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人答辩提纲

2024-07-24

公诉人答辩提纲(精选6篇)

篇1:公诉人答辩提纲

略论公诉人即席答辩

法庭辩论和法庭调查原为审判程序中的两个阶段,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将其合二为一。法庭辩论是指在法庭审理中,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围绕犯罪事实能否认定,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应否负刑事责任,应负怎样的刑事责任等,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各自意见和相互辩论。这里着重论述由公诉一方和辩护一方在法庭上就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证据、认定的罪名和罪责,以及适用刑法条款等诸方面所进行的论证与反驳。法庭辩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协助法庭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性质和罪名,准确适用法律,正确判处,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答辩,是对公诉一方而言。所谓答辩是指公诉人针对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理由作出的回答与辩驳。“回答”,是指公诉人针对辩护人提出的商榷性意见所进行的说明和解答。“辩驳”,是指公诉人针对辩护人提出的错误观点所进行的`据事论理的反驳,以澄清事实真相,维护事物的本来面貌。

所谓即席答辩,是指公诉人在法庭调查辩论阶段,针对辩护人当庭提出的辩护意见和理由,作出的回答和辩驳。也就是说,当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后,公诉人必须立即作出反应,即对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理由是赞同还是反对。即席答辩这一特点,反映了即席答辩的难度性。这种难度主要表现在“紧、高、严”三个字上。所谓“紧”,就是即席答辩的时间非常紧迫,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和理由之后,公诉人就要立即作出答辩,不允许迟疑。所谓“高”,就是对答辩的内容要求标准高。公诉人在法庭上即席答辩是有规范要求的,绝不是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愿说什么就说什么。公诉人的即席答辩,必须依据事实和法律,回答问题要入情入理,反驳对方要有确实证据。这样才体现出国家公诉人的形象和执法者的尊严。所谓“严”,就是对答辩的内容要求严谨,针对性强。也就是说,公诉人在进行答辩时,必须紧紧针对辩护人的辩护观点作出具体回答,要求答辩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证准确、语言精练、表述恰当。

即席答辩确实难度很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它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就会逐步认识、熟练、掌握它。要搞好即席答辩,应当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即席答辩必须依据法律

在法庭辩论中,公诉人针对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即席答辩,其根本目的是协助法庭查明案件性质和事实,依法对被告人作出正确判决。基于这一目的性,公诉人即席答辩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的刑事法律。检察机关凭什么把被告人交付法院审判?凭的是国家刑事法律。比如:我们指控王某犯有抢劫罪,那么王某是否真的犯了抢劫罪?以什么作标尺呢?得依据我国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规定来确认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在法庭辩论时,辩护人有可能就王某是否构成抢劫罪的问题提出与检察机关相反的意见。那么本案的公诉人在即席答辩时,就要依据我国刑法第263条的规定,详细论证王某抢劫罪的事实与证据。

怎样依法答辩呢?这是个实践性问题,尚无法定概念和规范。因为即席答辩的前提,取决于辩护人的即席辩护。由于案件不一,辩护水平不一,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即席答辩有其规律性。从广义上讲,依法即席答辩的含义是指公诉人在即席答辩时,必须在我国刑事法律规范内进行,不能超越法律,不能违背法律。从狭义上讲,依法即席答辩的含义是指围绕适用法律准确性问题进行答辩。也就是说,辩护人所提出的辩护意见,均属适用法律问题,公诉人的答辩必须依据具体法律规定予以答辩,阐明适用法律正确性的事实和根据。

[1][2][3][4]

篇2:公诉人答辩提纲

我国现行的刑事案件庭审方式,增强了控辩双方的法庭上的对抗性,双方都要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就起诉书所指控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罪责轻重、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如何运用刑罚等问题进行相互论证和反驳,以便于法庭全面客观地查清案件事实、正确运用法律,对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公诉人答辩指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中,针对辩护方提出的辩护意见所作的一种公开回答和辩驳。因此,公诉人在法庭上的答辩技巧,对于揭露、谴责犯罪,据理反驳不当的辩护意见,对旁听公民进行法制教育、树立检察机关的威望和公诉人的良好形象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公诉人答辩的基本原则

公诉人答辩一般应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一是犯罪事实,包括作案的时间、地点、危害结果、主要情节等;二是有罪证据,包括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以及证明力如何;三是法律适用,包括定罪量刑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四是诉讼程序的合法性。而且对以上内容进行答辩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立足明辩,先发制人。公诉人应结合法庭调查核实的犯罪事实,对案情进行深入浅出的精辟分析,进行法律上的论证,指明被告人触犯的刑律,充分阐明其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同时还要详尽、有力地揭露被告人的犯罪动机、目的、手段、性质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把事实摆清,把法理说透,把证据讲明,以释疑惑。对有从轻、减轻的情节也实事求是的肯定,向旁听群众显示起诉书的指控严谨和确实无误。

第二,论真辩伪,稳固阵地。公诉人应以法律规定和查实的证据及案件事实做答辩意见的支撑点,言之有理,句句真实,不搞空泛的论辩。通过揭露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虚伪性和不真实性,澄清辩护观点的片面性或失实性,证明辩护理由的不成立,让法庭和旁听公民感到辩护观点违反常理,不符法理,以偏概全,不可信服,从反面说明公诉意见的可信性与真实性,以达到去伪存真、控诉犯罪的目的。

第三,抓住主干,当辩则辩。公诉人应明确和掌握答辩的范围,要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当辩则辩,不当辩则不勉强。对认定事实、证据、罪名、罪责及适用法律等方面有分歧时必须答辩,不影响定罪量刑的枝节问题可不予答辩。具体说来,遇有一列情形之一时必须答辩:(1歪曲或否定犯罪事实;(2对指控的罪名提出异议;(3对引用法律条款提出异议;(4对法律、政策和法令进行曲解的;(5违法建议适用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及适用缓刑、管制的;(6把外因条件说成是犯罪的主要原因误导旁听公民的;(7对诉讼程序的合法性提出质疑的。遇有下列情形在答辩时可以不予纠缠;(1与本案无关联的;(2属于学术界争议的;(3法律明文规定的;(4常识性的;(5对办案中的疏漏提出正确批评的。总之,公诉人在答辩中,对原则问题应坚持,对细枝未节不纠缠;同时,还要注意言词礼貌、用语规范,以充分体现检察机关文明执法、公正办案的群体形象。

二、公诉人防御型答辩技巧

公诉人虽然在庭前都经过了一番准备,拟定了答辩提纲,但由于辩护意见在法庭辩论之前,对公诉人是隐蔽和不公开的,而且辩护的内容往往具有不规则性或不确定性。实践中,公诉机关起诉书副本在开庭前十天就送到了被告人手中,庭审中法庭辩护开始后,公诉人发表了公诉词,这样公诉方的全部论题、论据及论证方式都暴露在辩护方面前,所以他们就有比较充分的条件作辩护准备,进攻性必定强。在这种情况下,公诉人就要头脑冷静,先取守势,善于捕捉信息,待战机成熟再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应有反击,驳倒对方的观点。因此,公诉人掌握和运用好防御型的答辩技巧对维护起诉书指控犯罪十分重要。

第一,设防御敌,坚守防线。设防御敌的方法应根据辩护方的进攻情况而定,对辩护意见在事实上失实的,举证对辩在;定性有分歧的,以和谕答辩;罪责处罚之争的,依事实论法辩驳;因果之辩的,以辩证的方法答辩;法理上片面的,全面辩;辩护缺乏根据的,以证据辩;论点荒谬的,以真理辩;根据模糊的,阐明概念辩。总之,辩护方针对起诉书某一方面进攻的,即用事实、证据法律规定单向设防;辩护方企图驳倒、推翻起诉书而全面进攻的,则采取用事实、证据、法律三者并联设防。

第二,以静制动,变守为攻。辩护方在强烈的进攻意识支配下,往往是有理拼命辩,理亏找理辩,无理作诡辩,沉着应战,采取以逸代劳、避实就虚的方法,抓住对方的错误,猛烈反击,以瓦解其攻势。如被告人周某某受贿案,在法庭辩论一开始,辩护方便以被告人不供

述和行贿人当庭翻供为依据,对起诉书的指控进行猛烈攻击,大有炸毁庐山之势。但公诉人沉着应战,最后抓住辩护人提出的“他所收集的证据经过公证处公证更具有法律效力”这一错误观点,发起猛烈的反攻,一下子便扭转了辩论的形势,使公诉方在辩论中完全占据了主动权。与此同时,在辩论中还要向对方提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对方防于思筹应答,无暇进攻,也可以达到瓦解其攻势的目的。

第三,以柔克刚,婉言答辩。对那些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太客观全面的辩护意见,公诉人不宜硬性的否定或直接反驳,而是要采取先肯定后否定的方法,先说明辩护意见合理的一面,然后再反驳其不合理的一面,使辩护方心悦诚服地接受答辩意见。如基本上可以这样表述:“刚才辩护人提出的……意见,有合理性的一面,但综合全案来看……“。这样答辩,既客观地肯定了对立意见合理性的一面,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力有节,既容易让对方接受,又促使法庭慎重考虑,而且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第四,切题答辩,识破圈套。在实践中,辩护人对那些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定性准确的案件,往往在事实和法律上提不出更多的辩护意见,但为了履行其职责,常常会采取转换话题或偷换概念等方式来掩人耳目、混淆视听,或者故意罗列一些与定罪量刑无关的情节,答非所问地进行辩护,甚至对侦查人员办案措施进行指责。对这种以假乱真的无理辩护,公诉人要及时采取措施,揭穿其诡计,予以辩驳,在向辩护人明确提出法庭辩论应紧紧围绕起诉书所指控的内容进行的同时,及时提请审判长注意,从而达到牵制对方、保证辩论不偏题、不离题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辩护人往往会在辩论中设臵圈套,引公诉人入彀。因此,在辩论中切勿对方提什么问题就答什么问题,这样不仅消极被动,而且很容易掉入对方的“陷井”而进退两难。

第五,自我纠误,进退自如。法庭辩论的临场性,就决定了公诉人在答辩时难免出现认识上和语言上的失误,以致被对方抓住不放。对此,公诉人就要快速反应,妥善地自我纠正失误。一是要采取补充式表述的方法,既对前一轮发言中不完整、不全面的地方予以充实或补充,如可以说:“我对刚才提到的某问题可能引起了对方的误解,现在我再作一次更加完整、全面的阐述。”这样就可以巧妙地纠正失误。二是可采用强调或表达,即对前面发言中不全面的地方不予补救,而是突出强调发言中正确的部分,使自己表述的观点更加明确。如可以说:“我对刚才所提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三是若发现在定罪量刑的重要问题上出现失误时,应不遮不掩地主动纠正,这样既可以体现公诉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坚定的态度,又可以体现依法办案、实事求是的风度。

三、公诉人进攻型答辩技巧

法庭辩论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控辩双方的观点逐步明朗,争议的焦点也比较集中了,这时公诉人就要善于运用评判、论证与辩驳的能力,向对方主动发起攻击。

第一,抓住关键,综合答辩。虽然辩护方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无罪、罪轻、从轻、减轻或免除刑

事处罚等方面的意见。因此,公诉人要对辩护观点进行筛选归纳,从 中抓住重点,综合答辩,有的放矢地发动攻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如被告人刘某某蒙面持刀入户抢劫,由于被害 人大声喊叫并极力反抗,被告人给被害人捅了一刀后逃离现场。在法 庭上,辩护方提出了被告人系未成年人、抢劫未遂、不是入户抢劫、犯罪动机是为了治病、是初犯、偶犯、家庭环境不好、平时表现良好 等九个观点,并建议适用缓刑。公诉人在答辩中对辩护方提出的观点 进行了筛选归纳,并用直接证明的方法用证据对辩护方提出的犯罪未 遂、不是入户抢劫及适用缓刑的三个重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而 对其它辩护观点只附带说明一句“不是本案定性量刑的法定情节不予 答辩”而带过。这样,既突出了控方的立场,又切中论题要害,公诉 效果较好。第二,利用矛盾,借言反击。即对被告人之间、辩护人之间、被 告人与辩护人之间在辩解中出现的矛盾,先不作肯定或否定的答辩,而是加以利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反驳力,可以减 少公诉人在答辩中的压力。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1利用被告人供述 与辩解中的矛盾,运用证据,揭露其相互矛盾之处,戳穿其狡辩;(2 利用共同犯罪人供述之间的矛盾,以真攻假,使问题不辩自明;(3 利用辩护人之间矛盾,挑起辩护人之间的论战,使错误的辩论意见不 攻自破。在借言反攻过程中,必须注意四个问题:一是不能故意曲解 原意或断章取义,必须保证所借用之言的本来含意;二是所借之言都 6 必须是对方在法庭上所说的;三是所借之言的意思必须与公诉人的答 辩内容一致;四是必须言简意赅,避免啰嗦冗长。第三,巧设论题,请君入彀。根据辩论的焦点,要为辩护方设计 可能进行辩论的题目,采取反问或质问的方式以及激将法把辩护方引 导到自己设计的论题上来。设题要巧妙,意图要隐蔽,既能使对方产 生兴趣,又使其经过辩论陷入被动,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伤 其锐气的目的。如被告人肖某持刀抢劫案,被告人肖某右手用刀抵住 被害人,左手从被害人脖子上抢起金项链就逃走。在法庭上,被告人 及辩护人始终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是抢夺而不是抢劫。在法庭辩论中,公诉人通过巧设论题,从被告人在光线较暗的巷子里是怎么知道被害 人脖子上有项链入手,到被害人为什么当时没有反抗,再到被告人一 离开现场,被害人便大喊救命捉贼,附近群众闻讯在巷子出口处将被 告人抓获,层层深入,最后将被告人用刀子抵住被害人后再抢走被害 人的金项链的案情全部揭露出来,对本案的定性也就一目了然了。第四,逻辑推理,反驳谬误。根据出庭实践,公诉人从逻辑角度 答辩的方法主要是反驳。因此,要掌握好以下三个环节:(1要选好反 驳对象,反驳的目的在于推翻对方的证明。因此,反驳的对象不外乎 是对方的证据、论题和论证方式。如果双方观点针锋相对,且对方的 论据未得到证明,则应从反驳论题和论据入手;如果对方的论题和论 据之间没有正确的逻辑联系,例如三段论没有遵守推理规则,犯有中 项不周延的错误,就应从反驳论证方式入手,指出即使对方论据是真 实的,也不能从论据中推出论题来,从而一下子推翻对方的证明。(2 7

篇3:公诉人庭前预测答辩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公诉人庭前预测途径方法

随着庭审制度的不断改革,公诉人能否对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的观点及时、准确、客观、有力地进行答辩,直接关系到出庭公诉的成败。因此,做好庭前预测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一名优秀公诉人的基本功之一。对此,本文拟就庭前预测答辩的途径和方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集思广益,庭前开展对重大、疑难案件的模拟辩论

由于重大、疑难案件本身的特点,为确保公诉质量和效果,应当坚持庭前开展模拟答辩活动。即在案件讨论汇报的基础上,由承办人作为控方,其他同志为辩方,根据案情由辩方提出观点,让承办人进行认真答辩。由于对同一案件各人的认识能力、业务水平不同,分析理解案情的角度存在差异,因而提出的“辩护观点”相对全面和富有针对性,从而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助于公诉人发现“新”的辩护观点,掌握较全面的辩护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如南昌县富山乡东亘村村民黄保根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案,黄保根因恋爱未成而无端怀疑同村黄永根从中作梗,为泄愤多次窜至黄永根负责的江西农望高科技有限公司设在东亘村的种苗试验基地毁坏种苗,并砸烂塑料大棚、毁坏工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移送审查起诉,科内讨论时大多数同志认为其行为更符合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特征,且属情节严重。因为行为人在客观上破坏了农业生产领域的农业设备、农具,毁坏了种苗;在主观上具有泄愤报复的目的。并且由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致使科研人员多年培育的2个品种的辣椒种苗不可逆转的毁灭,造成重大损失,应当视为情节严重。讨论时双方将道理越辩越明,此案最后以破坏生产经营罪起诉,法院以此罪并且情节严重对黄保根作出了判决。

二、防患未然,对比较薄弱的证据进行充分准备

由于案发时间、环境、侦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具体案情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证据的质量有高有底,有力证据与薄弱证据并存现象十分普遍。案件质量的高低与薄弱证据的多寡有密切关系,而辩护人往往会对薄弱证据咬住不放,以此作为案件突破口,寻找为被告人开脱罪责,作无罪或罪轻辩护的理由。因此,应当将薄弱证据的补强作为准备的重点,十分注意分析整个案情,包括案发原因、案发情况,从中挖掘薄弱证据与其它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等进行充实,综合归纳运用,使证据之间形成锁链,以证明犯罪行为确系被告人所为,从而确保公诉的成功。

如罗细香故意伤害案,罗与婆婆刘秋娥因长期婆媳不和而为家庭琐事再生口角。夏日的一个傍晚,罗在村头路边用拳头将婆婆打伤,伤者被人抬回家后至次日凌晨1时许,因身心俱痛服毒自杀。经刑事科学技术物证检验,伤者死亡原因系因杀虫双中毒;法医学鉴定死者胸部多处片状青紫,左第3、4、5、6、7肋骨,右第7肋骨骨折,其损伤属轻伤甲级。对于死者伤情,此案被告人始终予以否认,只承认打了对方胸腹部几拳,且自己身单弱小婆婆身强体壮,不可能打断那么多肋骨。又因为案件缺少死者生前笔录,现场无直接目击证人,案中只有法医鉴定,证据十分单薄。承办人受案审查后即到发案地调查取证,发现死者被打当晚,由其女儿、女婿服伺并找来村卫生所的医生诊疗,死者诉胸部多处疼痛,进一步了解到死者生前走路有摔断腿,医生诊断患骨质疏松症的情况。补充了这些证据后,承办人胸有成竹,在法庭上条分缕析:1、被告人与婆婆长期不和积怨较深,有伤害的故意;2、虽然打人情况现场没有人直接看到,但被害人被抬回家后向其女儿、女婿及村医诉说的情况有证据证明,且其女儿、女婿及村医的证言能相互吻合,证实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3、所调查证人证言反映被害人诉说的受伤部位与法医情况有密切联系;4、炎热的夏季被害人衣着单薄且曾患骨质疏松,遭被告人击打易形成多根肋骨断裂。5、被害人受伤后被人抬回家中躺在床上,一直由其女儿和老伴服伺,直至被害人乘亲人睡着,伸手摸出床下的农药服毒自杀,从被害人被抬回家到其服毒自杀这段时间,排除被害人自伤等因素造成的可能性。此案起诉后,法院当庭对被告人作出了有罪判决。

三、注重提审,从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和翻供中进行预测

由于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中的特殊地位,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他们在作有罪供述的同时,在起诉阶段往往会作无罪、罪轻的辩解,甚至会出现翻供,而一些辩护律师因此也往往会在犯罪嫌疑人的辩解、翻供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辩护观点。

如罗平华强奸案,其基本案情是: 35岁的南昌县富山乡农民罗平华到县城的基建工地打工期间,租住一间民宅,与孤残女胡某成为邻居。罗早出晚归到工地上做工,闲暇时便与拄双拐的胡某搭讪,见胡某身体残疾,且晚上孤身一人在家居住,罗平华生出淫心。2005年3月的一天23时许,从工地上回来的罗平华,见胡某房间已关灯,便敲门进入要求发生性关系,遭到胡某拒绝,罗便打耳光,强行将胡某推倒在床上,对胡某进行了奸淫。被打的鼻青脸肿的胡某次日一大早,将自己被强奸的事向邻舍说起,邻居见状打“110”报警,不久罗平华被公安人员抓获。此案人证、物证俱全,犯罪嫌疑人亦已供认,但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后,提审时罗平华却辩称没有对胡某实施暴力、威胁手段,胡某是“花痴”,发生性关系是自愿的,其脸上伤情另有人所为。针对犯罪嫌疑人将强奸说成通奸,全盘否认犯罪事实的情况,承办人十分重视,意识到这将是法庭辩论的重点,而现有证据并不能完全排除犯罪嫌疑人的“说法”,必须取得有力的证据使其认罪伏法。经过仔细审查案卷材料列出“疑点”后,在退案的同时承办人打破常规,与公安人员密切联系,联合到案发地勘察走访,仔细了解案发当晚及次日一早被害人的活动情况,发现案发当晚月黑风高,被害人早早入睡,没有与其他人接触。了解邻居进一步得知胡某孤苦在家平时少与人来往,因缺乏沟通显得神智不清,对一般生活常识更是知之甚少,经再次提审罗平华印证了邻居所反映的情况。掌握这些事实后,承办人意识到胡某可能精神上有问题,遂及时要求对胡某作精神病理学方面鉴定。果不出所料,经鉴定:胡某患有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对性侵害缺乏实质性辨认能力,无性保护能力。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罗平华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犯罪嫌疑人在明知对方精神方面有问题的情况下与之发生性关系,应当视为违背妇女意志,在主观上具有放任的故意,客观行为方面显然对被害人造成了侵害,并且较之于正常人更严重的危害结果。庭审中本案辩护人果然在罗平华辩解的基础上提出了被告人无罪的辩护观点,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辩护人的观点得到了有力的驳斥。法院以强奸罪当庭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

因此在审查起诉阶段,案件承办人要注重提审,充分注意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和翻供,并对辩解、翻供的内容精心研究反复推敲,分析原因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对策,进行必要的证据补充,做好庭前答辩准备工作。

四、把握时机,在庭前与律师的接触中做有心人

控辩式的庭审方式决定了辩护律师是公诉人的主要对垒方。由于犯罪嫌疑人权利意识的提高,有相当部分案件在移送审查时,犯罪嫌疑人就已聘请律师,而公诉制度的改革也要求公诉部门告知聘请律师的权利,因此律师介入诉讼时间的提前给公诉人创造了与律师接触了解的机会。律师在进行查阅、摘抄、复制案件诉讼文书、技术鉴定材料等工作中与审查起诉的案件承办人接触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谈到自己对案件的看法。此时,作为承办人就要做有心人,把握住这些“看法”。因为律师的“看法”极有可能就是案件的辩护观点,承办人应该进行分析预测。

如赵道荣特大盗窃香烟案,律师在查阅、复制案件诉讼文书、赃物估价鉴定结论时,承办人与之主动“攀谈”。该案辩护人无意中说出赃物估价鉴定结论中,标的物香烟每件中的数量与常规不符。即赵道荣盗窃“555”牌进口卷烟6件600条有误,按常规每件不超过50条计算,赵道荣盗窃香烟最多300条。对此承办人根据本案事实和证据,围绕被盗赃物的数量及包装情况展开补充调查,经再次调查失窃单位和寻找相关证人,证实犯罪嫌疑人盗窃的是查缴的经过改装后的“555”烟,每箱100条,并从盗窃现场储烟仓库提取了与被盗香烟相同的2只大包装纸箱,取得了切实的罪证。庭审中公诉人有条不紊地展示被告人盗窃犯罪证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听后没有提出异议,默认了公诉机关调查的犯罪证据。

篇4:公诉人答辩提纲

法庭论辩,是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由公诉人和辩护人、被告人就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证据、认定罪名、罪责轻重,运用法律以及从重、从轻等情节,进行评判、论证、辩解,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为法庭正确运用法律定罪量刑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公诉人与辩护人在论辩中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是双方所处的角度不同,模糊的事实可以越辩越清,错误的观点可以越辩越明。统一,则是双方的最终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正确运用法律,为法庭对被告人确定罪量刑提供事实及法律依据。

虽然案件形形色色,但无论何种案件,法庭论辩都离不开证据。证据是整个刑事诉讼的灵魂,不论是公诉人还是辩护人在法庭上评判、论证、辩解都离不开证据的运用。控辩双方通过辩论所要解决的实质和难点问题,亦是有规律可循的,即事实的认定与否、罪于非罪、此罪与彼罪、情节轻重等,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在辩论中占据主动。

(一)公诉人庭审答辩的范围

法庭辩论中,被告人及辩护人的辩护发言,有些是长篇大论,涉及的问题很多,但论点不突出;有些虽用语不多,但论点明确、证据充分、所提出的问题与案件的事实、证据联系紧密,直指定罪量刑问题;有些则纠缠于细枝末节,甚至是一些与案件无关的问题;有些问题则重于理论方面;有些问题则重于具体情节等。案件不同、辩护人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不相同。公诉人对辩护人在辩护中所提出的问题不可能有论必答,而应紧紧围绕涉及定罪量刑的问题进行答辩。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公诉人应对以下八类问题予以答辩,即:

1.对有关否定起诉书指控罪行或承认事实但不构成犯罪的问题要进行答辩;

2.对起诉书定性提出异议的要进行答辩;

3.对提出否定被告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问题要进行答辩;

4.对否定被告人从重处罚情节的问题要进行答辩;

5.对风俗民情、社会不良环境、被告人一贯表现作为法定从轻条件提出的要进行答辩;

6.对避重就轻、推卸罪责或嫁祸他人的观点和问题,要进行答辩;

7.对歪曲事实、滥用法律的观点和论调要进行答辩;

8.对牵强附会、随意曲解并扩大解释法律范围的要进行答辩。

对以下五类问题公诉人可以不予答辩:

1.对辩护方提出的正确意见和观点,可以实事求是地表示同意,或以默示表示认同;

2.公诉人已充分阐明的观点,不作重复答辩;

3.对一些不影响定罪量刑的枝节问题,一般不予答辩;

4.对辩护人提出的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可不予答辩;

5.对同案犯之间相互推诿争辩、不影响定罪量刑的问题,不予答辩。

(二)公诉人在庭审答辩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突出重点、综合答辩法。即细心听取辩护发言、将辩护人提出的所有辩护观点进行综合归纳,概括出几个主要的辩护观点,然后根据掌握的事实和证据结合刑法论证,对辩护人不正确的观点逐一进行论证、驳斥。

2.避实就虚、灵活答辩法。即在答辩中对辩护人提出的难点问题先不作正面答辩,而是从其与事实、证据、法律明显不符的辩论点开始反驳,变被动为主动。并在答辩中灵活捕捉对答辩有利的材料,及时调整、主动出击,将辩论的焦点引向自己驾驭的范围。

3.利用矛盾、各个击破法。即对于多被告人的共同犯罪,多个辩护人出庭各自为其委托辩护的被告人进行辩护,公诉人利用各个被告人之间的辩护矛盾,辩护人与被告人辩论观点之间的矛盾,多个辩护人之间以及他们与代理人之间的矛盾,以矛攻矛,各个击破。

4.层层分析、直取要害法。即公诉人先分别用大量的事实、证据驳倒支持辩护总论点的各个分论点,使辩护人的中心论点失去支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后公诉人再用逻三段论的演绎方法,得出总论点不能成立的结论,从根本上驳斥辩护人的错误观点。

5.承上启下、相互照应法。即公诉人阐述答辩观点时,要紧密结合起诉书、公诉词,使上轮答辩为下轮更为有利的答辩作铺垫。下轮答辩时要与上轮答辩的观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遥相呼应、不留漏洞,使全部辩论观点浑然一体,形成协调一致的论证体系。使被告人找不到矛盾点,无法攻破其中的任何一个观点,从而另寻辩点,分散辩护人的注意力。

6.巧借东风、借机答辩法。即辩护人提出辩护意见后,公诉人先不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借用他人之言反驳辩护观点。借机答辩通常在两种情况下采用:一是共同犯罪案件中,各被告人推卸自己的罪责而证明其他被告人的行为、供述之间相互牵连、相互印证、形成矛盾。公诉人可借被告人之言进行以其之矛攻其之盾的答辩。二是当庭讯问被告人及同案参与人,引用其口供笔录反驳辩护理由。

7.开门见山、直言答辩法。即辩护人提出的辩护观点明显错误,公诉人有足够的事实和证据证明犯罪。在此情况下,公诉人应根据事实和法律直言答辩,反驳其错误观点。公诉人答辩时要理直气壮、正气凛然,阐述论点要简洁明确、一针见血,不能含糊其辞、拖泥带水。

8.合理采纳、婉言答辩法。如前所述,控辩双方在法庭辩论中是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对辩护人在法庭上提出的合理的辩护意见,公诉人应当予以首肯,不能对辩护人在法庭上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持争辩态度,给人以强词夺理或无理争三分的不良印象,损害检察机关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对辩护人提出的虽有一定道理,但按照法律规定仍不能作为从轻、减轻处罚理由的辩护意见,公诉人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味否定或反驳,而应在承认并说明辩护观点有一定道理的基础上,从法律和事实中找出依据,阐明依法不能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这样,既婉转地驳斥了辩护人不正确的观点,又使旁听群众和被告人受到了法制教育,法庭采纳公诉人的观点也就成为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9.扬长避短、迂回答辩法。司法实践中,一些较高层次的辩护人往往利用自己理论上的专长和庭前准备的知识要点,在辩护中故意设置辩论陷阱,如逻辑陷阱等,让公诉人误入其圈套,以掌控辩论走向。公诉人如对辩护人有意引向的知识熟知并精通,应直迎而上,用更深的理论知识和逻辑论辩填平陷阱、弥补不足。如果对逻辑知识缺乏熟练的运用,对一些专门性的技术知识知之不深,则应扬长避短、避开正面交锋,迂回到案件的事实、证据和犯罪构成理论上进行答辩。

10.把握时机、全面论证法。这是“后发制人”的答辩,运用适当可以起到鸣金收兵的作用。即公诉人根据辩论进展情况,判断辩护方准备或临场发挥的辩护材料已用完,除了重复再无新的辩护意见,在辩论快要结束前,公诉人按预定计划,对辩论的关键问题作系统答辩,使之一锤定音。运用这种方法关键是预先安排好使用答辩材料的计划,把握好进行全面论证的时机,避免啰嗦、重复,使整个答辩过程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高潮。

以上是公诉实践中常用的答辩方法,此外,还有许多好的方法。如采取以静制动策略,在辩论中不作积极答辩,而是消极地等待辩护观点,而后根据辩护观点进行反驳,在消极中隐含积极,不断更改答辩方式,从表面的被动走向实质的主动。以笔者的肤浅认识,对定罪之争,应采取论证的方法答辩;事实之争,采取举证的方法进行答辩;因果之争,采取辩证的方法进行答辩;罪责之争,采取依罪论法的方法答辩;处罚之争,宜采用直言的方法进行答辩。这样的答辩,针对性强、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容易把问题论证透彻,取得预期的答辩效果。

(三)公诉人在法庭论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从总体上注意掌握揭露与说服的关系。公诉人在法庭上对被告人及其实施的犯罪进行的是揭露和证实,但辩护人与公诉人的关系则是对立统一,既有激烈的辩论,又有相互说服认同的关系。因此,公诉人在辩驳辩护方的观点时,既要澄清事实真相,又要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在使用语言上平和规范,既不能揭人之短,又不能冷嘲热讽,更不能贬损他人人格。

2.在辩论技巧上要注意掌握攻与守的关系。法庭论辩的对抗性很强,攻与守的关系处理好了可以增强战斗力,取得较好的论辩效果,处理不好则丢失法庭论辩的主动权,造成被动。应该提倡公诉干警在法庭辩论中具有主动进攻的意识,不能总处于被动应付的守势。但在主动进攻,提出一个新的论点时也要注意防守。即论证要严谨,不要把漏洞和矛盾留给对方,有时必要的防守也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要做到既能攻又能守,游刃有余,答辩自如。

3.在答辩内容上要处理好简与繁的关系。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既需要摆事实,又需要讲道理,要结合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学理论详细论证;对一些单纯事实、证据或对某一法律的不同认识,则不必展开论证,只针对某一事实或法律作一简要论证即可,避免冗长、重复。

4.在营造辩论气氛上,要处理好对抗与合作的关系。公诉人与辩护人在同一个法庭上处于不同角度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其诉讼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下、强弱之分。公诉人既不能盛气凌人、以势压人,也不能消极怯辩、漫不经心。既不能对辩护人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又不能恶语伤人,而应以平等的姿态,积极答辩回应,在强烈的对抗中要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

5.在运用答辩的语言上,要注意严谨与生动的关系。法律对惩罚犯罪是无情的,但是从保护人民、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来讲又是有情的。答辩演讲既要严肃地论证犯罪,又要敲击出人内心情感的火花,以达到促使被告人悔罪服法、教育群众的目的。这就要求在表述案情时客观实在,分析论证问题时通情达理,法、理、情交融,力求语言形象生动,充满感情色彩。

在揭露被告人对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及其他权利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时要充满激情,要充分运用连续的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加大情感的爆发力。

在分析被告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时要深刻,分析过程要生动感人,要表达出对被告人犯罪的痛惜,传递给被告人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期望和信心。

当然,辩论演说不是诗歌、散文的朗诵,因此,过于紧张的形容、比喻切忌出现。把握的关键就是一个“情”字,以真情揭露犯罪、以真情打动罪犯、以真情教育群众。与此相反,在论证法律时,却又要求公诉人语言必须规范,也就是要使用法言法语,即准确运用法律术语,用严谨的逻辑推理论证犯罪。

6.在答辩效果上,要注意打击和保护的关系。法庭辩论的目的是为了让事实更加清楚,认定犯罪的理由更充分。公诉人在揭露并论证犯罪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被告人的合法权利的保护,对案件中存在的自首、立功或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属于从犯、胁从犯或犯罪未遂等法定的从轻、减轻情节的公诉人应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予以认定,不能只顾其有罪和罪重的一面,不顾其罪轻的一面。对被告人在法庭上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公诉人也应该依法予以维护,该采纳的建议合议庭及时采纳。要把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从而体现检察机关的公平、公正,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四)非论辩因素的处理

出庭公诉是检察机关面向社会的窗口。公诉人代表国家出席法庭,依法履行国家赋予的出庭支持公诉职能和法律监督职能,更是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向社会公众的展示。法庭论辩,固然是依据事实、证据和法律口头进行辩论,通过语言,最直接地表述各自的认识。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换句话说,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其知识、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因此,非论辩因素及语言以外的表情、手势、眼神、语调以及服饰、仪表等身体动作和举止对公诉的成败亦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非论辩因素的主要作用是:

1.可以增强论辩的感染力、扩大辩论效果。

2.可以帮助观察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做到知己知彼,增强胜诉的把握。如果对方辩论时声音发颤、双手或双腿发抖,说明对方心里十分紧张,公诉人只要抓住其发言中一到两个薄弱环节,发动猛烈攻击便可将其驳倒;如果对方发言时挤眉弄眼、拉耳掰手,以大幅度的手势、大角度的身体摇晃来掩饰内容的空洞、乏味,则判断对手华而不实,既没有吃透案情,又没有深厚的法律功底,公诉人只要抓住其辩护中的矛盾,充分展示证据证明犯罪,就可以成功地反驳对方的辩护。

3.可以使公诉人及时掌握听众的反应、调整辩论内容。法庭辩论的目的是影响审判人员的内心确认。如果公诉人答辩时法庭组成人员和旁听群众都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说明答辩的内容空洞、没有吸引力,应及时调整内容;如果辩者情绪激昂、听者全神贯注,则会取得预期效果。

非论辩因素的主要内容是:

1.仪表。仪表和服饰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庭辩论中的讲演也是听众的审美对象,端庄的仪表不但会使辩论者自己感到舒适、自然,还可以受到听众的尊重,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公诉人的服饰,应做到整洁、庄重、得体,要根据季节着装、佩戴大检徽及领带,冬季穿大衣或杂色防寒服外套的,要在上庭前脱下,夏季不可敞胸露怀,要保持精神饱满、仪态端庄。

2.神态。指人的总的精神状态,包括面部表情、行为举止等。公诉人的面部表情应庄重威严、自信稳健。在法庭上要全神贯注、冷静从容,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表现出不耐烦的急躁情绪或发言时摇头晃脑、不断地变换坐姿或身体晃动不止。当然也不能正襟危坐、一动不动,给人以呆板、沉重的感觉。

3.眼神。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坚定有力的眼神暗含着自强自信、成竹在胸;衰竭疲乏的眼神,预示着心灰意冷、缺乏信心;灼灼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锐的反映;浮滑飘忽的目光是轻薄浅陋的写照。公诉人将眼神运用好,无论是宣读起诉书、发表公诉词还是在法庭辩论中,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此时的眼睛,代表着一种语意、情感,并强烈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如果遇到法庭不正常的骚动或对方有违反常规的行为时,可以用锐利的目光扫视骚动者或对手,以表示自己的注意和制止;如果在辩护人用诡辩术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旁听群众中有人为对手喝倒彩时,可以用冷浅虚视的目光表示自己不屑一顾;如果当庭讯问时,被告人故意歪曲事实、编造谎言,公诉人可以用激愤的目光逼视对方,使其心神不宁、手足失措;如果证人陈述案件事实时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公诉人可以用鼓励、赞赏的目光示意证人如实、大胆地作证。

总之,在整个出庭公诉的过程中,公诉人的眼神应像指挥棒一样起着传神表意的导向作用。驳斥辩护人的观点时应注视对方;表明公诉观点时应注目合议庭;进行法制宣传时则应将目光投向旁听群众,用目光传递公诉人强烈的责任意识。

4.语调。我们知道,语言的轻重、缓急,语气的强弱、快慢,语调的厚重、轻缓,无不反映出人内心强烈的感情色彩。公诉人在宣读起诉书、发表公诉词及法庭辩论乃至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宣读并出示证据时无不发出一定的声音,公诉人的特殊使命决定了这种声音不是欢快的、喜庆的,而是威严的、庄重的,有时甚至是严厉的。在把握好语调的同时,要尽量使用普通话,避免方言土语中咬字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出现。用语要规范、标准,减少“嗯、啊”等助音词,使语言通俗流畅、生动形象。

一个好的公诉人,在法庭一开始宣读起诉书时,就要把握语调。语调适度奠定了整个法庭审判活动声音的基调。宣读起诉书,要用庄重、深沉的语调来表现出法律的威严,显露出法庭庄严神圣的力量。使用语言要果断,表达意思要准确到位,言尽意明,不能含糊其辞、拖泥带水或慢声细语,缓缓而读,要在平静中暗含爱憎、自然中流露真实。

在公诉答辩中,公诉人除了掌握好语调,还要把握节奏。节奏的刚柔、快慢,可以渲染辩论的气氛,调节好节奏,可以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和论辩的自信心。在发表公诉词中,语调应平缓适中,在答辩中则快慢结合、刚柔并用,但要注意不能傲慢偏激,一味高声厉语。在法庭上真正体现威严和力量的是判断的准确性、思维的周密性、论辩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声调节奏的适宜性。

篇5:被上诉人答辩状

受委托人:

职务:律师

律师事务所接受客户的委托指定经办律师,为客户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以下简称“案件”)为:

代表客户一案中,本所接受与一案中,本所接受本案提供诉讼代等专业的法律意见,并协助客户处理与该事宜相关的法律事务书面授权如下,代理权限为:

客户授权律师事务所的权限为特别授权(有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或仲裁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异议,复议或者申诉,代收执行款物,代收法律文书等)。

委托人:

受委托人:

篇6:交通事故被上诉人答辩状

答辩人:麦小某(系被害人黄XX之子),男,壮族,1974年12月29日生,住广西贵港市港北区XX.

答辩人:麦小小某(系被害人黄XX之子),男,壮族,1976年12月16日生,住广西县县通二级公路北流XX 宿舍

委托代理人:广西国海律师事务所,伍志锐律师,电话:13077797853

答辩人麦某、麦小某、麦小小某与上诉人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港中心支公司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一案,已经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法院作出的港北民初字第76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但上诉人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港中心支公司不服判决而提起上诉。

现针对上诉人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港中心支公司的上诉答辩如下:

一、一审判决认定黄XX适用城镇标准计算死亡赔偿是符合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的。

本案中的被害人黄XX被害时已经72岁,其丈夫麦某也72岁,而且丈夫瘫痪在床,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年迈的老人,作为大儿子的麦小某自从年开始就把他们两个接到自己所在广西贵港市港北区XX单元102房居住,由于母亲黄XX尚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而儿子麦小某工作地方又远在港南区瓦塘乡,平时上班早出晚归或者隔几天才回一次家,所以平时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麦某主要由母亲黄XX承担。

现在母亲黄XX走了,孝顺而经济困难无法请保姆的儿子麦小某不得不把父亲带在自己身边方便照顾。

这些都有相关的证明和房产证等证实,若上诉人觉得可疑,可以申请法院到现场核实。

另外按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及《广西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在城镇生活一年以上并且有固定住所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的,其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按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

被害人黄XX被害时72岁,计算赔偿年限为7年多,所以该案中一审认定的赔偿标准是符合事实和法律规定的。

二、一审认定数额正确。

该案中,答辩人为了处理被害人黄锦云的后事客观上确实耽误了工作时间,产生了误工费;同时也产生了交通费和住宿费;而且因为黄锦云的死,造成两个孩子从此失去母亲,瘫痪在床的丈夫没有妻子照顾的悲剧,给原告造成经济上极大的损失,精神上极大的痛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和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所以该案中一审认定的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和数额是符合事实和法律规定的。

三、该案中,造成黄锦云的死亡是三方共同侵权。

若没有一审被告李永干驾驶桂R—02917号大型普通客车对黄锦云的碰檫,黄锦云就不会被无名氏逃逸车撞倒,不被撞倒就不会被一审被告黄世海驾的车碾压,不被碾压黄锦云当然就不会在该事故中死亡。

所以造成黄锦云的死亡是三方共同侵权的结果。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类型所作的规定。

该解释第3条第1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权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侵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包括共同故意的行为、共同过失的行为。

要求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理论基础在于:连带责任源于责任主体的整体性,责任主体的整体性则源于主观过错的共同性,从而认为须存在一种共同过错把共同侵权行为人连接成为一个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一个共同的行为主体,该共同的行为主体应当对其共同的行为结果负责。

共同侵权行为人的不可分离性,产生于他们的共同过错。

二是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主要指虽无意思联络,但损害结果不可分割的侵权行为。

要求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理论基础在于:依据不可分割的损害事实,基于当代民事法律保护弱者、保护无过错者、保护受害人利益的价值取向,要求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李永干、无名氏与黄世海三个司机素不相识,因先后对黄锦云的碰、撞、碾压,造成了黄锦云死亡的后果。

三人没有共同的故意或过失,但黄锦云的死亡是由李永干、无名氏与黄世海三个司机的违法驾车行为共同造成的,且不可分割,所以,可以认定李永干、无名氏与黄世海的行为属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

因此,李永干、无名氏与黄世海应当对黄锦云的死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多承担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追偿。

另外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予以赔偿”的规定,受害人有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公司也有在保险责任限额内对受害人直接赔偿保险金的义务。

该案中一审判决后承保黄世海驾驶的湖南MA—H960号农用运输车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玉林分公司在5月10日以为一审判决已经生效,已经把它该承担的赔偿款打到了港北法院的帐户上,真正体现了快速理赔原则。

综上所述,一审判决符合事实和法律规定,请求法院驳回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维持一审的判决。

此致

广西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

答辩人:麦某、麦小某、麦小小某

代书人:

上一篇: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简史下一篇:儿童少年中国梦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