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心理护理

2024-08-29

icu病人心理护理(共10篇)

篇1:icu病人心理护理

胸心外科ICU重症病人的护理

【摘要】

[目的]通过对收治在ICU的256例重症病人的科学护理进行总结,以期能提高对ICU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科ICU256例重症病人进行科学护理,根据病人在ICU的入住时间、满意度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及时评估护理成效并记录。[结果]本组病人未出现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病人或家属以及主管医生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均较满意。[结论]科学的护理在重症病人的诊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胸心外科;重症病人;评估;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疑难杂症的诊治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笔者在胸心外科ICU从事了多年的护理工作,护理过上百位重症病人,其中有各类复杂心脏病手术术后病人,有高龄(70岁~80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外伤病人,这些病人病程长、病情变化快、治疗方案复杂、并发症多,因此,科学的护理在重症病人的诊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ICU收治的256例重症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6例病人,其中男156例,女100例;年龄5岁~80岁;进入ICU以前合并有高血压36例,糖尿病20例,听力障碍5例。

1.2 疾病类型及手术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4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55例,肺部手术60例,食管癌手术63例,血气胸合并多脏器损伤30例。本组病人住ICU时间3 d~10 d,其中有3例死亡,其余病情平稳后转至普通病房。

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入ICU的病人通常会有紧张、孤独、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交流以取得病人的信任[1];对待病人要真诚;为病人做各项治疗时要尊重病人;对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者,要耐心仔细的劝说和纠正;对病人的痛苦要同情和理解。

2.1.2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

护理人员对ICU内重症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全面认识,掌握其共性的同时,注意每个重症病人不同的需求特点,给予个性化护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位二尖瓣置换术后的病人,病情恶化,病痛的折磨使得他想放弃治疗,求生欲望非常淡漠,经过与病人的多次交流,发现病人非常爱他的5岁的女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立即与家属联系,创造条件让小女孩来探视他,慢慢地,小女孩唤起了父亲的求生欲望,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终于度过了危险期。事实说明,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支持和加强病人的防御功能,起到促进治疗的作用。

2.2 专科护理

2.2.1 引流管道的护理

本组病人均安置有尿管、心包及纵隔引流管或胸腔闭式引流管;食管癌术后的病人还安置有胃管,部分病人安置有十二指肠营养管和深静脉导管;所有的病人均需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4 h或者4 h以上。因此,要妥善固定各管道,保持管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具体做到:①当班护士加强巡视。②做好健康知识宣教,给病人讲解妥善固定各管道的方法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③进行各项操作时避免牵拉管道。④各种管道做好植入长度的标记,并作为每班交接班的内容之一,此项措施成功地预防了深静脉管道滑出2例、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滑出8例。

2.2.2 呼吸道的护理

2.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咳嗽排痰,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要间断地气管插管吸痰。痰液黏稠的病人要气道湿化。要听病人的双肺呼吸音,以评估吸痰的效果。

2.2.2.2 严格无菌操作

在吸痰等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本组无一例病人发生坠积性肺炎等肺部并发症。

2.2.3 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护理

肺不张、肺部感染、急性肺水肿是胸心外科重症病人肺部的三大并发症,预防的措施主要是:①术后早期协助病人深呼吸、咳痰及床上运动。②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应用雾化吸入并协助咳痰。对于咳嗽排痰无力的病人要及时及早的经鼻导管吸痰。③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在80 mL/h~120 mL/h。

2.3 基础护理

2.3.1 预防压疮的护理

重症病人卧床时间长,再加上高龄、消瘦、高热等因素,都很容易诱发压疮,因此,预防压疮的护理非常重要。预防的措施有:铺气垫床;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加强翻身,按摩受压的局部。本组无一例压疮发生。

2.3.2 抢救药物的准备

重症病人病情变化快,备齐各类抢救药物非常重要,例如各类强心利尿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全套物品、除颤器等。一旦病人需要抢救时,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取出抢救物品非常重要。

体会

重症病房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技术,精湛的专科护理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更需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孙芳梅.流程管理在ICU的实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12242.

篇2:icu病人心理护理

其中评估内容主要分为主观内容和客观内容,从人的思考角度出发,这就是主观,往往掺杂了个人的经验,情绪,习惯;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思考,就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自然规律,都是客观

本评估单中:

1、主观内容:食欲、咀嚼困难、吞咽困难、住院顾虑、视觉、听觉、舒适程度为主观内容,需要患者的叙述,患者如昏迷无法叙述,则在评估单上记录“无法了解”

2、客观内容:过敏史、既往史、辅助睡眠、排泄、自理能力、活动障碍、吸烟、饮酒、子女、配偶、生命体征、体重、意识、瞳孔、光反应、营养状态、语言交流、皮肤情况为客观内容,通过询问家属或体检可以获知

3、书写方法:

A、眉栏齐全,如患者姓名不确定,先用铅笔填写或暂缓填写,入院及资料收集时间记录到分钟

B、入院介绍可以针对家属

C、主诉与医生同步,如医生未写,暂空着,等医生写好后及时补充

D、过敏史、既往史可询问患者或家属,如有,食物、药物过敏名称用红笔填写,既往史要写明具体疾病

E、食欲、咀嚼困难、吞咽困难、需要询问病人得出,昏迷者记录“无法了解”,辅助睡眠如家属知晓的话可以填写“无”或有(具体药名),如不知则填“无法了解”

F、排泄方面:昏迷病人入院时有尿失禁,则如实记录;无尿失禁者记录尿潴留;如家属明确知道患者大便情况,则可如实记录,如无法了解,则记录为“无法了解”。G、自理能力:入ICU者均记录“完全依赖”

H、活动障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记录,如患者镇静中,可记录“无法了解”;患者非镇静状态无反应,可记录“刺痛无反应”

I、吸烟、饮酒、子女、配偶情况可询问家属,无家属则记录为“无法了解” J、住院顾虑:需询问患者后得知,如患者无法交流则记录“无法了解”

K、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光反应、营养状态、语言交流、皮肤情况根据实际评估记录 L、视觉、听觉、舒适程度需询问患者后得知,患者无法交流记录为“无法了解”

注:多项“无法了解”的内容不能打大括号,只能逐项填写

篇3:ICU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2月—2007年7月的病人170例, 男112例, 女58例;年龄18岁~81岁;死亡12例;监护时间24 h~91 h。

2 ICU病人心理分析

2.1 恐惧心理

导致或加重恐惧心理的因素有:疾病的威胁, 病人常意识到自己处于病危状态;陌生的环境, 从未见过的抢救仪器, 紧张抢救的工作气氛, 使病人恐惧不安;特殊的治疗和护理, 过多的辅助检查亦可给病人带来一种恶性刺激;同病室其他病人的病情变化、死亡使病人产生恐惧感。

2.2 孤独心理

病人表现为冷漠、情绪低落等。由于ICU执行无陪人制度, 探视时间有限, 探视人数限定, 缺少与亲人的沟通, 病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环境陌生, 医务人员忙于抢救工作, 与病人感情交流少;同病室的病人由于病情危重相互之间无法进行交流或语言障碍交流困难。

2.3 焦虑与绝望心理

病人表现为易激惹、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对生活产生绝望感等。主要原因:病人担心病情危重, 疾病不能治愈;担心治疗费用过多;病人身上带有各种管道活动受限;各种仪器的噪声, 报警声使病人烦躁不安;语言障碍者交流困难, 不能表达自己的需要而烦恼、绝望;疼痛引起病人舒适的改变。

2.4 抑郁、怀疑心理

病人表现为忧愁、冷漠、情绪低落, 对治疗缺乏信心, 与医护不配合并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的真实。原因:ICU的特殊环境给病人带来压抑感;病人因丧失某种生活能力而情绪低落;病情危重时对治疗失去信心并怀疑医护人员对自己不真实。

2.5 濒死窒息心理

病人因病情危重惧怕死亡产生的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 表现为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及原有的症状加重。

2.6 依赖心理

多见于病情有所好转或恢复即将离开ICU病房转普通病房的病人。病人变得被动、顺从、依赖、情感脆弱, 主要原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 对普通病房的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担心疾病复发, 对ICU的护理产生依赖心理。

3 心理护理

3.1 提高护理队伍的专业水平

首先要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知识层次, 鼓励护士学习专业知识, 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班。要定期考核护理人员对各种仪器性能掌握的情况, 正确识别仪器所发出的各种信息、警示, 及时报告医生, 对不熟悉仪器的护理人员要限期学会,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

3.2 稳定病人的情绪

护士要有责任心、同情心, 要沉着、稳定、严肃、有序地进行抢救护理, 使病人对治疗产生信心, 从举止言谈上给予适当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 减轻和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对生命体征不平稳、生命危在旦夕者单独向家属交代, 并提醒他们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 抢救病人时注意保护好周围病人。

3.3 心理支持

护士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 以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言去为病人解除痛苦, 使病人感受到来自护士方面的心理援助而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驱动力, 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因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 病人易产生焦虑性分离, 适当开放ICU病房探视制度, 允许家属探视可降低病人及家属的焦虑程度, 增加病人的信心, 减轻病人的孤独心理。

3.4 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帮助病人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 向病人做好健康宣教, 讲解有关医学知识。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很多过去认为是“绝症”的病, 现在能治愈了。如急性脑出血病人可通过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通过溶栓疗法等,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病房的基本设施, 使其懂得进入ICU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 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变化, 使病人在对ICU的了解中, 自然减轻心理压力。

3.5 控制病房噪声,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医护人员应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讲话轻。监护仪上的报警声尽量调低。待病情平稳后尽早停止监护, 规定家属探视时间, 并做好宣教, 共同保持病房安静, 调节病房的温度、湿度、光线,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尽量保持病人正常的睡眠周期。

3.6 多与病人沟通

以病人为中心, 满足病人需要。护士不要只注视监护仪的图形、数字的改变而忽视病人的存在, 要多与其交流, 随时向其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对监护线路和管道缠身迫使病人静卧的, 要在尽可能范围内使其更换体位, 减少因监护仪带来的不适感, 并向病人讲解如何活动而不影响监护效果, 对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原因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病人, 护士要加强非语言交流, 掌握一些特殊的非语言交流技巧, 学会用表情、手势、动作去“听”和“说”, 提高非语言沟通能力。

3.7 消除依赖心理

对即将离开ICU而产生依赖心理的病人, 护士一方面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使病人明白自己的病情已缓解。另一方面, 对原治疗方案不能突然停用, 要控制强化和预防复发的措施, 以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对呼吸机产生依赖的病人应向病人解释, 现在的病情已有很大好转, 可按计划间断撤离呼吸机, 直至完全撤离。呼吸机就准备在病人身边, 一旦感觉呼吸困难, 可以随时给他接上呼吸机, 这样可解除病人的担心, 同时向病人解释撤机的过程和拔管时可能有的感觉, 以减轻病人的焦虑。

4 做好基础护理

保持病人床单位的干净、整洁, 予病人舒适的体位, 护士在为病人护理治疗时随时予以遮挡, 尽量减少病人全身裸露的次数和时间, 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护士应充分尊重病人, 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首先应征求病人的同意, 尽量在病人视线内进行, 以使病人感到对他的尊重, 防止不安和抑郁的产生。

5 体会

篇4:icu病人心理护理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80-02

重症监护室是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加强监护的场所,病人在监护室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管理,利用较完善的医疗措施、监护技术等进行监测,从而及时判断病情神经时心理反应尤为强烈,无论是在健康或在疾病条件下,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均可产生致病或治疗作用。不良的心理作用会使患者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控制应激情绪,克服消极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平稳的接受救治。因此,做好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6月到2014年3月入住神经外科ICU的100例神志清楚的病人。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10岁到70岁,平均年龄39.5岁。病人出现过以下心理问题。(1)初期焦虑恐惧: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有别于普通病房,不允许亲属陪护,收住的都是病情危重的病人,患者极易产生恐惧感,缺乏归属感;(2)否认、偏见:多发生在病人经抢救,急性症状得到初步控制,病情逐渐好转,认为自己的病没那么重,无需监护或机械治疗,气管切开后怕以后会留下语言障碍;(3)忧郁:一般在4~5天后出现,多见于在职人员种类的病人,这一类的病人怕留下后遗症,担忧以后的工作能力,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等因素。护理人员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与病人的心理沟通,增强病人的信任。避免因技术因素、治疗手段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尽可能缩短病程。调动病人的内在潜力,引导病人恰当地采用心理防御机制;(4)急躁:患者对工作及家庭的担忧,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造成的不适及失去语言沟通能力,身体的不适与心灵的疾苦无法用语言表达,病人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又得不到恰当的理解;(5)淡漠:由于生理功能受损,生存目标受挫,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不能有效的寻找他人的帮助或作出积极的反应,加之环境的压力,使其感到自己疾病的危重,认为治愈的希望十分渺茫,从而对所有的治疗方案、所有的事物都失去信心,沉浸在悲观与绝望情绪当中,变得非常淡漠[2];(6)感觉自尊受到伤害:ICU都是失去行动能力或限制活动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特别是一些如大小便、擦浴比较有关隐私的事,让病人觉得很不好意思,很没面子;(7)依赖心理:病人由于熟悉和习惯了监护环境及了解了抢救治疗水平,不愿意离开监护病房,希望得到更全面的照顾,不愿医护人员离开病床边以及离开视线范围,这样才觉得安全,生命才有保障,此类病人多见于生活富有者。

2 临床护理

2.1分析产生这些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

2.1.1 疾病因素 患者脑损伤导致脑供血不足可引起一定的精神病变。

2,1,2 个人因素 个人年龄,性别,社会经历,文化背景,对疾病所致痛苦的耐受性均影响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2.1.3 环境因素 患者对ICU环境不熟悉,ICU单调而寂寞的环境,严肃的气氛,室内昼夜灯火通明,各种医疗设备发出的报警声,医务人员频繁的走动,没有亲人的陪伴以及常见其他病人受到抢救或死亡的情景,这些环境加重了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1.4治疗因素 各种引流管和有创导管的置入,以及为防止非计划性拔管使用的约束带,术后强迫体位等都给患者带来痛苦,诱发不良心理反应。

2.2护理措施

2.2.1 对清醒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高度重视,ICU护士不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各种监护仪上而忽略了清醒患者的主观需要,要随时跟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解决患者心理问题。

2.2.2 稳定患者情绪 ICU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多的面对不良疾病的预后,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因而容易心烦气躁,情绪失控,护理人员应保持心平气和,耐心细致的为病人介绍病情及预后,根据病人文化程度、个人经历、个人特点等,用适合患者的方法宣教。

2.2.3 创造良好的环境 尽量创造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使用各种仪器时动作要轻,尽量较少监护仪报警器的声音,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晚上将灯光调暗,当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床单或衣物时应及时更换,尽量避免患者看到危重者被抢救的画面。

2.2.4 体贴关怀患者 护士应态度和蔼,尽可能多的与患者沟通,说明其入住ICU的必要性以及家属的探视制度,使家属明白不是家属不管他们,消除他们的被遗弃感。主动了解患者需要,并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的孤独感,陌生感及紧张感。

2.2.5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护士应该有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 ,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安全感,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6 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家属在患者治疗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病情预后及需要家属如何配合等问题,争取家属合作,指导家属稳定自身情绪,配合护士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2.2.7 注意维护患者的自尊心 ICU患者大多全身裸露,而且护士在工作中一般注意监护治疗而忽略了患者本身的存在,易损伤患者的自尊,所以我们作任何治疗操作时要尊重患者,都应该尽量减少患者暴露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或让其穿上病服。

2.2.8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帮助患者了解病情 以较客观合理的认识和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建立较为健康的看法与态度 ,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這就要求ICU护士要加强道德修养和业务学习,应掌握广博的知识,建立协调和信赖的护患关系[3]。

2.2.9针对病人的依赖心理:通过护理当中的交往以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巧妙地向患者暗示病情正在稳定好转,身体正在逐步康复,进而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转出ICU病房的决心。

2.2.10 当病人病情稳定应尽早转入普通病房,其轻松的氛围及家属的陪伴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 讨论

护患之间通过沟通交流,信息互递,有助于增加护士对患者身心健康的了解,评估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4]。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倾诉不良情绪,根据自己的临床护理经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走出不良心理阴影,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最优化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顾 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6。

[2]李雪梅,宋文娟.危重病人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J].井冈山医学专报,2009,16(6):56-57。

[3]张倩.提高技术应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及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57。

篇5:ICU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手术室和ICU基本实行封闭式管理,家属不能随便进入,但这带来了一些问题,也引起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等问题。

干预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转变,医疗服务过程中提供全面、系统、整体规范的身医疗服务一即心理干预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工作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实施范畴渗透到医疗的各个角落,心理干预对象从局限于患,扩展到患者家属及社区。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势迅猛,起病急、变化快,预后极差,常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甚至 产生严重影响。家庭中一个成员患病,其他成员将面临疾病及其治疗所带来的影响,影响患者家的日常活动和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家属在陪护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负性情绪是过度焦虑和抑郁。一方,家属是与患者最为密切的接触者,他们的焦虑绪很容易波及到患者;另一方面,家属的身心健是为患者提供支持的保障前提,严重的恐惧、焦等负性情绪甚至可影响对危重病人的医疗决策,如何合理处理和有效缓解ICU病人家属的焦虑况值得医护人员关注,也是ICU重要的日常工作。作为医疗人员要加强对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医伦理学的学习,正确调节患者家属的心理冲突,轻其心理压力。

分析患者家属的现有问题

A.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

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付过程,结果是可以适应和不适应的。人在应激状态下常见的反应大致分为焦虑、恐惧、依赖、失助感、抑郁、愤怒、敌自怜等。ICU患者病情重、危、急、变化快,家属将承受着创伤和治疗带来的情感痛苦、高昂的医疗费用,无法亲自顾和陪护患者,ICU探视时间的限制,患者病情稳定后转ICU到普通病房后护理等将会对家属心理产生很大压力。B.ICU患者家属的行为状况

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影响着家属的情绪和心理,这种心态使家属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极易发生医患冲突。主表现为:(1)冲动:当患者刚人住ICU时或病情发生变化,有些家属无法按捺心中的焦虑情绪,往往硬闯ICU或在门口大声哭喊,影响病人救治工作正常进行。(2)猜疑: 询问患者或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不信任,探视时翻床检查患者全身,一旦发现患者肩膀外露,责怪护士让病人,检查患者的毛巾、卫生纸,甚至饮品、食物,怀疑护士调拿走(常有的物品有:衣服、贵重物品(手表首饰)、剃须刀、假牙、门诊病历卡、CT、X片,纸巾,食物等)物品在进入ICU时应物到人手,必要可自行设计清单,用表格的形式,便于当场填写,记录客观真实,达到实用、清晰、便捷的目的。在转出ICU时做好检查防止遗漏,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3)暴力:因疗效欠佳或医疗损伤人住ICU的家属态度蛮横无理,无视ICU规章制度,自由进出。医护人员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一番漫骂,殴打。(4)自伤:情绪过于、焦虑,家属在ICU门外晕厥,尤其在患者生命濒危时。

心理护理及干预对策

1.提高自身素质,灵活适时的心理护理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指导下,护士应学习心理学知识,加强责任心,多点爱心,设身处地为家属着想,关心家属的感受,适时恰当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学会宽容,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家属的心情,家属反复向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病情,急于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是合情合理的心情。当患者病情无法治愈时,家属希望所有可能的医疗措施均都已执行,没有遗憾。针对家属的心理问题主动以简单的言语提供符合其教育程度的讯息,表示理解,总结谈话结果,询问家属是否有其他想法和要求,从家属的言语变化认定是否接受或否认。

2.较强的协调能力,恰当的技巧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在ICU护士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还有可能是第一个电话通知家属的人,得体的语言在此时将是非常重要,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生护士正在抢救,请您在门外等候,医生会详细告诉您况”、“请保持安静、在外面稍等一会,好吗?”、“为了咱们的人,请冷静”。(当家属看到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突遭变故,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痛哭。家属急切希望挽回患者的生命,恳请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抢救治疗及护理。这种情况对神志尚清楚的患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间接影响其病情,对抢救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以高度的同情心来安慰患者家属。注意语言平和,避免使用伤害性词语,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使其在接受现实的同时,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也充满信心,以便积极地配合抢救工作⋯。)

3.发挥集体力量,稳定家属情绪有纠纷及时组织会诊会诊结果告知家属。当遇到有医疗纠纷时避免正面冲突,时科主任、护士长出面,通知领导,解决难题。

4.有预见性防范措施针对ICU环境特殊性,病情复性,对于可控制因素进行预见性防范。及时沟通,对需要入ICU进行救治的病人,专科医生首先要向家属讲明转ICU必要性,医疗费用问题等;入住ICU后,ICU医生护士积极救治的同时向家属介绍探视制度,留下家属的联系式;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取得理解.告知家属治疗方案,每日定时把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效果信息告知家属(及时告知病情患者进入ICU后,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尽快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归情况,让家属有充分的心理思想准备。随后治疗过程中一旦有病情变化,也应及时向家属告知。尤其是女性或低收入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解释工作,尽可能减轻焦虑反应。)。根据本地风俗习惯调整探视时间,如探视排在下午4点午睡后(在既不增加患者感染率,又能满足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探视时间。因为亲情的安慰、支持和鼓励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如何保证家属能探视而又不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关键在于管理。目前我们实施每天两个时间段探视,让主要家属轮流进入病房面对面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家属探视在病情变化、各种侵入性操作前征求患者家属意见.签署协议书,催交欠款时注意讲话艺术,不能动不动就以停止治来威胁家属,对一些必要的外出检查提前告知家属,做好备,若因病情变化而无法外出检查,如:机械通气病人无法机要及时告知家属,以免家属在ICU 外长时间等候,听不能去检查引起不满。当病情变化或无好转时,开导家属万不要失去信心,不可在病人面前悲悲切切,更不可有反情绪,以免促使病情加重。当死亡是不可避免时,及时同属进行开放性沟通,对家属在观念上传递死亡是的自然生周期的一部分,如果家属觉想哭,愤怒,悲伤等心情都是正常的。尊重家属的教信仰,允许家属参与协助尸体料理,为家属提供患者可怀念的物品。

5.健康指导对病情稳定需转出ICU继续治疗的病人对其家属进行必要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指导,并定期到专随访。对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出院导,包括生活护理,如何处理呼吸急促,各种管道护理。居环境要安静,避免过多访视,特殊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搐时处理。死亡后处理,各种管道如何拔除等。

篇6:icu病人心理护理

1.术前病人的心理

术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和恐惧。病人入院后盼早日手术,安排了手术日后又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当日晚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有多种:

(1)对麻醉的恐惧、焦虑:病人不了解麻醉的方式、作用、耐受性及对机体的负作用,而错误地担心麻醉后还会疼吗?麻醉会不会影响脑子?等等。

(2)害怕手术过程中会疼痛:病人往往会问“我会感到刀割皮肤吗?”、“要是手术一半,麻醉药作用消失怎么办?”等问题。

(3)对死亡的恐惧:外科病人特别是施行大手术者,如开胸手术病人、器官移植病人、癌症手术病人、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等,都害怕自己从此告别世界。

(4)对机体损毁的恐惧、焦虑:这种心理常见于行乳房根治术、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与结肠造瘘术等病人,特别是对年轻病人打击更大。

(5)担心术后会有后遗症,会影响自己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2.术前病人的心理对术中和术后的影响

有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和预后恢复得快慢有很大的影响。中度焦虑的病人,效果较好,因此类病人对手术带来的疼痛及后果有较现实的心理准备,能及时调整心态,配合治疗,身心恢复较快。严重焦虑者,则高度紧张,不能正确地应对,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对手术及术后产生不利影响。有的甚至使手术无法进行。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得不改期手术。低焦虑或无焦虑者由于对医生过度信赖,过分放心,对术后不可避免的痛苦毫无心理准备,以至于术后无法应对而影响恢复。

3.术前病人的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应仔细了解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并对症处理。及时纠正病人的想法,介绍有关麻醉的知识。告诉病人麻醉的效果、麻醉后的肌肤感觉、麻醉效果的测试、麻醉对人的影响,以打消病人对麻醉、麻醉过程中疼痛及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的恐惧。介绍手术过程,可请经过手术的病人讲讲感受,以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对一些会对病人形象及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的手术,术前需反复与病人交谈,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利害关系,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量避免可预防的后遗症,使其能平静地接受手术及术后带来的一切。

二、术后病人的心理和心理护理

篇7:icu病人心理护理

美国社会学家柏森斯(talcottparsons)提出病人角色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人可以免除一般社会角色的职责,其免除程度可视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定。医生的诊断可以证明病人角色的成立,并酌情免除一些原来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2.病人一般不需为自己患病承担责任,是需要得到照顾的,因为病人是不能靠主观努力而康复的。(服毒、自杀等例外)

3.病人有义务力求康复。

4.病人应寻求帮助,如看病并与医护配合。

5.病人康复后有义务承担病前的社会责任。

二、病人角色的适应偏差

任何社会角色都需有个适应过程,病人角色也不例外。但病人在适应其角色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适应偏差,有:

1.病人角色缺失

2.病人角色强化

3.病人角色减退

篇8:icu病人心理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入ICU的150例病危病人, 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其亲属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 干预组每位病人固定两名亲属接受心理干预。亲属指与病人是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关系者。干预组疾病诊断:呼吸衰竭30例, 多脏器衰竭15例, 重度中毒5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5例, 复合外伤10例, 其他10例。对照组中疾病诊断:呼吸衰竭28例, 多脏器衰竭16例, 重度中毒8例, 复合外伤13例, DIC 5例, 其他5例。两组亲属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情况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2.1 常规宣教

对两组病人亲属在病人入住ICU2 h内进行首次入院谈话, 内容包括入院宣教、探视须知、病史询问、病情介绍等, 由当班责任护士完成, 并于入科24 h内对亲属进行干预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进行评分。对照组在每天的探视时间内, 被动解答病人亲属的问题, 常规进行ICU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1.2.2 干预组护理干预

采取主动护理干预, 对干预组亲属进行主动个体化护理干预, 在出科前对两组病人亲属采用SAS和SDS评分。

1.2.2.1 与亲属加强沟通

熟悉沟通技巧, 耐心做好病情解释, 尤其是对女性和低收入自费病人亲属。在每天探视时, 对病人亲属表示关心, 主动提供有关病人全天护理、饮食、情绪、二便等情况, 协同医生告知病情进展情况。

1.2.2.2 鼓励病人亲属表达其内心感受

多给其说话的机会, 使其有机会倾诉, 并予以针对性的情感支持。对已产生的心理问题给予适时的引导。每天向亲属发放一日清单, 耐心讲解医疗费用问题, 满足知情权和决定权。

1.2.2.3 充分重视亲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发放ICU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宣教卡, 由当班护士和主治医生负责信息反馈, 当病人病情变化或治疗方案调整时, 均及时告知病人亲属, 争取理解与支持, 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和谐医患关系。

1.2.2.4 一对一地对亲属进行健康教育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并进行一对一的讲解, 重视其个体差异, 全面评估其家庭情况, 充分体现个体化,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对老年人及农村人语气尤其亲切、耐心, 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1.2.2.5 及时通报病情

ICU多采用封闭式管理, 定时探视给亲属造成精神压力, 对此, 病区每床安装摄像头, 传输到家属休息室, 在特定时间让亲属能看到病人的情况, 及时通报病情及诊治情况, 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

1.2.3 评价指标

采用 SAS和SDS对两组病人亲属干预前后进行评分, 参照国内外常模以≥50分提示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 <50分则无情绪障碍[2]。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两组比较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研究结果表明, ICU病人亲属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与国内常模相比, 其分值大于国内常模标准值[3], 国内常模标准分均值37.23分±0.58分, 说明ICU病人亲属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 与文献报道一致。

3 讨论

焦虑情绪是ICU病人亲属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应引起ICU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并理解病人亲属的行为表现, 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 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降低病人亲属应激强度, 保持良好心态, 有利于ICU病人的病变康复[4]。

通过主动护理干预, 可以明显减轻病人亲属的焦虑、抑郁程度。通过每天两次向病人亲属提供医疗护理和病情信息, 达到了主动护理干预的目的, 这种医疗护理信息的支持可以满足亲属需求, 促进其自我控制和做出正确决定能力, 有利于降低病人亲属焦虑抑郁程度。ICU护士在加强病人护理的同时应重视病人家庭护理, 关注亲属自身需求, 学会并运用健康教育方法, 加强重症病人的家庭支持能力, 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护理的理念。这对ICU专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 还要具备良好的宣教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闵军霞, 苏佳斌, 李琦, 等.ICU患者亲属焦虑状态的调研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 17 (1) :33-34.

[2]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5-42.

[3]梁宝勇, 王栋.医学心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 1998:100-259.

篇9:icu病人心理护理

【关键词】ICU病人;心理护理;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80-01

随着近几年护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逐渐引起重视。心理护理对于稳定患者病情和恢复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针对ICU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心理护理更为重要。本实验对我院210例ICU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了探讨,并积极的给予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实验中的患者为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ICU急诊患者,共210例,年龄在1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有男性患者137例,女性患者73例。患者中有30例患有心功能不全,37例患有肺部感染,10例臟器衰竭,17例心梗,116例患者因中毒入院,其中包括一氧化碳中毒(27例),有机磷中毒(45例),还有被毒蛇咬伤(19例)、毒蜂蛰伤(25例)的患者。

2 结 果

通过对患者采用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减轻,其中有40例患者的心理负担消失,态度积极,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3 讨 论

3.1 患者的心理负担 ①患者通常会因为治疗而产生痛苦,在治疗中常使用到呼吸机等仪器,患者除了忍受身体的痛苦,还会紧张产生恐惧。②急诊ICU患者的病情严重且危险大,患者在病房内看到其他患者的抢救场面,会受到刺激,对自己的病情产生悲观心理甚至对死亡产生恐惧。③患者容易因为病房环境无法保证睡眠质量而引起焦虑感。④ICU患者的住院开销比较高,患者容易因为经费而产生担忧,尤其是经济条件一般的患者担心会造成家庭负担。⑤患者与护士之间沟通的不足,或是沟通效果不理想会造成患者的逆反心理,对治疗和护理方案不认同或怀疑。

3.2 护理措施 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良好的医护关系是获得明显护理效果的基础,也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护理工作者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多向患者介绍其患有疾病的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细心观察患者平时的言行,换位思考,为患者感受着想。②尊重患者,尽可能在病房内使用屏风或布帘建立患者的私人空间,避免患者在他人面前的裸露。在为患者进行排尿、排便和擦洗的时候减少暴露时间,避免造成患者尴尬。在不能满足患者要求时耐心地给予患者恰当且能够接受的解释,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只有先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使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效率。③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工作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因人制宜的采取对策。患者的病史、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会使其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护士应多了解患者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果的护理对策。对于病情严重且复杂的患者,应避免造成患者产生疑虑心理,对病情多进行沟通,增加患者的信心。④与患者家属多交流,家属的情绪很容易影响患者的情绪。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多关心患者,督促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⑤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提高观察和沟通能力,热情负责,才能增加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信心,积极的配合。

通过实验结果证实,对ICU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临床护理中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晓红,张智容,苏艳.急诊ICU住院患者386例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82—83.

[2]R.R.Lew,Immediate and steady state extracellular ionic fluxes of growing Arabidopsis thaliana root hairs under hyperosmotic and hypoosmotic conditions,Physio1.Plant.104 fl998)397-404.

篇10:手术病人心理安抚护理思考

安达市利达医院----付明明

摘要 目的:评估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进一步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方法:采用经改进的焦虑量表(SAS),对56位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三次连续性自评,时间为入院,术前,出院前.结果:被测病人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术前一天焦虑值最高.结论为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 关键词

手术

焦虑

心理护理

operation

Anxiety

Psychclogical preparation

外科手术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我院手术室为解除或减轻病人围术期焦虑情绪,于2009年8月开始对500例病人实施了术前心理护理.随访结果显示:需要率100%,满意率100%.为进一步评价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证实术前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我们在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基础上,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增加了有关项目,对56位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测试其结果指导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6位病人,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行甲状腺切除术12例,腹部手术9例,疝修补术1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15例,胆囊切除术10例. 2.方法

56位病人按不同病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分组进行比较在焦虑自评量表(SAS)[1]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8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10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进院,术前一天,出院前共3次,由病人自行填表评估.把28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每组以总平均分进行比较. 3.结果

被测病人总均数都超过临界标准分,术前一天尤为明显,不同病种组中子宫肌瘤,甲瘤组焦虑值较其它两组高.不同文化程度组中焦虑P值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组中,女性焦虑值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中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4.讨论

4.1.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在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手术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从我们测得的结果证实: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手术前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一天测得的焦虑值最高,说明手术越接近,病人焦虑程度越高.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经过心理准备病人,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率,血压和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含量变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4.2.影响手术的焦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性别年龄、既往手术体会及情绪障碍、人格特征的差异、医务人员及医疗环境的影响等,前四组表的各类因素分析中,我们得出,在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组其表现焦虑情绪的程度内容有所不同.病种组中,子宫肌瘤、甲瘤组的病种虽然较单纯,但该组反映焦虑程度的总均数(P值<0.05)较其它两组高,分析原因,一与年龄有关,该组病人年龄40岁左右,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身体不好影响工作,这在不同年龄焦虑程度比较组中,也同样证实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二与性别有关,在不同性别焦虑程度比较中显示女性高于男性,该组21位病人中,女性占17位,可见除了年龄因素外,性别也是该组焦虑值高的原因之一.病种组中的胃癌、肠癌组和疝气、静脉曲张组焦虑值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前者与保护性医疗措施有关,因其大部分病人对病情的真实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后者因手术较小,焦虑程度相对较低.

4.3.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增加的有关项目:对医务人员有信心,希望认识手术室护士,了解有关手术情况,担心术中疼痛,进手术室希望多关心,担心手术效果,了解术后注意点,与手术室护士交谈后放心,术中音乐等,56位病人从单项目分析,发现病人迫切了解手术情况、术后注意点的分值要比原来认为病人担心手术时疼痛的分值要高.第Ⅰ、Ⅱ组病人手术情况类显示术前一天及术后P值< 0.05.说明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病人知道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他们更关心的是手术效果。愈后情况,术后注意点等.从单项目绝对值显示,绝大部分病人表示家庭都很美满,希望得到家人和他人的照顾,进手术室后希望有人照顾和关心.同时又明显提示:手术病人术前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十分迫切.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极高,对术前手术室护士出室防视十分满意.对手术室内播放背景音乐持赞赏态度,从而证明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与手术病人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医患关系融合度,还有利于术前消除病人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5.小结

上一篇:重阳节学校活动策划下一篇:2018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