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方法有哪些

2024-09-01

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方法有哪些(通用14篇)

篇1: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方法有哪些

1.重视预习,树立良好意识

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预习,持之以恒抓好预习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必备环节,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融入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给方法,进行有效预习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良好的方法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开始不会预习,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把具有示范性的语文预习课带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示范课。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预习中要完成的几个任务,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去预习新课文了。

在预习中,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学生标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这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感知。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划出词语,并自学生字词语。字词预习的 要求是在预习本上给生字注音,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自己查阅工具书,或运用一定的方法解释词语,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同时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步: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具体要求是摘抄课文中的描写精彩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三步: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具体要求是在所摘抄的句子上圈出关键词语,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同时还有哪些疑问或对课文后的思考题已经进行了思考都记录下来。

具体来说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完成这样几个环节: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

二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到网上、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

三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等勾画出文中的重点、难点。比如预习具有统领全文、揭示中心语句的课文时,就可以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一道“--”。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

四问。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在给学生讲清道理之外,还应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3.加强评价,形成良好习惯

学生预习后,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跟踪检查,看看该理解的是否理解了。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每次预习,教师应注意检查,看看学生生字注音、词语理解是否准确,对所摘录的句子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是否准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然后对质量较高,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预习给予奖励和展示。

篇2: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方法有哪些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杨再隋教授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

篇3: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方法有哪些

笔者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数年, 发现学生课前预习现状不容乐观, 如对预习没有兴趣, 轻视预习, 预习不得法, 不注重预习质量, 导致预习效果较差。因此,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试图通过研究实践, 找到切合学生实际而有效的预习方法, 促进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明确要求, 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 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我认为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高度重视预习作业的批阅和评价。于是一开学, 我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并对预习作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业本用软面抄, 一律用钢笔规范书写, 每天教师亲自检查批阅, 评价采取用笑脸的符号。看到老师这么重视预习, 同学们自然也就重视了。

二合理安排课堂示范预习

针对学生不会预习的现状, 结合学校今年实施的导学案, 我决定将预习的主战场先设在课堂教学中, 一般分三个步骤:

1. 从字词入手

首先, 读准生字字音, 认清字形后工整地抄写或默写在软面抄本上。其次, 找出新词, 弄懂词义。运用之前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 并把理解方法及理解内容写在本上。最后, 大声读通读熟课文, 能用简单句式, 如“谁干什么”, 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以上是中低年级段应该掌握的方法, 难度不大, 因此花费时间较少, 学生预习起来得心应手。

2. 默读全文, 弄清文章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利用合并段意、抽主干去枝干、人物串联、三要素等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这样做, 可以促使学生边读边思考。小学语文标准对学生提出要求,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 发现本班学生只有少部分能做到较为准确地把握主要内容, 学生要么舍本取末, 要么云里雾里, 因此在这步要加强指导, 做好中年级段预习向高年级段预习的过渡。

3. 细读深究, 边读边思边批注

陶行知先生曾说:“用手又用脑, 才能有创造。”可见, 只有坚持手脑并用, 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带着问题细读课文,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在预习的各个层次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这种做批注采取现场批阅的方式, 给学生的预习情况作实时判断和指导, 同时可避免学生抄袭现成的资料。这个环节正是高年级段应该着重训练的, 有了前两个环节的铺垫, 这个环节的训练将更有成效, 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上一个新台阶。

经过一系列的预习指导后, 学生大有长进, 每天拿到作业本, 都会偷偷地看上一眼, 如果是笑脸, 则会握紧拳头一声“耶”;如果没有, 则暗下决心继续努力。在整个预习环节, 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与表扬, 以便使学生保持持久的预习兴趣。

三科学设计课前预习作业

1. 设计预习单, 逐步指导

当学生在课堂上能熟练预习作业后, 此时把预习环节逐步放到课前。那怎样才能确保预习质量呢?科学的预习作业设计直接关系到预习的实效。学校实施的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挑战性, 于是另外给每人发一张“预习一点通, 学习真轻松”的预习单, 分成几个环节:不动笔墨不读书, 即读文画词标小节;词语大联盟, 即写新词、扩词、写反义词、近义词;好句我来品;探索与发现, 即针对所学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还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内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我发现学生在预习中自己也设计了一些内容, 如会画上一幅画, 配上几句幽默的话, 甚至自己创作的诗句。

2. 设计作业超市, 自主选择预习

在“预习一点通, 学习真轻松”上的题目对有些学生来说要求有点高, 于是我将预习作业划分了几个层次:抄写类作业、思考类作业、拓展类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习需要, 选择不同内容的预习作业。如学困生, 可以选择“抄写类作业”, 他们最需要的是夯实基础知识, 稳扎稳打。中等生可以选择“思考类作业”, 有一点难度, 又不会吓倒他们而产生畏难情绪。优等生, 也要刺激他们的表现欲和满足他们挑战自我的心理要求。可以选择“拓展类作业”。比如在课文中写感悟或者批注, 收集资料, 拓展阅读。不同的作业都要在相应的层次上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四根据课文创新安排

课文并不是每篇都要预习, 要根据文体特点及文章内容合适、合理地安排预习。如课文较长, 语言优美的内容要预习;涉及新的文体, 如通讯、词等要预习;新词较多且难理解的要预习。笔者认为一些设有悬念、情节曲折的文章可以不安排预习, 提前预习了, 反而会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 降低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使得本可能熠熠生辉的课堂黯然失色。如孙双金老师执教《小偷罢工》一文, 没有安排预习, 也没有给学生教材,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未知状态, 正是因为这样, 才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生动地再创了文本, 赋予文本以新的生命、更多的精彩, 学生创造思维得以迅速提升, 课堂才更精彩纷呈。

篇4: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方法有哪些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交际环境;课外实践活动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做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营造浓郁的口语交际氛围

当前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都是使用汉语,整节课中说的英语寥寥无几,这就造成了英语口语交际环境的缺乏,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氛围,自然也就没有说英语和用英语的欲望,所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说一些英语用语,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创造一种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营造浓郁的口语交际氛围。

比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对学生说一些英文课堂用语,如“Its time for class”“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1”“Is everyone here?”“Who can answer my question?”...這样,学生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逐渐树立其说英语的意识,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还可通过开展英语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价值,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提供动力和

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英文原版电影,让他们进行欣赏和体验,鼓励他们使用英语语言交流心得和感受;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英文比赛活动,如歌唱比赛、演讲比赛、故事比赛等;或者,开设英语角,营造浓郁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都能情不自禁地开口。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杨欣,黄琳.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12).

篇5:小学语文课外预习方法有哪些

2.在每个自然段前写上序号,第几段就写第几段。

3.浏览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成语。

4.从参考书.字典等方法把不会的字词.成语找到想要的答案。

5.总结课文的段落意思。

篇6:小学二年级预习数学有哪些方法

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

①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比如在预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篇7:语文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读――预习的第一步。

先把新课轻声地读几遍,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接着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理解课文作一些辅垫。

当然,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还要注意查找资料。预习课文时,使用工具书、网络,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预习中还有重要一环――动笔画。

在这个环节中,要求熟读课文,动手把生字、新词、难句、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划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考查。(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2)划出生字词语;(3)划出重点句子,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标划过程中,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生词可以用“――”标出,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描写优美的句子用“……”,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加以标记,在课中注意掌握,学习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古人云:“学贵有疑”。预习时还要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问题。在预习课文时,思考问题,并进行质疑,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学而多思、思而有辩、学而有疑、疑而有问。因此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掌握技能和方法远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将预习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一,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之后,自主预习教师下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

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将这句话放在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中,我们可以说:有效的预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诚然,预习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教学的关键内容,在学生预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不是对知识的剖析,而是对学生既有知识的巩固。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不断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认真预习的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教学步伐,获取更多的知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教会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去弄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明确课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预习和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必须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这个内容大多是对课文内容的概述和归纳,或对学习文本提出一些要求,注意到了这一点,预习起课文就会感到有了努力的方向了。二是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都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但许多同学在预习中,往往对这两个方面熟视无睹,以为是无足轻重的,结果对课文的预习就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要很好地重视这两个方面。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都感到陌生而好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者。大多数课文没有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者到互联网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在预习中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而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对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自学文中生字词

这是预习中学生较为注重的一个环节。教师似乎可以不用多加注意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而实际当中,往往就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最容易麻痹大意,最容易出现马虎对待的现象。因此,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教师规范性的指导,学生不仅要注意自学生字词语的音、形、义,还要学会辩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对一些带有典故出处的词语还要弄清词语的出处,原义及引申义,养成勤动手勤查词典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精神。

四、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内容

篇8: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方法有哪些

“预习”这一环抓得好, 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一来, 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由此可见, 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那么, 中年级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把预习当成乐此不疲的学习任务, 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前, 首先应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一开始能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快乐, 那么在以后的预习工作中, 学生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可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选择几篇课文, 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树立典型, 请班上成绩优秀, 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预习课文的体会感想, 现身说法, 让全班同学认识到预习的好处: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从而激起同学们预习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 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 殊不知, 这样根本达不到预习的目的。中年级是介于低、高年级之间的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如能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语文课前预习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信一定会使学生少走弯路, 并且能在课堂中展现才华, 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信心。

1.初读课文, 铲除读书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 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 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 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要将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 就要将课文中出现的“拦路虎”——生字新词读正确, 利用工具书, 弄清字词的音、形、义。这也就是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的意思。铲除读书路上的“拦路虎”。铲除了“拦路虎”, 接下来就要将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思考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仔细读课文, 适当做出批注或不明白的地方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段, 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 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段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分析, 考虑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长期坚持下去, 读书分析能力会逐步提高。

在细读课文过程中, 注意文章内容, 思想意义, 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要做到:读了课文, 我知道了 (懂得了、明白了) 什么?要注意文章结构, 写作方法。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告诉我们的?在预习过程中, 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 可以做上记号, 以备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3.可以了解文章的作者或文中重点人物的生平事迹, 或文章介绍的相关的地点

在预习过程中, 可以就文章作者或者是文中人物或相关地点进行适当的了解。有助于理解课文。例如, 在预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 可以利用网络或手头资料查阅有关爱因斯坦的生平及贡献等。这对于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再如,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时, 可以查阅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 文化特点以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等。了解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不仅对课文的理解有所帮助, 也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阅读的兴趣。

三、预习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 更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在预习过程中也要学会合作, 可与同桌合作, 也可小组合作, 互相检查督促, 取长补短, 以取得共同的进步。

四、及时反馈预习效果

人都有一种惰性, 所以对于预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 这也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搞好预习的一种手段。上课前, 可以让小组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也可以老师自己检查。预习好的同学能在课堂上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 所以信心百倍, 兴趣盎然。对于预习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激励促进预习不够的同学。

总之, 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有质量的预习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有效地的预习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一来, 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很多学生忽视其重要性, 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 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方法上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加以指导。

篇9: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方法有哪些

关键词:课前预习;策略方法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19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预习是指在上课前学生将课堂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独立自学或是合作自学,达到一种探索性的自主学习效果。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在农村中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前有效的预习方法

有些学生虽然进行了课前预习,但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还没有掌握预习方法。所以在预习前,教师应先给学生讲授预习方法,帮助他们明确预习目标。笔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1.读。预习每篇课文时,我都会要求学生用一定的时间读课文,要达到语句通顺畅,读音准确,不添字,不漏字,不换字,不读破句,正确把握语调、语气。对于一些生字,可以利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扫除字词障碍。读后还要思考并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画。在预习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笔,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妙词佳句,并适当做作批注。尤其要特别关注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句子,多阅读并深入体会。

3.摘。学好语文离不开丰富的积累,预习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把文中优美的词句、成语格言、名人名言摘录下来。长期使用此方法,并养成习惯,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

4.想。预习时,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记下来,同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勇于提问,不理解的、怀疑的也要及时写下来,在课堂上可以与老师和同学共同交流。

5.查。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是词,用字典或是其他工具书查阅。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应着重放在理解上,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查阅文章背景资料,尝试自己解决疑问。这样不仅可以扩充的知识面,而且他们在课堂中也可以与教师交流,深入了解文章含义,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6.疑。学生阅读课文后,对于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标记,课堂中认真听讲,再将自己所理解的和老师讲解的做对比,这样可以加深理解,此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提高他们预习的有效性。

为帮助学生长期坚持有效的预习习惯,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预习方法,还应经常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试着让学生自己写课文提纲及预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获着新知的喜悦感。

二、利用渐进性预习策略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精心设计“预习单”,让他们在课前预习时围绕“预习单”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效地运用“预习单”,交流释疑,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遵循渐进的原则,把握好策略,从而不断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教师应对课前预习进行系统指导,如阅读指导方面,从读通课文到熟读课文,从读有疑问到读有收获,分步提高,螺旋上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教师要给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既能获得成就感,也可以和其他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在预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首先,在小组预习中按照优差生搭配的方法,让他们在预习中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带动学习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共同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差生的预习成果,优先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知识弥补。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训斥他们,只要他们敢于开口便给予鼓励及表扬,使优差生共同进步。

重视课内外预习相结合,中高年级语文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及课文中重要人、事、景、物、地点等内容,有些知识课内教材没有提到,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或相关资料让他们进行查阅。同时,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外知识摘抄本,将查到的相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样既达到了有效积累知识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前有效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预习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果,也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学生的预习中,应强化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最终达到最好的预习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 魏琳.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 颜廷安.走出小学语文预习的误区[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4).

[4] 扎西卓玛. 浅谈小学语文预习课与反馈提升课的关系[J]. 求知导刊,2015(6).

[5] 张霞.关于小学语文预习重要性的探讨[J].新课程:上,2015(1).

[6] 张兴文.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浅析小学语文预习后课堂的教学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4(20).

[7] 鲁调绒. 合理设计把握整体加强检测——提高小学语文预习作业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 辽宁教育,2013(9).

篇10:9年级物理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速度曲线”,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实验证明:对刚掌握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一天后可能遗忘20%,一周后遗忘30%,一月后只能保留50%左右,时间越长保留的知识就越少。

因此,对课堂上需要记忆的重点内容应采取这样一些措施:一是在下课前认真小结,及时复习巩固。二是必须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促使学生在课下复习。三是学完每章做好分段复习。总之,多次强化复习是巩固记忆、克服遗忘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2.激发兴趣,明确目的

强烈的学习兴趣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特别重要。教学中要求学生记住某些知识,就要让学生明白记住这些知识的意义,只有当知识有用才有记忆的知识的动力。

3.排除干扰,适应环境

外界环境干扰和自身情绪干扰都会影响物理记忆的效率,因此,记忆时最好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选择恰当的记忆时间,如清晨和夜深人静之时。而情绪的干扰往往产生于情绪低落,或紧急关头。

由于情绪低落时做任何事都无所谓;由于情绪紧张时原来记忆的知识一刹那间回忆不起来;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待情绪稳定之后再回过头来做。要靠自己的意志去排除干扰,积极调整心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做对增强记忆,克服临时性遗忘非常有效。

4.记忆适量,劳逸结合

由于超负荷记忆遗忘率高,物理知识的记忆不能探多求全。切忌集中一段时间连续重复某一内容,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疲倦状态。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抗情绪。合理安排时间,要劳逸结合,适时调整学习内容和形式。

学习物理的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做,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

要想学好物理,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关于这一条,请看以下三条语录: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国文学家)

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道尔顿(英国化学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苏联文学家)

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二、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在以上八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少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七)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八)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九)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十)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十一)体育活动。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好的保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会一种、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要终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能间断,仅由兴趣出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搞体育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好处。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锻炼身体。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以减少睡觉的时间去增加学习的时间,这种办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点好成绩,不能动不动就讲所谓冲刺、拼搏,学习也要讲究规律性,也就是说总是努力,不搞突击。

三、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术,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方向。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就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

以上粗浅地谈了一些学习方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方法也要通过自己去检验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

学习物理的建议

第一,你要自信,物理就是给你讲事物的道理的,道理都听不懂什么听得懂。

第二,要信课本,也就是说你与其等老师来讲,还不如自己看教材先,相信你能够自学会90%,课本毕竟是众多专家历年编的,不会错也不会跳跃性的讲知识。讲究循序渐进,所以看书也一定要静心并从头到尾看。(当然,不是要你尽信所有书,也不是要你所有书都从头到尾看,自己把握)。当然,再这里要赞LZ,能提这个问题说明是准备自己看书预习的,相信你一定能学好。

篇11:小学预习课文的方法有哪些

2、让孩子自己圈出生字。课文后生字有两类,双横线里的会认的字要求在课文中找出并在字的下面画上横线,田字格里会写的字要在课文中找出并连拼音一起画圈,圈出这些生字以便孩子在读文过程中强化记忆。

这两类生字的掌握要求:双横线里的生字要求单独出现会认,田字格里的生字不仅要求会认,还要求会写,写得时候一定要按正确的笔顺,考试时会考;还要求会运用------会组词、会说话。

篇12:小学三年级语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小学中年级教材中长文、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都可能有一种较难懂、较难读、较难理解等的感觉,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及时示范性朗读来解决。

例如在教教古诗《暮江吟》时,教师导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是露似真珠月似弓,多么美的夜景啊!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接着请几个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

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把九月初三夜晚的幽静,美丽读出来,强调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然后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因为大家都能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朗读,更能使学生真切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也是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的重要方法。好的范读不仅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感染了学生,还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朗读方法的指导

二、设计朗读形式

适当的、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朗读形式,主要由朗读要求而定。

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以由几个人或全班全组接续读。为了诱发想象体会意境,可以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刻、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或古诗文,可指导学生小声自由朗读。

为了提高兴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性强或对话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朗读。例如在教《一枚金币》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受不了”和儿子的“受不了”时请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会“怎样”说,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为了强化记忆,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语句也可以齐读。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做到先扶后放,刚开始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比赛。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

学生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受感染性,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语言进行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研读中体验感悟语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感情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必须从品悟语言着手,留给学生足够的读的时间,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入手,通过对关键词的咀嚼,对情景的想象,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受文本蕴涵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

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走月亮》“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看到抱着月亮的小水塘。我通过图文结合紧紧抓住“抱”字。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发现每个小水塘每个小水塘都抱着月亮。

篇13: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指导策略

一预习的主要任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三年级的学生要在读通顺、读正确课文的基础上, 预习生字词, 能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能有选择地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尝试画出重点段落的中心句, 能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等。

二预习布置任务的策略

预习不只是一个教学环节, 更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预习的有效性应在教学新课时体现出来,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真预习, 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使预习有效,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 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 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 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 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 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 学生养成习惯。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检查的方式有:课前看学生的预习记录、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课内提问检查等。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 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从而推动下一次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 只要长期坚持, 经常指导, 学生的预习水平便能不断提高, 就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要随着孩子学龄的增加, 不断给其新的任务、新的刺激,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对课文预习得越透, 教学的效率才能越高。

三健全组织小组学习机制

建立班级学习小组。由语文老师监督, 学习组长具体开展工作, 做到分层管理, 步步落实。

第一, 语文教师是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的主导者, 全面负责学习小组的建立、运行及评价工作。在日常活动中要监督和指导好班级学习小组的活动。

第二, 学习小组成员要保持相对均衡, 在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 各小组应大体一致;男生女生混编, 各小组男女生数应大体相等;分组时适当地征询学生意见。在此基础上, 也可以根据本班情况适当地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第三, 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 规模以5~7人为佳。这样既能保证组内汇集的知识信息、经验量相对较大, 也可保证每个组员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

第四, 选好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小组长为小组活动的组织者, 是小组的核心。一个小组学习的成败, 往往与组长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组长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为锻炼小组成员的管理意识, 小组长也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但不宜变换过多过勤。

四预习的意义

第一, 预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了课前, 在预习中解决, 课堂上花少量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 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预习已掌握的知识点教学时可一带而过, 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上,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预习, 初步进行了探索, 什么地方已学懂, 什么地方还不会, 心中有数, 会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上, 从而使他们听课的指向性更加明确。这样, 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 他们会听得更专心, 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

第二, 预习把课堂探究引向深入。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 而探究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有了课前的预习, 学生课堂上的思考才会更深入, 才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预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往预习, 教师在乎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字词的掌握, 格式化的预习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 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在预习的方式和预习内容上动些脑筋, 推陈出新, 让学生多点自主选择预习的权利,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第二, 注意预习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预习要求不能太高, 过高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 兴趣索然, 要注意因材施教, 优生及学习困难的孩子预习要求最好是有所区别, 如有四项预习要求, 优生要求全做, 而困难生则量力而行, 做最基础的前两项, 这样降低难度, 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求也不能过多, 不要过多过细的预习要求, 以防占用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 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给学生增加沉重的学习负担。在预习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 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加以表扬,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久而久之, 学生就养成了习惯。

第三, 注意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 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 光口头布置的作业, 而不实施检查, 这样的作业等于没布置, 学生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因此, 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 教师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则必不可少。课前预习可分为书面预习和口头预习两种类型。书面预习作业, 教师一定要收上来查看, 但不需做细致批改, 可盖朵“小红花”或写个“好”字。到了高年级, 可让学生互查。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的考评, 交流预习成果,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 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篇14: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方法有哪些

课前预习 语文学习 小学教学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拥有自学能力,学生就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通过课前的预习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很多学生忽视其重要性,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所以有必要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在方法上加以指导。

“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那么,中年级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把预习当成乐此不疲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前,首先应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一开始能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快乐,那么在以后的预习工作中,学生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选择几篇课文,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树立典型,请班上成绩优秀,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预习课文的体会感想,现身说法,让全班同学认识到预习的好处: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激起同学们预习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殊不知,这样根本达不到预习的目的。中年级是介于低、高年级之间的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能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语文课前预习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相信一定会使学生少走弯路,并且能在课堂中展现才华,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信心。

1.初读课文,铲除读书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就要将课文中出现的“拦路虎”——生字新词读正确,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这也就是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的意思。铲除读书路上的“拦路虎”。铲除了“拦路虎”,接下来就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仔细读课文,适当做出批注或不明白的地方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段,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段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分析,考虑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读书分析能力会逐步提高。

在细读课文过程中,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要做到: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告诉我们的?在预习过程中,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以备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3.可以了解文章的作者或文中重点人物的生平事迹,或文章介绍的相关的地点

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就文章作者或者是文中人物或相关地点进行适当的了解。有助于理解课文。例如,在预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可以利用网络或手头资料查阅有关爱因斯坦的生平及贡献等。这对于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再如,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时,可以查阅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以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等。了解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不仅对课文的理解有所帮助,也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兴趣。

三、预习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在预习过程中也要学会合作,可与同桌合作,也可小组合作,互相检查督促,取长补短,以取得共同的进步。

四、及时反馈预习效果

人都有一种惰性,所以对于预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这也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搞好预习的一种手段。上课前,可以让小组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老师自己检查。预习好的同学能在课堂上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所以信心百倍,兴趣盎然。对于预习好的同学予以表扬,激励促进预习不够的同学。

上一篇:安全行车整顿对照检查下一篇:长大,在瞬间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