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书生对五个好习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2024-04-08

一介书生对五个好习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通用9篇)

篇1:一介书生对五个好习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为使人生过得充实精彩,就要养成一些好习惯。养成好习惯就要遵循成长规律,且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习惯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养成主动学习、认真负责、自我管理、拥有爱心、尊重他人等五个好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

关键词:好习惯;人生;精彩;实践;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前段时间,我校校长到连江、罗源几所中学考察后,印象较深的是校园内看不到纸屑等垃圾。想象一下:假如每一位师生都养成不乱扔废纸等垃圾的习惯,校园就看不到废纸垃圾了。

习惯是可以培养的,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成初步的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我们该如何培养好习惯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做一个有心人。心理学家经过分析,认为一个人主动学习、认真负责、自我管理、拥有爱心、尊重他人等五个方面的习惯是最重要的,是影响一生的。

一、主动学习,积淀人生文化底蕴。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读书活动,每两周安排一节课要求非毕业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到图书馆读书。好的老师,就应当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阅读时间,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一位图书管理员通过学生借书卡上的借书记录,知道读者将来有没有发展前途。借书最多的和最少的,都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只有对读书加以选择,并在一段时间内阅读同一方向书籍的学生,将来最有可能成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读什么书就决定了成为什么人。

哲人说过人生三快事:美酒、挚友及枕边书。最近我也喜欢上了读书,常有“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的雅致与痴情,天气热时,已坚持三个月早上四点多醒来读书,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觉得读书效率很高。每周早上至少三次下班督修,以便记住班上学生姓名,半期考后,观察得知学习成绩前10名中常有6人进入教室晨读,可知主动学习就会有成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就是早起读书的典范,常早晨五点多起来读书,人们都欣赏他读书的毅力。近来,我主动到班级学习听课36节,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其中吴雄心等多位教师所上的课简约、灵动、心动、轻松、到位。

二、认真负责,践行人生阅历。

负责就是担当,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尤溪一中的校训是:“做一位有责任感的人。”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习惯,需要给他一些实践的机会。金峰属于商贸重镇,有一个16岁的中学生想出国留学,父母没有很多钱,孩子也明白,与爸妈商量建议只给他提供第一年的学费就够了,生活费和以后的学费他会通过打工去挣,父母经过深思,与孩子提出一个要求,出国留学前,要去尝试一个模拟留学的方案,即利用暑假这两个月时间自己到外边去租房子住,去打工挣钱,去继续学习英语,如果能做得好了,就证明自己能够对自己负责,就可以考虑出国留学。

孩子答应了,并按要求都做到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能够独立,能够对自己负责。孩子出国学习多年,归来回国创业。儿子对妈妈说:“要是没有你那么磨炼我,出国之后,也许会把留学当作度长假,把父母的钱花光了一无所获地回来。”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被过度满足的孩子不可能得到快乐,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会认真负责,才会打破富不过三代的怪圈。聪明的犹太人常让学走路的小孩摔倒而不去扶起来,让他自己站起来,这就是从小培养他自我管理、认真负责的习惯。12月3日上午听了黄美芳老师的公开课《蝉》,引申出人要好好活着,谈到工地工人月薪七八千元,而自己只有三四千元,没有心理不平衡,昨晚做课件备课到深夜。这充分体现了黄美芳老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我觉得当一个人不把钱看得很重的时候,他就会考虑生命的质量与人生价值。

三、加强自我管理,遵循人生成长规律。

我们要求学生要吃早饭上学,要求学生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有走样,吃有吃样,开会有开会样;禁止学生在课间时间到食堂买零食,特别不许边走边吃边扔这种坏习惯;不迟到,不早退,不得在课堂玩手机或睡觉;提倡子午睡,午休半小时,可抵晚上两个小时。我习惯10点睡,4点多醒,天冷了5点多醒,午睡0。5~1小时。因为有午睡,人不易老,且才有旺盛的精力集中下午学习,厦门大学教授,我校61届初中校友李堂秋说:“学习要讲究方法与效率,不提倡汗水加泪水。”现在在清华大学读博士的二中学子郑心遥,据她父亲说她就有午休的好习惯。因为良好习惯一旦形成等于储存了一笔良性成长的资本,这些资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上,则可以随即提取“利息”。

四、拥有爱心,增添人生正能量。

冰心老人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一个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的人,就会给社会增添正能量,就会做好事,说好话,更有自信心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内核是爱。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采用鼓励信任的办法对待胆怯的学生,这件事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智慧。依稀记得,我于1992年带首届高三毕业班,曾在课堂上真诚地表扬过一位学生,从他那专注的眼神、求知的渴望、认真的学习态度中,就知道他一定会成功。最终他以长乐前十名成绩考取西南政法大学,现任某区政法委书记,回金峰时偶来看我,口才很好,通过考试竞聘上岗的。

五、尊重他人,提升人生境界。

校长认为,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宽容,相处的最高境界是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观察、思考、分析、尊重,以便争取双赢。比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尤其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作为老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生理和心理变化,应该如何引导?一要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二要看到学生是完整的人。三要看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处理各种看似出格的念头或行为时,也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疏胜于堵的明智做法,不仅让学生从内心对老师的引导教育由衷地信服和认同,也让教师的施教上升到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层面。目前,个别家长会成了告状会,致使学习成绩与表现都不太好的学生家长接到班主任电话就怕,甚至存在请来都不来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多反思班主任沟通及尊重艺术,要知道成长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我希望把德育看作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养成好习惯,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生活常态,一种举手投足的自然,如师生都不随地扔纸屑,上下楼梯轻声、有序、靠右走,教师上课不把手机带进教室,学生考试时不带手机,教师不在学校公共场所抽烟等。通过大家不知不觉地彼此学习,互相感染,积极进取,从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寻求突破,养成好习惯,校园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幸福,每个人的人生将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李镇西。什么是好的德育。人民教育,2013(21):21。

篇2:一介书生对五个好习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2.预习的习惯。

3.适应老师的习惯。

4.自己留作业的习惯。5.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

6.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篇3:一介书生对五个好习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一、新课程实施呼唤教学方式改革

实施新课程以来,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努力贯彻素质教育要求, 不断探索新课程实施的途径, 但我们应看到传统的课堂教学状况依然还严重存在着教师一言堂的情况,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老实被动地听;教师满堂问, 学生机械地答;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教学效益差, 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困境中;一些教师担心学生学习新课程获得的知识少, 不能应付考试的需要, 在课堂上盲目地添加一些知识内容, 这就使得正常的教学时间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从而导致课时增加, 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 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 面对这种局面, 教师、学生都感到十分困惑。

改变课堂教学中重复率高、教学效益差、学生被动学习、学习负担重的现状, 已成为深入推进新课程、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上面所述的问题, 从教学层面上讲, 就是没有落实新课程理念, 实质在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 进一步解放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教学新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高效教学。高效教学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 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 即学生能当堂学, 当堂会, 当堂巩固, 做到高质量、轻负担。我校在实施新课程中, 努力探索一条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高效教学的新路。

二、新课程实施中我们的改革实践

依据我们对新课程的思考和我校的教学实际, 我校在新课程教学方式上做出了大胆的改革, 推出了“导学案”教学方式。

“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 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高效教学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科书内容, 根据学案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们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中, 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不断探索和改进导学案的设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验探索, 我校“导学案”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五个优化”的做法。

1. 优化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传统教学中, 教学目标是用内部心理活动状态来表达的, 这样的表达往往是模糊的、笼统的, 在实际教学中难于把握。在“导学案”教学中, 教师认真钻研课标、教材,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情出发,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优化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 有机整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标、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导学案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向学生明确具体地呈现出来, 并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确定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选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学生拿到精心设计的导学案, 清晰知道应该学什么, 怎样去学, 从而调动起学习的动机。教师们为了鼓励学生, 还在导学案上写下了激励语言,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 优化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学习,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每一堂课上, 都要根据学科特点、所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 同时对知识内容学习进行方法指导。

“导学案”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将学生的课前、课后的自学和课堂上的教学有机结合, 因此教师必须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利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引导、点拨学生探究新知。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 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3. 优化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安排, 提高时间利用率, 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 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 可以对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把握的问题不讲, 难于理解的问题精讲;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 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学生多学多练, 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在每节课上集中时间和主要精力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 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 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流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分钟为单位, 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 精心安排教学中的各个必要环节, 去掉不必要的环节, 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 让课堂上的45分钟产生最大的效益。

4. 优化信息技术, 实现教学内容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方便快捷等方面, 为实现高效教学目标平添了翅膀。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 我们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的整合。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 生动形象地呈现学习内容, 扩展课堂教学容量, 丰富学习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演示工具作用, 创设学习情境;发挥信息技术的交流工具作用, 创建开放课堂;发挥信息技术的协作工具作用, 借助网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发挥信息技术的信息加工工具作用, 使用相关工具软件, 学习学科课程;发挥信息技术的个别辅导工具作用, 通过网络实现个别化指导,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习过程的整合。

5. 优化课堂练习, 当堂落实基础知识。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习情况、当堂落实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只有进行适当的练习以后才能当堂理解、当堂巩固, 才能做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所以在导学案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要力争及时做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反馈, 学生学到哪里就训练到哪里, 提高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 达到高效的练习效果。习题必须经过精心挑选,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练习内容的设计就要紧紧扣住知识的本质、知识的关键。课堂练习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设置, 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并得到发展。练习内容和形式要精心设计, 避免简单的重复。课堂练习要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课程实施中我们的思考

1. 不断进行的教学改革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根本途径。

落实素质教育, 实现高效教学, 必须依靠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我校在推进新课程中也遇到众多的困难, 但我们坚持大胆探索, 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开创教学的新局面。为了有利于新课程实施, 我校改革了教师组织管理形式, 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组为指导的年级组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教师共同备课、研究新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并起到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学校组织教师将新课程中的问题提升为科研课题, 把日常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实现教研、科研模式的双重改革。在实施新课程中, 我们深刻体会到, 化解课改的难题必须依靠教学中的改革, 依靠师生焕发出来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 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 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改。我们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 既要大胆求新, 又要扎实稳妥, 使我们的教学逐步走向新课程所要求的理想状态, 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途径。

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最佳办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 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展开。实现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是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做到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的焦点集中在学生身上, 让学生积极参与, 体验角色, 合作发展;让教学吸引学生, 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使教学过程生活化、活动化。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原有经验,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为此, 教师必须走进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 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 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 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推进新课程、实现高效教学, 必须以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作为保证。为了使新课程教学更好地开展, 我校强化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管理要求, 强化对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教学管理, 强化教学常规检查督导, 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校本培训制度、优质课评定制度、教研激励机制。通过这些制度对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提出落实新课程的制度要求, 提高教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通过强化教学管理, 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 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反思, 提炼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将教学反思作为教师的自觉意识, 使教学与科研自觉地结合起来, 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 使教学更加有效。

篇4:一介书生对五个好习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46-02

2011年,贵港市港北区新世纪学校启动了“五个好”特色育人模式的教育实践。“五个好”即身体好、写字好、口才好、读书好、合作好,学生经过6年的锻炼和学习,在身体素质、语言表达、汉字书写、合作能力、大量阅读等5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得到强化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笔者主要结合我校的具体实践,介绍“五个好”特色育人模式。

一、以实践促进特色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如何实施特色育人,将“五个好”能力养成的目标具体分解到日常教学中?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我校立足实际,以创新学校课程设置和安排为主线,以各项活动和赛事为载体,通过强化对课程实施与教学规范的管理,结合评价引导和制度督促,实施“五个好”特色育人模式,全面开展特色育人工作。

(一)练就“身体好”。跳绳是一项耗时少、耗能大、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跳绳能锻炼人体的多种脏器,还有使人放松情绪的作用。结合我校体育教师喜爱跳绳、会花样跳绳的优势,我们将跳绳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内容,让全体学生“跳起来”“动起来”。我们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开展跳绳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特色绳操,并将该操作为早操的重要运动项目;坚持每天早操后用10分钟进行“跳绳大课间”训练;坚持每年校运会和儿童节组织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跳”;开展跳绳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与跳绳有关的比赛和展示;学期结束时,组织“跳绳能手”“体育标兵”等荣誉评比,发挥跳绳运动的积极影响,推动跳绳运动的全面开展。

(二)促成“写字好”。书法练习有利于人修身养性。引导学生练习书法时,我们强调“理到情自然”的理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一笔好字,一生自信”“字如其人”等书写理念,要求学生“人人写一手好钢笔字”。教师在指导学生练字时,要求其严格做到“三个一”:胸离课桌一拳头,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由专业书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每天下午安排全体学生“10分钟练字”;在校道旁设置40块文化宣传板,每月展示一次学生的书法作品;每年举办一次“学生现场书写大赛”……让学生在有层次、多维度的书法练习活动中体验书写进步的喜悦。

(三)训练“口才好”。演讲能够培养一个人的胆量、气质、思维和表达能力。我们利用每天第一节课前的10分钟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演讲”,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确定演讲主题后,学生要收集与整理材料、选择演讲角度、组织课前试讲练习等,在任务分配与协调安排的过程中,锻炼了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演讲比赛,每周在“国旗下讲话”中安排优秀演讲小组进行展示,组织小主持人社团活动,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讲故事比赛与演讲比赛,以创设语言平台,强化学生口才训练。

(四)养成“合作好”。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特色的课堂才能催生学校的特色文化。我校以“重建课堂结构,凸现学生主体地位”为课改主题,全力推进“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旨在让学生在大班额的课堂中享有自主思考、充分交流的机会。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中,我们以典型示范、分层培训、分类指导和评价推进为基本策略,着眼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交流的内驱力,积极开展与合作课堂有关的教学比赛、主题研讨和论坛沙龙,以制度化的教研活动推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初步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不同年段、各具特色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交流形式,让课堂具有开拓视野和多维交流层次,更突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五)强化“读书好”。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交朋友,读书能让学生的内心变得更强大。我校致力于建设“书香校园”,全面推行“师生悦读”系列活动,努力达成“读书好”的目标。我们设计了“阅读成长”读书卡,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读书摘录,请家长与孩子在读书卡上进行读书互动;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和班级图书角,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提倡亲子共读共议;组织“好书分享”等主题读书会;进行“读书之星”的评比。我们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畅读优秀文学作品,进而了解历史、探索世界、放飞梦想。

二、以管理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为保障学生提高“身体好”“写字好”“口才好”“合作好”“读书好”的五好能力,我们提出了“四落实”的管理要求,以科学的管理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落实时间。我们在课程时间上落实“五个好”训练的基本时间:每天体育大课间锻炼为40分钟,其中保证5分钟跳绳;每天上午早操后安排5分钟“合作演讲”;每天下午安排全体学生进行“10分钟练字”;每周开设写字课、阅读课各一节。这样,从时间上保证了“五个好”的日常练习落到实处。

(二)落实活动。我校将与“五个好”相关的文化活动与赛事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将其制度化和程序化,使其成为全体师生校园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变成教育生活的一种惯性。比如,每逢六一节,学校会组织捉泥鳅比赛和经典诵读大赛;每月第一周,教师会组织“每月导读”活动;每逢新年,学校会举办学生现场书写大赛;春季学期,学校会举办合作课堂教学大赛;秋季学期,学校对外组织跨地市的合作论坛校际交流,对内坚持开展“合作课堂送教下乡”活动。笔者认为,学校文化活动不但要固定和坚持,更要做到精品化和高质量,这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更是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塑造的形象展示。而校长要带领教师团队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积极提炼学校的文化特色与风格,有层次地推进学校的文化建设。

(三)落实制度。学校走在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当团队成员越来越多、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工作要求越来越细时,光有团队文化的氛围影响和教师个体对工作的自觉自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绩效的要求。于是,我们完善了学校原有的教学常规要求,出台了一套与“五个好”特色育人模式密切联系的新管理制度——《新世纪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评比规定》,评比每学期汇总一次,与教师评优和职称晋升挂钩,从行政组织的角度保证了“五个好”特色育人模式的贯彻执行。

(四)落实教材与评价。2012年,我校推出了自行编印的“读书好”校本教材《经典悦读》第一册、第二册,目前正在编印第三册、第四册。我校还出台了《“五个好”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本》,构建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家长点评的“五个好”素质发展多维评定体系,设立“读书明星”“书写之星”“体育标兵”等奖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让他们朝着“五个好”目标迈进,收获成长的快乐与自信。

三、实施“五个好”特色育人模式的成效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我校实施“五个好”特色育人模式近3年时间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其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能力得以发展,其表达力、知识力、信息力、学习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学生变得乐学、善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与学的方式有了转变。合作课堂模式的研究带动了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和课堂结构的组织变革,更实现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三方“共赢”。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迅速提高,陆惠美、李殷水等教师在自治区级的大赛和展示课中荣获一等奖,像陆惠美、陆家培、林念梅等在全市、全省有影响力的教师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转变,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能充分使用话语权,激活发散性思维,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问题,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施“五个好”特色育人模式以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连续4年荣获贵港市港北区教学成果一等奖,有86人次的师生在自治区级的讲故事、演讲等比赛活动中获得奖励。多元化的“五个好”文化活动也使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四)丰富了育人课程载体。“五个好”特色育人模式将将德育、智育、体育等要求巧妙融于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志存高远的胸怀与眼光。学生大量阅读好书,其思想境界会不断提高;学生要写一手好字,在练字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改掉心浮气躁的坏脾气;学生喜爱沟通、擅长交流、懂得合作,就会拥有朋友和智慧。

(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我校找准定位,坚持发展已有特长,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做精做强。在不断积累和提炼中,我校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学校文化体系——培养“五个好”学生。“五个好”特色育人模式和文化体系有利于全体师生的发展,特别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影响着全体师生的生活,促进了全体师生的成长。

总之,贵港市港北区新世纪学校用智慧与信念走出了一条奠基学生未来、促进教师成长、推进课堂变革、加速学校发展的特色育人道路,我们将会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收获幸福和快乐。

篇5:一介书生对五个好习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经常让孩子在课前针对所学知识先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上课的时候再在小组内和班级内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反映出每名学生已有的学情.这样的课,有时因为孩子的精彩生成而耀眼夺目;有时却因生成性资源的匮乏而黯淡无光.怎样更好地体现复习课的价值,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呢?教师应当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关注对学生学情的全面性前测

前测,就是教学之前的测试.通过对前测产生的数据分析,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误区.以学定教的前提就是从学生已有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在复习课上,教师如果安排了学生课前进行归纳整理,就一定要在课前对学生归纳和整理的情况有所了解.

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无法“尽在掌握”的.有的学生,整理得并不出色,但是表现欲很强.如果教师对这类学生整理的情况不清楚,在让他汇报的时候容易耽误课堂教学时间.有的学生,整理得很出色,但是因为害羞或没有把握而不敢展示.如果教师对学情不够了解,不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则会使优质的教学资源就此湮没.所以,教师的前测是为了教学时做到“胸中有纲”.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优质的生成性资源.

二、关注对知识结构的创造性呈现

无论是一节单元复习课还是一节总复习课,对知识结构梳理结果的呈现都是复习课的第一个版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常规的复习课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以教师的思维为主导.“以学定教”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把这个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进行梳理.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有自己独创的方式,这些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教师要给他们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其他同学时间鉴赏、品味和评价.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点的心智活动.凡是能为人们认识和实践开辟新的领域,为后人打下良好基础的,都叫作创造性思维.这些创造性思维的呈现是数学复习课的灵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先要关注的部分,课堂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不同而精彩!

三、关注对典型题目的多类型整理

数学复习课除了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学生整理的问题和知识点,是他们自己认为需要进行巩固的知识,其中的技能是他们认为自己需要强化的技能.以这些题目为素材进行讲评,是“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体现.

第一,关注易错的题目.总会有一些题目,全班的错误率很高.产生较高错误率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题目本身难度过大,也可能是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中有隐含的“陷阱”,指向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这些题目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在进行整理的时候,这些题目是首当其冲进入学生记忆的.在全班范围内讲评这样的题目,极易在学生之间产生共鸣,起到巩固和提醒的作用.

第二,关注常讲的题目.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对一些重点题目反复强调.这样的题目学生也有非常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师的反复讲解,学生的错误率不一定很高,但同样是具有复习价值的.由学生汇报,像一个小老师一样讲解,能够取得更好的讲评效果.

第三,关注拓展的题目.自由进行题目的整理,这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尽情地“炫耀”自己的课外知识.在题目整理的版块,学生可以尽情地拿出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不用顾忌到难度如何.学生一旦整理了这些题目,就需要给他们一段时间去汇报,去表达,但时间不宜过长.

四、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多元化赏析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擅长学习数学,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技能,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特长的形成,往往与个体的兴趣爱好密切相关.良好的特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一旦养成,就建立了强大的动力系统,就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将自己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经验,甚至将自己的梦想都带进了寻寻常常的一次作业.难道学生们这些精彩纷呈的表现不值得我们关注吗?

五、关注对学生作品的后续性反馈

这些优秀的作品,除了在课上进行交流、展示之外,课后应当要专门地进行品析和评价,而评价者更多应是学生自己.

评价和反馈的目的在于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通过品析他人的作品,找到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使得自己下一次的“创作”能够有更精彩的想法.有了这关键的评价与反馈,学习就有了螺旋上升的过程.下一次的整理,同学们的眼界就更加开阔,方式也更加多样,创意更加层出不穷.

篇6:一介书生对五个好习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一、研究目标

九个好习惯之一“会问好”,全园32个班级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龄前幼儿逐渐习得一些问好的常用语言,掌握一些问好的基本方式,体会问好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慢慢养成自觉问好、乐于问好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研究步骤

1.预热阶段——引出话题,什么是问好?

(1)教师层面的研讨

对于什么是问好,为什么要问好,会问好对于幼儿的发展有何意义,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我园教师讨论的热门议题。因为我们无奈的发现,现在的孩子早晨来园不会问好,不愿问好,甚至有些不敢问好,这让我园教师陷入了深深地疑惑:是什么原因导致当下的孩子不会问好了呢?

2012年9月开学伊始,我园第一次教科研活动,以“什么是问好,怎样引导孩子问好”为话题引发教师讨论,全园教师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各自的观点,就幼儿问好行为的缺失,造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问好行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师幼层面的交流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教科研活动后,许多班级的老师就“问好”这一话题,以“伙伴”的身份和孩子们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交流。

有的班级以录像再现的形式,师幼交流班级的问好情况;有的班级以故事讲述的形式,让孩子体验问好的快乐;有的班级以情境表演的形式,实践问好的技能;有的班级以晨间谈话的形式,表扬幼儿的问好行为;有的班级教师寻找典型幼儿,与之讨论问好的重要性等等。

(3)幼儿层面的表现

师幼谈话交流后,各班的问好情况有了些许的改善。晨间来园,有的孩子会主动大声地向老师问好,有的孩子扭扭捏捏,在爷爷奶奶的催促下勉强问好,有的孩子低着头撅着嘴巴不太自信地问好,有的孩子趁老师不注意,溜进教室,逃避着问好。

2.实践阶段——大胆创新,形成一班一品的问好形式。

(1)创设问好的环境

环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隐性课程”持续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为培养幼儿的“问好”习惯,我园每个班级都精心创设了集趣味性、观赏性、适宜性、教育性于一体的“问好”环境。用环境熏陶、感染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感受、吸收着“问好”的习惯。

问好标语及图片。在各班的门口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多种问好标语,并配上相应的图片。如“今天你问好了吗?”“大家一起来问好。”……醒目的门口,艺术化的文字、夸张化的图片,仿佛时刻都在提醒着入园的孩子要问好。

问好宣传角。各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各具特色的问好宣传角:有的班级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东西方国家的“问好”礼仪,,如东方“问好”礼仪:作揖礼、鞠躬礼、合十礼;西方“问好”礼仪:拥抱礼、亲吻礼、吻手礼;东西方通用“问好”礼仪:点头礼、脱帽礼、举手礼。

问好小明星展示角。在各班,老师们还开辟出一块“问好小明星展示角”。每个礼拜周五,老师和孩子们依据大家的表现,选出本周的“问好小明星”,将他的照片或者他的自画像布置在“展示角”上。展示角的意义,一是肯定、表扬会问好的幼儿,二是树立典型,为其他幼儿建立榜样。

(2)改变问好的方式

一成不变的问好方式让幼儿的问好行为变得机械、乏味且毫无生机。为此,我们鼓励教师和幼儿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改变问好的方式,对问好方式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让问好方式充满趣味化、人性化和游戏化。

来园拍手式问好。幼儿走到班级,亲密地和老师拍手问好,大手掌和小手掌碰触的那刻,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对自己的喜爱之情。对孩子来说,这种问好方式就像游戏,有的孩子柔柔地和老师拍手;有的孩子喜欢用力地和老师击掌,发出清脆的声音;有的孩子一蹦三尺高,跳起来和老师拍手;有的孩子拍完手后顺势握住老师的手反复翻看着。

来园鞠躬式问好。幼儿走到班级,双脚并拢站定鞠躬,动作自然、流畅,而老师,也以同样的方式亲切地鞠躬,老师和孩子仿佛好朋友一般,默契十足。这种问好方式给予了幼儿受人尊敬的体验和积极情绪的感染。有的幼儿喜欢深深地鞠躬,动作标准且态度虔诚;有的幼儿喜欢浅浅地鞠躬,微微颔首后偷偷观察老师鞠躬;有的幼儿喜欢跑到老师或同伴身边,手拉着手一起鞠躬;有的幼儿远远的看见就鞠躬……

(3)丰富问好的语言

《指南》指出: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大量语言交往的素材和机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加以正确引导,丰富幼儿问好的语言。

礼貌性问好。小班年龄段是语言学习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存储语言量最迅速的时期。在晨间来园,小班老师利用一切方式和策略,引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努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祝福性问好。中班年龄段在整个学龄前阶段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在语言发展上是幼儿能否将外加言语转化为自身言语的重要时期,是幼儿运用语言描述物体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此时期继续培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便愈加凸显其重要性。

关怀性问好。生活是幼儿语言的丰富源泉,幼儿的话题大多来自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事件。然而,随着幼儿生活接触面的增大,他们的小脑子里装的不仅仅是游戏、玩具、妈妈、小伙伴等,他们还有天天与之相伴的动画片、不经意中接触到的高新技术、成人经常与他们聊及的科学知识等,于是,幼儿谈话的内容也就日益扩大。endprint

(4)创新问好的角色

小迎宾、值日生来问好。做领头羊在幼儿的快乐学习中是一个非常经典和有效的方法。通过轮流做迎宾、轮流值日问好的形式,幼儿会更有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幼儿之间相互问好能让他们体会到更多的主人翁意识。幼儿之间互相问好,少了教师的威严和干预,多了幼儿的自由表现和自然表达。

卡通人物来问好。几乎没有幼儿能抵抗卡通人物的吸引力。卡通人物深得幼儿喜爱,容易带动幼儿的问好的积极性。比如:请一位小朋友装扮成米老鼠站在门口和小朋友们打招呼,小朋友们都能给予积极的回应。这时米老鼠就要及时鼓励:主动问好的小朋友真有礼貌!我喜欢你等等……

亲子搭配来问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幼儿体会和家长共同问好的新鲜感。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问好形式。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幼儿问好行为培养的方案,并研讨制定家庭培养指导的具体方法。如今我们的家长基本都能与孩子组成亲子组合,一起感受着早上短暂却温馨的“问好”时刻。

三、研究体会

1.让幼儿讨论,在讨论中明晰“问好”的含义

(1)在辨析中理解含义。

幼儿的理解是建立在感性经验基础上的。为了让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能真正理解问好的含义,我们需要考虑年龄特点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层次性的帮助他们理解。

(2)在判断中体会意义。

在理解问好含义的基础上,幼儿更需要知道为什么要问好?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对问好意义的探索要比含义的理解更深一层。

我们仍然采用了图片、情境的形式,让幼儿判断不问好的行为怎么样,问好的行为又怎么样?通过判断,幼儿能够提炼出一些信息,比如:让大家知道我来园了、问好是有礼貌的表现……对问好意义的把握对于好习惯的培养有引领性作用。

2.让幼儿实践,在实践中内化“问好”的技能

(1)在行动中学习方法。

在明确了问好的含义后,幼儿需要知道如何问好,问好一般需要做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需要用什么样的声音说什么样的话。

幼儿通过模仿学习问好的方式方法。模仿的对象多来自于老师,也可能是父母或者同伴。在模仿中幼儿学会了问好,他们的动作和语言也会越来越成熟和自然。

(2)在运用中学会技能。

学会了问好的方法,如何来内化问好技能,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慢慢提炼的过程。每个年龄段的内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老师需要等待和帮助。

在小班,我们老师总是会和孩子一样做着夸张的动作,微笑着和幼儿问好。老师的热情会深深感染着每个孩子。慢慢地,孩子的热情会和老师一样。但在幼儿遇到陌生的环境或者陌生的师生时,小班幼儿还不能很好的去问好,需要老师的提醒。而在中班,幼儿问好的样子会更加成熟,并能够相对灵活的运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问好就更加的简单大方,可能只是微微的点头,可能只是用力的击掌或者是挥一挥手,说声嗨。并且大班的幼儿能够灵活的问好,面对陌生的环境也能灵活运用。

3.让幼儿思考,在思考中创新“问好”的形式

(1)在理解中感悟特点。

问好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幼儿如何把握其中的关键点,理解问好的特点呢?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问题,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思考。小班的感知能力促使他们仍然以模仿、观察学习为主。

在中大班,我们老师和幼儿讨论过关于“问好说什么”的问题。“问好说什么”也就是问好的重点。幼儿的回应有:你好、我来了、见到你真高兴等等。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告诉别人我来了。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探索问好的形式,就相对简单了。

(2)在想象中创造形式。

思考和想象是相辅相成的。想象离不开思考,思考也离不开想象。把握了问好的特点,采用什么形式就在于每个幼儿的经验和想象。

我们在进行这一环节中,采取了这样一些镜头:有的幼儿说可以轻轻拍一下对方的肩膀,微笑一下(大班)。有的幼儿说可以和对方拥抱一下表示问好(中班)。还有的幼儿说可以亲一亲对方(小班)。可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创造的问好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4.让幼儿体验,在体验中感悟“问好”的乐趣

(1)在过程中发现趣味。

《指南》中特别强调幼儿的过程性体验。在问好过程中,幼儿感受到的态度、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作为老师,我们尊重幼儿的每一次经历和感受。

“问好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呢?”“你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吗?”“谁能画一画问好时的样子?”我们老师提出了很多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回应也是丰富多样。其中,在幼儿的画画中,我们感受到了幼儿表现出来的趣味和想法。相信幼儿早已发现了其中的意思,老师需要做一个有心人,帮助他们记录和分享。

(2)在习惯中体验乐趣。

每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总能让幼儿受益匪浅,而让幼儿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更是保持好习惯的重要法宝。

在“问好”习惯的培养中,我们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从中获得了很多的快乐。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从“问好”习惯培养的一步步探索中,体验了很多的乐趣。可以说,这种好习惯的养成过程是老师和幼儿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意义性和重要性。

多年来,我园每一位教师针对幼儿“问好”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和总结,给我们今后探索其他好习惯带来了指导性的意义。相信在以后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会走的越来越顺,我们思考的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幼儿也会收获的越来越多。

篇7:培养农村小学生思考习惯的实践

一、低年级“想象一乐思”

“乐思”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基础。只有当学生有了积极思考的意愿,才能真正提高思维的效率。低年级学生刚踏入学校,培养他们思考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基本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强调以想象为手段,贯穿于整堂课,使学生乐于思考。

1. 借助媒体,创设情境,丰富想象

在教学中,我们把多媒体引入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动态化,强化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刺激,突出鲜明的观察对象,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丰富学生灵活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例如,《小花狗看门》一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出示小花狗在门口的动态画面,并配上欢快的乐曲,让学生猜一猜:“小花狗在做些什么?后面可能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 化文为图,诱发想象

把无声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有形的画面,由此引发的想象更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课文的插图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能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思维活动。在学习《小壁虎找尾巴》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图文学习了小壁虎与老黄牛、小燕子的对话以后,让学生拿出投影片,想象小壁虎还会向哪些小动物去借尾巴,自己在投影片上画一画,说说它们说了些什么。然后,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投影出来,让他们上台交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课堂表演,激发想象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要表演,首先要熟记课文内容和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字形,为笔画想个名字,促进创新思维的整合;可以根据字意,拆部件想个故事,促进创新思维的融合;为字根找个朋友,促进思维的重组。例如,教独体字“飞”字时,教师可以说:“飞”字的形状就像小鸟飞的样子,“横折弯钩”这一笔构成了小鸟的外形轮廓——鸟头、鸟身、鸟尾,而“撇、点”两笔表示正在展翅飞翔的小鸟的翅膀。

二、中年级“质疑—多思”

我们把质疑作为引导学生多思的训练手段,渗透在阅读过程之中。课始,教师发挥学生的课前主动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课中,当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加以整理点拨,以学路带教路,引导学生细读深究。课末,教师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越课本,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

在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发挥学生课前主动自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教师一开始就留给学生10分钟的自学时间,提供自学实践的机会——“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想一想,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埋头读书,动笔圈画,查阅资料,教师巡视指导,而后以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由全班共同解决。这10分钟自学时间的设置,以度为基础,以思为核心,以议为形式,通过读、画、查、说等不同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并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高年级“自析—深思”

心理研究表明,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当学生完成了一项学习任务后,就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是如何完成学习过程的,从而使高年级学生养成自析的习惯。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中小学之间的衔接过渡。下面以《故乡的那轮明月》为例说明:

1. 对学过的课文进行自析

学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反思以下问题: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些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否明确?课文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读完后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白?请填写自析表。见表1。

2. 对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这一堂课,教师所讲的关键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新知识有什么规律?我学到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或新的技能?新知识和过去的知识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学完《故乡的那轮明月》后,学生填写表格。见表2。

3. 让学生学会对作业自析

篇8:一介书生对五个好习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我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主动加入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开展《家庭教育中“两个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学生、服务家庭、服务家长为宗旨,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构建完善家长学校多维服务体系,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家庭教育中“两个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度,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紧扣“两个”习惯

家庭教育中,“两个习惯”的养成是指家庭教育中依托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概括为“两个习惯”)进行规划、指导、实践、反思以期取得积极影响的教育。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在于培养并优化人的文明素养。我们结合教育部新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工作推进,牢牢扣住“两个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专项教育。在“两个习惯”专项教育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行为养成、健全人格、公民素质和理想信念等教育重点,形成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的内容体系。修订《“双中好学生”测评体系》,积极落实以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评价重点内容。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功能,修订《“双中好班级”测评体系》,改革并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具体标准,通过创新考核思路、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法、规范考核程序、重视考核实效引导社会、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树立理想信念。研究并实践基于初中特点、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建设,实施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认识和建立生命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太仓市特色法治学校共建工作,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研究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立足“以人为本”

1.坚持“学生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能动性、主动性,关注学生情感、需求,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与社会氛围,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

2.坚持“家长主体”。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了解不同类型家庭的家长需求,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影响。关注家庭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把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给家长切合实际的指导服务。

3.坚持“服务至上”。以服务学生、服务家庭、服务家长为宗旨,做好常态实际工作,为广大家庭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4.坚持“多向互动”。建立指导机构、指导者与家长、学生之间,亲子之间,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环境。

5.坚持“全面发展”。通过家庭教育工作,引领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融合“心育”平台

我们在家长学校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家长学校工作的融合与整合,搭建“家长心坊”。

“家长心坊”是学校教育主动对接家庭教育指导、承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纽带,是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是“转型升级”家校合作的桥梁。

1.规划:分年级确立主题,分类别组织辅导。我们利用家长学校集中授课活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函授活动、告家长书等在各年级分别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活动。采用教师主讲,家长、教师讨论等形式,在每一个年段确立好一个主题。如:初一年级: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初二年级:家校联手提升孩子学业成绩——“如何提高孩子学业成绩”;初三年级:走进孩子心灵领悟人生智慧——“如何帮助孩子初步规划人生”。同时,我们结合在校生心理档案排摸重点人群和特殊对象,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和方法,为建立对“重点人群和特殊对象”的预防和干预赢得主动和时机。

2.试水:以“点”带“面”,建立“心坊”。在“点”上,通过家长自愿报名和有意识地邀约选拔一批人员搭建“家长心坊”。依照校历安排在双周周日下午2点家长聚在一起活动,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家长反馈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困惑,指导老师现场解答,提供建议,家长回家尝试老师的建议,下次聚会反馈效果。其次指导老师带领家长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阅读家庭教育类书籍,家长分享收获与感悟。有家长反馈说孩子做作业磨蹭,老是做到很晚,其实作业量也不大的。指导老师建议家长给孩子规定做作业的时间,时间到停止做作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要不时地关注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作业没有完成,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明天自去向老师说明没完成作业的原因。家长可提前和老师沟通一下,两周后家长反馈效果很好。还有家长反馈说孩子每本书都要放书包里,书包很重。建议家长带领孩子一起查看课表,拿好相关书籍。后来家长反馈孩子能自己对照课表整理书包了。有家长说孩子很叛逆,说什么都不听,建议家长放低身段,尊重孩子,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情况自然会改善,一段时间后家长反馈孩子“听话”多了。我校本着“引领一个家庭,缩短一段距离;传播一种理念,奉献一片爱心”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家长学习工作,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教育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面”上,我们要求各班在家校路路通基础上,普遍建立起班级学生家长QQ群、微信群,倡导实地家访,保持家校之间的日常交流与沟通,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有意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状态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陪伴:亲子同乐,见证成长。每年上半年“3·25(咱爱我)”“5·20(我爱您)”的心理日,下半年11月的心理节,我校都会举办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活动设计注重“三有”:有趣味、有品位、有实效。如:“培育积极心理,享受生命成长”玩转“风火轮”亲子活动;“打开一扇“窗”——亲子沟通心理辅导”亲子同上一堂课;“小手拉大手”亲子才艺秀活动等。这些活动牵动着父母与子女的心,给了家长与孩子互吐真情的平台,增进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家庭的和谐。

4.提升:家长论坛,抒发心得。“一个家长就是一个资源库”,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家庭教育学习资料上、家长学校等开辟“育子论坛抒真情”家长论坛活动,这个开放的平台使每位老师、学生、家长都有足够的、愉快的、富有智慧的发展空间,使家长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更多地对子女严格要求的多了,放纵溺爱的少了,耐心引导的多了,简单粗暴的少了,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和谐幸福的家庭越来越多了。

篇9:对语文作业布置的思考与实践

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指导下应该布置怎样的语文作业?

一.自主式作业

自主式作业, 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差异性, 在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 实现作业“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根据侧重点的不同, 可分为个性化作业和差异化作业。

1. 个性化作业

个性化作业, 就是作业设计时要针对学生各自的个性特长, 给其充分的选择自由和空间, 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展示才艺特长, 张扬个性的园地。在教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大家发挥自己的特长, 用你自己的特色向全班同学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作业展示时, 喜欢古诗词的同学, 向大家展示了爱国主义古诗词, 其中, 有一位同学连续背诵了12首, 一位同学还配乐朗诵了杜甫的《春望》;擅长唱歌的同学, 唱出了《我的中国心》、《我爱你, 中国》等歌曲;擅长讲故事的同学, 给大家讲述了杨靖宇、赵一曼等革命先烈的事迹;有的出示了自制的一张“爱国主义”小报;有的出示了收集到的革命英雄人物画;有的介绍了几则爱国主义名人名言……这样的作业, 因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 让他们感受到了做作业的兴趣, 带来了成功的愉悦。

2. 差异化作业

面对一个个基础不同, 能力不同的学生, 我们的作业布置也应该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 做到有弹性、有差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相反, 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 可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收获,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 我往往设计“基础作业”、“选择作业”、“提高作业”等三个层次的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如在教《故乡》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一) 基础作业:1、积累重点字词句;2、读诵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三段文字以及课文最后三段。 (必做题) (二) 选择作业:1、品味重要语句;2、借鉴文中的外貌描写的内容和方法, 写一段100字以内的外貌描写;3、以《宏儿回故乡》为题, 以50年后宏儿回故乡的见闻为内容, 展开想象,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任选题) (三) 提高作业:1、写给中年闰土的一封信;2、闰土的前后变化, 谁之过? (不强制要求, 量力而行) 这样的作业, 由易到难, 分层设计, 给学生多个选择, 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充分发展, 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合作化作业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 对于今天的学生, 从小就应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随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推进, 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合作是必须的, 合作式作业也成为语文作业的必然。

上一篇:片刻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下一篇:学习保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