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2024-07-26

《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共16篇)

篇1:《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活动小娃娃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2、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请家中有玩具娃娃的幼儿带娃娃来园;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玩具娃娃若干。

《小娃娃》歌曲录音带和录音机。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活动难点: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活动过程:一、教师用玩具娃娃的口吻,引出内容。

二、让幼儿自选娃娃。

将幼儿家中带来的和教师准备的玩具娃娃摆放在幼儿的前面,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娃娃。

三、听音乐、边欣赏音乐、边欣赏手中的玩具娃娃。

提问:

1、小娃娃长得怎么样?

2、你喜欢小娃娃的什么?(如眼睛、头发等)让幼儿用手指着玩具娃娃说。

四、边听音乐、边指娃娃相应部位。

五、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拍娃娃睡觉。

六、带娃娃去散步。教师边哼唱歌曲,边带幼儿抱着娃娃去散步。

活动反思:

《小娃娃》是小班宝宝第一次接触听旋律进行的律动活动,此活动如果一下子就请宝宝听音乐或模仿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宝宝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富有童趣的讲述律动所表现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就是激发幼儿兴趣拓展的好办法,当宝宝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请宝宝们以小娃娃的角色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表演,宝宝们就会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抱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的动作,等宝宝都愉悦地进入表演的状态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带领宝宝们表演,宝宝们自然会体验音乐的快乐和旋律的美,宝宝们随着音乐在涌动成了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反复的表演中宝宝似乎听懂了音乐,随后的活动就开展的很顺利,虽然有些宝宝还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动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动作,这可能是有些宝宝的年龄偏小,动手能力弱的缘故吧,相信以后会改变的。

篇2:《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2、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请家中有玩具娃娃的幼儿带娃娃来园;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玩具娃娃若干。

2、《小娃娃》歌曲录音带和录音机。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难点: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玩具娃娃的口吻,引出内容。

2、让幼儿自选娃娃。

将幼儿家中带来的和教师准备的玩具娃娃摆放在幼儿的前面,鼓励幼儿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娃娃。

3、听音乐、边欣赏音乐、边欣赏手中的玩具娃娃。

提问:

(1)小娃娃长得怎么样?

(2)你喜欢小娃娃的什么?(如眼睛、头发等)让幼儿用手指着玩具娃娃说。

4、边听音乐、边指娃娃相应部位。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拍娃娃睡觉。

6、带娃娃去散步。教师边哼唱歌曲,边带幼儿抱着娃娃去散步。

教学反思:

《小娃娃》是托班宝宝第一次接触听旋律进行的律动活动,此活动如果一下子就请宝宝听音乐或模仿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宝宝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富有童趣的讲述律动所表现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就是激发幼儿兴趣拓展的好办法,当宝宝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请宝宝们以小娃娃的角色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表演,宝宝们就会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抱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的动作,等宝宝都愉悦地进入表演的状态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带领宝宝们表演,宝宝们自然会体验音乐的快乐和旋律的美,宝宝们随着音乐在涌动成了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反复的表演中宝宝似乎听懂了音乐,随后的活动就开展的很顺利,虽然有些宝宝还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动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动作,这可能是有些宝宝的年龄偏小,动手能力弱的缘故吧,相信以后会改变的。

篇3:小班音乐游戏:小动物和包子

[关键词]音乐游戏 幼儿教育 体验 感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92

设计意图

乐曲《小兔和狼》是一首AB两段体结构的乐曲,A段音乐轻快、跳跃,B段音乐沉重、缓慢,整首曲子节奏感强,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又有变化与发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小班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自发地用动作表现与创造。

根據乐曲的这一特点,我创设了做包子、藏包子的游戏情境,这样的故事情境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为了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节奏感知和体验,在A段做包子环节,我引导孩子用动作合拍地表现做包子的流程:如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等;接着引导幼儿倾听B段音乐,理解故事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激起小班幼儿极大的参与热情,有效帮助幼儿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AB结构,合拍地表现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等情节。

2.通过图谱和对老师、同伴的观察模仿,掌握音乐与动作匹配的规律。

3.玩做包子、藏包子的游戏,体验参加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小兔和狼》、制作包子图谱、盖布,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了解制作包子步骤.尝试跟随音乐制作包子.引发幼儿兴趣。

1.师:看,(包子模型)这是什么?小朋友喜欢吃包子吗?你吃过什么馅的包子?

幼:我吃过菜包、豆沙包、肉包、萝卜丝包、奶香包……

2.师:今天,让我们来当一回点心师,也来学着做包子。谁知道包子是怎样做出来的?让我们试一试!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制作包子的流程图,并哼唱乐谱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的动作。)

师幼小结:原来做包子首先要揉面,然后擀皮儿,接着包馅儿,最后捏褶。

(评析:幼儿看到包子、回忆起吃过的不同馅儿的包子,从而产生做包子的愿望,出示流程图谱:揉面、擀皮、包馅、捏褶是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地跟随音乐创编出做包子的动作,教师跟随幼儿动作哼唱出乐曲的旋律,更好地为幼儿随乐而动作了铺垫。)

(二)幼儿看图谱,跟随A段音乐做动作,感受在身体不同部位做包子的乐趣

1.看图谱听音乐,幼儿在自己的不同身体部位做包子,玩2-3次。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做包子吧!

师:Wow,香喷喷的包子做好啦!闻一闻,香不香?

2.在同伴身体上做包子,感受身体接触的快乐。

师:除了可以自己做包子,还可以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呢!看看,我是在朋友的哪里做包子的?

师:你们也想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在朋友背上揉面做包子吗?应该怎么做?

师:原来我们像开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转过去坐,就可以了!让我们试一试!

师:这次让我们再换一个地方揉面,看看能不能做出包子来。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做出了许多美味的包子!

(评析:幼儿跟随A段音乐做包子,每一次做包子后,教师都神秘地出示包子宝宝模型,请幼儿闻一闻、尝一尝,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为了让幼儿反复随乐合拍表现做包子而乐此不疲,教师创设了做甜包子、做成包子、与同伴身体接触接龙做包子的情境,不断给幼儿新鲜的刺激,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

(三)倾听B段音乐,理解故事情境,并随音乐玩藏包子的游戏

1.师:好吃的包子出笼了,可是在包子们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儿,我们听一段音乐,猜猜发生了什么事儿?

2.师幼倾听音乐B段。

幼:是大灰狼出来了/包子的香味引来了大象/也可能是贪吃的小猪来偷包子了……

师:你们猜的这些都有可能,这些可爱又贪吃的动物朋友闻到了包子的香味,跑过来把一个包子藏起来了。究竟是哪一只包子不见了呢?

师:现在你们都是好吃的包子宝宝,我是谁啊?(贪吃的XX)我要来啰!

3。播放音乐B段,玩小动物藏包子的游戏。

师: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只包子不见了,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把他找出来!

(评析:幼儿倾听B段音乐,根据音乐缓慢、沉重的节奏大胆想象故事情境,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并跟随幼儿的想法进行角色扮演,在乐句结束处藏起一个幼儿。其他幼儿大声喊出被藏幼儿的名字,待找出后,引导该幼儿用亲一亲、抱一抱的亲昵动作去感谢找到他的朋友。整个过程中,幼儿有强烈的存在感,沉浸在他们自己主宰的游戏情境中,快乐无比。)

(四)完整倾听音乐AB段,玩做包子、藏包子游戏

1.师:这次我们要把做包子、藏包子连起来跟着音乐玩一玩,想想,是什么地方包子宝宝开始睡觉的?

幼儿跟随音乐在各自的身体部位做包子,教师角色扮演藏起一只包子宝宝。

2.师:还有哪个勇敢的包子宝宝想被藏起来的?这次让我们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吧!有谁想来当贪吃又可爱的小动物的?想想,小动物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把包子藏起来的。

幼儿跟随音乐一个接一个在朋友的身体部位做包子,扮演动物的小朋友在音乐结束乐句藏起一个包子。

3.师:这次做包子的师傅不小心把盘子打翻了,包子们的位置都乱了,来,宝宝们找个跟刚才不一样的位置坐下来吧!让我们再换个不一样的地方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吧!

篇4: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好娃娃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尊敬爷爷奶奶,爱老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提高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能力。

知识目标:引导幼儿了解前奏和间奏。

重点:学会歌曲《好娃娃》。

难点:自如地跟着伴奏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

图画三幅(爷爷、杯子)(奶奶、凳子)(爸爸妈妈大拇指)、钢琴、布娃娃。

活动过程

导入:出示小班孩子都喜爱的布娃娃“晶晶”,“晶晶”是个很懂礼貌的孩子,我们来看看她都做了什么事情啊?

展开:

1.出示图片“爷爷和杯子”,请小朋友猜猜,晶晶给爷爷做了哪些事情啊?

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答案藏于图片中,让幼儿体验找到答案的成功的心情。教师及时鼓励积极动脑筋的幼儿。

2.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爷爷”是什么样的?(牙齿缺了两颗),那么,爷爷为什么缺牙了呢?引导幼儿说出爷爷是因为年纪大了,才缺了牙。

教师跟幼儿总结出歌词:“爷爷年纪大呀,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倒杯茶呀,爷爷笑哈哈”

3.教师运用幼儿跟随钢琴旋律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填上歌词内容。

4.同样的方式方法完成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学习,每个环节都请幼儿多观察、多交流、多说想法,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

5.教师将3段连续起来进行跟伴奏范唱,请幼儿认真听;

跟幼儿探讨,老师在一开始播放音乐,但是不唱,这叫:前奏,中间不唱的时候,是间奏,解决本活动的难点。

6.师幼一起跟伴奏歌表演,教师用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吸引幼儿学习,“宝贝们,我们比赛一下,谁是今天的大明星!”

篇5:幼儿园小班歌曲小娃娃教案

幼儿园小班歌曲小娃娃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2.能借助情境表演、游戏来记忆歌词的内容。

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玩过“娃娃家”游戏,有抱娃娃的经验。

2.布娃娃若干(幼儿人数的一半)。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迁移抱娃娃的经验。

1.教师:今天我把我家的娃娃带来了,你们看看她长什么样?她穿什么样的衣裳?

2.教师:娃娃说想和你们玩,谁愿意来抱抱她?

3.教师反馈幼儿动作,如两手轻轻地抱娃娃。鼓励幼儿大胆迁移玩“娃娃家”的经验。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娃娃》,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1.教师抱娃娃清唱歌曲,幼儿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教师:我们是怎么玩的?(重点熟悉第二句歌词)

2.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可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教师:我是怎么介绍我的娃娃的?她长什么样?(重点熟悉第一句歌词)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三)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1.教师抱娃娃,幼儿跟教师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四)幼儿通过示范帮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

1.教师:这次娃娃想找一个新朋友一起玩,仔细看娃娃是怎么找新朋友的。

2.教师唱到最后一句时放慢速度,将娃娃送给一位幼儿,并与该幼儿交换位置。。

3.教师:我唱到哪一句把娃娃送给朋友的?

4.教师:现在你是妈妈,带娃娃去找朋友吧。想一想唱到哪一句时把娃娃送给朋友。(教师指导幼儿一幼儿扮演“妈妈”,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游戏规则)

5.继续请一位幼儿当“妈妈”表演,集体演唱歌曲。

(五)出示多个娃娃,幼儿完整玩游戏。

1.教师:现在有4个娃娃,谁愿意来做他们的妈妈?(邀请4个较大方的幼儿玩游戏)

2.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唱到最后一句时放慢速度,提示找朋友送出“娃娃”。

3.教师在游戏中增加间奏,幼儿可连续玩游戏3~4遍。

篇6:《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2.借助情景表演,游戏,记忆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玩过娃娃家游戏,有抱娃娃的经验。

2.布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回忆原有经验.幼儿回忆玩娃娃家的经验,尝试模仿抱娃娃的动作.教师反馈幼儿动作,引导幼儿抱娃娃可加入身体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2.欣赏教师演唱歌曲2遍

教师扮演妈妈的角色,抱着娃娃演唱,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老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帮助幼儿理解熟悉歌曲的内容.3.幼儿学玩游戏.教师出示一个娃娃,边唱歌边示范游戏的玩法,唱到最后一句时,将娃娃送给另外一个幼儿.请一位幼儿当妈妈,重复表演.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的规则.4.幼儿完整的做游戏.增加娃娃的数量,集体玩游戏3遍.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因为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从生活中选择了幼儿熟悉的内容,所以孩子们兴趣较高,在活动中也显得比较主动、积极。在活动能够中,老师和幼儿的关系的平等的,整个活动氛围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整个活动安排的“量”较多,以至于在体验歌曲情绪这一环节中幼儿体验得不够深入,教师引导得也不够。可以将感受三拍子旋律和体验情绪相结合,进行分段欣赏,让幼儿一段一段欣赏,教师分段营造氛围,进行分析、让幼儿创造性地去表现,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完整体验作好铺垫了。

篇7:《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妈:喂,老师。

师:喂,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妈:到我家来给宝宝过生日。

师:那我怎么走啊?你是哪一家啊?

妈:我是小猪家。

师:那我怎么走啊?

妈:你左拐,再直走就到了(这时爸爸走到教师面前来接教师了)。

师:小猪爸爸来接我了,好的,我一会儿就来。

(教师把手上其他幼儿的衣服放到衣柜里后,便到“小猪家”去了。下面是发生在“小猪家”的对话实录。)

师:你们家宝宝过几岁生日啊?

妈:3岁。

师:有蜡烛吗?

妈:没有。

师:哦,你们家没有蜡烛啊?

爸:哦,我去买。

师:哎,你等一下啊,蜡烛是什么样子的啊?

爸:直直的。

(幼儿从“百宝箱”里拿来一根短而细的绿色管子当蜡烛。)

师:怎么插啊?

妈:这儿插一根,那儿插一根。

师:插几根啊?

妈:3根。

(幼儿又从“百宝箱”里拿来两根绿色管子。)

爸:我去找打火机。

师:打火机是什么形状的?

爸:是长方形的。

师:宝宝醒了吗?

妈:醒了。

师:你家宝宝叫什么名字啊?

妈:就叫宝宝(是妈妈和爸爸商量的结果)。

师:宝宝真可爱。

(接下来就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吹蜡烛的是小猪家的爸爸妈妈而不是宝宝。)

师:谁吹蜡烛啊?

妈、爸:宝宝吹(于是妈妈和爸爸便让宝宝吹蜡烛)。

(接下来是切蛋糕的环节。)

爸:没刀。

师:啊?你们家没刀啊?

妈:有刀(妈妈拿来刀并把刀递给了爸爸)。

(接下来是吃蛋糕的环节,爸爸把蛋糕切好,先给了教师一份,然后妈妈和爸爸各拿了一份开始吃起来。)

师:为什么先给我吃?

妈、爸:因为你是客人。

师:哦,要先给客人吃啊。

(教师吃完蛋糕后有礼貌地跟幼儿道别。)

评析:

这个游戏指导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电话”中的师幼对话,二是在“小猪家”的现场对话。

先来看“电话”中的对话部分。在幼儿园活动室里,“打电话”的教师和“小猪妈妈”之间的距离不到3米。双方目光对视。“打电话”的教师运用“兴趣导向的策略”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问题导向的策略”取代直接给予答案的做法,比如,她问了幼儿三个问题:“喂,你找我有什么事啊?”(目的)“你是哪一家啊?”(自我介绍)“那我怎么走啊?”(地点)教师和幼儿通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给幼儿打电话常识的过程,告诉对方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自己是谁、自己的家在哪里。

在这个游戏指导片段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游戏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还不能完全依靠语言来思维,当真实事物不在眼前时他们会用其他事物来替代。因此,当幼儿给教师“打电话”时,教师迅速用手势做出“接电话”的动作,并且把在视线范围内的情景假想成不在眼前。教师只有蹲下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幼儿,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才不至于出现当幼儿“打电话”给教师时,教师直奔“小猪家”这样可能令幼儿无语的局面。

在“小猪家”里的对话更能显示出教师指导游戏的机智。小班幼儿往往对过生日吃蛋糕的经历印象深刻,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教师进入“小猪家”。很好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围绕过生日“宝宝”的年龄、蜡烛的数量和形状、点蜡烛需要的打火机及其形状、插蜡烛、切蛋糕、招待客人等方面的内容,提出问题与幼儿对话,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并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根蜡烛并说出总数。在游戏中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教师还以问题“为什么给我先吃”鼓励幼儿有礼貌地招待客人。在这里,教师的语言运用比较恰当,有利于幼儿积极思考、参与。

篇8:《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2、学习关爱他人,萌发同情心。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各种泥娃娃,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介绍歌曲《泥娃娃》,请幼儿安静地倾听歌曲。

2、引导幼儿说说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泥做的娃娃会说话吗?

3、学习歌曲《泥娃娃》,先教歌词,然后学唱歌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4、教师放录音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

5、教师分发给幼儿适量的泥,让幼儿尝试泥塑,教师提醒幼儿可以使用辅助材料,使幼儿能够学习搓、捏、压等技能。

6、将幼儿的成品放在架子上,建议幼儿互相欣赏,表扬泥塑做的好的幼儿。教师同时提醒幼儿收拾材料、整理桌面,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7、教育幼儿爱护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欣赏时轻拿轻放,欣赏完物归原处。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 “1”“X” “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篇9:《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目标 :

1、通过欣赏《洋娃娃的葬礼进行曲》体验感受伤心的音乐。(重点)

2、用动作、表情等来表达悲伤和快乐的心情。(难点)

3、在结伴舞蹈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准备:故事图片三幅;场景布置、公主和王子的角色;乐曲磁带和录音机。

过程:

一、引出欣赏内容,感受悲伤的乐曲性质。

1、安静倾听音乐,造成相应的氛围。

提问:听了曲子心情怎么样?

2、教师随着乐曲讲述事例。

提问:你想起了哪些伤心、难过的事啊?

二、配乐故事欣赏,进一步感受与表现音乐表达的情感。

1、这个曲子还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教师随乐讲述)

提问:小矮人们看到白雪公主死了都怎么样?你伤心的.时候是什么表情?怎么哭的?(我们来哭一哭)

2、这次我们看着美丽的图画来听音乐里的故事。

提问:白雪公主有没有醒啊?我们帮小矮人想想办法让她醒过来吧!

三、通过表演,尝试用动作、表情表现悲伤的情绪。

现在,我们就是小矮人。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直到王子救活公主。

四、即兴舞蹈,体验快乐情绪。

白雪公主醒过来了!!让我们快乐地跳舞吧!

篇10:大班音乐活动小娃娃跌倒了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同伴的情感。

2、培养幼儿对歌曲的感受能力和表演力。

3、反复倾听歌曲,知道名称,了解内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小娃娃跌倒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由“哭声”引出课题。

提问:“咦,听什么声音啊?那么是谁在哭呀?为什么要哭?”(让幼儿自由说)

二、欣赏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内容

1、老师问:“是谁在哭啊?”(小娃娃在哭)“小娃娃为什么哭呢?”(摔疼了,喊妈妈)“后来,谁来帮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帮助了他)2、老师清唱歌曲,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运用图谱说歌词,演唱歌曲并表演,给歌曲取名字

1、老师和幼儿看图谱说歌词

提问: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这时候谁来帮助小娃娃呀?(我)我是怎样帮助他的?

歌曲里的小朋友为什么帮助小娃娃呢?(因为小娃娃摔疼了,哭了------)

2、随音乐磁带看图谱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3、师幼共同表演并演唱歌曲(跟磁带)

4、给歌曲取名字

幼儿讨论,老师小结,歌曲名称《小娃娃跌倒了》,幼儿重复。

篇11:浅议小班娃娃家游戏材料的提供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游戏;材料提供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三大原理之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游戏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娃娃家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而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是儿童社会生活的缩影,他们能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积累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常常受客观环境所左右,在一个充满刺激物的环境里,他们更容易被吸引并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时间和空间里,他们更容易拥有选择和发展的机会。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正说明了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支柱,是游戏活动正常开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那么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为他们提供娃娃家游戏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提供娃娃家游戏的一些基本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刚进入小班的幼儿,对娃娃家游戏还是陌生的,但娃娃家游戏又来源于生活,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教师的目标就是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娃娃家游戏,认识娃娃家游戏的一些基本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一些幼儿最熟悉最基本的材料,如:碗、勺、煤气灶、娃娃、小床等,放在一个大筐里,在大筐上贴上“小朋友的脸谱”作为娃娃家游戏材料的标记,把筐放在矮柜里,便于幼儿取放。材料提供方式是半开放式的,这样为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由于小班幼儿好模仿,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什么,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幼儿人数的1/2份,满足幼儿的需求,

第一次游戏时,教师可逐一出示材料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让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名称及用途。接着教师可示范烧饭、喂娃娃吃饭等操作方式,告诉幼儿这就是娃娃家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反复操作摆弄这些材料,渐渐就会对娃娃家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提供爸爸、妈妈的标记,帮助幼儿了解娃娃家游戏中的角色及基本活动,学习扮演简单角色。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另外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还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游戏阶段。幼儿对娃娃家游戏产生兴趣后,教师要让幼儿了解娃娃家游戏中的角色及基本活动,产生角色意识,学习扮演简单角色开展游戏。

教师为幼儿提供爸爸、妈妈的标记。活动时,教师逐一出示标记,告诉幼儿这是爸爸、妈妈的标记。教师挂上妈妈的标记,问:“我是谁呀?”“妈妈在家里会做些什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扮演妈妈游戏:给娃娃烧饭,喂娃娃吃饭、哄娃娃睡觉等。老师挂上爸爸的标记,问:“我是谁呀?”“爸爸在家里会做些什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扮演爸爸游戏:给娃娃讲故事,和娃娃一起玩游戏等。教师还可以请两个幼儿来示范游戏,从找朋友商量扮演什么角色,商量各自做些什么事,到开展游戏,再到整理材料等整个过程,教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引导,让大家相互学习,使游戏玩得更好。在游戏中,幼儿了解了父母在家庭中各自的职责,知道了父母工作的辛苦和伟大,同时夜学会了关心、照顾家人,爱心在游戏中得到了萌发。

三、逐步增添娃娃家游戏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一)有节奏地提供娃娃家游戏材料,让游戏充满乐趣。

当幼儿熟悉娃娃家游戏后,教师要为幼儿逐步提供新的游戏材料,丰富游戏内容,让游戏充满乐趣。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些小菜,如:鱼、肉、青菜、虾、萝卜、蘑菇等,让妈妈烧给娃娃吃;提供些点心,如:馄饨、饺子、春卷等喂给娃娃吃;提供一个漂亮的小梳子,一面漂亮的小镜子,让妈妈为娃娃梳头;提供一个电话机让爸爸和朋友打打电话……这样让娃娃家游戏永远充满着乐趣。

当然增添材料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的,提供时并做到有节奏的,一般是间隔两周为宜,每次提供的新材料种类不能太多,以一类为宜。

(二)游戏材料的提供要做到按需提供,物尽所用。

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新需要,以及游戏活动中新的游戏情节的产生,游戏材料的提供要做到按需提供,物尽所用。

一次游戏中,教师发现有个幼儿掏出自己的手帕盖在娃娃的身上当被子。显然娃娃家需要提供新材料——一条小被子,那么教师是提供一条逼真的被子,还是一个替代物呢?教师再三考虑,最终决定提供替代物——小毛巾。娃娃家游戏了,老师搬出娃娃家材料,挂上妈妈标记,将材料一一陈列出来,当拿到小毛巾时,教师问:“这是什么?”“娃娃家多了一条小毛巾,小毛巾有什么用?”幼儿各抒己见:“可以当小被子,可以洗脸,可以擦鼻涕,可以擦桌子,可以洗碗,可以给娃娃洗澡……”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讲出了许多小毛巾的不同用处。游戏开始了,幼儿用这块小毛巾做着各种事。

材料是诱发游戏兴趣和游戏内容的源泉,他们的游戏反映着现实的生活,教师要通过提供各种材料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三)根据季节变化增添游戏材料,丰富娃娃家游戏内容。

季节的变化是幼儿最能深刻体会到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增添游戏材料,丰富娃娃家游戏内容。

天气渐渐变冷,幼儿的脸上、手上都擦上了护肤品,每天上幼儿园总能闻到香香的味道。“你怎么这么香呀?”“妈妈给我擦了香粉。”对了,娃娃家的娃娃也应该擦香粉了。于是,教师通过家校互动平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香粉瓶带到幼儿园来,增添进娃娃家。由于材料与季节相符,又是幼儿自己收集的,因此,他们非常喜欢使用,对娃娃照顾得更仔细了。冬天到了,多姿多彩的帽子、围巾、手套把幼儿打扮的惹人喜爱,对了,娃娃家也需要它们。于是,教师组织幼儿收集了各种帽子、围巾、手套,放在娃娃家里,乐坏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

另外,我们觉得在娃娃家游戏材料的提供上还要注意,新材料提供同时要逐步替换旧的破损的材料,保证材料的安全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来自于动作,应安排具体的材料让幼儿去动手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去建构知识。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一个富于动态的物质环境,“活”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在这中间,不能仅仅依赖于教师,而要发动幼儿、家长的作用,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这样才能更好得促进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性的发展,不断提高娃娃家游戏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J].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篇12:《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1.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的兴趣,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美.2.鼓励并引导幼儿能为歌曲创编动作,体验自己创编的乐趣.3.培养幼儿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二、活动准备

儿歌音乐,小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1)表演: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在地上哭着喊妈妈,教师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并高兴的送他回家。

(2)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小娃娃他怎么了?引导幼儿说出:跌倒了 并逐一引导幼儿说出儿歌。

2、练唱儿歌

(1)用多种方式反复练习说儿歌。(2)引导幼儿练唱儿歌。

3、即兴创编儿歌动作

鼓励并引导幼儿为儿歌即兴创编动作,分组展示。

4、拓展活动

借助小动物头饰把儿歌中的小娃娃换成其他小动物,表演唱。

5、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儿歌?以后你们看见有小朋友跌倒了你会怎么做呢? 教育幼儿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篇13:《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同伴的情感。

2、培养幼儿对歌曲的感受能力和表演力。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小娃娃跌倒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由“哭声”引出课题。

提问:“咦,听什么声音啊?那么是谁在哭呀?为什么要哭?”(让幼儿自由说)

二、欣赏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内容

1、老师问:“是谁在哭啊?”(小娃娃在哭)“小娃娃为什么哭呢?”(摔疼了,喊妈妈)“后来,谁来帮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帮助了他) 2、老师清唱歌曲,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运用图谱说歌词,演唱歌曲并表演,给歌曲取名字

1、老师和幼儿看图谱说歌词

提问: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这时候谁来帮助小娃娃呀?(我)我是怎样帮助他的?

歌曲里的小朋友为什么帮助小娃娃呢?(因为小娃娃摔疼了,哭了------)

2、随音乐磁带看图谱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3、师幼共同表演并演唱歌曲(跟磁带)

4、给歌曲取名字

幼儿讨论,老师小结,歌曲名称《小娃娃跌倒了》,幼儿重复。

四、幼儿自己说一说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该怎样做?

活动反思:

篇14:《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反复感受歌曲,初步了解歌曲的性质,知道名称,了解内容。

2、在活动过程中萌发爱同伴的情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木偶、图片4幅、情景表演,鸡、鸭、狗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动物找家》:幼儿根据不同的小动物的音乐,做相应的小动物的律动,音乐结束,幼儿用心听音乐:356 | 356 | 356 |……6(53)根据最后一个长音的唱名,分别找到小动物的家。

2、动物大合唱。

(1)老师出示节奏卡片X X | X X|幼儿拍出后,老师启发幼儿想象是哪些动物来了,幼儿说出后,老师逐个出示该动物的图片(鸭、鸡、狗)按节拍演示小动物,幼儿用四分音符的节奏学小动物叫。

(2)老师把三个小动物按左、中、右分成三组贴在黑板上,幼儿分成三组各看着代表自己组的小动物边听音乐边在一定的速度下学动物叫声。

3、发声练习:3 1 3 5 5 5 | 5 4 3 2 1 ― |

(老师)娃 娃 跌 倒 了(幼儿)快 快 抱 起 他。

我 们 抱 起 他 快 快 送 回 家。

4、新授:

(1)让幼儿听录音机里小孩的哭声。老师问:“听!什么声音呀?谁在哭呢?为什么要哭?”(让幼儿自由说)

(2)欣赏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内容。

老师问:①“是谁在哭呀?”(小娃娃在哭)②“小娃娃为什么哭呀?”(摔疼了,喊妈妈)③“后来,谁来帮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帮助他)

(3)欣赏木偶表演,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老师问:①“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这时候谁来帮助小娃娃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我)②“我是怎样帮助小娃娃的?”(用歌词内容小结)③“歌曲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要帮助小娃娃呢?”(因为小娃娃摔痛了,哭了……)

(4)老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欣赏,完整感受歌曲内容。

(5)老师出示4幅图片,启发幼儿按歌词内容进行图片排序,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今天,我带来了4幅图片,图片上画的画就是歌曲里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帮图片排排队。(老师唱一句,幼儿找一幅图片,将图片按顺序排队。)幼儿跟着图片顺序学说歌词。

(6)给歌曲取名称。

幼儿讨论,老师小结歌曲名称《帮助小娃娃》。幼儿重复。

5、游戏《洒水车》:听音乐做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反思:

这首乐曲旋律欢快,歌词浅显易懂,很有趣味性,适合中班进行歌唱。活动中幼儿可以自己结合歌词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做出相应的表情,幼儿自由模仿动作,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感受,所有幼儿在一遍一遍的游戏中体验到歌唱活动的快乐。

篇15:《小娃娃》小班音乐教案

关键词: 娃娃家环境 幼儿教育 交往能力

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纲要》中被提到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突出。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它的环境创设能让幼儿的情绪在“家”的环境氛围中得到缓解和放松,并能在游戏过程中“还原”和再现生活情景,进而激发他们思考,促进他们情感的交流、个性健康的发展。

首先,娃娃家的位置要合理。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来到周围陌生的环境,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我们和孩子们商量决定把娃娃家的位置选择在光线柔和,两面靠墙,一个相对安全、安静的小空间。小班幼儿喜欢色彩艳丽的游戏环境,我们就在墙面上画上一棵亲情树,挂上一幅美丽的全家福,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熟悉的照片,缓解了因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还多了一份与同伴间的亲切感。

其次,根据幼儿的需要更改娃娃家的内容。娃娃家是幼儿最理想的交流场所,我们要根据幼儿在娃娃家中的不同表现更改内容,帮助幼儿建立自主交往意识,提高同伴间的交往能力。从以下几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娃娃家的“内容”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指区域的摆设,而且指角色本身的数量(案例一)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角色数量的减少对幼儿的影响。

观察目标:在游戏操作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观察记录:奶奶戴好假发打扮好,开始进入角色准备烧菜了。烧着烧着,发现没有人给她端菜,也没有人给她洗菜,这时,她自己嘴里嘟囔着:“怎么没有人拿东西了,洗东西也没有人了。”妈妈一开始听了,没有反应。奶奶一边继续捣鼓着锅子,一边说着:“怎么没有人呢?”这时抱着宝宝的妈妈也轻声说了句:“怎么没有人啊?”奶奶听到了妈妈的话,就看着妈妈,妈妈也看着奶奶。奶奶自言自语地说着:“没有人洗菜了,不能烧菜了。”妈妈以为奶奶是跟她说话,就附和着说:“对呀对呀。”奶奶看妈妈回答了她的话,惊奇地看着她,说:“你在和我说话吗?”妈妈说:“是呀,今天娃娃就怎么没有爷爷和爸爸啊。”奶奶:“我也不知道啊,现在都没有人帮我洗菜了。”妈妈:“我帮你洗菜吧。”奶奶:“好呀好呀。”说完,两个人开始一个洗菜,一个烧菜。

观察反思: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习惯了4个人分工干活,突然少了2个人,她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小班的幼儿年龄决定幼儿习惯在熟悉的环境中操作,对于这个不熟悉的情景给他们带来些许不安的情绪,他们借用自言自语减少不安情绪,2名幼儿从自言自语慢慢开始转变为相互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减少成员可以适当增加幼儿交流机会,也就是说适当改变幼儿熟悉的环境,可以给幼儿创造说话的空间。为后期的自主交往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甚至还包括操作的工具,角色的分工(案例二)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发现角色分工的改变对幼儿的影响。

观察目标:在游戏操作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观察记录:爸爸自从进入娃娃家后就拿起铲子,不断在锅里假装翻炒着什么,炒了一会儿,又从柜子里拿出来几条小鱼,在水池里洗了洗,就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然后转身又去柜子里找东西,不一会儿,他拿出了好多小盘子和勺子,一一摆放在桌上,继而又看他的锅子。在这期间,爷爷不断在娃娃家中走来走去,一会儿摆弄电视机,看看没什么好玩的就又开开衣柜,衣柜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后又凑到爸爸边上去,看了好久既没有帮忙,又没有要开口说话的意思,最后爸爸喊了一声:“吃饭了。”妈妈和爷爷说了一句“来了”,三人就围着桌子开始品尝菜肴。

观察反思:在本次游戏中,我们重新改变了角色的分工,原本承担烧饭的奶奶这一角色没有了,作为爸爸的韩是比较主动的孩子,他自发到厨房开始烧菜,而作为爷爷的吴,由于习惯和奶奶合作,突然来的爸爸让他不知道要干什么,但是从他不停在爸爸周围晃动,可见他是很想帮助爸爸的,在肢体上表现出想要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们能自发进行调整,可见他们初步掌握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而在最后的环节,幼儿也能进行简单的问答。它们的改变都在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篇16:小班音乐小乌龟教案

1、让幼儿学会小乌龟这首儿歌。

2、让幼儿通过活动增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让幼儿能大胆的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大胆演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小乌龟这首歌曲,掌握旋律

难点、带动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且都乐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小乌龟,蛋糕,糖果(卡片)小山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手指游戏)大乌龟小乌龟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大乌龟小乌龟的手指游戏

师、我们的大乌龟小乌龟,今天要去爬山坡,我们看看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范唱

教师拿着小乌龟卡片,一步一步的爬山坡状,边爬教师边范唱歌曲。

2、了解歌词

教师范唱几次后,

提问,我们的小乌龟在做什么?

他们都带上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小乌龟爬山坡累了,他们发出什么声音?

3、学习歌曲

教师在幼儿对歌词了解后,(小朋友们一起来和小乌龟一起爬山坡好吗?)引导幼儿学习歌曲,每唱两次,可以也奖励幼儿蛋糕和糖果的方式,使幼儿继续学习歌曲。

4、小游戏(乌龟爬山坡)

待幼儿熟悉歌曲后,请小朋友扮演小乌龟,在教师身后转圈状爬坡。

三、结束部分

天黑了,小乌龟都要回家了,我们回家了吧。

教学反思

1、教具准备充分,很喜迎幼儿眼球

2、在开展活动时,还需要更加的夸张有激情

上一篇:2015年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消防安全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