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制度

2024-08-01

举报制度(共14篇)

篇1:举报制度

举报电话制度

(一)举报电话值守制度。

举报电话设在党群工作部,号码:xxxxxxxx,举报电话在工作时间实行专人(纪检监察专责)值守制度,值守人不在时应明确由其他人负责接听。其它时间可转入电话录音,并及时对录音进行整理、处理。

(二)举报电话受理范围。

1、职工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的行为;

2、职工在工作中的“吃、拿、卡、要”行为;

3、职工在工作中的不合理收费行为;

4、职工在工作中态度生硬、拖延工期的行为;

5、其他用户窃电、破坏电力设施、违规违法用电等行为;

(三)举报电话受理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法定假日除外)8:00-11:30,14:30-17:30。

(四)举报电话处理制度。

1、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举报电话的管理,严格纪律,并经常对电话值守情况进行检查。

2、接听举报电话时,值守人员要使用文明用语,认真、耐心地了解客户举报情况,不得态度生硬、推诿扯皮和敷衍塞责,尊重、满足客户匿名要求。

3、对涉嫌重大违法线索的,要及时上报,对具名举报的,要注意保护举报人,原则上不将姓名和电话透露给需要回避的有关单位、部门;匿名举报的,在没有具体事实的情况下,原则上不予处理。

4、按要求认真填写举报电话登记,对举报内容进行整理,提出分类处理意见和建议。需立即赴事发地核查的,要按程序报请公司分管领导同意;需有关单位(部门)核查的,立即转请核查,并将核查情况详细记录。

5、举报电话在受理时间要确保通畅,无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长时间占用举报电话。

篇2:举报制度

1、为了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院制定了行风治理举报奖励制度。

2、院纪检监察室负责对群众举报的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问题进行受理,做好登记,并及时查处;同时负责对举报人进行奖励,为举报人做好保密工作。

3、举报内容:(1)接受患者及其亲友馈赠的“红包”和其他馈赠。对患者及其亲友馈赠的钱物当时难以拒绝的,必须在24小时内上交本单位指定部门,由指定部门及时退还患者;难于退还的,由医院统一处理,不准个人通过他人转退或私自替患者代交住院费。

(2)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代理准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3)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或介绍他人购买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等收到回扣或提成。

(4)利用开药、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收取开单提成。

4、奖励办法:(1)对提供证据、经核查属实的举报者,奖励现金1000元。

(2)奖励资金由案件发生单位承担,于案件被检查属实后5个工作日内与举报人兑现。

篇3:完善检察举报制度的思考

一、检察举报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举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其实质就在于公民和国家司法机关对发现和惩治犯罪进行相互的联系和沟通, 体现了惩治犯罪的社会共同责任。举报制度的建立, 为公民监督国家工作人员开辟了法律通道, 也为我国公民同职务犯罪作斗争提供了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 是国家专门法律监督与公民的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其意义和作用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举报工作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检察机关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第一道门槛

举报工作是查处职务犯罪行为, 消除腐败现象的第一道工序, 处于龙头地位, 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公众的社会监督、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可以说, 举报工作在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功不可没。通过举报, 增强了检察机关发现职务犯罪行为的能力, 极大地推动了惩治职务犯罪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因此, 健全有效的检察举报制度对于惩治腐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 举报是检察机关的主要案件来源, 也是检察机关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渠道

举报制度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它为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工作开辟了充足的案源, 成为了检察机关发现和掌握职务犯罪线索的主渠道。事实表明, 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相当数量的职务犯罪案件, 其线索来源于广大公众的举报。检察机关通过查处公民举报的职务犯罪, 保护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活动, 从而维护了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秩序。

(三) 完善的举报制度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平正义,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赖于国家机关强大的法律支撑和社会公众对国家工作人员民主监督权利的有效实现。只有完善的举报制度, 才能促使检察机关依法、及时、有效地调查举报线索, 惩治贪污、贿赂、渎职等违法犯罪行为, 促进反腐倡廉,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检察举报制度的现状和缺陷

1996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 标志着我国检察举报制度进入了规范、深入的新阶段, 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威力。随着各地检察机关举报中心的建立, 检察举报已成为我国廉政建设的一道重要防线, 成为腐败分子难以逾越的屏障。

近年来, 检察机关不断完善举报制度, 就广州市检察机关来说, 对举报线索实行了规范化信息软件系统管理, 增强了举报线索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和保密性。为了鼓励、便利公民和组织举报, 不断拓宽举报渠道, 接受以来访、信件、专线电话、信息网络等各种形式提交的举报, 并开展灵活多样的举报宣传活动, 把宣传中央反腐败的战略部署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起来, 把专门机关反腐败斗争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引导、教育群众, 给群众以启迪、信心和力量, 激发了群众的举报热情, 为惩治职务犯罪、推动反腐倡廉、降低法律监督成本发挥了巨大作用, 也为进一步完善举报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目前检察举报制度还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

一是举报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且缺乏统一性。目前我国各级检察机关举报中心虽然对外统一独立挂牌, 但对内大都是与控申部门 (或反贪局综合部门) 合署办公 (即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由于业务部门工作量较大, 举报工作很多时候只能是坐等。如果举报中心设在控申部门内, 实践中往往会因为线索在分流到侦查部门后的查处、信息反馈、答复举报人等环节上, 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某些原因而受到牵制, 影响了举报中心对线索分流后的情况掌握以及有效管理。

二是举报线索管理不够严谨, 监督乏力。目前举报线索的分流无非几种:一是本院自侦部门;二是其他检察院或司法机关;三是有关纪检部门。但无论分流到哪个部门, 都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督 (尤其是后两者) , 信息反馈制度不健全, 落实不到位。调查举报案件线索的随意性较大, 许多线索查处时间较长, 甚至没有音讯。

三是举报工作的宣传力度缺乏深度和广度。从温州市人民检察院近两年来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的效果看, 群众的举报意识有所增强, 热情也空前提高。群众一方面对腐败现象非常义愤, 对检察机关惩治腐败的期望值很高, 但另一方面又对举报知识存在很大的法律盲点, 认知度不够, 所反映的内容大都不属于检察机关的受案范围, 举报线索的可查价值并不高。由此可见, 举报宣传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四是举报工作缺少人员和经费投入, 人员数量、配套硬件设施以及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与举报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基层院举报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合署办公, 身兼数职, 所在部门的人员配备也相对较少。由于受条件限制, 大多数举报中心都没有专门的举报接访室。部分基层院举报技术设施简陋, 甚至没有开通网上举报业务。举报工作的效果往往集中体现在举报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上, 主观成分过大。

五是对举报人保护机制不完善。近年来, 举报人遭恶性打击报复事件屡屡发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举报人自身保护意识不强, 也不排除个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密的可能性, 也有举报信被转到有关单位纪检部门查处, 造成举报人身份暴露。虽然我国刑法对打击报复行为有明确的惩罚条款, 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制订了《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 但毕竟这些条款和规定过于原则性, 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出保护举报人所应有的效能。

三、对完善检察举报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举报中心机构建设

举报中心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处理举报工作的一个专门业务机构, 应当统一独立设置, 而不是合署于其他部门, 其规格应等同于本院其他业务机构 (从实践中看, 举报中心设在反贪局内更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举报中心的职能不仅仅是对举报线索的受理、登记、呈批和分流, 而是包括与举报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如举报查处工作的对外答复、举报信息反馈、举报宣传、举报线索查处后文书材料的装订、归档以及举报制度建设与督办落实。完善举报中心机构建设, 不仅有利于检察举报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更有助于提高检察机关在群众中的威望和社会公信力。

(二) 完善举报线索管理机制

一是坚持举报线索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的制度, 进一步落实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二是严格执行署名举报限期必查制度, 期限内未及查处的, 由举报中心责成有关部门作出合理解释, 并督促办理;三是建立举报线索评估制度, 对有可查价值的线索进行二次分流;四是对分流出去的举报线索严格实行催办、督办制度, 对没有按时反馈结果的部门, 举报中心有权发出催办、督办通知单。五是开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确保举报信息进入高度保密的检察举报系统, 任何人无权修改。六是建议成立由主管检察长领导下的反贪、渎检、举报中心负责人组成的“举报线索管理领导小组”, 专门负责举报线索的评估、协调、督查催办工作, 使举报线索的管理有组织保障, 做到件件有登记、分流有去向、查处有结果, 以防止有案不查、打击不力的情况发生, 从而形成一整套从举报、受理、分流到查处、反馈的科学、快捷、保密、有效的管理机制, 使举报工作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三) 加大举报宣传工作力度

要让举报宣传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 从内容上既要宣传举报知识, 又要大力宣传检察机关的职能范围, 从形式上可以采取举报知识有奖问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励群众参与。要广泛利用电视、报纸、公益广告、互联网等宣传媒体, 在全社会营造“举报光荣”的立体氛围。通过宣传, 增强群众的监督、参与意识, 提高举报质量。只有把调动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和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上升到与反腐败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时, 腐败分子才没有立足之地。

(四) 加强举报队伍的自身建设

举报工作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检察机关反腐败斗争的成败, 也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更直接危及到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举报工作的特殊性, 要求举报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检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 加强举报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是提高举报队伍战斗力的根本保证。

(五) 完善举报人保护机制

切实加大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和打击报复陷害举报人行为的力度, 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保密制度, 应明文禁止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单位及其上一级主管单位, 违者严肃处理。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实行举报必查制度,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以消除群众后顾之忧。同时, 对利用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 也应给予严肃查处。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步伐的加快, 完善举报制度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特别是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关心中国法治建设的公众, 都为健全和完善举报制度踊跃进献良策, 例如, 推行密码举报、对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立法、设立举报人奖励基金等等, 这些都不失为非常好的建议。作为置身于反腐败前沿的检察机关, 理应为早日付诸实施这些良策而积极实践探索、积累经验, 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不再上演。

篇4:古代的举报制度

设置“诽谤木”

相传这是中国最早的举报形式之一。据《史记·孝文纪》二年追记,远在5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就立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政有缺失,民得书于木。“诽谤”的原义是指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类似现在的提意见等。在尧舜时代,人们在交通要道上埋设立柱,作为辨认道路的标志,即路标。除这个作用外,人们还可以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称为“诽谤木”。到了晋代,“诽谤木”又称为“华表木”、华表木顶端用横木与之相交,竖于交通要道,还叫表木。诽谤木之制,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改为在诽谤木旁设一木函(即匣)。《梁书》卷二载:老百姓给官府提意见,可以“投谤木函”。这种用木头做的匣子,很类似我们今天的意见箱、举报箱。

设置“肺石”

设立在朝廷门外的石头。民有不平事,得击石举报申诉。石头为赤色,形如肺,故名。此制起于西周时代。专门记载周朝典章制度的《周礼》一书说,朝廷将设立“肺石”的初衷告知百姓,凡远近孤苦伶仃和老幼之人有什么需要向朝廷禀报的,本人可立于“肺石”旁击之。最多三天,主管官吏就会听其申诉,情况属实,将告知上官对下官治罪。这种石头,一直流传到唐宋时代。宋·沈括《梦溪笔谈》载,长安城故宫里就有一块唐代的肺石,其制如佛寺所击响石而甚大,长八九尺,形如垂肺,肺石上还有文字说明。但因风吹日晒雨淋,已经不能读下来了。所以选择肺形,一是便于垂,二是肺主声,声所以达其冤也。

设置“缶后筒(xiàngtǒng)”

缶后筒是我国最早类似于今日举报箱的器具,出现于西汉时代。《汉书》载:“又教吏作缶后筒,及得投书。”唐代颜师右在为《汉书》作注时,引用了前人关于“缶后筒”是什么器具的话,说明“缶后”如瓶,可受投书,“筒”是竹筒,是官府受密事用的。缶后筒就是一种接受信件的器具,好像储钱罐,上面有个小孔,可入不可出。

设置铜匦(guǐ)”

铜匦是唐代武则天于垂拱二年设置的。据宋代王傥辑录的唐人遗闻、逸事、言语的《唐语林》记载,铜匦是一个叫鱼保宗的人上书建议设置的。武则天悦而从之。后来,鱼保宗因为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被人告发,判处死刑。铜匦是一个方形铜匣,东南西北各置门,可进不可出,各依一色,共为一室。东面名曰延恩匦,青色,喻仁义,有赋颂及希望得到官爵的信件投此门。南面名曰招谏匦,丹色,喻忠信,有言时政得失及直言谏诤的信件投此门。西面曰申冤匦,白色,喻公平,鸣冤叫屈的信件投此门。北面曰通玄匦,黑色,喻聪智,有玄象灾变及军谋秘第的信件投此门。铜匦的设置,表达了武则天以“仁义、忠信、公平、聪智”四德统治天下的愿望。总的看,其设置是成功的,其特点:一是具有多种功能,集举报、建议、举荐、反腐等于一匦,有多种用途。二是使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庶民百姓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有了对国家大事发表看法和倾吐自己心声的机会。三是对举报人给予特殊待遇和特殊保护政策。司马光《资治通鉴》载,谁是举报告密者,所有官员都不得询问,举报人到京城告密,由官家的驿站负责接待,给予相当于五品官的供应标准。举报人到京后,引到皇帝所在的地方,即使是农夫、猎户、打柴人,都能得到召见。如果举报属实,很快就可以授予官职。四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铜匦的设置,使之成为武则天了解天下大事的窗口,使其对下情有较深入的洞察,有利于巩固其统治。

当然,铜匦的设置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武则天规定,告密有功者赏,不实者不追究,结果,告密者越来越多,案积如山,武则天就提拔了一批告密者充任新法官,这些人多无赖出身,性情残忍,善于罗织罪名,造成了新的危机。

在设立铜匦的同时,武则天还下令设置铜匦院,隶属中央三省之一的中书省。据《新唐书》卷载,以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任理匦使,为负责人;天宝九年(750),玄宗以“匦”声近“鬼”,改理匦使为“献纳使”。

设置“登闻鼓”

相传尧舜禹时,就已有了“登闻鼓”的雏形,当时曾设立了供欲直言谏诤或申诉冤枉者使用的“谏鼓”;宋代高承认为敢谏之鼓起于尧时,并认为这是登闻鼓的始源,他在《事物纪原》卷一《登闻鼓》中说:“昔尧置敢谏之鼓,即其始也。”

登闻鼓的正式出现,大约在晋代。《晋书》卷三载:“西平人鞠路伐登闻鼓,言多妖谤,有司奏弃市,帝曰:‘朕之过也。’而舍之不问。”

以后,历代都有登闻鼓。

宋代,登闻鼓的作用发挥得较好。史籍中多有记载。如《宋史》载,太宗雍熙元年(984)开封寡妇刘某支使婢女告到官府,诉其前夫前室之子王元吉毒己将死,在严刑拷打下,元吉被迫承认有此事。不久,刘某死去。但“元吉妻张氏击登闻鼓称冤,帝召问张,尽得其状”。原来,刘某与别人通奸,被王元吉发现,她便先发制人,诬告王元吉想毒死她。王元吉之妻张氏通过击登闻鼓,上达太宗,弄清了真相,为丈夫讨回了公道。再如《宋史》记载,“六贼”之首的户部尚书蔡京强占四邻良田,“民又挝鼓上诉”,结果,蔡京败诉,坐罚金二十斤。当时,蔡京正受到徽宗的信任,大权在握,但他却败诉了。看来,登闻鼓确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篇5:群众举报制度

第一条为接受群众监督,密切日照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群众的联系,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根据《信访条例》,结合本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投诉监督科负责举报、投诉案件的指导、检查、监督工作。群众举报和投诉案件由投诉监督科或综合执法大队(中队)受理。所受理的举报和投诉包括本局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及当事人的行政违法行为。

第三条对于群众举报、投诉反映的问题,必须严肃认真、正确处理;实事求是,秉公办案;不徇私枉法、不推诿敷衍、不拖延积压,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第四条本局通过以下渠道接受举报和投诉:

(一)群众来电、来信及来访;

(二)其他有关部门或组织移交的举报和投诉;

(三)其他渠道转来的举报和投诉。

第五条本局的通讯地址、举报、投诉电话及电子邮箱应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处理举报或投诉的程序:

(一)对所有举报和投诉均要认真做好登记、编号工作。

(二)对不属本局职权范围的举报和投诉,不予受理,但应做好解释工作。

(三)举报、投诉案件中,凡涉及本局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律由投诉监督科受理。

(四)投诉监督科受理的举报和投诉案件,凡涉及当事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可交给综合执法大队(中队)办理。综合执法大队(中队)必须依法办理,并把办理情况上报投诉监督科。

(五)综合执法大队(中队)所受理的举报、投诉案件中,牵涉面广、影响较大、综合执法大队(中队)认为难于处理的,应向投诉监督科报告。

(六)上述要转送或移送的举报、投诉案件,投诉监督科自接到举报、投诉案件之日起24小时内把案件交给有管辖权的部门。

(七)对涉及本局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案件,经查属实的,本局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教育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八)对涉及当事人行政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案件,经查属实的,应立案处理。

(九)综合执法大队(中队)办理投诉监督科交办的举报、投诉案件,应当在结案后2日内把处理情况(包括答复情况)送交投诉监督科。

(十)做好举报和投诉的答复工作。信访部门转来并要求答复的和有署名且留有地址或电话的举报、投诉,投诉监督科必须在办结之日起3日内答复批转部门或举报、投诉人。

(十一)举报投诉案件办结完毕,应将投诉案件和有关资料归档保存,并在原登记薄上注明处理结果,以便查存。

第七条对重大案件或短期内难于解决的投诉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说明情况。

对本局不能单独处理的问题,应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络,商请他们协助处理。

第八条综合执法大队(中队)应在每月底向投诉监督科报告受理群众举报或投诉案件的查处和回复情况。投诉监督科汇总后进行通报。

第九条投诉监督科对综合执法大队(中队)受理群众举报或投诉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列入岗位责任制评比考核内容。

篇6:安全举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各级领导及员工的安全行为处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王台铺煤矿成立“事故、三违、隐患举报中心”(以下简称“举报中心”),举报中心设在安全检查科,接受本矿各单位及个人对各类事故、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和各类事故隐患的报告或举报。

二、举报受理范围

鼓励员工对本矿所属各单位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各类事故、各类违章、违纪、违法行为、各类重大事故隐患特别是对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迟报等,进行举报。

三、举报方式

1、举报可以采用书面、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它形式进行举报,矿设立举报电话(×××××××),并将举报的内容及有关事宜做好记录,及时转告给安全检查科领导;也可发到安全检查科gfffgghh@163.com进行网上举报。

2、举报人也可以亲自到安全检查科向值班人员、科领导进行举报。

3、无论哪种举报方式,举报人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写清或讲清被举报人真实姓名和事件(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详细经过等情况,一般情况要求实名举报。接受举报的人员要严格保密纪律,尊重举报人的意愿,为举报人保密。

四、举报问题的落实及其它要求:

1、安全检查科接到举报后,要及时做好记录,重大问题及时向安全检查科科长和王台铺煤矿安全副矿长汇报、请示。

2、对于举报的问题,属于事故、“三违”类型的问题,由安全检查科事故组按《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规定》、《“三违”管理规定》进行调查落实处理;属于事故隐患的问题,由安全检查科信息组按《隐患排查管理规定》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对于举报不具体,如对事件、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人物等叙述不清楚、无法落实的将不予受理。

3、对于举报内容属实,对安全生产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王台铺煤矿将视问题的轻重程度分别给予适当的奖励。

4、王台铺煤矿鼓励广大员工,如实大胆地举报,本矿有责任对举报人予以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借机或变相打击报复,如发现打击报复的言行者、泄密者,本矿将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给予严肃处理。5、宣传报道和奖励举报有功人员,除本人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

五、奖励资金来源:

篇7:安全举报制度

为了保障和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维护执法形象,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结合我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检科具体负责矿安全工作行政执法和举报工作。

二、职工认为安全员,班组长,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安检科或矿级有关领导举报。

1.安全员,班组长,工人员不履行职责。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

2.安全员,班组长做出的行政处罚不合法和不恰当的。

3.安全员,班组长在执法活动中滥用、超越职权的。

4.对安全员,班组长执法有疑义或认为有偏差,与事实不符。

三、举报电话6029(安检科)。安检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和推诿职工的举报。并针对举报的不同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1.接到举报电话后,必须及时、认真、负责地进行落实处理,并将办理情况统一归档备查。

2.对争议较大或双方确有难以协调的问题,交矿领导复议。3.对举报人的举报,无论其是否需要答复,在有条件通知的情况下,都应将办理的结果及时告知举报人。

阿拉善右旗老山头北岗煤矿

篇8: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喝彩

《山西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 (试行) 》明确规定, 对农产品使用违禁药物、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销售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非法收购加工地沟油和非法制售“瘦肉精”等9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 都在奖励范围之内。公众可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 向各级质监、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督、商务、公安及卫生等有关部门举报。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危害严重可能构成犯罪的, 可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办法》同时明确, 受理、查处举报的有关部门应严格为举报人保密, 举报不实者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据悉, 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份出台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层出不穷, 严重困扰着老百姓的生活, 在问题食品面前, 百姓没辙, 政府“监难”, 也由此损害了公信力。老百姓将问题的矛头指向了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固然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义不容辞应打好食品安全的“硬仗”, 但从客观因素来讲,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单靠某一个部门监管就能确保到位的, 保障食品安全涉及法律法规的健全, 标准的完善,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全社会的参与等等。其次, 从食品生产领域来看, 据调查,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有45万家, 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2.6万家, 占市场比例仅5.8%, 有35万多家企业都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如此之多且分散经营以及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企业仅靠有限力量去监管, 根本无法给人们提供可靠的食品安全保证。另外, 还不乏非法食品生产商, 不断地倾入食品生产领域, 这部分不法者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隐蔽性, 极易“逃之夭夭”, 职能部门不可能完全及时地发现和查处所有不法行为。

而群众作为问题食品的直接受害者, 对于打击食品违法具有高度积极性, 也最具便利条件。在现实生活当中, 总会有人知晓那些非法生产、加工问题食品的情况, 相关部门如果能从制度层面为其提供反映问题的平台, 那么就可源源不断地得到各种有效的信息, 进而可以采取一种相对主动、快捷的行动方式打击食品违法。因此, 食品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托社会和群众的力量, 用全社会的“眼睛”和“声音”来监督食品生产、销售违法行为。唯有此, 才有可能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是鼓励全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政府对举报人权利的尊重, 以及接受民众举报的诚意。对于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效弥补目前监管资源的严重不足, 提高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能力, 努力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 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氛围, 构筑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防线大有裨益。

在一个共生共荣的社会, 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社会道德和义务的承担。政府既然以奖励制度的方式表明了整治食品安全的决心,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 面对丑恶, 理应勇敢地站出来, 主动积极地配合食品监管, 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的行列, 告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给危害我们健康的良知缺失者以有力的还击, 为我们共同的健康安全贡献力量。

篇9:实名举报亟须保护制度撑腰

听到“再也不想举报了”的疾呼,隐约间透出一股孤独悲凉之气。一句“希望能回到单位继续上班”的简单诉求,地方政府若不能满足,试问谁还愿意去干实名举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敢于实名举报的都是敢于直视血淋淋惨淡现实的斗士。

这些年,吃空饷现象普遍存在,症结在于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

有鉴于此,治理“吃空饷”势在必行,必须要对吃空饷者一律严肃处理,真正给他们“治治病”。这迫切需要实名举报“扳倒”那些吃空饷者。而实名举报必须在制度保护方面有所作为,这样才能避免“举报人陷入被单位停工资、要求写认识书”的尴尬境地。

以举报吃空饷为例,如果没有完善的保护制度为举报人撑腰,这是举报人的无奈,同时也是制度的悲哀。对敢于实名举报的人士,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制度的妥善保护,特别是当下,实名举报实属难能可贵,这是一种见义勇为的行动,一来可以激发正义感,二来可以有效打击“吃空饷”的嚣张气焰。为此,建议尽快成立专门的巡视组,专职负责对于实名举报问题的跟进及对有关后续问题进行监督。

目前来看,现行制度对举报者在保护和奖励方面还远远不够,应该对此予以大力改进。比如,2005年7月,时任武胜县工商局党组书记的龚远明向武胜县委常委、委员、部分县级离退休干部每人送上一封举报信,举报时任武胜县委书记孙南等人“违纪违法”。结果,龚远明被砍后送入医院救治,一直昏迷不醒,2008年11月因医治无效去世。又如,2011年8月,时任张家界城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龚厚钦在网上发帖,反映时任张家界市长赵小明夫妇涉及招标重大工程等问题。结果,龚厚钦被告上法庭,最后败诉。2013年11月,龚厚钦调任张家界市政协副秘书长。试想,如果已经具备一套完整而有力的制度予以支撑,这些实名举报者还会丢命或被调任吗?

别让实名举报者的结局太沉重,必须从制度层面求解:一是尽快制订和完善一套完整的举报人保护制度;二是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坚决刹住歪风邪气;三是在打击“吃空饷”的同时,更好地保障那些举报者的权益,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目前,实名举报在制度层面还面临诸多棘手的难题,因为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保护举报人的法律法规,所以实名举报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将风险降到最低,治本之道是建立和完善保护制度,只有依靠制度保驾护航,才能真正保护好那些颇具正义感的实名举报者。

篇10:师德师风举报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自觉接受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的批评监督,根据《临沭县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师德举报制度如下:

一、举报内容:

1、政治思想方面:

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无参加法轮功邪教组织或封建迷信活动;是否处处、时时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形象。

2、热爱学生方面:

是否存在加班加点或拖堂现象,作业布置是否适量;有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是否有讽刺、挖苦伤害学生自尊现象;对待学生是否一视同仁,有无偏袒优生,放弃后进生现象;有无借工作之便向学生销售商品、乱订学习资料、乱收费现象;是否有收受礼品向学生家长索要、索请现象。

3、日常工作表现:

是否有迟到、早退和随意旷课现象,上班时间有无做与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的事情;工作态度是否认真,有无不备课而进课堂的现象,作业批改是否及时;是否团结同志,服从学校安排,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

4、仪表仪态方面:

有无穿奇装异服、背心、短裤、超短裙、拖鞋等进教室现象;上课时间有无使用通讯工具;是否存在说脏话、粗话、酗酒、赌博等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情。

二、举报方式:

凡发现教师有违背上述职业道德的现象,校内教职工和学生可直接写信投往校长室,校外人士可拨打举报监督电话:

0539-6388668 对举报教师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经查属实,每一次扣职业道德2分,情况严重或造成恶劣影响的,教师业务考评实行一票否决。

篇11:信访举报制度

为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做到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条例》、《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结合我委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一、信访件处理

1、设立专门受理信访举报工作人员,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网上举报(包括委局领导和各室受理的信访件)均由信访室(举报中心)统一登记。各室所有自行办结后的信访件每月25日前归入信访室统一登记。

2、区纪委信访室接收到的反映县级干部、县级单位的信访件及重要问题的信访件,登记后必须送分管领导批示办理,一般信访件转相关部门处理。区县纪委信访室接收到的反映科级干部、科级单位的信访件及重要问题的信访件,登记后必须送分管领导批示办理,一般信访件原则上少转多办。收到上级纪委管理的干部信访件,经委局主要领导审批后,移送上级纪委办理.3、受理信访举报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和《中共宜宾市纪委监察局信访举报工作流程图》处理信访件,不得超越其规定范围处理信访件。经办人一般在收件后2个工作日内呈送室主任签署拟办意见,领导阅批时间一般不超过4个工作日。

二、信访案件办理

1、信访举报部门查办的案件范围:⑴线索具体、案情单

一、易查易结的问题;⑵群众反映强烈、时间比较紧迫、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需要立即查明予以制止的违纪问题;⑶领导交办查处的问题。

2、查处信访案件应做到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质量、一包到底。

3、本级纪检监察机关直接查办的信访案件,经查不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报分管领导批准同意结案后,填写纪检监察机关审结备案通知。经初步核实反映的党员、党组织或监察对象有严重违纪问题的,按《案件检查条例》和《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规定程序移送相关部门办理,并填写纪检监察机关信访案件移送登记表。

4、信访案件的办结时限:一般问题的信访案件为1个月,重要信访案件为3个月,转为违纪案件的信访案件6个月,领导有批示的按领导批示时限办结,逾期不能办结的,向交办机关书面申请延期。

三、信访案件会审

1、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信访案件,经本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批示转本委局其它室(含信访室)或下级单位承办的信访案件,承办单位(室)或下级单位办结后,将调查报告及全案材料交信访室分管案件的同志提出审理意见,提交室务会议集体讨论研究,对符合结案要求的拟写结案报告,经领导同意后呈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

2、本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信访案件,承办单位收到交办函后,应当认真将承办责任单位(人)、负责人、办结期限等内容填写在回执单上并及时寄回交办机关信访室。承办单位(室)办结后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核同意上报,并将结案报告报送交办机关分管信访案件的同志提出审理意见后交信访室会审。对符合结案条件的,由信访室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同意结案,并及时填写纪检监察机关审结备案通知。

3、对上级或本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信访案件,凡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定性不准确、处理不恰当或处理意见不落实的,责成承办单位(室)补充调查取证或是重新定性处理,或是督促承办单位落实并上报处理情况;对结案文书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责成承办单位重新制作上报。

四、信访资源查阅

1、本级纪检监察机关信访室人员如需查阅相关资料,需经岗位经办人同意。其他室人员查询资料,需经分管常委同意,并填写《信访资源查阅登记表》,由信访室经办人员呈分管领导同意。委领导需查询相关资料,经委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同意,由信访室经办人员承办,并填写登记表。本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外的单位查阅资料,需带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经分管领导同意。署实名举报当事人可持有效证件和上级机关受理凭证,经室主任同意,查询信访件处理情况,拒绝电话或委托查询。

2、查阅信访资料,信访室承办人要填写《信访资源查阅登记表》,并在登记本上记录好查阅人单位、介绍信和有效证件、批准人、查阅内容、查阅时间、经办人员、查阅结果及查阅人签名。

3、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信访部门要对信访件从信访人投递、受理、摘登、送阅、转办、自办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抽查,发现泄密事件及时报告,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信访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未经领导批准同意,不得向他人或单位提供和泄漏信访信息,不得打听与自已无关的工作信息。

五、信访老户档案

1、凡在纪检监察机关上访一年以上(含一年)的信访老户,都要建立台帐,做到每户一档案。

2、信访老户档案应记录以下内容:一是信访老户的个人基本情况、初访时间、反映主要问题及要求;二是相关单位对信访老户反映的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三是信访老户到北京、省、市反映的过程及接待单位的意见;四是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其所做的工作;五是信访老户当前的动向。

3、认真研究信访老户上访过程及其不同时期反映的问题,掌握信访老户的心理变化状态,提出解决信访老户问题的建议。

六、信访信息

1、信访信息必须坚持及时、真实、实用原则。

2、反映重大或应引起密切关注的信访问题,应做好《重要信访摘报》工作。

3、每季度进行一次信访情况综合分析和不定期的专题分析,基本内容包括:信访构成,信访特点及原因,反映的主要问题,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和建议等。

4、信访情况综合分析应在每一季度的首月10日前报送上一级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和本委局领导

5、向室外提供信访信息,必须经室负责人签字同意,向委局外提供信访信息必须上报分管领导签字同意。

七、信访统计上报

1、信访统计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统一、保密。

2、按照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微机管理的要求,按时 上报信访数据。

3、按时上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求的其他数据。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2011

篇12:监督举报制度

一、为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做到“科学规范行政,公正廉明执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食药监局全体行政执法人员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和管理相对人对其实行监督的权力、对其违纪违规行为举报控告的权力。

三、食药监局纪检监察室负责受理群众举报、来信来访,严格实行登记,重要问题立即转送局领导阅处。

四、举报控告的范围包括:食药监局行政执法人员的不廉洁行为;行政执法中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的行为;执法不公,吃、拿、卡、要的行为;违背办事公示制度的行为;违反限时办结制度的行为;失职渎职,造成一定影响及后果的行为;群众认为需要举报的其它违纪违规的行为。

五、对群众举报受理后,三十日之内调查终结,并向举报人反馈办理结果;属重大违纪行为,在基本事实查证清楚后,移送上级纪检机关作进一步查处。

六、对举报实行督办。局领导要随时对办理进度,办理情况进行监督,对出现的问题即使研究,作出处理意见。

七、对举报控告人实行保护,凡属保密的事项应严格保密,不准任意扩大知晓范围。严肃查处对举报控告者进行打击、报复的违纪违规行为。

篇13:举报制度

近年来全国接二连三出现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公寓大楼“11·15”、天津蓟县“6·30”等重特大火灾事故,面对消防隐患较多、消防安全压力太大、形势较为严峻的问题,加之我国非传统的消防安全问题与传统消防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火灾隐患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问题十分突出,发生火灾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不断增多,对此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火灾隐患举报机制建立,最大限度地发动和依靠群众举报火灾隐患,发动全社会力量打一场火灾防控的人民战争是行之有效的,并取得了以下效果。

1.1 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瓶颈问题

火灾隐患怎么查?答案基本是这样:由各地消防部门的防火监督员一肩挑。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单位、公众聚集场所等各类致灾因素迅速增多,消防保卫任务日益繁重,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不断拓展,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警力不足日显突出。尽管采取了面向社会招聘合同制消防员、文职雇员等办法,但警力的增长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导致一些偏远地区、“九小场所”,其火灾隐患在消防警力匮乏的困境之下,常处于失控漏管状态,火灾隐患丛生。

场所多、监督人员少,这一对越来越激烈的矛盾似成死结。然而随着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这个被拧紧的结正在被“重奖举报”的创新制度解开。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发动人民群众发现并举报身边的火灾隐患,能够使消防部门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火灾隐患线索,节省了火灾隐患排查中的警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

1.2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了消防执法部门的工作,起到了约束和监督消防执法行为的作用

近年我国火灾事故频繁,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一些重特大火灾的发生更是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和地方开展了各类专项治理、集中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不是长效机制。整治火灾隐患是一项长期性的日常工作,而“专项治理、集中整治”只是阶段性工作,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活动结束后,存在隐患的单位和责任人有可能放松警惕性,导致已经整改了的火灾隐患反弹。

相比之下,“举报有奖”可以克服“专项治理、集中整治”的欠缺和弊端,鼓励群众举报,火灾隐患可以降到最低。群众发现隐患随时举报,可以将此项制度长期化,避免专项检查、集中整治的“一阵风”和形式主义弊端。同时,举报有奖还有利于促进主管部门的工作,至少群众可以知道,自己举报的问题有没有人过问,有没有人查处,继而可以向主管部门讨一个说法。如此,对主管部门也是一种约束和监督。

1.3 利于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发现消防安全中存在的规律性、倾向性的问题,查找消防安全的薄弱环节,提高消防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力推行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是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一个最直接、最生动也最富有成效的载体和手段,既能够提高消防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能够使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最大限度地发动全社会力量打一场火灾防控的“人民战争”。同时通过对举报投诉的火灾隐患数据进行日分析、周总结、月研判、季通报等形式,开展火灾隐患分析研判,发现规律性、倾向性的问题,查找、归纳消防安全的薄弱环节,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火灾防控措施。

2 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的建立、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消防安全预防和治理、举报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及火灾隐患的积极性,达到了整个社会对火灾隐患“齐抓共管”的效果,确保了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但是既然是新生事物,就存在一些不足和需完善之处。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所受理的举报中匿名举报、不属实举报多,一定程度浪费了警力,降低了消防执法效率

笔者通过对所在支队受理投诉举报数据分析,2012年1月至7月受理火灾隐患投诉举报752起,其中属实437起,不属实315起,不属实率高达41.9%,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匿名举报,原本设立火灾隐患有奖举报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去发现身边的火灾隐患,以节省在火灾隐患排查中的警力,确保集中警力用于消除火灾隐患,然而大量的不属实举报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大了举报部门的工作量,加大了举报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仅达不到消除火灾隐患的目的,反而耗费了有限的警力。同时匿名举报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防执法效率,使得执法人员无法及时与举报人取得联系,不利于对所举报消防隐患进行查处,查处隐患后无法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举报人。

2.2 举报投诉案件基本是涉及举报人的切身权益,不能达到对待火灾隐患像对待“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的局面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受理的举报案件后,发现大多数举报人所举报的火灾隐患都与自身权益相关,很少有人出于火灾隐患威胁公众消防安全而进行举报。大多数人报有“既然与自己权益关系不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的想法,加之群众缺乏相关消防专业知识,对火灾隐患的认知程度不一,往往对于什么是火灾隐患没有清晰的认识,从而降低了火灾隐患投诉举报热情,达不到对待火灾隐患像对待“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的局面,从而无法形成全民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

2.3 部分地区存在火灾隐患有奖举报程序不完善,不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2011年10月19日部局召开全国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建设现场会后,根据部局安排部署,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然而当前建立的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还处于初期运行阶段,属于新生事物,加之一些地区只是按照部局部署要求,建立了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机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搬硬套现象,出现受理火灾隐患投诉举报渠道单一、奖励及曝光火灾隐患力度不大、不能及时核查并回复群众的举报投诉、受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不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举报身边火灾隐患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投诉机制的正常运行。

3 针对所存在问题的几点措施

为了不断推动火灾隐患举报奖励机制的发展、完善,达到最大限度地发动人民群众发现身边的火灾隐患,打击消防违法行为,形成人人参与消防、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切实消除火灾隐患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3条措施来进行完善。

3.1 进一步完善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工作机制

完善受理、核查、回复、移送、奖励、曝光等环节,全面规范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细化举报投诉受理范围,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长久可行的举报投诉机制;不断拓宽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设立举报点;加大对举报投诉人的奖励力度,严格保护举报人信息;加大火灾隐患的媒体曝光力度,加强警示教育,扩大社会影响,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提高群众的举报热情,努力形成全民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

3.2 进一步加强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研判分析

牢固树立“情报主导警情、隐患主导警务”的理念,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情报信息研判分析制度,对火灾隐患信息及时收集汇总,定期分析研判,从中查找、归纳出影响本地区消防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提升火灾防控整体水平,实现火灾形势的稳定。

3.3 进一步明确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督改责任

发挥消防安全委员会、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健全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举报投诉火灾隐患报送、移交、督办等制度,对整改难度较大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时上报属地政府提请挂牌督办,同时,对已整改完毕的隐患,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回头看”工作,逐家进行消防检查,防止已经整改的隐患反弹。

4 结语

消防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全社会的繁荣稳定,是构建和谐安稳社会的关键。

篇14:拓宽举报路径需制度助力等

所以,举报的成效最后都指向能否给举报人提供有效保护、举报内容能否得到有效查实,而此次和12309号码一起面世的,就有“12309电话设有严格保密措施,群众可放心举报”,以及对举报内容“件件有回音”的承诺。

只是不得不提醒一下,此前相关法律条文也赋予了举报人权利,类似的承诺也同样说过,那么,如何让公众相信此次公布12309号码,不会仅仅是在技术层面进行的改进呢?又如何扫除在举报路上伤害举报人的荆棘和地雷,并能对举报内容进行有效查实呢?因为,“群众拨打12309后,电话将被接往拨打地所在检察机关”这样的程序,就給公众带来了似曾相识的隐忧。

既然举报成效的纠结之处在于对举报人的保护和对举报问题的查证落实,那么,不解开这两个疙瘩,12309或许真的就只是一个逐渐失效程序上的一个貌似功能强大的“补丁”。

统一举报电话需支撑体系

李靖

统一全国举报电话,当然是好处多多。起码的一点是减省了举报人为举报长途跋涉多方奔走的劳累。此外,群众大多不知道到底该向什么部门举报,而遭遇各部门“踢皮球”,而统一举报电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我认为,有必要对推动这项改革时可能遭遇到的困难作一些梳理,以便未雨绸缪。

笔者以为,“统一举报电话”需要注意三点:首先,举报电话被统一后,举报热线,举报网站会相当“热火”,保证举报热线和网站畅通是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对举报内容要实行“有理推定”,先要认定群众是以实相告,而不能认为群众是无事找事。当然,为了避免有些人恶作剧,或者故意污损官员身份地位,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这样的举报人予以制裁。第三,举报人保护立法应尽早出台,如何为举报人保密,如何保障举报人的权利,都必须尽早落实在法律条文中,并委实地执行起来。可喜的是,最高检已经进入举报人立法调研工作。

上一篇:校园营销策划方案范本下一篇:赞美仙人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