体系间的矛盾。2·对于景观设计的要求来说,临近黄河有着无可挑剔的河景夜色,对于安宁区的住区内部的景观也有很高的设计水准,从这一方面来看,安宁区住区的景观有很大的优势。

3·对于社会人文方面,安宁区市兰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在人文这一方面安宁可以说是特色明显。

4·对于住区管理方面,就我个人而言安宁区住区的管理水准很到位。

从各个方面来说,安宁区的住区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可以在兰州市占有无可挑剔的优势,但是对于安宁区靠北的住区却没有太好的生态条件,由此可见,对于安宁区的生态城市建设有一定的挑战性;相对于安宁区的交通条件而言,随着道路的改建,相信安宁区的交通条件有极大的提高。

篇2:安宁区住区调研及分析

由于新疆存在较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加之目前仍较为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新疆地区小城镇住区建设与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将日益突出, 迫切需求新的建设模式和技术支持。

根据科技支疆项目课题的需要, 课题组成员分别赴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伊犁地区、石河子地区, 对新疆典型气候区小城镇进行以下内容调研:经济建设、人口用地规模、住区现状规划、当地气象资料搜集。本文通过住区建设现状的分析, 指出住区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新疆小城镇住区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节能对策。

二、新疆小城镇住区建设现状调研

(一) 对喀什地区小城镇住区建设的现状调研

喀什地区所属气候带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在热工分区上属于寒冷地区。博塔依拉克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 叶尔羌河中游喀什地区麦盖提县, 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个重点小城镇之一。

目前该镇规划草坪25万平方米, 住区绿化以榆树、梧桐、馒头柳为主。集中供热锅炉采用的是2台10吨的锅炉, 供暖面积18.5万平方米, 村镇都仍然采用垃圾池填埋来处理垃圾, 而且大部分村镇没有修建室外排水管网。

从2000年至2008年, 先后投资3867万元修建综合楼、朝阳小区、沁园小区、银花小区、康乐小区、裕源小区。建成住房649户, 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新建住宅以砖混结构为主, 但大都没有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二) 对阿勒泰地区小城镇住区建设的现状调研

阿勒泰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中温带寒冷地区, 冬季严寒, 春旱多风, 冬长夏短, 年平均气温4.1℃,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吉木乃镇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以西24公里处, 地处中哈边界, 总面积79平方公里。西南与乌勒昆乌拉斯图河为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北临褐里格库木沙漠边缘。

近年来, 该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拥有建筑面积不断提高, 房屋住宅条件明显改善, 现有住宅477栋, 总住宅面积为7.9万平方米。新建房屋主要以砖平房和砖混结构房为主。虽然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住区建设实际上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发展状态。

目前城镇路网结构中的主要道路为混凝土路面, 部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大部分主要干道配有室外污水排水管网。垃圾收集方式主要采用固定式垃圾箱进行收集, 最终处理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外围堆放与填埋。

(三) 对伊犁地区小城镇住区建设的现状调研

伊犁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具有光照丰富、冬夏冷热悬殊、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等特征。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金边镇位于新疆伊犁河谷西部边境霍城县境内, 地处祖国新疆西北边陲最大的陆路、公路一类口岸———霍尔果斯、精伊霍铁路终端。

金边镇是第一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示范点。居住建筑用地分四片布局, 用地面积185.47公顷。城东居住区:民族路以东部分, 规划以低层住宅为主, 小区有体育公园、明珠公园、东城体育场, 并靠近东湖公园, 内部绿化完善, 面积较大, 居住环境优美, 为中高档居住小区。安居居住区:民族路以西、中心广场以东部分, 主要对现有居住用地进行改造, 改善居住条件, 增加市政和公用设施, 小区靠近中心广场、拱北寺, 南部主要为低档居住小区, 北部靠近广场部分为中高档小区。古城居住区:中心广场以西、中学路以东部分, 该地区南临西南工业区, 北有新天公园, 主要作为低档居住小区。城西居住区:中学路以西部分, 以现有别墅区为基础, 为中高档居住小区。

(四) 对石河子地区小城镇住区建设的现状调研

石河子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 夏季酷热, 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偏南风。西古城镇东、西、北三面环沙, 深入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 素有“沙海半岛”之称。

近年来, 该地区的小城镇住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镇规划以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生态环境与环境建设并举, 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将住区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努力建设成为屯垦戍边的生态小城镇。

从2006年开始, 石河子地区小城镇楼房强制实施了节能达标50%的要求, 均采用了外墙外保温体系, 房屋的主体多采用粘土实心砖建造, 房屋的层高在2.8m左右。

2007年, 城镇新建住房237户, 其中平房175户, 楼房62户。自2007年以来所有新建楼房全部采用地板辐射采暖。2008年建设300户廉租房。

西古城镇的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并设有中心绿地, 路网结构通达度良好, 通向各个村镇的主要为混凝土路面, 绿地和道路两旁的绿化用树以榆树、杨树等耐旱树种为主。早在1997年, 西古城镇就开始了室外污水排水干管管网建设, 走在石河子地区的前列。

三、住区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住区建设缺少统一规划

大部分小城镇缺乏统一的住区规划, 基本上以企业和个人自建为主, 住宅单体户型设计单一, 功能结构不合理, 室外环境普遍较差, 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民居优良传统和地域特色。另外, 由于缺乏合理使用土地和节约耕地的意识, 许多小城镇住宅建设中出现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二) 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 功能不全

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小城镇对住宅建造非常重视, 投入较大, 但却忽视室外环境的改善。与住区配套的绿化、户外活动场地、污水处理及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小康生活水平的需要, 给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严重制约了新疆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 制约了小城镇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 建造技术落后

大部分房屋建造技术比较落后, 自建住宅都是一家一户, 建筑规模较小, 大的施工队不愿承揽, 故施工队伍大多是新疆小城镇当地个体工匠拼凑而成。这些工匠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 缺乏系统的建筑施工知识, 技术工艺落后, 施工不得要领。

(四) 建筑材料功能性差

新疆小城镇住宅建设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比较单一, 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水平很低。墙体材料主要以实心黏土砖为主, 而实心黏土砖的导热系数较大, 再加上热桥的影响, 计算出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一般较大, 墙体厚度较小时无法满足节能要求, 而加厚墙体使房屋造价增加。窗户材料多采用木窗或单层钢窗, 木窗传热系数小于钢窗, 但缝隙较大, 且木材易变形, 单层钢窗传热系数大, 密封性能差, 保温隔热性能也最差, 但因价格相对便宜而被广泛使用。

(五) 建筑能耗巨大

新疆小城镇传统土块平房冬暖夏凉, 采暖能耗小, 造价低廉, 但强度低, 草泥抹灰易松脱、落灰尘, 内外观感较差。危旧房改造和新建建筑所采用的砖混结构造价高、热工性能很差。另外一些新建砖平房层高过高, 开窗过大, 加之普遍使用粘土砖、普通钢木窗等传统建筑材料, 热工性能差, 导致建筑能耗很大。

四、新疆小城镇住区建设发展的对策

(一) 住区要进行科学规划

在住宅规划设计阶段, 应紧密结合新疆自然气候特点, 要慎重考虑住宅的朝向、间距、体型、体量、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 改善室内热环境。

从节能和热环境考虑, 住宅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为好, 避免东西向, 若不能都为南北向, 主要房间宜设在冬季背风和朝阳的部位, 减少围护结构的散热量。要注意住宅间距与节能的关系, 使住宅南墙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在整个采暖季节中不被其他建筑遮挡。由于新疆地区地广人稀, 位于这些地区的小城镇住区可以适当降低建设密度和容积率, 以低层住宅为主, 多层住宅为辅。

利用住宅周围的自然条件, 改善区域环境微气候。适当地选择一些新疆本地的植物进行住区周围的绿化, 这样既起到了美化作用, 又改善了住区周围的热环境。

(二) 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供水、排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管道天然气等项目的逐渐完善将大力推动新疆小城镇建设。住宅小区作为城镇的一个基本单元, 既是一个微观社会, 又是城镇的缩影。因此, 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是整个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形象面貌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城镇的形象。

(三) 提高住宅围护结构保温能力

对房屋外围护结构选材、组合等应进行构造优化设计。外墙宜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如秸杆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 在节能、节地的同时, 达到环保的效益;在新疆小城镇应推广运用外墙外保温技术。门窗应该采用密封和保温性能好的材料, 如单框双玻塑钢窗或中空玻璃窗;屋顶应尽可能采用坡屋面, 并内置保温隔热材料, 不仅可以提高屋面的热工性能、丰富小城镇景观, 还有可能提供新的使用空间, 也有利于防水, 并有检修维护费用低、耐久之优点。

(四) 提高供热系统热效率

有效地利用能源是减少费用以及降低热能散失的最好方法。采用大吨位的锅炉, 通过技术改造, 克服现有供热设备的局限性以及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五) 太阳能资源的利用

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 据气象部门提供的30年统计资料表明, 全区年辐射总量不小于6700MJ/ (m2·a) , 年日照小时数为3200~3300h, 仅次于青藏高原, 居全国第二位, 但太阳能在小城镇建筑中的应用水平较低, 只有部分居民家中安装了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的利用对于加强建筑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后应在全区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技术, 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蓄热墙型、蓄热屋面型、附加阳光间型等建筑;主动式太阳能技术:太阳能热水器等, 为建筑提供洁净、可再生的能源, 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江亿林波荣等.住宅节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沈致和.住宅节能原理与设计.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3:安宁区住区调研及分析

【摘 要】早在上世纪老龄化问题就崭露头角,至今,已经成为全球问题。针对老年人日常在居住区生活的安全性,本文做了各方面的探求,找出现存问题并给与一定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老年人;安全性;公共空间

1.绪论

1.1我国老龄化特征

自2001年起,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而就在2014年2月19日,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中国现今已经是老龄国家了。

表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由于中国20世纪中期和后期的超多子化的出生率和21世纪初慢慢演变的少子化和超少子化的出生率,中国的老年人人口数量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最高峰(表1)。但是在城市化发展极其快速的今天,中国并没有及时的把注意力放在适于老年人的生活的设施和空间上。对于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没有专业且系统的研究,这会对今后的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

1.2我国老龄人居住现状

多数中国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是老人的居住现状令人堪忧。现在我国城市居住区应对老年人公共空间安全性的设施建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在整体布局的规划上,缺乏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探讨研究,居住区的道路,绿地,公共活动,入口,楼梯等区域的设施,与老年人安全性的需求程度不相匹配,老年人的场地设施没有深入设计;(2)在政策法规上,缺少文化、卫生、社区服务设施等居住区公共空间在老龄化背景下的建设原则和标准;(3)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及设施适应老年人的设施及无障碍设计。老年人在住区的生活并不安全,并且缺乏舒适度。

2.老年人安全性的负面特征

负面特征的产生。

2.1生理特征的退化

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很多问题是针对感知能力、反应能力以及防御能力的下降。

老年人的感官感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其中影响他们正常生活的主要感知能力是触觉、视觉和听觉。老年人的触感减退,对于温度和质感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烫伤或者冻伤,而且疼痛感变得迟钝,难以及时避免伤害性刺激的危害[2]。视觉上由于眼角膜的变化,甚至会过滤掉紫色蓝色和绿色,即使是鲜艳的颜色也会在老年人的眼里变成灰色[3]。而在听力上,敏感度的下降对于高频声音影响较大,老年人只能听到低频音,导致了对声音听不清楚的现象。老年人即使知道自己面临一些危险,但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肌肉弹性等的衰退,造成了他们反应迟钝,他们更容易骨折,更容易因为机体的退化发生特殊且急切的病情。

2.2心理负担的加大

老年人,特别是刚刚步入老年生活的老年人,他们更加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而高龄老人并没有因为习惯于老年生活而更感安心,越来越衰退的身体有时更加加深了他们内心的抑郁和焦躁。衰退的身体产生了对于多样性活动的积极性的打压,产生了不愿意拖累儿女亲戚和想要更多的和家人在一起的矛盾的的心理负担,还有面临死亡威胁的惶恐感。

2.3社会存在的缺失

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社会地位的转变,老年人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而这种负面情绪则反映在活动范围的自动减小,不愿主动接近人群和新的事物,更加沉默和寂寞。而太安静的老年生活不利于老年人心境的培养,更加导致负面情绪的爆发。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老年人生活安全也令人担忧,他们强烈的需求一种社会归属感。

3.基于安全性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观念和探讨

3.1交通空间的分流和便利

3.1.1人车分流,建立良好步行系统

越显复杂的小区道路和不成体系的慢行步行系统的不完善却给老人步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给老人的行走安全带来了隐患。在设计上的建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车要分流,而是有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

人车分流有两种形式,一是水平向人车分流,二是竖向分流。

水平向人车分流主要是在车道两边增设人行道。并控制居住区内的车速,将其限制到20km/h。同时,可以在车道两旁增加竖向元素如栏杆或者植被,让道路看上去狭窄,造成视觉障碍,或者直接铺设减速带,让驾驶者主义减速行驶。

竖向人车分流是人和车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上通行。这样在小区内部,地表上只有人流,机动车在地下完成行驶和停车动作。

将步行系统扩充,设置步行节点,并进行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步行体系。首先它具有通行功能,需要保证行走过街等的安全性,比如设置一些特殊的安全措施。其次相较于车行体系,步行体系承担休闲和休憩功能,所以路径形态也是多样的。但考虑到老年人的安全,他们的方向感變差了,步行道路不宜过度变化,并且尽量避免高差,在有高差的地方应在台阶旁设置坡道,利于老年人行走通过。

3.1.2增设户外无障碍设施

在必要的地方,如景观亭入口、住宅楼入口、步行道高差变化处,都应该设置坡道,为了适应老人坡度应该比设计标准更加平缓,宽阔。同时在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的平台也要设置雨棚[4]。对于坡道较长的或者较陡的则应增设扶手或围栏。同时,在无法设置坡道的地段,可以增设扶手,以帮助老年人上下台阶。

3.2必要的导向、警告和报警设施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差、反应迟钝、对伤害的抵抗力差,同时自卑感导致时时担惊受怕的心理问题等一系列因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有指导和提示。所以在生活区应该设有导向标志、警告标示等帮助物。

3.2.1增设导向设施

由于老年人方向感差并且记忆力下降,在居住区中增加导向设施是必要的。小区路网有多种形式,如果再加上结构单一的行列式住宅排布,并且当今住宅形式单一且重复,缺乏特色和标识性[5],老年人就会很容易在其中迷失方向。所以在进小区时,就应该设有小区平面图,让老人一目了然的明白自己的方位和应该前进的方向。当然,可以在平面图上标明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以便老年人铭记。而在小区主干路的分支路口,也应该设立方向指示标牌。当然,这种导向标志可以不仅仅是牌子。富有特点的景观小品,或者是造型独特的服务站或小亭子,都能起到导向作用。

3.2.2增设警告标牌

居住区中虽然安全,但是仍有一系列安全隐患。因为居住区道路多岔路,而且多数居住区没有条件进行人车分流,所以在居住区道路上应设置警告标志,一是警告驾驶员放缓速度,注意行人;二是警告行人,注意前方来车,提早躲避。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遇到危险躲避的反应能力较差,所以提前警告,拉升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人车碰撞的灾难。

居住区景观设计多喜用水,设计水池、河流等景观。在晚上光线不明的情况下,也需要设置夜间警告标志,沿河处做荧光警告条。

3.3增设娱乐空间和服务设施

在调查中发现居住区中针对老年人的娱乐设施、活动器械都太少了,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服务站点也是少有。所以,增设该方面的相关空间与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3.3.1娱乐空间的特别要求

小区中一般都会设有活动区,在这里有一些运动器械。但是这更多适用于成年人,居住区没有或者少有为老年人专设的活动器械和娱乐空间。老年人一般的娱乐活动多为散步,慢跑、跳舞,打拳、兵乓球、羽毛球这种动态类,和观望、下棋、听广播这种静态类。由于这些活动多数是集体活动,少数是个体活动,所以设计娱乐空间应既有动静边界又有动静联系。现在住宅区就是缺少一块较大合适的、平坦空旷的硬质铺地,而这块地就是满足老年人活动的基本要求。同时可在场内安置老年人专用的运动器械。

3.3.2增设服务站或者幫助中心

住宅小区中,最好设有托老所。对于那些半自理的老人来说,家人白天上班,无暇照顾他们,可以由社区建立白日制托老所,这样白天有所依,晚上还可以和家人在一起,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依的原想。或者可以设置帮助中心进行上门服务,做一些简单的服务如送饭、陪聊等,这样能够让老年人体会来自社会的善意。

3.4休憩空间的特殊设定

老年人最明显的缺陷就是体力大不如前,所以足够的休憩空间才能保证老年人安全并舒适的活动。在不同的功能区设置不同大小、不同形式的休息区是需要被探讨的。

3.4.1交通区的驻留空间

当下,年轻人忙于工作,老年人大都还是操持家务并帮助带孩子。老年人在外购物回来时,常常大包小包,负担自己身体不能长时间背负的重量。从进小区开始到进入住户的一段距离,老年人在背负重物的情况下走得很艰难。故应在步行道路边每隔20m-30m就应该布置一个休憩点,而在主干道等非休闲娱乐区的步行系统旁却不宜设置大空间的驻留区域,所以休憩空间趋向发展小空间。这种小空间可以只是一个齐膝的平台,方便暂时存放重物;或者将花台宽度放大,可供人们坐下休息。

3.4.2休闲区的休憩空间

老年人的交往方式多为聊天、下棋、静坐等,这些都休憩空间来支撑。对于人少的活动本身就希望所处空间的僻静和私密,而对于人多的活动则希望空间开放和活泼。休息区不仅要满足老人们的身体需求,还要从设计上满足老人独处或交往的心理需求,已达到心理平衡,获得安全感。

(1)私密式。

由于老年人相较于成年人更缺乏安全感,所以对于私密的休憩空间更需要一种围合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程度的空间,而这种围合空间可以通过景观墙、植被、栅栏等物来构成。而这种私密式休憩空间一般设置在道路的末端或者住宅间的零碎地等少有人去的地块。内部需设置单独的座椅以满足老人独处的需要。这种空间尺度不宜过大,4-6m见方皆可。

(2)开放式。

对于多人一起休息、聊天的状况,所设置的休息区是开放式的,是为了满足老人的交往需求,重现老人的社会存在感。开放式休息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和走道相连的休息区,点线模式;一类是和活动区相连的休息区,点面模式。

点线模式中,由于休息点和流动性大的道路相结合,休息区的空间较为开放,人们之间的视线交流、语言交流较多。一般情况下有三个以上的休息点分布在线性道路旁,点和点之间的联系也相当重要。虽然在一条线性道路上应该控制合理的节点密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均质的分布。如若采取疏密相搭的方式,部分联系较少,开放度较低;部分联系密切,开放度高,节点之间形成视线网,将联系各个节点的那段道路活跃性拉大。

点面模式中,休息区和娱乐性大的活动区相结合,空间基本是全开放模式,便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和进行团体交流。一般休息区排布在活动区的一侧,保留两者联系的同时也保证了空间功能的边界。由于活动区人流比步道要大,休息区很容易就引起老年人的聚集,所以这里的休息空间要大尺度,较大面积,这样聚集的人多了,对活动空间的使用的老年人也会相应增多。

4.结论

居住区中,应对老年人安全性问题的内容非常丰富,综合性强,该论文还有很多未详尽之处。但是在接下去的半个世纪中,全国的老年人口激增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矛盾更会给居住区的设计研究带来困难。所以尽早完善老人居住、生活问题,对于整个社会的前进有着积极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王炜.住宅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以上海住宅小区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3]汤羽扬,段伟.居住区中适合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N].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3,18(1):27-33.

[4]刘丽丽,肖斌.老年社区的户外环境调查分析—北京东方太阳城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36(27):11758-11759.

篇4:安宁市社区篮球运动现状及分析

1.1 研究对象

安宁市各社区参与篮球运动的居民。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社区篮球运动的书籍、期刊、学报;中国知网, 万方学位论文等网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关于社区篮球运动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对安宁市社区篮球运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90份, 回收率98%, 有效率100%。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 检验结果为:问卷中各个问题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095, 问卷的题项设计较为合理, 效标效度良好;利用α系数法对问卷统计的结果进行信度分析, 得到的α系数值为0.812, 该问卷的信度较高。

1.2.3 观察法

实地观察安宁市各社区篮球场地设施情况, 以及社区居民参加篮球运动的实际情况。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有关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得出统计结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安宁市社区篮球运动现状分析

2.1.1 参与者与年龄层次的分析

由图1的结果可以看出, 安宁市社区参与篮球运动的居民, 按年龄结构划分, 由多到少依次为, 年龄在21-30岁的占35.2%;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31.2%;年龄在31-50岁的占24.3%;51岁以上的仅占9.3%, 参与篮球运动的以30岁以内的人口居多, 这个结果与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

2.1.2 社区居民参与篮球运动动机分析

虽然参与者都是一样的进行篮球运动, 但是他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是不一样的。[2]通过回收问卷发现 (图2) , 安宁市社区居民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在问卷中选频率大小排序分别是:强身健体 (38%) 、防病治病 (23%) 、减肥、健美 (18%) 、娱乐 (13%) 、交流 (8%) 。这一结果表明安宁市社区居民参与篮球运动的认识主要以强身健体为主, 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

2.1.3 社区居民参与篮球运动的形式

安宁市社区篮球的组织程度不高, 参与者大部分是属于自发的。如 (表1) 其中个人参与篮球运动的占参与者的16.1%, 和家人一起的占6.7%, 与朋友同事一起的占53.2%, 参加单位组织的占7.9%, 参加社区、居委会、镇里组织活动的占16.1%。这表明, 安宁市社区居民参与有组织的篮球运动程度较低, 大多属于无组织状态, 个人行为占主导地位。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 安宁市社区篮球运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大部分参与者能理解参与篮球运动的意义, 参与篮球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健身和娱乐, 参与者兴趣较为浓厚, 但参与程度较低。

3.1.2

安宁市社区篮球的参与群体多为30岁以下的男性为主, 中年人群的参与度比较薄弱, 已有的篮球运动设施不够完善。

3.1.3

安宁市社区篮球运动缺乏有计划的、有效的组织管理并且缺乏社会指导员。

3.2 建议

3.2.1

通过政府部门的宣传和有意识的引导,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 从而提高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 从根本上保证群众性篮球运动良好发展。

3.2.2

场地设施不足仍然是制约社区篮球运动开展的瓶颈, 可以通过政府出资和筹集社会资金的方法来解决, 另外, 学校的场馆在一定的程度上应对外开放。

3.2.3

加强社区内的组织力度, 有计划的多组织一些比赛, 尤其是女性参与的比赛多组织, 吸引更多的社区女性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同时加大社会指导员的指导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卫.湖南省城市社区体育业余篮球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27 (5) :303-305.

篇5:居住区绿化设计及植物配置的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设计;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从绿化设计的角度去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是居住区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

1.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1.1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环境

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体,主要表现在对光、温度、湿度、空气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上,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促进了空气交换,产生微风的效果。

1.2丰富设计层次

姿态万千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和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增加了居住区环境的层次,美化了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

1.3提供社交场地

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进行户外活动,使老人儿童可以就近进行游憩、观赏及进行社交活动。为居民互相了解,和谐相处创造了条件。

1.4舒缓心情

居住小区良好的绿化环境能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劳,使人情绪稳定,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而植物本身的枝、叶、花、果又可使人感到浓郁的自然气息,调节人们的神经系统,产生令人愉悦和舒适的环境,使人们摆脱紧张的日常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1.5防灾避难

合理的居住小区绿化在经济价值上也有明显的表现,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提供防灾避难的场所,从根本上减少灾难伤害。

2.居住区绿化基本要求

2.1合理组织,统一规划

要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合理组织、统一规划。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以居住区中心游园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住宅绿化为基础,从商服、文化、物业等多方面综合管理,使居住区绿化自成体系。

2.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现状条件

充分利用地形和现状等先覺条件,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以节约用地,对原有树木加以保护利用并组织到绿地中,和居住区环境融为一体。

2.3植物造景为主

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布局。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要结合居住区绿化特点,满足居民休息观赏等需要,并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风格朴素、简洁、统一、大方。

2.4讲究人性化

居住区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居住区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植物选择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的作用。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3.1层次分明,配置形式多样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注重层次的搭配,注意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和层次感。目前,在居住区绿化中普遍存在树种单调种类少,植物配置缺乏层次等问题,存在以大片草坪为底衬,最多点缀一两棵乔木的种植形式,导致单一的视觉效果,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比,植物应形成簇团状,不宜散点布置。草坪铺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要求显露出一定比例的面积,不宜采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覆盖。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较完整地投在草坪上。利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的层次,使空间更灵动,赋予自然的节奏。另外植物种类和栽培形式要多种多样,除道路两侧需要成行栽种树冠宽阔、遮阴效果好的树木外,可多采用丛植、群植等手法,打破成行成列住宅群的单调感和呆板感,并结合道路走向、建筑等形成对景、框景、借景等,创造良好造景效果。

3.2草花与彩色叶树种的使用

草本花卉虽然管理繁琐,但是草花的颜色丰富更容易人为进行居住区花境、花坛的造景,增加居住区内绿化形式。在组合中必须考虑到居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形,树冠形状和高度等因素,相互协调。在大面积绿化造景的同时多使用色彩简洁明快的彩色叶树种,在居住区绿化中的应用形式一般分为基础种植、孤植树、树丛、树群。基础种植如选择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植物修剪成绿篱,组成各种图案或修剪成色带与建筑或草坪相配,形式简洁,但效果突出。而孤植树一般选择树姿优美,叶色明亮的树种,起到突出景观,引导视线的作用。如高达挺拔的银杏,摇曳多姿的鸡爪槭,红枫,色泽明快的金叶榆,紫叶李等都适合孤植于居住区绿地中。

3.3居住区植物配置基调

每一个居住区都有一个主题思想、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景,对于居住小区设计来说一定要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广场,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相协调就可以成为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基调。如设计以私密为主的主题,多选择高大乔木,灌木相搭配,选择攀援植物进行廊架的装饰,起到私密的效果。如设计以跳跃为主题,则可以选择颜色丰富的草花和树种搭配,设计以不同的造型,显现跳跃的主题。

3.4掌握季相变化进行植物配置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居民在直观上感受居住区内不同的季节变化。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居住区内应四季皆有景,景景各不同。在设计主题上可以以四季为主题进行居住区绿化设计,不同的景区以突出某个季节为主,增强居住区的主题性。植物的配置中就应该以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搭配,在北方地区以常绿树种和雪景,冰景相搭配,夜间配以彩灯,给冬季寒冷的气候带来温暖。

3.5保健植物的选择

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切忌有毒、带刺、带尖,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居民。如夹竹桃、沙棘等。可以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既有利于人体保健又可调节身心,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如银杏、龙柏、罗汉松、无花果、萱草、玉簪、鸢尾和射干等乔灌木及草花。

4.结束语

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是设计者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静,李瑞芹.浅议居住小区绿化设计[J].北方园艺,2006(2):85.

[2]何佳明.居住区园林景观建设中乡土树种应用浅析[J].现代园艺,2011(13).

[3]陈西红.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8).

篇6:安宁区住区调研及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辖区内59所中小学校共有72名保健老师,随机选取其中61名保健老师为本次调查对象,其中小学27人,中学30人,职校4人,公办学校56人,民办学校5人。

1.2 方法

利用中小学校保健老师集中培训的机会,采用自行编制的《学校保健老师工作需求调查表》,由调查员统一下发,保健老师当场填写,统一回收并审核,有缺项、漏项及时返还补充完整。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和工作需求3大部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SPSS18.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以构成比对定性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61名保健老师,均为女性;最小26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为(42.6±8.5)岁;从事卫生保健工作最少1 a,最长37 a,平均年限为(14.4±9.2)a。学历以本科最多(占65.6%),职称以初级最多(占62.3%);所学专业主要包括护理(占34.4%)、临床(占18.0%)和卫生保健(占14.8%)等,职称系列与所学专业基本一致。见表1。

2.2 工作现状

2.2.1 专兼职和承担工作情况

72.1%的保健老师为专职人员,27.9%为兼职人员,兼职人员以小学为多;其中兼职最多的学科为体育和自然,其次为科学和劳技,再次为康复、心理、音乐和英语。60.7%的保健老师认为目前完全能胜任学校卫生保健工作,39.3%认为基本可以胜任。见表2。

2.2.2 存在问题

所有的保健老师均认为目前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前3位的主要问题为待遇不高(75.4%)、职称晋升困难(62.3%)和社会认同度不高(55.7%)。见表3。

注:()括号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括号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工作需求

2.3.1 卫生专业指导和培训

保健老师最希望从卫生部门获得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前3位为意外伤害事故防治(55.7%)、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和消毒隔离措施及健康教育技能(均占44.3%)、学生视力不良干预(39.3%);最希望获得目前工作所需知识的途径前3位为健康讲座(65.6%)、专题培训(63.9%)和宣传资料(57.4%)。认为卫生部门进行现场指导最好,最希望的培训形式是系列讲座。见表4。

2.3.2 继续医学教育和职称晋升

83.6%的保健老师希望能参与到区内继续医学教育中,45.9%希望能继续晋升卫生系列职称,44.3%希望能继续晋升教师系列职称,3.3%希望同时晋升卫生和教师系列的职称,仅6.6%不希望继续晋升职称。见表5。

3 讨论

学校保健老师是具有一定医学相关教育背景,取得教师资格、在学校从事卫生教育教学和提供日常学校卫生保健服务的专业人员,是推进学校卫生工作的主体力量[7],保健老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但长期以来各学校对卫生岗位人员配备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很大一部分是由无法胜任教学或医护工作的校内教师、医疗机构二线职员转岗而来,缺乏系统的学校卫生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8]。本次调查发现,本区所有中小学校均配备了保健老师,其中73.8%在31~50岁,49.1%从事卫生保健工作≥16 a,67.2%为本科及以上学历,88.4%具有医学或保健相关专业背景,整体队伍建设高于国内其他省市[2,9,10,11]。但仍有19.7%的保健老师工作年限≤5 a,而相关的专业背景以护理居多,且职称普遍不高,中级职称仅占31.1%,无一名高级职称。可见保健老师在专业专长上仍有一定的不足,在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上仍需不断提升。

在承担工作能力方面,本次调查显示,保健老师普遍认为自身能基本甚至完全胜任目前的工作,尽管如此,仍希望能不断获取工作所需的知识,包括意外伤害事故防治、传染病处置规范和流程、消毒隔离措施、健康教育技能和学生视力不良干预等,与国内其他调查基本一致[10]。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很少安排专门的时间对保健老师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更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12]。通过培训,能明显提高保健老师公共卫生知识的知晓率[13]。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应加强合作,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以最迫切需要的内容为切入点,采取系列讲座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现场指导和微信群等多种渠道的指导和沟通,提高保健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规范实际工作中的要点,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难点。

调查结果显示,72.1%的保健老师为专职人员,27.9%为兼职人员,兼职人员以小学为多,此结果与本市其他区的调查结果一致[4,14],这与保健老师岗位的准入门槛较低和专业背景的特殊性有关。兼职保健老师既要上课又要忙于卫生保健工作,精力相对分散,势必影响工作质量。因较低的工资待遇和较小的个人发展空间,导致很多卫生保健教师纷纷转岗或兼职[8]。本次调查中保健老师也认为待遇不高、职称晋升困难和社会认同度不高是目前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和职称晋升上均有较大的需求。建议教育部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加强岗位配置,为保健老师量身定制有效、可行的继续教育方案,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加强薪资待遇,从政策上保障保健老师队伍的发展。

新时期学校卫生不能再停留于初级卫生宣传和简单救护层面,而应以健康促进为趋向,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参与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15]。学校保健老师是负责学生健康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隶属教育部门主管,但提供的则是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因此,卫生和教育部门要通力协作,进一步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不断提升保健老师的专业素养。同时,教育、卫生、人事等相关部门要研究探讨出台相应政策,切实解决继续医学教育和职称晋升问题,吸引更多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进校入职,规范保健老师的队伍建设。

作者声明

上一篇:国庆节的放假通知下一篇:教职工运动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