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2024-07-23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精选6篇)

篇1: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学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二、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即革命与现代化。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并为此开辟道路。同时,也只有实现现代化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三、有人说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殖民侵略的本质是什么?

1、这一观点总体上是错误的、片面的。这是因为:(1)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过程看,伴随着侵略确实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科技、管理制度等所谓“文明”的东西,但这是副产品,附属品,其主要目的是侵略,是为了实现侵略而不得不这样做的。;(2)从列强侵略的目的、结果看,侵略的目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是发展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而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从结果看,对照今天的文明标准,西方列强的侵略没有给中国带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展开论述);(3)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看,如果说西方殖民侵略给中国送来了文明,为什么还要反抗,是抵制文明?是不是不应该反抗?这从现代的主权、人权的价值判断上来看,是讲不过去的。(可展开论述);(4)从历史来看,历史上一些被殖民侵略的国家现在仍处于贫穷落后,或发展中国家,多数没有实现现代化。如中国、印度、非洲一些国家。(可举例说明);

殖民侵略的本质:变中国为殖民地,给中国近代带来的是灾难、贫困和落后。西方的殖民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正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2)社会制度的腐败主要表现在:封建统治者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大多害怕侵略者,为了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3)经济技术的落后主要表现在:武器装备的落后,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远远低于侵略者,综合实力相差悬殊。(可举例说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五、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看待“反抗无用论”及“等武力充实后再反抗”等观点?

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反抗无用” 论是错误的。历史事实表明,殖民者的贪婪和残暴并不是由被侵略者的反抗引发的。相反,只有被侵略者进行强有力的反抗,才能使侵略者的野心和暴行受到某种程度的遏制。反抗愈是强有力,遏制作用就愈大。即使反抗失败了,也会使侵略者受到了沉重打击。(可举例说明)不反抗并不能减少灾难,只能使侵略者的野心更加膨胀,行为更加肆无忌。(可举例说明)等武力充实后再抵抗,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1)战争何时开始,并非由被侵略者决定,而是由侵略者决定。侵略者总是把对方的虚弱视为发动战争的良机,不会等待对方“充实武力”后再发动侵略。(2)就中国而言,赶上西方谈何容易,至少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西方列强不会允许这么长的时间内暂停对华侵略,等待中国赶上他们。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而不是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所以在外敌入侵时,只能始终坚持抵抗。

六、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第一,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第二,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由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小生产的局限性,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第三,从总体看,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局限性是次要的。

七、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洋务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1)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兴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眼界;(3)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封建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八、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九、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失败的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2)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十、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1)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其政治代表维新的势力非常弱小。(3)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只想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实现自上而上的改革。维新派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发动群众。

十一、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围绕哪些问题进行了论战?

戊戌变法前夕,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有的人甚至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而维新派则根据西方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他们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守旧派与洋务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洋务派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三纲五常绝对不能触动。而维新派则痛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因此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十二、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四,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十三、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它们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终人民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因为第二种方案不具备现实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又不掌握军队,没有勇气和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只有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由于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十四、五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有的特

点,主要是: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辛亥革命的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就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五、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后,中国陷入了北洋军阀封建专制统治。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中,思考中国的出路。

(2)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中国人缺乏民主和科学意识,思想上还没有觉醒,需要来一次思想解放以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以民主和科学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在人们头脑的封建思想枷锁,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争的空前残酷和战后社会的极度混乱等诸多现象,使中国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由醉心西学转而开始怀疑西方文明的价值,不断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缺陷和弊端。从而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合的土壤。

(4)十月革命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十月革命后俄国政府对中国采取的平等外交政策,而西方列强却对中国背信弃义。十月革命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他们在各种各样思潮的比较中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5)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众多的思潮中得到先进的中国人的信仰,还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与众不同的根本特质。它的先进性和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更加深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赖。

十六、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在倡导、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了主导作用,是全民族抗战的核心。(可列举“八一宣言”的提出、瓦窑堡会议的内容、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统战局面的形成、中共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方针的转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等事实进行分析)。

(2)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指导全国抗战,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指南。(阐述全面抗战的路线及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3)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形成了对侵华日军的战略夹击,在相持阶段后,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4)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面对这一逆流,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领导的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及党的自身建设等等,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奠定了基础。

十七、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1)国民党在抗战中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2)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多数战役以失败结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由片面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也组织了一些大的战役。在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日益下降,在豫湘桂战役中

遭到大溃败。

十八、如何看待第三条道路?为什么第三条道路行不通?

第三条道路又称“中间路线”,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人士提出的道路。他们企图在国民党坚持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之外,另找一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这条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1)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变中国为殖民地,他们不容许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2)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没能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他们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纲领,无法动员农民这个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敢进行武装斗争,根本不掌握军队,只能把政治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让步上,而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又不会让步。

十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是什么?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大体各占三分之一。

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十、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延安整风运动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开始,1945年4月结束。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

这次整风运动,使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了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并帮助大量非无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转变了思想立场,使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篇2: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0*2分=20分,1-8题为单选,9-10题为多选)

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

(A)

A.40-50年代 B.60-70年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鸦片战争前

3.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是

(B)

A.是否反对帝国主义 B.是否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

C.是否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是否实行土地国有

4.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C)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5.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给中国造成的人员伤亡达(C)

A.1500多万 B.2500多万

C.3500多万 D.4500多万

6.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于(D)

A.大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土地制度”的文件是(D)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8.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济体制思想的是(D)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D.陈云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B D)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农民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1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BCD)

A.土地革命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二、判断题(5*2分=10分)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2.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3.抗战时期承认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是右倾错误。(×)4.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革命性和反动性。(×)

5.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的机器技术带入了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功劳的。(×)

三、名词解释(4*5分=20分)1.中国近现代史

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2.洋务运动

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救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其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管理的腐朽性最终失败。3.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中共一大

在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初步结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制定了党的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四.简答题(共3小题,16分)

1.列举你知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电影4部(要求写出电影名)。(4分)

建国大业,小兵张嘎,亮剑,风起云涌,大决战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6分)

答: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 深刻的影响。(1.5分)一方面,中国在政治上从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为半殖民地国家;(1.5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从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资本主义也产生了,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1.5分)随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革命性质也发生了变化。(1.5分)3.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8分)

答:1)社会原因。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思想容易反映到党内来。(2分)

2)主观原因。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经验缺乏,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正确地结合起来。(2分)

3)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2分)

4)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左”倾情绪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2分)

五、论述题(2*16分=32分)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4分)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4分)

3)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4分)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4分)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各民主党派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 2 展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支持和参加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前夕,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革命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4分)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4分)

3)由于国民党的迫害,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特别是1949年1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4分)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他们正式接受人民共和国,确认社会主义。其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4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参考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10×2分=20分)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起点的不平等条约是(A)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B)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3.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中华革命党 D 中国国民党

4.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C)

A 新文化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5.大革命失败后,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武装起义是(A)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武汉起义

6.抗战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四次大会战,台儿庄大捷出现于(C)

A 凇沪会战 B 忻口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中

7.中国人民解放军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在(B)

A 1946年7月 B 1947年10月

C 1948年7月 D 1949年4月

8.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国国内的基本矛盾是(D)

A 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B 人民群众同剥削阶级的矛盾

C 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D)

A 国营经济 B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 合作社经济

10.中共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陈云 D 周恩来 二.多项选择题(5×2分=10分,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D)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颁布的重要社会改革和发展方案有(BC)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变法通议》

3.三民主义是指(ABC)

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本主义

4.近代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ABD)

A 帝国主义 B 封建主义

C 资本主义 D 官僚资本主义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BCD)

A 国民党亲英美派 B 地方实力派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开明绅士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写×或√,5×2分=10分)

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3.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因而也适宜于中国。(×)4.民主党派在我国既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在野党。(√)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四、名词解释(3×4分=12分)1.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它们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第一大任务为第二大任务创造前提,开辟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大历史任务完成,我们现在正在为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努力。2.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五四以前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五四以后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为反对封建制度,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这个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存在历史局限性。3.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于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这个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五、简答题(共3小题,22分)

1.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6分)

客观原因是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1分)

主观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1分)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1分)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1分)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内外反动势力的统治。(2分)

2.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是什么?(写出三种建国方案和其背后的政治力量,9分)

第一种政治力量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军阀,后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3分)

第二种政治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主张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3分)

第三种政治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7分)

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六、论述题(要求展开论述,条例清晰,符合逻辑,共26分)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2分)

答案要点: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已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又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3分)

2)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3分)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3分)

4)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民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必然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3分)

2.试述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土地政策的内容及意义(14分)

答案要点: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制定了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其主要内容是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同时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使党紧紧依靠了农民,是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的根本原因。(4分)

2)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根据地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其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得到实惠,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照顾了地主的利益,以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篇3: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先进与否是“纲要”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前提。“纲要”课教师必须树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 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即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力[2]。二是要在教学中始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即教学要与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相结合, 着手解决学生的疑惑。三是在教学中要务求实效。即不搞花架子, 要切实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 并落实到实处, 以是否切实提高育人功效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二、必须构建精彩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精彩与否, 决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喜好。“纲要”课只有以教材为基础, 科学构建具有导向性、新颖性、学术性的教学内容, 才能切实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构建“纲要”精彩的教学内容,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1. 教学内容要“新”。

“纲要”课的一些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非常熟悉的内容, 如果老师没有新材料、新观点, 学生很难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因此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多阅读书籍、多涉猎学术前沿, 多结合客观实际, 去挖掘新材料、了解新观点、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进而将新材料、新观点和自己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课程教学之中。在增加教学内容新颖性方面, 笔者主要有以下四点做法:一是把地方史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之中。《纲要》课的教学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首先要爱家乡, 爱家乡前提是了解家乡。地方史引入教学, 一方面使学生倍感亲切, 感到置身其中,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 帮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增强为未来建设家乡努力学习的动力。以笔者所在的河南为例,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历史资源丰富。因此有“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之称。“纲要”课程涉及的1840年以来的历史进程同样在河南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 这为将河南地方史资源融入到“纲要”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在“纲要”的教学可以把河南地方史中的历史名人、重大历史事件、一些红色旅游基地和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资源融入其中, 成为补充《纲要》课程教学的有益素材。二是把教师自身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融合到教学内容之中。“纲要”课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树立起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术研究领域, 这样教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 就能围绕“纲要”课教学中的涉及的问题搜集资料、深入钻研, 进而产出成果。而这些资料和成果运用到“纲要”课的教学之中, 就能使教师在史料和观点的运用上得心顺手。三是将学术前沿的主要观点材料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纲要”课教师应时刻把握学科发展前沿, 广泛涉猎最新学术观点, 尤其是一些大家或权威报刊上的学术观点, 并进而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四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时效性。“纲要”课教师应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 注重在深度把握历史的同时, 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及时答疑解惑。如讲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文化渗透的内容时, 引导学生分析当前我国是否还存在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文化侵略, 并进而概括了当前西方国家对外文化侵略的新路径, 并进而引出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性;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可以将当前制约中日关系中的因素以及钓鱼岛争端进行联系, 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 也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2. 教学内容要“正”。

由于“纲要”课从课程性质上是思想政治课, 而不是历史课, 因此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是其首要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纲要”课程教学的方向性, 始终在如何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一味求“新”, 还要求“正”, 即观点正、态度正、目的正。因此教师要紧跟形势, 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方针政策进入教材, 进入课堂, 进入学生头脑。也可以在教学中, 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等感悟融入其中, 给学生以启发;对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行为进行批判, 给学生以警醒。通过这些, 积极的正确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灵活与否是决定教学内容是否能被学生接受的关键, 因此如果教学内容竞赛, 但教学方法不得当, 教学效果同样不佳。因此, “纲要”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中, 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 案例式教学:

案例展示—师生互动—教师点评。对于一些理论问题, 学生不易理解的,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式教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如在讲“洋务运动的兴衰”中“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中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时, 教师首先用PPT展示“马拉火车”这一历史事件, 教师对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讲解。其次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马拉火车’这一怪现象?”然后师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互动。最后教师点评强调“马拉火车”的出现体现了新的生产力和旧的生产关系是格格不入的这一结论。通过案例教学, 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案例式教学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广泛查找书籍、精选案例, 逐渐形成一套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学案例库。

2. 问题式教学:

提出问题—教师讲解—学生发言—教师点评。“纲要”课教师在教学之中, 应注重搜集学生的一些疑问, 并加以整理, 有效融入到教学之中, 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教师总结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重点分析。每一章都设置一个重要的、核心的问题加以重点分析。笔者在教学中把本课程归纳为解决十大问题:分别是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近代中国的任务首先是要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中国为什么走不了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解决近代中国的革命问题、为什么中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看待中国1956—1978年的这段历史、为什么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等, 作为本课程教学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教学中, 问题式教学法分四步, 第一步是在讲到相应章节之前, 先提出相应问题, 让学生课后思考;第二步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第三步是针对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第四步是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并对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对这些重点问题的分析、讲解和学生的思考讨论, 加深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使教学达到了有的放矢。

3. 研究式教学:

教师命题—学生调查—典型发言—教师总结。“纲要”课的研究式教学可以与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纲要”课的研究式教学步骤如下:首先, 教师命题。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设计教学题目, 如《家乡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名人调查》、《家乡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等。其次, 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通过小组集体查找资料、访谈等途径进行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小组研究报告。再次, 教师批改调查报告, 并挑选好的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最后, 教师对研究教学全过程进行点评。通过研究教学的开展, 最大可能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组织、学习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效果明显。

四、必须实施全面的考核方法

改变由期末考试一份试卷决定学生课程成绩的结果式考核而采用全面的过程式考核是提升“纲要”课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纲要”课教师应将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全部纳入到考核范畴之中, 采取考勤、考察和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考勤考核学生的到课率;考察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 包括课堂发言、平时作业、小组研究报告等;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掌握情况。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分数分配比例是:考勤 (10%) +考察 (30%) +考试 (60%) 。

综上, 构建“纲要”以实现育人功效为中心, 采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是提升“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摸索和完善。

摘要:加强教学模式改革是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育人功效的必要手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从四个方面来着手, 即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必须构建精彩的教学内容、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必须实施全面的考核方法。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新模式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 (1) :89-91.

篇4: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本课程应当勾划这样一个体系,就是一条线索为主,四条线索为辅。这条主线索就是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实现面向世界的近代化。我想这就是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110年的中国近现代史,它的主要线索就是这个。四条辅线索是:其一,近现代以来也就是110年的中国社会状况,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国情,包括广大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也包括近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尤其是要认识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的历史规律和逻辑结论。其二,近现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关系,以及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了解中国近现代文化是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三,近现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从17世纪以后,西方主要国家已经陆续走上近代道路,逐渐形成了近代化潮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原有的自然经济秩序逐渐被打破以至最后被商品经济所取代。了解中国近现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其四,中国是怎样实现从中世纪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向近现代转型的。当然中国的政治文明在近现代社会一直没有得以实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什么在中国无法实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为什么不能引导中国社会走向文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开始了实现政治文明的历程。教育大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第二,大学的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同于历史专业本科学生的“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课程。这两门课程实际上侧重于从史学学科本身或者从学术角度进行教学和研究。而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不同于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这两者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内容不能完全重复,否则对大学生没有吸引力,在深度上有所区别,大学应当比中学的更深一些。二是体例应当有所区别。我的建议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否采取专题的体例。因为对于这段历史,大学生是基本熟悉的。他们在中学时期已经把握了这段历史的全貌,甚至对基本问题也是熟悉的,尤其是文科学生更是如此。那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不是可以分为十个专题,按照这样的体例编写教材。可以在教材的前面有一个类似概要的部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作为第一个专题,统领整个教材的内容。第二个专题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的历次战争的过程,所有战争串联起来,也可以使大学生对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有直观的、纵向的了解。第三个专题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状况,从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到洋务运动,再到甲午战争的初步发展时期,到辛女革命前后的黄金时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红色根据地的经济和后来国统区的经济等,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第四个专题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情况,包括社会的文明进步,社会风俗的演变等等。第五个专题是近现代思想文化,从龚自珍、魏源、严复、康有为到孙中山、毛泽东,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向西方学习救国救民真理的,近现代科学教育和各种文化形态的产生和发展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的最终胜利,还包括对近现代史上的伟人和其他著名人物的重点介绍,可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六个专题是近现代人民革命战争,包括农民战争和农民运动,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等等。第七个专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乡村建设等等。他们是向西方学习救国救民真理的先驱,但是他们学习的西方方案还是不能救中国,这究竟是为什么?第八个专题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转型,包括政治体制、军事制度、科举制度、外交制度等等。第九个专题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陕甘宁边区,西安事变等,这方面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内容。第十个专题是中国近现代与世界近代化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也就是要介绍和研究近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实现面向世界的近代化、现代化。最后全书可以有一个近现代史大事记,编年体系,使学生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具体的了解,这个可以作为附录。

这样的编写体例有点类似纪事本末体的体例,可以避免与中学教材和历史学科本科教材的重复。

第三,本课程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四门政治理论课里最为成熟的一门。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在学术界来说已经有了100多年的研究,可供参考的专著和教科书十分丰富。但是这些教材主要突出了学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色彩不够。那么如何按照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来编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材,还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的认识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化、立体化、多层次、相对接、重互动的教授思路。主要是六个方面:一是课堂上的基本内容教学;也就是教学大纲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是多媒体教学,配合文字教材,编写电子教案和音像等多媒体教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化;三是社会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各地的历史资源和革命老区资源,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四是讨论、演讲、写小论文,要求学生自我安排这个环节的工作;五是专家专题讲座,聘请十名本学科的专家学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某些专门问题开办讲座,在全省高校的范围内巡回讲座,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六是网上教学,教材和讲义、参考资料等可以挂在网上等等。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采用以上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整体教学框架,这是需要在设计教材的时候就一并考虑周全的事宜。这是六个结合或者六个主要教学环节。

第四,编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材,应当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我的认识是要注意三个结合、两个突出。三个结合:一是思想政治理论与当代社会实践以及大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相结合;三是历史发展与逻辑规律的结合。两个突出;一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从正面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加以正确引导,强化大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个历史结论的信念;二是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刻苦学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

以上是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初步认识,个人意见很不成熟,主要是想提供一块引玉之砖,以使我们的讨论更加深入。

篇5: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D)为核心。

A 佛教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 2.(C)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A 美国独立战争

B 法国大革命

C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3.在19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王”、“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国家是(D)。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除了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外,1844年7月,清政府还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即(B)。

A《虎门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

D《爱珲条约》

5.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A)。

A 19世纪40至5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6.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盛世”是(D)。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之治

D康雍乾盛世

7.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A)。

A工人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农民阶级

D小资产阶级

8.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A)。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C 君主立宪制

D宗族家长制

9.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C)。

A儒家思想

B 君主专制制度

C 宗族家长制

D道家思想

10.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 1640

B 1680

C 1789

D 1898 11.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D)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掠夺土地

B 贩卖奴隶

C 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 1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 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出现了一些流传千古的动人佳话,它们包括:(ABCD)。

A 汉代张骞、班超通西域

B 唐代玄奘西行印度取经

C 鉴真东渡日本传经

D明代郑和下西洋

2.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盛世”主要有(ABCD)。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之治

D康雍乾盛世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其中主要有(.BCD)。

A《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

D《南京条约》

4.近代中国新出现的阶级是(CD)。

A地主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B)。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C 实业救国

D教育救国

6.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AD)。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 资产阶级与地主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7.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是(ABCD)。

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三重压迫

C 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D集中、便于组织 8.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来源是(ABCD)。

A 买办

B 商人

C 地主

D 官僚 9.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是(ABD)。

A失业农民

B 手工业者

C 商人

D城市贫民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B),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望厦条约 2.镇南关大捷中率部英勇杀敌的将军是(A)。A 冯子材 B关天培 C 丁汝昌 D 刘永福

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是(B)。A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C 帝国主义国家中正义力量的干涉 D 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结构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D)。A 帝国主义列强的优异的社会制度 B 帝国主义列强的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C中国落后的经济、军事力量 D 腐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A 林则徐 B 魏源 C 郭嵩焘

D 郑观应

6.近代史上最早喊出“救亡”的口号的是(A)。A 严复 B 康有为 C 林则徐 D 孙中山

7.最早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的是(D)。A 严复 B 康有为 C 林则徐 D 孙中山 8 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的是(B)A 林则徐 B 魏源 C 马建忠 D 郑观应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条约中涉及香港问题的有(AC)。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黄埔条约

2.从1858年到1881年,俄国先后迫使中国签订了(ABCD),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A 瑷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勘分西北界约记

D 改定伊犁条约

3.袁世凯死后,资本——帝国主义分别扶植的各派军阀的首领有(ABC)A 段祺瑞B 冯国璋 C 张作霖 D 曹锟

4.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以宣传宗教和西学为名,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他们办得较早的期刊有(ABC)。

A 中国丛报 B 北华捷报 C万国公报 D 大公报

5.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主要包括(ABD)。A 西北B 西南 C 东北 D 东南

6.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是(AB)。A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C 帝国主义国家中正义力量的干涉 D 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结构

7.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的原因有(ABC)。A腐败的社会制度

B综合实力的落后 C 帝国主义列强的强大

D 民族意识的未觉醒

8.19世纪70年代以后,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的人有(ABCD)。A 王韬 B 薛福成 C 郑观应 D 马建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起义后,于1853年3月定都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天京就是今天的(B)。

A 北京

B 南京

C杭州

D广州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C)。A 《资政新篇》

B《原道救世歌》

C《天朝田亩制度》

D《原道醒世训》

3.太平天国起义中,用来发动、组织群众的宗教是(D)。A 明教

B 太平道

C拜火教

D拜上帝教

4.拜上帝教是由(B)创立的。

A 洪仁玕

B 洪秀全

C冯云山

D杨秀清

5.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A)。A 《资政新篇》

B 《仁学》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建立起四支水师,其中(D)是海军主力。A 福建水师

B 广东水师

C南洋水师

D北洋水师 7.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A)。

A 中体西用

B 借法自强

C自强求富

D爱国救亡

8.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多数采取了(B)的方式。A 官办

B 官督商办

C官商合办

D商办 9.康有为创立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新式学堂是(B)。A 时务学堂

B 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同文馆 10.《仁学》是维新运动时期一部重要的论著,它的作者是(B)。A 康有为

B 谭嗣同

C梁启超

D严复 1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B)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A 北伐、东征

B 北伐、西征

C东征、西征

D南征、西征 12.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是在(A)。

A 1856年上半年

B 1856年下半年

C1857年上半年

D1857年下半年

1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此观点可用于评价(B)。

A 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

D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14.1886年,(B)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A 曾国藩

B 左宗棠

C 李鸿章

D张之洞 15.百日维新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有(C)。

A 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C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D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了一批具有军事才能的青年将领,以图挽救危局。(CD)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

A 杨秀清

B 冯云山

C陈玉成 D李秀成 2.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ABCD)。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3.(ABC)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D京师大学堂 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ABC)。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皇帝 5.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宣传维新主张的报纸有:(ACD)。

A 《时务报》

B 《民报》

C《国闻报》

D《湘报》 6.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的著作包括:(ABCD)。

A 《新学伪经考》

B 《孔子改制考》

C《仁学》

D《变法通议》 7.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六位维新志士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下列人物中,(AB)不属于“戊戌六君子”。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刘光第 D杨锐 8.维新派创办的宣传维新思想的学会主要有(ABC)。A 强学会

B 南学会

C保国会

D觉悟社 9.代表康有为变法维新理论的主要著作有(BC)。

A 《仁学》

B 《孔子改制考》

C 《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10.维新运动的中心目标是(BC)。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B 挽救民族危亡

C 发展资本主义

D继续开展洋务运动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选题 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D)。

A.太平天国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C)。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 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C)。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 6.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反清革命组织是(B)。A.华兴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8.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B)。A.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B.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D)

A、萍浏醴起义

B、惠州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0、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辛亥革命(D)A.由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 B.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C.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改变了中国的国体

二、多选题

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BCD)。

A.民主

B.民生

C.民族

D.民权 2、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ABD)。A.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进行民主革命`

D.进行社会革命

3、在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中,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有(ABCD)和保路运动等。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抵制美货运动

D.收回利权运动

4、清末新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D)。

A.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B.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C.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D.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 5、1904年开始,各地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ABCD)等。A.华兴会

B.科学补习所

C.光复会

D.岳王会 6、1913年至1917年间,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有(ABC)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黄花岗起义

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有:(ABD)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9、清政府实施新政,在文化教育方面也采取了系列措施,主要内容包括(ABC)

A、废除科举 B、设立学堂 C、奖励留学 D、禁止缠足 E、修改刑律

10、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裂为三大派系是指(ABE)A、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B、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 C、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

D、以陈炯明为首的粤系 E、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中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A)。A.北洋政府 B.南京政府 C.武汉政府 D.广州政府

2.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中间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的是(B)。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3.革命的根本问题是(C)。A.党的建设问题 B.军队建设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 D.农民土地问题

4.(C)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

二、多项选择题

1.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进步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的是(ABC)。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1942年元旦,由(ABDE)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E.中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的是(B)A.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

B.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 C.“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

D.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 2.中国人是从(D)开始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A.新文化运动后

B.五四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俄国十月革命后 3.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是(A)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4.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C)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5.下列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中,不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是(C)A.李大钊

B.毛泽东

C.胡适

D.蔡和森

6.李大钊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是他于1919年9月、11月发表的文章(D)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Bolshevism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其中“陈”、“李”分别指(B)

A.陈独秀

李达

B.陈独秀

李大钊

C.陈潭秋

李大钊

D.陈潭秋

李达

8.毛泽东认为,(C),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A.十月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9.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D)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0.国共合作之下进行的北代战争所喊出的(B)口号响彻大江南北。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打倒土豪,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二、多项选择题

1.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AB)

A. 地主阶级

B. 买办资产阶级

C. 外国帝国主义

D. 民族资产阶级 2.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BC)

A.民友社

B.《新青年》杂志

C.北京大学

D.政学会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CD)A.独立

B.富强

C.民主

D.科学

4.下列选项中,属于早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是(ABCD)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

C.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D.主张实行文学革命

5.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正确认识的是(ABC)

A.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要想从根本上改造国民,仅依靠少数人改造国民性,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是不可能的

B.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回避反对军阀的斗争 C.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基本局限在知识分子的范围内 D.为中国人民提供一种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思想武器

6.“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作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句话表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是(AC)

A.某种程度的保留

B.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C.某种程度的怀疑

D.对资本主义完全失去信心

7.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的正确说法有(ABCD)A.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 B.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C.它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 D.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 8.参加五四运动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有(A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ABCD)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B.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C.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0.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活动有(ABCD)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 C.在工人中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

D.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11.下列属于对中共一大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有(AC)A.陈独秀作为代表出席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B.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C.大会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D.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2.下列各项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的有(ABCD)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及其水平的提高 C.党的早期组织的成立

D.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日益成熟 13.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包括(BCD)A.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B.打倒军阀

C.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D.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4.下列事件中,由蒋介石亲手制造的有(AB)A.中山舰事件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马日事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选题: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标志是(B)。

 中共六大B.中共六届四中全会C.中共六届三中全会D.中共六届五中全会

2.“因为中国资产阶级从根本上是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c):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3.下列哪次会议的决议案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B)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

4.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是:(C)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5.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是:(A)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下列哪次会议确立了党的“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策略总方针?(A)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

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B):

A.发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的统治是代表(D)的***和军事独裁统治。A.帝国主义在华利益B.中国资产阶级利益C.中国地主阶级利益 D.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 9.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二、多选题:

1.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次会议(ABCE)A.决定举行秋收起义B.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 E.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毛泽东1928—1930年期间论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主要著作是:(CDE)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反对本本主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井冈山的斗争》E.《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挫折的危急时刻解决事关党的前途命运的:(AB)

A.军事问题B.组织问题C.政治问题D.思想路线问题

4.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犯“左”倾错误的多方面原因是:(ABCDE)

A.八七会议后党内存在着浓重的“左”倾情绪 B.共产国际对中共党内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C.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不足 D.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 E.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

5.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下,(ABCD)等人都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A.郭沫若B徐特立C贺龙D彭德怀

第六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C)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一• 二八事变 2.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是(B)。A

淞沪会战

B

豫湘桂战役 C

南昌战役

D

武汉会战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的时间是(A)。A

1932年4月15日

B

1935年8月1日 C

1935年12月9日

D

1937年7月8日

4.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举行,中国解放区代表(A)出席了会议。

A

董必武

B

林伯渠 C

周恩来

D

王若飞

5.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B)。

A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B 《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

《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 6.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是指(C)。

A

1935年华北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B

1935年华北事变到1940年百团大战

C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D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0年百团大战

 7.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最高将领是(C)。

A

佟麟阁

B

赵登禹 C

张自忠

D

左权

 8.(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忻口会战

 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的土地政策是(C)。

A

没收地主土地

B

保存富农经济 C

减租减息

D

没收一切土地

10.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C)。

A

中共二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二、多项选择题

1.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开始实施的对华策略是(AB)。A

以华治华

B

以战养战 C

速战速决

D

持久战

 2.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如果国民党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包括(ABCD)。

A

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B

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C

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D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 3.1937年 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下辖的师包括(ABC)。

A

第一一五师

B

第一二O师 C

第一二九师

D

第一六八师

 4.中国共产党提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是(ABC)。

A

发展进步势力

B

争取中间势力 C

孤立顽固势力

D

坚持独立自主

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即(ABD)各占1/3。A

共产党员

B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 C

国民党员

D

中间派

 6.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BCD)。

A

土地革命

B

统一战线 C

武装斗争

D

党的建设

 7.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组织了(ABD)等一系列大战役。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长沙会战

D

武汉会战

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ABD)。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开明绅士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地方实力派

第七讲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选题

1.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的协定是:(A)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国共谈判协定

C.重庆谈判纪要

D.《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2.抗战胜利后,当时各民主党派中最有影响的政党是:(B)

A.中国民主建国会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

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

4.以下人物中,都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是:(D)

A.毛泽东

B.王若飞

C.叶剑英

D.周恩来 5.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D)阶段。

A.战略进攻

B.战略相持

C.战略决战

D.战略防御

6.在国民党统治区,以(B)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工人运动

B.学生运动

C.农民运动

D.市民运动

7.(A),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这个运动扩展到了许多城市。

A.1945年底

B.1946年底

C.1947年底

D.1948年底

8.蒋介石成为美国“扶不起的天子”,就蒋介石集团内部而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C)

A.不应该关闭与共产党和谈的大门

B.不应该接受美国的援助打内战

C.政治腐败导致政治独裁,经济恶化,军事溃败

D.是中国近代历史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9.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制定土地改革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根据(B)

A.不同时期的斗争策略

B.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不同地区农民的状况

D.反对国民党斗争的需要 10.1947年5月1日,(A)自治区宣告成立。

A.内蒙古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多选题:

1.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为争取和平建国明确提出了(ACD)口号。

A.和平

B.进步

C.民主

D.团结

2.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ABD)

A.加强党的建设

B.开展武装斗争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建立统一战线

3.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有:(ABCD)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民主同盟

D.中国青年党

4.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ABCD)等协议。

A.《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

B.《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

C.《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

D.《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

5.1947年3月,国民党限期令中共驻(ABC)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关闭和平谈判之门。

A.南京

B.上海

C.重庆

D.广州

6.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ABD)

A.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

B.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

C.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则

D.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7.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仍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包括(ABCD)等。

A.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

B.谭震林、许世友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

C.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

D.徐向前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

8.(AC),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九月会议决议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下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到(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A.1952年底 B.1953年底 C.1955年底 D.1957年底

2.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此阶段,中国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的是(A),国外的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3.(B)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A.1950 B.1953 C.1956 D.1958

4.(C)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A.1950 B.1953 C.1956 D.1958

5.20世纪70年代以(A)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建交 C.邓小平访美 D.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BC)。A.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主要是(ABCD)。

A.保卫人民胜利果实,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B.战胜严重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经受执政考验,继续保持优良作风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致力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开展的工作有(ABCDEF)。

A.追剿残余敌人、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任务

B.摧毁旧政权,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 C.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E.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F.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

4.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ABC)的外交方针。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两条线”

5.1951年底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ABD)为主要内容的“三反”运动。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行贿 D.反官僚主义 E.反主观主义 F.反宗派主义

6.1952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发起以(ACDEF)为主要内容的“五反”运动。A.反行贿 B.反贪污 C.反偷税漏税 D.反盗窃国家资财 E.反偷工减料 F.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D)因素。A 民主主义

B 资本主义 C 新民主主义

D 社会主义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C)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A 农业革命

B 工业革命 C 民主革命

D 社会革命 3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C)。A 封建主义体系

B 资本主义体系 C 社会主义体系

D 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 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把优先发展(C)作为中心环节。A 轻工业

B 农业 C 重工业

D 国防工业 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社会主义工业化(B)在中国的全面建立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A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B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 社会主义文化

D 人民民主专政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要始终把(B)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A 公有制程度

B 是否增产 C 达到规定规模

D 有足够农业机械 提出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工业过渡为社会主义工业的国家领导人是(C)。

A 周恩来

B 陈云 C 李维汉

D 毛泽东 1955年7月,毛泽东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不点名批判了(B)。会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A 薄一波

B 邓子恢 C 李先念

D 周恩来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A)。A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B 机械化合作化同时进行 C 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D 坚持两条腿走路

二、多项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CD)两个阶段。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农民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社会主义革命 建国初,我国存在着(ABCDE)等经济成分。A 国营经济

B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 个体经济

D 合作社经济

E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的两种基本矛盾是(BC)。A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 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人民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4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组织形式包括(ABC)。A 互助组

B 高级社 C 初级社

D 人民公社 在农业互助合作发展中,要坚持(ABCD)的原则。A 典型示范

B 逐步推广 C 自愿

D 互利 1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ABCD)部分。A 加工

B 订货 C 统购

D 包销 我国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包括(ABD)。A 供销合作社

B 生产合作小组 C 行业合作社

D 生产合作社 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最早是(AB)提出的设想。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始于(D)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 2.“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D)A.吴晗发表《海瑞罢官》

B.《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 C.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D.《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 3.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D)A.综合发展

B.平衡发展

C.重点发展重工业

D.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4.“九一三事件”指的是(B)A.“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中央“文革”小组基本取代中央政治局的职能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5.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C)时期完成的

A、大跃进时期

B、文革时期

C、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6.在中共八大上(A)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A.邓小平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7.“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第(C)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来的。A.五

B.四

C.三

D.二

8.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毛泽东提议(D)担任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A.陈云

B.邓小平

C.李先念

D.华国锋

9.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A)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10.“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D)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1.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这种宣传应出现在(C)A.土地革命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2.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A.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有(ABCE): A.瞎指挥

B.浮夸风

C.高指标

D.勤俭风

E.“共产风” 2.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方针是(ABCD)A.调整

B.巩固

C.充实

D.提高

E.恢复 3.造成“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原因是(ACD)

A.长期以来“左”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B.近代帝国主义侵略 C.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机制

D.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 E.中国一穷二白的经济面貌

4.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ABCD)A.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结束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C.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1957年进行整风运动的主题是反对(BCD)A.党八股 B.官僚主义 C.宗派主义 D.主观主义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面红旗”是指(BCD)A.过渡时期总路线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7.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应坚持(AB)的方针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第十章

改革改革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单项选择题

1.(B)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A.中共十一大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A)取得突破性的进展。A.农村 B.城市 C.国有企业 D.经济特区

3.(D)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A.复查和平反大量冤、假、错案 B.改正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

C.决定为刘少奇同志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D.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同(BCDE)等中央领导同志支持并领导了从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华国锋 B.叶剑英 C.陈云 D.李先念 E.胡耀邦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A);二是(B)。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B.还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农村生产力水平落后 D.农业生产实行统一经营

3.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ABCE)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进行改革开放

E.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1978年以后,我国在调整对外政策、改善外部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有:(BCD)。A.中日建交 B.中美建交

篇6: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 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1)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5.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有:ABCDE A.洪秀全

B.杨秀清

C.石达开

D.韦昌辉

E.萧朝贵

三、课后习题: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要点:

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2)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3)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方面看,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未能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未能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从而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偏师北伐,孤军深入,分散了兵力。三是在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教的思想理论给太平天国起义带来了危害。从客观方面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要点: 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性。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要点: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制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失败原因:(1)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新旧力量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2)主观上,维新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C.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D.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16.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中袁世凯的真正目的是:D A.扶植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

B.利用袁世凯公开阻止革命 C.支持清政府镇压革命

D.确保在华利益 17.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D A.《定国是诏》 B.同盟会章程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C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19.在武昌起义中,湖北的立宪派首领:C A.积极配合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B.与清政府暗中联络反对革命

C.用和平方式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D.杀害革命党人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20.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B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C.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21.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D A.全国各省均已宣布独立

B.清朝皇帝已经决定退位 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

D.袁世凯已掌握了清政府实权 22.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B 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23.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 C.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1.中国近代史上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C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运动 32.辛亥革命后,极力主张“政党政治”,企图成立责任内阁,而被袁世凯派人刺杀的革命党人是:D A.黄兴

B.谭人凤

C.廖仲恺

D.宋仁教

3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 C.以分散性封建地主经济为基础

D.以帝国主义列强为靠山

三、课后习题: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案要点:

同盟会成立后,保皇派极度恐慌,大肆诋毁革命。1905—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首先,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次,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府所带给人民的痛苦,革命是“救世救人”疗治社会的良药。再次,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案要点:

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利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A.实业救国

B.民主和科学

C.科学救国

D.民主共和

4.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C A.清华大学

B.南开大学

C.北京大学

D.燕京大学

6.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当时任校长的教育家是:C A.胡适

B.陶行知

C.蔡元培

D.李大钊 7.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D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8.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B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影响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10.下列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A.是近代中国 1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年代是:C A.1911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19.在20世纪 B.兴中会、中华革命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 C.同盟会、兴中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 D.中华革命党、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

33. A.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B.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C.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D.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5.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AD A.领导工人运动

B.打倒封建军阀

C.争取民族独立

D.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教训是:BC A.组织不够严密

B.没有革命的武装 C.没有联合各革命阶级

D.斗争不够英勇 7.(4)共产国际成立后,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造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右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答案要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中华民族经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因为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必须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救出来,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封建制度,是农民生活始终贫困的根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是这种封建经济,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必须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因为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不仅残酷掠夺工农劳动群众,也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

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必须坚决打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要点:

近代中国逐步形成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种政治力量,它们分别提出三种建国方案: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法西斯主义建国方案:主张继续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民共和国方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以及其代言人的脱离群众,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虽然是进步的,却不具有现实性,中国人民现实的选择只是另外两个,其前途,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法西斯主义的建国方案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人民用行动否定了主张这种国家前途的国民党政权;而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路线却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选择。

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7.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措施中,对革命根据地巩固发展最有效的一项是:B A.根据地建设

B.开展土地革命

C.开展游击战争

D.建立苏维埃政府 8.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主要原因是: A A.北伐战争的影响

B.北方是军阀统治中心 C.南方地形复杂,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D.根据地领导人多为南方人 9.“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毛泽东提出这一论断的会议是: B A.中共“五大”

B.中共八七会议

C.中共湘赣边界一大

D.中共“六大” 10.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C A.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D.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11.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C A.八七会议

B.古城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2.毛泽东所说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是指:A A.软弱性

B.妥协性

C.动摇性

D.两面性

13.中国共产党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统治的会议是:B A.中国共产党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E.《反对本本主义》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有:ABCDE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C. 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A.《雅尔塔协定》的签订

B.《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C.《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的签署

D.《开罗宣言》的公布 8.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D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9.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会议:D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绥抗日根据地

C.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D.山东抗日根据地

E.苏北抗日根据地

3.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军队相互配合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战役是:AC A.平型关战役

B.徐州会战

C.忻口战役

D.武汉会战

E.淞沪会战 4.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政策改变为:BCE A.“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B.“以华制华”“以战养战” C.重视共产党,轻视国民党

D.对国民党以军事打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 E.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

5.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著作有:ABC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E.《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ACE A.中等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开明绅士

D.知识分子

E.地方实力派 7.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是:CE A.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 B.无产阶级团结、争取城市小资产阶级 C.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 D.革命发展的曲折性、不平衡性

E.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战线

8.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争取中间派和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是:BD A.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B.将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C.将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D.将开明绅土及一般地主与大地主加以区别

E.将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与亲日派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争取中间势力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D A.我们有充足的力量

B.尊重他们的利益

C.对他们的动摇性进行斗争

D.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取得胜利 E.对中间势力给予政治教育

10.在中共“七大”通过的主要报告是:ACE A.《论联合政府》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解放区战场》

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E.《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三、课后习题: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要点: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12.毛泽东提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的著作是:D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中国共产党 D.整党整风运动

E.清匪反霸斗争

7.中国共产党制定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的文件有:BC A.《1946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

B.《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C.《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D.《三个月总结》 E.《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8.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的地区是:BC A.东北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E.华北解放区 9.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ADE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C.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 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10.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BD A.地主分得的土地,不能超过农民群众

B.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C.保护中小工商者

D.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E.保存富农经济

三、课后习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案要点: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需求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借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于了全面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要点:

(1)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 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与共产党携手合作,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它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正确方向。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有远见,最富有牺牲精神,又最能体察民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是被中国近代历史所证明了的。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下一篇:it部门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