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选拔制度

2024-05-17

秘书选拔制度(通用8篇)

篇1:秘书选拔制度

What should be done?

·建立区域精英联盟常务委员信息库。

·负责筹划组织每一次区域不同的精英联盟活动,做好联盟的公关推广;

·对联盟常务委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制定精英联盟委员的出勤考评和活动参与的量化考评,以确保联盟活动正常有效的运行;

·安排落实好联盟活动的举办场地和必要的会务材料;

·邀请赛扶校友、商业顾问、或指导老师参与不同主题的联盟活动,来担当活动的经验分享嘉宾;

·准备好每次活动的流程(不同主题、不同的经验分享嘉宾),分配好每期议题的内容,会议前要求会议发言者把提纲上交;

·合理分配每期活动的一位主持人,建议各赛扶团队队长轮流主持。并做好会议记录的撰写和整理。

·担当活动的主持人,在每次活动的主题下,激励联盟委员结合实际案例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

·负责整个精英联盟的融资工作,为联盟活动筹集资金(如年会,校友会);·组织协调部分专案项目的开展;

·优化各团队的资源,包括BA、FA、校友和赞助商资源的整合和分享,促进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Who are qualified to do?

·必须是华南地区(广东和福建两省)SIFEr,在团队有至少一年的工作经验;·积极主动,做事认真负责,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大二或大三的赛扶学生,能够胜任2011-2012一整年区域的SIFE工作。

What benefits your future?

·表现优异者有机会优先获得赛扶中国的推荐,成为赛扶赞助商和合作企业的实习生、兼职或全职员工;

·将有机会可以参加赛扶各类会议,包括会见赞助企业,筹款活动,赞助企业答谢活动,企业专业培训等;

·表现优异者将有机会得到赛扶中国颁发的最佳区域精英联盟副秘书长的证书;·表现优异者可以优先被考虑选拔成为赛扶员工,包括大区项目经理,全职员工等。

Where is the work place?

·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福州、厦门

How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需常驻华南区的EU副秘书长2名

有意向申请者请发送简历和求职信至:赛扶中国华南地区项目经理兼精英联盟秘书长 Kathy Hwang

Email: kathy.hwang@sifechina.org同时并抄送:super.kathy11@gmail.com

Mobile:+86 150 1752 0701

截止日期:9月20日

篇2:秘书选拔制度

[摘要]官吏的选拔制度贯穿着古今社会。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存在着“禅让制”的官吏选拔制度,再到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封建社会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直接当今社会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我们要了解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当代的官吏选拔制度做出正确的认识,才能为我国行政制度改革纳言献策。

[关键字]官吏选拔

考试制度

公务员选拔

对比

启示

无论在动物种族中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会存在着领导者,以将群体聚集在一起,这就是一个群体的“本能”,但是当群体的逐步扩大,若全部依赖于一个领导者便难以负荷群体的正常运转,于是便要扩张领导的助手以保证群体内部事务的正常运转,官吏便由此产生。但是官吏的选拔要有足够的能力协助领导者进行管理,所以要寻找适合的官吏促进管理的有序进行,官吏的选拔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

官吏的选拔制度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主要实行的官吏选拔制度的禅让制,主要是体现在王位的禅让。在中国的商周时代,各级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即奴隶主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子孙世代为官,占据统治地位。由秦及汉,中国进入了封建集权时代,出现了察举制,东汉末年是九品中正制的萌芽时期,隋唐时期出现了科举制。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一)先秦的世袭制

世袭制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帝位及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取代了原来的禅让制而出现。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具有极强的封建性。

世袭制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但是官吏的选拔是在窄狭的世袭范围内选择接班人,不可能保证官吏素质的优化与崇高和贯彻任人唯贤的用人选择,影响国家的发展。

(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 举荐制产生于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事选拔制度,是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西汉的察举、征辟制的出现,标志着荐举制的成熟,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则表明察举制的衰败。

举荐制实施扩大了统治阶级额的选官范围,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束缚,激励了下层人士,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贵族势力,而且在东汉中期还出现了腐败现象,导致所荐之人与实际不相符合。

(三)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设秀才科。隋炀帝时又建进士科,以“试第”取士,并创立了以公开考试、择优选才为特征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创于隋代,形成于唐代,发展完备于宋代,强化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3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主要选拔制度,也是我国古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科举制的考试僵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科举制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开的考试选拔制度,为社会下层人提供了一个晋升渠道,加强了中央集权,传播了儒家思想,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在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当代官吏选拔制度

我国公务员制度始于8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15年的历史。过去我们干部选拔方式极为单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选拔制度,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形成。而当代公务员的选拔方式包括:公务员考试、调任、选举、军转干、选调生。虽然在这几类的选拔条件不相同,录取职位也不一样,但是这几类方式都是以考试为基础的录用机制,在合乎条件的情况下仍需进行考试录取。

(一)公务员考试

我国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基础是考试录用制度。选拔考试制度法制化是公务员管理法制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高效的保障。考试也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主要渠道。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与面试,笔试主要有两大题型:行测和申论。

公务员考试为广大优秀青年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而且同时也为政府筛选了优秀人才。

(二)调任

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简单地说就是:调离原职担任新职。但是因为调任所适用的职务层次要比录用高,所以对于调任人员要求也会相对提升。在2008年出台的《公务员调任规定》,明确指出调任人选的应具备的条件、调任程序等,对于调任做出了明细的规定。

(三)选举

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逢进必考。按照法律规定,经选举产生的政府、人大副职也具备公务员资格,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后,也可以成为公务员。

(四)军转干

军转干部是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

(五)选调生

选调生也属于公务员系统,但与普通公务员有一定区别的。选调生必须为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毕业生,他们是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而被选调的,所以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必须为党员、学生干部等。2000年,发布的《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对做好“选调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六)当代选拔制度的弊端

1、“回避”政策。虽然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十二章回避中有规定“国家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萝卜坑”等现象。

“回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多人的利益,但是也会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失,有的人才拥有才干,适合招聘的岗位但会因为本身的身份而不合乎标准没有竞选的资格。

2、公务员面试环节不够完善。在公务员考试中面试环节中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质,因此,应该加强在面试环节中的监管力度,增强面试环节的客观性。

三、古今选拔制度的对比

(一)选拔方式

明清时代的正式考试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是:与学校相结合,即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通过学校,取得一定的学生资格。要先通过县学童试、府试,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当代的公务员考试也是有一定的学历要求的,但是对于不同的公务员岗位具有不同的要求,而公务员考试分为:国考和省考(地方单位和乡镇公务员),考生可自由选择考试。

(二)考试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在考试时间上并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中是有明确的时间规定的。

在年龄限制方面,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不涉及的,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而在现代,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必须在18—35周岁的范围内,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四、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对当代的启示

辩证的看待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对于我国当前的人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官吏的选拔制度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官吏制度的发展进程体现了官吏制度的时代性,选官范围由在少数贵族阶层向广大平民阶层开放,逐渐拓展官吏选拔渠道,以广泛发现人才,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民主思想。因此,对于官吏的选拔制度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基本国情和时代要求不断改善,才能选拔出适合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科学、民主、严格的监督机制是公务员选拔的保障

从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缺少监督机或是监督机制作用未能发挥始终,最终走向衰亡。因为监督机制的缺乏导致贿赂、徇私舞弊等官制腐败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选拔机构的正常运作。因此,为使选拔机构的正常运行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机构。

(三)遏制“官本位”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

古代官吏的选拔制度中畸形发展的读书做官道路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而官本位思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因此为遏制官本位思想,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市场化进程,营造创业富民环境,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促进“民本位”观念的推广和强化。

参考文献

[1]蔡放波.中国行政制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6.

[2]金开诚,姜丹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科举[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5.

[3]李云天.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N].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网,2012—4—4. [4]王波.浅析中国古代玄关制度的积极因素[J].黑河学刊,2011第09期(总第170期).

[5]古代人才选拔制度[N].中国网,2009—3—30.

篇3:高考制度与人才的选拔

关键词:高考,人才,选拔

自古“得人者昌, 失贤者亡”, 好的人才选拔制度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1951年, 我国实行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统一招生考试选拔人才。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废除了十年, 使新中国一度面临人才断流、科技停滞的危机。到1977年, 国务院才宣布恢复高考, 到现在已经30年, 30年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其中人才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如何做到使高考最大限度的发掘人才呢?这要从高考制度的弊端着手。

一、高考制度的弊端

1、固定的考试模式, 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老师照本宣科, 学生死记硬背, 然后在试卷固定地位置填上唯一的答案。唯一的答案, 这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扼杀!个人兴趣爱好受到压抑, 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接受和模仿!高分低能的学生层出不穷!

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中国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 高考是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的的, 然而现行的高考已背离了这一目的。

2、狭隘的考试范围,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教育部门、政府乃至社会无不将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高考已经从“学什么, 考什么”异化为“考什么, 学什么”。考生必须学习高考范围之内的科目, 无论喜欢是否。这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无异于明清的“八股取士”!这样狭隘的高考不仅没有对人才教育做出良性的引导作用, 反而形成了负面的导向作用, 使人变成高考的奴隶。

近日, 湖南省做出关于普通高中“不得文、理分科”的规定。我暂且不讨论这一规定能否实行下去, 对学生来说, 湖南省教育部门出发点是好的, 学文的有理科的素养, 学理的也有文化方面的素养, 促进全面发展。

3、“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下, “差生”跌进深潭

很多人因为几分高考分数的差别, 命运就得到巨大的改变。这些“名落孙山”的高考学子, 他们本身并不是“差生”, 智商并没有多大差别。但是高考却让他们变成了“差生”, 甚至一下子从天堂掉进了深渊。教育不是将一部分人送上天堂, 将另外一部分人赶入深渊。而是该上天堂的人还是上天堂, 落入凡尘的人升入天堂, 让走入深渊的人救回到凡尘!

古人将“为政之道”归结为“要在用人”。祖国建设就是充分利用各种人才, 考高制度下如何利用这些人才,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用人单位过分注重文凭, 高考舞弊之风盛行

高考就是根独木桥, 通过了将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的文凭, 这很大程度助长高考舞弊之风。高考泄题事件每年都有, 作弊在不断升级。从某种角度看考场成了某些新技术、高科技的“竞技场”!

在各种考试中通过作弊长大的孩子, 道德观念在扭曲, 诚信在丧失。我们国家建设能依靠这些具有高的文凭但道德观念扭曲、缺乏诚信的“人才”吗?

二、关于高考制度的思考

高考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对人才的选拔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所以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废除高考。但是, 弊端的产生, 问题并不在于高考制度本身, 而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所有问题全都推卸到高考。高考现状况反映一些问题, 找到根源对症下药是关键。

1、增加我国高等教育资源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随着改革开放, 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期望与日俱增, 然而可供分配的资源短缺, 无法满足广大人民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望, 势必竞争惨烈。增加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是必然!

2、丰富人才选拔制度

人才选拔制度单一, 高等学校选拔主要方法就是高考。任何一种选拔制度都有弱点, 高考也不例外。因此需要其他的选拔制度来与它相互弥补。不同的人才选拔方法的侧重不一样, 那么选拔的人才也不一样。而现在社会把选拔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重任全推在高考身上, 致使高考制度要用自己有限的能力来承担所有的任务, 造成高考制度的不堪重负。因此, 需要探索和尝试其他选拔人才制度。

3、完善高招制度

现行的高招制度单一, 分数就是硬道理, 都是高考分数高低为主要依据。不综合考察其他能力。再者高考把考生通过分数排名, 让所谓的“重点大学”优先录取, 其他大学依次按等级录取。这种招生制度固化了学校的等级性, 也把人才分成了不同的等级, 从而强化了全社会的等级意识。不思进取的重点大学学生仍然能够获得好的教育资源, 对那些积极进取的普通大学学生是不公平的!

不可否认, 自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 高考还是作为一种较为公平的人才选拔体制, 它为中国的人才培养、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对人才数量、质量、和多样性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现行的高考体制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瓶颈。

高考制度需要完善!但要考虑中国现在的国情, 不可一蹴而就, 要循序渐进, 解决一系列出现的问题, 使高考制度日趋完善, 充分利用人才, 达到高考最终所要承担的任务, 这是名族复兴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乔尘:《社会民声:细数高考十弊端》, 2008年3月20日。[1]乔尘:《社会民声:细数高考十弊端》, 2008年3月20日。

篇4:防止潜规则“绑架”官员选拔制度

尽管从当前的各种信息来看,袁某的“火箭升迁”和现有官员选拔制度并无明显冲突,可父女在同一处为官,且父亲还是扬州重要主政官员,自然难以彻底消除瓜田李下的嫌疑。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官员子女“火箭升迁”的背后,往往少不了父辈的各种影响,给人一种隐性的潜规则“绑架”官员选拔制度的担忧。

这些选拔表面看起来,似乎程序各方面都无明显瑕疵,但背后却多有种种难以言明的考虑,这正是在新的条件下,少数官员巧妙“规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而出现的新动向,值得人们反思和关注。

从近来曝光的一些“火箭升迁”的个案来看,无不透出这样的端倪:一方面部分案例已被查出确有程序不公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被“破格”升迁的,多是出自官宦之家。同等的教育经历或工作能力,为什么平民子女“破格”提拔的相对较少,这很容易引发人们的疑问。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完善相关公职人员任职“回避”制度。从扬州这起案例来看,当地也意识到了需要回避,从袁某报名到常委会票决,袁某父亲全程回避。但这样的回避,显然难以令人放心。他人虽然回避了,但权力的影响力却没有“回避”。

当然,回避制度并非万能,而且实事求是说,官员子女中也不乏佼佼者,回避制度不能无限扩大,否则对有能力的官员子女也不公平。要让官员子女升迁经得住质疑,治本的办法,还是完善官员选拔制度,通过透明公开的程序,让潜规则失去暗中交易的可能。

比如,当前可以推进新任官员家庭成员信息的公开,至少直系亲属中如有从政的成员,必须要将信息公开。通过给公众监督创造条件,或能對选拔公正起到一定倒逼作用。

(人民日报10)

篇5: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企业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公司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根据《中国共产党 章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总公司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工作规则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㈠党管干部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原则;

㈡管人与管资产、管人与管事相统一原则; ㈢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㈣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㈤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㈥民主集中制原则; ㈦依法办事原则 ; ㈧分类分层管理原则。

第三条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适应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公司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及以下、副厂处长以上领导干部。

第五条 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职责,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选拔任用条件

第六条 公司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㈠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 验。

㈡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对搞好企业充满信心,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立志改革开放,依靠广大职工办企业,工作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㈢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经营管理能力强,熟悉本行业务,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具有金融、科技和法律等方面基本知识,善于根据市场变化作出科学决策;具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㈣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以身作则,求真务实,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㈤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第七条 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㈠应当具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在下一级任职的经历;

㈡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㈢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㈣身体健康;

㈤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

第八条 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第九条 一般应从后备干部中选拔。第三章 干部任免、聘任

第十条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产生各级党委、纪委成员及其负责人。

第十一条 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负责人的产生按有关规定履行民主程序。第十二条 党群部门领导干部按规定权限实行委任制。第十三条 行政领导干部实行聘任制度。

㈠ 聘期一般为三年,任期届满,根据工作需要及本人意愿可以续聘。

㈡ 新聘任的领导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经考评胜任现职的正式聘任,不胜任的予以解聘。

第十四条 领导干部任免、聘任,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㈠ 采取领导推荐、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民主推荐、自荐及公开招聘的方式产生人选;

㈡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推荐人选进行考察,会议研究,提出建议人选。

㈢对新提职或副职提正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公示。㈣党委、董事会、总经理按规定程序任免、聘任(解聘)。

第四章 后备干部管理

第十五条 实行后备干部工作制度。

第十六条 在党委领导下,组织(人事)部门具体负责选拔、培养和管理。第十七条 后备干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己、勤政廉洁。

㈡子公司、部厅后备干部一般在45岁以下,厂(处)后备干部一般在40岁以下。

㈢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㈣具备与拟任岗位责任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㈤ 作风民主,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第十八条 后备干部与在职干部的比例:正职2:1以上,副职1:1以上。

第十九条 后备干部人选的系统推荐选拔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㈠组织(人事)部门提出推荐选拔方案,报同级党委主管领导审定后实施;

㈡组织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

㈢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后,提出人选建议; ㈣报党委(常委)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㈤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并纳入日常管理。第二十条 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制订培养计划,落实到岗、到人的培养措施。通过岗位交流、挂职锻炼、设置助理等方法,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

第二十一条 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 有计划地选送高层次岗位的后备干部到国家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先进企业或国外培训。

第二十二条 对后备干部每年调整一次,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始终保有一支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后备干部队伍。

第五章 公开选拔、竞聘上岗

第二十三条 公开选拔、竞聘上岗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公开选拔、竞聘上岗适用于选拔各单位、各部门的行政领导干部和党群部门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要运用市场机制,面向社会和全集团进行;竞聘上岗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进行。

第二十四条 特殊或急需的领导人才,可采取多种方式从社会上招聘。第二十五条 各子公司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自行在公司集团或面向社会(含海外)公开招聘领导干部。

第二十六条 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工作在党委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㈠成立竞聘领导小组,负责竞聘工作的组织协调。㈡成立竞聘工作办公室,在竞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组织竞聘工作。

㈢公布竞聘职位、岗位待遇、报名条件、竞聘程序、方法等,组织报名。

㈣通过对报名者的资格审查和素质测评,每个岗位一般不少于2个人的竞聘人选。

㈤对竞聘人选进行面试答辩,提出评议意见,报竞聘领导小组。

㈥组织(人事)部门对竞聘人选进行考察,形成材料报党委。

㈦党委讨论提出建议人选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 任免(聘任)等手续。

第六章 民主推荐

第二十八条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一般应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

第二十九条 党委、纪委换届,根据上级党委批准的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职数,同级党委组织所属党组织酝酿推荐两委委员候选人。个别提拔任职,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第三十条 党委、纪委换届,产生两委委员候选人应当经过以下步骤: ㈠召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确定下届党委、纪委组成原则; ㈡党委下发关于推荐本单位两委委员的通知,组织所属党组织酝酿推荐,根据多数党组织的意见,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 ㈢党委对初步人选进行考察并根据考察结果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第三十一条 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第三十二条 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第七章 考察

第三十三条 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严格考察。

第三十四条 考察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第三十五条 考察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㈠组织(人事)部门制定考察工作方案; ㈡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全面进行考察; ㈢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调整或任用的建议方案,向党委报告。第三十六条 考察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建立考察文书档案。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㈠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 ㈡主要缺点和不足; ㈢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第三十七条 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人员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第八章 酝酿

第三十八条 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考察前后,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充分酝酿。

第三十九条 酝酿应当根据领导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党政领导班子有关成员中进行。职能部门领导成员人选,应当征求上级分管领导成员的意见。

第九章 讨论决定

第四十条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常委)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人选意见。

第四十一条 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前,应当征求委员(常委)和行政主管领导的意见。

第四十二条 党委(常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或者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 清,避免久拖不决。党委(常委)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常委)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四十三条 党委(常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㈠党委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聘任或解聘)理由等情况; ㈡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 ㈢进行表决,以党委(常委)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第四十四条 副厂处以上领导干部的职务变动,应当按照规定时限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四十五条 总公司根据需要有权直接向下属各单位委派、交流、调动干部,并有权纠正其不正确的任免(聘任或解聘)等事项。

第十章 任职

第四十六条 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是指对拟提拔的党群领导干部提出初步意见、对行政领导干部决定建议人选后,通过一定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明示提拔对象的有关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广泛 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任用。

第四十七条 公示的对象为拟提拔的领导干部,平级变动、兼职的不进行任前公示。

第四十八条 公示内容为拟提拔干部的自然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文化程度、籍贯、职称、现任职务、拟任职务和主要工作经历等。

第四十九条 公示范围: ㈠拟提拔为总公司机关部厅、直属处室副职以上领导职务和直属单位、子公司正职的,在全公司公示。㈡拟提拔为总公司部厅(含新钢代行总公司职能的部厅)下属处室(含新钢代行总公司职能的直属处)正职、副职的,在总公司部厅、处室及专业系统公示。㈢拟提拔为总公司直属单位、子公司的属于总公司直管的副职领导干部,在本单位、拟任单位及总公司部厅、处室公示。

第五十条 需在全公司范围公示的,通过《公司日报》或公司电视台进行;需在局部范围公示的,以“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文件形式公示。

第五十一条 公示期一般为七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按规定办理任职手续。第五十二条 对决定任用的领导干部,由党委(常委)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

第五十三条 领导职务的任职时间,按照党委任命文件或行政聘任文件行文时间计算。

第十一章 交流、回避

第五十四条 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㈠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㈡提倡专业技术干部与管理干部,行政干部与党群干部之间的交流,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㈢同一单位(部门)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交流。㈣干部交流可以在公司集团各个成员单位、部门之间进行。㈤交流的干部接到调令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任。第

五十五条 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配偶,父母,配偶的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配偶的兄弟姐妹。有上列亲属关系,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实行任职回避: ㈠在同一领导班子中任职的; ㈡同时在有直接隶属关系的领导班子中任主要领导职务的; ㈢一方在领导班子,另一 方在其分管的部门及工程、投资项目中任领导职务的;

第五十六条 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㈠本人提出回避申请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回避建议; ㈡按领导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常委)进行审核和做出决定。

第五十七条 回避双方职务不同的,一般由职务较低一方回避;职务相同的,根据工作需要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中一方回避。

第五十八条 新任用或新调入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或调入前,应如实报告应回避的关系,并及时申请回避。因婚姻、职务变化等情况新形成的回避关系,当事人应当及时申请回避。

第五十九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党委(常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第十二章 考核与 民主测评

第六十条 实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党委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组织实 施。计财部门负责提供经营指标和财务数据;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依法经营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情况进行核实评价;纪检部门负责对党风廉政建设和违纪情况作出评价;工会负责做好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工作。

第六十一条 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岗位责任制为依据,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

第六十二条 应当采取以下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 ㈠日常考核。每月主管领导对下属完成岗位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组织(人事)部门每月有计划地与部分领导干部谈话,听取干部、职工的反映和意见,掌握领导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㈡考核。每年年终结算和审计结束后进行。采取确认目标,自我考核和述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主管领导逐级考核,专业职能部门考核,组织人事部门认定的方式进行。

㈢离任或任期届满考核。被考核者按任期目标责任书内容提出述职报告,经审计部门审计,组织(人事)部门会同工会进行民主测评后,根据日常考核和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做出综合评价。第六十三条 考核结果作为兑现分配、奖惩和职务晋升降免的依据之一。

第六十四条 实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工作制度。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工作在党委领导下,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干部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评议测评本单位的领导干部。

第六十五条 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委员会成员由同级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和组织(人事)、纪检、工会、审计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机关部厅、处室由机关党委成立相应的评议测评小组,组织对机关部厅、处室领导干部的评议测评。

第六十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干部的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一次,与领导干部的述职同步。既要评议领导班子,又要评议每名班子成员。

第六十七条 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㈠由单位主要领导向被评议的领导干部和职工代表宣讲目的、意义和要求。㈡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听取民主评议对象的述职。㈢可采取座谈会、个别谈话和无记名填写民主评议干部测评表等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民 主评议。㈣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委员会对评议意见和测评表进行汇总,对被评议、测评的领导干部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确定评价档次,向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职代会团(组)长联席会议报告后报送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第十三章 免职、辞职、降职、退出领导职务 第六十八条 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㈠在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

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㈡ 不胜任现职的。

第六十九条 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 按下列标准认定: ㈠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是非不分;不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决议、指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工作造成重大影响。㈡对所管单位或所管工作连续半年打不开工作局面;所管单位或所管工作长期处于后进状态。㈢单位屡次发生重大不稳定问题或发生重大安全、设备、质量责任事故,并造成重大影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㈣容不得不同意见,难以与班子其他成员合作共事,对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严重不团结负有主要责任。㈤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 下,造成严重不良影响。㈥以权谋私,为配偶、子女和亲友就业、录用、调动、提职、晋级、入党、出国、经商等谋求特殊照顾,造成严重影响。㈦违反干部人事工作制度,任人唯亲,封官许愿,在用人上造成重大失误和影响。㈧因身体健康状况原因,难以履行现岗位职责。㈨在紧要关头和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危时不能挺身而出,旁观退缩。㈩其他违反党纪、政纪,造成严重影响或重大损失。

第七十条 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㈠ 因公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有关规定向有关组织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㈡自愿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行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自愿辞职,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批。任免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答复。未经批准,不得擅离职守;擅自离职的,给予纪律处分。㈢ 引咎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㈣责令辞职,是指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领导干部任职期 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拒不辞职的,应当免去现职。

第七十一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业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第七十二条 实行领导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制度。㈠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或工龄满三十年的领导干部,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到法定退休年龄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㈡部分达到内退年龄的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经组织批准,可以安排调研员岗位,协助领导班子工作,不纳入定员编制,保留原职级。

篇6:干部选拔与培养制度

后备干部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党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也是使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基础。为加强我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德才兼备干部标准和干部“四化”方针,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选拔各级后备干部。

选拔后备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

2、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5、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6、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的原则;

7、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

8、统一调配使用的原则。

二、后备干部的标准与条件

1、政治上立场坚定,拥护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突出;综合素质好,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清正廉洁、为人师表、党性强、作风正派;有较好的群众关系,群众评价好。

2、文化程度应在大学本科以上,正职后备干部年龄在45岁(含)以下,副职后备干部年龄在40岁(含)以下。特别要注意选拔3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

3、正职后备干部,一般应是同级副职,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下一级正职,也可列为上一级正职的后备干部。副职后备干部,一般应是下一级正副职。

三、后备干部的数量

建立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证学校长足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各级党组织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学校的工作需要考虑,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做到结构合理(年龄、专业、性别等),优势互补。后备干部的数量:正职达到1:2的比例,副职不少于1:1的比例,其中比较成熟、近期可选拔使用的人选一般不少于后备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还要注意有一定数量非中共党员干部。

四、后备干部的推荐程序

选拔后备干部,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较好,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具体程序如下:

1、民主推荐

领导个人推荐:现任校领导提出个人推荐意见。

群众推荐: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推荐。科室、年级组可推荐本部门或其他部门的后备干部人选。

其他形式推荐:教代会主席团、工会委员会会议推荐;个人自荐。

2、公示:办公室将不同推荐形式推荐的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一周。

3、后备干部名单产生:校领导对不同推荐形式所产生的建议名单,进行审查和考察。在民主推荐和认真考察的基础上,报党委讨论确定。

五、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

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要列入基层党组织工作计划,培养教育应坚持因人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要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使其逐步具备拟任职务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采取以下措施:

1、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理论培训;

2、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并重的原则,给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等管理和领导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他们担任一定的职务,放到一定的岗位上锻炼;

3、鼓励后备干部在职学习攻读学位,有计划地优先选送后备干部参加各类会议、培训学习、考察等;

4、各单位建立领导干部培养后备干部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校长要关心后备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生活情况,要定期不定期地找后备干部谈话,肯定、鼓励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和缺点,深入细致做好工作。

六、后备干部的管理

(一)对后备干部进行分层次、动态管理。在严格考察的基础上,将那些不适合继续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同时将新发现的优秀分子,及时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使后备干部队伍保持动态平衡。对已经成熟的后备干部,要适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使用后备干部,由学校统一调配使用。提拔领导干部,一般要从后备干部中挑选。

(二)坚持对后备干部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思想品德、工作表现和廉洁自律情况;政治理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情况;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的提高情况;与培养目标的距离以及原有缺点、不足的改正情况等。要全面考察后备干部,不仅要了解他们工作思想方面的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有关情况。要特别注意考察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廉政情况和发展潜力。

考核工作结合考核分层次进行。

(三)学校根据考核情况,分别对后备干部进行适当的调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

1、发现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经济方面有问题的;

2、工作表现一般,发展潜力不大的;

3、身体状况不适宜担任领导工作的;

4、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更能发挥作用的;

5、其它原因不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

(四)建立后备干部档案。后备干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后备干部简要情况表、考察材料及培养方案、民主推荐和公示情况、民主评议情况、考核情况、培养和奖惩情况等。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后备干部档案实行统一管理。

篇7: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

关于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

为进一步健全公司干部选拔管理机制,加强公司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建立具有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解决好本公司后备干部“量不足、选不准、用不上”问题,特制定本制度。

一、后备干部选拔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

2、工作效率高、办事能力强

3、大专以上学历;

4、35岁左右,身体健康;

5、遵守本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后备干部可优先在本公司符合条件的党团员、职工代表和先进工作者中选拔。

二、后备干部选拔程序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具体做到“四公开两民主”。

1、公开报名:公司将后备干部的条件以文字形式在公司中公布,符合条件的职工自愿报名,以科室为单位汇总后报公司党支部;

2、民主推荐:公司领导、党员、职工代表可向公司党支部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人选;

3、公开考试:党委统一组织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基础知识考试,再按比例进行面试,笔试。面试要侧重考察后备干部人选的综合素质;

4、民主评议:将考试合格的后备干部人选在公司公布,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后备干部人选;

5、公开考察::公司领导、党员、职工代表及公司主要成员组成考察组,在全公司范围内采取以调查、谈话等方式对后备干部人选进行考察;

6、公开结果:按照规定名额,确定后备干部人选,并公开结果,接受监督。

三、后备干部培养教育

公司要加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力度,规范培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建立公司干部帮带后备干部制度,明确帮带的对象、内容和时限,提高后备干部实际工作能力;二是进行素质培训,公司每年要对所有的后备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训政策法规、经济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如何化解内部矛盾及警示教育等内容,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能力,每年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3天;三是举办技能培训班,根据后备干部专长和公司实际,分期分批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后备干部的专业技能和自身能力;四是进行再教育和党务培训,依托各级党校和成人学校,组织后备干部进行学历教育,对素质高、能力强、威信高,并且积极要求入党的后备干部,公司要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培训,加强其党性教育,并按程序优先发展入党。

四、后备干部锻炼使用

公司要积极创造条件,大胆使用后备干部。一是安排后备干部在公司岗位锻炼,提高其组织协调能力;二是安排后备干部协助公司主要干部开展工作,提高其领导决策能力;三是安排后备干部到公司相关科室锻炼,适时任职;四是安排工作能力强、干部职工认可的优秀后备干部到公司各岗位任职,解决“备而不用”的问题。

五、后备干部监督管理

公司必须建立管理规范、考核科学、制度健全的后备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台账管理制度,公司要将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培养锻炼期间表现、民主评议情况统计造册,建立个人档案,并报总公司备案;二是谈心汇报制度,公司领导每半年要与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集体谈话,每季度与后备干部进行一次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后备干部的动态。后备干部要定期以书面形式将个人思想和工作情况向公司党委汇报,汇报材料归入个人档案;三是年终评议制度,公司领导、党员、职工代表每年底对后备干部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后备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个人能力低、表现差、威信不高的,要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同时把优秀青年适时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实现动态管理。

六、后备干部报酬待遇

篇8:分析边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关键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干部

边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以《干部任用条例》为指导, 按照“正确引导, 严格程序, 健全制度, 强化监督”的思路, 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 有效地提高了选人用人质量, 推动了人事机制改革, 为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组织保证。分析边疆干选拔任用情况如下:

一、分析边疆干部选拔任用基本情况

边疆干选拔任用, 在地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 结合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工作, 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 依照选拔程序, 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 拓宽选人渠道, 前后有公开选拔、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县直单位干部选拔等, 调整提拔干部, 平职调整交流, 为边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分析边疆干部选拔任用主要做法

1、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边疆干选拔任用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提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等政策法规列入中心组学习和民主生活会重要内容, 县委领导带头学习, 熟悉掌握。在学习中, “突出一个重点、坚持两个结合”, 以贯彻落实《条例》为重点, 坚持把学习《条例》同本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坚持把贯彻《条例》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 不断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加大学习宣传力度, 把“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的重点内容, 同时结合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工作, 将中组部《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和严肃换届纪律的“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通过宣传栏、横幅、手机短信、网络、媒体等方式, 营造良好的换届氛围, 并及时将《严肃换届纪律宣传手册》和《严肃换届纪律提醒卡》发送给相关人员, 领导干部和组工干部按要求作出了严肃换届纪律的书面承诺;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 真正使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有关干部选拔任用的政策法规和要求, 为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夯实思想基础。

2、提高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 始终坚持按章办事, 严格程序, 做到了坚持原则不动摇, 执行标准不走样, 履行程序不变通。

一是坚持发扬民主, 把好推荐关。民主推荐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公认原则的具体体现。在这方面加大了力度, 明确规定, 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干部必须履行的程序和不可逾越的制度。在单位进行民主推荐时, 要求须有80% 以上的干部参加, 每次民主推荐前, 组织部都在对干部选拔调整的对象、数量进行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认真确定民主推荐的范围、时间、对象和推荐方式, 真正做到精心组织, 操作规范, 保证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严格用人标准, 把好考察关。在选拔任用干部时,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 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标准, 坚持“群众公认, 注重实绩”的原则, 坚持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予提拔, 政绩不突出的不予重用。考察对象确定之后, 由县纪委、组织部、人社局组成的干部考察组, 及时发出考察预告, 通过不记名投票、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形式, 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 全面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 增强了考察干部的准确性。在组织考察时, 明确要求考察过程既要坚持群众路线, 又要认真核实辩明真伪, 从政治上、廉洁上、工作实绩上严格把关。

三是严格工作程序, 把好决策关。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之前, 都主动征求县纪检委的意见。做到“三不上会”, 即没有经过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不上常委会, 没有考察材料的不上常委会 , 没有征求纪检组意见的不上常委会, 严格按照《党委 (党委) 头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的要求, 开好常委会, 做好干部任免工作。

3、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有序操作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 始终把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作为做好干部工作的重要措施来落实, 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制度, 不断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 为选准人, 用对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引入竞争机制。结合人事机制改革和实际情况, 提出竞争岗位, 制定了《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方案》, 积极推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经过报名、审查、笔试、组织考察、面试、常委会研究等程序竞争上岗。

二是实施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根据有关文件要求, 在开展了科级及以下干部的轮岗交流, 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增长干部的见识才干、丰富经验, 促其快速成长, 为干部的进一步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不断完善审计制度。根据有关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要求, 对负有经济责任的部门领导干部, 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县纪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 审计结果报送县委领导。

四是全面推行任前公示制。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 把干部任前公示作为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进一步扩大监督范围, 加大监督力度, 有效地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 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对公示期间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 要认真对待, 一一进行细致的调查核实, 如实向县委汇报。通过实行任前公示, 加大了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监督力度, 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质量。

五是建立干部定期述廉制度。纪委每年开展领导干部公开述廉活动, 要求每位委领导每年写出书面述廉报告, 并在机关全体干部大会上进行公开述廉。述廉的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 遵守和执行中央、区党委、地委有关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以及对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情况。述廉结束后, 在全体干部中发测评表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建设情况测评, 测评结果由县纪委汇总后, 向县委汇报。

三、分析边疆干部选拔任用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努力的方向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总的情况是好的, 但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是干部考察评价体系及不同层次、不同职务特点的政绩考核体系尚不够完善;二是干部选拔渠道, 领导干部竞争性机制还不够完善。对此, 作了认真分析和深刻反思, 将努力在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和改进。

1、进一步加大干部工作政策法规执行力度

在严格执行干部工作政策法规的基础上, 注重抓规范、抓深化。抓规范, 就是今后进一步注重“四严”:严格坚持原则, 正确把握干部工作方向;严格执行标准, 准确把握选拔任用尺度;严格履行程序, 规范选拔任用过程;严格遵守纪律, 恪尽职守, 公正廉明。抓深化, 就是结合实际, 进一步细化、落实干部工作政策法规。

2、进一步探索竞争机制, 科学构建人才梯队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总体要求, 从思想上找差距, 从机制上求突破, 从工作上找抓手, 积极与地委组织部沟通探索建立科级干部晋升渠道和机制, 搭建择优平台, 加大激励力度, 让能干者有位置, 想干事者有机会, 能干成事者有地位, 形成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符合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梯队。

3、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 小兔运南瓜》教案下一篇:2010春语文教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