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第二次修改

2024-05-17

毕业论文第二次修改(精选8篇)

篇1:毕业论文第二次修改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目: 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系 别: 生化系 专 业: 环境工程

班 级: 环境工程N081 学 号: 200845849128

学生姓名: 丁昊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1.印染废水现状分析

印染废水是只印染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废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废水,染废水水质随原材料、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1]。近年来,新型助剂、染料、整理剂等在印染行业中被大量使用,难降解有毒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是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的有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4]。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或处理未达标排放的话,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破坏水体、突然及生态,将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因此,了解和开放有效的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是环境保护业一直关注的课题[5] 考虑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因此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该镇所排放的污水,要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以减轻对当地纳污河流的污染

2、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以生化法为主,常常与物理、化学法串联,才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生化法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一般用完全混合方式曝气池,生物膜法一般采用塔式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也随着染料的改进,有新的发展,并且通过研究与实践,综合处理几个成熟的处理工艺[6]。

(1)水解酸化-UASB-SBR工艺 在运行过程中,用高浓度、高碱度的煮炼和丝光废水取代清水加碱的脱硫除尘用水,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采用调节池和酸化池共建,既保证了调节池容量的足够大,解决了印染废水多变化的难题,又节约占地和投资,由SBR排出的剩余污泥不是直接排放,而是返回了调节酸化池,在进入UASB反应池以厌氧消化后再排放出,这种污泥回流方式可使污泥基本实现稳定,易脱水,不发臭,可直接用作肥料。

(2)水解-混凝-复合生物池工艺流程

水解、混凝、处理可以降低废水PH值,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的生物处理,混凝气浮脱色使色度去除率达76.6%,复合生物池生物量大,运行稳定。抗冲击复合强。对于可生化性较差的废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90.5%,BOD去除率96.6%。(3)涡凹气浮(CAF)-A/O工艺流程

原理是通过独特的涡旋曝气机将微泡注入废水中,实际使用证明,该系统非常适合于洗毛染色废水的处理,其处理效果为COD:70%;BOD:46%;SS:90%以上。

(4)新型内电解铁屑过滤塔-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流程

采用内电解铁屑过滤塔作为印染废水的预处理单元,铁屑过滤塔的填料有铁屑与辅料按1.5:1的比例组成,辅料的加入可以防止铁屑板结和塔内沟流并提高脱色效果。

(5)推流式曝气增氧活性污泥工艺流程

该工艺将水解酸化池前置于系统中,能将不易降解的染料、印染助剂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好氧处理起铺垫作用。在活性污泥前设置了生物选择器,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在此充分接触,提高了基质的浓度,菌胶团细菌在生物选择器中媳妇了大部分的溶解底物,在后续的活性污泥池中利用这部分底物继续生长。而丝状细菌在高基质浓度下生长缓慢,进入活性污泥池后可以防止污泥膨胀的产生,而且其COD和色度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BOD的去除率可达99%。(6)接触氧化-电解工艺流程

采用的电解池,工艺简单,又运行管理方便。客服了混凝气浮或沉淀工艺的复杂,其中电解池是集氧化还原、混凝、气浮于一体的多功能处理装置。在电解池的作用下,一方面污泥物在阳极失去电子或在阴极等到电子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另一方面废水中的物质如氯离子,被电解成次氯酸跟,氧化废水中的污染物,即所谓的间接氧化,而铁阳极发生溶蚀,产生的铁阳离子对废水中的胶体物质、细小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等就又絮凝的作用[8]。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课题的研究内容如下:

1、按照废水处理工业设计计算指导丛书,进行对拟定工艺有关的主体建筑物及附属建筑物的设计计算;

2、根据各设备及建筑物的设计尺寸、废水处理厂的占地面积、常年主导风向及气候等因素进行处理厂的总平面布置;

3、依据处理厂的地形状况、各建筑物的这几高度、按照废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原则进行废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4、通过CAD技术,进行图纸绘制,包括废水处理厂的总平面图、高程图、各主体建筑物等。

本课题针某企业排放的印染废水,设计采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要求经过设计处理后,水质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设计水量5000t/d;水质pH 4~9;COD 800~1200mg/L;BOD5 200~300mg/L;SS 300~500mg/L;NH3-N 20-30mg/L。

三、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2011.11.22-2012.2.19 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工作; 2012.2.20-2012.3.11

编写毕业设计方案,做好设计所需前期准备工作; 2012.3.11-2012.4.10

完成工艺、设备设计计算,编写设计说明书;

2012.4.11-2012.5.1

用Auto CAD画出污水收集和预处理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构筑物图;

2012.5.1-2012.5.12

毕业设计初稿撰写、修改及定稿,评阅; 2012.5.15-2012.5.22 论文ppt制作、参加设计答辩,提交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其它材料。

2012.5.24-2012.5.30 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答辩和成绩评定。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吴济华,文筑秀.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J].工业给排水,2006.21-24.[2]袁飞,徐晓丹.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实践与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6(8):60-61.[3]朱月海.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及浅析[J].工业给排水,1999.31-39.[4]景晓辉,尤克非,丁欣宇,等.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9):23-27.[5]张宇峰,滕洁,张雪英,等.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3(4):23-27.[6]彭会清,许开.印染废水处理现状与进展[J].四川纺织科技,2003:1-14.[7]明银安,陆晓华.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8):16-19.[8]赵庆良,李伟光.特种废水处理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30-49.[9]唐受印,戴友芝等.废水处理工程(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6-237.[10]张忠祥,钱易.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33-185.[11]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231.[12]陈家庆.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92-312.[13]张大群.污水处理机械设备设计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7-153.[14]高峻发,王社平.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31-198.[15]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九、十一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70-527.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系意见:

学院意见:

签字: 签字: 签字: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日

篇2:毕业论文第二次修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3、懂得珍惜友情,培养爱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识记字形。

2、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要领。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探讨识字、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图片。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气球,他们的作用是带给人们快乐。引出今天课文里的气球是有什么作用呢? 老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并齐读。

2、出示生字宝宝,让生在文中画出。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把生字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请教下面的树叶,并多读几遍。

2、做到不添字,不加字,把句子读通顺。(生认真地自由地读课文,认生字。)

二、教学字词

1、找小学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宝宝)

2、指导认字

加一加:斗——“科” 业——“亚” 减一减:保——“呆” 换一换:情——“猜”

形声字:拴——要用手——“拴”

猜一猜:一个女孩在舞台旁边跳舞(始)马驮着豆角(逗)师:去掉拼音,然后齐读、开火车读、个人读。

3、句子指导。

把这生字加到句子当中,重点阅读。

检查读书情况,找5名学生每人读一段。做出评价。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重点抓住传染病、“谁”两个关键词!

这里的“谁”指的是什么?(有可能是同学、朋友、老师、爸爸妈妈、花草树木、高楼大厦)

紧接说话练习,请看屏幕:自己把空格处补充完整。

师:体会科里亚伤心难过的心情,带着体会读第二段。多找几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找生读第四段。重点抓住一个句子,“科里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与“科里亚的心情好了许多”做比较,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读最后一段,想想,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笑了!

三、指导写字

课本107页的我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半包围结构的较多,下面跟老师学学半包围结构字的写法。

出示“床”、“病”,广字旁与病字旁要区分。

师:床:“点”起笔写在竖中线上,上横要短,左低右高,竖撇先重后轻,这一横起笔在中线上,要比上一横长一些,竖写在中线上,撇起笔重收笔轻,捺起笔轻收笔重。

篇3:毕业论文第二次修改

要深入研究公众参与立法的问题, 首先应当明确公众参与立法的基本内涵。所谓公众参与立法就是公众试图影响立法机关立法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个人或团体以某种方式介入立法过程, 并对立法运行及其结果施加影响的活动。简言之, 所谓公众立法参与, 是指“公众以影响立法者的选择为目的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的行动。”[1]立法参与的主体可以是公民个人, 也可以是法人, 也可以是其他组织, 立法参与的方式既可以合法也可以非法, 其时间可以持续也可以偶尔, 其手段可以和平也可以非和平, 其结果可以有效也可以无效, 立法参与在于影响立法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达到适当的分配权力和权利。我国现行的根本大法, 宪法为公众参与立法提供了根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条第3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第27条第2款也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 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 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人民的监督, 努力为人民服务。”公众参与立法符合宪政的精神, 为了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有权要求参与立法, 国家机关应当给予其意志表达的渠道。

二、目前,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相关情况

(一) 理论现状

1. 法律法规角度。

(1) 我国的现行《宪法》, 即1982年的《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有参与立法的权利。第2条第3款规定指出了公民参与的范围包括“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 这里面包含了公民直接参与立法的内容。这种参与要“依照法律规定”, 并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比如在不同的阶段可以采用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的形式提出意见等。这就在宪法的高度首次确认了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权利和模式。

(2) 我国《立法法》第5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这一内容在法律上直接规定了我国公民在立法上的参与权, 使公众参与立法活动有了直接的法律上的依据。另外该法的第34条、第35条规定了在立法活动中可以采取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全民讨论、书面听取意见等多种方式, 从而为公众参与立法提供了广阔的途径和渠道, 体现了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 实践情况角度。

首先, 从历史情况来看, 在制定中国第一部宪法时, 1954年6月,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公布的宪法草案就交付全民讨论。共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 这是在我国立法历史中, 公民直接参与立法的重大进步。

其次, 从历史角度来看, 我国在立法过程中, 实行立法公开制度, 取得很大的发展, 同时推动了立法的民主化, 比如采取了公布某些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等措施。使得立法得到了更多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以《预算法》修改草案二审稿征集意见为例,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系统中, 草案征集到的意见超过33万条, 超过了去年《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征求意见时收到的23万多条意见。[2]二审稿中, 首次提出公共预算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而不是局限于功能分类, 这也让呼吁多年的“三公经费”公开, 在预算法里有一定支撑。从社会意见数量记录来看, 显示出公民对《预算法》修改的关注、参与都在提高, 也体现了我国的政治越来越开放。应该说, 这次民众如此关注预算法修改。一方面, 反映了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理念的深入;另一方面, 是因为从预算法中, 大家可以看到政府如何花钱。唯一能让财政收支更加高效、合理, 只有通过科学民主的立法才能解决。管住预算, 管住政府的“钱袋子”, 就相当于将公权力关进了“笼子”。

(二) 发现的问题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 虽然公民对《预算法》的修改比以往有较多关注, 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还是发现了其中很多问题, 值得思考。笔者尝试从以下两点来分析:

1. 对公众意见的采纳范围不科学。

我国在立法的过程中, 从中央到地方, 素有征求意见的传统。但是由于公民不能依其要求, 主动参与立法活动, 因此国家机关在立法活动中收集的意见往往是片面的, 这些意见通常来源于立法机关预设的特定人群。而且有时候为了方便, 这些人员常常是各级人大和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 由于存在利害关系的缘故, 从而使得这些意见不但片面而且还带有这些部门的利益诉求。更重要的是, 目前公众参与立法的反馈机制还不够完善, 立法机关对于从公民那里收来的意见, 没有进行公开;与此同时, 对于没有被采纳的意见也没有作出合理解释, 使得公众不知道立法机关到底收集了哪些意见, 收集意见的标准是什么, 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意见被采纳, 意见没有被采纳是出于什么原因, 采纳的条件是什么。最终, 导致有的参与者可能会有一种无人关注、“自说自话”的感觉。这样公众也就没法有针对性的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这次《预算法》修改中我们可以看出, 仅仅公开征集是远远不够的, 公开征集民意本身也未必能够保证或最大限度体现民主立法、民主决策。比如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的预算中只有“类”和“款”, 而真正体现资金流向的“项”和“目”基本没有, 又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这样使得公民很难对预算进行有效的监督。

2. 立法公开的范围很狭隘。

尽管在《预算法》的制定过程中, 公众可以通过各种大众媒体了解相关立法的基本信息。但是鉴于公民能力有限, 对于立法信息的了解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比如立法机关对立法理由、立法背景、立法依据等不加公布或解释, 对于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条款更是回避, 导致公众仅仅得到一些零碎的、片面的信息, 难以对立法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以《预算法》修改草案二审稿征集意见为例, 早在2004年, 全国人大即启动了修改程序, 直至今年才公布了修正案草案的二次审议稿, 8年来的立法档案和立法文献并没有公布, 这容易导致参与者信息不对称, 从而降低参与的质量。与此同时, 参与提交意见的人数, 仍旧显示出《预算法》的专业门槛。有19115人参与《预算法》的意见提交, 而参与《个人所得税法》意见提交的则有82707人。[3]多位业内专家认为, 二审稿更像一个政府内部工作条例, 由财政部主导的草案, 极大地反映了财政系统的部门利益, 与预算法应有的地位不符。

三、对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制度的建议

1.建立并完善公众意见的及时反馈制度。公众一般比较关注立法机关对其所提意见的处理情况, 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重视。如果立法机关对公众意见没有进行认真处理, 那么, 就会降低公众参与立法的热情, 挫伤他们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久而久之, 使得公众丧失参与立法的兴趣。因此, 对于公众对立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立法机关应当认真研究, 将处理情况及处理理由给予及时、适当的回复。同时, 还要将公众的有关意见的采纳与不予采纳情况及其理由, 向全社会公布。对此, 应当建立公众意见的及时反馈制度, 防止有关部门操纵听取意见的进程, 以使其规范化和程序化。

2.加强信息公开, 健全立法公开制度。要加大立法信息的公开程度, 尤其是应当注意立法全过程的公开透明。立法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开信息: (1) 立法计划公开。包括编制计划的指导思想、立法项目、立法宗旨、立法依据等。要让公众从源头上参与政府立法, 公众可以提出立法项目建议, 也可以对拟列入立法计划的项目提出必要性、可行性意见。 (2) 草案文本公开。包括起草说明、草案文本、制定依据等向公众公开, 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3) 征求意见情况公开。公众反馈的意见都要向公众公开。 (4) 采纳意见情况公开。特别是采纳或不采纳意见的理由要公开, 对公众有交代。 (5) 实施公开。立法项目颁布后, 要将文本及时向公众公开, 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宣传。

3.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保证公众参与立法的切实可行, 除了以上几个要完善的方面外, 还需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公众参与立法不是摆设, 而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权能否得到实现, 关键在于建立向违反法律规定的人员追究责任的机制。对应当听证而没有听证的, 程序、内容应当按照规定公开、公告而没有按照规定公开、公告的, 就应当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是使公众参与立法制度落到实处的可靠保证。[4]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 立法民主化的思想已经渗透到我国立法领域中, 我国各地方的立法民主化实践也在逐步展开。但是, 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立法制度还有很多缺陷。比如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程序上得不到救济。因此, 以《预算法》修改草案第二次征求意见为例, 浅析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和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完善建议, 希望立法更多贯彻民主原则, 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关键词: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1]徐向华主编.新时期中国立法反思[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2][3]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GB/n/2012/0811/c70846-18721023.html.2013年5月10日访问。

篇4:毕业论文第二次修改

然而,公司在重要数据上修改严重的痕迹却让投资者犯难:究竟是公司2010年市场占有率陡然下滑,还是第一份招股说明书里“水分”严重?此外,记者还发现,虽然公司一再标榜自己研发实力雄厚,但无论是研发人员数量还是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都屈指可数,不足为道,打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幌子,实则骗税。而且,对于人居水处理设备行业这样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公司丝毫不占优势。面对越来越多有实力的竞争者纷纷介入该市场,开能环保的蛋糕只怕会越来越小。

技术含量极低

开能环保在招股说明书里这样标榜自己:“国内率先提出了‘全屋净水’的人居用水理念,并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全屋净水机、全屋软水机、商用净化饮水机、多路控制阀、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等人居水处理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

人居水处理设备行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行业,恐怕对很多投资者来说还是一头雾水,公司也坦承这是“一个新兴行业,还未能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瞿建国才有了尽情发挥“包装”的才能,虽然公司名称中拥有“环保”二字,让投资者听起来误以为公司身处环保行业,但事实上公司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制造企业,而且是一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制造商。

公司虽然一再宣称自己研发能力雄厚,并将“研发与创新”放在业务发展首位。但事实上,公司对研发的投入甚少。招股说明书显示,2008-2010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76.69万元、313.58万元和479.7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8%、2.51%和2.91%;同时,公司技术研发人员仅有36人,占员工总数的8%。同时记者还注意到,公司所谓的“专业的研发团队”,其稳定性并不高。如公司从事新产品研发设计的核心技术人员8人中就有3人任职时间距今不到4年,研发中心主任刁炳祥更是2010年8月才任该职。而未来研发人员的流失必将对公司竞争实力造成巨大影响。

公司在招股说明书里称其“2008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但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对于高新企业的认定有明确要求“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而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按开能环保的实际情况根本无法达标,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令人费解。

另一方面,自2008-2010年公司一直执行的是15%的所得税率。这期间公司利润总额分别为1383.03万元、3067.54万元和4329.89万元,所得税分别缴纳了207.45万元、460.13万元和649.48万元。由于公司根本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所以享受的税收优惠“名不符实”,而这三年公司本应缴纳的税款应为2195.12万元,公司通过打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幌子逃税878万元。

市场份额突变

开能环保有关公司市场份额在前后两份招股说明书里出现较大悬殊也是市场所诟病的另一个问题。公司在2010年的招股说明书中曾称,2008年公司在全屋水处理设备领域居行业领导地位:其中全屋净水机销量为10500台,同期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分别为滨特尔的5500台和德国水丽的3000台;全屋软水机为15500台,同期第二和第三分别为美国怡口的11500台和滨特尔的6000台。两项统计均遥遥领先,尤其在净水机领域,第二名滨特尔的销量仅为其1/2。

但在今年成功过会的招股书中,公司此前所展示出来“领先优势”已荡然无存。其中,全屋软水机市场份额跌至行业第三,占比16.8%;怡口、滨特尔则分别有21.1%和17.6%的市场份额。净水机市场份额为22.7%,同期滨特尔的市场份额增至21.4%。

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直观了解到企业在行业所处的地位。然而开能环保在这一重要数据上前后巨大的差异,令投资者无所适从:到底是公司2010年在该领域市场中的占有率突然下滑,还是其首份招股书的数据存在严重“水分”?

篇5:毕业论文第二次修改

第二次监理安全例会汇报材料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公司神河高速公路LJ1项目部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在建管处的正确领导下,在总监办的监督和指导下,我LJ1项目部紧紧围绕“安全责任,重在落实”这个主题,继续深化6月份“安全生产月”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文明工地”活动。我标段目前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标段的安全生产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我标段目前安全状况

我标段目前正在施工的地点有:钢筋加工场、拌合站、东湖枢纽1号桥、东湖枢纽2号桥、K0+768.5通道、FK0+779通道。

1、钢筋加工场规范了施工用电,用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保护接零系统,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线路布置按照规范要求架高或下埋。电工、焊工、起重工、起重信号工等人员均持证上岗。现场材料堆放整齐。

2、拌合站机械设备、车辆运转情况良好。严格执行机械设备运行、保养制度。

3、东湖枢纽1号桥和东湖枢纽2号桥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良好。基坑均按规范要求坡度开挖,四周设置了安全护栏和反光安全警示标志。现场材料堆放和机械停放距坑边1m以上。2m以上的作业均佩戴安全带,雷雨天和大风天气停止高处作业。

4、K0+768.5通道和FK0+779通道现场安全状况良好。

5、施工便道与既有道路交叉处均设置了警示标志,穿越沟渠处埋设了涵管,并在便道两侧设置了高1.5m的防护栏,张贴反光标示,急弯陡坡处均设置了安全标示牌。

二、安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根据安全经费使用计划,安全专项资金按照施工进度合理投入施工现场使用,确保施工生产安全,做到专款专用,目前项目部已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投入:

1、安全资料的编印、安全标志的购置及宣传栏的设置费用;

2、安全培训及教育费用;

3、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的购置费用;

4、施工安全用电的费用。

5、基础施工的临边防护、警示标示设施费用;

6、交通警示标示、防护设施费用;

7、消防设施与消防器材配置费用;

8、应急物资、设备配置及应急演练费用;

9、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费用。

三、安全交底和培训情况

项目部建立健全了安全交底制度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除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外,安全员利用班前活动对班组人员进行安全交底,进一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根据安全形势,定期和不定期对安全员和班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围绕安全规程、安全制度、事故案例、安全事项,并坚持随时、随地、随人、随事教育原则。培训结束后对参与人员进行考核,做好记录,对于考核不合格者进行二次培训。

四、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实现,重点加强了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工作。安全部坚持每天日常巡查,并开展了4次安全大检查,共下发安全整改通知书16份,全部监督整改落实到位。在定期检查的基础上,还提高了随机检查的频率。在检查工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细致全面、不留死角、不走过场”的原则,针对薄弱环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全面检查。

五、特种设备、人员情况

我项目目前进场特种设备包括龙门吊两台、汽车吊两台。龙门吊和汽车吊都具有出厂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龙门吊已报忻州安监局检验,待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目前进场特种作业人员22名,全部持证上岗。

六、下阶段安全工作的重点

1、继续强化安全培训工作,不断挺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素质。

2、严格执行建管处下发的《山西省神河高速公路建设精细化管理指南》要求,不断提高项目部安全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水平。

3、加大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做好隐患治理工作。

篇6:毕业论文第二次修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学生卷第2次)

一、调查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虽然我们都知道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融合到一起,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更好的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的融合到一起,于是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同时为我校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提供研究材料。

三、调查时间、内容、对象及调查情况

调查时间为2017年11月22日。调查表以学生对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十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新区实验小学1-6年级(每个年级随机选取1个班级)的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学生有329人,实收329份,回收率100%。

四、调查过程 1.研究调查计划 2.拟定调查问卷 3.开展调查 4.上交问卷及统计 5.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问卷调

查分析(学生卷第二次)

成绩统计表:(第一次)

A123456789BCDE22.12%65.60%14.10%70.60%26.44%44.55%60.31%31.28%39.44%26.10%57.70%23.59%34.94%24.21%70.04%51.60%35.53%33.31%21.12%30.91%20.18%4.81%50.96%5.19%3.53%3.83%4.17%36.42%8.60%22.47%14.02%20.52%16.82% 10(第二次:)

A12345678910BCDE79.69%91.25%0.06%87.50%15.75%71.69%88.75%35.39%20.26%26.00%19.06%8.10%24.36%13.44%86.81%32.81%12.19%32.25%21.43%28.29%1.25%0.65%75.58%0.94%0.56%0.50%0.94%32.36%24.38%20.76%33.78%24.95%0.15% 1.你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A、知道且能准确表述

B、知道部分、不完整

C、不知道

分析:目前为止仍有小部分学生对于“什么是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拓展和外延。

2.你认为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图形教学时,学习起来更轻松吗?()A、很轻松

B、没变化

C、不轻松

分析:绝大多数同学再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很轻松 ”,且比上次明显增多,更充分说明信心技术辅助教学让孩子感觉到很轻松。3.你希望以怎样的方式学习几何图形课()A、教师照本宣读并讲解 B、小组合作学习C、借助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演示学习

分析: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选择“借助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演示学习”,说明借助多媒体教学几何图形课以声形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很是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4.学习有关图形与几何知识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投影、视屏等)展示你觉得方便吗?()

A、很方便 B、一般 C、不方便

分析:本题的结果又呈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告诉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投影、视屏等)展示有关图形与几何知识优越性。5.你认为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图形教学是否越多越好?()A、越多越好

B、适合就好

C、越少越好

分析: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图形教学,并提出要“适合就好”。提醒我们教师在用信息技术辅助图形教学时要把握住“度”以及用在合适的地方。

6.你更愿意教师多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图形教学吗?()A、更愿意

B、愿意

C、不愿意

分析:数据充分说明孩子“更愿意” 或 “愿意”教师多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7.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图形教学,在今后有关图形的课堂教学中,你希望教师都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吗?()

A、希望

B、一般 C、不希望

分析:五分之四以上的学生“希望”老师在今后有关图形的课堂教学中都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生需要的就是教师乐于奉献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备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教学,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校的课堂、学生喜欢的课堂。

8.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你觉得有哪些优点?()【多选】

A、学习素材丰富多彩 B、动画演示生动形象 C、图形学习灵活有趣

分析:本题反映出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的优势很多特别能将“学习素材丰富多彩”,将会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9.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图形教学时,你认为失败的地方主要在哪里?()【多选】

A、内容太多,演示速度快,来不及思考和吸收

B、和教学内容脱节,冲淡主题 C、教学内容不适合应用多媒体 D、生搬硬套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E、其它 分析:本题值得我们反思,提一醒我们在今后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图形教学时的注意环节,要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打造学生满意的课堂。

10.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图形教学时,你认为成功的地方主要在哪里?()【多选】

A、和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恰到好处 B、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清晰化 C、把课堂还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D、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容量,清晰直观地做可视化思考与练习

分析:从同学们的答案可以看出,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图形教学时的成功之处很多。给教师莫大的鼓舞,也告诫我们在今后的这类教学中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加完美。

通过调查最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目前为止仍有少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理解不够,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延伸。

2.经过近两个学期的实践研究取得显著成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在一起,能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篇7:毕业论文第二次修改

为进一步完善司法警察庭审警务保障规范化,规范庭审警务保障行为,改进庭审警务保障作风,提高庭审警务保障水平,确保庭审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法庭规则》,《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规则》等制定本细则。

一、基本要求

(一)执法主体合格

参与执行庭审警务保障的司法警察必须是经人事系统公开招募、经司法警察部门考核合格的司法警察。

(二)执法程序合法

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和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的指令进行执法,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展示证据。

(三)执法行为规范

1.司法警察要按照规定着警服,佩戴人民警察标志或者持有人民警察证件,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执行警务需要命令被 告人时,应当使用规范用语。

2.出入羁押场所和法庭时,步伐要整齐,精神要饱满,双目注视前方。

3.执行警务时要采取立正、跨立姿势或坐姿。

4.要始终保持申请严肃、精神集中、语言文明。不得闲谈、抽烟、玩手机,不得哈腰弓背。站姿时不得屈腿抖腿,坐姿时不得翘二郎腿、不得趴桌,不得有其他损害司法警察形象的行为。

5.执行警务的司法警察换岗时,在保证精神饱满、步伐整齐的同时要减轻对庭审的影响。

6.执法的司法警察不得擅离岗位,不得让无关人员接触当事人,不得侮辱或变相体罚当事人以及实施其他妨害审判活动行为。

7.执法的司法警察应当提高警惕、细致观察、密切规范,要注意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周边环境的动态。

(四)执法纪律严明

1.庭审保障警务中,司法警察要严格遵守庭审保障纪律,不得让无关人员接触被告人,不得询问或者谈论案情,不得谈论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不得有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

2.执行警务的司法警察必须服从司法警察部门领导或庭审警务保障负责人的命令,听从指挥,恪守职责,不得做与庭审保障警务无关的事情。

(五)执法作风端正

执行警务的司法警察,不得让被告人以外的任何人员进入羁押场所,不准给被告人带食品或者其他物品,不准给被告人传递口信。在特殊情况,经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的允许,可以给被告人带食品或其他物品,但是所带的食品或其他物品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应当进行严格检查。

二、警务受领

庭审保障警务受领是指,司法警察管理部门根据法院各审判业务部门的要求,为保证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按照一定的用警程序,安排警力实施庭审警务保障的过程。庭审警务保障受领根据开庭审理案件的性质不同划分为:刑事庭审警务保障受领和民事、行政庭审警务保障受领。

(一)刑事案件庭审警务保障受领

司法警察部门根据案件承办部门的用警申请,明确执行庭审保障警务的任务,并指定庭审保障警务负责人。

1.接受申请

案件承办部门应至少提前三个工作日将提押票、用警申请起诉书副本、判决书等案件有关资料送交本级司法警察部门,并说明该案件的基本情况。

用警申请的主要内容包括:用警部门、用警时间、用警地点、承办法官及联系人、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案由、数量)、在押表现及身体健康状况、旁听人员情况及其他与审判安全有关的信息。

2.审核法律文书

司法警察部门应认真审核案件承办部门送交的提押票、用警申请及案件有关资料,确保准确无误;对于信息不完备或者有差错的,应当要求用警申请部门及时予以补正。

(1)提押票的审验

提押票是司法机关提审、提讯或开庭审理被告人时,由提审机关交给羁押机关,以证明提押被告人的一种法律凭证。提押票的使用实行“一人一票”制度。

对提押票进行审核的主要内容有:提押票上是否有两名以上审判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提押票是否盖有法院的公章;提押票填写的被告基本情况与申请用警审批表与起诉书中的内容是否一致;提押票票面是否整洁、无破损有关被告人的身份内容是否有涂改现象;被告人人数与与提押票张数是否一致;审核羁押地点与羁押期限;审核提押票中的提出事由。如上述某一项出现问题应当及时退回业务庭补正。

(2)电子提押票的审验。

电子提押票是人民法院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法庭建设的条件下产生的,是传统提押文书的创新和发展,适用于上级人民法院远程提讯、远程开庭审理羁押在下级人民法院所在地的被告人案 件。

电子提押票特点是较于传统提押票不便于检验真伪,对于审验工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必须有填写单位和接收单位的公章,接收单位的公章应是原件,不能是复印样式

2.应有两名以上审判人员签名 3.必须有被委托单位的签署名称 4.审查签发日期与执行提解日期是否准确(3)其他文书的审验

司法警察到看守所或者其他羁押场所提押被告人,除了应当持提押票外,部分情况还需要其他文书。对其他文书进行审验时,要注意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提出事由等内容是否填写齐全,如有缺损或空白,应退回业务庭补正。

(二)民事、行政审判庭审警务保障受领

在民事、行政审判工作中,司法警察部门应当根据案件承办部门的用警申请并经分管院领导批准后,安排警力维护法庭秩序、保证诉讼参与人的安全和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1.接受申请

对具有以下情形的民事、行政案件,相关业务部门在进行风险评估后,认为确实需要司法警察值庭或者维护秩序的,可以提出用警申请:

(1)在辖区内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2)当事人及旁听人员数量众多的案件;(3)当事人之间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4)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涉外案件;(5)其他需要司法警察提供警务保障的案件。2.审核申请

司法警察部门应认真审核案件承办部门的用警申请,并报请分管司法警察工作院领导审批后,安排值庭的组织实施工作。

用警申请应由案件承办部门提前三个工作日向司法警察部门提出,内容主要包括:用警时间、地点、案件承办法官及联系人、风险评估、旁听人员情况等。

三、警务准备

(一)掌握案情

司法警察部门在接受任务后,应当向案件的承办法官或书记员确定庭审时间、地点及被告人数量,了解并掌握基本案情、社会影响、在押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等内容。

(二)制定方案

根据庭审时间、地点、规模、案情、被告人基本情况,场地条件及社会影响等因素,制定警务保障实施方案及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指挥、警力配备、车辆配备、装备配备等。(三)进行动员、明确任务及分工

司法警察部门领导应及时组织召开动员准备会,根据警务保障实施方案确定警务负责人及任务分工,设立押解、看管、值庭和处置突发事件组。

(四)做好车辆、装备及后勤保障

根据案件性质和被告人数量等情况配备押解指挥车、囚车,必要时配备备用车辆。司法警察应当配备警棍、手铐、脚镣、对讲机、手持金属探测仪器等警用装备,必要时应当配备武器。

(五)实地勘验

提前对押解路线、审判场所、羁押场所、押解专用通道等进行实地勘察,完善各种安全措施,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必要时,可以协调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六)庭审演练

按照警务保障实施方案及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的安排部署,进行演练,确保庭审顺利进行。

四、警务实施

押解部分

押解是指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审判活动中,依法强制将被告人从看守所 或其他羁押场所押至法庭接受审判后还押至看守所或其他羁押场所,保证审判活动顺利进行的职务行为。押解分 为提押、法庭押解、还押三个过程。

(一)基本要求

1.遵守押解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押解工作规则; 2.提高警惕,确保押解工作安全;

3.按照规定正确使用警灯、警报器,使用文明、规范用语; 4.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配备警械和武器。

(二)警力配备标准

1.一名被告人应当由两名司法警察押解;

2.一次押解多名被告人时,押解司法警察不得少于被押解人总数的2/3;

3.对于被告人众多的团伙案件或被告人虽然不多,但有串供可能的案件,要分车提押,警力配备上除必须遵守上述两条原则外,还需注意每辆车上不得少于两名司法警察;

4.对重刑犯、要犯以及恶性很深、有逃跑、行凶可能的被告人,警力配备上必须由两名司法警察押解一名被告人;

5.徒步押解警力应大于被告人的数量,长途押解应适当增加警力,必要时应配备两至三倍于被告人总数的警力担任押解;

6.女性被告人由女性司法警察押解;

7.庭审时间较长的法庭押解,应适时调换警力; 8.重大刑事审判活动的押解警力配备,一般可按二对一或三对一的力量配备。

(三)组织实施 1.提押组织实施(1)办理手续。根据提押实施方案,执行押解任务的司法警察按照看守所或者其他羁押场所的规定,持提押票、本人人民法院警察证或者其他有效工作证件,办理提押手续,并向羁押场所工作人员了解被告人的在押表现。

(2)核对身份。执行押解任务的司法警察应当逐个核对被告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籍贯、住址、案由等内容,防止错提和漏提。

(3)告知勤务。宣布法律,实行告知。告知被告人:“ XXX,XXX人民法院将对XX一案进行审理,现依法提你到庭,请遵守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

(4)安全检查。采取手持金属探测器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逐一对被告人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应当由两名司法警察协同实施,一名司法警察控制被告人,另一名司法警察进行安全检查。

(5)使用戒具。安全检查完毕后,立即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使用戒具。使用戒具时,一名司法警察握住被告人肘部,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另一名司法警察实施操作。对于重大案件被告人,可能发生逃脱或则其他危险行为的被告人,应当加用其他防逃脱的戒具(如脚镣等)。

(6)乘车押解。将被告人押解上囚车时,应当再次清点人数、核对身份、检查械具使用情况及囚车门窗是否锁牢,并告知其应遵守的有关规定。司法警察应当对被告人实行贴身押解,全程严密监控被告人。押解患有传染性疾病的被告人时,应当采取有效 防护措施。押解残疾或运动不便的被告人时,可使用轮椅、担架等辅助设施。被告人上(下)囚车时,司法警察应当分别抓住其肘部,一名司法警察先上(下)囚车另一名司法警察后上(下)囚车,同时加强警戒,防止被告人自伤、自杀、行凶和逃脱等情况发生。

(7)徒步押解。将被告人押解到人民法院指定的羁押场所候审时,司法警察应当在统一指挥下,实施徒步押解。两名司法警察押解时应分别位于被告人的侧后方,三名司法警察押解时,其中两名分别位于被告人的侧后方,另一名在被告人的正后方。侧后方的司法警察应抓住被告人肘部,使其处于有效控制内。同时注意使被告人远离窗口、楼梯扶手等处,防止其自伤、自杀或逃脱。

2.法庭押解的组织实施

(1)带入。根据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令,将被告人押入法庭,司法警察位于被告人侧后方,抓住其肘部,将被告人带到指定位置,使其面对审判席站立;

(2)戒具使用。对于重大案件被告人,可能发生自伤、自杀、行凶、脱逃或者其他危险行为的被告人不得解除械具;在法庭上不得对未成年被告人使用械具,但未成年被告人却有人身危险性、可能严重妨碍庭审活动的除外;对未成年被告人必须使用械具的,在现实危险消除后,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3)庭审控制。在庭审过程中,司法警察应当对被告人实 施有效控制,使用束缚椅或者囚笼。

(4)带离。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下达“将被告人带离法庭”的指令后,司法警察应当对被告人使用械具并将其带离审判法庭。

3.还押的组织实施

(1)带离。审判活动结束后,司法警察应对被告人使用械具,进行安全检查,以及将被告人还押看守所或其他羁押场所。一般不得让被告人在法庭或则羁押室阅读庭审笔录;

(2)核对身份。司法警察将被告人押上囚车时,应当再次清点人数、核对被告人身份;

(3)乘车押解。参照提押过程乘车押解执行。

(4)办理还押手续。妥善办理登记交接手续,取回提押票。

看管部分

司法警察根据审判工作的需要,依法在人民法院羁押室或者其他指定场所候审期间,对被告人进行严密有效的看守管理,保证办案活动顺利进行的职务行为。

(一)基本要求:

1.严密监控被告人,对羁押室及周边进行巡查、检查; 2.依法告知被告人在看管期间的权利和应遵守的规章制度;

3.不得从事与看管工作无关的事情;

4.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配备警 械和武器。

(二)警力配备:

1.警力配置。对一名被告人的看管一般不少于两名司法警察;对女性被告人的看管应当由女性司法警察担任;重大案件应当增加警力。

2.岗位安排。确定登记人员、监控设备操作人员、安全检查人员和巡查人员。

(三)组织实施

1.交接登记。与执行押解任务的司法警察履行交接手续时,应当清点被告人数量、核对身份、了解基本情况,逐一登记被告人姓名、案由及进出羁押场所的时间等,并由执行押解、看管任务的司法警察分别签名确认。

2.戒具使用。看管期间一般不得解除被告人的械具。3.人身安全检查。参照提押人身安全检查规定。4.告知勤务。告知被告人:“XXX,请你遵守人民法院看管规定,保持肃静,如有问题,请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5.监控管理。采取现场监控与巡查监控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单位可采取视频监控的方式进行监控管理。期间严密监控被告人举动,不间断地巡查看管场所,检查看管场所的门窗是否锁闭,牢固。6.实施要求:(1)对同案被告人、男性被告人和女性被告人、成年被告 人和未成年被告人以及其他需要分别看管的被告人,应当分别看管。

(2)对重大案件被告人,可能发生自伤、自杀、行凶、逃脱或者其他危险行为的被告人,应当面对面进行看管。

(3)不得询问或谈论案情,不得谈论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

(4)不得辱骂、体罚、虐待或者变相体罚被告人。(5)不得让被告人以外的任何人进入看管场所,不准给被告人带食物或者其他物品,不准给被告人传递口信。

(6)不得在看管场所摄影、录音、录像和采访。(7)被告人在看管期间有检举、揭发要求时,应当立即报告现场指挥人和案件承办人。

(8)被告人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司法警察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7.就餐。被告人在看管期间就餐时,应当加强监管。就餐的食物必须由人民法院提供,不得使用金属、瓷器、硬塑料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餐具。

8.入厕。被告人入厕前,司法警察应当查看厕所的环境是否安全,厕所内有无危险品及障碍物;入厕时,应当将被告人处于司法警察的有效控制范围内,一名被告人应当由两名司法警察进行监管,女性被告人由女性司法警察负责监管。9.羁押场所要求:(1)羁押场所应当设立看管值班室、押解专用通道及若干互相独立的羁押室,羁押场所严禁存放与羁押、看管无关的物品。

(2)羁押室的墙体、门和被告人座椅等应当进行软包装处理,被告人座椅应当固定。

(3)羁押室内应当采用弱点照明,照明设施应当置于被告人无法触及的位置。

(4)羁押场所应当配备完善的监控设施,确保司法警察在看管过程中能对整个羁押场所及被告人实时监控。

(5)羁押场所应当设立专用厕所,配备消毒设备。(6)临时羁押场所应当满足便于看管、安全可靠的条件。情况紧急时可用押解囚车作为临时羁押场所。值庭部分

在刑事案件审判活动中,维护法庭秩序,保障法庭内人员安全,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展示证据,制止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确保审判活动顺利进行的职务行为。值庭分为审判区值庭和旁听区值庭。

(一)基本要求

1.遵守法庭纪律,精神集中、举止端庄、行为文明、态度严肃;

2.提高警惕,维护法庭秩序,确保庭审活动顺利进行; 3.根据审判长、独任审判员的指令依法履行职责; 4.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配备警 械和武器。

(二)职责 1.维护审判秩序;

2.保障参与诉讼活动人员的安全; 3.传带证人、鉴定人; 4.传递证据;

5.制止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三)警力配置 1.审判区警力配置。

一人值庭时,一般应在审判台前靠近书记员的位置。两人值庭时,应在审判台前两侧。背向审判台,面向旁听席站立。根据法庭设置的实际情况一般在审判台的前端,并以能清楚听取审判长的指令和不妨碍审判人员的视线为宜。

2.旁听区警力配置

旁听区值庭司法警察的位置分为固定和流动两种。一至二名司法警察在固定位置值庭时,一般在旁听区与审判活动区隔离带的两端相向而立,或者在旁听席第一排座位的两端就座。多名司法警察固定位置值庭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部署。旁听区流动值庭,是指在法庭旁听区域的过道来回巡察。

(四)组织实施 1.值庭法警入庭

(1)负责旁听区域值庭任务的司法警察,应在第一时间到达 法庭,做好值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安排旁听人员依次进入法庭就座,并维护好旁听区域的秩序。

(2)负责审判活动区值庭任务的司法警察,可在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时进入法庭。

(3)所有值庭司法警察应在审判人员、诉讼参与人和旁听群众退出法庭后,再退出法庭。

2.安全检查

值庭法警应对进入法庭的旁听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有异常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发现进入法庭的人员中有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其他不宜旁听的人员,应当阻止或者劝其退出审判法庭。

3.维护法庭秩序,制止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对于一些严重违反法庭纪律的行为,经劝阻、制止无效的值庭的司法警察可以依法采取责令退出法庭、强制带离、强行扣押、收缴、检查等强制措施。

4.及时传唤证人、鉴定人出庭

传唤证人、鉴定人到庭应指定专人负责,负责传唤证人、鉴定人的司法警察应熟悉证人、鉴定人的姓名、所在的位置;传唤证人、鉴定人到庭时应打开通道门,引导证人、鉴定人到达指定位置。有多名证人、鉴定人出庭的,必要时还应增派司法警察在证人、鉴定人休息室进行管理。

5.准确传递、出示证据(1)对于证据的传递、出示一般应事先确定值庭司法警察中的一名进行;特殊、紧急情况下,证据的传递、出示应由靠近证据提供方的值庭司法警察进行传递或出示。

(2)值庭的司法警察接取、传递、出示证据时,应注意安全。不得把证物交到被告人手中,以防毁损;不得把证据的锋利部位对准被告人、审判人员或检查人员;一律不得将犯罪凶器递给被告人。

突发情况的处置

(一)被告人企图串供,或实施串供行为时: 1.对被告人进行警告,制止其实施串供行为; 2.将被告人分别押解及看管,防止相互串供;

3.必要时应对被告人进行检查、搜身,收缴可能用于串供的物品、字条;

4.处置完毕后,向司法警察部门领导及法官报告情况。

(二)执行押解任务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发生故障等情况时:

1.严密看管被告人,组织对车辆及现场的警戒,防止被告人脱逃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2.将被告人转移到备用车辆,在转移被告人过程中,要加强对被告人的看管及现场周围的警戒;在没有备用车辆的情况下,可以临时征用社会车辆,将被告人及时带离事故现场; 3.向公安部门报警,请有关部门到达现场协助处理,及时 向司法警察部门领导报告情况,按照指令采取进一步措施。

(三)遇有被告人亲属或其他人员拦阻、哄闹、抢夺被告人时:

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关警力迅速到达预定位置,将被告人与其他人员相隔离,防止其他人员借机劫夺被告人,加强对被告人的看管,防止被告人脱逃;

2.对相关人员提出警告,告知其对自己的行为可能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在警告、劝阻无效的情况下,要将有关人员或带头哄闹者强制带离现场或予以暂时看押,必要时可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

3.向法警队及相关领导报告情况,按照指令采取进一步措施,必要时可向公安部门报警。

(四)被告人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

1.看管过程中被告人突发疾病的,看管的司法警察应及时向司法警察部门领导报告并告知审判人员,联系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救治;

2.对于是否需要送医救治,由院领导决定;

3.决定送医救治的,司法警察应协助案件承办部门将被告人安全、及时地送到指定地点;

4.在检查、救治的过程中,司法警察应加强看管与现场警戒。

(五)被告人哄闹或谩骂看管人员、其他被告人时: 1.应对其进行警告和训诫,对于警告和训诫无效的被告人,可采取强制措施并单独关押;

2.加强对看管场所的警戒,必要时可临时封闭看管区域,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3.严密监控被告人行动,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待增援警力到达后采取进一步措施。

(六)被告人企图自伤、自杀、行凶、脱逃或实施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时:

1.采取措施制服被告人,必要时可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 2.收缴被告人持有的凶器和用来行凶的其它物品; 3.对已经发生伤害后果的,应首先控制被告人,然后再对其进行救治;

4.加强对其他被告人的看管,防止其借机脱逃或行凶,密切监控旁听人员,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5.待险情得到控制后,立即向司法警察部门领导和审判长报告,按照指令采取进一步措施。

(七)对于当事人违反法庭纪律、扰乱法庭秩序的处置: 1.押解法警要严密监控被告人,防止其借机脱逃,禁止无关人员接近被告人,必要时可将被告人带离法庭;

2.对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员提出警告,予以劝阻、制止,临时收缴其持有的录音、录像、摄影器材;

3.对严重违反法庭纪律、扰乱法庭秩序,经劝阻、制止无效或者有违法行为的人员,应根据审判长的指令采取强制措施; 4.在处置过程中,要使用规范用语,采取强制措施时,要文明执法。

五、警务总结

(一)总结讲评。还押完毕后,由警务负责人进行总结点评。

(二)司法警察应对警械具、武器进行检查、清点,并按规定入库保管。

(三)大案、要案、社会敏感案件的警务保障任务结束后,司法警察部门领导应当将任务完成情况向相关上级领导汇报。

(四)属地保障任务完成后,警务负责人应当向上级领导汇报。

六、调警规则

人民法院调动使用司法警察,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工作需要,调动使用下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或请求上级人民法院调派其他法院司法警察,协同完成特定任务的警务活动。

人民法院调动使用司法警察一般以《人民法院调动使用司法警察的命令》(以下简称《调警令》)的形式逐级下达。非紧急情况不得采用口头或其他形式调动使用司法警察。《调警令》应写明调警人数、携带装备、集结时间、集结地点及其他具体要求,明确现场指挥员及联络方式。

(一)人民法院遇有下列情况,可以调动使用司法警察: 1.担负特别重大案件开庭保障任务警力不足的; 2.担负刑事执行工作警力不足的; 3.参与民事执行工作警力不足的; 4.发生暴力抗法等重大突发事件的; 5.其他情况需要调动使用司法警察的。

人民法院调动使用司法警察仅限于与保障审判、执行等工作密切相关的警务活动。

(二)人民法院调动使用司法警察经审核后,必须经院长或分管司法警察工作的院领导批准后实施,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调动使用司法警察。

人民法院调动使用司法警察应填写《人民法院调动使用司法警察审批表》,经院长或分管司法警察工作的院领导批准后,由司法警察部门具体实施。

下级人民法院申请上级人民法院调动使用司法警察,应填写《人民法院申请调动使用司法警察审批表》,经院长或分管司法警察工作的院领导批准后,报上级人民法院审批。

(三)申请用警的人民法院在正常情况下必须提前两天提出申请。调警令》应提前一天下达至被调警法院司法警察部门。

(四)接到《调警令》后,被调警的人民法院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向调警法院作出答复。被调警法院的司法警察部门要迅速组织 警力,确定负责人并进行工作动员,按照《调警令》要求及时出警。

(五)被调动使用的司法警察在被调动使用期间应当做到: 1.到达集结地点后,立即向现场指挥员报到; 2.服从统一指挥和管理; 3.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4.依法积极主动履行职责。

(六)特定任务完成后,被调动使用的司法警察应及时进行书面工作总结并向领导汇报;用警法院应对被调动使用的司法警察作出书面鉴定。

(七)调动使用司法警察工作自《调警令》下达时开始,至特定任务全部完成时结束。

(八)司法警察在被调动使用期间的生活、物资等后勤保障由用警法院负责。

(九)对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警队和个人,人民法院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人民法院奖励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十)被调动使用的警队或个人出现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可视情况给予纪律处分:

1.无故不服从《调警令》的;

篇8:毕业论文第二次修改

表演者转让进行授权的专有权利之后, 仍然可以就后续利用表演的行为获得报酬。因该“获酬权”不是针对经表演者许可对表演进行现场直播或录制等“首次”利用表演的行为, 而是针对以录制品形式对表演进行的“二次”利用行为, 我国业界通常称之为“二次获酬权”。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尚未规定该“二次获酬权”, 但《著作权法修改草案 (第二稿) 》为原作作者、编剧、导演、作词、作曲作者、表演者、录音制作者规定了这项权利。 (1)

二、二次获酬权之国际条约规定

《保护表演者、唱片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 (罗马公约) 1961第12条规定:如果某种为商业目的的发行的唱片或者此类唱片的复制直接用于广播或任何向公众的传播, 使用者则应当付一笔总的合理的报酬给表演者, 或者唱片制作者, 或者给二者。如有关各方之间没有协议, 国内法律可以提出分享这些报酬的条件。

“录音制品二次使用”是《罗马公约》第12条对表演者与录音制作者对使用者广播与向公众传播其录音制品所享有的单一报酬权的概括性称谓。此后, 《罗马公约》第12条所规定的录音制品二次使用, 被复制到1996年WPPT的第15条 (2) “因广播和向公众传播获得报酬的权利”, 但内容上有一些修改。

《罗马公约》和WPPT, 仅提出了保护“声音表演”的问题, 没有对“视听表演”提供全面保护,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 (3) 将以上保护延伸到“视听表演”。如果他人利用了包含表演者的形象或动作 (以视频方式利用) 则涉及到“视听表演”的问题, 如果他人利用的仅仅是表演者的声音 (以纯音频方式利用) , 则属于保护“声音表演”的问题, 其在《罗马公约》中已得到解决。

三、二次获酬权之各国立法规定

《德国著作权法与邻接权法》第77条规定了表演者对录音 (像) 制品再度使用享有公平报酬权, 在第86条规定录音 (像) 制品作者参与该报酬分配。

《日本著作权法》第97条第一款规定商用录音制品公开使用需要给录音制作者支付二次使用费 (secondary use fees) , 义务人主要针对广播组织;第95条规定的表演者同样可以收取录音制品二次使用费。

四、权力主体:录音制作者和表演者

二次获酬权是对视听制品销售后的广播与向公众传播的一种概括性表达。各国著作权法, 对视听制品二次使用的保护一般在表演者与录音制作者权力之间进行规定。从《罗马公约》、WPPT到《北京条约》, 录音制作者和表演者的二次获酬权保护从“声音表演” (纯音频方式利用) 到“视听表演” (视频方式利用) , 经过一系列外交谈判和磋商, 录音制作者和表演者的邻接权保护终于进一步得到完善 (4) 。

在关于表演者的国际保护的一系列外交谈判过程中, 美国提出了“推定权力转让”制度, 即除非有相反约定, 表演者一旦同意将其表演录制在“视听录制品”上, 推定表演者的经济权利站让给制作者, (精神权力仍由表演者保留) , 但该推定不适用于表演者根据缔约方国内法的规定享有的“获酬权”。后经过一系列磋商谈判, 在《北京条约》中确立了“表演者一旦同意将其表演录制于视听录制品中, 本条约规定的进行授权的专有权应归视听录制品的制作者所有, 或应由其行使, 或应向其转让”的推定权利转让条款。第3款允许缔约方规定表演者有权从对“视听录制品”的后续利用中获得报酬。

我国未批准加入该条约, 但我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 (第二稿) 》正力求根据条约的精神提高对表演者的保护水平。草案引入了“推定权利转让”制度, 第17条第2款规定:视听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 但原作作者、编剧、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第36条第2款规定:视听作品中的表演者根据第三十三条第 (五) 项和第 (六) 项规定的权利 (5) 由制片者享有, 但主要表演者享有署名权。草案第17条第3款、第36条第3款和第39条是关于“二次获酬权”规定:原作作者、编剧、导演、作词、作曲作者有权就他人使用视听作品获得合理报酬。主要表演者有权就他人使用该视听作品获得合理报酬。以下列方式使用录音制品的, 其表演者和录音制作者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 (一) 以无线或者有线方式公开播放录音制品或者转播该录音制品的播放, 以及通过技术设备向公众传播该录音制品的播放; (二) 通过技术设备向公众传播录音制品。亦即, 我国扩大了二次获酬权的权利主体, 包括原作作者、编剧、导演、作词、作曲作者、主要表演者、录音制作者。

五、权力性质:报酬权

从国际条约和各国立法规定来看, 二次获酬权的保护并非是一个单一权力。《罗马公约》、WPPT和《北京条约》对视听制品的二次使用的保护采取了报酬权的模式, 而非专有权模式。获得合理报酬权相对于排他权力而言仅仅是最低程度的保护。如果是专有权, 就意味着权利人可以许可也可以不许可他人对录音制品进行广播与表演。而报酬权则意味着他人即使非经其许可, 也可以使用录音制品, 只是使用的话需要支付报酬。

六、支付主体:经营者

视听制品二次获酬赋权后, 在录音制品被广播与表演时, 经营者为此向表演者和录音制作者支付报酬。随着我国著作权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法律的有效实施, 卡拉ok等商业场所经营者向音乐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已经在我国得到有效落实。然而经营者商业利用录音制品在给予作者合理报酬之后并不能有效地平衡著作权体制下的利益平衡。录音制作者和表演者的二次获酬权由此诞生。

七、管理方式: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二次获酬权的有效实施, 需要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有效协调运作, 这次著作权法修改关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规定, 弥补了我国立法的不足, 对整个行业发展, 及外围相关服务设施的完备起到了促进作用。

欧洲表演者协会规定获得合理报酬权可以并且必须成为被集体管理组织管理的对象。集体管理组织经法律的授权可以去管理所有表演者甚至是那些非会员表演者的获得合理报酬权。

在那些承认获得合理报酬权的国家, (获得合理报酬权) 同时被分配给作者、表演者和录音唱片制造者。如何分配取决于各国法律规定的比例, 比如1/3分给作者, 1/3分给表演者, 1/3分给制造者, 或者40%分给作者, 30%分给表演者, 30%分给制造者, 当然也有其他的可能比例存在。

法律规定的在不同权利主体间分配的获得合理报酬权是不可转让的, 这与排他性权利不同, 排他性权利联系不断的受到表演者之间的谈判压迫。合理报酬在表演者和制造者之间的分配 (在一些欧洲国家获得合理报酬权还包括私人复制行为, 在私人复制领域中分配主体还包括作者) 必须是在法律提供的范围内分配, 并且不能通过合约修改。这是获得合理报酬权相对于排他性权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 (6) 。

八、权利限制

视听制品二次获酬赋权针对录音制品的广播与表演, 针对的是利用以视听制品的播放为销售对象、装饰消费环境的经营者以及播放视听制品的广播组织、电台电视台等, 其不能针对个别消费者。这种赋权不限制任何私人使用, 不干涉后来者的创作自由 (7) 。

无论收费的权利主体是否扩张到表演者和录音制作者, 这种权力都应带给予限制, 不能把任何公开播放都纳入收费范围, 应该将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教育、慈善等活动中使用纳入合理使用范畴;其次, 涉及公序良俗的婚丧礼等对音乐的播放应排除在外。

注释

1王迁.<表演北京条约>争议问题及对我国国际义务的影响[J].法学, 2012 (10) .

2WPPT第15条因广播和向公众传播获得报酬的权利 (1) 对于将为商业目的发行的录音制品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广播或用于对公众的任何传播, 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应享有获得一次性合理报酬的权利. (2) 缔约各方可在其国内立法中规定, 该一次性合理报酬应由表演者、或由录音制品制作者或由二者向用户索取。缔约各方可制定国内立法, 对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之间如未达成协议, 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应如何分配该一次性合理报酬所依据的条件作出规定.

3<北京条约>12条权利的转让 (1) 缔约方可以在其国内法中规定, 表演者一旦同意将其表演录制于视听录制品中, 本条约第7条至第11条所规定的进行授权的专有权应归该视听录制品的制作者所有, 或应由其行使, 或应向其转让, 但表演者与视听录制品制作者之间按国内法的规定订立任何相反合同者除外.

4<罗马公约>第9条允许缔约方将公约对表演者的保护延伸至“没有表演文学或艺术作品的人”, 如杂技、马戏和魔术表演.WPPT第2条a款则将“表演者”的范围拓展到了“表演民间文艺表达的人”.<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第2条a款对此作了相同的规定.

5即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6http://www.aepo-artis.org/pages/75_1.html, 2013-12-20.

上一篇:初中防溺水的演讲稿下一篇:艾滋病公益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