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2024-07-21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精选8篇)

篇1: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寒假期间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作为一名毕业后将步入中学讲台的师范生,我深有感触。“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更是一种要求。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更多人把这仅仅当成一种神话。看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才知道这并不是神话,至少有人在创造神话。

书里介绍的汪金权老师的事迹,他被誉为“大别山师魂”,从书中我了解到他当年师范的好友同窗各奔前程,坚守在山区讲台的唯有他一人而已。22年来,汪老师几乎把所有工资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多年来资助了200多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汪金权老师自己却过着无比清苦的生活:没有房子,多年来租住在学校宿舍;工资全部帮助学生,自己只能借钱吃饭;七旬老母妻儿至今还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屋里。许多老师都资助过学生,但像汪金权老师这样的,我想一般人做不到。凭汪金权老师的资历、能力和声望,应该有很多改变命运的途径与机会,但他没有这样做。他用22年来的坚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40多岁的风华正茂之年,已是白发苍苍。汪老师的事迹带来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一种心灵上的触动。但在汪老师自己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履行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仅凭这一点汪金权老师无愧“大别山师魂”的称号!也许我不能做到像汪

金权老师那样,但当我处在教育战线时,我会像老师那样为学生付出我最大的爱!当然,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坚守在平凡岗位却又不平凡的老师,像于漪老师,她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受遗憾的课。”一个老师做到像于漪老师这样还“不满足”,我想这就是她不断取得成功的原因吧。还有,王生英—中国版的乡村女教师,黄金莲—特教孩子的“校长妈妈”„„

生命与使命同行,看了这本书后,在大学期间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类知识,为三年后肩负起我的使命而努力奋斗!

篇2: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用心诠释爱

怀着一种神圣感鼓了这本书,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答案是:“热爱孩子,相信孩子,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孩子!”

每一个早上,我都热情的接待幼儿和家长,经常与家长交流,征求家长的意见,一学期下来,家长都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家长开放日中的表现,在六一儿童节这个特殊日子的表演都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孩子们与我相处愉快,外出学习,他们会想我,天天盼着我回来,我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感到欣慰!我在心里悄悄的问自己:“我是好老师吗?”回答是:“不全是,离好老师还有差距。”,从表面上看,我在工作中感觉不错。实际上,在我的工作中缺少:动脑、创新、方法等,在一个个教育活动的引导中,我缺乏的是耐心,而且没有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完全相信孩子,了解孩子,所以我说我与好老师还有差距。

好老师会受众人的欢迎,好老师会带出更多的好孩子,所以我想做好老师,能得到众人认可的好老师,孩子认可的好老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首先是热爱着份事业,热爱这些孩子。有了这份爱心就要提高自身素质了,善于学习,勤专一门,创出自己的特长,锻炼自身的胆量,增强自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和孩子说的机会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语言艺术,语言技巧,这点做到家了就相当于给自己减负了,你会很轻松的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在我们引领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面向全体的同时不忘注重个别,时刻不忘你是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孩子面前你永远是他们的好朋友,从不回呵斥他们,做任何事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便他们做错事情也要理解他们,因为他们还是孩子,绝不能火冒三丈,吓着孩子,给他们正确的概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好老师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当你把爱洒向绿地,一个个“小精灵”扑向你,一颗颗童心恋着你,最好听的歌儿献给你。当你把爱洒向绿地,一片片风光扑进人们眼里,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还有你也变得更加美丽!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小诗。是啊,就像爱碧水蓝天的清澈,就像爱阳光雨露的灵动,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生命,我的梦想——幼儿教师,只因为孩子水晶般的童心,珍珠般的童稚,还有那钻石般的童真。如今,我已当上了一名幼儿教师,我说:“挺好的”。

您瞧!我脚穿一双平底鞋,头上束着一把马尾巴,穿梭在小朋友们中间,这就是我,一个幼儿园教师的真实风采。无须为粉雕玉琢大费光阴,也不必为礼节客套而熬费苦心,最棒的还是我不必穿高跟鞋,委屈了自己的双脚。走也好,跑也好,来个踊跃也无防。三毛说得好:“我不穿高

跟鞋,这使我步子悠闲”。这样,我总是感觉良好的活跃在小朋友的身边,像鸟儿一样轻盈,像鱼儿一样欢快。人们常说:

“教师是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师是铺路石,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上踩过。”

而我想说:

“教师是燃烧自我后的幸福的眼泪。”

“教师是孩子破茧而出后的灿烂的阳光。”

“教师是花儿微笑下的一片绿荫。”

俗话说:“有孩子就有欢乐,”这话一点也不假,你瞧,很多小朋友对我说:“老师像我的妈妈“感动的就像自己的孩子在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一样。他们有时也会跟我脸红脖子粗的,只因为我说了一句:“你们的老师一点儿也不好,明天给你们换一个老师。”他们还会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师老师,你嗓子哑了,吃草珊瑚含片会好的。”或者一些调皮的在课堂上的吵闹让我生气的停下上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会轻声的告戒他们“不要吵了,老师要生气了”呵!俨然一副关心人的样子。这一切,你或许并不在意,但当你静静地品味这些生活中的小小喜剧、小闹剧时,它会唤起你对美好事物的追思与憧憬,给你带来不尽的乐趣和甜丝丝的回味。

当一名幼儿教师,有这么多的乐趣,我想,选择这一职业,我无怨无悔,用我的真心,换回孩子们的爱心。用自己真诚的爱待他们,用真善美来哺育那一颗颗水晶般的童心。每当我读到那句教育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总忍不住感哎这是何等之高的教育境界啊!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母鸡都有会做的事,但是像母亲一样爱别人的孩子,却是圣人的行为。”老师不是圣人,但特殊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像母亲一样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有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因为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想这种爱已经超越了责任,它更是为人师者的一种幸福的奉献啊。

我会用我的爱心去了解关注每一个孩子。因为爱是走进童心世界的前提。我知道,了解理解孩子是走进童心世界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我才能用自己的爱留住孩子们的心。孩子从熟悉的家庭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他们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最亲的亲人,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来到了陌生的老师的跟前,要和原先不相识的小伙伴们在一起,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你们说,孩子们能不产生分离感和焦躁情绪吗“因此,只有用我的爱来改变他们的不安心态,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会亲手把孩子们从妈妈手中接过来,不断地用最亲切的语言与他们交谈、沟通,使他们感觉到我的可亲可爱。我会带领全体孩子玩一个个精

彩有趣的小游戏,使他们感觉到幼儿园比家里更热闹更好玩;用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为孩子们讲美丽的故事,使他们感觉到跟老师学本领真愉快。我会用我的爱心细心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因为爱是沟通教师和孩子心灵的桥梁,教师只有爱孩子才会产生责任感,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我要让我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孩子的心是纯洁的,在这片美丽的净土上,我起,只要我种下的是爱的种子,那么,我收获的必将是真诚的回报。既然我已选择了幼教事业,那么,我就期待着繁花盛开的一天。不要笑我太平凡,也不要说我太清贫,我愿留给这个世界,一枚翠绿的橄榄和一个难忘的回忆。朋友们,我们是同一条船上的水手,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同一个目标,勇敢地向前航行吧!

当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数年以后,走上了讲台,成为千万名幼儿教师中的一员。在初次登上讲台的一刹那,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识到今天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做人,教会孩子生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爱岗、敬业、爱孩子的人,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但任何产品都有保质期,教师呢?在21世纪——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以前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时代的脚步已经跨入21世纪,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容忽视。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孩子为中心,以每个孩子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在工作方法上“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可能比“雷霆万钧”的暴风骤雨效果更好。我正在尝试以一个母亲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眼光有关注,有欣赏,有爱,也有宽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在信息时代,孩子们接触的信息来源很多,教师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要面对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教师 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孩子,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学会学习是孩子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孩子学习的最高目标。因此我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孩子联想的习惯、培养孩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孩子判断、评价和批判的习惯,同时我要求自己首先做到这几点,还应该具有民主、平等、公正、创新的思想意识,给孩子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学习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些年,科技的进步给教育领域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使得教与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在教学时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相信合格的教师塑造合格的孩子。只有终身学习,只有具备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才会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才会不负历史的重任。

篇3: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于漪老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她的话语方式超越了很多前人。借用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话来说, 哲学史研究者要照着说, 柏拉图怎么说, 那就怎么说, 孔子怎么说, 那就怎么说, 而哲学家要接着说, 康德怎么说, 黑格尔怎么说, 接下来我要怎么说。于漪老师既不是在照着说, 也不是接着说, 她是在自己说, 她在说自己的话, 那是置身于广袤的教育田野里的来自草根的带着泥土芳香的话。于漪老师的话语风格是创新的, 但是从不偏激;是公允的, 但是从不守旧。她是着眼于建设的, 着眼于解决问题的, 她的话语, 她的思想, 她的思路, 切合教育实际, 而又适度超越当前现实。因此, 无论是基层的教育局长还是上海市教委主任, 都愿意去听听于老师的话语。

从于漪老师的话语方式当中可以领悟到于漪老师的人格特质。于漪老师的人格特质是开阔的视阈、独立的见识、宽广的胸怀、自由的心态。别人没有想到的、没有看到的、没有见识到的, 她却能想到, 能看到, 能见识到;别人没有胆识说的, 她说了;别人不屑于去做的, 她去做了。这是一种优游的气度, 一种自由的情怀, 一种人文的理想, 一种追梦的执著。

再去看看于漪老师的动力方式。为什么她一辈子都能孜孜以求?她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她的永恒动力是什么?是使命, 是为学生的使命, 是为教师的使命, 是为学校的使命, 是为国家的使命。《现代汉语词典》说, 所谓使命就是“重大责任”, 《辞海》说, 所谓使命就是“重大任务”, 所谓承担使命就是承担重大责任、重大任务, 在历史的坐标上, 明确自己当下的担当。

第一, 为学生的使命。

于漪老师的工作重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超常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面对自己的教育, 面对自己的教学, 她总是做有过推断。她曾说过“一辈子学做教师”, 她还曾说过“上了一辈子课, 上了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课”, 这就是她的胸怀。有过推断可能是使教师获得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 教师的进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过往的东西做有过推断。

第二, 为教师的使命。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 学校就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服务,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 学校就不可能持续发展。面对青年教师的发展于漪老师总是做有为推断, 她总是相信青年教师能有所作为, 她总是相信青年教师将来肯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教师。所以对青年教师, 只要有机会, 她总是不断地帮助, 不断地指导, 不断地提携。

第三, 为学校的使命。

作为校长, 于漪老师不但自己有梦, 还让师生员工有梦, 激发所有师生员工一起为着美好的梦想去努力, 使教师成为憧憬未来的追梦之人。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 面对学校办学过程中复杂的问题, 于漪老师总是做有解推断。她从来不在困难面前退缩, 她从来不把困难事情放弃, 她总是身体力行地主持并参与解决一个一个纷繁复杂的问题。

第四, 为国家的使命。

面对国家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重大政策、决策, 于漪老师总是做有理推断, 并努力宣传之、践行之, 体现国家意志。她总是能以天下为己任, 以民族为己任,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思考教育。在她身上, 充分体现了中国教师的风格、中国教师的气派、中国教师的情怀。

作为教育家的于漪老师, 担当起了为学生谋发展的使命, 担当起了为教师谋发展的使命, 担当起了为学校谋发展的使命, 担当起了为国家发展的使命。向于漪老师学习, 就要学习她这种使命感。没有使命就没有梦想, 没有梦想就没有教育, 没有未来;没有使命就没有责任, 没有责任就没有成长, 没有发展。使命, 让教师的工作变得伟大;使命, 让教师的事业变得厚重;使命, 让教师的精神得以升华;使命, 让教师的生命永不褪色。

篇4:让使命与生命结伴同行

关键词:初三学生 班主任工作 体会

初三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一方面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进入了青春骚动期,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出现了“初三学生综合症”,他们厌学、叛逆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成绩下滑是必然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有一个好的初三班主任非常关键。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班主任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做好初三班主任,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的新形式下,我深感“教书育人,任道重远”,因此,我自觉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学习了我国在2010年远景目标中有关教育的论述,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了适应新形形势的需要,我坚持学习《教育学》、《心理教育》、《初中生心理学》等书籍,同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同事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是做好初三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二、只有“爱生如子”,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很少与子女沟通交流,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父母关爱的学生,他们的心灵得不到慰藉,容易产生厌学、叛逆心理。作为班主任,我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朋友,交流学习、生活中的体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弥补学生缺少的父母之爱。如周末初三有部分学生住校,他们大多数都能自觉在校学习,少部分学生由于外界的影响,容易到网吧上网或街上闲逛。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牺牲周末的休息时间,到学校与他们交流、谈心,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定下一周的基调,让学生把精力全部转移到学习上来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偏差,而又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极大。学生思想工作切忌唠叨,不要简单重复大道理,不要变成政治说教。所以,每周一的例会,我以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为主,尽量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心情。表扬的内容不限于学习成绩,更多关注同学们积极的心态。如:在这么紧张的学习中,科代表每天收发作业,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大家给予感谢!这样定下一周愉快轻松的基调,学生都能轻松地把精力全部转移到学习上来。

四、给予学生具体可行的指导,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班主任给予学生的指导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忌模糊、空泛、大而无用。如在每次考试后,我都要和学生一对一地谈话。学生考好或者考砸了,往往都是模糊的。忽上忽下的成绩,学生也搞不清怎么回事。一贯不错的孩子下一步如何提升,自己也很困惑。这时就需要老师出手了。在班里泛泛而谈没有什么用,或者只对一部分学生有用,而一对一谈话,则能让每个学生都心中有数。一定要问出深层次的原因来,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在给予切实的指导中见成效。我尝试每次大型考试后都这么一对一地谈话,下次考试中果真有效。

五、通过激励效应,利用环境影响吸引学生好学乐学

班级如同家园,需要大家的维护。学习既是独立性极强的事,同时又是班级的事,一个强大的、充满凝聚力的班级就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样,进入初三,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合作的学习氛围更为重要,因为班级不是图书馆,不是临时聚在一起各自学习的地方。以笔者班级为例,我把学生分成10组,选出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课外辅导员。一个辅导员带一个中等生和两个后进生,组员在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就找辅导员,辅导员解决不了的问题,上交班主任,班主任尽量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样,班级成绩整体提高了,更让学生感到班级是一个团队、一个家,不断地吸引学生好学乐学。

六、建立人性化班级管理机制,促使学生两头并进。

学生看到希望就不会迷失方向,因此,我通过奖励机制,充分让学生看到希望。如我在班级设立了四项考试奖:①金牌奖:在年级排名前五名的,奖品为价值30元的学习用品。②银牌奖:一种是在年级初次获奖,另一种是本次年级获奖并且比上次进步一个名次的,都奖价值为20元的学习用品。③铜牌奖:在班级中进步5名以上(含5名)的,奖品为价值10元的学习用品。④友谊奖:优秀生所辅导的成员获铜牌奖或铜牌以上等级奖的,优秀生可获得友谊奖,奖品为价值10元的学习用品。人性化的奖励制度不但不会冷落每一个学生,相反,它能激励每一个学生努力拼搏、团结进取。

如我所带的071班的学生韦润,其家长找到我说:“雷老师,当初我认为韦润成绩差读不完初中,我们家长担心死了,没想到来读初中后,他做事也比以前更勤快了。即使他考不上高中,去读职校我也很满足,太感谢老师了。”这是一个后进生家长的真心话,看到家长的笑脸,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更可喜的是071班在2010年中考中10人考上了重点高中,8人考上普通高中,这在边远农村中学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我本人也因此获得县教育局颁发的“中考质量优秀班主任奖”。可见,建立起人性化的班级环境,才能激励学生两头并进,才能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

当然,学生工作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就更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心态和极大的耐心。只要我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让使命与生命结伴同行,就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篇5: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1

在最近几天的师德楷模培训后,拜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书中一段段生动形象的文字,一个个令人难忘而为之动容的故事,一篇篇发自肺腑的访谈。让我产生许多感慨,并得到很多启迪。

故事中的老师们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们一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自律自勉,教书育人。

教师是一缕清晨的阳光,无私的放射出自己的光芒,照耀着学生。他们视教育为一生的使命,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面对一个个灿烂甜美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王生英老师说过她承诺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是这样一位淳朴的老师,有着一颗简单的心。即便这样,老师们还是耐心的去寻找,寻找着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他们时刻坚信着,只要用心去教,每位学生都会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这样给给予之爱,无求之爱,忘我之爱,超越之爱,为学生们铺上一条通往广阔世界的路,把一批批的学生送上了光明而无穷智慧的大道。身教重于言行,老师在学生一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老师用自己的无私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着爱的种子、让种子在阳光明媚的情况下茁壮发展,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奉献出自己的一生,成就着辉煌的人生!

另我感动之余,我也更加需要自我反思。在进行学校分配的同时,并不如自己所愿,刚踏入德政村,踏入汇南小学,怀着忐忑的心情。但在第一天报道时,林校长对着我们新老师说,家里的装修他都不在,而学校的装修,几乎整个暑假都在,只有热爱自己的学校,才能在教师的岗位做得更出色,既来之,则安之。是啊,就是这几无心之话,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既然有缘来到这所学校,在硬件设施又毫无挑剔地情况下,我应该怀着喜悦的心情,来接受未来美好的生活和教学生涯。

相比书中老师,我们现在的条件好的多,为什么他们都能坚持,并且克服了一切困难,引领着孩子们,走出农村,走出大山,迈入知识的海洋。老师不应该对学校产生怀疑,不应该去选择学生,学校需要我们去发展,学生靠我们去教育和指导。就像书中徐英杰老师所说“没有差生,只有天使”。是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只是我的教育事业中新的开始。我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爱我的学生,爱我的学校,并引以为自豪。

作为即将站在教学的舞台上新老师,这样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同时也给我漫长的教书育人之路指明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我想我会在教师这条辛苦而漫长的道路上慢慢去体会这样的点点滴滴,我相信它会让我更加体会到辛勤园丁的美好,让我更加了解师生之间那份延绵不断的情谊。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2

最近,学校组织观看了《生命与使命同行》。看完影片以后,深深为于漪老师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所折服。在于漪老师的教育观中,她反复强调的是“育人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终极追求”、“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于老师时刻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教师应该拥有这样的人生标杆和生命境界。”

于漪老师的这些语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道出了作为教师身上肩负的崇高使命。我想,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采取合适的方法教育学生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于同样的问题,遇到不同的学生,绝不能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育,否则很可能会造成不良的教育后果。然而,学生也是有共性的,那就是他们都需要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来自班主任的理解和尊重。若是我们能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把他们放在平等的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我们的教育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3

有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当教师幸福么?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在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既然选择从教,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位置,它不但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自己的思想上和行为里。

现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缺专业知识和专业修养,但是很多人却找不到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把上课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并没有发觉教育的真谛。“每一堂课的质量,都影响着孩子生命的质量。站上讲台,我就要用生命来歌唱”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她的每堂课都是花了10小时、20小时去准备,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每节课的教案,她的教育行为都已经不是一个普通老师能负荷的,但她就能做到,而且是日复一日,如蜡烛般点燃自己照亮生命!虽然她的做法我无法做到,但却要学习她认真备课的态度,遍遍不同,立足“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的理念,追求完美,努力“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不断反思,“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培养自己的教学特色,就像她说的“只有教师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她的这种付出让我这名刚踏入教坛不久的教师也为之感动。

王生英,中国农村教师的杰出代表,说她杰出,只因她的坚持与付出,很多本不该普通老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被她们所捡起肩负。王生英老师与学生的风雨兼程,困难中家家户户的上门教学,在学校塌荒时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家变成学校。这样只为学生未来的行为,很少有人能做到。看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后,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么一句话:当一名人民教师,学生就是你的儿女,付出就是你的责任!这份坚定的责任心就是教师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

或许从前的我在困难面前会选择低头,在诱惑面前会被拐走。但正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应该学会坚持,对教育知识的坚持,对行为规范的坚持,因为很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学生,所以时刻坚持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师一样,在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新开始新发展的诱惑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着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带着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何为坚持?在王生英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仅仅是从心出发的一种简简单单想教好学生的想法。这世间的千般算计,终究都抵不过一颗简单的心。作为一名教师,或许就是教育道路上永恒的持有一颗简单的心——它是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的!

读完《生命与使命》,我领略到的不单单是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和一个个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读完《生命与使命》,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流转于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现在脑海中的思索。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4

用了两夜的时间,阅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走近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一书。掩卷之时,内心澎湃难以言喻。为于漪老师59年教书生涯中生命与使命同行而敬佩,为中国版乡村女教师王生英老师30年如一日坚守农村学校的毅力所震撼,为雪域高原上普琼老师平凡中那份执着和坚守而落泪……

记忆最深刻的是当记者采访中国版乡村女教师王生英时问道:“支撑您坚持不懈做好教育工作的信念是什么?”,这个朴素的女教师如是回答:“我是个老师,老师的本分就是教学生,把咱的知识踏踏实实地教给孩子们。孩子们能多认识几个字,会算个帐,长大后就能走自己的路,为自己的生活奋斗。他就是卖个鸡蛋,修个锁,有文化也比没文化强吧。要是个女孩子,大了,结婚了,有文化的话,婆媳之间就会少闹矛盾,生了孩子也好教育。人活着,不都有个理想吗?使山里的娃娃们都能上学,都能上得起学,把山里的孩子带好,让他们大小都能有点出息——就是我的信念、我的理想。”

这段话,平实无华,却深深在我心里烙下印记。这份朴素的力量,这份心无旁骛的执着,足足支撑了王生英老师三十年。即便是残破教室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而倒塌,她不得不将教室挪到自己的家里;即便是丈夫生病,负债累累,她依旧四处筹钱建设新校舍;甚至是父亲去世的那一刻,她依旧在这个小小的三尺讲台上讲完最后一课……她也不曾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坚持。

但目视四周,我们所处的环境,物质条件显然要优越得多,但我们内心,是否还有如此朴素无华的信念和坚持?是否仅仅只为了把自己的知识踏踏实实地教给学生呢?答案似乎模糊不清。名利,功绩,评价,似乎一直在扰乱我们的教书育人之路。不少老师,能上一堂出色的公开课,赢得无数掌声和声名,却难以真正静下心来备一堂随堂课,更别说耐心地与我们的孩子做每一次交流。我们行走着的这一条道路,缺乏的是朴素,多了的是浮躁,使得我们无法心无旁骛地履行着教师最为根本的责任和使命,即王生英老师所言的——把咱的知识踏踏实实地教给学生。

这份质朴的坚持,一则源于内心的真诚。真诚的.对待我们的教育事业,真诚的对待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怀揣这份赤子之心,走上漫漫教育长路。二则源于一颗不为外物所累的心,对待功名,保持平和淡然,如同一盏明灯,点亮漫漫长路的黑暗。

我相信,如同庄周的登至化境一般,只要我们固守这份质朴的坚持,心无旁骛且乐此不疲,终究会如同大鹏展翅,遨游于广袤的教育天地!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5

人们都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更是一种要求。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更多人把这仅仅当成一种神话。看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才知道这并不是神话,至少有人在创造神话。书里介绍了汪金权老师的事迹,他被誉为“大别山师魂”,他当年师范的好友同窗各奔前程,坚守在山区讲台的唯有他一人而已。40多岁的风华正茂之年,已是白发苍苍。汪老师的事迹带来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汪老师对事业和理想的执着,那是一种不为物质所动,甘愿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有爱心才有教育”,教师的力量首先源于他的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博大的爱心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动因与前提。

当今社会很多人是物质前途至上,争相进入高薪的地方上班,而汪金权老师却在大学毕业后甘愿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主动要求到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的大别山区蕲春四中任教,并且一教就是二十多年,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学生们。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扎根山区、倾心教育、淡泊名利、坚守清贫的光辉形象,是教师队伍的典范。但在汪老师自己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履行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仅凭这一点汪金权老师无愧“大别山师魂”的称号!

其次是汪老师对学生的爱,那种无私不求回报的关爱,更是深深感动人们。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改变命运,他慷慨解囊,20年如一日。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成长,他视学生如子,真正的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待差生不放弃不抛弃,尽力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22年来,汪老师几乎把所有工资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多年来资助了200多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汪金权老师自己却过着无比清苦的生活:没有房子,多年来租住在学校宿舍;工资全部帮助学生,自己只能借钱吃饭;七旬老母妻儿至今还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屋里。许多老师都资助过学生,但像汪金权老师这样的,我想一般人做不到。凭汪金权老师的资历、能力和声望,应该有很多改变命运的途径与机会,但他没有这样做。他用22年来的坚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大爱无疆”。

再次是汪金权老师的教学水平高超,勇于创新。据说汪老师的课令听者忘记时间,学生不想下课。这是因为汪老师不仅自身素质全,而且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活”。他的“四部曲”(课堂预设、诵读理解、提问暗示、板书启发)教学法引人入胜,他的“三个一”(每次课前组织一场即兴演讲,让学生诵读一段“三字经”或“弟子规”,每天让学生练一页字)教学方法新颖别致,他的“三不一要”(不批评、不拖堂、不布置作业、上课要始终握着笔)教学手段受到追捧。他坚持“六心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和社会敬重,即一颗真诚心,相信学生;一颗平等心,尊重学生;一颗责任心,严格要求学生;一颗爱心,放大学生优点引导健康发展;一颗细心,鼓励学生与老师、家长多对话,少对抗;一颗坚持心,自己坚持读书,站高看远,引领学生不断向前迈进,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基于汪老师的出色教学,他亲手培养了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

或许太过现实的社会,已经逐渐消磨了部分教师原本该有的信念和坚持。但是,还是有像汪金权这样平凡普通的老师,用爱和善良传承着中华民族教师的崇高品德。了解了汪金权老师的事迹,反观自己真的汗颜。汪老师能用自己的青春坚持了22年,继而坚持一辈子,用一生来教书育人,可我才工作了几年就有了疲倦和悔意,真是愧对“教师”二字。仔细想想,任何事情只要自己认定了,就会有动力去执行。而我就是缺少了一份坚持,没有用行动去实现自我的想法。

篇6: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作为我们现在的教师,我们并不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修养甚至专业精神,而我们真的在许多时候会找不到自己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许多人也和我一样有过“围城”的感慨。当我拜读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了一个真正教育者外在的现象,而仅仅只是把这种外在的东西,就以为是它的一种真谛。“心思愈只注意外在的对象,零零碎碎的外在材料,自家生命就愈四分五裂,盲爽发狂,而陷于漆黑一团之境。”当我们细细地品读这本书时,就像品茶一样在回味自己的教育人生,可能就会逐渐地认识到于漪老师为何在寄予新教师时引用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善。”的这句名言。

更多热门观后感推荐参考:

1、张云栋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2、生命安全高于天观后感

3、《生命的奉献--兰辉》观后感

4、李智华《生命.力量》观后感五篇

5、生命如歌话剧观后感

6、使命观后感

篇7: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

章金玉

两天之内,读完《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我的脑海中不断萦绕着“教书育人”这个词,我似乎有所领悟,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并重。此时,我感悟虽浅,但是没有关系,我还有一生的机会去身体力行,去明了“教书育人”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是一本感人的书,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位位教师,他们身上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他们是爱的化身;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它向我们阐述了何为师,如何为师,它将鞭策我们年轻一代用爱、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这是一本彰显生命厚度与广度的书,从书中,我们能明白生活的意义,生活在于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书中的每一位人物: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他们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楷模,更是大写的“人”,他们身上孕育的“师魂”让我震惊、感动,值得我敬仰,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我知道,这条路,任重道远,但我会依循着这些楷模的精神一直前行。这一路上,会有狂风暴雨,需要披荆斩棘,可能劳心疲惫,但我会坚持,因为这些伟大的楷模的灿烂光辉将照亮我前进的路,他们与我同行。于漪老师说:“我一辈子的生命,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我也是。

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这些楷模,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年龄不同,所教学科不同,可是,读完他们的故事,我们发现,他们身上有很东西是一样的,那就是爱和责任,付出和牺牲。

在他们的心中,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但是他们都是用最简单的行为去演绎这份崇高——爱。

于漪老师爱学生,她用10小时,20小学准备一堂课,每次备课都一丝不苟,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将上课的每一句话写下来,然后自己修改,如果不是爱学生,她不会不辞辛劳,如此用心备课,如此用心教学;于老师爱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她的孩子,她会在大年初二亲自下厨为孩子们准备可口的饭菜,她对每个孩子都异常慷慨,三十多年来,于老师的特级教师津贴分文未拿,全部资助了学生。王生英老师爱学生,20多年以校为家,10年以家为校,用全部的心血和力量,保证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每一位楷模,都让我感动,但是当读到王金权老师的故事时,我不禁潸然泪下。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人民教师:决然放弃名校,毅然回到大别山,坚决扎根山乡教育23年。23年里,他本着自己的教学宗旨“会说话,会写字,会读书,会作文”,以善良、执著和信念,为孩子们铺就了走出大山、走出贫瘠、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23年,他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资助了一茬又一茬的贫困山区学子。这些年,面对多少外在的诱惑,他不是没有心动,不是没有犹豫,但是最终他安贫乐道,不为所动,这是一份难得的精神。尤其是,他还有一个贫寒的家庭,年迈的母亲,残疾的妻子,弱智的幼子,这一切,他无不心痛,但是,因为爱和使命,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神州大地,绵绵无疆的祖国大地上,还有无数这样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神圣

岗位的教师,他们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用爱支撑自己的教育事业。很多人还默默无名,但是,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中一定要有爱。

从这些动人的故事中,我们发现,教师不仅需要爱,还要有德,会育人。真正的教师,一定要懂得如何“育人”。《生命与使命同行》书中的每一位楷模,他们都注重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于漪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最大的影响是做人;王生英老师说在学习知识前,她首先教给学生是怎样做个好人,怎么尊重别人,教学几十年,她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备谦逊、顽强、坚韧的独特性格;任维鼎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对大的影响是让学生学会了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心中,育人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更要学会做人,继承祖国的传统美德。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但是该如何完成这个崇高的使命呢,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才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呢?诸位楷模为我们阐释并演绎了这一教师必经的历程。

教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为提高质量,教师必须勤奋学习,用于实践,这是于漪老师对广大青年教师的要求,也是她自己一直践行的诺言。于老师尚以“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刻苦学习,克服自己的无知与浅薄,锻炼教书育人的真本领,何况是我们这些刚刚走上的新教师呢。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学识,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学富五车的学者,这是教师必须努力的方向。但是教师,不能仅仅有“才”,更应有德——师德,也就是先前提到的“爱”,除了爱,还有责任心、耐心、宽容、坚持。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但是天使也会犯错,面对学生的顽皮、不懂事、不遵守纪律等诸多问题,我们要有耐心,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一位慈母,循循善诱;教师也是人,有脾气有性格,但是面对孩子犯错,我们要宽容,我们要相信,他们还只是孩子,犯错难为,因为我们的宽容和引导,有一天,他们会很优秀;教师这个职业,付出要比得到的多,由于体力与脑力的不断付出,我们容易身心俱疲,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我们肩负的责任,需要我们坚持。如他们,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这些优秀的教师,其中不乏特级教师,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几十年,一如既往地充满激情。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于漪老师为学的态度,这也将是我为学的态度,我会在教学这条路上,慢慢走,细细欣赏一路的风景!

篇8: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姬小文

视教书如生命, 爱生如子, 不计得失, 甚至不惜牺牲亲情。有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 可他自己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姬小文, 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 22 年如一日, 他不图名利, 默默耕耘, 忠诚实践着教书育人的诺言。他的事迹于平凡之处见伟大, 于细微之中显精神, 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奉献之歌。

舍小我, 爱校如家

“舍小家, 为大家”, “工作狂人”, 谈起姬小文, 文县中寨初级中学的老师们异口同声地如此评价道。每天清晨, 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 姬小文已经来到了学校, 二十多年来, 他每天坚持到校最早, 离校最晚。

1998 年寒冬的一个拂晓, 他的孩子出生了, 而他只是在门外听了两声孩子的哭声, 就匆匆赶到学校上课, 中午回家后才知道是个男孩。

今年在初三快要毕业的前两个月里, 他就把一切时间都放在学生身上, 虽然家校只隔不到一公里, 但是80 岁的老母亲、老婆孩子都很少见到他, 因为他吃住都在学校。每遇到假期, 他就主动要求值班看学校, 很少在家呆着。周六周日, 他还经常要求一些需要补习的学生到校复习, 他补课也从没有向学生要过一分钱。

当走在一万多人的中寨大街小巷, 问及姬老师时, 上到八十岁的老人, 下到六七岁的学童没有一个不表扬他的。他受人尊敬不是说出来的, 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干出来的, 是用无数的汗水换回来的。他在学校的时间几乎占一天的全部, 如果你去学校一百次, 你就会见到他一百次。

他从家到学校走的是公路, 而学校背面是街道和市场, 他竟然两年没有去过那里一次。正因为这样, 学校的困难他都是随时承担和解决, 从没有给领导添过一点的麻烦。他每学期到县城的次数几乎没有超过两次, 有人说他不会当领导, 从不向上级汇报工作, 从不进城, 但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工作原则, 依然保持着那一份对教育的执着, 学校也因为有他而多年来没有出现过一点问题。

认可他工作的不只是领导与师生, 更多的是老百姓, 是社会人士。

文县中寨初级中学有这样一位门卫, 他叫王二林, 姬小文及老师们都尊敬地称他为“王老师”。王二林由于以前受过伤, 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 所以他的背一直弓着再也直不起来, 他退休后被姬小文聘请到学校担任门卫工作, 姬小文所做的一点一滴他都看在眼里。

“姬校长吃住都在学校, 其实他的家离学校很近, 但从未带过自己的孩子。有人说他傻, 但我们知道姬校长是把一颗心全部扑在了学校上。人这一辈子, 做一件好事容易, 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做好一件事, 自我来到这所学校, 姬校长就每天第一个到学校, 每晚最后一个走, 我真的非常敬佩他, 也为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位好校长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王二林说道。

一位年过半百的县城老教师杜志强, 找到我们说:“我曾在中寨初中支教一年, 一年来从没有发现这个人有什么缺点, 他的敬业、能力、言谈举止、情趣爱好, 都是积极向上的。看书、写字、打球、上课没有一点差给别人, 孝老、教子就是活教材。他的朴素与诚实让人根本认不出他是一位学校领导, 为此还发生过很多误会。姬校长虽年龄比我小, 但却是我的偶像。”

“我们的校长有几种事是不做的, 被请去吃饭他从不参与, 打牌喝酒从不参与, 在任何时候从不把责任推给别人, 有求于他时他从不拒绝, 无论家事公事都让人感觉不到偏心自私。这样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学校教务主任吴彦军说道。

“很多人都把工作当工作, 但姬校长真正是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的。”历史教师王有生说道。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 各种荣誉接踵而来。1997 年, 姬小文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此后几乎每年都获得各种荣誉, “县优秀教师”、“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县爱岗敬业道德模范”、“课堂技能竞赛第一名”、“市课堂技能竞赛三等奖”、“甘肃省‘园丁’奖”, 就在不久我们又得知他被陇南市委市政府评为2015 年“全市优秀校长”。

而面对这么多的荣誉, 姬小文只淡淡地说了一句,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善良心, 爱生如子

“姬校长心底善良、乐于助人。学生不论遇到学习上的困难, 还是家庭里的矛盾, 他都能主动帮助化解和消除, 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感化他人。因此, 同事们都夸他是:‘学校的好管家, 同事们的贴心人, 学生们的好爸爸。’”语文教师王海贵说。

他把对学校的爱更多地放在了对学生的爱上, 不论学生困难多大, 他都会积极主动地帮助。两年前曾做过一次在校教师调查, 几十名教师没有一个不曾被姬校长帮助过。对待学生正像他经常说的那样, 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每一名学生, 只要是真心地去爱学生, 相信每一名学生都会感受到的。学校里来了一位因残疾而自闭的学生, 姬校长帮他一起打扫教室、擦桌子, 并一边干活一边与他交流长达3 个多小时, 结果第二天学生家长特意到学校感谢姬校长说:“昨天孩子回家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没有人如此长时间听他说话, 结果孩子兴奋得一夜没睡着。”姬小文还曾两次把没有地方住宿的学生叫到自己家中住, 并且一住就是三年;多次去几百里外看望因病住院的学生。

敢问当你在马路上遇到一位身患绝症的外地孤寡老人, 而你又不相识, 大家都在观望他即将死去的过程时你会怎么做?

2014 年深冬的一个中午, 这个真实的事就发生在姬小文身上, 当他走近一看, 并得知这是一位身患绝症的外地孤寡老人时, 他征得乡政府同意后, 毅然决定把该老人带回家, 三天后这位老人死在了他的家中。邻居都责怪他, 他安慰大家说:“每个人都会老, 都会死, 我们不能看着他死在野外, 我献出地方, 大家就献出同情心, 让老人能安然地离开吧。”这件事发生后, 很多人向政府提出要给他进行表彰, 然而他却推辞了, 也从没有张扬过此事。

2008 年“5.12”地震发生后, 他把家里的蔬菜大棚让给学校当临时教室, 而自己一家却住在露天的地方。每年初三快要毕业的时候, 他虽离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但却基本没有回过家, 吃在学校, 睡在学校, 直到学生毕业。

在2008 年以前学校没有像样的化学仪器, 每次要给学生做演示实验, 他总要把家中的东西拿到学校进行加工利用。至今学校的仪器室中还有他家的酒杯、水壶、灯罩、木桶等。

22 年如一日, 这句话在很多人面前或许只是一句口号, 但他却用实际行动证实了, 22 年来, 不论严寒酷暑, 不论春夏秋冬, 不论风雨雪霜, 他始终如一, 从未缺席。

中寨初中的操场上有一块三米宽九米长的舞台, 每天早上六点他都会准时站在那里, 因为那儿能看到操场上的每一个角落, 他要监督着每个学生的早读, 这一站就是22年。这一幕已经不止十次、百次地被学生写入作文, 被老师刻在心底。

在校22 年, 他也代了22 年的初三化学课, 不论他是主任也好, 校长也好, 他始终奋战在教学的最前沿, 深入各个班里看学生的作业, 与学生交流思想, 给大家讲国学知识。用他的话说就是:“会管学校就管课堂, 不会管学校就管门房。”

每天早上, 姬小文都亲自带领学生跑操, 如果脚下有垃圾,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弯下身子捡起来, 他本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情趣一直影响着全校的一批又一批老师和学生。

一个好的校长, 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姬小文凭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管理能力, 团结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造就了一批一流的师资, 培养了一批一流的学生。用他本人的话说:“我们现在都不敢参加一些县级活动, 经常因参加各种活动怕学校的教师被县级学校相中而调离。”

重事业, 爱岗敬业

身为一名校长, 姬小文时刻提醒自己:不仅要教好学生, 而且要引导好教师。这既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 又要有驾驭人的领导能力, 要具备这些, 自己必须不断充电, 增加知识储备。正因为他做到了繁时不慌, 闲时不荒, 所以他的业务功底和领导才能日臻提高。他虽为化学老师, 但与之交流中我们也发现他有很深的国学修为和书法功底。

“干工作再难也要干出样子来”, 这是姬小文经常要求自己的一句话,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参加工作22 年来, 姬小文一直坚持在农村学校任教, 22 年间他送走了几十批老师, 有升官的, 有进城的, 唯有他还留在中寨。他经常说, “要当一个真正的农村教师就要经得起寂寞, 经得起诱惑, 经得起贫穷。”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 搞好教学工作, 姬小文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二点, 他还经常组织老师听课、评课, 总结有哪些成功之处, 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作为一名教师, 姬校长特别有创意, 他身上有着很强的创新精神, 很多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方法特别多。”初一语文教师兼总务主任徐文科说道。

姬小文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尽职尽责, 默默奉献, 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爱岗敬业之歌, 先后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和奖励。

面对诸多荣誉, 他没有满足, 没有止步, 仍在不懈地追求着, 奉献着, 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实践能力。曾在国家级期刊《中国教育教学研究》和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学刊》上发表论文一篇, 参加过《农村学校管理改革实践论》一书的编辑工作, 主编的校园刊物《中路河》还曾获国家校园刊物二等奖。

揽人才, 屡出奇招

文县中寨初级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 因为地域环境和设施的不完善, 致使很多教师都调走进城。

“我们这所学校因为地处农村, 所以三天两头就有老师调走, 一走就是五六个, 新分配到的教师还没来, 所以学校的老师不够, 我刚完成初三班的化学教学又要到初二当班主任。其他教师也是一样, 都是超额的代课。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姬小文说道。

为了能留住年轻教师, 留住人才, 姬小文也是左思右想, 最后他决定开始做媒。他认为只有成家了安定下来, 老师们的心也才能静下心来认真教书。

学校里的会计年龄也不小了, 但由于性格比较内向, 一直没找上合适的对象, 姬小文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恰好学校来了一个年轻女教师, 姬小文便制造机会让他们独处, 撮合他们, 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有什么外出的机会便让两人一起办事, 时间久了, 两人也摩擦出了火花。一对良缘撮合成了。

“姬校长在我们中寨镇都是出了名的媒人。就我们学校他撮合成的就有十对。我们学校还有一位老师和他的爱人长期两地分居, 姬校长为了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搞教学, 四处奔波, 最后将同事的爱人也要到我们学校来。学校里的老师都特别感动。”初一美术教师陈建军说道。

爱人才, 揽人才, 惜人才, 多年来, 姬小文以身作则, 团结老师, 学校的老师都和他关系特别好, 姬小文深深地知道, 留住了人才, 就留下了希望, 孩子们的未来就有了保障。

“今年我们又走了十几个老师, 现在我们最缺的还是老师, 缺的是人才, 一碰到现实情况, 要想搞好教学质量就特别难。我真的尽力了。”面对一批批老师的流失, 姬小文无助地说道。

遇课改, 勇于尝试

“课堂教学改革已不再是新鲜东西, 多年来喊口号的人多, 付诸实施的人较少, 平时谈话交流间发现有部分人对课改很迷茫, 很多人仍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改革, 如何进行课堂改革, 哪些人适合新的课堂, 怎样评价一堂优质课, 面对这些问题, 我一直在不停地思考。”姬小文说道。

姬小文是文县课堂教学改革最早的倡导者、传播者、执行者和推动者。2009 年, 姬小文参加了省课堂改革培训之后, 几乎迷上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每年假期在外参加课改培训, 学习新课堂理念, 回到学校后自己制作大量的教师培训课件, 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

姬小文说:“在课改的启动实施阶段,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我不是英语老师就没有必要观摩英语教学;我的学生是小学生, 不会讨论, 也无法实施课改;我教的是数学不好组织探究, 无法进行课堂改革;我们学校没有打印复印多媒体等设备, 保证不了课改的长久进行;学生的基础很差组织不起课堂活动;课改很难进行等一些问题。其实, 我认为课改适合于任何学生、任何年级、任何科目。不要让太多的理由把自己挡在课堂改革的门外。”

为了有力地推动课堂改革, 姬小文曾用一学期的时间把自己当学生, 走进教室和学生一起上英语课, 同时还要完成自己每天的化学教学, 还要处理学校的日常工作。

有的人担心课改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有的人认为如果教育体制不变课改就无法实施, 为了解决部分教师对课改本质认识不清的状况, 姬小文每天精心备写教案与制作导学, 邀请学校老师去听他的课, 组织老师进行评课、说课、观摩课、展示课, 把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分享。

“纵观传统教学模式, 我们的绝大部分教师辛苦了, 但是要勤在不该勤的地方, 懒在不该懒的地方。勤在“教师讲”——以讲代教;勤在“学生听”———以听代学;勤在“麻木练”——题海战术。懒在‘对科学方法的不重视与对学生自主能力的不培养’。正确处理这种勤和懒的关系, 就是我们今天要提倡的课堂改革。”面对部分教师的质疑, 姬小文如此说道。

他要让教师明白, 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听懂课, 让学生能学以所用, 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能长久记忆, 课改就是要让学生经得起理论上的考验, 更能经得起实践中的测试。

他自己的听课记录每学期就有好几本, 每学期听课的记录比上课的教案还多。当一些领导看到他的教案、导学、听课笔记后大为震惊, 为认真程度震惊, 为数量之多震惊, 为见解之深震惊。

2013 年春季, 他的听课记录和教案被教育局领导带去复印后在全县学校展示。他还经常把自己的心得与观点写成论文, 曾获得国家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 并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管理与艺术》《中国教育教学》等刊物上发表, 学校校刊有他的课改专题。

他的课在全县课堂技能大赛中获第一名, 也是全县有史以来唯一一个领导参加课堂技能的人, 在全市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全县大部分学校来参观和学习过他的这种教学模式, 他也多次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与肯定。甘肃教育总督学李晶就曾说“真没想到在这样的大山深处还有这样的学校”。市教育局长王小平看了后说:“我一直梦想的教育在你这里实现了。”

领导对他的评价说的最多的就是“真正把教育当事业干的人, 真正以教书为快乐的人”。在他的带领下, 全校已经全部转变了教学观念, 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新的教学模式, 2013 年文县中寨初级中学被评为“市级示范初中”, 也是当时全县唯一的一所市级示范初中。

作为一名校长, 他爱校如家, 率先垂范;作为一名教师, 22 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是他永远不变的追求。姬小文为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 不论是今天还是明天, 他都在不懈地追求着, 无悔地奉献着。

从教22 年来, 姬小文已习惯了学校的生活。每天, 他都要在校园巡视多次, 看卫生、看食堂、看安全、看课堂、看宿舍内务。一般情况下, 假期都是他留守学校。这么多年了, 虽然有时感到很累, 但因为心里的那份爱与执着, 姬小文坚守了下来。

他说:“有时候觉得累, 但从没想过要放弃,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无怨无悔, 因为长期在乡下, 已经习惯了乡下的教育, 现在一心只想着当好自己的乡村教师……”

上一篇:2019护士长总结与自我总结下一篇:结构检测委托书