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表演游戏小结

2024-07-08

中班表演游戏小结(共10篇)

篇1:中班表演游戏小结

一、游戏目的:

1、通过反复感受,使幼儿知道名称,理解内容,对表演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掌握各角色的对话及动作。

3、知道各角色的出场顺序,能集体分大组表演。

4、培养幼儿看表演的好习惯。

5、能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大胆地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二、游戏准备:

1、布置游戏场景,小熊、小猫、小狗、小鸡、狐狸的头饰。

2、活动前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及排练好《小熊请客》的表演。

三、预定主题:《小熊请客》

第一次:表演游戏《常规培养》

活动过程:

1、常规培养。

2、让幼儿回忆上学期学习的表演游戏,并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讲一讲内容。

3、结合视频,让幼儿复习巩固上学期的表演游戏知识。

第二次:表演游戏《小熊请客》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字卡“小熊请客”进行认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第一遍观看表演,并提问。

1、提醒幼儿看时要做文明的观众。

2、刚才表演的叫什么?

3、小熊请了谁到它家做客?

三、第二遍观看表演。

1、表演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各种小动物都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说各只动物的对话)

四、第三次观看表演,并学习角色间的对话及动作。

1、当小动物们来小熊家时,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鼓励幼儿用动作、语言表现各种动物。

2、当狐狸来时,小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请全体幼儿一起学习小熊的语言和动作。

五、幼儿分大组表演,教师指导。

1、提醒扮演小动物们的幼儿按照顺序出场。

2、鼓励能力弱的孩子大胆表现各角色。

六、结束。师:今天,我们观看了表演《小熊请客》,也表演了一会儿,下次,我们也来表演好吗?

第三次:表演游戏《小熊请客》

活动过程:

一、引起回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上次,我们看了什么表演?《小熊请客》,今天我们一起来表演好吗?

二、回忆上次游戏时出现的情况。

1、个别角色的扮演者未能按顺序出场。

2、表演时不够大胆,各角色的性格特征表现的不够突出。

三、学习用各种手段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1、音色、语调

(1)、小熊:声音粗、憨厚、速度慢、声音低。

(2)、狐狸:声音尖、圆滑、骗人的语调。

2、动作

(1)、小动物们高兴、害怕、紧张、胜利的动作。

(2)、狐狸的动作。

狡猾、眼珠转、斜看人等动作。

四、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

1、运用多种手法表现各种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和同伴合作、协商分小组进行表演。

3、爱护游戏材料,不影响同伴。

五、幼儿分小组游戏,教师指导。

1、重点引导幼儿在语气、声调上表现角色的特征。

2、提醒已表演完的幼儿交换头饰再次表演。

六、评价及小结。

第四次:表演游戏《小熊请客》

活动过程:

一、回忆上次中的不足,提出本次活动要求:

1、能大胆地创编故事情节。

2、学习较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同伴的游戏情况。

3、继续培养幼儿等待得意识。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布置游戏场景。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创编故事情节。

3、提醒游戏保护游戏材料。

三、游戏结束,并评价。

第一阶段小结:这次游戏,流动表演的幼儿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主动的参与游戏,在表演中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角色。表演的经验进一步的丰富。幼儿在游戏中一次比一次玩得更有经验,他们能大胆的通过协商进行分组表演,而且合作的也比较愉快,利用辅助材料创设游戏环境时有个别幼儿还具有一定创造性,如:会利用瓶罐当作礼物。

篇2:中班表演游戏小结

柠檬班专题小结

——中班多彩表演活动在自主游戏中的实施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可见,游戏在如今的课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而“自主游戏是幼儿带着兴趣、自主地、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动脑动身,创造和展开活动的整个动态”,在自主游戏中更能促进幼儿想象力、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发展。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在高结构的多彩表演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显得比较拘束,且受到活动形式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表现力的发展,因此,在自主游戏中我们应当给与弥补,以达到课程的平衡性。

中班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自主阅读的能力,如正确的翻阅方法及辨别简单的阅读符号等,为其理解素材内容奠定了基础,引发其表达表现。为此,本班本学期以自主游戏为载体,开展多彩表演活动,从而促进幼儿表达表现能力的发展,现就本班现阶段的研究,我们梳理了一些有效的实施策略,现将所得经验与大家分享,为其他教师提供参照:

第一:在多彩表演自主游戏中,教师应重在观察幼儿表演,淡化表演的结果。

四个孩子来到了小舞台,要表演《胡萝卜先生》,四个人的角色分配很顺利,但是等他们戴好头饰后,觉得很新奇,互相欣赏着自己戴的头饰。而后就开始模仿动物的动作嬉戏打闹。“你们今天表演什么故事?”我介入了他们的游戏,“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那,可以开始了吗?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了!”我问道,“谁先说啊?”“胡萝卜先生先梳胡子啊!”“问问老师吧!”他们这才渐渐进入协商阶段。最后,在孩子的一再求助下,变成了我讲故事,他们表演。可见案例中幼儿在表演时的游戏目的性很弱,依赖成人参与才能坚持游戏主题。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孩子们会随意中断自己的表演,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中班幼儿以愉悦为游戏目的,任务意识不强的特点。

因此在阅读表演区角活动中,教师应重在观察幼儿表演,淡化表演的结果,关注幼儿的表演并不是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过多的指导、干预,应强调教师的观看和倾听,让幼儿觉得别人承认自己的存在,幼儿有充分时间和自由进行表演,心理无压力和负担。只有理解教师的角色,才能在关注幼儿的表演时,主动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教师重视他,允许他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创造。为解决这一介入又干预的矛盾,下阶段尝试投放故事录音,充当教师在旁提醒的角色。

第二:及时发现了孩子需要提升的点,引导幼儿深入的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角色的形象特征、角色的内心活动、情绪变化等。

几个孩子来到小舞台,想要表演金色的房子,大家一起选好道具和头饰后,开始表演了,在故事背景录音的提示下,孩子们完整的表演完了故事,却十分平淡,看不出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区角交流分享的时候,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该怎么表现小姑娘一开始不愿意小动物进屋的样子呢?”“如果你是动物朋友,听了小姑娘的话,会怎么样?”孩子们回答说“小姑娘会嘟起嘴,小动物一开始肯定也不高兴„ „”由此,我引导孩子在表演中用适当的表情和语气来丰富人物形象。

声音也是有表情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声音表情实质上就是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所表达的人物不同的情绪、情感及音色的区别代表的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幼儿学习声音的表演技巧,首先要让孩子们 理解声音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声音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说同一句话:“下雨了”用较高的音高、较快的语速及向上的语调说出来,能表达一种快乐、欣喜的情绪;用较低的音高、较慢的语速及向下的语调说出来,表达的是一种沮丧、失望的情绪。

第三: 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不代替孩子表演。

《昆虫运动会》是学习书上的一首儿歌,琅琅上口孩子很容易记住,之后孩子们表演的欲望非常强烈,纷纷说也要在教室里开一个昆虫运动会。邱昱康和赵鹏飞戴着螳螂的头饰,身上还披着一件绿颜色披风,两个人开心得在小舞台上说着:“我是螳螂大哥,我们今天也来参加运动会,我的大刀也厉害了!不信你们看看。”说着就开始和赵鹏飞武器了“大刀”,我们还帮孩子配上了京剧里的音乐,真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有的还给其他的孩子耍耍自己的绝活请台下的小观众来大胆猜测,其他的孩子也是不甘示弱,纷纷都表现起自己的绝活,在最后昆虫运动会比赛开始的时候,孩子们特别兴奋,都帮着其他的孩子加油。

原本枯燥的儿歌在孩子们的表演下变得有趣了起来,通过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儿歌中的昆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以往多彩表演中,教师往往会在表演之前直接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孩子,限制了孩子自己的想象、创造能力,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次,应充分为孩子准备好表演的道具、音乐、还有故事的情境,这样更加能够激发孩子表演的欲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表演方式,让孩子真正被这种表演的环境所吸引,同时在孩子表演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对孩子进行肯定,给予孩子足够思考的时间,老师在旁边积极地引导,参与幼儿讨论,真正的尊重幼儿。第四:要清晰自己的定位,要本着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把自己在故事中真实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老师老师,今天我们演什么故事呢?”孩子们围着我问道,“你们喜欢什么故事人物呢?”我想要顺着孩子的思路,“我喜欢滑稽的鹅妈妈!”有几个孩子说,“那就表演刚学过的《鹅妈妈买鞋》吧!”“谁愿意做鹅妈妈?”„ „大家开始讨论起来。在帮助他们分配好角色后,我一边打开故事录音,一边提醒着小演员们上场,几乎每个主要情节都要停顿下来指导,譬如告诉“商店老板”该和鹅妈妈怎么说,“鹅妈妈”又该怎么表现神态等,孩子们看起来很专注,但气氛却不活跃,整个表演成了我的自导自演。

案例中的故事内容是孩子刚接触的,看的出孩子很感兴趣,表演的主题是自发产生的,但在游戏过程中老师示范的成分过多,一再要求孩子按照故事录音,一个故事情节接一个情节的进行表演,并不断的直接指导孩子如何表现,整个过程中孩子只是在机械的模仿教师,我提“应该怎么表演”的问题多,“还可以怎么表演”的问题少,孩子被抹煞了自主创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想象性、创造性受到了限制。

当幼儿无法整体的表演故事内容时,该如何支持孩子的游戏? 不妨选出故事中最受幼儿喜爱或是最出彩的个别片段来表演,或是更易于表演、动作与对话较多得情节,让幼儿更直接的获得表演的快乐,从而激发后续游戏的兴趣。

重要的是,教师要清晰自己的定位,本着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故事中真实情感体验表达出来。不剥夺孩子的游戏意愿,故事表演不过是个活动载体,我们更乐意看到的是孩子创造性的语言代替原有的作品,所以,要尊重幼儿表演中的兴趣与需要,真诚的倾听,全面的支持,使表演游戏真 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契机。

总之,通过本学期对“中班多彩表演活动在自主游戏中的实施”研究,了解到对中班孩子来说,多彩表演正是适合其年龄发展特点的,对其语言的发展如:丰富词汇、叙述事件、认识社会及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对多彩表演活动的实施有了更细致的理解和提升,探索了以上一些有效地实施策略,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和完善自身在多彩表演教育能力方面的专业化发展。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分园

柠檬班(中班)

篇3:中班表演游戏小结

中班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 很喜欢戴头饰玩游戏, 能够独立的分配角色, 但是戴好头饰后要先经过一段无所事事或者嬉戏打闹的时间, 然后才能渐渐进入游戏的计划。中班幼儿表演时以愉快为主, 目的性较差, 任务意识不强。对于角色的语言、表情感受不够, 尤其是表情不能与故事情节匹配。幼儿很喜欢听故事,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故事的内容, 并大致复述故事的情节, 对故事里面人物的关系、出场先后顺序、人物情节能很快理解。但是在用语言表达故事内容上还存在困难。因此, 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如何激发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 发展语言与动作的表现力。

一、合理利用评价环节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一) 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进行评价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对游戏的感受最为真切、直观。在引导幼儿进行评价时, 首先, 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表演的, 从动作、语言、表情三个方面进行表述。第二, 以本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评价的出发点, 引导幼儿讨论在游戏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是否解决了, 是怎样解决的。幼儿在游戏中能发现很多同伴和自己表演的问题。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游戏中, 小溪位置的设置应该在教室的哪个区域;在游戏中出现了角色的争抢应该怎么做等等。第三, 引导幼儿自己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表现, 如在表演游戏中谁玩得最开心?谁演得最好?从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在《狼和小羊》中, 有的幼儿说“谁谁表演得好, 因为他一边做动作一边表演”。有的说“因为他表演的是老狼, 表情很恐怖, 让我很害怕。”

(二) 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评价

教师是表演游戏的指导者和观察者, 教师通过观察, 结合自己的经验, 也会发现很多问题。在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后, 以游戏目标作为出发点, 围绕目标进行评价。教师对幼儿的总体表现进行简单的总结, 指出表演较好的幼儿及好的原因, 通过语言的引导, 引导幼儿再次进行自我评价, 进一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当幼儿对表演游戏的情节丧失兴趣时, 教师可引导幼儿在评价环节创编表演游戏情节, 给表演游戏注入新的元素, 作为下一次表演的内容。

表演游戏要求有情境性, 在评价时也可以对本次游戏中创设的环境进行评价。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 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设游戏的场景。例如在表演游戏《小壁虎借尾巴》中, 教师虽然提供了大量头饰和角色的装饰材料, 如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不同的尾巴, 衣饰等, 但是忽视了情境创设。评价时, 有幼儿指出表演之后不知道站在什么位置, 还有的幼儿提出下次表演时可以不用戴尾巴, 因为小朋友比较多, 有点浪费时间。于是, 在下次活动时, 教师为每一个小动物设置了一个家, 去掉了较为繁琐的尾巴的装饰, 幼儿表演起来便非常起劲。

二、教师适当介入幼儿游戏激发其表演兴趣

进行表演游戏时, 教师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观察幼儿表演后发现了问题便需要及时地介入, 但在介入时也要遵循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原则。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由理解故事情节的权力, 而不是听从教师或由教师规定。要做好介入, 要对游戏进行观察, 判断他们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还是无所事事的消极状态。

表演游戏中, 教师的介入方法更多的是交叉介入, 即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游戏, 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并使表演顺利的开展。首先, 用动作示范进行指导。例如在《我会飞》的表演游戏中, 幼儿在扮演老鹰时, 仅仅只是说出了老鹰的对话, 并没有动作上的反应。这时, 教师扮演另一个老鹰, 边做动作边加入游戏情节, 这样, 接下来出场的幼儿便能跟着老师一起做出动作。第二, 通过提供游戏材料进行介入。在《我会飞》的游戏中, 由于动物较多, 刚开始表演时, 幼儿对动物的出场顺序不是很清楚, 常常会忘记。教师便可以在幼儿表演时及时地出示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动物的图片提醒幼儿, 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第三, 通过直接扮演角色进行介入。在《狼和小羊》的游戏中, 分配角色时没有幼儿愿意扮演小羊, 询问幼儿原因, 孩子们说是因为小羊太弱小了, 不能打败大灰狼。小羊是故事中的关键角色, 如果没有人愿意扮演, 故事便开展不下去, 这时, 教师便可以自告奋勇地扮演小羊, 幼儿看到教师参与了他们的游戏, 便有了极大的兴趣, 也让幼儿知道小羊也是有作用的, 在下一次表演中, 也有幼儿愿意扮演小羊了。

三、运用创编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创编环节的开展能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因此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创编, 首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 让幼儿熟悉整个故事的表演情节。因此, 创编环节需要放在第四个课时, 在前三个课时幼儿熟悉的基础上展开。另外, 为幼儿提供有效的生活、游戏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我会飞》的游戏, 这个游戏是由分享阅读《谁会飞》改编的, 在熟悉《谁会飞》的分享阅读中, 教师对有翅膀的、没有翅膀的、会飞的动物都进行了一些介绍, 也解答了幼儿关于“小鸡有翅膀但是不能飞”的问题。丰富了幼儿关于动物飞行的经验, 这样在创编的时候, 幼儿便有了熟悉的动物角色。

创编主要是对故事的情节和故事的结尾进行创编,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在《不爱洗澡的小猪》的游戏中, 幼儿觉得小猪不爱洗澡, 都不愿意扮演小猪。教师便提出问题“小猪不爱洗澡, 大家都不愿意扮演小猪, 怎么办呢?”有幼儿就提出改变一下, 将内容改成“小猪遇到小兔后就及时的洗澡了, 这样在遇到白鹅的时候就已经是干净的小猪了。”经过改编, 有的幼儿便愿意扮演角色了。在《我会飞》的游戏中, 除了故事中出现的会飞的小动物, 教师还引导幼儿思考出其他会飞的小动物, 根据语言的规律, 创编出其他的情节。有的幼儿便说出了“我是蝴蝶, 我的翅膀有漂亮的颜色, 我会飞。”

创编不仅仅是对故事情节的创编, 还有游戏材料的改变。在《狼和小羊》的游戏中, 小羊家的摆放, 树的位置的设置等都可以是幼儿改编的地方。

在评价环节, 通过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的反馈和评价, 幼儿知道了表演中出现的问题, 在下次表演时便提出了改正措施, 这也是创编的依据之一。在《我会飞》的游戏中, 由于会飞的动物太多了, 对出场顺序不熟悉, 孩子们在评价时便提出按照动物的大小顺序来出场, 经过改编, 效果好了很多。

要激发中班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积极性, 就要让幼儿真正成为表演游戏的主体, 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 更是幼儿游戏的伙伴。要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开心, 玩有所得。教师也要用心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 带着童心去参与幼儿的游戏, 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摘要:表演游戏是根据幼儿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游戏。表演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表演能力、社会性的发展, 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对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试图从如何评价幼儿的表演、教师如何适当介入游戏和师幼如何共同创编三个方面阐述教师激发中班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姚燕蔚.如何使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得到发展[J].教育教学研究, 2010 (09) :168—169.

[2]熊雅琴.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适时介入和指导[J].当代学前教育, 2007 (04) :23—25.

[3]王荔玲.幼儿表演游戏有效指导策略[J].新课程, 2010 (06) :88.

篇4:中班表演游戏小结

关键词:中班幼儿; 表演游戏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07-001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离开了游戏材料,游戏几乎难以进行。

我园特色课程“快乐表演”中也强调,表演游戏的材料不仅能丰富幼儿表演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出幼儿表演游戏的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游戏材料的本质特性和多样多变特征,能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发挥出幼儿的各种探索行为与周围生活环境之间互为推进发展的积极作用。

今年我组织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活动,在材料投放上,我们也通过讨论、商量等,开设了丰富的游戏环境,尤其是芽芽小舞台中,衣服、帽子品种多。我们也深深体会到,玩具和材料的選择和使用,直接影响表演游戏的教育效果。因而如何提高表演游戏中的材料使用效益,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案例实录

上次在芽芽小舞台里,大家对于小舞台里的道具和服饰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于是第二天,孩子们都从家里带来了墨镜、围巾、帽子、白雪公主裙、花仙子裙等,把小舞台装扮一新。

今天,芽芽小舞台热闹极了,这么多饰品的加入,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小舞者里一下子来了好几个人。

可是不一会儿,只听见梦梦的声音:“杨老师,你帮我穿一下好吗?”

一会儿又听见萌萌叫道:“帮我拉链拉一下呀。”

“喔唷,我穿不上去。”

结果在游戏中,孩子们一个个只忙着穿衣服,打扮自己,根本顾不上表演,等他们把所有东西都套到自己身上,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了,游戏时间也结束了……

三、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会受游戏环境和材料的影响,游戏材料是进行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又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而在现实中,我们在游戏材料投放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误区。

误区一:由于我们自身对表演游戏的主体内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加之对各班表演游戏所提供的玩具材料简单地作出数量评价,导致了有时候我们片面的理解为表演材料越多越好,一味追求数量,追求材料的新、奇、特,不断地给游戏添置各种材料。表演游戏犹如在开材料的“博览会”,虽然给人眼花瞭乱之感,却总有哗众取宠之嫌。而使表演游戏中的主体——“角色”的表演被边缘化,弱化为从属之地位。

误区二:有些材料并非是游戏中要使用的,但老师为了美观,会投放进去,但游戏时却被幼儿拿下来玩耍后,扔在地上而无人理睬。由于在游戏中,材料数量过多,游戏结束后,整理材料超出幼儿的能力,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如果投放种类过多的材料,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容易导致幼儿分心,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玩各种材料上,就难以投入游戏情节,这显然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四、措施与效果

措施一:将芽芽小舞台里的道具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摆放:

如:动画人物模仿类(蜘蛛侠、白雪公主、灰姑娘)。

措施二:每周确定一个主题秀,制作一些孩子们容易看懂的提示牌,用暗示的方法提示幼儿表演的内容和穿着的服饰。

措施三:将芽芽小舞台的表演地方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教室里的区域作为幼儿歌舞准备区域,将地方做有效的划分,避免孩子的拥挤状况。

实践证明,将幼儿带来的服饰做了有效的删减和调整后,原先出现的乱穿衣的现象没有了,每周确定了一个主题后,孩子们的兴趣点也更高了,大家还通过交流分享,讨论哪一个形象该穿什么衣服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自主的讨论,将游戏的主旨推向高潮。

五、调整与思考

可见,游戏材料的合理收集与有效运用,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质的提高。游戏材料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表演游戏的质量。同时,还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幼儿自我个性的发展。游戏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过少或者过多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当游戏材料的支持者和思考者,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中,才能达到促使幼儿自主发展的效果,最终使幼儿能得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篇5:中班表演游戏《三只熊》

中班表演游戏《三只熊》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看表演《三只熊》,知道表演的名称、表演中的角色及内容。

2. 能初步理解故事表演的形式,尝试进行表演。

3.在感受表演游戏《三只熊》的基础上,引发想表演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熊的家、《三只熊》音乐。

2.精神准备:大班幼儿《三只熊》表演。

活动过程:

一、律动热身运动,熟悉三只熊的外貌特征

师:在森林里,住着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一家人。今天啊,三只熊邀请我们中四班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跳个舞哪!(播放音乐,大家一起动起来)

师:谁来说说看小熊一家人都是什么样子呢?(熊爸爸胖胖的、熊妈妈很苗条、熊宝宝很可爱)你愿意来演一演吗?(引导幼儿用动作感受三只熊的外貌特征)

二、欣赏故事表演,引发对于故事的兴趣。

(一)认识故事场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

师:三只小熊住在森林里的一个大房子里,我们来参观一下吧!(让幼儿自主观察房子里都有哪些物品,看一看说一说:椅子、餐桌等等,他们的大小都是不一样的)

师:“三只小熊的房子真漂亮,可是啊,三只小熊出门去散步,却忘了关门!这不,一个迷路的小孩闯了进来。”(请大班小演员表演,教师担任旁白)

(二)幼儿观看表演,了解故事内容。

1.表演第一段。(小朋友闯进来)

(1)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2)小姑娘在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这样好不好?你觉得哪里不好?

2.表演第二段。(三只熊回家来)

(1)为什么三只熊生气了?熊爸爸生气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熊妈妈和熊宝宝呢)

(2)小朋友这样做,熊有没有同意?

(3)请小朋友想办法,小朋友怎么做熊就不会生气了?(在门口等,敲门„„)

3.表演第三段。(抓住你)

(1)三只熊为什么会抓小朋友?

(2)这个表演中的三只熊、小朋友都是谁演的?(大班的哥哥姐姐们)

(3)你们想不想也来表演?

三、幼儿尝试表演,初步萌发对于表演的兴趣

教师邀请请四名想表演的幼儿分别扮演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及小朋友,跟着老师的旁白尝试着进行表演。

篇6:中班表演游戏:绿叶船(二)

(二)【活动目标】

1.能按故事情节大胆、完整的表演,形象表现角色特征。2.能遵守游戏规则,轮流扮演角色。【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能够记得故事情节 2.材料准备:绿叶船、小鸡等动物头饰 3.环境创设:小河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情节。

引导语:小朋友们还记得绿叶船吗?还记得它们是怎么对话的呢? 二.引导幼儿学习形象的表现角色特征。

提问1:上次老师看了小朋友的表演,都不知道你们扮演的是谁,而且你们声音太小声了都听不到。你们看老师演得是什么?(小手在嘴边做小鸡嘴巴:叽叽叽或手臂曲肘做翅膀状)那小狗做什么动作?(小手放在嘴边虚握:旺旺或小手放在身后做尾巴摇晃)小羊呢?(伸出大拇指和小指,顶在头上:咩咩咩)小朋友都演得很像。

提问2:小动物过不了河表情是怎么样的?(着急、伤心)绿叶帮助朋友成功过河,又是什么心情呢?为什么开心?(能够帮助别人)绿叶帮助小动物过河,小动物心情怎样呢?(开心)小动物要跟绿叶说什么呀?(谢谢你)三.提出游戏规则

引导语:1.小朋友要记得自己扮演的是哪个角色,按照顺序出场,可以边说边动作。比如小鸡出场的时候可以小手放在嘴边做小鸡嘴巴边和绿叶对话。小朋友上来表演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要大胆一点,要让旁边的小朋友和下面的小朋友听得到。小朋友要记得按照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场。2.待会我会请三位小朋友当组长,请组长来分配角色。3.材料已经放好位置了,小组长记得一个角色要有两个人来演。四.幼儿分组游戏 引导语:现在我们来分组。我们有三组场地,小朋友可以轮流换角色表演。我请三位小朋友当组长,请组长来分配角色。材料已经放好位置了,小组长记得一个角色要有两个人来演。

篇7:中班表演游戏小结

游戏目标:

1、在多次感受,边感受边学会表演的基础上,初步要求幼儿人人会表演。

2、激发幼儿的表演愿望和自信心,初步做到声音较响亮,较大胆地进行表演。

3、让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体验获得成功的欢快情感。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游戏准备:

准备道具若干

游戏过程:

一、引发兴趣,交代任务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大萝卜,数数看是几个?那我们可以来玩什么呢?

二、幼儿练习和表演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表演《拔萝卜》。

2、请能力强的幼儿演一遍。谁愿意先到台上来演?小朋友看看他们谁演的好?

表演后提问:你们觉得谁表演的好?为什么?请幼儿讲清楚演的好的人及好的地方。教师根据情况给予肯定。

3、练习表演。

①练习每个角色的动作和语言。

②练习拔萝卜的不同表情。

“拔不动。”讲这句时,用发愁的语调讲出。

“萝卜拔出来了!”讲这句时语调提高,并要拍手蹦跳欢呼。

4、幼儿分组表演。

要求:

①幼儿互相商量,分配角色。

②互相化妆。

③每个幼儿用心看,轮到自己出场时再上场。两位老师巡回指导幼儿表演。

5、说说在表演中发现的问题,讨论为什么那么多人才能把一个萝卜拔出来。

6、集体拔萝卜表演并提出下次拔萝卜的要求。

三、结束部分

师:让我们去教其他班的小朋友们拔萝卜。

提醒幼儿整理好道具,结束。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篇8:中班表演游戏小结

一、融合性表演游戏的特点

1. 多元智能的融合。

传统的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的角色, 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 再现文艺作品的内容 (或某一片断) 的一种游戏形式。其较偏重于语言的记忆和表达, 较少或忽略了表演游戏中存在的多种智能培养的潜在价值。而融合性表演游戏则主动关注、挖掘游戏中多种智能培养的潜在价值。在游戏中教师除了关注幼儿语言智能的应用和培养外, 还积极引导幼儿尝试共同协商和分配角色、共同设计布置场景、准备道具、互相化妆、创造性地表现角色、游戏后相互评价……这些都涉及到了运动、空间、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数理—逻辑等多种智能。

2. 表演内容的融合。

融合性表演游戏强调表演内容的生成性、开放性、融合性。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发展需要或兴趣, 适时适当地引进某些科学元素、时尚元素等, 改编甚至创编剧本表演。比如禽流感爆发时, 孩子们热衷于讨论禽流感的产生、传播途径及其预防, 教师就此引导幼儿共同创编了童话剧《康康鸡场》。表演过程中师幼不断改编、丰富剧情, 融合了音乐、美术、语言、社会、科学、健康等各领域的内容。

3. 教育资源的融合。

融合性表演游戏是以游戏为载体的课程, 强调各种教育资源的融合。首先, 幼儿既是活动的主体, 又是极好的教育资源, 每一个融合性表演游戏都是在幼儿讨论、评价中不断丰富、完善的;其次, 家长和社区都是融合性表演游戏极好的教育资源, 他们有时参与表演, 有时共同创编剧本, 有时提供好的音乐……他们凭各自的专业技能给表演游戏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拓展了孩子们创造和想象的空间。

二、融合性表演游戏与传统表演游戏的区别

三、融合性表演游戏的指导

1. 构建辐射性的游戏网络。

融合性表演游戏是以表演为生长点, 依据幼儿的兴趣, 不断拓展辐射的一种网络式游戏。比如, 《小花籽找快乐》是一个很美的文学作品, 表达了“帮助别人我快乐”的情感体验。孩子们非常喜欢表演, 自主游戏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事, 由此扩展了原有的游戏网络。

【镜头一】分组表演时, 有个小朋友没来, 剧本中小鸟的角色没人担任了。教师并没有直接帮助幼儿解决, 而是问:“担任小鸟角色的小朋友没有来, 怎么办?”幼儿有的说:“可以去别组借一个人来。”有的说:“可以一个人演两个角色。”有的说:“可以让剧本的角色少一个。”……教师又进一步启发他们思考:“如果演员多了怎么办?”孩子们又争议起来。 (幼儿间的争论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和情节, 而且还习得了表演的经验。)

【镜头二】在一次表演时, 有个小朋友提出:“老师, 我想知道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其他小朋友也对此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 教师便引导幼儿开展了收集种子、给种子做标签、制作种子图书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

【镜头三】在音乐欣赏活动《小花籽》中, 由于积累了有关种子的丰富经验, 因此幼儿创编的动作都有自己的特点, 把种子的生长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有的侧着身子往上钻, 说:“在我的上面压着一块石头, 我只好从石缝里钻出来了。”有的趴在地上往前爬, 说:“我是西瓜种子, 我顺着地生长。”还有的蹲在地上, 随着音乐节奏一下一下地往上长高, 最后伸出双手, 昂起头说:“我这颗种子已经长出两片嫩芽了。”……

就这样, 由文学作品的学习、欣赏, 引发了幼儿自主表演、研究种子等一系列的活动 (如下图所示) 。幼儿的语言、数理—逻辑、运动、人际关系等智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 改变了以往从文学活动到表演游戏即结束的传统直线型活动方法。

2. 给幼儿创设自主表演的空间。

融合性表演游戏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 游戏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空间, 不仅要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场地、伙伴等的权利, 还要给予幼儿自主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比如, 在融合性表演游戏《拔苗助长》中, 原成语故事中只有一个农民的角色, 而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自主创编的剧本中有一个叫“宋大”的农民头领及其他四五个农民, 还有一个在适当的时候点拨的“聪明人”, 等等。

3. 坚持“独一无二”的指导原则。

融合性表演游戏应强调关注每一个幼儿, 在游戏中发掘每一个幼儿的特点, 并有针对性指导每一个幼儿, 适应其能力水平, 使其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是说, 教师在指导融合性表演游戏时要做到个别事情个别处理, 个别幼儿个别指导, 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 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比如, 中班的一组幼儿在玩《小马过河》的融合性表演游戏。这时, 辉辉也想参加, 但小组长以角色已满为由拒绝了他。就在辉辉难过之时, 教师悄悄提醒他:“故事里也不一定只有一只小松鼠或一只老牛啊。”辉辉立刻高兴起来, 向小组长建议:“能增加一只小松鼠吗?我可以和××一起演小松鼠吗?”这次他被小组长接纳了。游戏因此而生成了新的情节:两只小松鼠以一唱一和的方式, 告诉小马去年有一个小伙伴淹死在这儿的事……

4. 注重评价的可持续化。

篇9:中班双簧表演:蜜蜂做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双簧的艺术形式,尝试参与表演。

2.体验双簧诙谐幽默的情趣,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会进行哑语表演。

2.双簧表演道具:屏风、醒木、桌椅、小辫、痱子粉。

3.已学会儿歌《蜜蜂做工》,并和配班老师进行合作表演训练。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双簧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个节目,在表演之前,我要化个妆。(戴小辫)我们的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请你看看,这个节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刚才我是怎么表演的?

(3)声音是我发出来的吗?你觉得是谁发出来的?

(4)藏在后面的人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后脸。

(5)老师在干什么?脸上有什么?

(6)后面的人叫后脸,前面的人叫什么?

(7)节目里还有什么东西在帮忙?(醒木)我们一起来敲一敲。

(8)醒木有什么用处?

(9)小结:像这种前脸光表演不发出声音,后脸专门配音不表演,这种节目也有个很特别的名字,叫双簧。双簧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大家都很喜欢它。

二、观看老师表演,体验双簧诙谐幽默的情趣。

1.老师还要表演一次,这次请你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主配班老师表演,速度有快有慢。)

2.你们为什么要笑呢?谁来讲讲。

3.你觉得哪里好玩?

4.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吗?

5.原来双簧可以变化它的速度,变得有快有慢;还可以一直说下去,没完没了;后脸控制前脸,捉弄前脸。这些都很有趣,很好笑。

三、尝试表演双簧,体验双簧表演的乐趣。

1.今天,老师不仅要和你们说说双簧,还要请你们表演双簧,你们有没有兴趣?

2.我们把《蜜蜂做工》这首儿歌作为台词,先集体的练习一遍。这次练习,既要有后脸的大声说词,又要有前脸的表情、动作。在表演之前,我们要干什么?(敲醒木)把手抬起,敲。(师幼共同表演)

3.老师想和你们分分工,这次我来做前脸,请所有的孩子做后脸,后脸藏在哪里,就藏在自己的椅子后面,蹲下。

4.你们不仅要表演,还要看看老师表演的好不好。

5.老师表演得怎样?

6.我表演的动作是很大的还是很小的?动作很夸张,让所有的人都看见。

7.这次,老师要和你们换一换,你们表演前脸,老师表演后脸,醒木不可能给每个人用,你们就用拍手来提醒我。

四、合作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1.刚才是我们一起表演,现在,我邀请两个人来合作表演,哪两个小朋友愿意试一试?

2.商量一下,谁做前脸,谁做后脸?

3.老师们,他们的表演精彩吗?

4.现在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老师已经将你们两个两个的分好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做前脸,谁做后脸,请做后脸的孩子藏在椅子后面,做前脸的孩子起立。

5.如果要让这个节目变得很有趣,你会吗?(请一幼儿藏在屏风后做后脸)

6.如果把普通话变成家乡话来表演,会不会更有趣呢,我们请所有的老师做后脸配音,我们做前脸来试一试。

五、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的双簧表演给自己带来了快乐,给所有的老师带来了快乐,让我们把快乐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吧!

活动感悟:快乐赋予活动

1.体现“快乐中学习”。

这是一次集表演性、愉悦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双簧表演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吸引幼儿关注的目光。幼儿有机会参与到双簧表演中,成为活动的主体,在自我表演中享受表演的快乐,也给同伴带来了乐趣。观看表演是享受快乐的过程,而参与表演是制造快乐的过程,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主动的,积极的,课堂的气氛是活跃的,融洽的,幼儿的心情是放松的,愉悦的,变“独乐为众乐”,幼儿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和表演能力得到了发展。

2.突出“难点巧处理”。

双簧表演的难点在于两位幼儿必须明确自己的表演任务,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我通过组织幼儿直观地观看双簧表演,在一步步的“引”和幼儿的自主观察发现之下将双簧中表演的技巧一一抖出来,将前脸、后脸、醒目、口型等关键词作一一介绍。表演要领从掌握到再现是一个过程,如果一下子就让幼儿自主表演,表演的成功就会大打折扣。我从互换角色练习表演入手,让幼儿与我,幼儿两两合作分前脸和后脸配合练习,从对口型,动作表演等环节跟进,让幼儿初次尝到了成功地喜悦和表演的乐趣。活动中注意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每一步抛出问题后不揭示答案和方法,而是让幼儿先尝试,再集体归纳提炼。强调表演的主体是幼儿,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强调“语言情趣美”。

篇10:中班表演游戏:狐假虎威

国防科大第四附属幼儿园游戏课题组 黄嘉苗

一、引言

故事《狐假虎威》,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富有情趣,内容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且中班幼儿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表现欲也较强,喜欢童话故事,喜欢表演。《狐假虎威》恰恰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且本班幼儿已熟悉故事《狐假虎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游戏活动。并把语言故事《狐假虎威》改成了剧本,参照剧本内容指导幼儿表演游戏。

二、游戏目的

1、体会狐假虎威的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习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3、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三、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

熟悉故事主要情节,掌握主要人物间的对话。

2、材料投入

(1)狐狸、老虎头饰,小动物头饰(2)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长条椅子。(3)区角森林的环境创设。

(4)不同性质的曲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3、环境设置

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制作与故事相关的布景。

四、游戏玩法

1、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如老虎、狐狸、小鹿、狮子等动物,尝试用道具、服饰等装扮。

2、根据剧本运用语言、表情、动作来表演“老虎出场”、“狐狸出场”等情节(剧本附后)。

五、要点贴士

1、小组表演后,教师和小朋友共同讨论、分享表演经验。

2、游戏进行若干次后,孩子们会降低对游戏的兴趣,可以通过加入音乐、道具、场景等方法丰富游戏情节。

3、教师还可以和孩子、家长共同讨论、改编、丰富剧情表演。

六、游戏价值

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幼儿尝试自己制作舞台布景、头饰等道具,根据游戏情节需要选择不同曲风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并和着音乐节奏用符合音乐氛围的动作、神态来表现相应人物的特点,提高了动手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幼儿在小组表演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增强了合作交往能力;多次表演后,幼儿通过不断创编台词、丰富剧情,提高了自信心,发展了创造力。

七、相关链接

狐假虎威的剧本

(一)时间:一天上午 地点:森林的一角。

人物:狐狸、老虎、小猴、斑马、小兔子、狐狸等,由小演员带面具头饰表演。

旁白:(音乐渐起)小朋友们,你见过茂密的大森林吗?那儿有许许多多的苍天大树,有红得像太阳的花,还有青绿青绿的草,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小动物们发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小故事。

小兔子:(随着欢快的歌声跑着)小猴、小鹿大家快来玩啊!(这时动物们都跑了过来)

小鹿:(轻轻的说)大家快躲起来,老虎来了!(动物们都躲了起来)

老虎:(愤怒的吼叫着)今天什么也没抓到饿死了。

旁白:(音乐声音低沉)狐狸昏昏沉沉地走过来。突然,老虎一下扑到狐狸。

老虎:哈哈,真肥啊。(老虎口水都流了下来)

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你不能吃我,老天爷让我管理动物,你吃了我,是违反老天爷的命令,如果你不信,你就跟我后面走,看看动物们见了我怕不怕。

旁白:老虎信以为然。就跟在狐狸后面走。

小白兔:(狐狸大摇大摆的走了过来)看,狐狸那么神气,去看看。

小鹿:(动物们都去看了)大家快看,老虎跟在狐狸后面。

旁白:这时动物们都飞快跑掉了。

狐狸:你看,动物都跑了。

老虎:(垂头丧气)你是我的首领,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狐狸:(小声的在心里念)我还是先走吧,再不走就要被老虎吃了。(狐狸悄悄的走了)

旁白:小朋友们,你们可不要像老虎一样上坏人的当,最主要的是不要像狐狸一样骗人。狐假虎威的剧本

(二)时间:一天上午 地点:美丽的大森林里

人物:老虎、狐狸、百兽(可以是多个小动物)

布景:森林里草木茂盛,阳光明媚。

幕起:一只老虎在找食物。这时老虎见一只狐狸正在悠闲地散步,就一把扑上去,把狐狸 抓住了。

老虎:哈哈,有美食啦!

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大胆老虎,竟敢冒犯我,该当何罪?

老虎:(非常诧异,最后哈哈大笑)“冒犯”你?我还要吃了你呢!我告诉你,别在这儿耍花 招!

狐狸:你难道不知道吗?(非常严肃,背着手)天帝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大家都要听我的。你要是吃我,就是对天帝的 大不敬!

老虎:我才不信呢!谁不知道你是森林最狡猾的人,天帝怎么会派你做首领呢?

狐狸: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身后。咱们在森林里走一圈,看看见了我敢不怕吗?(说着,狐狸带着老虎向森林深处走去)

百兽:(见狐狸身后跟着老虎,小声议论)老虎来了!大家快跑啊!(纷纷逃走)狐狸:(偷笑)你看,百兽见了我都逃走了。我才是百兽的首领!老虎:(失望的离开)

上一篇:DOTAmax产品体验报告下一篇:新闻骨干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