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2024-07-10

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精选8篇)

篇1: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周蓉蓉

[摘要]本文在充分调研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指出急需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民营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石家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据石家庄市中小企业局统计,2008年石家庄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17亿元,上缴税金131亿元,分别增长14%和12.5%,石家庄市民营经济上交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8%,成为石家庄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民营中小企业在充当地方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自2008年以来,很多民营中小企业遭遇了人民币升值加速、国外市场需求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同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被激发显现,并且对自身的影响不断持续深入,石家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深入、细致地调查石家庄民营企业的现状,分析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对策,成为当下帮助民营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的路障之一。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石家庄市周边县市的众多中小企业中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高达40%左右。部分自有资金比例偏低的企业称,如果得不到增量资金的支持,生产经营将陷入困境。另外,据统计,河北省民营经济单位有189.8万个,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300家。然而,它们的金融需求却只有20%得到满足。低于全国30%的比例。面对融资无门的困境,许多中小企业被迫转向地下钱庄。部分企业为维持资金链,高息拆借资金明显增多。在这方面,房地产项目表现得最为明显。据了解,有的房地产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可原来指望的银行贷款突然没有了希望,只有求助于民间融资,靠30%甚至50%以上的高利贷把项目进行下去。例如,某房地产公司为了拆借资金,公司悄悄出台了一个“高息民间借贷”的政策,个人集资可以得到20%的年息。这个消息也通过公司职工的亲戚朋友口口相传,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公司希望靠此融到足够的资金,度过企业经营的“严冬”。类似的拆借资金的办法,很多公司都在悄悄使用。但是因为运作方式的不规范,其中隐藏的风险可想而知,这给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隐患。

二、融资难的问题使企业对现有资金的管理殛使用存在重大隐患,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健康、快速发展

因企业资金长年处于短缺状态,如何找钱以及如何使用钱成为企业生存首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在正常商业交往中,一是延迟付款成为短期融资的一种手段。这种状况造成民营中小企业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因此长期负债占很少的部分,使得民营中小企业流动性风险增大,这往往影响了企业的商业信誉,使得企业在开拓市场、对外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巨大障碍。二是企业在内部会计核算及资金管理上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流出。突出表现在会计核算极不规范,应该开出发票的业务不开,减少销售收入;还有的企业视当月成本结转的情况“设计”销售收入,主要目的是减少当期利润,减少上交的各种税金。笔者在石家庄市郊的一家生产型民营中小企业看到。企业对存货的核算极其随意,从不盘库,当月按需结转成本,使得成本与收入配比结果盈利少许或亏损,该企业2008年全年的所得税经过纳税调整后才上交700元左右。增值税也与其实际销售相差甚远。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小企业的税负在国家税法调整后略微有所增加,而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造成中小企业在主动承担纳税义务方面意识薄弱,成为阻碍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顽疾。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中央也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一是研发经费不足,企业日常经营需要的资金都难以维持,因此主动投入到创新研发上的费用少之又少。二是政策难以落实。为了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国家和地方还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不知道或不清楚相关优惠政策,使得优惠政策很难落到实处。三是产权意识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比重低,产品竞争力差,这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四、专业人才短缺造成民营中小企业在高技术领域发展缓慢

由于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不愿意到各种保障相对较差的民营中小企业工作,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很难招到掌握关键性技术的人才和高端的管理人才,因此更多的民营企业发展集中到了一些人力密集型的简单加工行业,这些行业很多是属于国家限制发展和淘汰的行业,“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问题突出。而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本身管理不规范,没有能力进行严格、规范、高质量的管理,由此限制了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也使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业主目光短浅,仅仅关注短期效益,赚点钱即关门大吉。民营中小企业形成了另外一个恶性循环,陷入了一个发展的怪圈:民营企业业主拿着少量珍贵的资本,因客观条件限制,加上管理水平有限,投入到发展前景受限的行业中,因明知这一点,在经营上又不重视企业长远发展,只关注短期投资效益及投入资本的收回,这又使得企业无法长远发展,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五、部分服务业发展不足

石家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皮革、板材、淀粉、纺织、医药、食品、建陶、装饰材料、冶金等特色产业集群上,这些产业集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点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如辛集市皮革业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21%上升到23%无极县皮革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34,6%上升到38%灵寿县石材产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40%上升到45%正定板材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20.7%上升到25%晋州纺织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35%上升到37%赵县淀粉业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33%上升到35%。但是,在一些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服务业经济总量所占比重还较低。这些行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市场将会更加广阔,而且这些行业也适合投入少、管理水平有限、环境成本投入较低的民营中小企业的投资与发展。因此,民营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寻求发展还有待大力推进。

六、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信息瓶颈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传统商务带来的竞争激烈的问题,开发新的市场和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现实中的新市场开发和新营销渠道开拓的成本都是相当大的,令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而信息网络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可被中小企业用作新的营销渠道来开拓新市场。目前,石家庄的网商数量所占比重很小,虽然石家庄有着强势的商业资源和产业优势。但是营销手段的单一导致与东部地区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石家庄信息产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石家庄的电子商务与其他大城市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石家庄企业电子商务意识还不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数量也非常少,信息仍比较闭塞,这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除以上一些主要问题外,笔者发现在石家庄民营中小企业中,还存在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工业用地审批较难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政府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强有力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财税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指导,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客观、公正的财务体系。此外,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产业队伍,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加快推进民营中小企业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中的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加大对企业执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督力度,努力引导中小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篇2: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一、当前我国国营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营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中, 必须坚持以会计法为准绳, 根据企业现行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严格遵循规范的会计程序, 采用相应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对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监督, 并且向有关方面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与经济数据, 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国营企业的资金运动管理效果。近年来, 在国营企业加快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负债率明显超出正常标准

从国营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而言, 其负债率明显高于国际惯例, 剔除亏损挂账、潜亏挂账及其他资产损失, 负债率约为77%。如果按照盈余公积金应高于企业注册资本25%的规定, 国营企业的自有资金约占总资产的16%, 其负债率则普遍在80%以上。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 国营企业的负债率明显超出正常标准。从国营企业财务会计的角度进行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因素是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未能结合国营企业的发展现状采取有效的负债率监控措施, 从而导致其负债率不断提高, 最终形成阻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经济问题。

2.财务会计报告中信息披露不完整

在国营企业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中, 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下属的分公司或分部的信息披露未能进行有效的审核, 从而导致大量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可靠性。在我国现行的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定期进行所属单位长期投资的核算, 而且要提交单独的会计报表, 但是在国营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中通常是将所属单位的会计报表列入总报表中, 不但严重影响了信息披露的质量, 而且导致很多应收款项未被披露或披露不充分, 最终造成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 在国营企业的信息披露中, 尚未对企业声誉、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衍生金融工具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信息进行揭示或披露, 其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状况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3.资产结构不合理

在国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 资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长期存在,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 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 国营企业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明显不合理, 部分企业尚未培育为企业发展发挥导向作用的主导产业, 而多是沿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借助国家的资金扶持和优惠政策, 从而导致国营企业的发展前景严重受限。另外, 在国营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中, 未能对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等进行统筹分析, 最终导致企业的产业结构长期处于缺失的状态;2) 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 国内经济效益较为理想的国营企业多为重化工企业, 但是此类企业在发展中受到资源的限制较大, 而且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能耗消耗问题。在国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中, 应通过各种财务信息与经济数据的分析, 进行现阶段的资产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但是很多中小型国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能力有限, 无法对于各种现实问题进行缜密的分析, 从而导致企业的资产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的状态。

▶▶二、问题产生原因

在我国国营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中,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均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不合理有关, 尤其是对于一些正处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国营企业, 由于长期受到国有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而缺乏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联系, 进而暴露出较多的财务会计问题。从国营企业体制改革的角度进行分析, 产生上述财务会计问题的原因的主要表现为:

1.在部分国营企业的体制改革过程中, 对于资产置换、评估的重视程度不足, 多是以货币的形式直接进行注册, 而导致国营企业改制前的负债问题未能完全解决。国营企业体制改革的过程较为复杂, 需要经过主管部门或控股公司的批准, 职代会通过, 对于原有的企业资产的处置也要经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审批。在新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后, 原企业的负债多是以内部协商价的方式进行购买, 这种交易模式缺乏规范性, 也有可能出现暗箱操作的现象, 导致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前的负债问题未能完全解决, 负债率也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

2.在部分国营企业的体制改革后, 由于财务管理模式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 从而导致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中存在较多的弊端, 而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也不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改制后的大型国营企业多数发展为上市公司, 由于股权的实际分配不合理, 大股东占据控股地位, 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过程的干预较多, 从而导致很对很多财务信息与经济数据缺乏真实性与可靠性, 对于改制后企业的相关决策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3.在我国国营企业的体制改革过程中, 产权性质不清与归属关系不明的问题普遍存在, 对于资产结构的划分也缺乏相对应的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在国营企业的改制中, 并没有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 而是照搬或全盘否定原有的产业结构, 导致国营企业原有的产业结构优势大部分丧失, 新的产业结构也存在较多的缺陷。

▶▶三、解决对策

针对国营企业在财务会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了以下具体的解决对策:

1.建立多元化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国营企业为了有效解决负债率较高的问题, 必须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 实现企业各类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使用。目前, 国营企业的负债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 而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资金问题, 所以, 必须结合企业的负债率情况, 构建具有弹性的财务会计政策, 促进国营企业全面提升自主筹资与自主投资等能力, 逐步扭转负债率持续升高的现状。另外, 在国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中, 还要积极参与资金市场、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竞争, 利用现有的资金与资源优势, 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 通过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降低企业的实际负债率。

2.加强财务会计报告的监管和利用

在国营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中, 必须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并且通过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 而表内信息是其核心部分。为了保证国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信息披露符合相关要求, 必须由专业的财会人员对于表内信息进行确认、计量与记录, 并且交由企业主管领导进行审核。从财务会计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确保报告中相关表内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的前提下, 还应加强对于表外附注项目的审核, 其必须符合表内信息的相关要求。目前, 我国很多大型国营企业已经正式上市,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必须严格遵守证监会和相关部门的要求, 尤其是在各类财务信息与经济信息的披露中, 要以新会计准则及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为基础, 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设计, 以尽量减少财务会计报告中信息的误差性。另外, 在国营企业进行各项经营与管理决策时, 必须充分利用各类财务会计报告, 针对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积极进行各项财务会计管理活动的改进, 以满足国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求。

3.重组产业结构, 培植企业的主导产品

在我国国营企业的体制改革过程中, 由于受到资产出资人不到位、产权交易市场管理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而导致国营企业出现严重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并损害到国家和企业员工的利益, 这个问题是必须及时得到解决与处理的。为了有效解决国营企业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必须通过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方式, 逐步实现国营企业的产业结构重组, 并配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目前, 我国的国营企业以机械、工业、能源、建筑等产业为主, 随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的日渐突出, 上述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 在国营企业的产业结构重组中, 应充分利用财务会计的监管与指引作用, 加强对于国营企业现有产业结构的监督与管理, 并且根据各种财务信息与分析报告, 指引企业及时调整投资方向, 将现有资金更多的投入于高科技、环保节能等产业中, 这样不但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而且有利于国营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国营企业加快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必须认识到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而且要注重财务会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之间的联系。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国营企业将更多的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原有的各方面优势将逐渐丧失, 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动态性特征, 逐步构建新的财务会计工作模式。同时, 随着各种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方法的出现, 国营企业在财务会计工作中还要注意对于现行管理方法、手段与模式的改革, 促进财务会计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进而实现国营企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 国营企业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而且是推进社会经济生产总值提升的重要经济体。近年来, 国营企业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有效促进了国有资产重组, 也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国营企业积极推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财务会计中仍然存在较多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如果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将严重阻碍我国国营企业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国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现状, 对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旨在促进国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国营企业,财务会计,问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卫民.国企改革中需要解决好的几个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天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2000, (08)

[2]郝德俊, 李平.国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北方经济, 2004, (10)

[3]王烨, 赵殿斌.构建和谐社会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特区经济, 2007, (09)

[4]李瑞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南方论坛, 2009, (09)

[5]赵文彬.浅议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观察与思考, 2009, (06)

[6]何劲军.浅谈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8, (06)

[7]张虎军.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3)

篇3: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分析

一、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一)激励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

针对企业对激励创新人才的开发机制存在片面的认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其一,企业认为激励创新人才的开发机制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只是将激励创新人才的开发机制的目的认为是为了提高企业创新型人才创新的积极性而設定的机制,企业无法通过这一机制得到经济效益的提升;其二,企业认为现有管理水平或生产方式能够适应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激励创新人才的开发机制属于额外的投入,其发挥的作用与意义并不明显;其三,企业认为激励创新人才的开发机制是一种无形的投入,无形之中增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创新标准不够明确

针对企业所培养的创新人才的标准不够突出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其一,企业没有制定明确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标准,使得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够明确具体,导致所培养的创新型人才难以达到企业创新的要求;其二,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以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主要参照标准,而忽略了创新人才的主动性、自主性以及多样化培养的需求,使得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质上是企业普通工作人员的培养以及企业文化的灌输,导致企业创新主体不够突出。

二、问题产生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以往的生产力竞争发展到现在的技术竞争、成本竞争等形式,这些不同的竞争形式所要体现出来的本质就是创新。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市场上具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不断创新,不断研发出新的技术与产品,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由此,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工作质量。无法得到创新,企业的生产只是固定于以往或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改进。(2)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区域内的竞争、一国范围内的竞争,而且还体现在国际竞争,这些不同的竞争形式,对于人才的创新有着更高的要求,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导致企业创新型人才缺乏,企业内部的创新缺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国家税收的稳定,国家税收多用于社会建设与民生建设,这些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2)不利于国家政策在企业的贯彻与执行。国家在发展中,会结合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每一阶段的发展重心,分别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由于缺乏创新型人才,导致企业对这些政策难以全面理解与领会,从而无法运用到具体的企业实践中,致使国家的相关政策无法在企业得到贯彻与执行;(3)不利于国家整体生产力的提升。国家经济建设大部分体现在企业之中,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导致整个行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从而影响到国家整体生产力水平,使得社会的发展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中。

三、建立高效的企业创新型人才培训机制

(一)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企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何种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这是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要明确的问题,只有通过制定创新型人才标准,才能够明确培养的目标;

(二)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监管的需求。如何确定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果,如何衡量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就是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是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监管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创新型人才标准,才能够对培养结果进行衡量。这些是企业创新型人才标准制定的依据也是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重要原因。此外,创新型人标准的制定需要处理的问题有:其一,具有何种条件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创新型人才;其二,创新型人才创新的具体体现;其三,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品质。只有在正确处理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创新型人才标准的制定才更具有意义。

四、借助市场资源培养通用创新型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激烈竞争的市场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种类多样的资源,这些市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等,借助市场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为全面地了解和融入市场发展环境,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本,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企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运营成本与广阔的市场,这决定了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没有市场,企业的产品无法获得销售渠道,无法得到消费者认可,导致企业最终陷入经营困境。只有将企业的发展放在市场中,才能够体现出企业存在的意义与经营的价值,市场中存在的各个组织,包括供货商、政府部门等,这些都是企业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可以借助的资源。(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金霞.浅析创新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24

篇4: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一、邮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笔者结合自身于安徽省邮政公司的从业经历进行分析, 当前导致邮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的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工作不彻底, 导致邮政企业存在类似于职能欠缺、人员冗杂、观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表现为:

1. 岗位设置不科学, 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企业改革的不彻底以及政企不分的管理格局, 导致当前的邮政企业存在职能欠缺、层次不明的问题。企业没有合理的财务核算机构, 而往往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核算职能相混淆, 不能有效发挥会计核算工作所应具有的作用。此外, 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人员流动频繁, 其只注重于通常的记账算账工作, 而没有深入开展财务分析, 使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失去了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

2. 监督体系不健全, 资产流失时有发生

在邮政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 由于企业管理者往往不注重于进一步健全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督体系, 也就使得企业财务核算的合法性和准确性不能得到保障, 限制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长此以往, 很容易出现会计人员及营业收支人员利用制度和管理漏洞侵占公有财产的现象, 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损害集体利益。

3. 考核政策不统一, 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首先, 现阶段邮政企业财务核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都有待提高,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核算信息失真的现象还经常发生。其次, 邮政企业当前并不能真正将权、责、利三者进行统一, 不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专业化的核算考核, 考核政策还不能完全统一, 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不能够通过财务部门对成本、收入以及利润等的核算而进行体现。

二、完善邮政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对策分析

针对邮政企业当前存在的岗位设置不科学、监督体系有待完善以及考核机制不统一等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存在于邮政企业财务核算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完善邮政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体系的主要对策如下:

1. 明确财务会计基本职能,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为进一步完善邮政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体系, 企业首先应明确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原则, 改革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依据科学的会计制度、严谨的核算方法对现有的财务核算方法统一进行规范和要求, 同时将企业的财务核算纳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范围之内。在进行企业财务核算的过程中, 财务人员应遵循连贯性、明晰性、客观性等会计核算基本要求, 确保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水平。其次, 邮政企业在稳定财务人员队伍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再教育, 避免其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及自身技能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这样才能防止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对邮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2. 健全会计核算监督体系, 杜绝资产浪费现象

为避免由于企业财务核算监督体系的不健全而导致的企业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 邮政企业应完善整套财务监管体系。最为科学的企业财务监管体系主要包括财务监控中心、账务处理中心以及连保责任体制等内容。财务监控中心, 其主要工作职能是加强对邮政企业财务管理的业务指引和领导, 制定科学准确的检查和监督办法, 建立事前及事中控制措施, 避免传统企业财务核算及管理的事后控制机制所产生的一系列弊端。账务处理中心, 其主要任务就是按照严格的会计核算办法对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动等进行核算, 同时其还要承担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全部责任。连保责任制, 就是企业由局长向下实施逐级责任制, 明确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和考核办法, 一旦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出现问题, 相关责任部门要负主要责任, 其余职能部门也具有相应的连带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 邮政企业才能够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监督体系, 约束并且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 避免企业的资产出现流失现象。

3. 统一完善财务考核体系, 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

为进一步提高邮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企业应致力于不断完善统一其财务考核体系。企业的不同服务种类应分账进行核算, 依据按照现行市场规律进行工作的原则, 要对企业的业绩进行准确客观的反映和考核。其次, 随着邮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通信技术水平和综合网络建设力度, 企业应逐步实施分环节、分专业的财务信息考核办法, 同时邮政企业的财务考核体系应体现财务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这样才能使得企业财务核算信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最后, 邮政企业应尽早权衡企业的扩张和收缩, 新业务的财务考核也应与其业务的推出同步进行, 这样才能避免企业丧失发展机遇和造成无效投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进一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邮政企业应该致力于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核算监督体系的完善以及财务考核体系的统一等方面, 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科学性, 避免企业出现资产浪费的现象, 同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与管控, 促进邮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晶.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对策探讨[J].时代金融, 2012, (12) :29.

篇5:试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满足社会需求,及推动技术,创新就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十五大以后,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措施,为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让出了一路。中国民营中小企业正在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

0引言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资金匮乏,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资金是稀缺资源,企业生产经营时时都离不开资金,没有资金一切经营过程都无从谈起,民营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局面,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民营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和缺乏信用念是影响其外部融资我国民营企业相对资金实力弱小,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管理制度不健全,诚信观念极差,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1年5月未,与该行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4000户欠息民企占63.8%,不良贷款总额76.8%民企占30%,民企自身存在的信用观念不强,是商业银行不愿向其提供贷款的原因之一。

1.2折旧费过底,无法满足民企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这也影响期融资能力折旧费用不仅要满足企业设备维护和更新设备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还应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保持企业竞争能力。长时间来我国一直实行低折旧制度,由于折旧率太低,加上自留折旧不多,使企业无法滞对设备进行技术发行的需要,导致企业设备、工艺、产品严重老化,技术改造不足,重置投资能力乏弱不堪。

1.3信息不对称,银行难放心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优势。这种优势使得贷款者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消除不利的影口自,贷款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而不是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确定利率。这样,就会对那些高于平均条件的优良借款者不利,后者就会退出借贷市场。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得到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使贷款不能归还的高风险投资或者故意逃废债务。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

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比国有企业、大企业更加严重,其原因是因为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的信息的。

1.4民营企业贷款难与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为赶超发达国家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的结果,导致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想象较为严重。我国金融机构也以大银行为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互生关系非常明显,导致大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

1.5所有制的歧视势必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局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在中国,大部分的银行贷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最后才轮到民营企业。而只要是民营企业贷款,大多都会出现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减少贷款额等诸如此类的现象。

打破所有制的歧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2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僵局

为了能让民意企业更健康地成长,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打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僵局。

2.1民营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

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

2.2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步骤。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天生的合作伙伴。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担保企业资金来源可多家负责,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受益的民营企业出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出一些等等。搭建民间金融机构平台。尽快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建立私人银行,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同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没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那么多的“毛病”与“官气”,让民营企业可以自爱相对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平等地讨论贷款等严肃问题。

另外,要研究符合市场经济特色要求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我国风险投资业务较晚,但只要政府大力支持,努力营造出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有可能成为民营企业一种重要的融资形式。

2.3政府应鼓励银行积极地向民营企业贷款,给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在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已有政策的作用,同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没有发达国家的风险基金和公众基金。在债务融资方面,我国民营企业所能得到信贷资金品种也比较单一。

2.4转变观念,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应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

篇6:试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 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 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 决策得当, 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 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 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 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 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 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 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 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资金匮乏, 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资金是稀缺资源, 企业生产经营时时都离不开资金, 没有资金一切经营过程都无从谈起, 民营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局面, 究其形成的原因,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 民营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和缺乏信用念是影响其外部融资

我国民营企业相对资金实力弱小, 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差, 管理制度不健全, 诚信观念极差, 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水平低, 报表账册不全、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1年5月未, 与该行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4000户欠息民企占63.8%, 不良贷款总额76.8%民企占30%, 民企自身存在的信用观念不强, 是商业银行不愿向其提供贷款的原因之一。

1.2 折旧费过底, 无法满足民企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这也影响期融资能力

折旧费用不仅要满足企业设备维护和更新设备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 还应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条件下, 保持企业竞争能力。长时间来我国一直实行低折旧制度, 由于折旧率太低, 加上自留折旧不多, 使企业无法滞对设备进行技术发行的需要, 导致企业设备、工艺、产品严重老化, 技术改造不足, 重置投资能力乏弱不堪。

1.3 信息不对称, 银行难放心

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 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 即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 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得更多, 具有信息优势。这种优势使得贷款者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消除不利的影响, 贷款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 而不是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确定利率。这样, 就会对那些高于平均条件的优良借款者不利, 后者就会退出借贷市场。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 指的是借款者得到贷款后, 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 从事使贷款不能归还的高风险投资或者故意逃废债务。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 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

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比国有企业、大企业更加严重, 其原因是因为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 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的信息的。

1.4 民营企业贷款难与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关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为赶超发达国家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的结果, 导致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想象较为严重。我国金融机构也以大银行为主,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 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互生关系非常明显, 导致大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 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

1.5 所有制的歧视势必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局面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 同为中小企业,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在中国, 大部分的银行贷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 其次是“三资”企业, 最后才轮到民营企业。而只要是民营企业贷款, 大多都会出现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减少贷款额等诸如此类的现象。

打破所有制的歧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2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僵局

为了能让民意企业更健康地成长, 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必须打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僵局。

2.1

民营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 要想通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在这方面, 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 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 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 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 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 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

另外, 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 杜绝不良信用记录, 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 大力开拓产品市场, 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 并作为抵押。

2.2 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

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步骤。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亲和力, 是天生的合作伙伴。目前, 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 组成的担保中心。担保企业资金来源可多家负责, 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 受益的民营企业出一些, 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出一些等等。搭建民间金融机构平台。尽快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建立私人银行, 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 同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没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那么多的“毛病”与“官气”, 让民营企业可以自爱相对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平等地讨论贷款等严肃问题。

另外, 要研究符合市场经济特色要求的风险投资机制, 拓展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我国风险投资业务较晚, 但只要政府大力支持, 努力营造出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 有可能成为民营企业一种重要的融资形式。

2.3 政府应鼓励银行积极地向民营企业贷款, 给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在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上,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充分发挥已有政策的作用, 同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 就股权融资而言, 没有发达国家的风险基金和公众基金。在债务融资方面, 我国民营企业所能得到信贷资金品种也比较单一。

2.4 转变观念, 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 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应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 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

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 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

篇7:石家庄市民营中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关键词] 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对策

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对民营中小企业采取了许多扶持政策,据统计,2005年,我省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137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实现营业收入4953.3亿元,占全省营业收入的73.2%;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21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为我省构建和谐社会,拉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繁荣城乡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在创造的价值、数量、规模、GDP的比重以及实现税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融资难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

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尚存在一定的缺陷,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加上民营企业规模小,承担不起股票发行的费用,也不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等自身弱点,不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小企业板固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但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至于发行债券,目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进行资本密集型大规模项目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一般民营企业难以进入,况且并不适合作为中小民营企业作为融资手段。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2.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流资偏多

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放贷。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3.非正式金融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风险较大

(1)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2)民間借贷。从亲戚或各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借款。(3)相互担保。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股权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其承担经济责任时,所承担的款额便作为出资额,从而将对被担保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若短期内急需资金,中小企业之间会互相拆借的方式解决。

二、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不规范,诚信度低

民营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的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此外,由于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据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介绍,到2005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4.99亿元,不良率4.65%,其中,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为15.1亿元,占60%。由于银行对其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2.资本市场发育不全,金融服务不到位,产品少

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交所正式启动。建立中小企业板,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创造了直接融资方式,有利于拓宽其融资渠道。但这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指出,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的方案,实际上只能部分地解决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云南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始终在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中占据主要部分。因此,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案,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云南省至今没有一家民营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上市。另外,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3.政府宏观引导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信用体系、担保体系、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从县以下领域退出,即使是县城和县以上的城市,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实行统一运筹的策略,资金重点投向发达地区和优势行业,以致欠发达地区和一般行业的民营企业难以得到贷款。同时缺乏有效的信贷担保机构,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云南目前有108户担保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云南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存在融资资信不对称、担保机构资本结构单一、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规模不大、业务品种贫乏、专业化水平低、担保面窄、为中小企业担保比重不大、缺少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等较多问题,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另外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三、解决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提高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增强其融资能力

企业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积极打造企业自身融资平台。一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创新工作,调整产品结构,走“精、专、特、新”的发展模式,努力改变当前产品生产能力在行业中过剩、重复低价的恶性竞争现象,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通过合作、联营、参股、集资等方式吸引外部资本,达到有效解决企业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以成本管理和资金占用为重点,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四是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做到及时还贷,无故意拖欠债务,不做假账,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真实的财务与会计信息等。

2.实施金融创新,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首先要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资产清算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其次,开拓新的融资手段,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针对民营中小企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的情况,推广实物融资服务和担保融资服务,并运用商业票据避免信用风险。为提高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运用基金的形式筹集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无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项目。通过资本投入、贷款、贴息等方式,有效地引导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及其他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发展典当业,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短平快”的资金周转服务。建立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探索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企业转让部分产权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发展民营小企业信用保险和融资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地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区域性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

3.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及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创造条件

在原非公经济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包括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及对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在内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改变专项资金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为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使用;对商业银行开展民营中小企业的风险贷款实行浮动利率政策,建立财政直接补贴机制,使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通过风险溢价或财政补贴得以弥补;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鼓励信托投资公司探索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股权信托计划,加快建立和完善股权信托退出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同时不断完善和支持129个县(区、市)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门户网站,整合各类法规政策及相关信息资源,积极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

4.建立信用体系,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开放和完善民间融资市场

首先是建立资源共享的个人征信和企业资信系统。由省政府牵头,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整合工商、税务、质监、金融、公、检、法等部门的现有资源,逐步建立起我省資源共享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征信系统;其次是支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增加投入,鼓励各级政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大对担保公司的投入,以增加民间资本参与担保平台建设的信心;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损失补偿和退出机制;完善政府投资(控股)的担保公司的法人结构,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工商联系统互保联保组织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中小企业间形成互保联保组织中发挥作用;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担保机构健全制度,提高信用度,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另外,积极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等法规,使民间融资在法律的保护下得以规范快速发展;研究适应民间融资的金融工具,完善民间融资的合同格式和体系,通过个人、企业委托贷款、发行商业本票等形式,将部分民间融资行为纳入现有金融融资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公司,适当降低典当行业进入门槛,增加典当机构,规范典当运营,发展社区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构。

参考文献:

[1]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2]林改川夏敏仁等:《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改革,2003年第4期

[3]李伟唐齐鸣等:《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发展》.世界经济,2004年第5期

[4]《云南拟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新华网,2006年11月30日

[5]《云南省信用担保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云南日报,2006年5月23日

篇8:民营企业的会计监督问题分析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我们知道,通常意义上的会计监督仅仅是指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职能中的监督,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利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手段,依据单位内部制定的各种合法规章制度对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所进行的监督,以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行,从而达到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由以上定义我们知道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由于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领导人作为授权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权力,然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贯彻领导的意图。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监督的内容会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内容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完整与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效益;监督期间收益和利润,促使企业完成或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检查企业预算的完成情况;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这是狭义的会计监督,这种会计监督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要求下已经不合时宜,它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首先,会计监督的主体单一化,只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监督的主体,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其次,会计监督的客体具有局限性,仅对有关会计资料进行监督。因此2000年7月开始实施的新《会计法》第四章规定的“会计监督”对此作出了修正,新《会计法》构建的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及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很好的突破了狭义会计监督的瓶颈,我们称之为广义的会计监督。广义的会计监督的内容不仅包含通常意义上的会计监督,也包含除此之外的一系列外部监督,即包含会计人员实施的监督、企业负责人的监督(民营企业负责人通常为其所有者,因此也可称为所有者监督)、政府监督、注册会计师监督和法制监督,其中会计人员实施的监督和负责人的监督又称为内部会计监督,而后三个称为外部监督。

二、民营企业会计监督不足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安置失业人口,增加就业机会,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可以从广义会计监督的几个方面来论述:

1. 会计人员实施的监督:不知道“我是谁”

会计的本质是“受托责任”,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实际上就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民营企业的会计是受谁之托?应该忠谁之事?一种观点是受企业所有者之托,为民企的所有者即负责人服务;另一种观点是受政府之托,应忠于政府。若观点一成立,似乎就为会计人员作假和会计人员的监督不力提供了理由;若观点二成立,似乎就为会计人员委派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我们暂不讨论哪个观点成立的问题,因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相当大的市场,这两种近乎对立的观点实际上反映了理论界、实务界对该问题的困惑和无奈,可以说不仅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此问题茫然不知所措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就连相当一部分国营企业的会计人员也说不清楚。如果为谁服务的观念混沌不清,何谈监督?尤其是那些由国企改制后被民企收购控股的企业,其原来与政府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使身处其中的会计人员不知所为其谁。会计人员身份的模糊必然导致功能的缺位。在模糊的身份下,会计人员也有自己的利益趋向,他们希望保住自己的工作,希望获得较高的福利待遇,也希望得到晋升。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加上会计人员不监督也不会受到严重处罚的现实,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功能和责任也就不以为然了。

2. 企业责任人的监督:是我的我怕谁

民营企业的责任人通常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但是企业负责人存在着诸多动机使得他本身具有的监督职能不可能发挥作用,甚至还会出现会计报表造假的“反作用力”。民营企业一般都受所有者中的一人或几人支配,从管理制度等方面讲,他们都不太愿意建立严格的控制制度或只把建立起来的制度当成摆设,更不愿意有人过多地分享管理企业的权力,更有甚者会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便可以随心所欲的支配企业的资产、人事等。最常见的是为了筹集到更多借款或满足股票的发行和上市等条件而授意企业的会计人员粉饰会计报表,这就是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当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经理人的利益偏好时,会计核算的会计监督不是以兼顾利益集团为核心。会计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成为了经理人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至此,企业负责人的会计监督=0,而会计造假>0。

3. 政府监督:有限理性

政府监督包括财政监督、税收监督、银行监督、证券机构监督、保险机构监督。政府作为企业的契约人也具有自利性和有限理性的特征。自利使得同样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官员面临着诱惑,因此在行政机构中,人们都肆意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而不管这些个人利益是否符合公众利益,自利决定了政府对会计监督的不作为;政府的有限度的理性使得契约不可能做到绝对精确,它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可能,从而导致了有限的的会计监督。比如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默许自己辖区内的民营企业通过粉饰报表将企业做大,为了地方税收包庇辖区内的民企,明知其利润不实而不揭露。

无论哪个专业监督部门都是作为政府监督的代表,其功能和内容必定有着交叉和重叠,而且还可能出现真空地带,有的地方无人管,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这些都使其对会计的监督功能大打折扣。

4. 注册会计师监督:拿人手短

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是维护社会商业正义的一道防线,但这些都是我们对注册会计师监督的一种期望。事实上,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造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注册会计师协同的结果。现阶段,注册会计师监督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但问题的核心是没有做到真正的独立。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监督的灵魂,但是如今审计市场竞争激烈,注册会计师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不可能对企业报表实施有力的监督。不正当竞争导致低价收费,低收费必然会使注册会计师考虑相关的成本,应有的审计程序不能完全执行,很多程序都只是走过场而已。以上行为只能引起一个结果,即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功能弱化。

三、强化民企会计监督的措施

俗语有云“对症下药”,既然找出了症结所在,再针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必定无往不利。

1. 明确会计人员的身份与定位

首先应该明确会计的功能定位就是为企业服务,会计人员服务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某一个负责人。虽然会计人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可能与企业负责人“合谋”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外部监管、培育和建设会计市场等措施来加以解决。只有明确会计人员的身份与角色,才能真正有助于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高股东及高管素质

由于民营企业管理者往往集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外部人对其进行约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管理者则可以轻易的通过授意会计人员达到操纵会计信息的目的。进行股权结构优化可以分散管理者的控制权,实现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效率。同时还可以寻找合格的机构投资者,使民营企业股权多元化。提高股东及高管素质,使其以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为目标,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做出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

3. 完善政府监督体制

地方政府部门要重视民营企业,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而不只是为政府的政绩服务。改变政府监督中部门的重复交叉监督。此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对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执行的监督计划的有效性和独立性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建立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所谓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议和责任约束机制是指要有一个社会民主评议机制和政府监管人员对其监管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的制度安排。建立这一机制是杜绝官僚主义,防止监管人员公权私用,实现政府监管科学化,提高政府监管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

4. 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外部监督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生命,离开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就会作出错误的认定和判断,就会发表虚假的审计意见。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形式上保持独立;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在实质上保持独立;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完善独立审计准则;加强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力度,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入制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推进审计收费的市场化进程,杜绝会计师事务所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5. 正确处理会计监督中的法律问题,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上一篇:一汽大众电话面试下一篇:行政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